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3977A - 温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3977A
CN107403977A CN201710607308.6A CN201710607308A CN107403977A CN 107403977 A CN107403977 A CN 107403977A CN 201710607308 A CN201710607308 A CN 201710607308A CN 107403977 A CN107403977 A CN 107403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re
core monomer
temperature
monomer group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73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3977B (zh
Inventor
汪秀山
苏俊松
李树民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73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3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3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3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3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系统及方法。所述温控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组电芯单体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多路支管、多个节流阀和多组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控方法,应用于所述温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所述温控系统及方法,能够使得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以尽最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

Description

温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轻使用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新能源的研发和普及越来越重要。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重要的产品之一,以其性能好,无污染等特点,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的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系统的使用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温控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温度控制,但是,由于在温控系统作用下,动力电池系统各电芯单体组的温度变化程度难以保证相同,从而导致动力电池系统中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性差,影响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组电芯单体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多路支管、多个节流阀和多组温度检测组件;
所述多路支管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一一对应,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且与所述多路支管一一对应,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且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一一对应,以用于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多个节流阀以及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连接,以用于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并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多路支管的进液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多路支管的出液端口分别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的进液端口,且与所述进液端口一一对应,或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的出液端口,且与所述出液端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为扁管,所述扁管呈迂回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控方法,应用于上述温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大小进行判断;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大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增大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小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二电芯单体组,并减小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所述控制器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和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差值,若该差值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则保持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不变,否则,根据该差值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进行排序;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排序靠前的预设数量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所述第一温度值集包括该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多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分别从所述第一温度值集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该组电芯单体组第一预设时长内的温升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通过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控制器根据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并根据温升值调节节流阀的开度,从而使得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的结构性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4中步骤200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6为图4中步骤300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方法的另一部分流程图。
图8为图4中步骤300的另一种子步骤流程图。
图标:100-温控系统;110-控制器;120-支管;130-节流阀;140-温度检测组件;150-进液管;160-出液管;200-电池模组;210-电芯单体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100,应用于电池模组200,可以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200散热降温,也可以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200升温。本实施例中,将以所述温控系统100用于为所述电池模组200散热降温为例进行详细阐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200包括多组电芯单体组210,所述温控系统100包括控制器110、多路支管120、多个节流阀130和多组温度检测组件140。
其中,所述多路支管120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210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210包括多个电芯单体,所述多个电芯单体规则排列。此外,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支管120为扁管,所述扁管呈迂回形状,绕设于电芯单体组210的电芯单体之间。
所述多个节流阀130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120,且与所述多路支管120一一对应。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系统100还包括进液管150和出液管160,所述多路支管120的进液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液管150连通,所述多路支管120的出液端口分别与所述出液管160连通。本实施例中,温控液体从所述进液管150流入各所述支管120,并从所述出液管160流出,以达到为所述电池模组200散热降温的目的。所述多个节流阀130可以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120的进液端口,且与所述进液端口一一对应,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120的出液端口,且与所述出液端口一一对应。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节流阀130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120的进液端口,且与所述进液端口一一对应。
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140设置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210,且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210一一对应,以用于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210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11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组件140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温度传感器,也即,同一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140的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与该组温度检测组件140对应的所述电芯单体组210的不同位置处。
所述控制器110分别与所述多个节流阀130以及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140连接,以用于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210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210的温升值,并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130的开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10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所述控制器110也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所述控制器11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100,能够通过多组温度检测组件140分别获取多组电芯单体组210的第一温度值集,控制器110根据多组电芯单体组210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电芯单体组210的温升值,并根据温升值调节节流阀130的开度,从而使得多组电芯单体组210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200的各电芯单体组210的性能一致。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控方法,应用于上述温控系统,以下将对所述温控方法的具体流程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00,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至少包括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获取时间存在间隔。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可以按预设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同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也可以在获取到所述第一温度值后立即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同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第二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步骤S20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请结合图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以包括步骤S210和步骤S220两个子步骤。
步骤S210,所述控制器分别从所述第一温度值集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步骤S220,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该组电芯单体组第一预设时长内的温升值。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强所述温控方法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且设置于与该组温度检测组件对应的电池单体组的不同位置处。如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便可分别获得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并获取其平均值,以作为与该组温度检测组件对应的所述电芯单体组第一预设时长内的温升值。
为方便理解,以下将以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三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对应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为第三电芯单体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的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三位置处为例,对以上描述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所述温控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温度值,并在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控制器获取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获得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三电芯单体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第一子温升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一温度值,并在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控制器获取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获得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三电芯单体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第二子温升值。同样,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三位置处的第一温度值,并在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的第三位置处的第二温度值,所述控制器获取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获得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第三电芯单体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第三子温升值。此后,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子温升值、第二子温升值和第三子温升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第三电芯单体组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温升值。
步骤S30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请结合图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可以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两个子步骤。
步骤S310,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大小进行判断。
步骤S320,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大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增大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增大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之后,与该节流阀对应的所述支管内的温控液体的流量增大,以加强对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散热降温作用,从而降低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使得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与其他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达到均衡散热的目的,最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还包括子步骤步骤S330,以增强所述散热系统的均衡散热效果。
步骤S330,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小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二电芯单体组,并减小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减小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之后,与该节流阀对应的所述支管内的温控液体的流量减小,以减缓对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散热降温作用,从而增大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使得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与其他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进一步达到均衡散热的目的,以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可以只是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也可以只是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30,还可以同时包括步骤S310、步骤S320和步骤S330。
请参阅图7,在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均衡散热的目的之后,为进一步增强所述温控方法的可靠性,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00、步骤S500和步骤S600。
步骤S40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步骤S50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步骤S600,所述控制器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和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差值,若该差值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则保持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不变,否则,根据该差值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可以是0~5℃,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增强所述温控方法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请参阅图8,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340和步骤S350两个子步骤。
步骤S340,所述控制器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进行排序。
步骤S350,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排序靠前的预设数量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可以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也可以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本实施例中,预设数量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为多个,具体数量本实施例不作限制。实施时,若所述控制器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则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排序靠前的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增大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若所述控制器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由小到大进行排序,则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排序靠前的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减小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再进一步增强所述温控方法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在选取出温升值较大的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组,并增大与其对应的多个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同时,也可以选取出温升值较小的多个所述电芯单体组,并减小与其对应的多个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通过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控制器根据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并根据温升值调节节流阀的开度,从而使得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相近甚至相同,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所述电池模组的各电芯单体组的性能一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温控系统,应用于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组电芯单体组,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多路支管、多个节流阀和多组温度检测组件;
所述多路支管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一一对应,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且与所述多路支管一一对应,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且与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一一对应,以用于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多个节流阀以及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连接,以用于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并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分布设置的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多路支管的进液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多路支管的出液端口分别与所述出液管连通;
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的进液端口,且与所述进液端口一一对应,或所述多个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多路支管的出液端口,且与所述出液端口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为扁管,所述扁管呈迂回形状。
5.一种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多组温度检测组件分别获取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每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大小进行判断;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大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增大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要求6所述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最小的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二电芯单体组,并减小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获取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第二温度值集,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
所述控制器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和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差值,若该差值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则保持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不变,否则,根据该差值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电芯单体组对应的节流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升值调节所述节流阀的开度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按数值大小对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进行排序;
所述控制器选取温升值排序靠前的预设数量个所述电芯单体组作为第一电芯单体组,并调节所述第一电芯单体组对应的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所述第一温度值集包括该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多组电芯单体组的第一温度值集,分别获得第一预设时长内多组所述电芯单体组的温升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器分别从所述第一温度值集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获得所述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差值作为该组电芯单体组第一预设时长内的温升值。
CN201710607308.6A 2017-07-24 2017-07-24 温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403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7308.6A CN107403977B (zh) 2017-07-24 2017-07-24 温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7308.6A CN107403977B (zh) 2017-07-24 2017-07-24 温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3977A true CN107403977A (zh) 2017-11-28
CN107403977B CN107403977B (zh) 2019-11-22

Family

ID=6040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7308.6A Active CN107403977B (zh) 2017-07-24 2017-07-24 温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397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930A (zh) * 2018-05-16 2018-08-17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接头及热管理装置
CN110126572A (zh) * 2019-04-10 2019-08-16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减震器冷却系统
CN111786057A (zh) * 2020-06-16 2020-10-16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139391A1 (zh) * 2022-12-30 2024-07-04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温度调节系统和电芯温度调节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9511A1 (en) * 2010-02-03 2011-08-04 Jihyoung Yoon Battery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3904384A (zh) * 2013-12-20 2014-07-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的冷却控制方法
WO2016064225A1 (ko) * 2014-10-22 2016-04-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 공기 흐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5921051U (zh) * 2016-07-29 2017-02-01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液冷式热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9511A1 (en) * 2010-02-03 2011-08-04 Jihyoung Yoon Battery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3904384A (zh) * 2013-12-20 2014-07-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动力电池的冷却控制方法
WO2016064225A1 (ko) * 2014-10-22 2016-04-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시스템의 냉각 공기 흐름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5921051U (zh) * 2016-07-29 2017-02-01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液冷式热管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930A (zh) * 2018-05-16 2018-08-17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接头及热管理装置
CN110126572A (zh) * 2019-04-10 2019-08-16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减震器冷却系统
CN111786057A (zh) * 2020-06-16 2020-10-16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86057B (zh) * 2020-06-16 2022-02-25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温度均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139391A1 (zh) * 2022-12-30 2024-07-04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温度调节系统和电芯温度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3977B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3977A (zh) 温控系统及方法
CN109858372A (zh) 一种车道级精度自动驾驶结构化数据分析方法
CN110994704B (zh) 一种暂态稳定预防控制辅助决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976838B (zh) 一种适合研究目的使用的牛顿法潮流计算方法
CN106774403A (zh) 一种航线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6503846A (zh) 一种电力设备巡检路线计算方法
CN105303551A (zh) 一种单分子定位方法
CN109388858B (zh) 基于头脑风暴优化算法的非线性传感器校正方法
CN115857361A (zh) 一种用于啤酒发酵的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563590A (zh) 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16931B (zh) 产生脉冲的方法以及产生脉冲所用的电子设备的电路装置
CN103942380A (zh) 图形化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工具
CN107016441A (zh) 一种遗传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串行融合的进化算法
CN107103883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屏的亮度调节方法、终端及存储装置
CN101540504A (zh) 一种基于变步长神经网络的潮流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08255168A (zh) 多车辆网络在切换变化环境下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4505202A (zh) 热敏电阻线性化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5186557A (zh) 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1585040A1 (en)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uid flow and moving or deformable structures
CN110161864A (zh) 一种大时滞模糊控制系统
CN105975732B (zh) 换热器模拟方法和装置
CN106843419A (zh) 一种计算机智能降温方法
CN106845676A (zh) 一种应用于求解大规模不等面积设施布局问题的方法
Dong et al. Computation of closest steady state voltage stability bifurcation using PSO approach
CN108594646A (zh) 一种基于滤波约分法的不稳定连续系统辨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000 Anhui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n Xin Road, No. 62 power battery factory

Applicant after: Huating (He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Hefei 26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5 (Building No. 5)

Applicant before: Huating (Hefe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