CN107407193A - 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组件以及用于运行且用于设计这样的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组件以及用于运行且用于设计这样的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193A
CN107407193A CN201680012556.XA CN201680012556A CN107407193A CN 107407193 A CN107407193 A CN 107407193A CN 201680012556 A CN201680012556 A CN 201680012556A CN 107407193 A CN107407193 A CN 107407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charger
waste gas
component
bypas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5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193B (zh
Inventor
C.格森哈特
P.卡韦尔克
C.施吕克尔
M.托梅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7407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2Gas passages between engine outlet and pump drive, e.g. reservoirs
    • F02B37/025Multiple scrolls or multiple gas passages guiding the gas to the pump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10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 F01N13/107More than one exhaust manifold or exhaust collec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F01N2470/30Tubes with restrictions, i.e. venturi or the like, e.g. for sucking air or measuring mass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12)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之间的带有混合管(24)和绕过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用于在不流动穿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情形下导出废气的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16)的用于内燃机(12)的组件。本发明的任务尤其在于,即,使得这样的组件(10)可供使用,借助于该组件(10)将残余气体率和废气反压在内燃机(12)的整个转速范围之上保持成尽可能小。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用于内燃机(12)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0)包括布置在内燃机(12)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之间的废气压力转换器(16),该废气压力转换器(16)带有后置的混合管(24)以及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的废气门(30)。在此,组件(10)具有用于将废气单独从气缸的第一子集导出至混合管(24)的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废气从气缸的第二子集导出至混合管(24)的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其中,在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中和在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中在混合管(24)前的相应的端部区域(26)中相应地构造有呈喷嘴状的区段,其中,由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在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旁路通道(32),其中,由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在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旁路通道(34)且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借助于该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可控制或可调节穿过第一旁路通道(32)和/或穿过第二旁路通道(34)的流量。

Description

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 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组件以及用于运行且用于设计 这样的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组件,其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以及带有绕过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用于在不流经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情形下导出废气的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
背景技术
废气压力转换器当前尤其被理解为至少两个废气导引区段在通口位置(Mündungsstelle)的区域中到混合管中的聚集,在其中在废气导引区段中在废气导引区段相遇前构造有呈喷嘴状的横截面走向(例如以连续的横截面收缩的形式),以便在废气导引区段相遇前加速流动穿过废气导引区段的流体。通常,废气导引区段在不同时刻由流体(此处:内燃机的废气)流动穿过。通过紧邻在混合管前的呈喷嘴状的构造,动态的流体压力被提高且同时静态的流体压力被降低。同时,在通口位置的区域中的几何形状如此构造,以至于得出流动的分离,尤其由废气导引区段的位于两个呈喷嘴状的锥形部之间的壁(分隔壁)。通过首先在下游在混合管的方向上促使脉冲穿过(Impulsdurchtritt),通过如上面所描述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可反作用于所谓的串扰(Übersprechen)。串扰被理解为(尽可能待避免的)由来自第一废气导引区段的流出流所引起的从通口位置到另一废气导引区段中在上游在内燃机的气缸的方向上的压力传播(Druckausbreitung)。其与运行特性的非期望的影响相联系,尤其通过废气从废气压力转换器回到内燃机的燃烧室中的增强的回流引起。这又导致提高的残余气体率(Restgasrate)且在汽油机的情形中导致提高的爆震趋势(Klopfneigung)和内燃机效率以及内燃机的最大转矩的降低。
在文件US 5,072,583 A中描述了如上面所描述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和与此组合的旁路组件的一些例子。
从文件DE 10 2013 204 570 A1中已知一种带有包括第一涡轮的第一涡轮增压器且带有包括第二涡轮的第二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增压器系统,其中,第一涡轮与内燃机的第一气缸处于流体连通中且第二涡轮与内燃机的第二气缸处于流体连通中。在此共同的旁路通道设置成带有联接在其处的废气门,该旁路通道与第一涡轮的入口且与第二涡轮的入口处于流体连通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即,使得一种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和绕过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用于在不流经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情形下导出废气的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组件可供使用,借助于其将残余气体率和废气反压(Abgasgegendruck)在内燃机的整个转速范围之上保持成尽可能小。此外应使得一种用于运行该组件的方法和一种用于设计这样的组件的方法可供使用。
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另外的实际的实施方式和优点结合从属权利要求来描述。
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用于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包括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以及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在此,该组件具有用于将废气单独从气缸的第一子集导出至混合管的第一废气导引区段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废气从气缸的第二子集导出至混合管的第二废气导引区段,其中,在第一废气导引区段中和在第二废气导引区段中在混合管前的相应的端部区域中相应地构造有呈喷嘴状的区段,其中,由第一废气导引区段在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旁路通道,其中,由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在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旁路通道且其中设置有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借助于该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可控制或可调节穿过第一旁路通道和/或穿过第二旁路通道的流量(Durchflussmenge)。气缸的上文提到的子集尤其是指,即,内燃机的气缸的总数被划分成子集且每个子集然后关联于确定的废气导引区段。例如,4缸发动机的四个气缸可被划分成带有各两个气缸的两个子集(例如子集1:气缸Z1和Z4;子集2:气缸Z2和Z3),其中,气缸的第一子集与第一废气导引区段相连接而第二子集与第二废气导引区段相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具有如下优点,即,基于带有(经由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可控制或可调节的)第一旁路通道和至少第二旁路通道的专门的设计得出如下可能性,即,绕过废气压力转换器的作为节流件位置(Drosselstelle)起作用的呈喷嘴状的区段且同时绕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的绕过也被称作废气门。经由旁路通道流动的废气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下游被尤其导入到排气设施(Abgasanlage)中。借助于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因此一方面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压力可被控制且另一方面废气压力转换器可被取消节流(entdrosseln)。从该组件出发,废气压力转换器的几何形状、尤其锥形部的几何设计鉴于发动机特征曲线的确定的点可被优化,例如关于低端扭矩点(LET点)。从该几何形状出发,旁路通道(也就是说第一旁路通道、至少第二旁路通道和可能的另外的旁路通道)可在考虑内燃机的额定功率的情形下被优化。优选地,对于旁路通道而言选择足够大尺寸的横截面,由此在最大期望的取消节流的情形中足够的废气容积流可经由旁路通道流动。流量的控制和/或调节然后可按需求经由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实现。此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残余气体率尤其在内燃机的部分负荷运行中可通过控制元件或调节元件的变化来调整。由此可降低各个气缸的换气功(Ladungswechselarbeit)。此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由混合管逸出的废气流的脉冲可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方向上被最大化且因此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功率被提高。此外,在正好流出的(废气)流与正好未流出的流之间的逾越的废气冲击(Abgasstoß)被降低。由此,在未喷出流中的废气反压同样被降低。总之可保持如下,即,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内燃机的特征曲线区域(在其中在不同的废气导引区段的气缸之间的出口压力波的(非期望的)串扰被有效降低)相对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解决方案被明显地扩大。
在封闭的控制元件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情形中在废气压力转换器的区域中以如下方式得到明显的(和期望的)喷射器效应(Ejektorwirkung),即,如先前所描述的那样静态压力至少部分被转换成动态压力,以便反作用于废气导引区段利用喷出流到另一废气导引区段上的串扰。
在打开的控制元件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尤其在内燃机的全负荷的情形下),通过喷出流引起的压力波“移动”通过废气压力转换器且通过喷出的废气导引区段的旁路通道。废气反压在该情况中被降低。
在部分负荷运行中,通过控制元件或调节元件的合适的位置可影响残余气体率且因此同样地影响废气脉冲通过旁路通道的串扰。尤其,通过在部分负荷运行中的合适位置可促使有利的提高的残余气体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另一实际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引导至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可尤其是阀、优选地是简单的圆盘阀,其通过其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确定两个旁路通道的状态。当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均在共同的阀处通入时,该实施方式尤其然后在结构上特别简单地构建且可利用较低的成本来实现。该实施方式的另一优点在于,当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被如此连结到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处时,以至于在封闭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不建立在第一旁路通道与第二旁路通道之间的连接,第一旁路通道对第二旁路通道的串扰在封闭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可几乎被排除。在部分负荷运行中,与之相反得出可示出的残余气体率的特别宽的变化范围,因为在该情况中经由旁路通道得到相比在带有用于每个旁路通道的单独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实施方式的情形中更强的串扰。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改进方案中,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在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前被聚集在一起,从而仅一个流体导管(Fluidleitung)引导至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该聚集可尤其借助于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实现。该废气压力转换器优选地如此构建,如同在第一废气导引区段和第二废气导引区段的聚集的区域中的废气压力转换器那样,从而使得布置在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区域中的混合管被引导至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在该情况中,当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被打开时,在旁路通道的区域中的串扰通过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同样然后被反作用。如下被指出,即,代替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在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前同样可构造有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的简单的流动聚集。当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在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前被聚集在一起时,不取决于是否设置有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得出如下优点,即,仅一个废气流作用到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尤其圆盘阀)上,从而使得不等的废气反压(例如由于调节偏差)可被避免。
在另一实际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旁路通道而言设置有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且对于第二旁路通道而言设置有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形中,流动通过旁路通道的流的串扰在封闭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同样被降低。此外,容积流可通过第一旁路通道且通过第二旁路通道被单独控制或调节,从而使得在第一旁路通道中和在第二旁路通道中的可能的压力差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各自的位置来考虑。
在另一实际的实施方式中,在其中对于第一旁路通道而言设置有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且对于第二旁路通道而言设置有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第一旁路通道和第二旁路通道相应地在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上游且在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上游借助于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被聚集在一起。该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即,在从第一旁路通道到第二旁路通道上或相反的流之间的串扰在封闭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情形中是不可能的。此外得出对于将流动穿过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且穿过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废气引入至排气设施的在结构上的简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另一实际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废气压力转换器的混合管至少部分地构造成扩散器,或在至少一个废气压力转换器的混合管下游布置有扩散器。通过这样的布置,从静态压力到动态压力的通过废气压力转换器所促使的转化可部分地或完全地逆行地进行,以便在废气的进一步的流动走向中降低由于较大的流动速度的摩擦损失。
第一废气导引区段与其相连接的气缸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废气导引区段与其相连接的气缸的第二子集优选地大小相同,也就是说在4缸发动机的情形中优选地形成有由两个气缸构成的第一子集和由两个气缸构成的第二子集,在6缸发动机的情形中形成有由三个气缸构成的第一子集和由三个气缸构成的第二子集或由各两个气缸构成的三个子集等等。每个气缸进一步优选地仅关联于刚好一个子集。
补充于或备选于上面的关联规则,气缸优选地如此关联于第一废气导引区段和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和可能的另外的废气导引区段),以至于在关联于第一废气导引区段的气缸之间的废气喷出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在关联于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的气缸之间的废气喷出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小相同。
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如上面所描述的组件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在内燃机的在800U/min与3000U/min之间的下转速范围中第一旁路通道和至少第二旁路通道封闭而在高转速范围中第一旁路通道和至少第二旁路通道借助于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被至少部分地打开。对此还再次参照先前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所描述的就此而言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计如上面所描述的组件的方法,根据该方法从内燃机的现有参数(尤其第一废气导引区段、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和混合管的直径和位置)出发在模拟计算(发动机过程和换气模拟)的过程中用于第一废气导引区段及用于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的成锥形几何形状在800U/min与3000U/min之间的下转速范围中对于某一转速点而言在封闭的第一旁路通道的情形中和在封闭的至少第二旁路通道的情形中被优化,且紧接着从该结果出发执行第一旁路和至少第二旁路关于残余气体量和废气反压的降低的优化。在旁路的优化的情形中,尤其旁路的横截面被如此确定,以至于直径是足够大的,以便在不带有附加的辅助器件的情形下在内燃机的运行中可使最大期望的废气量引导通过旁路。此外,执行用于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的控制优化或调节优化,以便相对于出口情况降低残余气体量和废气反压。作为在800与3000U/min之间的合适的转速点可尤其选择所谓的LET点。
上面所提及的下转速范围可同样被限制到800U/min至2000U/min且特别优选地被限制到1000U/min至1500U/min。上转速范围紧邻地联接到相应的下转速范围处且尤其延伸直至相应的内燃机的最大转速。该最大转速可例如处在5000U/min、6000U/min、7000U/min或8000U/min。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实际的实施方式和优点随后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其中:
图1显示了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根据现有技术的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从实践中已知的组件,
图2显示了以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图3显示了带有用于不带有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组件、根据图1的组件和根据图2的组件的计算结果的残余气体-转速-图表,
图4显示了带有用于不带有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组件、根据图1的组件和根据图2的组件的计算结果的废气反压-转速-图表,
图5显示了以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图6显示了以第三实施方式的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图7显示了以第四实施方式的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的带有混合管和废气门的废气压力转换器的用于内燃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带有四个气缸Z1,Z2,Z3,Z4、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用于示意性示出的内燃机12的从实践中已知的组件10,其中在图1中仅示出了布置在内燃机12下游的涡轮14。此外,组件10包括布置在内燃机12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之间的废气压力转换器16,该废气压力转换器16在右侧在图1中所显示的组件10旁边再次放大地示出。
废气压力转换器16包括通口位置18,在该通口位置18处从气缸Z1和Z4来的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和从气缸Z2和Z3来的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在共同的混合管24中被聚集在一起。
如在图1右侧的放大图示中可看出的那样,在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和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的端部区域26中紧邻在通口位置18前不仅在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中而且在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中相应地构造有显著的锥形部。
在通口位置18下游然而在涡轮14前分岔有引导至废气门30的旁路通道28,且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在打开的废气门30的情形中废气按需要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处经过。
在下面,参照根据图1的上面所描述的元件描述了不同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在此,对于相同的或至少功能相同的元件而言应用与在图1中相同的参考符号。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图2中所显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与在图1中所显示的组件尤其通过以下方式相区别,即,已经由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在端部区域26上游分岔出第一旁路通道32且由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在端部区域26上游分岔出第二旁路通道34。第一旁路通道32和第二旁路通道34引导至共同的控制元件36(其备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所有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同样可以是调节元件)且该控制元件36在打开的位置中用作废气门30。控制元件36在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是圆盘阀。通过至少部分打开圆盘阀,第一旁路通道32和第二旁路通道34同时被打开,从而使得废气可经由废气门30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处流经。在图2中同样可看出,即,混合管24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地构造成扩散器(虚线示出)。
在图3中示出了按百分比的残余气体份额R而在图4中示出了对于内燃机的不同组件而言相应地质量上关于转速n的废气反压pA。曲线S显示了对于不带有废气压力转换器的一系列内燃机的组件而言的残余气体份额R(图3)或废气反压pA(图4),曲线D对于根据图1的组件而言且曲线B对于根据图2的组件而言。可清楚地看出的是,即,利用根据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0残余气体份额和废气反压在内燃机12的整个转速范围之上相比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组件10的情形中可保持成更小。
在图5-7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0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在图5中所显示的组件10与在图2中所显示的组件10尤其通过以下方式相区别,即,第一旁路通道32和第二旁路通道34首先借助于第二废气压力转换器38被聚集在一起且然后被引导到用作废气门30的控制元件36中。
在图6中所显示的组件10的情形中,第一旁路通道32和第二旁路通道34引导至第一控制元件36a和第二控制元件36b,从而使得容积流在第一旁路通道32中且在第二旁路通道34中可被单独控制。
在图7中所显示的组件10的情形中,相比在图6中所显示的组件在控制元件36a,36b下游布置有第二废气压力转换器38。
在图5和7中所显示的第二废气转换器38在基础结构的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废气压力转换器16相同地设计。因此,带有成锥形的几何形状的端部区段26相应地设有相同的参考符号。然而如下被指出,即,成锥形几何形状在第二废气压力转换器16和第一废气压力转换器的区域中可不同地设计,以便相应地对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特征曲线的专门的点优化该几何形状。
本发明的在本说明书中、在附图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特征不仅可以单独地而且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对于实现在其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而言是重要的。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其可在权利要求的范畴中且在考虑主管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的情形下被改变。
参考符号列表
10 组件
12 内燃机
14 涡轮
16 废气压力转换器
18 通口位置
20 第一废气导引区段
22 第二废气导引区段
24 混合管
26 端部区域
28 旁路通道(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废气压力转换器之后)
30 废气门
32 第一旁路通道
34 第二旁路通道
36 控制元件
36a 第一控制元件
36b 第二控制元件
38 第二废气压力转换器
40 扩散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燃机(12)的组件,其带有多个气缸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布置在内燃机(12)与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之间的带有混合管(24)以及带有绕过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14)的废气门(30)的废气压力转换器(16),其中,所述组件包括用于将废气单独从所述气缸的第一子集导出至所述混合管(24)的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废气从所述气缸的第二子集导出至所述混合管(24)的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其中,在所述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中和在所述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中在所述混合管(24)前的相应的端部区域(26)中相应地构造有呈喷嘴状的区段,其中,由所述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在所述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一旁路通道(32),其中,由所述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在所述呈喷嘴状的区段前或中构造有绕过所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旁路通道(34)且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借助于该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可控制或可调节穿过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或穿过所述第二旁路通道(34)的流量。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34)引导至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34)在所述共同的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前被聚集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而言设置有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a),且对于所述第二旁路通道(34)而言设置有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所述第二旁路通道(34)相应地在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a)上游和在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b)上游借助于附加的废气压力转换器(38)被聚集在一起。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废气压力转换器(16)的混合管(24)至少部分地构造成扩散器,或在至少一个废气压力转换器(16)的混合管(24)下游布置有扩散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与其相连接的所述气缸的子集和所述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与其相连接的所述气缸的子集大小相同。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如此关联于所述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和所述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以至于在所述内燃机(12)的正常运行的情形中在关联于所述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的气缸之间的废气喷出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在关联于所述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的气缸之间的废气喷出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小相同。
9.一种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0)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在所述内燃机(12)的在800与3000U/min之间的下转速范围中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所述至少第二旁路通道(34)封闭,而在高转速范围中所述第一旁路通道(32)和所述至少第二旁路通道(34)借助于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和/或调节元件(36)被至少部分地打开。
10.一种用于设计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0)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由内燃机(12)的现有参数出发在模拟计算的过程中用于第一废气导引区段(20)及用于至少第二废气导引区段(22)的成锥形几何形状在所述内燃机(12)的在800与3000U/min之间的下转速范围中对于发动机特征曲线的某一点而言在封闭的第一旁路通道(32)的情形中且在封闭的至少第二旁路通道(34)的情形中被优化,且紧接着由该结果出发执行所述第一旁路(32)和所述至少第二旁路(34)关于残余气体量和废气反压的降低的优化。
CN201680012556.XA 2015-02-27 2016-01-14 用于内燃机的组件及其运行和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407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3554.9A DE102015203554A1 (de) 2015-02-27 2015-02-27 Anordn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mit mehreren Zylindern, Abgasturbolader mit Abgasdruckwandler, Mischrohr und Wastegat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und zur Auslegung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DE102015203554.9 2015-02-27
PCT/EP2016/050604 WO2016134876A1 (de) 2015-02-27 2016-01-14 Anordn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mit mehreren zylindern und abgasturbolader, abgasdruckwandler mit mischrohr und wastegat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und zur auslegung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193A true CN107407193A (zh) 2017-11-28
CN107407193B CN107407193B (zh) 2019-11-26

Family

ID=5513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556.XA Active CN107407193B (zh) 2015-02-27 2016-01-14 用于内燃机的组件及其运行和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62288B1 (zh)
CN (1) CN107407193B (zh)
DE (1) DE102015203554A1 (zh)
WO (1) WO20161348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792A (zh) * 2019-05-22 2020-11-24 卡明斯公司 分流式通道排气歧管上的排气歧管压力管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7336B (zh) * 2017-07-25 2019-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活塞发动机的抗高脉动排气系统设计方法及排气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3864A (en) * 1996-05-07 1999-08-31 Mercedes-Benz A.G.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828562A1 (de) * 2004-12-24 2007-09-05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und einer nutzturbine
EP1778966B8 (de) * 2004-08-18 2008-01-23 Daimler AG Bre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und einer abgasrückfüreinrichtung
CN102317601A (zh) * 2009-02-25 2012-01-1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预混合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472178A (zh) * 2009-06-29 2012-05-23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制动阀和部分进气流涡轮机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制动器
CN103097689A (zh) * 2010-09-08 2013-05-0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旁路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CN104005817A (zh) * 2013-02-22 2014-08-27 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内燃机
CN104295377A (zh) * 2013-07-18 2015-01-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系统
CN104314649A (zh) * 2014-09-30 2015-01-28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旁通动力涡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79330A1 (fr) * 1980-03-31 1981-10-02 Budi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suralimente par turbo-compresseur
DE3503830A1 (de) * 1984-02-17 1985-08-22 Tode Prof. Dr. Dipl.-Ing. Sarajevo Stojičić Treibstoffwechselsystem bei verbrennungsmotoren mit luftstromerzeugung und -rotation
DE3822669A1 (de) * 1988-07-05 1990-01-11 W U K Frotscher Ohg Injektorabgaskruemmer fuer verbrennungsmotoren
JPH07111136B2 (ja) 1989-02-08 1995-11-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装置
DE19837978B4 (de) * 1998-04-16 2006-05-18 Borgwarner Turbo Systems Gmbh Turboaufgeladene Brennkraftmaschine
EP1640598A1 (de) * 2004-09-22 2006-03-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 subsidary of Ford Motor Company Aufgeladen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s Emissionsverhaltens einer aufgeladenen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8039085A1 (de) * 2008-08-21 2010-02-25 Daimler Ag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EP2295769A1 (en) * 2009-08-14 2011-03-16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Exhaust system for engine braking
US8567189B2 (en) * 2010-06-14 2013-10-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win scroll turbocharger with EGR takeoffs
US9074521B2 (en) 2012-03-21 2015-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rbocharger system having a shared bypass conduit and wastegate
DE102013021662A1 (de) * 2013-12-19 2015-06-25 Daimler Ag Aufgeladene Brennkraft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3864A (en) * 1996-05-07 1999-08-31 Mercedes-Benz A.G.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778966B8 (de) * 2004-08-18 2008-01-23 Daimler AG Bre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und einer abgasrückfüreinrichtung
US7562529B2 (en) * 2004-08-18 2009-07-21 Daimler A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n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and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EP1828562A1 (de) * 2004-12-24 2007-09-05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abgasturbolader und einer nutzturbine
CN102317601A (zh) * 2009-02-25 2012-01-1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预混合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472178A (zh) * 2009-06-29 2012-05-23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制动阀和部分进气流涡轮机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制动器
CN103097689A (zh) * 2010-09-08 2013-05-0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旁路阀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CN104005817A (zh) * 2013-02-22 2014-08-27 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内燃机
CN104295377A (zh) * 2013-07-18 2015-01-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系统
CN104314649A (zh) * 2014-09-30 2015-01-28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旁通动力涡轮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792A (zh) * 2019-05-22 2020-11-24 卡明斯公司 分流式通道排气歧管上的排气歧管压力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62288A1 (de) 2018-01-03
DE102015203554A1 (de) 2016-09-01
EP3262288B1 (de) 2018-12-19
WO2016134876A1 (de) 2016-09-01
CN107407193B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7396B2 (en) Nozzled turbine
CN204386776U (zh) 二级增压柴油机实现废气再循环的可调文丘里管装置
KR102288275B1 (ko) 비대칭 이중 볼류트를 통한 연료 절약 및 erg 활용을 위해 펄스 에너지 분리를 최적화하는 이중 볼류트 터보차저
EP3001011B1 (en) Twin scroll turbocharger device with bypass
US894403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N103184926B (zh) 具有废气和增压空气引导装置的内燃发动机
US20140238364A1 (en) Method to Enhance Gas Recirculation in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s
US9500119B2 (en) Turbocharger
CN102859142B (zh) 涡轮增压器涡轮壳体的废气分流器
US10539067B2 (en) Waste gate assembly
CN103154466A (zh) 转成环形体积的压缩机再循环
EP3004587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xhaust turbocharger in combination
JP2016536501A (ja) 可変式のコンプレッサ流入部を備えるコンプレッサ
CN103174470A (zh) 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发动机制动运行的节流装置的组件
CN104343528A (zh) 涡轮增压系统
CN107407193B (zh) 用于内燃机的组件及其运行和设计方法
CN104334853B (zh) 用于内燃机的废气系统
CN105298689B (zh) 用于在发动机进口产生涡旋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69385A (zh) 用于运行增压的内燃机的方法
CN105980678A (zh) 包括可变排气路径的排气系统
US9638098B2 (en) Bypass mechanism for an exhaust system
JP5569627B2 (ja) ミキシング装置
CN111836952B (zh) 具有集成排气脉冲转换器的排气系统
CN106246349A (zh) 用于内燃机的废气系
CN109707501A (zh) 压缩机、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内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