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6239A -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6239A
CN107406239A CN201680011759.7A CN201680011759A CN107406239A CN 107406239 A CN107406239 A CN 107406239A CN 201680011759 A CN201680011759 A CN 201680011759A CN 107406239 A CN107406239 A CN 107406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ery
standdle carrier
carrier device
lowering
stan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6239B (zh
Inventor
迈克·黑格瓦尔德
詹尼斯·穆特索卡帕斯
彼得·克恩
拉斯·迈克尔·泰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filed Critical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406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6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62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 B66C19/007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for contain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ISO集装箱(2)的跨车装置(1),特别是具有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四个相互间隔的龙门支架(6d)的跨车形式的跨车装置,所述龙门支架的上端通过顶部框架(8)彼此连接,并且具有设置在所述龙门支架(6d)之间的机器平台(11),其中所述机器平台(11)被安装成可以升高和降低。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跨车装置(1),提出了机器平台(11)能够在龙门支架(6d)之间和顶部框架(8)的下方,沿竖直方向相对于顶部框架(8)移动。

Description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特别是具有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四个相互间隔的龙门支架的跨车形式的跨车装置,所述龙门支架在其上端通过顶部框架彼此连接,并且所述跨车装置具有设置在龙门支架之间的机器平台,其中机器平台被安装成以使其能够升高和降低。
背景技术
就本发明的跨车装置而言,其典型应用领域是装卸和运输集装箱,特别是标准化的ISO集装箱,用在海港或内陆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内,或用于联合道路和铁路运输的集装箱码头。
与此同时,ISO集装箱被称为标准化的大容量集装箱或海运集装箱,其被应用于国际化货物运输中。最广泛使用的ISO集装箱的宽度为8英尺,长度为20英尺、40英尺或45英尺。
因此,跨车装置是专用的重型车辆,其也被称为龙门升降车、龙门升降堆垛机、龙门升降堆垛车、龙门堆垛车、跨运车、厢式货车、穿梭车或行驶车。跨车装置通常包括具有提升装置的蜘蛛腿状结构(spider leg-like structure),通过该升降装置可以升高和降低被称为吊具或吊具框架的负载吊取装置,以便能吊取和升高集装箱,然后在运输后将它们放置于目标位置。通过具有设置于假定矩形(notional rectangle)角部上的四个刚性龙门支架的蜘蛛腿状结构,跨车装置能跨过放在地面或放在其它集装箱上的集装箱,另外根据其结构还能额外运输被升高的集装箱。根据结构高度,跨车可分为比如1跨3装置,1跨2装置等。1跨3装置能携带一个吊起的集装箱跨过3个已堆垛的集装箱,其高度约为15米。
在其上端,龙门支架通常通过由龙门支架支承并在其上设置有机器平台的顶部框架彼此连接。包括一个或多个缆绳绞车的升降装置和驱动单元设置于机器平台上。由于跨车装置的驱动通常设计成柴油-电力驱动、柴油-液压驱动或纯电动机驱动,取决于所使用的驱动技术,设置在机器平台上的驱动单元包括例如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部件,电池和/或液压组件。
此外,在顶部框架的区域中,可以设置具有用于随同操作员的控制台的驾驶室。因此,跨车装置可通过驾驶室中的随同操作员以半自动方式手动操作,或在所谓的自动导引车辆(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s)的情况下以全自动的方式操作,即无人驾驶。在这一点上,“无人驾驶”仅涉及驾驶员在控制过程中的实际干预。在这方面,当随同驾驶员存在但其在控制过程中没有积极干预时,也可以实现相应的跨车装置的无人驾驶的自动操作。
此外,跨车装置可以通过车轮行驶,该车轮具有以轮胎的方式充满空气或气体的橡胶轮胎设置,并且可以通过该车轮在地面上而不是以轨道的方式行驶,因此实现自由行驶。因此,本例中的跨车装置与轨道车辆不同。
上述类型的跨车装置已经从德国公开文件DE 10 2011 001 847A1和德国实用新型DE 20 2004 018 066 U1中已知。
从德国公开文件DE 24 60 519A1中已知一种跨车装置,其驾驶室可以通过枢转臂在位于顶部框架区域中的上部位置和位于跨车装置的车轮区域的下部位置之间移动。
还已知一种跨车装置不包括用于承载顶部框架于恒定高度的刚性龙门支架。可替代地,德国公开文件DE 197 14 210 A1公开了一种由1跨4装置形成的龙门装置,其顶部框架通过以剪刀式升降系统形式的连杆机构与驾驶室和吊具框架共同升高和降低。从国际专利申请WO 2007/010358 A1中已知一种设计为1跨0装置的跨车装置,其升降装置由连杆机构形成,该连杆机构是行驶装置单元高度可调侧的一部分,并通过其高度调节可升高和降低吊具框架和驾驶室。
从US 3,570,695A和WO 2015/155189A1均可知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跨车装置。在这一点上,设置在顶部框架的区域中的机器平台和顶部框架的升高和降低通过龙门支架的伸缩动作一起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更经济和更安全地操作的跨车装置。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的跨车装置来实现。权利要求2至13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跨车装置,特别是跨车形式的跨车装置,其包括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四个相互间隔的龙门支架,所述龙门支架的上端通过顶部框架彼此连接,所述跨车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龙门支架之间的机器平台,其中所述机器平台被安装成可以升高和降低,其以更经济和更安全的方式操作,即,使得所述机器平台沿竖直方向能在所述龙门支架之间和相对于所述顶部框架在其下方移动。如果需要,由此形成的支承结构允许对机器平台被调整至的位置的不同的升起高度进行灵活的操作。以这种方式,跨车装置的整体重心相对于其高度而改变,特别是仅当所需升起高度要求该改变时,才尽可能地降低或相应地升高跨车装置的整体重心。这允许跨车装置的操作得到改进,特别是向更稳定,动态和运动特性方面改进。特别地,当机器平台下降并且整体重心相应地较低时,由于稳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在下面描述的行驶位置,跨车装置能比机器平台处于相对更高的位置且整体重心相应地更高时具有更高的移动速度。具有升高的机器平台的跨车装置的相对较不稳定和因此较慢的操作因此被限制为从集装箱堆垛中或从集装箱堆垛上吊起或放下集装箱。与具有固定在顶部框架上的机器平台的常规跨车装置相比,由此实现的整体更高的处理能力允许跨车装置更经济的操作。因此,具有较高结构高度的跨车装置可以像常规跨车装置一样操作,所述常规跨车装置具有较低结构高度并且具有固定连接到顶部框架的机器平台以及相应地具有不利的整体重心。相对于具有较低结构高度的相应的常规跨车装置的情况,更稳定和因此更安全的操作甚至是可能的。另外,事实上,常规跨车装置中的固定机器平台是钢结构的必要部件,特别是顶部框架的必要部件。相反,对本发明而言,本发明的机器平台与顶部框架是分开的,并且仅作为与其连接的部件的平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机器平台能在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以主动锁定(positive-locking)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龙门支架的下端位置,并且在这一点上,优选地位于设置在所述龙门支架上的接触元件上。以这种方式,机器平台可以特别地停止在行驶位置,且在低升起高度的情况下,机器平台可以在龙门支架上以简单和安全的方式停止。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将所述跨车装置的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上,并且优选地,另外将所述跨车装置的控制柜,制动电阻器和/或其它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上。如下所述,上述部件的重量占整体重量很大的比例,因此其位移与机器平台一起进一步增加了整体重心位移的上述有利效果。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跨车装置具有升降装置和用于ISO集装箱的负载吊取装置,该负载吊取装置可以通过所述机器平台下方的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并且还具有独立于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器,借助于该升降驱动器,所述机器平台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这种独立的升降驱动器允许以特别灵活的方式调整整体重心。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可替代地,规定跨车装置具有升降装置和用于ISO集装箱的负载吊取装置,该负载吊取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机器平台下方升高和降低,并且所述机器平台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以这种方式,可以省去作为额外的升降机构而用于升高或降低机器平台的独立的升降驱动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升降装置以这种方式联结到所述机器平台上,所述机器平台通过升降装置从下端位置升高和降低到位于下端位置上方的每个位置,并且,为此,所述机器平台支承在所述负载吊取装置上,从而能与所述负载吊取装置共同升高和降低。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升降装置以这种方式联结到所述机器平台上,当所述机器平台以主动锁定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龙门支架的下端位置时,所述负载吊取装置能独立于所述机器平台升高和降低。以这种方式,机器平台可以在低升起高度处保持在接触元件上,由此免除升降装置的负载,安全级别进一步增加。因此,升降装置和机器平台的联结(coupling)还包括解除联结(decoupling),解除联结意味着负载吊取装置从机器平台上松开,特别是当机器平台放在下端位置时,而设置在其下面的负载拾取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优选地以连接到所述负载吊取装置的杆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和所述负载拾取装置之间。以这种方式,当机器平台在下端位置上方被支承在负载吊取装置上时,负载吊取装置也可以安全地升高和降低。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升降装置由拉索装置形成,优选地包括四根缆绳,其可以通过缆绳卷筒被卷绕和展开,并且每根缆绳在它们连接到其中一个缆绳卷筒的第一端和它们通过缆绳固定点连接到顶部框架上的第二端之间穿过设置在负载吊取装置上的偏转辊。长期以来,作为跨车装置的升降装置的相应的拉索装置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并且允许根据本发明的预期用途的安全操作。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将缆绳卷筒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上或在设置在所述跨车装置的所述龙门支架下端的行驶装置单元支架上。设置在机器平台上的缆绳卷筒使简单地构造如下所述的滑车组状拉索装置成为可能。设置在行驶装置单元支架上的缆绳卷筒有利于使跨车装置的整体重心进一步降低。此外,通过下述结构,可以容易地实现永久有效的滑车绕绳(reeving),并且可以相应地免除升降装置的负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跨车装置具有安装成可以升高和降低的驾驶室。以这种方式,整体重心可以进一步降低。此外,为操作员实现了更舒适的位置,特别是改善了驾驶位置的可见性,由此便于手动导航并进一步增加了安全性。
在一个结构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驾驶室是固定连接到机器平台的并且安装成能与其一起共同升高和降低。以这种方式,可以省去用于驾驶室的专用升降驱动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跨车装置被设计成1跨4装置。在集装箱存储的表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所述集装箱以前只能使用1跨3装置,而这种类型跨车装置允许通过额外的第五集装箱级别将存储容量增加25%。与具有固定机器平台的常规1跨3装置相比,通过可以升高和降低的机器平台,1跨4装置的整体重心至少在行驶位置中可调整到相同或更低的高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借助于以下描述进行更详细地解释。在图中:
图1显示了跨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行驶位置中的视图,
图2显示了图1的跨车装置在升起位置中的视图,
图3显示了跨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行驶位置中的视图,
图4显示了图3的跨车装置在升起位置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跨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行驶位置中的视图。跨车装置1为具有升降装置的重型车辆,该升降装置设计成用于升高和降低集装箱,特别是ISO集装箱2的龙门升降装置。跨车装置1可以通过总共八个橡胶轮胎车轮3在地面4上以自由地行进的方式(floor-bound manner)自由行驶。如果技术上必要或可能的话,从根本上也可以提供多于或少于八个的相应设有轮胎的车轮3。跨车装置1的车轮3连接在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上,每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在跨车送装置1的行驶方向F上纵向定向延伸。从行驶方向F上看时,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各自包括四个彼此间隔设置的车轮3。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还包括由跨车装置的驱动单元5a提供动力的、用于车轮3的电动行驶驱动器和电动转向马达。根据所使用的驱动技术(柴油-电力,柴油-液压或纯电动),驱动单元5a包括例如柴油发动机和发电机,电池和/或液压组件的部件。由于单轮转向,通过相应的控制就能执行不同的转向程序,例如优化标准型曲线行程,圆形行程,围绕合适的竖直轴旋转或螃蟹转向(crab steering)模式。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跨车装置1可以手动操作,并相应地包括用于伴随操作员的驾驶室1a。然而,可替代地,如上所述,跨车装置也可以作为一台AGV而被全自动化或可以以半自动方式操作。
彼此间隔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通过前第一龙门框架6a和后第二龙门框架6b连接在一起。因此,从行驶方向F上看时,两个U形龙门框架6a,6b彼此间隔设置。两个龙门框架6a,6b中的每一个龙门框架包括横向于行驶方向F的上部水平龙门梁6c,其横向端部均与垂直地并以直线的方式延伸到地面4的龙门支架6d邻接。通过这种结构,如平面图所示,刚性龙门支架6d设置在理想四边形的角部,优选为矩形的角部。通过总共四个龙门支架6d,两个龙门框架6a、6b被支承在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上,由此形成蜘蛛腿状结构(spider leg-like structure)。每个龙门框架6a,6b中的两个龙门支架6d以及相应地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至少以ISO集装箱2的宽度彼此间隔开。此外,两个龙门框架6a,6b通过沿行驶方向F上定向的两个相互间隔开的纵梁7彼此连接。两个龙门梁6c和纵梁7形成由四个龙门支架6d支承的并设置在其上端的矩形顶部框架8。龙门支架6d中的每一个接合在顶部框架8的每个角部上。
总体来说,图1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跨车装置1由所谓的1跨4装置形成,通过该装置,不仅可以将从地面4吊起的ISO集装箱2放在地面4上,还可以放在四个ISO集装箱2的堆垛上,或者可从其中吊起(参见图2和图4)。因此,相对于地面4,跨车装置1具有约18m的高度。由于上述结构,由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形成的跨车装置1的支承结构,龙门支架6d和顶部框架8的高度比例,按其分配是恒定的。由于给定的尺寸,提供网状支承结构12以增加跨车装置1或其支承结构的稳定性。在这一点上,在每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和相关联的纵梁7之间设置有支承结构12,其杆状支承部件将前第一龙门框架6a的龙门支架6d连接到相应的行驶装置单元侧的后第二龙门框架6b的龙门架支架6d上。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跨车装置1的升降装置以升降机的方式由包括四根缆绳9d(虚线所示)的拉索装置9形成。缆绳9d由钢缆形成。通过优选地由电动机驱动的升降装置可以升高和降低负载吊取装置,以在基本上垂直的升降方向H上吊起和装卸ISO集装箱2。
为此目的,拉索装置9通过其四根缆绳9d连接到负载吊取装置,每根缆绳9d穿过连接到负载吊取装置的偏转辊9a,使得每个偏转辊9a的两根缆绳股线沿顶部框架8的方向上收放。为了能升高或降低负载吊取装置,缆绳9d可以成对地卷绕到作为缆绳绞车的普通缆绳卷筒9b上,或者可以从其上展开。因此,每根缆绳9d通过第一端连接到相关联的缆绳卷筒9b,并通过第二端连接到顶部框架8,从而形成缆绳固定点S。缆绳固定点S设置在顶部框架8的内侧,因此在图1中不可见。也可以为每根缆绳9d提供专用的缆绳卷筒9b。缆绳卷筒9b可以通过驱动单元5a驱动。缆绳卷筒的驱动通过升降装置相应的控制来实现,使得四个偏转辊9a均匀地升高和降低并因此使其永久地保持在基本上水平的平面中。由于每根缆绳9d穿过偏转辊9a并连接在负载吊取装置上,对一个自由的缆绳辊而言,一旦被每根缆绳9d绕绳,就会形成一种类型的滑车组,接合在每根缆绳9d上的负载被划分到相应的缆绳9d的两根缆绳股线上。具有相应更大数量的缆绳辊的多重滑车绕绳也是可行的。
所述负载吊取装置基本上包括所谓的吊具框架10,其可以由特别是所谓的单升降或双升降吊具形成。在双升降变型中,可以吊起两个长度均为20英尺且从跨车装置1的行驶方向F上彼此背向紧靠设置的ISO集装箱2。为了吊起ISO集装箱2,吊具框架10的所谓的扭锁接合到ISO集装箱2的相应的上角配件中,随后的锁定将ISO集装箱2连接到吊具框架10上。在常规的方式中,负载吊取装置能沿升降方向H在顶部框架8的下方和前第一龙门框架6a的龙门支架6d和后第二龙门框架6b的龙门支架6d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所述吊具框架10以其纵梁10a沿行驶方向F在龙门支架6d之间延伸。此外,吊具框架10包括两个横梁10b,每个横梁在两个龙门框架6a和6b的龙门支架6d之间延伸并因此横向于行驶方向F。横梁10b作为在龙门支架6d之间的吊具框架10的引导件。此外,两个横梁10b中的每个横梁均与偏转辊9a中的两个偏转辊连接,从而将吊具框架10连接和悬挂在拉索装置9的缆绳9d上。
在图1所示的行驶位置中,吊具框架10以最小的升起高度h升高吊起的ISO集装箱2,以便能在行驶方向F上通过跨车装置1的行驶来运输该集装箱。
此外,跨车装置1包括设置在龙门支架6d之间且位于负载吊取装置上方的机器平台11,该机器平台由框架状钢结构形成,因此重约5t。如平面图所示,机器平台11基本上由与龙门支架6d所限定的支承结构的基面相对应的矩形框形成,并装配在龙门支架6d之间。在这一点上,机器平台11由框架状栏杆11a框住,其用于确保能够通过未显示的梯子踏入到机器平台11的例如为了做维修工作的操作员的安全。因此,可以在机器平台11上行走。
至少驱动单元5a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因此,机器平台11作为用于存放上述驱动单元5a的部件的支承结构。另外,控制柜5b,制动电阻器和跨车装置1的其它驱动部件可以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升降装置也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在本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拉索装置9的缆绳卷筒9b相应地连接到机器平台11。包括接收部件的机器平台11由此具有超过15t的重量。相对于跨车装置1的超过70t的整体重量,包括接收部件的机器平台11所占的比例可高达20%。这些重量比或重量分布与所示的1跨4装置有关。就整体重量较小但一般也超过60吨的1跨2装置来说,机器平台11所占的比例会相应地较大,这对于就跨车装置1的稳定性以有利的方式降低整体重心具有效果。
即使在机器平台11的重量占跨车装置1的整体重量的相对大比例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跨车装置1最稳定的可能的结构和操作,与介绍中提到的常规跨车装置相比,机器平台11没有固定在距地面4最大可能的距离的顶部框架8的区域中。与之替代的是,跨车装置1的整体重心可以根据需要升高或降低,因此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变化。为此目的,机器平台11以高度可调的方式安装在龙门支架6d上,因此能与升降方向H平行地升高和降低。为了能相对于顶部框架8以平移的方式且与龙门支架6d的纵向延伸平行地移动机器平台11,机器平台11连接到用于负载吊取装置的升降装置并能通过升降装置与负载吊取装置一起升高和降低。
机器平台11可以在下端位置(参见图3)和上端位置(参见图4)之间移动。在图1中,机器平台11设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下端位置,机器平台11的下侧位于示意性地示出的托架6e上,托架6e分别设置在四个龙门支架6d上。因此,托架6e用作机器平台11的接触元件,并且每个托架以悬臂方式从远离相应的龙门支架6d的方向突出,使得处于下端位置的机器平台11以主动锁定方式保持在龙门支架6d上。在下端位置,机器平台11以距顶部框架8最大可能的距离并以相应的方式以距地面4最小可能的距离设置。在常规的方式中,当跨车装置1移动更长的距离时,例如在所谓的STS起重机(船对岸起重机)和集装箱存储之间,跨车装置1在行驶位置且在机器平台11降低到下端位置(参见图3)中操作,以便在运输过程中运输ISO集装箱2时不必将该集装箱升高到超过最小升起高度h。这也可以在没有吊起ISO集装箱2的空行驶的范围内实现。然而,如图1所示,跨车装置1的操作也可以在当机器平台11设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的行驶位置中进行。为此目的,可以在描述的最后一段中提供更详细描述的单个升降驱动器,特别是用于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移动和保持机器平台11。这可以是这样情况,例如在较短距离运输ISO集装箱2时,跨车装置1不必以最大速度移动,但最大的升起高度h对于吊起和放下ISO集装箱2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吊起和放下之间的行驶持续时间来说,降低机器平台11到下端位置可能过于费时,因此对于相应较慢的速度,通过将机器平台11降低到中间位置,由此得到的跨车装置1的稳定性是足够的。
当机器平台11处于下端位置时跨车装置1具有最低的整体重心,并且因此其具有最高可能的稳定性和最佳的动态特性。以这种方式,可以安全地实现更高的速度。因此,与下端位置相比,机器平台11的位于下端位置上方的每个位置会导致较高的整体重心、较低级别的稳定性和相应较差的动态特性。相对于上端位置,上述描述以相反的意义相应地适用于机器平台11位于上端位置下方的每个位置。在上端位置,机器平台11以距顶部框架8最小可能的距离设置在顶部框架8的区域中,并以相应的方式以距地面4最大可能的距离的设置。机器平台11的上端位置定义为对应于跨车装置1的结构高度的最大升起高度h,即在本实施例中的1跨4装置。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驾驶室1a设置在远离机器平台11一侧的前龙门框架6a上。在这一点上,驾驶室1a在机器平台11的下侧之下延伸,如平面图所示,由于负载吊取装置均通过前和后龙门支架6d向远离机器平台11的相应侧延伸,驾驶室设置在负载吊取装置的移动区域内。在这一点上,驾驶室1a可选地固定连接到机器平台11上,并因此可以沿着沿龙门支架6d的纵向延伸与该机器平台共同且均匀地升高和降低。由于在常规的方式中,驾驶室1a的重量约为2t,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机器平台11的高度调节对跨车装置1的整体重心位移的影响会被增加。操作员可通过未显示出的专用梯子或通过机器平台11进入到驾驶室1a。
图2显示了图1中的跨车装置1在升起位置中的视图。跨车装置1在升高过程中位于升起位置。因此,相对于行驶位置,具有吊起的ISO集装箱2的吊具框架10已经升高到更大的升起高度h。此外,机器平台11设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并因此位于下端位置上方。与图1所示的跨车装置1相比,图2所示的跨车装置1没有单独用于机器平台11的升降驱动器。机器平台11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的移动和保持,如下所述,通过升降装置特别是负载吊取装置来代替执行。
为了升高机器平台11,通过拉索装置9将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在机器平台11下的负载吊取装置升高,直到其与机器平台11的下侧接触。当负载吊取装置进一步升高时,机器平台11由负载拾取装置携带,并从接触元件与负载吊取装置一起升高。以这种方式,机器平台11可以从下端位置升高到位于其上方的每个位置直到上端位置,并通过拉索装置9和负载吊取装置进行保持。因此,在下端位置上方的升降装置不仅承载了负载吊取装置和吊起的ISO集装箱2的重量,而且还附加了机器平台11和设置在其上的部件的整体重量。
因此,ISO集装箱2可以放置在图2所示的四个ISO集装箱2的堆垛上。以相同的方式,升高负载吊取装置和机器平台11以便从五个ISO集装箱2的堆垛中吊起最上面的ISO集装箱2,然后在降低过程中放下它。根据在堆垛上放下ISO集装箱2或从堆垛上吊起所需要的升起高度h,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进行ISO集装箱2的吊起或放下而不必将机器平台11从下端位置升高。因此,在升高过程中,只有在大的升高高度h情况下必须考虑较高的整体重心,在较小的升起高度h的情况下,在行驶位置跨车装置1采用的低整体重心也可以被保持。
当由于所需的升起高度h而需要升高机器平台11时,为了负载吊取装置不会与设置在负载吊取装置的移动区域中的驾驶室1a相撞,在负载吊取装置和机器平台11的下侧之间设有作为间隔件和夹带器(entrainers)的杆10c。杆10c连接到负载吊取装置,特别是连接到吊具框架10的横梁10b(参见图1),并与其一起升高,但也可以连接到机器平台11。在这一点上,杆10c在机器平台11的下侧的方向上与龙门支架6d平行地延伸,使得在负载吊取装置与驾驶室1a相撞之前机器平台11在负载吊取装置升高过程中被携带。此外,杆10c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它们不与接触元件碰撞,但是可以在升高过程中被导引从而经过接触元件。优选地,杆10c由合成材料,特别是橡胶制成,以便当负载吊取装置与机器平台11接触时产生减振效果。
在图1和图2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拉索装置9的缆绳卷筒9b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只要负载吊取装置或杆10c和机器平台11彼此间隔开,每根缆绳9d的上述滑车绕绳是有效的。一旦它们如上所述彼此接触并抵靠,就会导致通过在相应的偏转辊9a和缆绳卷筒9b之间延伸的缆绳股线的作用力流被消除(bridged),由此相应的缆绳股线和因此形成的滑车绕绳变得无效。以相应的方式,升降装置施加的作用力的变化取决于在升高过程中机器平台11是否在下端位置放下,并因此与负载吊取装置保持解除联结或与拉索装置9的缆绳9d一起悬挂。
图3显示了跨车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在行驶位置中的视图。在这一点上,机器平台11位于下端位置并相应地抵靠在托架6e上。第二实施例中的跨车装置1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基本上在于拉索装置9的形成不同。在这一点上,拉索装置9的缆绳卷筒9b不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与之替代的是,缆绳卷筒9b分别设置在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中的每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上,以便均能卷绕或展开四个缆绳9d中的两个。或者,也可以为每根缆绳9d提供单独的缆绳卷筒9b。由于这种结构,缆绳9d从其连接的相应的缆绳卷筒9b的第一端开始,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穿过机器平台11直到到顶部框架8。在该位置处,每根缆绳9d穿过大致垂直地设置在缆绳卷筒9b上方的第一引导辊9c。缆绳9d由此基本上水平地沿连接在顶部框架8的角落的区域中的第二引导辊9c的方向穿过。缆绳9d从第二引导辊9c沿连接到负载吊取装置的偏转辊9a的方向大致垂直向下偏转。从那里开始,缆绳9d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沿基本上竖直的方向向上通到设置在顶部框架8上位于相关联的第二引导辊9c旁边的相应的缆绳固定点S上。引导辊9c如缆绳固定点S一样设置在顶部框架8的内侧。图3显示了为两根缆绳9d提供的总共四个引导辊9c和两个缆绳固定点S,如图3的观察方向所示,两根缆绳被分配到两个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的后部支架或者在该位置连接的缆绳卷筒9b。用于其余两个缆绳9d的相对的四个引导辊9c及其缆绳固定点S被顶部框架8或前纵梁7覆盖,但是以相同的方式设置。
在这种拉索装置9的结构中,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每根缆绳9d也缠绕在偏转辊9a上。然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由于顶部框架8上的引导辊9c作为固定的缆绳辊,即使当负载吊取装置与机器平台11接触时,第二实施例中的滑车绕绳还是有效的。由于引导辊9c的原因,从偏转辊9a穿过的所有缆绳股线都保持有效。
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例有关的陈述以相应的方式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跨车装置1。
图4显示了图3中的跨车装置1在升起位置中的视图。在这一点上,通过负载吊取装置上的杆10c支承的机器平台11已经通过拉索装置9升高到上端位置,因此其比图2的升起位置进一步升高。于是,作为负载吊取装置的吊具框架10和吊起的ISO集装箱2一起被升高,直到ISO集装箱2可以放置在图4所示的由四个ISO集装箱2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组成的堆垛上。
在上端位置,机器平台11设置在顶部框架8的区域中,且设置在机器平台11上的例如驱动单元5a和控制柜5b的部件穿过顶部框架8向上突出。
关于从行驶位置开始的升高过程的前述,特别是关于在拉索装置9之间描述的操作,以及关于通过杆10c产生的负载吊取装置和机器平台11的联结,类似地或相反地应用于降低过程。因此,在这一点上,当机器平台11被放置在接触元件上并由其进行保持时,负载吊取装置或杆10c和机器平台11解除联结,而负载吊取装置可以进一步降低。
在具有较小的最大升起高度h的跨车装置的情况下,例如,1跨3装置,机器平台11也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升高和降低。
如上所述,只要为机器平台11提供单独的升降驱动器(参见图1),所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机器平台11也可以独立于升降装置和负载吊取装置进行保持、升高或降低。以这种方式,当机器平台11位于下端位置上方时,机器平台11和负载吊取装置也可以相对于彼此和均相对于顶部框架8升高或降低。与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驾驶室1a也可以通过单独的升降驱动器独立于机器平台11和负载吊取装置从而通过平移运动以升高或降低。在这一点上,单独的升降驱动器均可以被设计成例如机架驱动,主轴驱动,提升缸或拉索。
附图标记列表:
1 跨车装置
1a 驾驶室
2 ISO集装箱
3 车轮
4 地面
5 行驶装置单元支架
5a 驱动单元
5b 控制柜
6a 第一龙门框架
6b 第二龙门框架
6c 龙门梁
6d 龙门支架
6e 托架
7 纵梁
8 顶部框架
9 拉索装置
9a 偏转辊
9b 缆绳卷筒
9c 引导辊
9d 缆绳
10 吊具框架
10a 纵梁
10b 横梁
10c 杆
11 机器平台
11a 栏杆
12 支承结构
F 行驶方向
h 升起高度
H 升降方向
S 缆绳固定点

Claims (13)

1.一种用于ISO集装箱(2)的跨车装置(1),特别是跨车形式的跨车装置,包括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四个相互间隔的龙门支架(6d),所述龙门支架在其上端通过顶部框架(8)彼此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龙门支架(6d)之间的机器平台(11),其中所述机器平台(11)被安装成可以升高和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平台(11)能在所述龙门支架(6d)之间和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顶部框架(8)在所述顶部框架(8)的下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平台(11)能在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以主动锁定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龙门支架(6d)的下端位置,并且在这一点上,优选地位于设置在所述龙门支架(6d)上的接触元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车装置(1)的驱动单元(5a)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上,并且优选地,另外将所述跨车装置(1)的控制柜(5b),制动电阻器和/或其它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车装置(1)具有升降装置和用于ISO集装箱(2)的负载吊取装置,该负载吊取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下方升高和降低,并且还具有独立于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器,借助于该升降驱动器,所述机器平台(11)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车装置(1)具有升降装置和用于ISO集装箱(2)的负载吊取装置,该负载吊取装置可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下方升高和降低,并且所述机器平台(11)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以这种方式联结到所述机器平台(11)上,所述机器平台(11)通过升降装置从下端位置升高和降低到下端位置上方的每个位置,并且,在这一点上,所述机器平台(11)支承在所述负载吊取装置上,从而能与所述负载吊取装置一起升高和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以这种方式联结到所述机器平台(11)上,当所述机器平台(11)以主动锁定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龙门支架(6d)的下端位置时,所述负载吊取装置能独立于所述机器平台(11)升高和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间隔件,优选地以连接到所述负载吊取装置的杆(10c)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和所述负载吊取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由拉索装置(9)形成,优选地包括四根缆绳(9d),其可以通过缆绳卷筒(9b)被卷绕和展开,并且每根缆绳在它们连接到其中一个缆绳卷筒(9b)的第一端和它们通过缆绳固定点(S)连接到顶部框架(8)上的第二端之间穿过设置在所述负载吊取装置上的偏转辊(9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卷筒(9b)设置在所述机器平台(11)上或在设置在所述跨车装置(1)的所述龙门支架下端的行驶装置单元支架(5)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车装置(1)包括安装成可以升高和降低的驾驶室(1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a)是固定连接到所述机器平台(11)的并且安装成能与其一起共同升高和降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车装置(1)被设计成1跨4装置。
CN201680011759.7A 2015-10-13 2016-10-07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6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17417.0 2015-10-13
DE102015117417.0A DE102015117417A1 (de) 2015-10-13 2015-10-13 Portalhubgerät für ISO-Container
PCT/EP2016/074061 WO2017063952A1 (de) 2015-10-13 2016-10-07 Portalhubgerät für iso-contain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6239A true CN107406239A (zh) 2017-11-28
CN107406239B CN107406239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10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7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06239B (zh) 2015-10-13 2016-10-07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12560B1 (zh)
CN (1) CN107406239B (zh)
DE (1) DE102015117417A1 (zh)
WO (1) WO20170639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6222A (zh) * 2019-01-23 2019-04-16 五邑大学 一种起重机
CN110759244A (zh) * 2019-10-16 2020-02-07 山东中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起吊、安装、拆卸的智能化平台及控制系统与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2661A1 (de) 2017-06-08 2018-12-13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Automatisch geführtes Portalhubgerät für Contain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Portalhubgeräts
CN108529504B (zh) * 2018-05-31 2023-08-04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起升叉车门架总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6700903A (zh) * 1967-01-20 1968-07-22
US3396861A (en) * 1965-12-10 1968-08-13 British Straddle Carrier Compa Straddle carrier vehicles
US3570695A (en) * 1969-01-21 1971-03-16 William H Schwartz Vehicle for carrying and stacking containers
GB1315165A (en) * 1969-10-15 1973-04-26 Tax H Gantry lift-trucks
EP0763497A1 (en) * 1995-09-15 1997-03-19 Nieuwe Boomse Metaalwerken N.V.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ne or more containers
US6062403A (en) * 1996-10-09 2000-05-16 Mi-Jack Products, Inc. Variable elevating cabin
CN1876555A (zh) * 2005-06-07 2006-12-13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跨箱搬运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8810A (en) 1973-12-20 1977-10-12 Rubery Owen Mech Equipment Ltd Straddle carriers
DE19714210A1 (de) 1997-04-07 1998-10-08 Estebanez Eva Garcia Portalhubwagen (Straddlecarrier)
DE202004018066U1 (de) 2004-11-20 2005-02-03 Noell Mobile Systems & Cranes Gmbh Portalhubstapler für Container
ITBO20050487A1 (it) 2005-07-20 2007-01-21 C V S S P A Apparecchiatura per il trasporto di un carico
FI20085520L (fi) * 2008-05-30 2009-12-01 Cargotec Finland Oy Konttilukki
DE102011001847A1 (de) 2011-04-06 2012-10-11 Gottwald Port Technology Gmbh Portalhubgerät mit elektrischen Antrieben
AU2015230674A1 (en) * 2014-03-12 2016-09-08 Rsf Enterprises (Aust) Pty Ltd Straddle carriers
WO2015154790A1 (en) * 2014-04-07 2015-10-15 Combilift Container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96861A (en) * 1965-12-10 1968-08-13 British Straddle Carrier Compa Straddle carrier vehicles
NL6700903A (zh) * 1967-01-20 1968-07-22
US3570695A (en) * 1969-01-21 1971-03-16 William H Schwartz Vehicle for carrying and stacking containers
GB1315165A (en) * 1969-10-15 1973-04-26 Tax H Gantry lift-trucks
EP0763497A1 (en) * 1995-09-15 1997-03-19 Nieuwe Boomse Metaalwerken N.V.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ne or more containers
US6062403A (en) * 1996-10-09 2000-05-16 Mi-Jack Products, Inc. Variable elevating cabin
CN1876555A (zh) * 2005-06-07 2006-12-13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跨箱搬运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6222A (zh) * 2019-01-23 2019-04-16 五邑大学 一种起重机
CN110759244A (zh) * 2019-10-16 2020-02-07 山东中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起吊、安装、拆卸的智能化平台及控制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6239B (zh) 2020-01-21
DE102015117417A1 (de) 2017-04-13
WO2017063952A1 (de) 2017-04-20
EP3212560B1 (de) 2018-06-13
EP3212560A1 (de) 201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1041B2 (en) Gantry stacker with two side-by-side spreaders
US6250486B1 (en) Integrated balanced wire rope reeving system for cargo container handling cranes
US9845227B2 (en) Mobile crane
CN107406239A (zh) 用于iso集装箱的跨车装置
DK2694423T3 (en) Portal vows with electric drive
US547818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containers between a ship and a dock
US4858775A (en) Personnel trolley and elevator platform for a cargo container handling gantry crane
CN102548889A (zh) 用于串联升降集装箱处理的钢索支索系统
KR100970818B1 (ko) 버퍼 스트래들 크레인
CN202347441U (zh) 一种提梁机
KR20160143737A (ko) 이동식 크레인
KR101336396B1 (ko) 미세조정장치를 가지는 크레인
CN111016933B (zh) 车架以及空中运输车辆
CN103818304B (zh) 一种车载电动篷布遮盖装置
US3102642A (en) List compensating device
CN209635810U (zh) 大行程液压升降架装置
CN209426641U (zh) 落地可交换箱汽车
CN209426640U (zh) 落地装卸式交换车型
CN110329132B (zh) 混合式多层物流运输车
CN102666354B (zh) 用于集装箱码头和用于一般运输任务的跨车
CN112209234A (zh) 一种可伸缩式吊装、搬运车及货物搬运方法
CN207608233U (zh) 一种电差动驱动桥式起重机试验台
CN109823983A (zh) 大行程液压升降架装置
CN109532619A (zh) 落地装卸式交换车型及装卸方法
KR100222497B1 (ko) 화물 컨테이너 처리 크레인을 위한 가이드 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Applicant before: TEREX MHPS GmbH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8

Address after: Finland Xu Wenkai

Applicant after: TEREX MHP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Applicant before: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