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675A -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0675A
CN107390675A CN201710858648.6A CN201710858648A CN107390675A CN 107390675 A CN107390675 A CN 107390675A CN 201710858648 A CN201710858648 A CN 201710858648A CN 107390675 A CN107390675 A CN 107390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intelligent network
controlled
test platform
tes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86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0675B (zh
Inventor
李赞峰
欧阳涛
樊昌国
潘新福
岳承翰
孔令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 Center Of Yancheng Automobile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586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0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0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0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05B23/0205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 G05B23/0208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 G05B23/0213Modular or universal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e.g. monitoring system having modules that may be combined to build monitoring program; monitoring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to legacy systems; adaptabl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065Real time diagno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及后台监控装置,测试平台包括机械承载装置、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机械承载装置可承载测试所需的碰撞目标物,以及承载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定位装置可获取测试平台的位置信息,无线通信装置可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以及与后台监控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动力装置为测试平台提供动力,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后台监控装置的控制指令或根据试验车辆以及测试平台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测试平台进行状态转换。后台监控装置可对微电子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该智能网联测试系统集成度高,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未来汽车行业的制高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会从本质上减少或消灭交通安全问题。据报载,现在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重心逐步由被动安全技术转移到主动安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认为是主动安全相当高的汽车,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即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如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DWS(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尽可能的防止事故发生。随着摄像、毫米波雷达等感知技术的日趋成熟,主动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代表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通过安装在车上的高精度、高灵敏度感知类传感器识别前方障碍物,中央处理器(ECU)通过验证过的算法(即控制策略)判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制动、或转向、或制动加转向等)然后再由制动、转向等执行机构执行,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零伤亡是人类的共同愿景,而要做到这一点,汽车在进入市场前,在研发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的模拟各类真实道路交通危险工况场景的主动安全性测试。另一方面,为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E-NCAP组织近年来不断提升主动安全性在其测试评价中的权重,我国即将实施的2018版C-NCAP也增加了主动安全性的测试评价。
目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本项目开发的智能网联动态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模拟25km/h以下的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速度较低目标物的运动场景。利用该系统和试验车辆可构建出试验车辆与低速行驶的目标物发生碰撞或将要发生碰撞的危险工况场景,协助试验车辆完成环境感知系统、控制策略等主动安全技术的开发和验证。智能网联动态测试系统项目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该类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移动测试系统基本依赖进口。进口设备采购虽基本满足测试需要,但是费用高,灵活差、操作复杂,尤其很难在进口产品上做改进或二次开发,因此如何开发出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测试系统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测试系统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以及后台监控装置,所述测试平台包括机械承载装置、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
所述机械承载装置用于承载测试所需的碰撞目标物,以及承载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测试平台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以及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外部定位基站的差分信号以对位置信息进行修正;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用于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以及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在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为所述测试平台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测试平台运动;
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后台监控装置的控制指令或根据试验车辆以及所述测试平台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测试平台进行状态转换;
所述后台监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发送的运行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控制操作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北斗定位板卡以及惯性导航设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4G通讯单元、RTK电台通讯单元、V2V通讯单元以及DSRC通讯单元;
所述4G通讯单元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TK电台通讯单元用于使所述定位装置与外部定位基站通信连接,所述V2V通信单元和所述DSRC通讯单元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承载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底部的滑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用于在所述动力装置受到试验车辆的碾压时而收缩以将所述动力装置收回至所述机械承载装置内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还包括示教装置,所述示教装置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示教装置包括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或接收到的所述后台监控装置发送的设置参数对所述机械承载装置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控制按钮包括前进按钮、后退按钮、左转按钮、右转按钮、加速按钮以及减速按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连接,以为其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后台监控装置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中,所述机械承载装置采用7系航空铝材制作而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及后台监控装置,该测试平台包括机械承载装置,以及设置在机械承载装置上的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该智能网联测试系统用于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技术试验过程中,可模拟低速碰撞目标物的行驶工况,辅助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各项开发试验工作。该智能网联测试系统集成度高,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平台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承载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承载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微电子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与卫星及外部定位基站之间的交互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示教装置的操作界面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测试平台的另一结构图。
图11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后台监控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界面图。
图11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后台监控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另一显示界面图。
图标:10-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0-测试平台;110-机械承载装置;120-微电子控制装置;121-单片机;122-AD采样电路;123-脉冲检测电路;124-232电路;125-存储电路;126-电机驱动电路;127-继电器驱动电路;128-4G通讯电路;129-RF射频电路;1210-CAN总线电路;1211-DSRC通讯电路;130-无线通信装置;131-4G通讯单元;132-RTK电台通讯单元;133-V2V通讯单元;134-DSRC通讯单元;135-RF示教通讯单元;140-定位装置;150-动力装置;151-驱动电机;152-安装支架;153-滑轮;154-缓冲支架;160-电源装置;200-后台监控装置;300-示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包括测试平台100以及后台监控装置200,所述测试平台100包括机械承载装置110、微电子控制装置120、无线通信装置130、定位装置140以及动力装置150。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可用于模拟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低速目标物路上的行驶工况,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及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开发中提供可靠、安全的测试方案。
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用于承载测试所需的碰撞目标物,例如模拟行人、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等,以及承载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无线通信装置130、定位装置140以及动力装置150。所述定位装置140用于获取所述测试平台100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以及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30接收外部定位基站的差分信号以对位置信息进行修正。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30用于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以及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动力装置150用于在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的控制下为所述测试平台100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测试平台100运动。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用于根据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控制指令或根据试验车辆以及所述测试平台100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测试平台100进行状态转换。所述测试平台100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用于接收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发送的运行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控制操作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还包括示教装置300,所述示教装置300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或接收到的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发送的设置参数对所述测试平台100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还包括电源装置160,所述电源装置160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无线通信装置130、定位装置140以及动力装置150连接,以为其提供电能。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采用7系航空铝材制作而成,整体采用CNC加工,一体成型设置,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支撑骨架,合理的支撑骨架的设置保证了机械承载装置110的强度,使其抗试验车辆的碾压性增强,同时铝型材料的采用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便于安装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的最大高度不超过75mm,以保证试验车辆的顺利通过,同时降低机械承载装置110本身高度对测试数据的干扰。以达到在满足其他装置的布置安装条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模拟出测试的低速碰撞目标物贴近地面的情况,降低额外高度对试验车辆数据采集、判断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机械承载装置110的边缘处设置为斜坡状,以便于试验车辆可顺利通过该机械承载装置110,保障试验车辆的通过性。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包括单片机121,以及与所述单片机121连接的外围电路,例如AD采样电路122、脉冲检测电路123、232电路124、存储电路125、电机驱动电路126、继电器驱动电路127、4G通讯电路128、RF射频电路129、CAN总线电路1210、DSRC通讯电路1211等。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采用ARM 32位的单片机121作为控制核心,配合合理的外围电路,实现了与所述测试平台100中的其他各装置的协调控制。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能够采集、保存高精度的定位装置140的位置、速度、航向角等信息,能够通过4G网络接收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命令参数和发送测试平台100本身和试验车辆的相关信息至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
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在测试平台100的运行过程中能与试验车辆进行实时的V2V通讯,将试验车辆和测试平台100本身的实时数据参数融入到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的软件控制算法中,直接控制电机驱动电路126输出,从而控制所述测试平台100按照试验要求进行精确动作。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响应迅速,数据处理能力强,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合理的控制算法很好的满足所述测试平台100的控制要求。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30包括4G通讯单元131、RTK电台通讯单元132、V2V通讯单元133以及DSRC通讯单元134。
其中,所述测试平台100与不同设备之间所采用的通讯方式不同。所述4G通讯单元131用于所述测试平台100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数据通信,将测试平台100本身以及试验车辆的相关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此外,也可实时接收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发送的控制命令和其他参数。所述RTK电台通讯单元132用于使所述定位装置140与外部定位基站通信连接,是为了保证所述测试平台100实现高精度定位而实时与外部定位基站进行RTK通讯。所述V2V通讯单元133可用于所述测试平台100与试验车辆或其他测试设备的通讯,可实时获取试验车辆或其他测试设备的状态参数,以实时调整测试平台100的运动状态,从而配合试验车辆或其他测试设备,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所述DSRC通讯单元134用于实现测试平台100与试验车辆之间的无线连接。DSRC通讯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领域中常用的通讯方式,利用该通讯方式可提高使用的通用性,为后续多平台联调奠定基础。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30还包括RF示教通讯单元135,所述RF示教通讯单元135用于实现所述测试平台100与所述示教装置300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实施例中,可将上述的多个通讯单元集成在所述测试平台100的机械承载装置110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140包括北斗定位板卡以及惯性导航设备。高精度的定位装置140是智能联网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试平台100进行运动精确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鉴于每一起真实的道路交通危险工况事故场景都不一样,而若要在试验场地环境下模拟这些危险工况事故场景,测试平台100在试验场地的经纬度等位置必需采用高精度定位装置140进行精确定位并且可控,因此本发明在测试平台100上集成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统,保证了测试平台100运动位置的高精度控制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北斗定位板卡定位精度达到10-20mm。并且,集成惯性导航设备,可在短暂的卫星状态不好或丢失卫星的情况下还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所述定位装置140可通过无线通信装置130中的RTK电台通讯单元132,随时接收外部定位基站发送的差分信号以对测试平台100的位置信息进行修正,如图7所示。所述定位装置140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通过232通讯接口传输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可将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后续调用。
所述定位装置140集成在所述测试平台100中,对测试平台100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通过定位装置140可以实现精确定位、路径规划、自动巡航、后台位置监控等强大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示教装置300是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进行手动控制运行和示教学习的操作单元。所述示教装置300与所述测试平台100无线通信,所述示教装置300包括多个控制按钮,例如前进按钮、后退按钮、左转按钮、右转按钮、加速按钮以及减速按钮,如图8所示。手动控制运行即对所述测试平台100进行手动控制运行的操作。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按钮来对所述测试平台100进行相应的手动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此外,所述示教装置300还可结合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来实现“自设场景”的设置,可按照试验所需的预设路径来控制测试平台100进行动作,并且在测试平台100动作的过程中,定位装置140记录该“自设场景”对应的运动轨迹,并保存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中。并且,可结合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其他参数的设置,完成“自设场景”的规则。利用所述示教装置300来实现对所述测试平台100的控制,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请参阅图结合9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150包括驱动电机151、承载所述驱动电机151的安装支架152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52底部的滑轮1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150包括两组,结合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的高度、质量、加速度以及目标速度,选用了四个小尺寸、大扭矩、高转速的直流无刷电机作为测试平台100的驱动电机151,其中,每组动力装置150各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51。所述动力装置150还包括缓冲支架154,所述缓冲支架154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52的底部,用于在所述动力装置150受到试验车辆的碾压时而收缩以将所述动力装置150收回至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支架154类似于汽车的“独立悬架”,当测试平台100受到试验车辆的碾压时,缓冲支架154受力收缩,以将动力装置150收回至机械承载装置110的中空内部,以使试验车辆碾压在机械承载装置110上,达到有效保护动力装置150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51、所述安装支架152、所述滑轮153以及所述缓冲支架154均安装至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上。在结构上,所述动力装置150采用了模块化设置,可以将各模块简单地安装至在所述机械承载装置110上即可,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160是整个测试平台100的电源供给,可在无市电的环境下为测试平台100提供电能,以保证测试平台100顺利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160为锂电池,可达到为机械承载装置110提供不小于60分钟的巡航能力,为微电子控制装置120、定位装置140、动力装置150等提供电量,完全能够满足测试所需的电能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是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的后台监控单元,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利用Visual Stdio软件C#语言进行上位机的开发,具体界面功能依照相关试验场景设置参数和需要显示的状态开发。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包括显示装置,可用于显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30、定位装置140以及电源装置160的工作状态。
显示装置的后台监控系统界面首栏是状态显示栏,显示所述测试平台100的相关状态,如4G信号状态、无线电台状态(V2V)、电池续航能力等。图11a是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标准场景界面,涵盖了目前智能网联测试、智能汽车测试、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现有标准测试场景,仅需简单操作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上的标准场景界面上的场景选择按钮并确认,后台监控装置200就会通过所述4G通讯单元131将相关数据传输给所述测试平台100。测试平台100按照设置进行有效动作,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进行监控和跟踪。图11b是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自设场景界面,可以根据试验者的开发要求自定义试验场景,需要结合所述示教装置300进行配合完成示教功能。后台监控装置200将与自设场景相关数据参数设置好后通过4G传输给所述测试平台100,测试平台100按照设置进行有效动作,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所述后台监控装置200进行监控和跟踪。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包括手动和自动控制模式,可满足标准试验场景,也可以实现自设场景(任意运动轨迹、速度、位置)。测试平台100可以实现0-v(目标速度)的加速时间不大于2s,最高速度不低于25km/h。测试平台100可以通过4G通讯进行数据传输,后台监控装置200进行数据的实时监控、试验参数设置、试验数据保存。测试平台100与试验车辆进行V2V数据通讯,并将数据一并发送给后台监控装置200。并且可实现精确的电机PID控制,所述测试平台100的目标速度控制精度误差不大于0.15km/h,碰撞位置误差不大于20mm,高精度GPS定位加惯性导航,定位精度误差不大于20mm。并且测试平台100还自带锂电池供电,可使整个平台不间断运行时间不小于60min。此外,包含CAN、DSRC等接口,可进行多设备联动开发,整体机械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性良好,测试平台100的总体高度不大于75mm,满足轻量化要求,可达到整备质量(含碰撞目标物)不大于28kg。
在具体实施时,准备好测试场地后,将所述测试平台100放置在测试场地某一区域,启动测试平台100、示教装置300以及后台监控装置200。测试平台100上电后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初始化成功后测试平台100会将当前的卫星状态和当前是否成功接收到外部定位基站发送的RTK差分信号、供电状态即电源装置160当前的续航能力、4G网络状态等基本信息通过4G传输到后台监控装置200,在检测到测试平台100的状态正常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相关试验操作。
一般试验状态下是在设备自动状态下完成,通过后台监控装置200选择试验所需的标准场景,标准场景的相关技术参数已经预先保存在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120的存储单元中。通过后台监控装置200选择好标准试验场景后,测试平台100就会通过V2V通讯功能获得场地内试验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反馈,测试平台100可自动调整自己的行驶状态,精确的配合试验车辆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再现。
因为所述测试平台100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装置140,测试平台100可以很精确的测量和控制本身的位置,尤其满足测试试验中碰撞位置的精确实现。其中,动力装置150是整个测试平台100移动前进的动力,采用PID控制算法,精确控制整个测试平台100的运动速度以符合试验要求。在测试过程中,若试验车辆可正确识别测试平台100所模拟的碰撞目标物,并进行了正确的制动或避让,说明试验车辆本次测试效果较佳,测试平台100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等待试验再次进行。若在测试过程中,试验车辆未能正确识别测试平台100所模拟的碰撞目标物,对测试平台100进行了碾压,测试平台100会立刻检测到被试验车辆碾压进而进行急停。因为所述测试平台100的设计着重考虑了机械承载装置110的强度及抗碾压性,使其承载可以达到700kg,再加上合理的斜坡设计使其通过性良好,一般试验车辆是不会对机械承载装置110造成永久性损坏。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可控性强,运动精确,安全可靠,在标准测试的场景下操作简单、可靠,数据交互自如,很好的满足了以后智能网联测试、智能驾驶测试和无人驾驶测试领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可满足现有的标准测试场景有如下几种:
E-NCAP:成人远端跑入(CPFA-50)、成人近端走入(CPNA-25、CPNA-75)、近端儿童从障碍车后跑出CPNC-50、纵向行人测试CPLA、车辆与近端驶入自行车CPNC-50、车辆与纵向行驶的自行车CBLA。
C-NCAP:成人远端跑入CVFA-50、成人远端跑入CVFA-25、成人近端走入CVNA-25、成人近端走入CVNA-75。
除上述标准测试场景外,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还可进行自定义场景的测试要求。自定义场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轨迹的规划,首先通过后台监控装置200选择“自设场景”,测试平台100收到后台监控装置200的“自设场景”指令后切换到手动状态下,通过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中的示教装置300,手动操作所述测试平台100按照试验所需的路径进行轨迹学习。测试平台100按照所需路径进行移动,通过高精度的定位装置140采集到路径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并进行保存,同时将位置信息通过4G通讯单元131上传给后台监控装置200,后台监控装置200会根据收到的位置信息拟合出一条轨迹,试验人员查看轨迹满足试验要求后进行确认,再加上其它的合理参数设置,比如加速度、加速距离、目标速度、碰撞位置等参数的设置,所述测试平台100就能按照自设场景的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动作。在自设场景试验中,所述测试平台100依然通过V2V通讯,实时获取试验车辆的相关信息,通过试验车辆的不同状态实时调整自己的运动状态,保证试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无论是在标准试验场景还是自设场景,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包含的机械承载装置110、无线通信装置130、示教装置300、动力装置150、电源装置160、后台监控装置200协调配合,从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信息的反馈与修正、状态的检测与调控,保证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完成试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包括测试平台100及后台监控装置200,所述测试平台100通过将微电子控制装置120、无线通信装置130、定位装置140、动力装置150、电源装置160及机械承载装置110集成为一体,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技术试验过程中,可以模拟多种目标物,包括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工况,辅助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各项开发试验工作。并且该智能网联测试系统10能较好的满足ADAS系统(AEB、FCW、ACC等)测试的一些典型场景,同时兼顾自定义测试场景模拟的功能,顺应目前的技术要求,测试系统具备V2V通讯功能,很好的满足实验过程中大数据量的传输。该测试平台100高度集成,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单元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以及后台监控装置,所述测试平台包括机械承载装置、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
所述机械承载装置用于承载测试所需的碰撞目标物,以及承载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测试平台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以及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外部定位基站的差分信号以对位置信息进行修正;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用于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以及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在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为所述测试平台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测试平台运动;
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后台监控装置的控制指令或根据试验车辆以及所述测试平台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测试平台进行状态转换;
所述后台监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发送的运行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控制操作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至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北斗定位板卡以及惯性导航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4G通讯单元、RTK电台通讯单元、V2V通讯单元以及DSRC通讯单元;
所述4G通讯单元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RTK电台通讯单元用于使所述定位装置与外部定位基站通信连接,所述V2V通信单元和所述DSRC通讯单元与试验车辆进行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承载所述驱动电机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底部的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缓冲支架,所述缓冲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用于在所述动力装置受到试验车辆的碾压时而收缩以将所述动力装置收回至所述机械承载装置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还包括示教装置,所述示教装置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和所述后台监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示教装置包括多个控制按钮,用于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或接收到的所述后台监控装置发送的设置参数对所述机械承载装置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包括前进按钮、后退按钮、左转按钮、右转按钮、加速按钮以及减速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联测试系统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微电子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动力装置连接,以为其提供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监控装置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定位装置以及电源装置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联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承载装置采用7系航空铝材制作而成。
CN201710858648.6A 2017-09-21 2017-09-21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Active CN107390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8648.6A CN107390675B (zh) 2017-09-21 2017-09-21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8648.6A CN107390675B (zh) 2017-09-21 2017-09-21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675A true CN107390675A (zh) 2017-11-24
CN107390675B CN107390675B (zh) 2023-08-15

Family

ID=6035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8648.6A Active CN107390675B (zh) 2017-09-21 2017-09-21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067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4586A (zh) * 2018-02-28 2018-07-31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平台车
CN108458879A (zh) * 2018-01-25 2018-08-28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平承载机器人主动安全测试装置
CN109949563A (zh) * 2019-04-22 2019-06-28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can总线数据传播无线射频系统和方法
CN110618910A (zh) * 2019-08-27 2019-12-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551715A (zh) * 2021-09-22 2021-10-26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管控系统与方法
WO2022088699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58879B (zh) * 2018-01-25 2024-06-07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超平承载机器人主动安全测试装置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3352A (zh) * 2016-07-04 2016-11-23 江苏大学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测试验证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6443242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江苏浩峰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的自动测试系统架构及测试方法
WO2017049336A1 (en) * 2015-09-21 2017-03-30 Cw & Sr Investments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ergency braking performance testing, evaluation and/or driver training
CN107103104A (zh) * 2016-02-19 2017-08-29 苏州溥诺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跨层协同架构的车辆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CN207182090U (zh) * 2017-09-21 2018-04-03 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9336A1 (en) * 2015-09-21 2017-03-30 Cw & Sr Investments Pt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ergency braking performance testing, evaluation and/or driver training
CN107103104A (zh) * 2016-02-19 2017-08-29 苏州溥诺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跨层协同架构的车辆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CN106153352A (zh) * 2016-07-04 2016-11-23 江苏大学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测试验证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06443242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江苏浩峰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的自动测试系统架构及测试方法
CN207182090U (zh) * 2017-09-21 2018-04-03 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虞明 等: "基于DGPS和地图匹配的试验场汽车可靠性试验监控管理系统"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879A (zh) * 2018-01-25 2018-08-28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平承载机器人主动安全测试装置
CN108458879B (zh) * 2018-01-25 2024-06-07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超平承载机器人主动安全测试装置的方法
CN108344586A (zh) * 2018-02-28 2018-07-31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平台车
CN109949563A (zh) * 2019-04-22 2019-06-28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can总线数据传播无线射频系统和方法
CN110618910A (zh) * 2019-08-27 2019-12-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22088699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51715A (zh) * 2021-09-22 2021-10-26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管控系统与方法
CN113551715B (zh) * 2021-09-22 2021-12-14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物联网管控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675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0675A (zh)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CN112147999B (zh) 一种自动驾驶实验agv车辆平台
CN109187041A (zh)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测试场的无人测试车平台及方法
CN114474061B (zh) 基于云服务的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7438873A (zh) 一种用于控制车辆行驶的方法与设备
CN105823478A (zh) 一种自主避障导航信息共享和使用方法
US11802815B2 (en) Controlled testing environment for autonomous vehicle in simulated event
CN105652690A (zh) 自动泊车系统车辆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22105394A1 (en) Sim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devic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platform for autonomous driving
CN108536117A (zh) 一种无人驾驶接驳车约车系统及方法
CN106708053A (zh) 一种自主导航的机器人及其自主导航方法
CN106891886B (zh) 用于自动驾驶的位置误差估计和实现方式
CN113484851B (zh) 车载激光雷达的仿真测试系统、方法和整车在环测试系统
WO2022000127A1 (zh) 一种目标跟踪方法及其装置
CN108776481A (zh) 一种平行驾驶控制方法
CN1125440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12947377A (zh)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整车在环测试的目标车运动承载平台
CN108549370A (zh) 数据采集方法及采集装置
CN110126822A (zh)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976327A (zh) 一种巡逻机器人
CN207182090U (zh) 智能网联测试系统
CN114049811A (zh) 一种车载网络及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模拟教学系统
CN207730458U (zh) 一种用于碰撞测试的小车装置
Clark et al. Simulation-based reduction of operational and cybersecurity risks in autonomous vehicles
Berlin Spirit of berlin: An autonomous car for the DARPA urban challeng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Applicant after: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ing ground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Applicant before: CAAC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 ground Co.,Ltd.

Address after: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Applicant after: CAAC research automobile test ground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100 Dafeng Port Economic Zone, Dafeng, Jiangsu, Yancheng City

Applicant before: CATARC YANCHENG AUTOMOTIVE PROVING GROUN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