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9315A - 气浮列车 - Google Patents

气浮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9315A
CN107399315A CN201610355297.2A CN201610355297A CN107399315A CN 107399315 A CN107399315 A CN 107399315A CN 201610355297 A CN201610355297 A CN 201610355297A CN 107399315 A CN107399315 A CN 107399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dstock
track
train
tugb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52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德敏
尚尔海
尚尔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552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9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9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9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006Electric propulsion adapted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VAIR-CUSHION VEHICLES
    • B60V3/00Land vehicles, waterborne vessels, or aircraft, adapted or modified to travel on air cushions
    • B60V3/02Land vehicles, e.g. road vehicles
    • B60V3/04Land vehicles, e.g. road vehicles co-operating with rails or other guiding means, e.g. with air cushion between rail and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气浮列车,它有多节,每节的组成包括:气浮车厢、前动力箱、后动力箱和轨道装置。前动力箱和后动力箱分别位于气浮车厢的前端和后端,前后两个动力箱分别依靠轮子在轨道装置上行走,分别推动气浮车厢进退。前动力箱包括:前箱体、受电弓、前控制器、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前驱动轮、前拖轮和鼓风机。受电弓与轨道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获得电力,鼓风机从外界吸进空气,加压导入气浮车厢底板下形成气垫,气垫托起气浮车厢。轨道装置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轨道上表面为拖轮轨道,轨道内侧面为驱动轮轨道,横向凹槽部分搭放底板,在一侧轨道内表面上,设置有接触线,通过受电弓,向气浮列车供电。

Description

气浮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尤其涉及到一种气浮列车。
背景技术
在传统铁路中,轮轨间的粘着作用产生牵引力,当列车速度增加,迎风空气阻力增加,但粘着作用随着速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粘着铁路速度有一个极限。为突破这一速度极限,同时也为了彻底克服粘着铁路轮轨之间的摩擦、振动和不稳定性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和日本,出现了两种非粘着气浮列车:气浮列车和磁悬浮列车。气浮列车利用燃气机产生高压气体,喷入车辆与导轨间形成气垫,再利用涡轮喷气机驱动车辆前进。法国研制的气浮火车aerotrain时速达到428公里。磁悬浮列车利用电磁作用力,使列车悬浮和驱动。无论是气浮列车,还是磁悬浮列车,都是在轨道上运行。
气浮列车利用燃气机产生高压气体,向车厢与导轨间喷入,在车厢底部气体挡板围裙内形成气垫,托起车厢。由于燃气机、喷气发动机剧烈振动,历史上的气浮列车不仅能耗大,而且噪音大、污染大,时至今日,气浮列车在欧美已几乎绝迹。
由于在能耗与噪音方面,欧美和日本的气浮列车不如磁悬浮列车,因此除个别国家的实验线路外,大多数国家都放弃了气浮列车,而选择了磁悬浮列车。磁悬浮铁路造价昂贵,世界上还没有一条长距离的商业运行磁悬浮列车。
我国为探讨修建磁悬浮铁路的可能性,买进德国的技术和设备,在上海修了一条31公里长的实验性磁悬浮铁路,耗费了89个亿。因为磁悬浮列车成本高及电磁污染诸多问题,国家最终否定了在京沪线修建磁悬浮铁路。目前在京沪线上,轮轨式的高速铁路已经开通运行。
但是,气浮列车不仅造价便宜,还有其他很多优点。它在历史上被否定,主要是因为能耗、污染和噪音。如果能克服它的缺点,发挥它的长处,就有可能在铁路和其它轨道交通领域,使气浮列车重新崛起,大行其道,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
在2008年5月,我的发明:一种高速铁路,申请号为2005100918048,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在该发明中,给出了由悬浮列车和高架通道组成的一种车厢悬挂式的负压气浮轨道交通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历史上,欧美的气浮列车的种种弊端,为了克服其能耗、污染和噪音方面的缺点,本发明给出一种由地面供电、车载电动机驱动、车载鼓风机鼓风悬浮的气浮列车。
本发明气浮列车,它造价低、噪音低、能耗低、污染低、速度高、稳定性好、安全、舒适。它既适用于城际铁路和城市铁路,也适用于工矿企业和游乐园。
本发明给出的一种气浮列车,它有多节,每节的组成包括:气浮车厢、前动力箱、后动力箱和轨道装置,前动力箱和后动力箱分别位于气浮车厢的前端和后端,前后两个动力箱分别依靠轮子在轨道装置上行走,分别推动气浮车厢进退。
气浮车厢结构包括:厢体、风挡、车窗、车门、前拖轮口、前驱动轮口、受电弓口、前挡风板、侧挡风板、后挡风板、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高压空气在车厢底板、挡风板与轨道装置间形成气垫,使气浮车厢悬浮。
前动力箱结构包括:前箱体、受电弓、前控制器、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前驱动轮和前拖轮。
受电弓与轨道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获得电力,前控制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通过前换向器带动前驱动轮,前驱动轮带动前箱体,前箱体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前拖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
前动力箱的结构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从外界吸进空气,加压导入气浮车厢底板下形成气垫,气垫托起气浮车厢。
列车逆行时,启用后动力箱,后动力箱结构包括:后箱体、后控制器、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后驱动轮和后拖轮。
轨道装置结构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
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挡板下部固定在轨道上,轨道上表面为拖轮轨道,轨道内侧面为驱动轮轨道,横向凹槽部分搭放底板,在一侧轨道内表面上,设置有接触线,地面供电站通过接触线和列车受电弓,向气浮列车供电。
气浮车厢,它的结构包括:厢体、风挡、车窗、车门、前拖轮口、前驱动轮口、受电弓口、前挡风板、侧挡风板、后挡风板、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
高压空气进入车厢底部,在车厢底板、车厢四周挡风板与轨道底板间的水平薄层空间内形成有压力的气垫,气垫向上的推力使气浮车厢悬浮在轨道底板上方几厘米的高度;前拖轮口是前拖轮轴伸出口;受电弓口是悬浮车的受电弓的伸出口;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分别是后拖轮轴伸出口和后驱动轮伸出口;车厢底板四周挡风板,分为前挡风板、左侧挡风板、右侧挡风板和后挡风板,每块挡风板都是长条状薄板,它与车厢底板四周边缘间有铰链和弹簧连接。
前动力箱,它的结构包括:前箱体、鼓风机、前控制器、前拖轮、受电弓、前驱动轮、前换向器和前交流电动机。
受电弓在前动力箱侧面,穿过前箱体和车厢侧壁上的受电弓口水平伸出,它的顶端与位于轨道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获得电力;前控制器在前动力箱顶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在前动力箱底部,前交流电动机通过前换向器带动前驱动轮,前驱动轮水平旋转作用于轨道内侧面带动前动力箱,前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前拖轮是从动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表面;鼓风机位于前动力箱中部,它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将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后动力箱,它的结构包括:后箱体、后控制器、后拖轮、后驱动轮、后换向器和后交流电动机。
后控制器在后动力箱顶部,气浮列车逆行时,列车驾驶员用后控制器操控列车;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在后动力箱底部,后交流电动机通过后换向器带动后驱动轮,后驱动轮水平旋转作用于轨道内侧面带动后动力箱,后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后拖轮是从动轮,承载后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表面;后动力箱的电力来源于前动力箱的受电弓;后控制器可以启动位于前动力箱中的鼓风机,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将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轨道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
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挡板的下部固定在左右轨道的外侧面上;轨道的横剖面为槽型结构,它的上表面为拖轮轨道,通过拖轮,承担前后动力箱的重量,它向内一侧的上部侧面为驱动轮轨道,在一侧驱动轮轨道的上部,设有接触线,它通过受电弓向气浮列车供电;左右轨道的两个横向凹槽之间搭放底板,底板直接或通过气垫承担气浮列车车厢和载客重量;左右轨道的底部,通过法兰,坐落在左右立柱上;左右立柱支撑整个轨道装置,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立柱;左右立柱的底部坐落在混凝土基础中。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推出的气浮列车,它兼有速度高、安全、舒适的优点,可以全天候运行,从结构原理上讲,它不存在脱轨或翻车的危险。
2、本发明的气浮列车的挡风板与气垫围护结构间的空气隙小,漏气量低,因而本发明能耗低。本发明的气浮列车以电力为能源,没有废气污染。本发明的气浮列车的鼓风机与乘客厢体非刚性连接,本发明的气浮列车噪音低。
3、本发明的轨道装置结构简单,消耗材料少,轨道架空铺设,占地面积少,因此本发明建造成本低。
4、本发明的气浮列车,既可用作城际铁路,也可用于城市铁路,比如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本发明气浮列车,也可为工矿企业和游乐园,提供一种悬浮悬浮交通方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气浮车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前动力箱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后动力箱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轨道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给出了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本发明给出的气浮列车实施例总体的结构,它由多节构成,每节的组成包括:气浮车厢100、前动力箱200、后动力箱300、轨道装置400。
气浮车厢100由厢体、风挡、车窗、车门、前拖轮口、前驱动轮口、受电弓口、前挡风板、侧挡风板、后挡风板、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组成。
气浮车100依靠鼓风机提供高压空气,挤压进入车厢底部,在车厢底板和车厢四周挡风板与轨道上表面间,所围成的很薄的平面空间内形成气垫,从而使气浮车厢100悬浮在轨道装置的平面轨道上方几厘米的高度。
前动力箱200包括:前箱体、受电弓、前控制器、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前驱动轮、前拖轮和鼓风机。受电弓在前动力箱侧面,其顶端从车厢侧壁伸出,它与位于轨道装置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从而获得电力。前控制器在前动力箱顶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在前动力箱底部,前交流电动机通过前换向器连接前驱动轮,驱动气浮列车进退或刹车。前拖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前拖轮是从动轮,它行走在轨道装置的轨道上。鼓风机位于前动力箱中部,它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后动力箱300包括:后箱体、后控制器、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后驱动轮和后拖轮。后控制器在后动力箱顶部,气浮列车逆行时,列车驾驶员利用后控制器操控列车。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在后动力箱底部,后交流电动机通过后换向器连接后驱动轮,驱动气浮列车进退或刹车。后拖轮承载后动力箱重量,后拖轮是从动轮,它行走在轨道装置的轨道上。
轨道装置400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立柱用于在地面上方悬空支撑整个轨道装置,根据强度考虑,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立柱。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它的功能是遮挡气浮车厢的拖轮,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美观。因为气浮车厢的拖轮并没悬浮,如果暴露在外,影响整体形象。挡板下部固定在轨道上,轨道的为立着放的槽型结构,它的上表面为拖轮轨道,它向内一侧的上部侧面为驱动轮轨道,它的横向凹槽部分搭放底板。在一侧的轨道的驱动轮轨道的靠上的表面上,设置有接触线,它将地面供电站的电力源源不断的通过列车的受电弓向气浮列车内的用电装置提供。
图2给出了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气浮车厢结构图;
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气浮车厢由厢体105、风挡125、车窗130、车门135、前拖轮口160、前驱动轮口155、受电弓口165、前挡风板145、侧挡风板120、后挡风板150、后拖轮口170和后驱动轮口175组成。
气浮车厢依靠车载鼓风机提供高压空气,挤压进入车厢底部,在车厢底板、车厢四周挡风板与轨道底板间,围成的很薄的平面空间内形成有压力的气垫,气垫向上的推力使气浮车厢悬浮在轨道底板上方几厘米的高度。
气浮车厢的前拖轮口160是前拖轮轴伸出口,前拖轮在厢体外侧,前拖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前拖轮是从动轮,它行走在厢体外侧的轨道上。前拖轮不是驱动轮,悬浮车前进时,它和轨道表面间的摩擦力使它旋转。前驱动轮口155是水平旋转的前驱动轮的伸出口,前驱动轮通过前驱动轮口155,与轨道的垂直平面接触,其间的摩擦力驱动气浮列车前进。
受电弓口165,悬浮车的受电弓从该口伸出,它与用侧的轨道的表面上设置的接触线滑动接触,地面供电站源源不断地通过接触线和受电弓向气浮列车内的用电装置提供电力。
气浮车厢的后拖轮口170和后驱动轮口175,分别是后拖轮轴伸出口和后驱动轮伸出口,其作用同前拖轮口160和前驱动轮口155。
车厢底板四周挡风板,分为前挡风板145、左侧挡风板、右侧挡风板120和后挡风板150、车厢底板四周挡风板与轨道底板间形成的扁平的气垫空间,将悬浮车厢托起几厘米高度。每块挡风板都是长条状薄板,它与车厢底板四周边缘间有铰链和弹簧连接。弹簧的作用是挡风板受推力时,可以铰链为轴弹性地转动。当气垫空间充进高压气体时,车厢向上抬起,同时挡风板弹性地围护气垫。在弹簧力作用下,挡风板的底边与轨道底板间保持一个很小间隙,防止挡风板的底边与轨道底板间产生摩擦,同时尽量减少气垫中的高压空气泄漏。
悬浮的载客的车厢,利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板做成,当单节车厢的长度为20米,宽度为3米,气浮列车的挡风板与轨道底板的间隙为3mm时,为了使车厢的底板每平方米上产生1吨的悬浮力,经计算,单节车厢鼓风机的风量不能少于40000m3/h,风压不能低于10000Pa。
图3给出了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前动力箱结构图。
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前动力箱的结构包括:前箱体203、鼓风机205、前控制器210、前拖轮215、受电弓220、前驱动轮225、前换向器235、前交流电动机230。
受电弓220在前动力箱侧面,受电弓从前箱体203和车厢侧壁水平伸出,受电弓顶端与位于轨道装置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从而获得电力。前控制器210在前动力箱顶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230、前换向器235在前动力箱底部,前交流电动机230通过前换向器235带动前驱动轮225,前驱动轮225带动前动力箱,前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前拖轮215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前拖轮是从动轮,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鼓风机205位于前动力箱中部,它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加压后通过鼓风机出口245,将高压空气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前驱动轮225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轮,前驱动轮225与轨道表面发生摩擦作用,产生水平推力,用以驱动气浮列车前进或停止。前交流电动机230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电动机,分别固定在悬浮车车厢底板上,左右电动机轴头分别水平通过左右换向器与左右驱动轮相连接,左右对称驱动悬浮车前进。
通过控制前控制器210,可以改变气浮列车速度,包括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刹车。气浮列车的速度可以很大,比如每小时200公里,或300公里,不存在理论上限的限制,这是因为左右驱动轮与轨道表面的水平正压力可以很大,驱动摩擦力可以很大,它与通常列车重力决定摩擦力不是同一概念。
图4给出了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后动力箱结构图。
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后动力箱的结构包括:后箱体304、后控制器311、后拖轮316、后驱动轮326、后换向器336、后交流电动机331。
气浮列车逆行时,列车驾驶员操控后动力箱。
与前动力箱相比,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后动力箱内没有受电弓和鼓风机。前动力箱的受电弓和鼓风机都是共用的,受电弓同时向后动力箱供电,后动力箱的后控制器311可以操控前动力箱的鼓风机。
后控制器311在后动力箱顶部,气浮列车逆行时,列车驾驶员用后控制器311操控列车。后交流电动机331、后换向器336在后动力箱底部,后交流电动机331通过后换向器336带动后驱动轮326,后驱动轮326带动后动力箱,后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后拖轮316承载后动力箱重量,后拖轮是从动轮,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
后驱动轮326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轮,后驱动轮与轨道表面发生摩擦作用,产生水平推力,用以驱动气浮列车前进或停止。后交流电动机33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电动机,分别固定在悬浮车车厢底板上,左右电动机轴头分别水平通过左右换向器与左右驱动轮相连接,左右对称驱动悬浮车前进。
后动力箱的电力来源于前动力箱的受电弓;后控制器可以启动位于前动力箱中的鼓风机,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将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通过控制后控制器311,可以改变气浮列车速度,包括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刹车。气浮列车的速度可以很大,比如每小时200公里,或300公里,不存在理论上限的限制,这是因为左右驱动轮与轨道表面的水平正压力可以很大,驱动摩擦力可以很大,它与通常列车重力决定摩擦力不是同一概念。
图5给出了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轨道装置结构图。
本发明气浮列车实施例的轨道装置包括:挡板405、轨道410、底板415、立柱420和接触线425。
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405,它的功能是遮挡气浮车厢的拖轮,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美观。因为气浮车厢的拖轮并没悬浮,车厢拖轮滚动行进在轨道410的上表面的拖轮轨道上,如果暴露在外,影响整体形象。挡板405的下部固定在轨道410的外侧面上。
轨道410的横剖面为槽型结构,它的上表面为拖轮轨道,它向内一侧的上部侧面为驱动轮轨道,气浮列车的驱动轮水平旋转,水平挤压在轨道内侧的驱动轮轨道上,其间摩擦力推动气浮列车前进。
在一侧轨道的内表面的驱动轮轨道的上部,设有接触线425,气浮列车的受电弓顶端与接触线425滑动接触,从而获得电力,用于驱动气浮列车内的全部用电设备。
左右轨道410的横向凹槽部分搭放底板415,在气浮列车停靠时,底板415直接承载气浮列车全部车厢和载客重量;在气浮列车行进时,底板415通过气垫承载气浮列车全部车厢和载客重量。前后动力箱与气浮车厢的重量分别承担:前后动力箱的重量,通过拖轮,由左右轨道410的上表面承担;车厢和载客的重量,通过底板415,由左右轨道410的横向凹槽承但。
左右轨道410的底部,通过法兰,坐落在左右立柱420上。立柱420在地面上方悬空支撑整个轨道装置,根据强度考虑,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立柱。左右立柱420的底部坐落在混凝土基础中。

Claims (5)

1.一种气浮列车,它有多节,每节的组成包括:气浮车厢、前动力箱、后动力箱和轨道装置,前动力箱和后动力箱分别位于气浮车厢的前端和后端,前后两个动力箱分别依靠轮子在轨道装置上行走,分别推动气浮车厢进退;气浮车厢结构包括:厢体、风挡、车窗、车门、前拖轮口、前驱动轮口、受电弓口、前挡风板、侧挡风板、后挡风板、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高压空气在车厢底板、挡风板与轨道装置间形成气垫,使气浮车厢悬浮;前动力箱结构包括:前箱体、受电弓、前控制器、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前驱动轮和前拖轮,受电弓与轨道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获得电力,前控制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通过前换向器带动前驱动轮,前驱动轮带动前箱体,前箱体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前拖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列车逆行时,启用后动力箱,后动力箱结构包括:后箱体、后控制器、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后驱动轮和后拖轮;轨道装置结构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挡板下部固定在轨道上,轨道上表面为拖轮轨道,轨道内侧面为驱动轮轨道,横向凹槽部分搭放底板,在一侧轨道内表面上,设置有接触线,地面供电站通过接触线和列车受电弓,向气浮列车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箱的结构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从外界吸进空气,加压导入气浮车厢底板下形成气垫,气垫托起气浮车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车厢,它的结构包括:厢体、风挡、车窗、车门、前拖轮口、前驱动轮口、受电弓口、前挡风板、侧挡风板、后挡风板、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高压空气进入车厢底部,在车厢底板、车厢四周挡风板与轨道底板间的水平薄层空间内形成有压力的气垫,气垫向上的推力使气浮车厢悬浮在轨道底板上方几厘米的高度;前拖轮口是前拖轮轴伸出口;受电弓口是悬浮车的受电弓的伸出口;后拖轮口和后驱动轮口分别是后拖轮轴伸出口和后驱动轮伸出口;车厢底板四周挡风板,分为前挡风板、左侧挡风板、右侧挡风板和后挡风板,每块挡风板都是长条状薄板,它与车厢底板四周边缘间有铰链和弹簧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箱,它的结构包括:前箱体、鼓风机、前控制器、前拖轮、受电弓、前驱动轮、前换向器和前交流电动机;受电弓在前动力箱侧面,穿过前箱体和车厢侧壁上的受电弓口水平伸出,它的顶端与位于轨道上的接触线滑动接触获得电力;前控制器在前动力箱顶部,用于列车驾驶员操控列车;前交流电动机、前换向器在前动力箱底部,前交流电动机通过前换向器带动前驱动轮,前驱动轮水平旋转作用于轨道内侧面带动前动力箱,前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前拖轮是从动轮,承载前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表面;鼓风机位于前动力箱中部,它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将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动力箱,它的结构包括:后箱体、后控制器、后拖轮、后驱动轮、后换向器和后交流电动机;后控制器在后动力箱顶部,气浮列车逆行时,列车驾驶员用后控制器操控列车;后交流电动机、后换向器在后动力箱底部,后交流电动机通过后换向器带动后驱动轮,后驱动轮水平旋转作用于轨道内侧面带动后动力箱,后动力箱推动气浮列车进退;后拖轮是从动轮,承载后动力箱重量,它滚动行进在轨道上表面;后动力箱的电力来源于前动力箱的受电弓;后控制器可以启动位于前动力箱中的鼓风机,从气浮车厢外吸进空气,将空气加压后导入气浮车厢下部,形成气垫托起车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装置,它的结构包括:挡板、轨道、底板、立柱和接触线;在轨道装置的顶部,左右各有一个条形的挡板,挡板的下部固定在左右轨道的外侧面上;轨道的横剖面为槽型结构,它的上表面为拖轮轨道,通过拖轮,承担前后动力箱的重量,它向内一侧的上部侧面为驱动轮轨道,在一侧驱动轮轨道的上部,设有接触线,它通过受电弓向气浮列车供电;左右轨道的两个横向凹槽之间搭放底板,底板直接或通过气垫承担气浮列车车厢和载客重量;左右轨道的底部,通过法兰,坐落在左右立柱上;左右立柱支撑整个轨道装置,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立柱;左右立柱的底部坐落在混凝土基础中。
CN201610355297.2A 2016-05-20 2016-05-20 气浮列车 Pending CN107399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5297.2A CN107399315A (zh) 2016-05-20 2016-05-20 气浮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5297.2A CN107399315A (zh) 2016-05-20 2016-05-20 气浮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9315A true CN107399315A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89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5297.2A Pending CN107399315A (zh) 2016-05-20 2016-05-20 气浮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93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042A1 (zh) * 2020-01-02 2021-07-0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动升力控制装置的轨道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042A1 (zh) * 2020-01-02 2021-07-0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动升力控制装置的轨道车辆
US11718182B2 (en) 2020-01-02 2023-08-08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Railway vehicle with aerodynamic lift control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8418U (zh) 一种观光轨道车
CN102501858B (zh) 一种窄轨电动机车
CN206968653U (zh) 一种真空高速列车的走行装置
CN105696429A (zh) 一种新型上下平行双轨交通工具
CN103569135A (zh) 空气悬浮车
CN205801095U (zh) 气垫列车
CN1743202A (zh) 一种高速铁路
WO2020243999A1 (zh) 永磁磁悬浮管轨运输系统
CN201520295U (zh)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CN202608792U (zh) 防侧翻轨道车
CN212670151U (zh) 超导型磁浮嵌入式轨道交通线路及列车系统
CN104553645A (zh)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CN103264704B (zh) 一种单轨气垫式超高速电飞车
CN107399315A (zh) 气浮列车
CN206734302U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10793189U (zh) 辅助地铁车辆爬坡的非动力转向架轮对及轨道基础装置
CN111733637A (zh) 超导型磁浮嵌入式轨道交通线路及列车系统
CN203498719U (zh) 高架桥下悬挂式高速通道
CN109094423B (zh) 被动式磁悬浮管道交通运输装置及其应用
CN111155380A (zh) 一种钢轨打磨车
CN208760612U (zh) 一种跨骑式单轨检查车
WO2021253818A1 (zh) 一种轮轨式磁悬浮车辆系统及其应用
CN203222404U (zh) 地下停车场双工位汽车提升机
CN202609867U (zh) 兼容型地坑式架车机车体举升单元
CN107161029A (zh) 气垫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