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6328A -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6328A
CN107396328A CN201710487793.8A CN201710487793A CN107396328A CN 107396328 A CN107396328 A CN 107396328A CN 201710487793 A CN201710487793 A CN 201710487793A CN 107396328 A CN107396328 A CN 107396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all reques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77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6328B (zh
Inventor
徐海林
黄惠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877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6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63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405 priority patent/WO20182336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6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6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5/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 H04Q5/24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for two-party-lin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是否进行呼叫,生成包含表示用户身份的信息的呼叫请求以进行呼叫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对当前呼叫用户进行识别,以提高通信可靠性。

Description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是涉及终端呼叫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终端如对讲机等通信方式中,通常是将Radio ID(也称为Caller ID,呼叫标识)的方式固定在对讲机端。以该对讲机为例,在用户按下对讲机的PTT按键时,对讲机将其固定Radio ID打包至呼叫请求中,并向对端发送该呼叫请求,对端获得该呼叫请求,根据该呼叫请求中的Radio ID确定呼叫端的用户身份,并实现双方通信。
由上通信方式可知,任何用户拿到对讲机都可以和其他人通话,而且对讲机并不清楚当前使用该对讲机的用户身份,使得在不同用户采用对讲机进行呼叫的时候,由于被呼叫端仅会得到该对讲机的固定Radio ID,而不能正确提醒被呼叫端用户该呼叫方的身份。这对于高度机密的通讯场合来讲,该通讯方式使得保密变得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实现对当前呼叫用户进行识别,以提高通信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的呼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
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是否进行呼叫,生成包含表示用户身份的信息的呼叫请求以进行呼叫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电路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电路;
所述通信电路用于与其他终端实现通信;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电路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上述方案中,终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利用该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对呼叫用户的识别。而且,终端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呼叫和/或生成包含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进行呼叫,故实现了根据呼叫用户的身份来进行鉴权呼叫或向被呼叫终端提供呼叫用户身份以便于被呼叫用户在获知呼叫用户身份的前提下处理该呼叫请求,故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终端呼叫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终端呼叫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终端的呼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图1所示的S32和S33在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图1所示的S32和S33在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图4或图5所示的S332或S333在又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通信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终端呼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终端呼叫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系统10为一宽带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a、终端11b、终端11c……终端11n等多个通信终端。系统10中的终端11a…11n之间均可建立通信通道,进而实现相互呼叫。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该系统10还可包括中转设备12,具体如中转台或中继台,终端11a…11n之间通过该中转设备12的转发实现相互通信。而且,该系统10也可为窄带通信系统,在此不对该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具体通信带宽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该终端11a…11n具体为对讲机,具体为数字对讲机(Digital MobileRadio,DMR),例如TETRA(泛欧集群无线电)、DMR(数字移动对讲机协议)和LTE(长期演进)等技术的宽窄带数字对讲机,该系统10中的终端11a…11n之间利用预设通信频率进行通信。该终端11a…11n上还设置有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以用于采集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对该生物特征进行识别。该生物特征为可识别该用户的身份,具体如指纹特征、虹膜特征、人脸特征等。对应地,该生物特征识别模块为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等。
该终端11a…11n利用该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可实现识别呼叫用户身份的功能,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时,利用采集得到的生物特征来确定当前用户身份,进而根据当前用户身份进行对应呼叫处理。具体处理可如下:
若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则确定当前用户不具有呼叫权限,不执行该呼叫,且也可认为该终端当前处于不安全状态,进而将其遥毙,也即禁止使用该终端。
若当前用户为预设用户,则确定当前用户具有呼叫权限,执行该呼叫,其中,可将表示当前用户身份的标识信息打包在呼叫请求中,以发送给系统10中的被呼叫终端,被呼叫终端若接收到上述呼叫请求,则可从呼叫请求中的标识信息中确定该呼叫用户的身份,进而可实现根据当前呼叫用户而非呼叫终端来提示呼叫方身份。而且,在执行该呼叫之前,若终端检测到当前通信通道被占用,则根据当前占用通道的用户身份和终端当前用户身份的通信优先级,来确定当前由谁来使用该通信通道。
该系统10的终端实现呼叫的方法具体如下方法实施例所述。该终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利用该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对呼叫用户的识别。而且,终端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呼叫和/或生成包含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进行呼叫,故实现了根据呼叫用户的身份来进行鉴权呼叫或向被呼叫终端提供呼叫用户身份以便于被呼叫用户在获知呼叫用户身份的前提下处理该呼叫请求,故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终端呼叫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为第一终端呼叫第二终端的过程,其中,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上述系统实施例中的终端11a…11n。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
S31: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具体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时,利用其生物特征识别模块采集该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对讲机为例,该对讲机的PTT(一键通)按键上嵌入有指纹识别模块,该对讲机若检测到其PTT按键的按压信号,则确定接收到呼叫指令,并获取该PTT上的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得到的指纹特征作为该用户的生物特征。又或者,对讲机的前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该对讲机若检测到其PTT按键的按压信号,则确定接收到呼叫指令,并利用该前侧的人脸识别模块采集当前用户的的人脸图像。
当然,该第一终端不限定为对讲机,可以为其他可实现呼叫的通信设备。
S32: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
具体地,第一终端预设有至少一个用户身份信息及其对应的生物特征,例如下面以对应的标识信息来作为用户身份信息。第一终端本地的本地数据库存储有至少一个生物特征与预设的第一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每个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其关联的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具体可为如类似于Radio ID的标识。该第一终端可通过写频软件(CPS)将该第一标识信息写入到该第一终端11a中,且通过该生物特征识别模块采集该第一标识信息标识的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将采集得到的生物特征与该第一标识信息建立关联关系。
本实施例中,该S32具体为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该第一标识信息。例如,第一终端11a遍历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与第一标识信息的关联列表,以查找出当前采集到的生物特征匹配的预存生物特征,进而得到该查找到预设生物特征关联的第一标识信息。
S33:第一终端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通过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预设用户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呼叫权限来进行呼叫。例如,请参阅图4,对应于上述S32具体为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该第一标识信息,该S3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31:若没查找到,则不发送呼叫请求,和/或将所述第一终端禁止使用。
当第一终端未在预设的关联信息中查找到与采集到的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确定当前用户不属于具有呼叫权限的预设用户,进而不对该呼叫指令进行响应。并且,此时表示该第一终端处于不安全使用状态,故可将其进行遥毙,使得该第一终端无法被使用,以保密其内部数据。
由于不具有呼叫权限的用户发送利用第一终端实现呼叫,故从呼叫终端一侧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S332: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当第一终端在预设的关联信息中查找到与采集到的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确定当前用户属于具有呼叫权限的预设用户,进而响应该呼叫指令而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实现呼叫。
其中,为使被呼叫的第二终端能够识别呼叫用户的身份,呼叫终端将查找到的第一标识信息打包到呼叫请求中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接收该呼叫请求后,从预设的联系人信息中查找到与该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将该联系人信息作为呼叫用户信息提示给用户,例如在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时,在显示屏上显示该联系人信息,或者将联系人信息语音播报给用户。
进一步地,该第二终端可以由用户输入或者预先设置的。在后者情况中,第一终端可预先针对不同预设用户设置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将为每个预存第一标识信息及其对应的第二终端集合的通信地址建立关联,在S331查找到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后,在预存的关联信息中,搜索出与该第一标识信息关联的通信地址,并利用该通信地址将呼叫请求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例如,第一终端中存储有关联列表包括A用户标识对应的呼叫对象为包含若干第二终端11a-11d的Radio ID的群组,B用户标识对应的呼叫对象为一第二终端11e的Radio ID。当第一终端查找到与采集到的生物特征匹配的A用户标识时,确定其需要建立组呼,并搜索出对应的该群组中的该若干终端11a-11d的Radio ID,并发送包含该若干终端11a-11d的Radio ID的呼叫请求,以使该若干终端11a-11d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时,确定自身为被呼叫对象,进而成功建立呼叫。
2)将识别出的当前用户身份信息打包在呼叫请求中,以使被呼叫终端可识别该呼叫用户的身份。例如,请参阅图5,对应于上述S32具体为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该第一标识信息,该S3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33: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其中,第一终端执行该S333的具体过程如上述S332的相关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S334:若没查找到,则生成包含表示未知用户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本实施例未对呼叫用户设置上第(1)方面所述的呼叫权限,以在呼叫终端一侧保证通信的可靠性,而是从被呼叫终端一侧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具体,第一终端若查找到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如上S332所述生成包含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发送给第二终端;若未查找到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确定当前用户为未知用户,并生成包含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发送给第二终端。其中,该第二标识信息为预设的用于表示未知用户的,且该第二标识信息不同于所有第一标识信息,且在该通信系统的标准中设定的,使得系统中的所有终端均可识别出该第二标识信息的表示意义。
第二终端中预存有至少一个用户的第一标识信息及其对应联系人信息如姓名。该第二终端至少存储有可呼叫该第二终端中预设的第一标识信息及其联系人信息。第二终端在接收到该呼叫请求后,若从呼叫请求中获取到第一标识信息,则从预设的联系人信息中查找到与该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并提示接收到该联系人信息的呼叫请求,以使被呼叫用户获知该呼叫用户身份,例如在接收到该呼叫请求时,在显示屏上显示该联系人信息,或者将联系人信息语音播报给用户;若从呼叫请求中获取到第二标识信息,则确定该呼叫用户为未知用户,故向用户提示接收到未知用户的呼叫请求,例如直接显示来电号码,以使被呼叫用户在获知该呼叫用户身份后对该呼叫请求进行处理,或者,第二终端不进行该提示并直接拒绝该呼叫请求,第一终端的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均可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位于如上图2所示的系统中,则第一终端通过中转设备将呼叫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此时,可从中转设备一侧实现通信的可靠性。例如,中转设备在接收到呼叫请求时,从该呼叫请求中获取标识信息,若该标识信息为第二标识信息,则确定该呼叫用户为未知用户,不允许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也即不将该第一终端的该呼叫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若该标识信息为第一标识,则确定该呼叫用户为预设用户,允许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也即将该第一终端的该呼叫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从而,实现中转设备对该第一终端的呼叫请求的鉴权接入功能。
在一具体应用中,该第二标识信息可具体为该未知用户的生物特征,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接收到包含该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时,根据该生物特征判断该呼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若确定该呼叫用户的身份合法,则第二终端接收该呼叫请求并进行相应处理或中转设备将该呼叫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若确定该呼叫用户的身份不合法,则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丢弃该呼叫请求。
进一步地,上述第1和2方面中,若确定第一终端的用户为预设用户,且该系统中其他终端正处于通信状态,即其他终端占用通信通道,则可进一步通过判断当前用户与正处于通信的其他终端用户的优先级来确定其是否进行呼叫,即进行优先打断。例如,请参阅图6,上述第1方面的S332或第2方面的S33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321:根据查找到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
本实施例中,系统中所有终端或者至少部分终端采用相同的通信通道如通信频率进行通信,例如,该终端为对讲机,该系统中的至少部分对讲机采用同一通信频率通信。该系统中的终端之间若建立通信,则向广播其占用通信通道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包含表该终端的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根据该呼叫指令进行呼叫之前,接收到其他终端广播的占用该第一终端的通信通道的消息。故第一终端在需要呼叫时,先确定是否请求其他终端释放该通信通道,以使第一终端实现呼叫。具体,第一终端预设有多个用户的第一标识信息及其通信优先级,通常,该用户包含系统中每个终端的预设有第一标识信息的用户。第一终端识别得到其与采集到的生物特征的第一标识信息后,获取该识别出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接收到的其他终端发送的消息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的通信优先级,以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其中,可将第一终端与正在占用该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中的最高优先级的终端进行比较。该不同用户的通信优先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职位进行设定,职位越高则通信优先级越高。
例如,第一终端中预存优先级列表包括:A用户标识的通信优先级为第1优先级,B用户标识和C用户标识的通信优先级为第2优先级,D用户标识的通信优先级为第3优先级。若第一终端识别出A用户标识,当前占用通信通道的为B用户标识与D用户标识,则第一终端的优先级高于正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若第一终端识别出C用户标识,当前占用通信通道的额为A用户标识和D用户标识,则第一终端的优先级低于正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
S3322:若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不执行当前的呼叫,结束流程。
S3323: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频率,并生成包含所述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利用所述通信频率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第一终端若判断出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具有优先打断权限,向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该其他终端接收到该中止占用消息后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响应消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响应消息后生成包含所述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利用所述通信通道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S3321-S3323可在第一终端生成包含所述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之后执行,该S3323在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频率后,直接利用所述通信频率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呼叫请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在上述S3321之前还执行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若接收到,则执行上述S3321-S3323,以保证第一终端呼叫成功。若未接收到,则执行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发送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或执行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此时,若该第一终端的通信频率被占用,则第一终端呼叫失败。在一具体应用中,该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为用户操作第一终端上的优先打断按键而产生的指令,该指令可以在上述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之前或之后输入。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除可执行上述步骤外,还可进行通话录音和鉴权登录WIFI网络。例如,第一终端在于第二终端通话过程中,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内容;建立所述通话内容与所述生物特征间的关联(也可认为建立与第一标识信息间的关联),并保存建立关联后的通话内容,故,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相关查询信息时,通过读取对应保存的通话内容使得查询者可获得每个使用该第一终端的用户的通话内容。又例如,第一终端在根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确定是否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具体如若查询到与该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若未查询到与该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则不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
另外,该第一终端在处于空闲状态,即未进行通信时,也可作为上述第二终端,以接收系统的其他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并对该呼叫请求进行相应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标识信息举例为类似于Radio ID的标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为该生物特征或者为该生物特征中的关键特征信息。故,该第一标识信息可为可表示用户身份的任意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方法实施例,第一终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利用该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对呼叫用户的识别。而且,第一终端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呼叫和/或生成包含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进行呼叫,故实现了根据呼叫用户的身份来进行鉴权呼叫或向第二终端提供呼叫用户身份以便于被呼叫用户在获知呼叫用户身份的前提下处理该呼叫请求,故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通信终端70可为图1和2所示系统中的终端,在下述描述中也称为第一终端。该通信终端70包括存储器71、处理器72以及通信电路73和生物特征识别电路74。其中,通信终端70的各个组件可通过信号线如总线或若干条分别处理器和各组件的导线耦合在一起,以实现实现通信终端70的每个组件之间是实现相互连接,或者实现除处理器外的其他组件均连接于该处理器72。
通信电路73用于与其他设备实现通信,具体可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生物特征识别电路74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存储器71用于存储处理器72执行的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器72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其中,该存储器7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部分,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指令。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存储器71可仅作为处理器72的内存而缓存该处理器72执行的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实际存储于终端之外设备中,处理器72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调用外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以执行相应处理。
处理器72控制该终端70的操作,处理器7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7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8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72通过调用存储器71存储的计算机指令,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通信电路73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指示生物特征识别电路74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
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是否进行呼叫,生成包含表示用户身份的信息的呼叫请求以进行呼叫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处理器72具体用于: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若没查找到,则不发送呼叫请求,和/或将所述第一终端禁止使用;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控制通信电路73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处理器72具体用于: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没查找到,则生成包含表示未知用户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控制通信电路73向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识别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或所述中转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也即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可以由生物特征识别电路74执行,该处理器72读取该生物特征识别电路74的识别结果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在查找到与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时,处理器72用于执行所述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具体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若未接收到,则直接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控制通信电路73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或
在查找到与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时,处理器72用于执行所述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具体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若未接收到,则直接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控制通信电路73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控制通信电路73利用所述通信通道发送包含呼叫请求。
可选地,处理器72执行所述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包括:搜索出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关联的通信地址,其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均与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的通信地址关联;利用通信地址将呼叫请求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
可选地,处理器72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内容;建立所述通话内容与所述生物特征间的关联,并将建立关联后的通话内容保存在存储器71中。
可选地,处理器72还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是否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
可选地,该通信终端为对讲机,请结合参阅图8,该通信终端80还包括PTT按键85,该生物特征识别电路为内设在PPT按键中的指纹识别电路84。处理器72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TT按键85的按压信号,以形成呼叫指令;并通过该指纹识别电路84采集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
可选地,请再次结合参阅图8,该通信终端80还包括显示屏86,处理器72还用于:在处于空闲状态时,获取通信电路73接收到的其他终端发送的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其他终端根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识别得到的;查找与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控制显示屏86提示接收到所述联系人信息的呼叫请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终端70还可通过设置其他提示模块来实现上述提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通信终端的处理器72还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运行的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存储介质具体可如图7或图8所示的存储器71。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终端呼叫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呼叫装置90用于上述第一终端中,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1、采集模块92、识别模块93和呼叫模块94。
第一接收模块9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
采集模块92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识别模块93用于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
呼叫模块94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是否进行呼叫,生成包含表示用户身份的信息的呼叫请求以进行呼叫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识别模块93具体用于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
呼叫模块94具体用于若没查找到,则不发送呼叫请求,和/或将所述第一终端禁止使用;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识别模块93具体用于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
呼叫模块94具体用于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没查找到,则生成包含表示未知用户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向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识别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或所述中转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进一步地,在识别模块93查找到与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时,呼叫模块94用于执行所述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具体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若未接收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或
呼叫模块94用于执行所述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具体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若未接收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利用所述通信通道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可选地,呼叫模块94执行所述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包括:搜索出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关联的通信地址,其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均与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的通信地址关联;利用通信地址将呼叫请求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
可选地,该装置90用于对讲机,该第一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TT按键的按压信号。该采集模块9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PTT按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
可选地,该装置90还包括录音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内容;建立所述通话内容与所述生物特征间的关联,并保存建立关联后的通话内容。
可选地,该装置90还包括登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是否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
可选地,该装置9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其他终端根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识别得到的;
查找模块,用于查找与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提示模块,用于提示接收到所述联系人信息的呼叫请求。
上述方案,终端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并利用该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实现了对呼叫用户的识别。而且,终端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呼叫和/或生成包含该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进行呼叫,故实现了根据呼叫用户的身份来进行鉴权呼叫或向被呼叫终端提供呼叫用户身份以便于被呼叫用户在获知呼叫用户身份的前提下处理该呼叫请求,故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进一步分析,上述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能够识别呼叫用户身份的实际变化,且不随终端的变化而影响呼叫用户的身份;
2.呼叫终端身份由呼叫用户变化而变化,让被呼叫方能够准确定位呼叫用户身份;
3.呼叫终端随着用户身份变化而改变其使用策略和权限,如只有预设用户具有呼叫权限,对具有通信优先级更高的用户可允许使用优先打断功能。
4.能排除非终端预设用户进入呼叫系统,并且也可以保密终端内部数据,主动遥毙。
5.可通过终端用户身份鉴权网络,以保证未经认证用户无法进入网络通讯。
6.可查询每个用户的通话记录。
7.可实现带有用户身份信息的紧急报警。
8.可通过不同呼叫用户身份实现呼叫不同的群组(区域,联系人)。
以上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
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处理包括是否进行呼叫,生成包含表示用户身份的信息的呼叫请求以进行呼叫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包括:
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
所述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包括:
若没查找到,则不发送呼叫请求,和/或将所述第一终端禁止使用;
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并向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用户的身份,包括:
查找预设的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具有所述生物特征的用户的身份;
所述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呼叫指令进行处理,包括:
若查找到,则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若没查找到,则生成包含表示未知用户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向第二终端或中转设备发送所述呼叫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识别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或所述中转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
若未接收到,则直接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或
所述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优先打断指令;
若未接收到,则直接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若接收到,则根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匹配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正在占用通信通道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的通信优先级关系;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低于所述其他终端,则不执行当前呼叫;
若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优先级高于所述其他终端,则向所述其他终端发送中止占用消息,以使所述其他终端停止占用所述通信通道,并利用所述通信通道发送包含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的呼叫请求。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包括:
搜索出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关联的通信地址,其中,每个第一标识信息均与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的通信地址关联;
利用通信地址将呼叫请求发送至与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终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对讲机,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呼叫指令,并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的PTT按键的按压信号;
通过所述PTT按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得到用户的指纹特征。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话内容;
建立所述通话内容与所述生物特征间的关联,并保存建立关联后的通话内容;和/或
根据所述生物特征确定是否允许登录当前检测到的WIFI网络。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处于空闲状态时,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其他终端根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识别得到的;
查找与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提示接收到所述联系人信息的呼叫请求。
9.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电路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电路;
所述通信电路用于与其他终端实现通信;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电路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处理器可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487793.8A 2017-06-23 2017-06-23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7396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7793.8A CN107396328B (zh) 2017-06-23 2017-06-23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18/092405 WO2018233681A1 (zh) 2017-06-23 2018-06-22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7793.8A CN107396328B (zh) 2017-06-23 2017-06-23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6328A true CN107396328A (zh) 2017-11-24
CN107396328B CN107396328B (zh) 2021-05-25

Family

ID=6033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7793.8A Active CN107396328B (zh) 2017-06-23 2017-06-23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6328B (zh)
WO (1) WO201823368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507A (zh) * 2018-01-15 2018-06-29 深圳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 对讲设备共享方法、对讲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233681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232747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51143A (zh) * 2018-09-30 2019-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159772A (zh) * 2019-12-16 2020-05-15 北京康吉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访问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218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Kyocera Corp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機器の報知方法
CN102034060A (zh) * 2010-12-23 2011-04-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权限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935715A (zh) * 2015-06-15 2015-09-23 胡海涛 一种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显示主叫端主叫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3466B2 (en) * 2001-12-12 2006-0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stination device initiated caller identification
CN101277329A (zh) * 2007-03-28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主叫信息的方法、话机、呼叫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CN103200325B (zh) * 2013-03-28 2015-08-12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外围设备及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4079700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上海城际互通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业务使用方法
CN106101410A (zh) * 2016-06-08 2016-11-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254626A (zh) * 2016-07-18 2016-12-2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7396328B (zh) * 2017-06-23 2021-05-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218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Kyocera Corp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機器の報知方法
CN102034060A (zh) * 2010-12-23 2011-04-2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权限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935715A (zh) * 2015-06-15 2015-09-23 胡海涛 一种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显示主叫端主叫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3681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232747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234507A (zh) * 2018-01-15 2018-06-29 深圳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 对讲设备共享方法、对讲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34507B (zh) * 2018-01-15 2021-07-06 深圳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 对讲设备共享方法、对讲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51143A (zh) * 2018-09-30 2019-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451143B (zh) * 2018-09-30 2021-07-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159772A (zh) * 2019-12-16 2020-05-15 北京康吉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访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33681A1 (zh) 2018-12-27
CN107396328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6328A (zh) 终端的呼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660809B (zh) 私密联系人来电的接听管理方法及装置
CA2601972C (en) Mobile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ith normal login and ad-hoc login
JP2006038955A (ja) 声紋認識システム
TWI419540B (zh) 處置免持裝置之方法及系統
CN102034060A (zh) 一种操作权限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9769244B (zh) 异常电话卡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075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472581B (zh) 临时通讯录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3607706B (zh) 基于nfc技术的通话方法、nfc终端和远端服务器
WO2016145853A1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JP2010517485A (ja) セルラ電話のメッセージを濾波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8702422A (zh)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KR100619827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메시지 발신자 정보 확인장치 및 방법
CN109104722B (zh) 终端访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357255B1 (ko) 친구의 친구 찾기 sms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sms 서비스 요청에 따른 응답 처리 방법
CN107734157A (zh) 一种来电号码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0577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all synchronization
CN106790048A (zh) 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8040186A (zh) 一种dtmf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219129B (zh) 基于多平台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76317A (zh) 验证消息合法性的方法和服务器
CN109302506A (zh) 即时通讯信息存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92205A (zh) 一种共享wlan密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00738A1 (zh)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