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725A -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725A
CN107404725A CN201610342024.4A CN201610342024A CN107404725A CN 107404725 A CN107404725 A CN 107404725A CN 201610342024 A CN201610342024 A CN 201610342024A CN 107404725 A CN107404725 A CN 107404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adjustment
code check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2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南
张晓然
杨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20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47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5413 priority patent/WO20171982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4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7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传输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进行VoLTE业务码率以及编码方式的调整处理流程,可以结合图1a以及图1b进行说明,具体如下:基站基于显示反馈的协议(ECN,ExplicitCongestion Notification)进行阻塞预警处理,比如,获取到网络的阻塞指数,在阻塞指数保持不变或者继续提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丢包处理;其中,阻塞指数可以在发送IP数据包时添加到IP数据包中。为了避免当阻塞达到瓶颈时的所要执行的丢包处理,需要将添加了阻塞指数形成的ECN-CE信号发送至接收端,使得接收端能够基于该信号降低码率或者调整编码方式。
但是,上述VoLTE业务码率和编码方式的调整方式调整颗粒度非常粗放,且速率只能向下调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能够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期望码率值。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a现有技术中进行VoLTE业务码率以及编码方式的调整处理流程一;
图1b为现有技术中进行VoLTE业务码率以及编码方式的调整处理流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01:检测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102: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步骤103: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或者视频通信。具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传的信令信息进行检测,具体的处理方式本实施例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生成调整指示信息可以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等信息生成,具体描述如下:
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中包括上行和/或下行信道条件。
具体的,获取到信道条件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第一、由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给基站;
第二、基站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信道条件。
所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场景:
场景一、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的具体方法,可以为当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包括有多种码率信息;
另外,可以采用以下条件至少之一来确定上调还是下调上行或下行信道的码率值:
网络的负载情况可以采用负载值来表示,当负载值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终端设备下调码率,当负载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将终端设备的码率进行上调;
信道条件可以采用信道接收或发送功率值来指示,当信道或发送功率值高于门限值时,可以确定上调码率,反之可以确定下调码率。
场景二、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基于所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以及所述期望编码调制方式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
在场景一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期望码率调制方式的选取可以为: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中的两端均支持的至少一种编码调制方式,再基于网络的负载请情况和/或信道条件从所述至少一种编码调制方式中。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期望码率值,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201: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步骤202: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处于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或者视频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另外,还可以获取到网络的负载情况;其获取方式可以为基站侧自身运营情况来决定,这里不进行赘述。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中包括上行和/或下行信道条件。
具体的,获取到信道条件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第一、由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给基站;
第二、基站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信道条件。
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包括:
基于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
网络的负载情况;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码率上调的调整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网络的负载情况可以采用负载值来表示,当负载值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终端设备下调码率,当负载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允许将终端设备的码率进行下调;
信道条件可以采用信道接收或发送功率值来指示,当信道或发送功率值高于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允许上调码率,反之可以确定允许下调码率。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调上行和/或下行码率的信息,确定是否允许其进行调整。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步骤302: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能够提供第一种进行传输调整的场景:
所述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接收到基站侧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话音或者视频通话时,基站可以向其所服务的终端发送调整话音或者视频通话编码方式或者码率的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所述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从所述基站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中的码率期望值、以及除去所述基站外其他设备发来的调整信息的码率期望值中选取最低的码率期望值作为目标码率,根据所述目标码率调整传输码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不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下行,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基站发送调整指示的依据可以参考话音或者视频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网络的负载情况和基站所服务的这个终端的信道条件等信息,其中,指示的依据可以参考话音或者视频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由终端上报给基站,或者基站向核心网索取;终端信道条件包括上行和下行,下行信道条件可以由终端上报给基站,或者基站根据终端上行信道条件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上行的,且调整后的码率低于现在码率,则终端根据基站的调整指示中建议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码率和编码方式调整信息(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中的最低配置进行调整;或者说终端调整后的码率不能超过其收到的各种渠道的调整指示中的最低值。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上行的,且调整后的码率高于现在码率,则终端会将基站建议的调整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信息通过其他渠道告知通话的对方(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
如果基站所发出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下行的,则终端会将基站建议的调整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信息通过其他渠道告知通话的对方(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
结合上述实施例二能够提供第二种进行传输调整的场景:
所述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通过与除基站之外的其他设备建立的通信通道,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在这种场景下,当正在或者准备进行话音或者视频通话的终端收到来自其他渠道(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等非其服务基站直接下达的调整指示)的编码方式和码率调整指示后,若指示的信息要求将码率向上调整(增加),则终端需要向所在的基站发送码率上调的请求信息。
码率上调请求信息应该包括需要调整的是上行还是下行,以及对应的调整后的码率。当基站收到其服务的终端发来的码率上调请求信息后,需要给终端发送码率调整确认信息。
码率调整确认信息可以是简单的同意终端调整的应答。也可以是包括基站建议的码率调整信息。
基站根据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网络的负载情况和基站所服务的这个终端的信道条件等信息做出码率调整确认信息。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示信息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期望码率值。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信息生成单元41,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第一通信单元42,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或者视频通信。具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传的信令信息进行检测,具体的处理方式本实施例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生成调整指示信息可以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等信息生成,具体描述如下: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具体来说,基站,还可以获取到网络的负载情况,具体的获取可以从基站的存储单元中获取到,虽然在本实例中的图中没有显示,可以理解的是所有的具备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中包括上行和/或下行信道条件。
具体的,获取到信道条件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第一、由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给基站;
第二、基站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信道条件。
所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场景:
场景一、
所述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的具体方法,可以为当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包括有多种码率信息;
另外,可以采用以下条件至少之一来确定上调还是下调上行或下行信道的码率值:
网络的负载情况可以采用负载值来表示,当负载值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终端设备下调码率,当负载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将终端设备的码率进行上调;
信道条件可以采用信道接收或发送功率值来指示,当信道或发送功率值高于门限值时,可以确定上调码率,反之可以确定下调码率。
场景二、
所述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基于所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以及所述期望编码调制方式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
在场景一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期望码率调制方式的选取可以为: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中的两端均支持的至少一种编码调制方式,再基于网络的负载请情况和/或信道条件从所述至少一种编码调制方式中。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期望码率值,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调整指示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6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51,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信息处理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处于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或者视频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以及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中包括上行和/或下行信道条件。
具体的,获取到信道条件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第一、由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给基站;
第二、基站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信道条件。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
网络的负载情况;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码率上调的调整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网络的负载情况可以采用负载值来表示,当负载值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终端设备下调码率,当负载值不高于预设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允许将终端设备的码率进行下调;
信道条件可以采用信道接收或发送功率值来指示,当信道或发送功率值高于门限值时,可以确定允许上调码率,反之可以确定允许下调码率。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调上行和/或下行码率的信息,确定是否允许其进行调整。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61,用于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处理单元62,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能够提供第一种进行传输调整的场景: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基站侧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话音或者视频通话时,基站可以向其所服务的终端发送调整话音或者视频通话编码方式或者码率的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之一: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从所述基站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中的码率期望值、以及除去所述基站外其他设备发来的调整信息的码率期望值中选取最低的码率期望值作为目标码率,根据所述目标码率调整传输码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不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下行,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基站发送调整指示的依据可以参考话音或者视频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网络的负载情况和基站所服务的这个终端的信道条件等信息,其中,指示的依据可以参考话音或者视频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由终端上报给基站,或者基站向核心网索取;终端信道条件包括上行和下行,下行信道条件可以由终端上报给基站,或者基站根据终端上行信道条件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上行的,且调整后的码率低于现在码率,则终端根据基站的调整指示中建议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码率和编码方式调整信息(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中的最低配置进行调整;或者说终端调整后的码率不能超过其收到的各种渠道的调整指示中的最低值。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上行的,且调整后的码率高于现在码率,则终端会将基站建议的调整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信息通过其他渠道告知通话的对方(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
如果基站所发出的调整指示是针对下行的,则终端会将基站建议的调整的码率和编码方式信息通过其他渠道告知通话的对方(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
结合上述实施例二能够提供第二种进行传输调整的场景: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除基站之外的其他设备建立的通信通道,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以及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在这种场景下,当正在或者准备进行话音或者视频通话的终端收到来自其他渠道(例如通过RTCP或者RTP的payload中的CMR等非其服务基站直接下达的调整指示)的编码方式和码率调整指示后,若指示的信息要求将码率向上调整(增加),则终端需要向所在的基站发送码率上调的请求信息。
码率上调请求信息应该包括需要调整的是上行还是下行,以及对应的调整后的码率。当基站收到其服务的终端发来的码率上调请求信息后,需要给终端发送码率调整确认信息。
码率调整确认信息可以是简单的同意终端调整的应答。也可以是包括基站建议的码率调整信息。
基站根据通话双方的编码和码率的支持能力,网络的负载情况和基站所服务的这个终端的信道条件等信息做出码率调整确认信息。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根据接收到的调整指示信息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期望码率值。如此,既能够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以及下行的传输情况进行调整,还能够对码率进行上调或下调,增加了网络侧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基于所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以及所述期望编码调制方式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
5.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以及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
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包括:
得到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
网络的负载情况;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9.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接收到基站侧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之一: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从所述基站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中的码率期望值、以及除去所述基站外其他设备发来的调整信息的码率期望值中选取最低的码率期望值作为目标码率,根据所述目标码率调整传输码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不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下行,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包括:通过与除基站之外的其他设备建立的通信通道,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调整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以及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网络的负载情况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基于所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以及所述期望编码调制方式生成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指示信息。
1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来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请求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调整结果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及或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支持能力信息中至少包括有编码方式和/或以及传输码率的支持能力;获取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得到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调整结果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信息;
网络的负载情况;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道条件。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其中,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至少包括针对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和/或下行的码率期望值;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基站侧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示信息中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和/或下行的期望编码调制方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处理之一: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从所述基站发来的调整指示信息中的码率期望值、以及除去所述基站外其他设备发来的调整信息的码率期望值中选取最低的码率期望值作为目标码率,根据所述目标码率调整传输码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上行、且码率期望值不低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当前码率,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如果基站所发的调整指示信息针对下行,则将所述码率期望值和/或期望编码调制方式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与除基站之外的其他设备建立的通信通道,接收到调整指示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中至少包括有对上行和/或下行码率进行调整的信息。
CN201610342024.4A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74047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2024.4A CN107404725A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PCT/CN2017/085413 WO2017198235A1 (zh) 2016-05-20 2017-05-22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2024.4A CN107404725A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725A true CN107404725A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2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2024.4A Pending CN107404725A (zh) 2016-05-20 2016-05-20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4725A (zh)
WO (1) WO20171982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50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712A (zh) * 2021-01-26 2021-06-08 游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码率调整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2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信道质量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080064425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scalable video codin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me
CN101212459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媒体编码速率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149573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5025249A (zh) * 2014-04-22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视频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27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信道质量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080064425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scalable video coding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ame
CN101212459A (zh) * 2006-12-28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媒体编码速率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149573A1 (zh) * 2012-04-01 2013-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5025249A (zh) * 2014-04-22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视频监控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视频监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150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8235A1 (zh)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549B (zh) 高度拥塞的网络环境中的呼叫建立
CN107211291B (zh) 在移动网络中实现邻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7079856B2 (en) Data flow control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CN104320227B (zh) 通过无线设备提供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26184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rotocol data unit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3916971B (zh) 回报信道品质指示符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201203146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a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llocation
CN105934980A (zh)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1925107A (zh) 实现资源调度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967999A (zh) 用于lte-m的干扰管理和缓解方法
CN111866849B (zh) 基于双通信卡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787616B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203672B1 (en) Tm9-based carrier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227673A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7404725A (zh) 一种传输调整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05979495A (zh) 一种提高通话质量的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核心网
CN105828391B (zh) 调整业务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0999177B2 (en) Method and a first node for managing modes of operation of a service
EP239701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063318B (zh) 用于管理探测消息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CN103125136A (zh) 功率确定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469953A (zh) 一种通过辅载波传输用户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60849B (zh)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4039018A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