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5321B -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5321B
CN107395321B CN201710474300.7A CN201710474300A CN107395321B CN 107395321 B CN107395321 B CN 107395321B CN 201710474300 A CN201710474300 A CN 201710474300A CN 107395321 B CN107395321 B CN 107395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mode information
coded modulation
code
constellation m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43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5321A (zh
Inventor
张文军
史毅俊
何大治
管云峰
尧勇仕
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743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5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5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信令,其中,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相对应地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提取出信令,提取出编码调制信令字段;根据预定映射关系表,确定匹配出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以及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

Description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本申请是原案的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201410648302.X,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发明创造名称“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背景技术
编码调制技术是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编码调制技术的改进可以显著地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能力或有效降低接收门限。
许多广播系统,如DVB-S2、DVB-T2、DTMB和DVB-NGH等系统都采用了LDPC这样一种比较先进的编码技术,与之相配合的还有星座映射与比特交织技术,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系统的性能。
已有的广播系统中,在发射端通常通过一些信令字段来指示一个节目所采用的编码模式与调制模式。例如,DTMB系统是利用一个信令字段来指示码率,还利用一个信令字段来指示调制阶数。而DVB-T2系统与DVB-NGH系统除了利用两个类似的信令字段,还利用一个信令字段来指示码长。DVB-NGH系统使用了非规则星座映射,以及相较于DVB-T2系统更为复杂的比特交织图案,因此DVB-NGH系统其编码调制的实现复杂度与系数的存储量也更大。这样的话,编码调制技术的发展会使得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实现负担越来越大,因此对编码调制模式的合理精简的需求也正在出现。
再者,现有广播标准的问题还存在于,对于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排序是依据具体的码率与星座映射模式的大小顺序来进行排列映射,就致使各个编码调制模式相对应的频谱效率或者接收门限的数值分布比较杂乱。然而广播标准的使用者即业务运营商,在选取编码调制模式时往往主要关心的是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而不是码率与星座映射模式具体如何。每当使用时就对码表进行通篇无序查找,因此已有广播系统无法让使用者更直观、方便地对编码调制模式进行选取。
此外,一个广播标准的生命周期往往有10至20年,在此期间虽然有更先进的编码调制技术出现,却无法及时地融合到已有的标准中。而每一个新标准的推广也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改造与终端升级。因此标准升级的后向兼容性也变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实现负担较大并且无法基于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来对编码调制模式进行合理有序排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生成用于进行编码调制的信令,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以及将组合信令字段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信令,其中,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编码模式信息包括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通过该纠错码编码表号来确定,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通过该星座映射表号来确定。
可选的,预定组合对应关系表包含一定数量的未定义字段,该一定数量是由字段最大定义数量减去预定数量所得,未定义字段用于定义应升级扩展需求而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可选的,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是由编码模式信息或星座映射信息进行新增或者二者之间匹配关系变化而形成的。
可选的,当相邻两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的接收门限间隔大于预定间隔值时,在该相邻两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新增一个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使得接收门限间隔符合预定间隔值。
可选的,当新增一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降低接收门限时,使其与已有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采用相同码率、编码方式以及星座映射阶数,但使其星座映射方式采用迭代解映射与译码方法。
可选的,当新增一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针对深度覆盖式移动接收时,使其采用虽误码平层深度有所减少但瀑布区性能更好的编码方式。
可选的,其中,码长字段为1比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至少为6比特。
可选的,其中,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为6比特,则组合成7比特的组合信令字段。
可选的,其中,用码长字段来区分长码和短码,由6比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而确定的字段最大定义数量为64个,当使用长码时预定数量是35个,则未定义字段为29个;当使用短码时预定数量是28个,则未定义字段为36个。
可选的,通过对相近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的频谱效率或者接收门限进行比较,择定出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的数量,从而成为预定数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提取出信令,该信令是如上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所生成的;从信令中提取出如上述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根据如上述预定映射关系表,将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相对应地解析出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由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确定匹配出如上述的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通过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得出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且还得出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所提供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因为发射端通过该方法将码长、码率、星座映射阶数等综合映射成一个统一的可扩展字段上即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且根据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来确定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排列分布,使接收端能根据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解析出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后,来具体识别出码长、码率、星座映射阶数等信息,所以,本发明所提供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不仅满足合理精简需求,而且编码调制模式排列合理有序从而让使用者更直观、方便地对编码调制模式进行选取,还为标准未来升级的后向兼容性提供可能、扩展性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发射端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射端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过程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接收端的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的编码调制信令解析过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实现负担较大并且无法基于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来对编码调制模式进行合理有序排列。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以及解析方法。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生成用于进行编码调制的信令,具有以下步骤: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以及将组合信令字段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信令,其中,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编码模式信息包括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通过该纠错码编码表号来确定,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通过该星座映射表号来确定。另外,相对应的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提取出信令,该信令是如上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所生成的;从信令中提取出如上述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根据如上述预定映射关系表,将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相对应地解析出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由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确定匹配出如上述的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通过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得出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且还得出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发射端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考图1,用于发射端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该方法用于生成用进行编码调制的信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步骤S12: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步骤S13: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以及
步骤S14:将组合信令字段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信令。
其中,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
编码模式信息包括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通过该纠错码编码表号来确定。
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通过该星座映射表号来确定。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射端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过程的框图。以下通过参考图2对上述图1中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加以说明。
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接着再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通过对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表示长码或短码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再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信令,图2中未显示的,该信令将被用于进行编码调制得到信令符号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用于解析利用如图1中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所生成的信令,与图1中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是对应的,一个用于发送端而一个用于接收端。
如图3所示,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提取出信令,该信令是如图1所示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所生成的;
步骤S22:从上述步骤的信令中提取出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步骤S23:根据预定映射关系表,将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相对应地解析出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步骤S24:由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确定匹配出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
步骤S25:通过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得出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且还得出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接收端的编码调制信令解析过程的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取信令后,通过对该信令进行解析得到组合信令字段以及其他信令字段,再而将组合信令字段进行拆分出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根据与上述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中相对应的预定映射关系表,将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相对应地解析出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由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确定匹配出与上述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中相对应的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
图4中未显示的,通过确定出的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得出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和码率、编码方式,且还得出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这些具体信息。
下面列举一个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包含标准的两个版本:标准1.0与标准1.1。其中,版本1.1是版本1.0的升级,会在标准1.0通信系统基础上进行兼容性扩展。
表格1是本实施例中版本1.0通信系统采用长码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列表。如以下表格1所示,1.0版本包含了35组使用长码(码长为64800比特)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分别用BICM_L0至BICM_L34表示。
表格1:版本1.0采用长码(Long-code)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081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091
表格2是本实施例中版本1.0通信系统采用短码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列表。如以下表格2所示,1.0版本还包含了28组使用短码(码长为16200比特)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分别用BICM_S0至BICM_S27表示。
表格2:版本1.0采用短码(Short-code)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092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01
表格3是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分别采用长码和短码时所对应的编码模式信息的列表。
版本1.0包含了12组长码的纠错编码表号与12组短码的纠错编码表号,分别用FEC_L0至FEC_L11、FEC_S0至FEC_S11来表示,通过以下表格3列出了这些纠错码具体的码率数值与码长数值。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一个纠错编码表号可以确定出唯一一个码长和码率数值,然而,码长和码率等具体数值却无法确定出唯一的纠错编码表号,在此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不对等可逆的。
表格3:1.0版本编码模式信息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02
表格4是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星座映射信息列表。本实施例中1.0版本涉及的30组星座映射信息,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即用CONS0至CONS29来表示,通过星座映射表号能够确定星座映射方式和星座映射阶数等具体数值,值得注意的是,星座映射方式和星座映射阶数等具体数值却无法确定出唯一的星座映射表号,与上述编码模式信息的道理相同。表4就给出了这30组星座映射信息分别所对应的星座映射阶数。
表格4:1.0版本星座映射信息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12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21
针对版本为1.0的标准,发射端将编码调制模式映射为两个信令字段:一个1比特的码长字段和一个6比特的组合信令字段。
当编码调制模式采用的是长码时,将码长字段映射为1,是短码时将码长字段映射为0。
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例如表1所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长码时35个;短码时28个)。其中,这些预定数量是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的,即对相近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的频谱效率或者接收门限进行比较,择定出编码模式信息与所述星座映射信息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的数量从而成为预定数量。就比如,在几个频谱效率相近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中选择出接收门限更好的一个,或者,在在几个接收门限相近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中选择出频谱效率更好的一个,是进行择优确定的。
如上,当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的参数和匹配关系、以及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预定数量均确定后,对这些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进行排序。
由于采用长码的编码调制模式与采用短码的编码调制模式往往是在不同应用场景,甚至是不用类型的接收设备上使用的,因此首先使用1个比特区分开两者。
以下表格5显示了采用长码时预定映射关系表中各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所对应的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的数值。在对不同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进行编号时,是根据不同编码调制模式的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升序排列的,亦即编号高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与更高的接收门限。采用短码时的原理相同,在此省略显示。
通过这些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的数值大小排序变化,可以得知,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所以,才能够确定出表1和表2中这些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排列分布顺序。例如,将FEC_L0和CONS0之间相匹配形成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对应为BICM_L0,依次下去,而将FEC_L11和CONS29之间所形成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对应为BICM_L34。表2中的采用短码所匹配对应的原理也是相通的。由于标准的使用者,即业务运营商,在选取编码调制模式时主要关心的是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而不是具体的码率与星座映射模式,因此采用根据频谱效率/接收门限升序排列的方法可以使使用者更直观、方便地选择模式。
表格5:1.0版本采用长码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所对应的频谱效率与接收门限
对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进行合理排序后,如以下表格6所示,给出了本实施例中1.0版本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生成方法。根据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来统一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例如长码时从BICM_L0的000000按次逐个升位至BICM_L34的011010,短码时从BICM_S0的000000按次逐个升位至BICM_S27的010011。从而,再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
至此得知,码长字段为1比特,加上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为6比特,则组合成7比特的组合信令字段。如果按照现有的DVB-T2与DVB-NGH的信令生成方式,我们同样需要1比特码长信令,需要4比特码率信令与3比特星座映射阶数信令。而是用本实施例的信令生成方式,可以节省1比特信令。
除了本实施例所限定的6比特,本发明还可以为了考虑进一步加大未来版本升级的可扩展性的空间,采用性能更高但复杂程度增大的7比特来定义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至少为6比特即可,本发明在此不受限定。
回到表6中可以看到,预定组合对应关系表包含一定数量的未定义字段,该一定数量是由字段最大定义数量减去预定数量所得,未定义字段用于定义应升级扩展需求而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其中,用码长字段来区分长码和短码,由6比特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而确定的字段最大定义数量为64个(6个比特,则64个),当使用长码时预定数量是35个,则未定义字段为29个;当使用短码时预定数量是28个,则未定义字段为36个。因此,标准1.0为采用长码的组合信令字段预留了29个未定义模式(011011~111111),为采用短码的组合信令字段预留了36个未定义模式(010100~111111)。
其中,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是由编码模式信息或星座映射信息中任意一个进行新增或者二者之间匹配关系变化而形成的。
表格6:1.0版本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生成方法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51
Figure BDA0001327859550000161
在本具体实施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与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相对应的解析方法。同样地,接收端提取出信令后,提取到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与码长字段获得编码调制信息中的纠错码编码表号和星座映射信息中的星座映射表号,然后通过表格1、表格2是本实施例中版本1.0通信系统采用短码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列表。如以下表格2所示,1.0版本还包含了28组使用短码(码长为16200比特)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分别用BICM_S0至BICM_S27表示。
表格2、表格3和表格4是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所涉及的星座映射信息列表。本实施例中1.0版本涉及的30组星座映射信息,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即用CONS0至CONS29来表示,通过星座映射表号能够确定星座映射方式和星座映射阶数等具体数值,值得注意的是,星座映射方式和星座映射阶数等具体数值却无法确定出唯一的星座映射表号,与上述编码模式信息的道理相同。表4就给出了这30组星座映射信息分别所对应的星座映射阶数。
表格4获得纠错码编码表号、以及相对应的码率和码长、星座映射表号、以及相对应的星座映射阶数和星座映射方式,最后通过这些信息获得编码与星座映射的具体细节。
为了对版本1.0进行升级扩展,在版本1.1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希望添加如下4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1.短码BICM_S26和BICM_S27模式的接收门限间隔太大,添加一个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BICM_S28,使得它的接收门限介于BICM_S26和BICM_S27之间。同BICM_S26和BICM_S27一样,BICM_S28也使用256-QAM的星座映射模式,但采用了另一个码率——5/6。因此BICM_S28使用了一个新的纠错码编码方式,其纠错码编码表号为FEC_S12。相对应地,我们还为其设计了一个新的星座映射信息CONS30。所以,就能够解决接收门限间隔太大的问题,使得接收门限间隔符合预定间隔值。
2.长码BICM_L33和BICM_L34模式的门限间隔太大,添加一个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BICM_L35,使得它的接收门限介于BICM_L33和BICM_L34之间。同BICM_L33和BICM_L34一样,BICM_L35也使用1024-QAM的星座映射模式,但采用了另一个码率——5/6。因此BICM_L35使用了一个新的纠错码编码方式,其纠错码编码表号为FEC_L12。相对应地,我们还为其设计了一个新的星座映射信息CONS31。所以,就能够解决接收门限间隔太大的问题,使得接收门限间隔符合预定间隔值。
3.BICM_L34的接收门限最高,因此添加一个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BICM_L36来比该接收门限较低一些,所知的是采用迭代解映射与译码的方法(BICM-ID)可以有效地降低接收门限,因而使得BICM_L36的码率、编码方式以及星座映射阶数与BICM_L34相同,但星座映射方式选择更适合迭代解映射与译码的方法。亦即,BICM_L36也采用了FEC_L11,因此其码率仍为13/15,但它采用了一个新的星座映射信息CONS32。因而,接收门限得以降低。
4.BICM_S0用以针对深度覆盖的移动接收,我们发现这类应用的误码平层要求并没有制定1.0标准时所考虑的那么高,因此添加一个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BICM_S29,使它的编码方式FEC_S13具有与BICM_S0相同的码率(2/15),但瀑布区性能更好,而误码平层深度有所牺牲,误码平层深度被抬高、减少。BICM_S29的星座映射信息则不需要改变,仍为CONS0。所以,使得新增的BICM_S29更适合深度覆盖的移动接收。
通过以下,通过表格7和表格8定义了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与相对应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表格7:1.1版本新增采用长码的编码调制组合字段生成方法
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纠错码编码表号 码率 星座映射表号 星座映射阶数
011011 BICM_L35 FEC_L12 5/6 CONS31 1024-QAM
011100 BICM_L36 FEC_L11 13/15 CONS32 1024-QAM
表格8:1.1版本新增采用短码的编码调制组合字段生成方法
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纠错码编码表号 码率 星座映射表号 星座映射阶数
010100 BICM_S28 FEC_S12 5/6 CONS30 256-QAM
010101 BICM_S29 FEC_S13 2/15 CONS0 QPSK
采用本发明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以及解析方法,相较于已有的DVB-T2和DVB-NGH的方式,有如下优点:
1.由于BICM_L36所采用的编码与星座映射模式与BICM_L34完全相同,DVB-T2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生成方式将无法为BICM_L36提供一个唯一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值以区分现有系统版本中的BICM_L34。
2.由于BICM_S29所采用的编码的码长与码率与BICM_S0相同,星座映射方式也相同,DVB-T2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生成方式也无法为BICM_S29提供一个唯一的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值以区分现有系统版本中的BICM_S0。
3.本发明所采用的编码调制模式信令字段生成方式的扩展性更为灵活。例如,为采用长码的编码调制模式预留的29个未定义模式可以灵活地提供给新增的编码方式与星座映射方式,而不是分别限制新增编码方式与新增星座映射方式的数量的上限。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生成用于进行编码调制的信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将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进行匹配,选择出预定数量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根据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并按照预定映射关系表,依次映射成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对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加载上相应的码长字段,生成组合信令字段;以及
将所述组合信令字段与其他信令字段进行结合生成所述信令,
其中,所述编码模式信息包括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码率、编码方式通过所述纠错码编码表号来确定,
所述星座映射信息包括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通过所述星座映射表号来确定,
所述预定映射关系表是根据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频谱效率和接收门限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升序或降序而确定;
其中,所述预定映射关系表包含一定数量的未定义字段,
所述一定数量是由字段最大定义数量减去所述预定数量所得,
所述未定义字段用于定义应升级扩展需求而新增的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其中,所述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是由所述编码模式信息或所述星座映射信息进行新增,或由所述编码模式信息和所述星座映射信息之间匹配关系变化而形成的;
其中,当相邻两个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的接收门限间隔大于预定间隔值时,在所述相邻两个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新增一个新的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使得接收门限间隔符合所述预定间隔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新增一个所述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降低所述接收门限间隔时,使所述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与已有的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采用相同的所述码率、所述编码方式以及所述星座映射阶数,所述新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的所述星座映射方式采用迭代解映射与译码方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新增一个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以针对深度覆盖式移动接收时,所述新增的编码调制模式信息采用误码平层深度减少的编码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至少为6比特,所述码长字段为1比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为6比特,则生成的所述组合信令字段为7比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用所述码长字段来区分长码和短码,
由6比特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确定的所述字段最大定义数量为64个,当使用长码时,所述预定数量为35个,所述未定义字段为29个;当使用短码时,所述预定数量为28个,所述未定义字段为36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通过对相近的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之间的频谱效率或接收门限进行比较,选择出所述编码模式信息与所述星座映射信息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的数量,即为所述预定数量。
8.一种编码调制信令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出信令,所述信令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所生成的;
从所述信令中提取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长字段和编码调制信令字段;
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定映射关系表,将所述编码调制信令字段相对应地解析出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
由所述编码调制模式信息确定匹配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模式信息与星座映射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编码模式信息与所述星座映射信息,得出纠错码编码表号,相应的码长、码率、编码方式,并得出星座映射表号,相应的星座映射阶数、星座映射方式。
CN201710474300.7A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Active CN107395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4300.7A CN1073953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4300.7A CN1073953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N201410648302.XA CN105591715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8302.XA Division CN105591715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5321A CN107395321A (zh) 2017-11-24
CN107395321B true CN107395321B (zh) 2020-02-14

Family

ID=5593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8302.XA Active CN105591715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N201710475556.XA Active CN107395322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N201710474300.7A Active CN107395321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8302.XA Active CN105591715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N201710475556.XA Active CN107395322B (zh) 2014-11-14 2014-11-14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5591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715B (zh) * 2014-11-14 2019-02-26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624A (zh) * 2012-05-28 2012-09-26 清华大学 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178298A1 (ja) * 2013-05-02 2014-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CN105591715B (zh) * 2014-11-14 2019-02-26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689C (zh) * 2003-01-24 2004-12-22 浙江大学 数字电视传输中的信号传输方法
CA2470546C (en) * 2003-06-13 2010-08-17 The Directv Grou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in digital broadcast and interactive systems
US7626960B2 (en) * 2004-04-20 2009-12-01 Nokia Corporation Use of signaling for auto-configuration of modulators and repeaters
CN1783860A (zh) * 2004-12-03 2006-06-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需信令的用于传递特殊信息的发送及检测方法
CN101222472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阶调制星座重排方法及其控制信令传输装置与方法
CN101325474B (zh) * 2007-06-12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dpc码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信道编码及调制映射方法
EP2213063B1 (en) * 2007-11-16 2012-08-01 Broadcom Corporation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encoded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CN101272224B (zh) * 2008-05-04 2011-11-09 清华大学 全球数字广播系统中的ldpc分层信道编解码实现方法
US8719656B2 (en) * 2011-04-11 2014-05-0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Four-dimensional non-binary LDPC-coded modulation schemes for ultra high-spee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N103580807B (zh) * 2013-11-05 2017-01-18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针对特定度分布ldpc码字的bicm传输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4624A (zh) * 2012-05-28 2012-09-26 清华大学 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178298A1 (ja) * 2013-05-02 2014-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CN105591715B (zh) * 2014-11-14 2019-02-26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5321A (zh) 2017-11-24
CN107395322A (zh) 2017-11-24
CN107395322B (zh) 2020-06-09
CN105591715A (zh) 2016-05-18
CN105591715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899B (zh) 一种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535944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05340183B (zh) 一种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428363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9018120A8 (en)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pply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base graph selection
CN105723673B (zh) 一种高阶调制、解调装置、方法及系统
KR102367380B1 (ko) 논-유니폼 성상도
US9967127B1 (en) Integer non-uniform constellation for high-order QAM
JP6121463B2 (ja) 動作方法及び移動通信装置
CN105281868A (zh) 一种基于码块分组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320770C (zh) 在调制前把卷积编码比特分配到符号中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99490A (zh) 一种概率成形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94624A (zh) 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JP2016502354A (ja) Qamデータ信号のための拡張された復号およびデ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065460B (zh) 基于二叉树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07395321B (zh) 编码调制信令生成方法及解析方法
CN114885370A (zh) 语义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30209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集積回路、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US10715375B2 (en) Modulation method, decoding method, modulation device, and demodulation device
WO201601528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WO20100249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dvb-s2 ldpc codes in dvb-c2
CN107196733B (zh) 一种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10611553A (zh) 用于编码和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US11012181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2301604B (zh) 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