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268B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90268B CN107390268B CN201710542341.5A CN201710542341A CN107390268B CN 107390268 B CN107390268 B CN 107390268B CN 201710542341 A CN201710542341 A CN 201710542341A CN 107390268 B CN107390268 B CN 1073902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pth
- reservoir
- trap
- porosity
- relation cur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6—Impedan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4—Poros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6—Perme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识别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中的圈闭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勘探领域,圈闭是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因此,圈闭识别是寻找油气藏的有效途径。自1972年Rittenhouse发表文章提出成岩圈闭的概念以来,成岩圈闭为重要的圈闭类型之一,其形成主要是在沉积期或沉积期后因沉积、成岩作用引起的物性变化,由非储层全部或者部分遮挡形成的圈闭。一般的,成岩圈闭的围岩和储层具有相同的岩性。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由于目前发现的低渗透砂砾岩的成岩圈闭较少,且对其形成机制和圈闭特征研究也较少,如何精确识别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以提高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识别的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所述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深度、围岩孔喉半径、储层孔喉半径、以及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
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以及,
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当所述指定地震属性为相对波阻抗时,所述确定所述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
对所述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进行拟合,获得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储层孔隙度与对应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包括: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深度及相对波阻抗间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所述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将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与深度进行交汇,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所述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储层孔隙度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包括:
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圈闭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所述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深度、围岩孔喉半径、储层孔喉半径、以及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
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以及,
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当所述指定地震属性为相对波阻抗时,所述确定所述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
对所述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进行拟合,获得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储层孔隙度与对应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包括: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深度及相对波阻抗间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所述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将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与深度进行交汇,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所述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储层孔隙度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包括:
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关系,然后基于该关系对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深度下临界物性的变化,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获得精度更高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砂砾岩成岩圈闭成藏地质模型;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储层孔喉半径与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R/r)与深度的交汇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交汇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砂砾岩孔隙度与相对波阻抗的交汇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衡量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是否准确有效关键在于其储层是否能充入油气,即成岩圈闭中储层物性达到何值时油气才能进入,因此临界物性的确定是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识别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在本申请以前,本领域通常将不同深度下的临界物性均视为一个定值。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还发现,从油气充注动力学来讲,充注动力不同,对储层成藏的要求不同,因此,在不同深度下,其临界物性应该是变化的。由此可见,如果在不同深度下均取相同临界物性值进行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识别,很容易导致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识别精度偏低。因此,为了精细刻画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提高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精度,本申请提供了以下识别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方案(具体请见下文描述)。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油气充注所受阻力为:
f≈ΔPc+f(H) (1)
式中:f表示油气充注所受阻力;ΔPc表示毛管压力差;H表示深度或埋深;f(H)表示地层压力。
其中,
式中:Pr表示围岩毛管压力;PR表示储层毛管压力;σ表示界面张力,单位为N/m2;θ表示界面张力与水平夹角,单位为°;r表示围岩孔喉半径,单位为μm;R表示储层孔喉半径,单位为μm。
可见,毛管压力差代表了成岩圈闭围岩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由于用较难表达,可以考虑用来表示。因此,油气充注所受阻力与R、r、H有关。
同时研究表明R/r可以控制成岩圈闭的有效性。具体的,在同一深度(或近似同一深度)下对目标工区内每口井的已知成岩圈闭进行试油成果的统计,并通过实验或已有数据,获取对应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喉半径R与围岩孔喉半径r。同一深度(或近似同一深度)下的围岩孔喉半径取同一个值,如果围岩数据点较多,则可以取平均值。通过统计储层孔喉半径与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即R/r)是否存在某一值,当其小于该值时,试油成果为干层或水层,当其大于该值时,试油成果为含油水层、油水同层或油层,从而证实成岩圈闭的有效性受储层与围岩孔隙结构特征控制,即其可以通过R/r进行量化表征。如图2所示的砂砾岩成岩圈闭成藏地质模型中标有8个成岩圈闭,其中,①、⑥的R/r<8,试油结果为干层或水层,②~⑤、⑦、⑧的R/r>8,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层或油层,R/r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由此反映R/r可控制成岩圈闭的有效性。此外,在图2中GR表示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RT表示地层的真电阻率测井曲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已知成岩圈闭为从目标工区内的所有已知成岩圈闭筛选出的已知成岩圈闭,该筛选出的已知成岩圈闭的R/r存在某一值,当小于该值时,试油成果为干层或水层,当其大于该值时,试油成果为含油水层、油水同层或油层;从而可以确保成岩圈闭识别的有效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具体可以包括:
首先,通过实验或已有数据可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深度、围岩孔喉半径、储层孔喉半径、以及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
其次,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具体的,例如可将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与深度进行交汇,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例如图3所示,在图3中,横坐标为R/r,纵坐标为深度,成藏临界条件所指向的曲线即为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目标工区内的已知成岩圈闭绝大多数都位于该关系曲线以上,并且,临界储层孔喉半径随深度的不同而变化。
然后,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储层孔喉半径与储层孔隙度存在正相关性,因此根据储层孔隙度与储层孔喉半径的正相关关系,可确定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即将确定每个临界储层孔喉半径所对应的一个临界孔隙度,然后将临界孔隙度与与深度进行交汇,可得到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例如图4所示。图4中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也可以表示为:
式中:φc表示临界孔隙度,H表示深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指定地震属性为从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体中选择出的指定地震属性,选择出的指定地震属性对储层物性较为敏感,即选择出的指定地震属性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于不同的目标工区而言,对储层物性敏感的指定地震属性可能会不同,可能在一个工区内,相对波阻抗对储层物性敏感;而在另一个工区内,振幅可能对储层物性敏感等等。
例如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研究发现,储层孔隙度与相对波阻抗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将相对波阻抗作为指定地震属性,此时,所述确定所述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可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然后对所述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进行拟合,所述的拟合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等任何合适的拟合方法实现,从而获得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储层孔隙度与对应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例如图5所示。图5中的储层孔隙度与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也可以表示为:
φR=6.2731e-6E-04z (4)
式中:φR表示储层孔隙度,z表示相对波阻抗。
S102、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所述第一关系曲线为临界物性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且所述第二关系曲线为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曲线,这样,临界物性等于储层物性时,即可建立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关系曲线。以物性为孔隙度,指定地震属性为相对波阻抗为例,当上述的公式(4)与公式(3)相等时,可得到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φc=f(H,z)。
S103、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当储层孔隙度大于临界孔隙度时,储层才可能充入有油气。因此,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其中,目标工区可以视为一个三维结构,在目标工区范围内,同等深度的每个位置点构成一个水平面,可称之为深度平面,这样,不同深度的地层就对应有不同的深度平面,从而整个目标工区就可以等效为由一个个的深度平面按序堆叠而成三维结构。
然后,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下面具体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形象显示,对于每个深度平面而言,其内的成岩圈闭分布部分可以突出显示,如此,当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得到后,便可以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成岩圈闭的空间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每个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可以得到该深度平面内的圈闭量之和,而将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圈闭量之和进行累加,则可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成岩圈闭的圈闭总量。
当然,一般的,一个目标工区内可能会存在多个孤立或相互间有连通的成岩圈闭,例如图6所示,通过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还可以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各个成岩圈闭的圈闭量以及各个成岩圈闭间的连通性,从而为后续评估所述目标工区内各个成岩圈闭的储量或可采储量奠定基础。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首次认识到砂砾岩成岩圈闭油气充注储层临界物性随埋深变化,并量化表征了不同深度、不同地区成岩圈闭形成条件的差异性。利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精细识别成岩圈闭141个,面积2011km2,部署20口预探、评价井(如图6所示),在图6中以A或M开头的各个字符为对应井的标识,可以看出,其总共部署有20口井,其中19口井(图中实线井)的钻探情况与识别结果吻合,仅有1口井(图中虚线井)的钻探情况与识别结果不吻合,吻合率达到95%,最终获得亿吨级规模储量的工业油流。
结合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第二确定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圈闭识别模块7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对应,因此,有关于本申请的装置细节,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其中,
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包括: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深度及相对波阻抗间的关系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包括:
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深度、围岩孔喉半径、储层孔喉半径、以及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
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以及,
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定地震属性为相对波阻抗时,所述确定所述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
对所述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进行拟合,获得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储层孔隙度与对应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将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与深度进行交汇,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储层孔隙度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6.一种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圈闭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其中,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包括: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深度及相对波阻抗间的关系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包括:
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深度、围岩孔喉半径、储层孔喉半径、以及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对应的储层孔隙度;
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以及,
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定地震属性为相对波阻抗时,所述确定所述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
对所述储层孔隙度及对应的相对波阻抗进行拟合,获得所述目标工区内的储层孔隙度与对应相对波阻抗的关系曲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深度及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将所述储层孔喉半径与所述围岩孔喉半径的比值,与深度进行交汇,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及所述储层孔隙度,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储层孔隙度与所述储层孔喉半径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所述临界储层孔喉半径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工区内已知成岩圈闭的临界物性与深度的第一关系曲线,以及所述已知成岩圈闭的储层物性与指定地震属性的第二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曲线和所述第二关系曲线,确定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物性、深度及指定地震属性间的第三关系曲线;
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其中,
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包括:所述目标工区内的临界孔隙度、深度及相对波阻抗间的关系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对所述目标工区进行成岩圈闭识别,包括:
在所述目标工区的每个深度平面内,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曲线确定第一孔隙度大于第二孔隙度的位置点分布,从而确定该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所述第一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相对波阻抗所对应的储层孔隙度,所述第二孔隙度为该深度下的临界孔隙度;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所有深度平面内的成岩圈闭分布,获得所述目标工区的成岩圈闭识别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42341.5A CN107390268B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US16/023,226 US11175422B2 (en) | 2017-07-05 | 2018-06-29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low permeable conglomerate diagenetic trap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42341.5A CN107390268B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90268A CN107390268A (zh) | 2017-11-24 |
CN107390268B true CN107390268B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0335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42341.5A Active CN107390268B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75422B2 (zh) |
CN (1) | CN1073902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3291B (zh) * | 2017-11-28 | 2021-11-3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致密油藏的开采方法及装置 |
CN111594153B (zh) * | 2019-02-03 | 2024-03-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巨厚致密砾岩层下塑性泥岩的识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1624651B (zh) * | 2019-02-28 | 2023-08-2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古地貌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1812743B (zh) * | 2019-04-10 | 2022-02-1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 |
CN112649880A (zh) * | 2019-10-11 | 2021-04-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砾岩下伏构造变速成图方法及装置 |
CN113655525A (zh) * | 2020-05-12 | 2021-11-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高速砾岩的构造高点偏移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11781659B (zh) * | 2020-06-30 | 2022-10-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薄层单期砂体连通关系识别方法 |
CN112182845B (zh) * | 2020-09-04 | 2022-08-26 | 长江大学 | 一种基于电阻率加权平均值的油水干层区分方法及系统 |
CN114167515B (zh) * | 2020-09-11 | 2023-03-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岩性圈闭有效性识别的方法 |
CN112593930A (zh) * | 2020-12-09 | 2021-04-02 | 成都北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油气成藏有利区的筛选评价方法 |
CN113484222B (zh) * | 2021-08-06 | 2022-09-13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致密气储层渗透率瓶颈区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740515B (zh) * | 2021-11-05 | 2022-03-01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综合表征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下限临界条件的方法 |
CN114414027B (zh) * | 2021-12-16 | 2022-08-23 | 东营市永昇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支撑砾岩与非支撑砾岩的声速计算方法 |
CN114488279B (zh) * | 2022-01-10 | 2024-06-11 | 广西大学 | 一种利用微震信号测量隧道围岩松动圈深度的装置及方法 |
CN115903047B (zh) * | 2022-12-27 | 2023-07-04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 一种识别海相碳酸盐岩滩相储层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98989B1 (en) * | 1997-08-11 | 2002-12-24 | Trans Seismic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for predicting dynamic parameters of fluids in a subterranean reservoir |
CN101149439B (zh) * | 2007-11-13 | 2010-06-30 | 符力耘 | 高分辨率非线性储层物性反演方法 |
US9134443B2 (en) * | 2010-05-14 | 2015-09-15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e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using horizon structure |
RU2573166C2 (ru) * | 2010-05-28 | 2016-01-20 | Эксонмобил Апстрим Рисерч Компани |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го анализа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ых систем |
CN104360412B (zh) * | 2014-11-14 | 2017-12-2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致密深盆气成藏预测方法和装置 |
CN104459783B (zh) | 2014-12-11 | 2017-05-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识别构造圈闭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6110298A1 (fr) | 2015-01-06 | 2016-07-14 | Entreprise Nationale De Geophysique | Procede pour l'estimation du volume d'argile (v clay) a partir de la densite de formation, de la porosite et des vitesses acoustiques dans les reservoirs argileux-greseux |
CN104948176B (zh) * | 2015-05-08 | 2017-10-24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基于渗透增大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 |
CN105005080B (zh) | 2015-06-16 | 2018-04-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振幅比率属性识别地层圈闭尖灭线的方法 |
CN104965979B (zh) | 2015-06-16 | 2019-04-1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致密砂岩有效储层识别方法 |
US20160377752A1 (en) * | 2015-06-26 | 2016-12-29 | Chevron U.S.A. Inc. | Method of Digitally Identifying Structural Traps |
CN105372709B (zh) | 2015-10-28 | 2020-09-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岩性圈闭的方法 |
CN106338764B (zh) | 2016-08-26 | 2017-09-29 | 北京恒博鑫宇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生物启发计算地层圈闭油气藏超剥线识别方法 |
US11531129B2 (en) * | 2019-05-30 | 2022-12-20 |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 Picking seismic stacking velocity based on structure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
-
2017
- 2017-07-05 CN CN201710542341.5A patent/CN10739026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9 US US16/023,226 patent/US1117542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75422B2 (en) | 2021-11-16 |
US20190011584A1 (en) | 2019-01-10 |
CN107390268A (zh) | 2017-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90268B (zh)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6324676B (zh) | 一种确定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252710B (zh) | 一种确定油藏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10213600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simulation to model reservoir property trends | |
CN106896406B (zh) | 基于阻抗域属性预测优质储层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143358B (zh) | 一种获得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地层压力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614293A (zh) | 砂体预测方法及装置 | |
Abbas et al. |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flow zone indicator for electrofacie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upper shale member in Luhais Oil Field, Southern Iraq | |
Askari et al. | A fully integrated method for dynamic rock type characterization development in one of Iranian off-shore oil reservoir | |
CN111983671B (zh) | 基于微古地貌恢复的浅水湖盆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 |
US20180119524A1 (en) | Oilfield Reservoir Saturation and Permeability Modeling | |
CN107422377B (zh) | 利用地震数据预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873085B (zh) | 一种沉积岩薄层电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899383A (zh) | 非均质输导层内部优势通道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 |
WO2016187048A1 (en) | Prospect assessment using structural frameworks | |
CN108573335A (zh) | 叠合盆地源外远源油气藏有利成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1472763B (zh) | 地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9100797A (zh) | 一种确定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18928B (zh) | 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908842B (zh) | 一种确定单井沉积微相曲线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492014B (zh) | 一种确定地质资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504107B (zh) | 一种确定油层射孔层位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219562B (zh) | 一种确定铀矿地层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536892B (zh)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114357A (zh) | 缝洞型储层连通性预测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