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232B -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232B
CN107404232B CN201710488499.9A CN201710488499A CN107404232B CN 107404232 B CN107404232 B CN 107404232B CN 201710488499 A CN201710488499 A CN 201710488499A CN 107404232 B CN107404232 B CN 107404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ischarge
work
switching tube
coupling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84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232A (zh
Inventor
付明
刘锡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EROSPACE NEW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EROSPACE NEW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EROSPACE NEW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Academ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EROSPACE NEW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884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42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向DC‑DC拓扑结构,以及基于该结构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包括耦合电感L、变压器T和开关管Q1、Q2、Q3,二极管D1、D2、D3、D4;其中电感L的两个绕组Lc1和Lc2具有相同匝比,其电感量为Lc,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也具有相同匝比。本发明可应用在PCU中作为BCDR,亦可应用在所有的电池、电容等需要进行充放电的领域,其具有四种工作状态:放电工作状态,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充电工作状态,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该双向拓扑正反向的数值模型均是二阶最小相位系统,使得该双向变换器易于并联控制,双向变换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共用同一个耦合电感,二阶最小相位系统和共用同一个耦合电感一起作用,因此本发明具备能量双向高频切换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双向DC-DC变换器在工业及宇航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电池充放电,新能源系统,电动汽车、航天器能源系统等,其具有功率密度高、动态响应快、成本低等特点。在这些领域的某些特殊应用工况下对双向变换器的能量高频双向切换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电动汽车的快速启动和制动、减速和加速,新能源系统中供电能量(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的快速变化,宇航应用中PCU的调节功率母线为脉冲型的TDMA或SAR等载荷供电且工作在太阳阵能量不足时,均会对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过程形成快速的切换。
如附图1所示,为基于S3R(Sequential Switching Shunt Regulator)架构的宇航一次电源(Power Conditioning Unit,PCU)的结构示意图,PCU是航天器的核心功能设备,是航天器所有平台及载荷设备的唯一能量来源,其可靠稳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空间任务的成败,因此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多模块并联冗余备份的方式来提高功率系统可靠性,例如图中所示的电池充电调节模块组和电池放电调节模块组。当PCU的一次功率母线为TDMA、SAR等阶跃性的载荷供电时,为稳定一次功率母线的电压并给载荷提供足够能量,在太阳阵能量不足时主误差放大器MEA将控制BCR和BDR工作在跨域阶段,即对电池进行高频充放电切换阶段,该切换频率直接受阶跃性载荷的工作频率决定。
现有的宇航应用中,通常采用各自独立的BCR和BDR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调节,并在MEA的域控制上留出死区时间,避免快速切换时BCR和BDR同时工作导致能量在模块间形成环流从而引起损耗增大,但该域控制中死区的设置降低了一次功率母线的动态响应,同时分立的BCR和BDR也存在功率密度低等问题。
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可以显著提高充放电变换器的功率密度,降低成本。工业应用上的双向变换器大多基于buck或boost型拓扑进行衍生,通过将二极管替换为开关管的方式,可以将绝大多数拓扑变为双向拓扑,主要分为隔离和非隔离型双向变换器。传统隔离和非隔离型双向变换器应用在高频双向切换领域时有如下缺点:
a)隔离的双向变换器因变压器漏感、驱动死区设置、启动电路、软开关等原因,进行能量双向流动切换的频率有限。
b)非隔离双向变换器的boost方向的拓扑一般存在右半平面零点,因此控制补偿环节复杂,应用在多模块并联且高频双向能量切换时,并联系统容易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向DC-DC拓扑结构(Weinberg-buck拓扑),以及基于该拓扑结构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双向拓扑正反向的数值模型均是二阶最小相位系统,使得该双向变换器易于并联控制,双向变换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共用同一个耦合电感,因此具备能量双向高频切换的能力。
本发明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耦合电感L、变压器T和开关管Q1、Q2、Q3,二极管D1、D2、D3、D4;其中耦合电感L由两个绕组Lc1和Lc2构成;绕组Lc1的同名端与电池相连,绕组Lc1的异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绕组Lc2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D1的负极与母线相连,二极管D4的负极与D1的正极相连,D4的正极接地;变压器T的原边T1的同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T1的异名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开关管的Q1源极接地;变压器T的副边T2的异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T2的同名端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D2的负极与D1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3的正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D3的负极与D1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3的源极与D1的正极相连,Q3的漏极与D1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1、Q2、Q3的栅极输入PWM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电感L的两个绕组Lc1和Lc2具有相同的匝比,其电感量为Lc,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也具有相同的匝比。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1利用Q3的源漏间寄生的反向二极管来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变换器具有四种工作状态:放电工作状态,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充电工作状态,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
进一步地,在放电工作状态时,开关管Q1、Q2工作在相移为180°的PWM状态,每只开关管的PWM占空比在0~50%之间调节,二极管D1、D2、D3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3和D4不工作。
进一步地,在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时,开关管Q1和Q2关闭,Q3工作在直通状态,二极管D1、D2、D3、D4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耦合电感电流由放电电流ID续流到0,之后继续反向充电储能,达到充电电流设定值IC,之后Q3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状态,维持充电电流恒定在设定的充电电流IC
进一步地,在充电工作状态时,开关管Q3工作在PWM波状态,开关周期为Tc,占空比Dc_on在0~100%之间调节,二极管D4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1、Q2、D1、D2、D3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
进一步地,在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时,开关管Q3立即关闭,二极管D4续流导通,直到耦合电感续流到电流为0,在此期间开关管Q1和Q2、二极管D1、D2、D3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然后,Q1和Q2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情况下,忽略Q1和Q2工作的PWM波的占空比之间的死区,则两个开关管轮流给耦合电感Lc1支路进行充电,直到该支路电流达到2倍放电电流值2·ID;之后,Q1和Q2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调节状态,维持放电电流恒定在设定的ID
进一步地,通过两个阻值均为Rs的采样电阻RS1和RS2和双向电流镜对流过耦合电感的电流进行采样,其中RS1与耦合电感的Lc1支路串联,RS2与耦合电感的Lc2支路串联,采样电阻RS1和RS2的中间点连接到变压器T的抽头端。
进一步地,采用2个独立的二型PID控制器分别对充电和放电电流进行闭环调节;放电状态的PID控制器输出的误差信号经过PWM比较器与三角波比较,其比较信号再由PWM发生器产生相移180°的PWM1和PWM2,再分别经过驱动器驱动Q1和Q2;充电状态同理产生占空比可以在0~100%之间变化的PWM3,再分别经过隔离驱动器驱动Q3
进一步地,所述变换器包括高频充放电切换逻辑锁定电路,所述逻辑锁定电路满足如下逻辑关系:1)放电切充电时,Q1和Q2均立即关闭,Q3立即导通直到耦合电感电流反向储能充电到IC,之后Q3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c_on的PWM状态;2)充电切放电时,Q3立即关闭,Q1和Q2维持关闭状态直到耦合电感电流IL续流到0时,Q1和Q2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的PWW状态直到耦合电感反向储能充电到ID,之后Q1和Q2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d_on的PWM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该双向拓扑设计的双向变换器应用在电池充放电功率变换器时,双向变换器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被设计成电压控制电流源,通过模块并联的方式可同时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功率扩展以及冗余备份;该双向变换器相比传统的单独的BCR和BDR,功率密度显著提高;充放电过程共用同一个耦合电感,在域控制上不需要设置死区,使得一次调节功率母线的动态响应显著提高,充放电功率变换间不会产生环流,因此更适宜应用在高频双向能量切换的场合;相比传统的buck-boost型双向DC-DC变换器,本发明提出的双向变换器在充放电两个方向均为二阶拓扑结构,具有控制简单,易于并联、稳定性高等特点,且不需要增加防止开关管之间直通的严格的死区限制,有助于双向能量切换频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S3R架构的PCU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理论工作波形;
图4(a)是Q1导通、Q2关断时的放电模式等效电路图;
图4(b)是Q1、Q2均关断时的放电模式等效电路图;
图4(c)是Q1关断、Q2导通时的放电模式等效电路图;
图5(a)是Q3导通时的充电模式等效电路意图;
图5(b)是Q3关断时的充电模式等效电路意图;
图6是BCDR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7是MEA域控制信号分布图;
图8是BCDR作为压控电流源的闭环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的双向DC-DC拓扑结构,由耦合电感L、变压器T和开关管Q1、Q2、Q3,二极管D1、D2、D3、D4构成。其中耦合电感L的两个绕组Lc1和Lc2具有相同的匝比,其电感量为Lc,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也具有相同的匝比。绕组Lc1的同名端与电池相连,绕组Lc1的异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绕组Lc2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D1的负极与母线相连,二极管D4的负极与D1的正极相连,D4的正极接地;变压器T的原边T1的同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T1的异名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开关管的Q1源极接地;变压器T的副边T2的异名端与绕组Lc2的同名端相连,T2的同名端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开关管Q2的漏极相连,D2的负极与D1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3的正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D3的负极与D1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3的源极与D1的正极相连,Q3的漏极与D1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1、Q2、Q3的栅极输入PWM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双向变换器应用在PCU中作为BCDR对电池进行充放电调节时具有四种工作状态:放电工作状态,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充电工作状态,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如附图3所示,为4种工作模式下的双向变换器理论工作波形,图中对于周期性的PWM开关波形有省略。
Mode1放电工作状态[t0,t1]
开关管Q1、Q2工作在相移为180°的PWM状态,每只开关管的PWM占空比在0~50%之间调节,二极管D1、D2、D3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3和D4不工作。其中D1本可以利用Q3的源漏间寄生的反向二极管(Source-Drain Diode)来实现,但该寄生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和反向恢复时间均较常用的超快软恢复型二极管大,在不考虑同步整流的情况下,为减小损耗,采用单独的D1和Q3并联使用。
如附图4(a)-(c)所示,为放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其中,附图4(a)所示,当Q1导通时,Q2关闭,D1和D3截止,D2续流导通,此时耦合电感Lc1工作在储能状态,Lc2绕组因二极管D1反向截止不工作。由于变压器效应以及其两个绕组T1和T2的匝比相同,流过T1支路的电流(也等于流过Q1的电流,iQ1)与流过T2支路的电流(也等于流过D2的电流和输出电流,iD2=iout)相等,A点电压VA为Vbus/2,耦合电感两个绕组的电流和电流纹波如式(1)所示,其中Dd_on为放电工作状态下的两个开关管的占空比之和,其变化范围为0~100%,Td为开关周期。
附图4(b)所示,Q1和Q2均关闭,D2和D3截止,D1续流导通,A点电压VA为(Vbat+Vbus)/2,为保持电感安匝及磁通平衡,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Lc1和Lc2均续流对Vbus放电,两个绕组的电流和电流纹波均相同。同时因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匝数相同,耦合电感Lc1支路的电流及其纹波变为Q1或Q2开通时的一半,该工况下的电流情况满足式(2)所示:
附图4(c)所示,Q2导通时,Q1关闭,D1和D2截止,D3续流导通,此时,流过T2支路的电流(也等于流过Q2的电流,iQ2)与流过T1支路的电流(也等于流过D3的电流和输出电流,iD3=iout)相等,A点电压VA为Vbus/2,耦合电感的工作状态与附图4(a)所示状态相同,其电流及纹波满足式(1)。因Lc1和Lc2属于同一个耦合电感L,因此耦合电感的磁通密度BLc同时受这两个电感支路的电流影响并处于连续状态。
由式(1)和(2)可知,双向变换器在放电状态下具有连续的输出电流,由式(2)中ΔiLc1_ON和ΔiLc1_OFF.的关系得出如下式:
双向变换器工作在放电状态的稳态电压增益为:
Vbus=(1+Dd_on)·Vbat (4)
Mode2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t2,t3]
从t1时刻开始进入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的过程,此时开关管Q1和Q2关闭,Q3工作在直通状态,二极管D1、D2、D3、D4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耦合电感电流在t2时刻由放电电流ID续流到0,之后继续反向充电储能,在t3时刻达到充电电流设定值IC,之后Q3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状态,维持充电电流恒定在设定的IC。该过程等效电路图如附图5(a)所示,图中耦合电感电流流向存在正反向交替过程。基于电感耦合效应,A点电压VA为(Vbat+Vbus)/2。t1到t3之间的时间为耦合电感电流由放电电流ID转变为充电电流IC的切换时间tD-C,满足如式(5):
Mode3充电工作状态[t3,t4]
在t3时刻之后,开关管Q3工作在PWM波状态,开关周期为Tc,占空比Dc_on在0~100%之间调节,二极管D4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1、Q2、D1、D2、D3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附图5(b)为充电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当Q3导通时,D4截止,VA为(Vbat+Vbus)/2,耦合电感L处于储能工作状态;当Q3关断时,D4续流导通,VA为Vbat/2,耦合电感L处于续流工作状态。在[t3,t4]时间内,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合为一个电感进行工作,该电感的电感量为4·Lc,其电流纹波如式(6)所示,其中Tc是Q3的PWM的开关周期。
基于伏秒平衡,耦合电感的电流纹波在Q3开通关断时相同,基于式(6),双向变换器工作在充电状态的稳态电压增益为:
Vbat=Dc_on·Vbus (7)
Mode4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t4,t6]
从t4时刻开始进入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的过程,此时开关管Q3立即关闭,二极管D4续流导通,直到t5时刻耦合电感续流到电流为0,在此期间开关管Q1和Q2、二极管D1、D2、D3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如果在此续流导通期间,开关管Q1和Q2工作在PWM波状态,则相当于将绕组Lc2短路,耦合电感的储能消耗在自身的铜损上,在高频充放电切换下耦合电感将产生巨大的热耗)。从t5时刻开始,Q1和Q2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情况下,忽略Q1和Q2工作的PWM波的占空比之间的死区,则两个开关管轮流给耦合电感Lc1支路进行充电,直到t6时刻该支路电流达到2倍放电电流值2·ID,附图3为画图简洁,在t4~t6期间仅画了一个周期用作示意参考。t6时刻之后,Q1和Q2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调节状态,维持放电电流恒定在设定的ID。t4到t6之间的时间为耦合电感电流由充电电流IC转变为放电电流ID的切换时间tC-D,满足如式(8):
因耦合电感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下均是共用的,且耦合电感的电流不能瞬间变化,因此无论是充电过程切换到放电过程还是放电过程切换到充电过程,均是通过在双向控制上的设计对开关管Q1、Q2和Q3进行开关控制,从而对耦合电感施加反向电压让耦合电感的电流快速反向续流到0再正向储能充电到设定值,之后开关管Q1和Q2或Q3再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状态以稳定耦合电感电流工作在设定值。从mode2的式(5)和mode4的式(8)可以看出:耦合电感的电感值LC、充电电流值IC、放电电流值ID、电池电压Vbat和母线电压Vbus共同决定了充放电间的切换频率,最大切换频率fk如式(9)所示:
从式(9)可以直接看出,在Vbat和Vbus恒定的情况下,fk随着IC,ID和Lc减小而增大,在IC、ID、Vbat和Vbus确定的情况下,fk仅由Lc决定。
上述对双向拓扑的工作原理分析过程中,变压器和耦合电感均当成理想器件进行分析,因此在设计耦合电感和变压器时,二者的漏感需要做到尽可能的小。耦合电感的绕组电感量Lc决定了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纹波大小和双向切换频率,因此在耦合电感设计时,需依据技术指标要求和式(1)、(2)、(6)、(9)进行设计。
从上面的工作状态mode1-mode4可以看出,耦合电感的电流IL直接反应了双向变换器的电流流向,通过对IL的采样与闭环控制,即可以实现对双向变换器的能量双向流动的控制。在假定变压器T为理想变压器的情况下,建立该双向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用于放电的拓扑结构的电感电流与占空比的传递函数GD(s)和充电的拓扑结构的电感电流与占空比的传递函数GC(s)如式(10)所示,式中RD为放电时的输出等效电阻,RC为充电时的输出等效电阻,Cbus为母线电容,Cbat为电池侧输出等效电容。
从式(10)可以看出,双向变换器的两个方向的拓扑结构具有完全一致的小信号模型,均为二阶模型,且均不存在影响闭环稳定性的右半平面零点或极点,因此该双向变换器的正反向功率变换的闭环控制均能方便适用跨导模式控制下的多模块并联控制,同时双向变换器在进行高频双向能量切换时,闭环控制也更易稳定。
在宇航应用中,考虑到可选用的宇航级电子元器件、闭环控制以及结构上的设计简单,可靠性要求高等因素,本发明的双向拓扑未考虑增加同步整流技术、软开关技术等提高效率的方式。但在此基础上增加同步整流技术、软开关技术的改进发明将包含在本发明内。
为便于多模块的并联以扩展功率,将双向变换器设计成电压控制电流源,统一由电池管理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Vcontrol控制BCDR的电流大小及流向。如附图6所示为BCDR的双向控制电路示意图,下面从电流采样电路设计、闭环控制设计、高频双向切换锁定逻辑电路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同跨导系数采样电路实现
BCDR中的充电电流IC与放电电流ID的方向相反,耦合电感电流的流向能够直接反应BCDR的电流流向,因此可以通过对IL的采样电路的设计来同时实现对充电和放电电流的采样。附图6中所示通过两个阻值均为Rs的采样电阻RS1和RS2对流过耦合电感的电流进行采样,其中RS1与耦合电感的Lc1支路串联,RS2与耦合电感的Lc2支路串联,采样电阻RS1和RS2中间点连接到变压器T的抽头端。放电过程中,当Q1或Q2导通时,流过RS1的电流等于两倍放电电流(2·ID),流过RS2的电流为0;当Q1和Q2均关闭时,流过两个采样电阻的电流相同且均等于放电电流值ID;充电过程中,流过两个采样电阻的电流即为充电电流IC。通过双向电流镜(bidirectional current mirror)对流过两个采样电阻的电流进行采样,双向电流对应的采样电压值Vs满足式(11),式中KI为电流采样系数,k为电流镜比例系数,Vs_D和Vs_C分别为放电和充电电流对应的采样电压数值(以充电电流方向为正方向),Vlevel为采样电压抬升基准值,确保最大放电电流情况下,采样电压信号为正值。
从式(11)可以看出,采用该采样电阻布局方式,BCDR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具有同样的采样比率KI,在闭环控制时将该电流采样信号Vs(VS_D和VS_C)接入到内环闭环控制电路的PID控制器的输入端。
双向闭环控制实现
通过采样电阻的配置,压控电流源的电压控制信号Vcontrol和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采样信号Vs严格对应,如附图7所示,为PCU中MEA的域控制信号分布图,该Vmea信号与Vcontrol严格对应。控制信号Vcontrol以Vlevel为分界,当Vcontrol<Vlevel时,BCDR受MEA的控制工作在放电状态,且Vcontrol值越小,放电电流越大,直到Vcontrol≤VC_min时,放电电流限流在ID_limit;当Vcontrol>Vlevel时,BCDR受MEA的控制工作在充电状态,且Vlevel值越大,充电电流越大,直到Vlevel≥Vc_limit时,充电电流限流在IC_limit;当Vcontrol>Vsr时,PCPU中的HVC_SR模块工作,BCDR受电池管理控制器的作用工作在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或不工作状态。
对压控电流源的充放电电流进行闭环控制设计,参照式(10),本发明提出的双向变换器在充放电两个方向均具有相同形式的等效二阶小信号模型,但应用在BCDR中的Vbat、Vbus、Cbus、Cbat、RD、RC等参数不一致,为使BCDR达到最佳的稳定性以及动态响应特性,附图6采用了2个独立的二型PID控制器分别对充电和放电电流进行闭环调节。放电状态的PID控制器输出的误差信号经过PWM比较器与三角波比较,其比较信号再由PWM发生器产生相移180°的PWM1和PWM2,再分别经过驱动器驱动Q1和Q2。充电状态同理产生占空比可以在0~100%之间变化的PWM3,再分别经过隔离驱动器驱动Q3
附图8所示为BCDR作为压控电流源的闭环控制框图,Fpid_d和Fpid_c为充放电的闭环二型网络补偿器的传递函数,Fg是三角波比例系数。充放电的闭环控制器的PID参数及拓扑参数各自独立设计,目的是保证内环带宽足够大。在该闭环控制方式下,BCDR可以作为连续的双向压控电流源应用在PCU中,对应到外环MEA域控制上的充电域和放电域之间是连续的,避免了以往独立的BCR和BDR模块需要设置域死区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一次调节功率母线的动态响应。
高频充放电切换逻辑锁定电路实现
外环控制信号Vcontrol直接反应外环控制器对一次调节功率母线电压的监测,该信号调节速度最快,在充放电切换期间,Vcontrol随一次调节功率母线的能量需求的变化迅速变化并对BCDR的充放电电流作出控制调节。但BCDR的内环PID控制器需同时对Vcontrol和Vs进行闭环控制调节,最终反应到对3个开关管(Q1,Q2,Q3)的PWM的占空比的调节上有很大的延迟,因此该占空比的不能快速响应情况使得高频双向切换的频率不易提高。
mode2和mode4的工作模式,需要设计单独的高频充放电切换逻辑锁定电路来提高切换频率,应满足如下逻辑关系:
(1)放电切充电时,Q1和Q2均立即关闭,Q3立即导通直到耦合电感电流反向储能充电到IC,之后Q3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c_on的PWM状态。
(2)充电切放电时,Q3立即关闭,Q1和Q2维持关闭状态直到耦合电感电流IL续流到0时,Q1和Q2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的PWW状态直到耦合电感反向储能充电到ID,之后Q1和Q2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d_on的PWM状态。
如表1所示的逻辑功能表即能实现上述2种工况下的逻辑锁定关系,通过Vcontrol和Vs与Vlevel进行比较(表中比较部分为列与行进行比较,例如:Vcontrol>Vlevel),在切换瞬间通过逻辑锁定电路来实现对开关管Q1、Q2和Q3的ON和OFF控制,进而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耦合电感快速续流反向,在此瞬态过程中,内环PID控制器的输出虽变化但对PWM调节不起作用。
表1锁定电路功能表
表1中的逻辑功能可通过附图6中所示的逻辑锁定电路来实现,结合附图3中的时序波形对该逻辑锁定电路进行分析:
t0-t1:放电状态的PID处于闭环调节过程中,Q1和Q2以占空比Dd_on工作在PWM状态,Q3由Vcontrol<Vlevel的逻辑关系锁定关闭。
t1-t2:放电切换到充电瞬间,外环控制信号Vcontrol迅速增大使得Vcontrol>Vlevel,而耦合电感电流IL不能突变使得Vs<Vlevel,逻辑锁定电路瞬间将Q1和Q2置于OFF状态,Q3置于ON状态,放电闭环控制对应的PID输出电压降低,充电闭环控制对应的PID输出电压升高。
t2-t3:充电状态的PID控制器输出电压为高电平,由PID的输出将Q3置于ON状态,Vcontrol>Vlevel的比较器输出继续将Q1和Q2置于OFF状态。
t3-t4:充电状态的PID控制器处于闭环调节过程中,Q3以占空比Dc_on工作在PWM状态,Vcontrol>Vlevel的比较输出继续将Q1和Q2置于OFF状态。
t4-t5:充电切换到放电瞬间,外环控制信号Vcontrol迅速变化使得Vcontrol<Vlevel,从而将Q3立即置于OFF状态,而Vs>Vlevel的输出及对应的逻辑锁定电路继续将Q1和Q2置于OFF状态,放电闭环控制对应的PID输出电压误差信号升高,充电闭环控制对应的PID输出误差电压信号降低。
t5-t6:在t5时刻,耦合电感电流IL已经续流到0,使得Vs<Vlevel解除锁定,放电状态的PID控制器输出为高电平,由该PID的输出将Q1和Q2置于以最大占空比Dd_max工作的PWM状态,Vcontrol<Vlevel的比较输出继续将Q3置于OFF状态。
t6→:与t0-t1工作状态相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双向DC-DC拓扑结构(Weinberg-buck拓扑),以及基于该拓扑结构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双向拓扑正反向的数值模型均是二阶最小相位系统,使得该双向变换器易于并联控制,双向变换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共用同一个耦合电感,因此具备能量双向高频切换的能力。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系统、电动汽车、航天器电源系统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双向DC-DC 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包括耦合电感L、变压器T 和开关管Q1、Q2、Q3,二极管D1、D2、D3、D4;其中,耦合电感L 由两个绕组Lc1 和Lc2 构成;绕组Lc1的同名端与电池相连,绕组Lc1 的异名端与绕组Lc2 的同名端相连,绕组Lc2 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D1 的负极与母线(Vbus)相连,二极管D4 的负极与D1 的正极相连,D4 的正极接地;变压器T 的原边T1 的同名端与绕组Lc2 的同名端相连,T1 的异名端与开关管Q1 的漏极相连,开关管的Q1 源极接地;变压器T 的副边T2 的异名端与绕组Lc2 的同名端相连,T2 的同名端与开关管Q2 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2 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2 的正极与开关管Q2 的漏极相连,D2 的负极与D1 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3 的正极与开关管Q1 的漏极相连,D3 的负极与D1 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3 的源极与D1 的正极相连,Q3 的漏极与D1的负极相连;开关管Q1、Q2、Q3的栅极输入PWM 控制信号,所述耦合电感L 的两个绕组Lc1和Lc2 具有相同的匝比,其电感量为Lc,变压器的两个绕组也具有相同的匝比;所述二极管D1 利用Q3 的源漏间寄生的反向二极管来实现,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四种工作状态:放电工作状态,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充电工作状态,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在放电工作状态时,开关管Q1、Q2 工作在相移为180°的PWM 状态,每只开关管的PWM 占空比在0~50%之间调节,二极管D1、D2、D3 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3 和D4 不工作,在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时,开关管Q1 和Q2 关闭,Q3 工作在直通状态,二极管D1、D2、D3、D4 和变压器T 均不工作;耦合电感电流由放电电流值ID 续流到0,之后继续反向充电储能,达到充电电流值IC,之后Q3 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 状态,维持充电电流恒定在充电电流值IC,在充电工作状态时,开关管Q3 工作在PWM 波状态,开关周期为Tc,占空比Dc_on 在0~100%之间调节,二极管D4 工作在截止或续流导通状态,Q1、Q2、D1、D2、D3和变压器T 均不工作,在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时,开关管Q3 立即关闭,二极管D4 续流导通,直到耦合电感续流到电流为0,在此期间开关管Q1 和Q2、二极管D1、D2、D3 和变压器T均不工作;然后,Q1 和Q2 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情况下,忽略Q1 和Q2 工作的PWM 波的占空比之间的死区,则两个开关管轮流给绕组Lc1 支路进行充电,直到该绕组Lc1支路电流达到2 倍放电电流值2·ID;之后,Q1 和Q2 受闭环控制工作在PWM 调节状态,维持放电电流恒定在放电电流值ID。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阻值均为Rs 的采样电阻RS1和RS2 和双向电流镜对流过耦合电感的电流进行采样,其中RS1 与耦合电感的Lc1 支路串联,RS2 与耦合电感的Lc2 支路串联,采样电阻RS1 和RS2 的中间点连接到变压器T 的抽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采用2 个独立的PID控制器分别对充电和放电电流进行闭环调节;放电状态的PID 控制器输出的误差信号经过PWM 比较器与三角波比较,其比较信号再由PWM 发生器产生相移180°的PWM1 和PWM2,再分别经过驱动器驱
动Q1 和Q2;充电状态同理产生占空比可以在0~100%之间变化的PWM3,再经过隔离驱动器驱动Q3。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包括高频充放电切换逻辑锁定电路,所述逻辑锁定电路满足如下逻辑关系:
1)放电切充电时,Q1 和Q2 均立即关闭,Q3 立即导通直到耦合电感电
流反向储能充电到充电电流值IC,之后Q3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c_on的PWM状态;
2)充电切放电时,Q3 立即关闭,Q1 和Q2 维持关闭状态直到耦合电感
电流IL 续流到0 时,Q1 和Q2 立即工作在最大占空比的PWW 状态直到
耦合电感绕组Lc1支路电流反向储能充电到2 倍放电电流值2·ID,之后Q1 和Q2 受闭环调节工作在占空比为Dd_on 的PWM 状态。
CN201710488499.9A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Active CN1074042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499.9A CN107404232B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499.9A CN107404232B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232A CN107404232A (zh) 2017-11-28
CN107404232B true CN107404232B (zh) 2019-09-10

Family

ID=6040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8499.9A Active CN107404232B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4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3560B (zh) * 2019-03-14 2020-07-14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大功率高稳定性升压供电系统
CN111934549A (zh) * 2020-07-14 2020-11-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低纹波升压变换器
CN112821760B (zh) * 2021-01-22 2022-05-24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航天器用Weinberg软开关变换器
CN113839557B (zh) * 2021-08-24 2024-04-09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一种宽电压范围升压变换拓扑
CN114337210B (zh) * 2022-01-11 2023-12-29 天津城建大学 基于变换器的建模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6941A (zh) * 2015-09-23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空间用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
CN105356744A (zh) * 2015-11-19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空间用交错并联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7170B2 (en) * 2011-12-13 2014-09-16 Busek Company Passive resonant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with galvanic barri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6941A (zh) * 2015-09-23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空间用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
CN105356744A (zh) * 2015-11-19 2016-02-2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空间用交错并联双向直流斩波电路拓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232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232B (zh)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Zeng et al. An isolated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with energy storage
Qian et al. An integrated four-port DC/DC conver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s
CN101814827B (zh) 两级式的高压输入低压大电流输出型直流变换器
CN107070222B (zh) 一种双向dc/dc功率变换器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
CN106936319B (zh) 一种隔离型三端口双向dc-dc变换器
Qiu et al. A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wide voltage-gain DC-DC converter and differential power processors for DC microgrids
CN104079029B (zh) 电能回馈型电池充放电与分容设备
CN103151932A (zh) Buck/Boost集成型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18366B (zh) 一种智能船舶充电机及充电方法
CN105553274A (zh)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电流临界连续统一控制方法
Ling et al. A new three-port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CN110445387A (zh) 一种化成分容用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
Hirose et al. An ac-link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er
Liu et al. Development of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hybrid vehicle
CN115347788B (zh) 一种非隔离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电路
CN116742960A (zh) 一种zvs半桥三电平dc-dc变换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03554043U (zh) 一种智能船舶充电机
CN102611302A (zh) Buck-Boost调压式电压平衡变换器
CN106230352B (zh) 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磁流变阻尼器能量管理控制系统
Ga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on-isolated three-port converter for PV-battery hybrid energy system
CN207518282U (zh) 一种双管正激多端口独立电流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
CN108551258B (zh) 一种蓄电池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rbf网络监督系统及方法
Liu et al. Hybrid Pulse Frequency and Width Modulation scheme for Three-port 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CN107834582A (zh) 一种双管正激多端口独立电流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