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6803A - 一种钥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钥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6803A
CN107386803A CN201710853014.1A CN201710853014A CN107386803A CN 107386803 A CN107386803 A CN 107386803A CN 201710853014 A CN201710853014 A CN 201710853014A CN 107386803 A CN107386803 A CN 107386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housing
locking plate
lock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3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6803B (zh
Inventor
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8530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86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8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6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6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6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钥匙,其钥匙体包括壳体、钥匙片和驱动装置;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封板,封板的中部设置有一环形通槽,壳体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锁芯内锁片组件的槽体;钥匙片包括两个用于解锁锁芯的解锁片和一个连接在两解锁片之间的连接部,解锁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侧,解锁片在驱动装置的推动下能向两侧展开并解锁锁芯内的弹珠组件。本发明的钥匙是配合一种防盗性能极高的锁而设计的,该防盗锁锁芯的前段设置有锁片组件,后段设置有弹珠组件,其中后段的腔体内还设计有凸柱,该凸柱可防止开锁工具完全伸入到后段的腔体内,从而工具无法拨动后段内所有的弹珠组件,因此能有效杜绝技术开锁,大大提高了防盗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钥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钥匙领域。
背景技术
在市面上使用的防盗门锁芯基本上分三级,即A级、B级、超B级(又称C级)。根据《国家机械锁具标准》防盗门锁芯有A和B两级别,超B级是企业家另外开发的加强版B级。
A级锁:目前市面上A级防盗锁钥匙主要有一字钥匙和十字钥匙。A级锁芯内部结构非常简单,仅限于弹子的变化,弹子槽少而浅。防技术性开启时间1分钟内,互开率极高。弹子结构为单排弹子或十字锁。
B级锁:B级锁钥匙为平板钥匙,有双排弹子槽,跟A级锁不同的地方在于钥匙面多了一排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线条。锁芯主要类型为3种,电脑双排锁芯、双排月牙锁芯、双面叶片锁芯。防技术性开启时间5分钟内,互开率高。通过强扭工具,1分钟内可以开启锁芯。
超B级锁(C级):钥匙形状为单面叶片内铣槽或外铣槽钥匙,锁芯类型为边柱锁芯;经公安部检测270分钟无法技术开启,区域互开率为零(一千六百万分之一)。弹子结构为双排叶片加V型边柱锁定;如果用强扭工具开启锁芯,锁芯内部破坏,自爆锁死,导致无法开启。
但无论A级锁、B级锁还是防盗性最高的C级锁,由于开锁工具都有可能完全伸入到锁芯的钥匙槽内,因此都存在被技术开启的可能性,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配合一种防盗性能极高的锁,提供一种钥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钥匙,包括钥匙柄和与钥匙柄固定并用于解锁锁芯的钥匙体,所述的钥匙体包括壳体、钥匙片和驱动装置;
所述的壳体为横截面呈方形的中空柱体,壳体相对于钥匙柄的一端设置有一封板,该封板的中部设置有一环形通槽,壳体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锁芯内锁片组件的槽体;
所述的钥匙片包括两个用于解锁锁芯的解锁片和一个连接在两解锁片之间的连接部;
所述的解锁片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侧,解锁片的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锁芯内弹珠组件的孔眼;对应该解锁片,在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收纳解锁片的凹槽,该凹槽的深度不小于解锁片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部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放端分别与两个解锁片固定连接,封闭端则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内腔中的连接部在朝向所述封板的一侧设置有斜面A,并且内腔中的连接部在U形结构的折向处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钥匙片弹簧,该钥匙片弹簧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连接部折向处的内壁,另一端顶紧壳体的内壁;
所述的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端头、连接杆、压板和主弹簧;
所述的驱动端头位于所述的封板与所述的连接部之间,驱动端头靠近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斜面A相匹配的斜面B;当驱动端头下压连接部时,斜面B能推动斜面A向外侧移动并压缩所述的钥匙片弹簧,进而驱使所述的解锁片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移动;
所述的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的驱动端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压板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与连接杆固定的一侧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中的挡板限位;
所述的主弹簧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在所述压板背离连接杆的一侧,另一端顶紧在所述壳体端部的支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槽体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和曲槽,其中,曲槽位于所述壳体上靠近钥匙柄的一侧,直槽位于壳体上远离钥匙柄的一侧,且直槽的端部设置有导向口。进一步的,所述的钥匙片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其中一对面上。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钥匙片弹簧的两端,分别在所述连接部U形结构的折向处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各设置有一凸台A,该凸台A用于固定所述的钥匙片弹簧以及对所述钥匙片的移动限位。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主弹簧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压板和所述支撑块上各设置有一凸台B,该凸台B用于固定所述的主弹簧以及对所述压板的移动限位。由于压板是通过连接杆与驱动端头相对固定的,因此限位了压板的移动便限位了驱动端头的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钥匙是配合一种防盗性能极高的锁而设计的,该防盗锁锁芯的前段设置有锁片组件,锁芯的后段设置有弹珠组件,其中后段的腔体内还设计有凸柱,该凸柱可防止开锁工具完全伸入到后段的腔体内,从而工具无法拨动后段内所有的弹珠组件,因此能有效杜绝技术开锁,大大提高了防盗性能;而本发明的钥匙,在插入该防盗锁的锁芯内时,一方面,壳体外壁的曲槽可解锁锁芯前段的锁片组件,另一方面,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头在防盗锁内凸柱的作用下,能移动至钥匙片的连接部处,并通过斜面B推动钥匙片向外移动,进而解锁锁芯后段内所有的弹珠组件,最终完成防盗锁的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防盗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锁片组件和弹珠组件均处于锁定状态;
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图,其中,锁片处于解锁状态;
图3为图2中锁片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锁片组件和弹珠组件均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锁片及锁片弹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向视图(未示出钥匙柄);
图8为图6中钥匙片连接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9为为了清楚表示凸台A,去除了图8中钥匙片弹簧后的示意图;
图 10为图6中驱动装置的压板和支撑块附近的放大图,其中为了清楚表示凸台B,去除了主弹簧;
图11为图6中钥匙片向外侧移动后的示意图,即钥匙片解锁防盗锁锁芯内的弹珠组件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C向视图(未示出钥匙柄);
图13为图6的外形图;
图14为图13的D向视图;
图中:
1-锁芯壳,11-锁片限位槽,12-弹珠槽;
2-锁芯,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凸柱,24-锁片槽,25-弹珠槽;
3-锁片组件,31-锁片,311-钥匙槽,312-凸起,32-锁片弹簧;
4-弹珠组件,41-上弹珠,42-下弹珠,43-弹珠弹簧;
5-钥匙柄;
6-钥匙体;
61-壳体,611-封板,6111-环形通槽,612-槽体,613-凹槽,614-内腔,615-挡板,616-支撑块,6161-凸台B,617-凸台A;
6121-直槽,6122-曲槽,6123-导向口;
62-钥匙片,621-解锁片,6211-孔眼,622-连接部,6221-斜面A,6222-凸台A,623-钥匙片弹簧;
63-驱动装置,631-驱动端头,6311-斜面B,632-连接杆,633-压板,6331-凸台B,634-主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以下为本发明的防盗锁: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防盗锁,包括锁芯壳1和位于锁芯壳1内且可相对于锁芯壳1转动的锁芯2。
所述的锁芯2分为锁芯前段和锁芯后段,锁芯前段的内部具有截面呈方形的第一腔体21,锁芯后段的内部具有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21连通的截面也呈方形的第二腔体22,其中,第二腔体22的宽度大于第一腔体21的宽度;所述第二腔体22封闭的一端设置有朝向第一腔体21凸起的截面呈圆环形的凸柱23。
另外,所述的防盗锁还包括至少两组锁片组件3和至少两组弹珠组件4,所述的锁片组件3和弹珠组件4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其中,锁定状态下,锁芯2相对于锁芯壳1无法转动;解锁状态下,锁芯2相对于锁芯壳1可转动。
所述的锁片组件3包括锁片31和锁片弹簧32。所述锁片31的中部具有用于插入钥匙的钥匙槽311,钥匙槽311的其中一对边各设置有一个凸起312,所述的锁片31通过锁片弹簧32可移动的安装在锁芯前段的锁片槽24内,该锁片槽24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腔体21的轴线相垂直;所述锁片弹簧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锁片3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锁片槽24附近。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锁片31在锁定状态时,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的锁片槽24凸出并进入到位于锁芯壳1上的锁片限位槽11内,该锁片限位槽11的结构能限制进入的锁片31相对于锁芯壳1转动。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的锁片31在解锁状态时,位于所述的锁片槽24内且两侧相对于锁片槽24不外凸。
所述的弹珠组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22的两侧,弹珠组件4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弹珠41、下弹珠42和弹珠弹簧43,配合该弹珠组件4在所述的锁芯壳1和锁芯2上设置有用于收容弹珠组件4的弹珠槽12、25。所述的弹珠组件4在锁定状态时,如图1所示,下弹珠42卡在锁芯壳1和锁芯2之间,能限制锁芯2相对于锁芯壳1的转动。所述的弹珠组件4在解锁状态时,如图4所示,上弹珠41与下弹珠42的接触面正好和锁芯2与锁芯壳1的接触面相重合,此时,锁芯2相对于锁芯壳1可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珠组件4作用在钥匙上的面(即钥匙上设置有孔眼6211的面)与所述锁片的凸起312作用在钥匙上的面(即钥匙上设置有曲槽6211的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凸柱23的高度为第二腔体22深度的1/3-2/3,即图1中,1/3×H1≤H2≤2/3×H1,优选为1/2左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22的宽度为第一腔体21宽度的1.2-1.8倍,即图1中,1.2×D1≤D2≤1.8×D1,优选为1.3-1.5倍。
本发明的防盗锁在锁芯前段和锁芯后段分别设置有锁片组件3和弹珠组件4,其中后段的腔体内还设计有凸柱23,该凸柱23可防止开锁工具完全伸入到后段的腔体内,从而可以阻碍开锁工具拨动凸出23附近的弹珠组件4,即开锁工具无法拨动所有的弹珠组件4,因此可以有效的杜绝所谓的技术开锁;再者,由于第二腔体22的宽度D2大于第一腔体21宽度D1,因此,弹珠组件4相对于第一腔体21后缩了一段距离,钥匙由第一腔体21进入到第二腔体22后,必须向两侧展开才能解锁弹珠组件4,从而同样也增加了技术开锁的难度。只有同时满足能克服凸柱23的阻碍且能向两侧展开,并且还能对应解锁锁片组件3和弹珠组件4后,才有可能解锁本发明的防盗锁。
以下为本发明针对上述防盗锁而设计的钥匙:
如图6-图14所示,本发明的钥匙,包括钥匙柄5和与钥匙柄5固定并用于解锁上述锁芯的钥匙体6,所述的钥匙体6包括壳体61、钥匙片62和驱动装置63。
所述的壳体61为横截面呈方形的中空柱体,壳体61的大小与所述第一腔体21的大小相匹配,壳体6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腔体21加上第二腔体22的深度相当,壳体61相对于钥匙柄5的一端设置有一封板611,该封板611的中部设置有一环形通槽6111,该环形通槽6111对应上述防盗锁的凸柱23而设计,可以让该凸柱23从中穿过。壳体61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上述锁芯2内锁片组件3的槽体612,该槽体612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6121和曲槽6122,其中,曲槽6122位于所述壳体61上靠近钥匙柄5的一侧,直槽6121位于壳体61上远离钥匙柄5的一侧,且直槽6121的端部设置有导向口6123,其中,曲槽6122对应防盗锁的第一腔体21设置,曲槽6122槽形的走向与各锁片3上凸起312的位置是相对应的;由于上述防盗锁的锁片3可在锁片槽24内左右滑动,因此,钥匙在插入上述防盗锁的锁芯前段时,导向口6123可以将锁片31的凸起312引入直槽6121内,并且在钥匙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凸起312可沿直槽6121滑入曲槽6122,最终由曲槽6122槽形的走向驱使锁片31全部收于锁片槽24内且两侧相对于锁片槽24不外凸,从而解锁锁片组件3。
所述的钥匙片6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壳体61上且不同于设置槽体612的一对面上,钥匙片62包括两个用于解锁锁芯的解锁片621和一个连接在两解锁片621之间的连接部622。
所述的解锁片621安装在所述壳体61的外壁侧,解锁片62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上述锁芯内弹珠组件4的孔眼6211,该孔眼6211对应上述弹珠组件4的布置位置而设计;对应该解锁片621,在所述壳体6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收纳解锁片621的凹槽613,该凹槽613的深度不小于解锁片621的厚度,优选为大致等于解锁片621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部622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放端分别与两个解锁片621固定连接,封闭端则位于所述壳体61的内腔614中;内腔614中的连接部622在朝向所述封板61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A6221,并且内腔614中的连接部622在U形结构的折向处与所述壳体6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钥匙片弹簧623,该钥匙片弹簧623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连接部622折向处的内壁,另一端顶紧壳体61的内壁。
所述的驱动装置63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内腔614中,该驱动装置63包括驱动端头631、连接杆632、压板633和主弹簧634。
所述的驱动端头631位于所述的封板611与所述的连接部622之间,驱动端头631靠近连接部62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斜面A 6221相匹配的斜面B 6311;当驱动端头631下压连接部622时,斜面B 6311能推动斜面A 6221向外侧移动并压缩所述的钥匙片弹簧623,进而驱使所述的解锁片621由凹槽613伸出并向壳体61的外侧移动。
所述的连接杆632一端与所述的驱动端头6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压板633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633与连接杆632固定的一侧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61内腔614中的挡板615限位,但该挡板615并不是必要的,在没有挡板615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封板611限位,即限位驱动端头631的最远端。
所述的主弹簧634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在所述压板633背离连接杆632的一侧,另一端顶紧在所述壳体61端部的支撑块616上。
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位于所述钥匙片弹簧623的两端,分别在所述连接部622U形结构的折向处和所述壳体61的内壁各设置有一凸台A 617、6222,该凸台A 617、6222用于固定所述的钥匙片弹簧623以及对所述钥匙片62的移动限位,即当两个凸台A 617、6222相撞时,钥匙片62便不能再向外移动。另外,位于所述主弹簧634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压板633和所述支撑块616上各设置有一凸台B 6331、6161,该凸台B 6331、6161用于固定所述的主弹簧634以及对所述压板633的移动限位,同理,当两个凸台B 6331、6161相撞时,压板633便不能再向下移动。需说明的是,上述的凸台A和凸台B主要用于限制钥匙片62向外侧移动的最大距离,但其并不是必要的,在只有凸台A或者只有凸台B的情况下,也可以对钥匙片62的最大移动距离进行限制,另外,就算在既没有凸台A,也没有凸台B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防盗锁第二腔体22的壁面对钥匙片62的最大移动距离进行限制,即钥匙片62触碰到第二腔体22的壁面,钥匙片62便不能再向外移动。
关于本发明的防盗锁与钥匙的原理:
首先,在自然状态下,如图1所示,防盗锁的锁芯2是由锁片组件3和弹珠组件4同时锁定的,锁芯2不可转动。自然状态下的钥匙则如图6所示,钥匙片62在钥匙片弹簧623的作用下收容于凹槽613中;驱动端头631在主弹簧634的作用下,顶靠在封板611的内壁上。
当钥匙插入防盗锁的第一腔体21时,导向口6123会将锁片31的凸起312引入直槽6121内,并且在钥匙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锁片31通过凸起312可沿直槽6121滑入曲槽6122,最终,由于设计的曲槽6122的槽形与锁片31上凸起312的分布是相适配的,因此曲槽6122可以驱使锁片31移动并全部收于锁片槽24内且两侧相对于锁片槽24不外凸,从而解锁锁片组件3;同时,钥匙在进入第二腔体22后,凸柱23会进入到封板611上的环形通槽6111内,并随着钥匙的进一步插入而下顶驱动端头631,当驱动端头631移动至钥匙片622的连接部622处时,斜面B 6311会通过斜面A 6221推动解锁片621由凹槽613伸出并向壳体61的外侧移动,最终,由于解锁片621上孔眼6211的分布与防盗锁第二腔体22内弹珠组件4的分布是相匹配的,因此弹珠组件4会被孔眼6211推动至恰好解锁的位置,即所有的上弹珠41都会退缩至使上下弹珠41、42的分界线(即接触面)正好与锁芯2和锁芯壳1的分界线(即接触面)相重合的位置。由此,锁片组件3和弹珠组件4均被解锁,锁芯2便可相对于锁芯壳1转动,完成了整个防盗锁的解锁过程。

Claims (5)

1.一种钥匙,包括钥匙柄(5)和与钥匙柄(5)固定并用于解锁锁芯的钥匙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体(6)包括壳体(61)、钥匙片(62)和驱动装置(63);
所述的壳体(61)为横截面呈方形的中空柱体,壳体(61)相对于钥匙柄(5)的一端设置有一封板(611),该封板(611)的中部设置有一环形通槽(6111),壳体(61)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锁芯内锁片组件的槽体(612);
所述的钥匙片(62)包括两个用于解锁锁芯的解锁片(621)和一个连接在两解锁片(621)之间的连接部(622);
所述的解锁片(621)安装在所述壳体(61)的外壁侧,解锁片(62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解锁锁芯内弹珠组件的孔眼(6211);对应该解锁片(621),在所述壳体(6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收纳解锁片(621)的凹槽(613),该凹槽(613)的深度不小于解锁片(621)的厚度;
所述的连接部(622)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放端分别与两个解锁片(621)固定连接,封闭端则位于所述壳体(61)的内腔(614)中;内腔(614)中的连接部(622)在朝向所述封板(61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A(6221),并且内腔(614)中的连接部(622)在U形结构的折向处与所述壳体(6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钥匙片弹簧(623),该钥匙片弹簧(623)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连接部(622)折向处的内壁,另一端顶紧壳体(61)的内壁;
所述的驱动装置(63)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内腔(614)中,该驱动装置(63)包括驱动端头(631)、连接杆(632)、压板(633)和主弹簧(634);
所述的驱动端头(631)位于所述的封板(611)与所述的连接部(622)之间,驱动端头(631)靠近连接部(62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斜面A(6221)相匹配的斜面B(6311);当驱动端头(631)下压连接部(622)时,斜面B(6311)能推动斜面A(6221)向外侧移动并压缩所述的钥匙片弹簧(623),进而驱使所述的解锁片(621)向所述壳体(61)的外侧移动;
所述的连接杆(632)一端与所述的驱动端头(6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压板(633)固定连接;
所述压板(633)与连接杆(632)固定的一侧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61)内腔(614)中的挡板(615)限位;
所述的主弹簧(634)呈压缩状态一端顶紧在所述压板(633)背离连接杆(632)的一侧,另一端顶紧在所述壳体(61)端部的支撑块(6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体(612)包括相互连通的直槽(6121)和曲槽(6122),其中,曲槽(6122)位于所述壳体(61)上靠近钥匙柄(5)的一侧,直槽(6121)位于壳体(61)上远离钥匙柄(5)的一侧,且直槽(6121)的端部设置有导向口(6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片(6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其中一对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钥匙片弹簧(623)的两端,分别在所述连接部(622)U形结构的折向处和所述壳体(61)的内壁各设置有一凸台A(617、6222),该凸台A(617、6222)用于固定所述的钥匙片弹簧(623)以及对所述钥匙片(62)的移动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钥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主弹簧(634)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压板(633)和所述支撑块(616)上各设置有一凸台B(6331、6161),该凸台B(6331、6161)用于固定所述的主弹簧(634)以及对所述压板(633)的移动限位。
CN201710853014.1A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钥匙 Active CN107386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3014.1A CN10738680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钥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3014.1A CN10738680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钥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6803A true CN107386803A (zh) 2017-11-24
CN107386803B CN107386803B (zh) 2023-09-12

Family

ID=6034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3014.1A Active CN10738680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钥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868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4122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Chi-Yuan Li Cylinder-pushing type of lock device
JP2009185491A (ja) * 2008-02-05 2009-08-20 Tokai Rika Co Ltd 錠装置
CN201794379U (zh) * 2010-07-28 2011-04-13 梁传炎 一种阻挡式防撬弹子锁头及其钥匙
CN202970150U (zh) * 2012-09-05 2013-06-05 陈志洪 一种防技术开启性能更稳定的防盗锁及防盗钥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4122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Chi-Yuan Li Cylinder-pushing type of lock device
JP2009185491A (ja) * 2008-02-05 2009-08-20 Tokai Rika Co Ltd 錠装置
CN201794379U (zh) * 2010-07-28 2011-04-13 梁传炎 一种阻挡式防撬弹子锁头及其钥匙
CN202970150U (zh) * 2012-09-05 2013-06-05 陈志洪 一种防技术开启性能更稳定的防盗锁及防盗钥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6803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6663A (zh) 防盗锁及钥匙套件
CN207436709U (zh) 防盗锁及钥匙套件
CN207436710U (zh) 一种防盗锁
CN107386803A (zh) 一种钥匙
CN207436705U (zh) 一种钥匙
CN207332497U (zh) 一种钥匙
CN107476664A (zh) 一种防盗锁
CN103233617B (zh) 防盗旋转弹子锁锁体及钥匙
US20130319057A1 (en) Novel anti-theft lockset
CN207110704U (zh) 一种钥匙
CN201144547Y (zh) 锁定装置的锁芯及钥匙
CN101025059B (zh) 一种分离式加密珍珠锁
CN201258619Y (zh) 改进的采用铣齿槽钥匙的叶片弹子锁具
CN207211975U (zh) 一种防盗锁
CN207794828U (zh) 一种防盗锁和与之相匹配的钥匙
CN105113859B (zh) 防技术开启锁芯
CN201133134Y (zh) 双保险防盗锁头
CN204983953U (zh) 防技术开启锁芯
CN200964725Y (zh) 一种弹子空转锁头
CN105863382B (zh) 一种由叶片控制边柱的ab升级的结构
CN108798267A (zh) 一种防盗锁和与之相匹配的钥匙
CN215369198U (zh) 一种弹子锁芯
CN216921706U (zh) 一种防技术开启锁芯及其钥匙
CN108131066A (zh) 手机后盖锁
CN201184070Y (zh) 弹子、锁头和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