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6892B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36892B CN108536892B CN201810162601.0A CN201810162601A CN108536892B CN 108536892 B CN108536892 B CN 108536892B CN 201810162601 A CN201810162601 A CN 201810162601A CN 108536892 B CN108536892 B CN 1085368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reservoir
- downward
- depth
- mig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1
- 239000010734 process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QCFHQBGMWUEMY-ZPUQHVIOSA-N Nitrovin Chemical compound C=1C=C([N+]([O-])=O)OC=1\C=C\C(=NNC(=N)N)\C=C\C1=CC=C([N+]([O-])=O)O1 XQCFHQBGMWUEMY-ZPUQHVIO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8 form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运移是油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纽带,也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石油从生油层运移到储集层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贯穿于油藏的形成、调整和破坏的整个过程,受到地层岩性、压力、孔隙性质及其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石油运移的特点,明确是其运移的途径、方向和时期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石油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石油储集层主要为沉积岩,而沉积岩又主要是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因此储集层的孔隙中初始储集为地层水。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石油,其密度总是小于地层水,使得在地层油水两相流体环境中,石油理论上总是向上或者上倾方向运移。因此针对石油运移方向的研究,目前的主要集中在向上和侧向上倾方向,而对向下和下倾方向研究较少,对向下运移深度的研究和计算几乎为空白。
但在实际石油勘探中,亦发现有不少生油层在上、储集层在下的油藏,也即“上生下储”油藏。国内比如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其油源主要来自上覆长7油层组的泥页岩;国外比如北美地区在多个盆地中发现的深盆油气藏。因此,业内需要一种可以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以有效指导该类油藏的勘探和开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是通过包括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包括:
识别待测油藏的类型,所述油藏的类型包括亲水油藏、亲油油藏;
根据识别结果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受力分析结果;
相应的,根据所述受力分析结果构建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所述根据识别结果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受力分析结果,包括:
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建立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包括:
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生油层压力与油柱重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
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生油层压力、油柱重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a、b为常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所述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包括:
根据所述计算模型构建石油向下运移计算图版;
根据所述计算图版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运移深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来定量确定储集层的运移深度。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石油向下运移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图版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对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研究和定量计算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的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然后利用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定量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图1是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虽然本说明书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部分合并后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服务器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包括分布式处理、服务器集群的实施环境)。
具体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提供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孔喉半径(即孔隙喉道半径)通常是以能够通过孔隙喉道的最大球体半径来衡量的。孔喉半径的大小受孔隙结构影响较大,孔喉半径通常为随着储集层的不同深度而变化的物理量。地层中液体流动条件取决于孔隙喉道的结构,若孔喉半径大,孔隙空间的连通性好,液体在孔隙系统中的渗流能力就强,此外,孔喉数量、截面形状、液体与岩心的接触面大小等也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述生烃增压可以包括生烃过程中烃源岩孔隙内的增压。具体实施时,所述待测油藏的孔喉半径的大小分布可以通过半渗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核磁法等来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生烃增压可以通过油藏的埋藏及稳压史恢复等方法来确定。
S4、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可以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具体实施时,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的受力进行分析,石油在地下岩层孔隙介质中的流动为渗流,遵守势能定理,总是由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流动。石油在储集层P1中向下渗流时,石油受力可以包括生油层的地层压力(以下可以简称生油层压力)P1、油柱重力G、毛细管压力PC、储层孔隙压力P2。通常,生油层压力、油柱重力为石油运移的动力,储层孔隙压力为石油运移的阻力。而毛细管压力由于油藏岩石润湿性不同,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待测油藏的实际情况,确定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的动力以及阻力,然后构建石油向下运移计算模型。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建立石油向下运移动态平衡方程,然后,根据所述动态平衡方程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在地层中,对石油向下运移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石油运移达到动态平衡时,石油运移的动力和阻力刚好相等,石油向下运移达到动态平衡对应的深度即为石油向下运移的最大深度。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建立动态平衡方程之前,可以先识别待测油藏的类型,所述油藏的类型可以包括亲水油藏以及亲油油藏。图2表示石油向下运移及其动力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亲水油藏中,毛细管压力为石油向下运移的阻力,而在亲油油藏中,毛细管压力为石油向下运移的动力。
对于亲水油藏,动态平衡时,石油受到的生油层压力与油柱重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所述动态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
P1+G=P2+PC (1)
对于亲油油藏,动态平衡时,石油受到的生油层压力、油柱重力之和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所述动态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
P1+G+PC=P2 (2)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石油在孔喉半径为r的储集层中向下渗流深度为h时,生油层压力P1可以表示为生油层的生烃增压PCH与生油层的埋藏深度h1下的静水压力之和,储层孔隙压力P2为储集层的埋藏深度h2下的静水压力。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油层压力P1、油柱重力G、毛细管压力PC以及储层孔隙压力P2可以表示为:
P1=PCH+ρwgh1 (3)
P2=ρwgh2 (4)
G=ρogh (5)
其中,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h2=h1+h,r表示不同深度储层孔隙的孔喉半径,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对于亲水油藏,将上述(3)、(4)、(5)、(6)式代入式(1)中,可得:
将h2=h1+h代入上式(7),变换得到:
对于亲油油藏,将上述(3)、(4)、(5)、(6)式代入式(2)中,可得:
将h2=h1+h代入上式(9),变换得到:
对于某一特定油藏,在石油向下运移的过程中,式(8)和式(10)中除了随储层深度变化的孔喉半径r之外,其他均为常量。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可以包括: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的倒数与生烃增压之和确定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本说明书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亲水油藏以及亲油油藏对应的石油向下运移的深度,可以由式(8)和式(10)变换为式(11):
其中,参数a、b为常数。
具体实施时,参数a、b的值可以根据数据拟合分析来确定。例如,可以选取个别区域进行实测,获得实测的孔喉半径数据、生烃增压数据以及对应的运移深度数据,将该实测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分析的方式确定该待测油藏对应的参数a、b的值。然后,对待测油藏的其他区域,根据上述公式(11)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h。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a、b参数所代表的实际物理含义定量确定a、b的值,进一步提高运移深度值确定的准确性。对于亲水油藏,参数a、b可以表示为: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亲油油藏,参数a、b可以表示为:
具体实施时,利用上述公式(12)或者(13),参数a、b的大小可以根据石油、水的密度ρo、ρw、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σ、润湿角θ、重力加速度g以及生烃增压PCH来定量确定。其中,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σ以及润湿角θ,可以通过首先判断油藏的润湿性,然后测定油水两相环境下的表面张力及润湿角。例如可以通过光学投影法、吊板法以及自动吸入法自吸离心法等方法来确定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σ以及润湿角θ。石油、水的密度ρo、ρw可以依据常用密度计法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值可以为9.8m/s2。
本说明书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待测油藏中生油层的生烃增压、地层中水和石油的密度、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以及润湿角等数据,然后根据上述计算模型,建立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图版。然后,根据所述图版确定石油由生油层向下部储集层运移的深度。如图3所示,图3表示对某待测油藏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图版,通过图版可以更加清楚简单的分析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变化规律。
本说明书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定量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提高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效率,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在技术上易于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具体的可以参照前述相关处理相关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来定量确定储集层的运移深度。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基于上述所述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软件(应用)、模块、组件、服务器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装置。基于同一创新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方法相似,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具体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具体的,图4是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2,可以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运移深度确定模块10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来定量确定储集层的运移深度。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本说明书提供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或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业务逻辑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描述方案的效果。因此,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物理装置,通常是将信息数字化后再以利用电、磁或者光学等方式的媒体加以存储。所述存储介质有可以包括:利用电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各式存储器,如RAM、ROM等;利用磁能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硬盘、软盘、磁带、磁芯存储器、磁泡存储器、U盘;利用光学方式存储信息的装置如,CD或DVD。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来定量确定储集层的运移深度。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本说明书还提供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所述系统可以为单独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多种类型的石油数据处理或者解释、评价系统中。所述的系统可以为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方法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装置的服务器集群、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装置、逻辑门电路装置、量子计算机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终端装置。所述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系统根据方法或者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可以通过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受力分析结果构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来定量确定储集层的运移深度。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简单高效的定量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上述所述的装置或者系统根据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存储介质+程序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并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其中,所述受力分析结果包括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所述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采用下述方式确定:识别待测油藏的类型,所述油藏的类型包括亲水油藏、亲油油藏,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建立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包括: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生油层压力与油柱重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生油层压力、油柱重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相应的,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包括:
根据所述计算模型构建石油向下运移计算图版;
根据所述计算图版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
3.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油藏储集层的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
运移深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孔喉半径以及生烃增压数据,利用向下运移深度计算模型确定所述待测油藏的石油向下运移深度,其中,所述计算模型根据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其中,所述受力分析结果包括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所述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采用下述方式确定:识别待测油藏的类型,所述油藏的类型包括亲水油藏、亲油油藏,对石油向下运移过程中石油的受力进行分析,建立石油运移动态平衡方程,包括: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生油层压力与油柱重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生油层压力、油柱重力以及毛细管压力之和等于储层孔隙压力;相应的,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水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当所述油藏的类型为亲油油藏时,所述计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运移深度,PCH表示生烃增压,r表示孔喉半径,ρo、ρw分别表示待测油藏中石油、水的密度,σ表示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θ表示润湿角,g表示重力加速度。
4.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2601.0A CN108536892B (zh) | 2018-02-26 | 2018-02-26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2601.0A CN108536892B (zh) | 2018-02-26 | 2018-02-26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6892A CN108536892A (zh) | 2018-09-14 |
CN108536892B true CN108536892B (zh) | 2022-02-01 |
Family
ID=6348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2601.0A Active CN108536892B (zh) | 2018-02-26 | 2018-02-26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3689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1296A (zh) * | 2014-06-12 | 2014-09-0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油气运聚范围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929624A (zh) * | 2015-04-22 | 2015-09-2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超压驱动下原油二次运移速率的计算方法 |
CN105158287A (zh) * | 2015-07-08 | 2015-12-16 | 上海大学 | 一种凝胶在岩石微通道中的运移性的可视化评价方法 |
CN105528490A (zh) * | 2015-12-22 | 2016-04-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三维垂直平分网格体中油气运移路径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6886058A (zh) * | 2017-04-17 | 2017-06-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致密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2018
- 2018-02-26 CN CN201810162601.0A patent/CN1085368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1296A (zh) * | 2014-06-12 | 2014-09-0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油气运聚范围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929624A (zh) * | 2015-04-22 | 2015-09-2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超压驱动下原油二次运移速率的计算方法 |
CN105158287A (zh) * | 2015-07-08 | 2015-12-16 | 上海大学 | 一种凝胶在岩石微通道中的运移性的可视化评价方法 |
CN105528490A (zh) * | 2015-12-22 | 2016-04-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三维垂直平分网格体中油气运移路径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6886058A (zh) * | 2017-04-17 | 2017-06-2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致密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Characteristics of Triassic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Longmenshan foreland bas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Wu SX 等;《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0630;第82卷(第3期);第554-561页 * |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超压演化及其对滩坝砂油藏成藏的控制;陈武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30115(第1期);第68-85页 * |
致密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与应用;周立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80215(第2期);全文 * |
超压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藏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姜丽娜;《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0430;第35卷(第2期);第7-1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36892A (zh) | 2018-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90268B (zh) | 低渗透砂砾岩成岩圈闭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US11163923B2 (en) | Automated upscaling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in multi-porosity systems | |
US10115188B2 (en) | Porous material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drology,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 |
CN105447762B (zh) | 一种流体替换的低渗透油藏水淹信息的计算方法 | |
Shikhov et al. | Evaluation of capillary pressure methods via digital rock simulations | |
US10718188B2 (en) |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fluid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heterogenous geological formation | |
CN103821505B (zh) | 砂岩油气输导层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4453882B (zh) | 一种确定致密储层原油可动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453881B (zh) | 油气成藏底限确定方法和装置 | |
Abbas et al. |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flow zone indicator for electrofacies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upper shale member in Luhais Oil Field, Southern Iraq | |
Zhou et al. | A dimensionless capillary pressure function for imbibition derived from pore-scale modeling in mixed-wet-rock images | |
CN108982320A (zh) | 一种利用粒度参数进行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 | |
US11913865B2 (en) | In-situ prediction and dynamic visualization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pressure in porous medium | |
Askari et al. | A fully integrated method for dynamic rock type characterization development in one of Iranian off-shore oil reservoir | |
Chen et al. |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a 2‐D cross‐section analysis via fractal geometry: a bridge between 2‐D and 3‐D 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media | |
CN108982319A (zh) | 一种油田地层条件相渗曲线的获取方法 | |
CN108681793B (zh) | 深层油藏采油指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8131127B (zh) | 一种泡沫油型超重油油田的生产气油比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4360412A (zh) | 致密深盆气成藏预测方法和装置 | |
Alaamri et al. |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spontaneous imbibition in multilayered porous systems | |
CN108536892B (zh) | 一种确定石油向下运移深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595875A (zh) | 一种确定边水凝析气藏见水时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Hoogland et al. | The formation of viscous limited saturation zones behind rapid drainage fronts in porous media | |
CN106504107B (zh) | 一种确定油层射孔层位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153002B (zh) |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