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4170015、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申请日为:2016年6月14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海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在目前的电力工程施工中,对杆坑夯实通常采用手工夯实和机械夯实两种办法,手工夯实工艺复杂且费时费力,夯实机械虽然在地势平坦的地区使用时效率非常高,但夯实机械则存在体积庞大、移动不灵活、重锤与杆坑不易对正等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所述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包括底座装置、位于所述底座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砸击装置、位于所述砸击装置上方的连接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配重装置,所述底座装置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一滚轮,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第一限定块、位于所述框体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配重块及位于所述第一配重块右侧的第二横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三支架,所述砸击装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锤击块、收容于所述锤击块内的第二配重块、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左右两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锤击块下方的重锤、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连接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之间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右侧的第二竖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右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气缸左侧的第六横杆、位于所述气缸上方的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七横杆、位于所述第七横杆上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右侧的第四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七横杆下方的第五竖杆,所述配重装置包括第八横杆、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第八支架、位于所述第八支架下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上方的第三配重块及位于所述第三配重块左侧的第九横杆。
所述底座呈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柱体,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所述第一支撑块呈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柱体,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轴转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竖直放置,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的两端与所述锤击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锤击块呈长方体,所述锤击块水平放置,所述锤击块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锤击块内设有空腔,所述第二配重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配重块收容于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锤击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一端与所述锤击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锤呈长方体,所述重锤的上表面与所述锤击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锤的侧面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限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锤击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弯曲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四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贯穿所述第七支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第七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贯穿所述第七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右端及第七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五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八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八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九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配重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杆坑进行快速有效的夯实,体积较小,移动灵活,能够方便的将重锤与杆坑对正,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包括底座装置1、位于所述底座装置1上方的框体装置2、位于所述框体装置2右侧的支架装置3、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2内的砸击装置4、位于所述砸击装置4上方的连接装置5、位于所述支架装置3上方的气缸装置6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6上方的配重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装置1包括底座11、位于所述底座11下方的第一支撑块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2下方的第一滚轮13。所述底座11呈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柱体,所述底座11水平放置,所述底座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111,所述方孔1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支撑块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1下方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块12呈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柱体,所述第一支撑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一凹槽121呈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2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2轴转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2包括框体21、设置于所述框体21上的第一限定块22、位于所述框体21左侧的第一支架2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3上方的第一支撑杆2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4右侧的第一斜杆2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4上方的第一横杆26、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6上方的第一配重块27及位于所述第一配重块27右侧的第二横杆28。所述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21竖直放置,所述框体2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框体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方孔111与所述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限定块2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2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限定块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限定块22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定块22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2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架2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3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5的上端与所述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6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配重块27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7的质量较大。所述第二横杆28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28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8的右端与所述框体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3包括第三横杆3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31下方的第二支架32、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2下方的第三支架33。所述第三横杆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31的左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砸击装置4包括第四支架4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1下方的锤击块42、收容于所述锤击块42内的第二配重块43、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43左右两侧的第四横杆44、位于所述锤击块42下方的重锤45、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1上方的第一固定块4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46上方的第一连接杆47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1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48。所述第四支架41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41的两端与所述锤击块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锤击块42呈长方体,所述锤击块42水平放置,所述锤击块42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锤击块4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锤击块42内设有空腔421,所述空腔421呈长方体状,所述锤击块42向下移动时,可以收容于所述方孔111内,所述锤击块42的侧面与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4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配重块43收容于所述空腔421内且与所述锤击块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横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44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44的一端与所述锤击块4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4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锤45呈长方体,所述重锤45的上表面与所述锤击块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锤45的侧面与所述框体2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重锤45向下移动时,所述重锤45可以收容于所述方孔111内,所述重锤45的侧面与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4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杆4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6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47与所述第一固定块46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一弹簧48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8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4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限定块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8的下端与所述锤击块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锤击块42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第五横杆51、位于所述第五横杆5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5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52之间的第二弹簧53、位于所述第五横杆51上方的第一竖杆5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54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55、位于所述第二斜杆55右侧的第二竖杆56。所述第五横杆5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弯曲杆5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弯曲杆52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5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5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杆52可以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弹簧5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7的上端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弹簧5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竖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54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54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斜杆55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5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56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6包括气缸61、位于所述气缸61右侧的第五支架62、位于所述气缸61左侧的第六横杆63、位于所述气缸61上方的第六支架64、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64上的第三弹簧65、位于所述第三弹簧65下方的第七支架66、位于所述第七支架66下方的第七横杆67、位于所述第七横杆67上方的第三竖杆68、位于所述第三竖杆68右侧的第四竖杆69及位于所述第七横杆67下方的第五竖杆60。所述气缸6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横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2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62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横杆63的一端与所述气缸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4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4的一端与所述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气缸61带动所述第六支架64上下移动,所述第六支架64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一竖杆5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6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65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支架6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六支架6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七支架66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66的一端与所述框体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6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四竖杆69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4贯穿所述第七支架6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六支架64可以平稳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七横杆6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67的左端与所述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4贯穿所述第七横杆67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竖杆6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68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6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68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横杆6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6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69的下端与所述气缸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6的右端及第七横杆67的右端与所述第四竖杆69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60呈长方体,所述第五竖杆60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60的下端与所述气缸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60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横杆6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配重装置7包括第八横杆71、位于所述第八横杆71下方的第八支架72、位于所述第八支架72下方的第六弹簧73、位于所述第八横杆71上方的第三配重块74及位于所述第三配重块74左侧的第九横杆75。所述第八横杆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八横杆71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72呈L型,所述第八支架72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7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6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3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支架7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八支架7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配重块7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八横杆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配重块74的质量较大,由于第二配重块43的设置,使得所述第六支架64可以保持平衡。所述第九横杆7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九横杆75的右端与所述第三配重块7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75的左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三配重块74。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使用时,首先可以本发明移动到杆坑处,然后使得方孔111位于所述杆坑的上方。然后启动气缸61,使得所述第六支架64向下移动,所述第三弹簧65对所述第六支架6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弹簧73对所述第八横杆7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支架64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竖杆54及第五横杆51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弯曲杆52及第二弹簧53向下推动第一连接杆47,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46及第四支架41向下移动,从而可以推动所述重锤45向下移动,并且收容于所述方孔111内,同时由于第二配重块43的设置,可以给予所述重锤45向下砸击杆坑的推力,因此,在气缸61及第二配重块43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重锤45可以重重的向下锤击到杆坑上。由于第一配重块27及第三配重块74的设置,所述重锤锤击到杆坑上时,所述底座11不会向上移动离开地面,从而可以方向给予所述重锤45足够的支撑力,使得锤击的杆坑更加的牢固紧实。然后气缸61使得所述第六支架64向上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一竖杆54及第五横杆51向上移动,然后通过第一弯曲杆52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47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四支架41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锤击块42及重锤45向上移动,并且离开所述方孔111收容于所述方孔21内,所述第一限定块22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锤击块42过度向上移动,对所述锤击块42起到限定的作用,然后气缸61再次使得所述第六支架64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竖杆54、第五横杆5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弯曲杆52、第一连接杆47、第一固定块46、第四支架41、锤击块42及重锤45向下移动,直至收容于所述方孔111内且锤击到地面上,然后不断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杆坑夯实。至此,本发明电力工程施工用夯实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