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1240A -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1240A
CN107371240A CN201610308482.6A CN201610308482A CN107371240A CN 107371240 A CN107371240 A CN 107371240A CN 201610308482 A CN201610308482 A CN 201610308482A CN 107371240 A CN107371240 A CN 107371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configuration
carrier wave
anchor carrier
gap
i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84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1240B (zh
Inventor
刘仁茂
山田升平
肖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084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40B/zh
Priority to EP17795501.0A priority patent/EP3457779A4/en
Priority to BR112018072778A priority patent/BR112018072778A8/pt
Priority to PCT/CN2017/083425 priority patent/WO2017193883A1/zh
Priority to US16/099,674 priority patent/US2019015917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37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40A/zh
Priority to IL262841A priority patent/IL262841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1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配置单元,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以及发送单元,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配置单元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如果配置单元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Description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的物理信道发射间隙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世界将走向一个完全互联互通的网络社会,即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信息和共享数据。预计到2020年,互联设备的数量将达到500亿部,其中仅有100亿部左右可能是手机和平板电脑,其它的则不是与人对话的机器,而是彼此对话的机器。因此,如何设计系统以更好地支持万物互联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项目(LTE)的标准中,将机器对机器的通信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MTC是一种不需要人为参与的数据通信服务。大规模的MTC用户设备部署,可以用于安全、跟踪、付账、测量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具体涉及的应用包括视频监控、供货链跟踪、智能电表,远程监控等。MTC要求较低的功率消耗,支持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移动性。目前的LTE系统主要是针对人与人的通信服务。而实现MTC服务的规模竞争优势及应用前景的关键在于LTE网络支持低成本的MTC设备。
另外,一些MTC设备需要安装在居民楼地下室或者由绝缘箔片、金属护窗或者传统建筑物的厚墙保护的位置,相比较LTE网络中常规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空中接口将明显遭受更严重的穿透损失。3GPP决定研究附加20dB覆盖增强的MTC设备的方案设计与性能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糟糕网络覆盖区域的MTC设备具有以下特点:非常低的数据传输速率、非常宽松的延时要求以及有限的移动性。针对以上MTC特点,LTE网络可以进一步优化一些信令和/或信道用以更好地支持MTC业务。
为此,在2014年6月举行的3GPP RAN#64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面向Rel-13的低复杂性和覆盖增强的MTC的工作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40990New Work Item on Even Lower Complexity and EnhancedCoverage LTE UE for MTC,Ericsson,NSN)。在该工作项目的描述中,LTERel-13系统需要支持上下行1.4MHz射频带宽的MTC用户设备工作在任意的系统带宽(例如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等等)下。该工作项目标准化将于2015年底结束。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万物互联,在2015年9月举行的3GPP RAN#69此次全会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51621NewWork Item:NarrowBand IoT(NB-IoT)),我们称之为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NB-IoT)。在该项目的描述中,NB-IoT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将支持上下行180KHz的射频带宽,并且要支持3种操作模式(deployment mode):独立操作模式(stand-alone)、保护带操作模式(guard-band)和带内操作模式(in-band)。独立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GSM频段上实现NB-IOT,即利用现有的GERAN系统工作的频段及IoT潜在部署的散射频段。保护带操作模式是在一个LTE载波的保护频段上实现NB-IOT,即利用LTE频段上用作保护频段的频段。带内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LTE频段上实现NB-IOT,即利用LTE频段上实际传输的频段。不同的承载模式可能采用不同的物理参数和处理机制。
3GPP RAN1工作组将NB IoT的物理资源块(PRB)或锚载波(carrier)分成锚PRB(anchor PRB)或锚载波(anchor carrier)和非锚PRB(non-anchorPRB)或非锚载波(non-anchor carrier)。以下为叙述简便,由锚PRB代指锚PRB和锚carrier,由非锚PRB代指非锚PRB和非锚carrier。对于UE而言,可以从锚PRB接收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系统信息块(SIB)等数据;而仅可以从非锚PRB接收或发送NB-Io T相关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等单播传输的数据。当eNB没有为UE配置非锚PRB时,锚PRB也可以用于用户设备接收或发送NB-IoT相关的PDCCH、PDSCH、PUSCH等单播传输的数据。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消息、RRC连接重建消息、RRC重配置消息,RRC连接恢复消息(RRC resume message)等为用户设备配置非锚PRB。
2016年4月份,在韩国釜山举行的3GPP RAN1#84bis次会议上,RAN1工作组同意为锚PRB配置一个发射间隙配置,而为其它非锚PRB配置一个附加的发射间隙配置。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RAN2#93bis次会议上,RAN2工作组同意用1比特信息指示非锚PRB是否含与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也就是说,非锚PRB可能含有与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那么,当为UE配置的非锚PRB含有与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时,UE采用哪个发射间隙配置需要有明确的界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配置单元,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发送单元,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配置单元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如果配置单元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中的方法,包括: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如果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第二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提取单元,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接收单元,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接收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提取单元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如果提取单元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包括: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如果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第四方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公开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
下文以LTE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后续的演进版本作为示例应用环境,以支持NB-IOT的基站和用户设备为例,具体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而是可适用于更多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今后的5G蜂窝通信系统。而且可以适用于其他基站和用户设备,例如支持eMTC、MMTC等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100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100包括:配置单元110和发送单元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基站100还可以包括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其他功能单元,如各种处理器、存储器、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和其它物理下行信道发射处理单元等等。然而为了简便,省略了这些公知元件的详细描述。
配置单元110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
发送单元120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配置单元110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如果配置单元110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配置单元110配置NB-IoT物理信道的发送间隙(transmission gap)。本发明所述的NB-IoT物理信道包括NB-IoT物理下行信道(例如,NB-IoT物理下行控制信道:NB-PDCCH,NB-IoT物理下行共享信道:NB-PDSCH)和/或NB-IoT物理上行信道(例如,NB-IoT物理上行共享信道:NB-PUSCH,NB-IoT物理上行控制信道:NB-PUCCH)。
NB-IoT的PRB可以分为锚PRB和非锚PRB。锚PRB上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NB-IoT的UE可以通过锚PRB接入NB-IoT系统。一旦UE接入系统,进入RRC链接状态,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UE配置到其它NB-IoT的PRB上。对UE而言,其接入NB-IoT系统的NB-IoT PRB为锚PRB,而其它的NB-IoT PRB则为非锚PRB,UE在非锚PRB上只进行单播发送和接收。
当NB-IoT UE的信道状态恶劣时,需要采用覆盖增强技术来确保UE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目前,主要采用重复传输技术。当UE需要重复传输的次数非常大时,按照3GPP RAN1工作组已达成的协议,其它的NB-IoT UE与覆盖增强的UE只能采用T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复用。这样的话,当大覆盖增强的UE被调度时,其它的UE即使信道状态非常好,也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被调度到。因此,为了让信道好的UE有公平调度的机会,基站可以配置发送间隙,在发送间隙内,信道状态好的UE将获得调度的机会,而需要大覆盖增强的UE将把发送间隙内的子帧看做无效的子帧,也就是说基站向需要大覆盖增强的UE发送信道时,以及需要大覆盖增强UE接收信道时,都会跳过发送间隙内的子帧。
配置单元110可以给锚PRB和其它非锚PRB分别配置发送间隙,即可以有2个发送间隙配置(gap configuration)。一个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锚PRB,另一个发送间隙配置用于其它的非锚PRB。而且,用于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是可选的。
此外,为了使系统能更好地进行负载均衡,NB-IoT基站可以将UE配置到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的PRB上,这些PRB对该UE而言是非锚PRB,而对NB-IoT系统中的某些UE而言可以是锚PRB,即所述的某些UE是通过该PRB接入NB-IoT系统。基站100可以用1比特的信息(即指示符)向UE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该1比特信息可以由UE特定的RRC信令中的域(field)“anchorCarrier”来指示。当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时,表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当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时,表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当所配置的非锚PRB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即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时,将采用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该非锚PRB的发送。当所配置的非锚PRB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即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时,如果配置单元110配置了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配置单元110没有配置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备选地,当所配置的非锚PRB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即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时,如果配置单元110配置了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配置单元110没有配置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非锚PRB上没有发送间隙。
备选地,当所配置的非锚PRB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即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时,如果配置单元110配置了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配置单元110没有配置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当所配置的非锚PRB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即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时,如果配置单元110配置了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120采用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配置单元110没有配置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则非锚PRB上没有发送间隙。
备选地,可以在UE特定的RRC信令中专门定义一个域,由该域直接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所采用的发送间隙配置。例如,定义一个1比特的域,当该域为“1”(或“真”)时,发送单元120采用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当该域为“0”(或“假”)时,发送单元120采用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备选地,可以为锚PRB、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的非锚PRB、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的非锚PRB分别配置第一、第二和第三间隙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时,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间隙配置用于锚PRB的发送,采用第二间隙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间隙参数用于锚PRB的发送,采用第三间隙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备选地,如果配置单元110没有配置间隙配置,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在一个示例中,锚PRB和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信息由SIB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信息由SIB配置,而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信息由UE特定的RRC信令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锚PRB和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信息由UE特定的RRC信令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锚PRB和非锚PRB的发送间隙配置信息由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1)信令来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此外,配置单元110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来配置间隙配置:
方式1:
配置单元110可以配置1个间隙配置A,所述间隙配置A包括2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其中,所述的间隙配置A是可选的。
如果没有配置间隙配置A,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此时,如果间隙配置A中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间隙配置A中没有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非锚PRB上没有发送间隙。
其中,域anchorCarrier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所述间隙配置和/或间隙参数可以由SIB和/或RRC和/或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来配置。
方式2:
配置单元110可以配置1个间隙配置A,所述间隙配置A包括2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其中,所述间隙配置A是可选的。
如果没有配置间隙配置A,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此时,如果间隙配置中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间隙配置A中没有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此时,如果间隙配置中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间隙配置中没有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非锚PRB上没有发送间隙。
其中,域anchorCarrier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所述间隙配置和/或间隙参数可以由SIB和/或RRC和/或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来配置。
方式3:
配置单元110可以配置1个间隙配置A,所述间隙配置A包括2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其中,所述间隙配置A是可选的。
如果没有配置间隙配置A,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此时,如果间隙配置A中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如果间隙配置A中没有出现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其中,域anchorCarrier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所述间隙配置和/或间隙参数可以由SIB和/或RRC和/或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来配置。
方式4:
配置单元110可以配置1个间隙配置A,所述间隙配置A包括2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其中,所述间隙配置A是可选的。
如果没有配置间隙配置A,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在UE特定的RRC信令中专门配置一个域,由该域直接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所采用的发送间隙配置(或参数)。例如,定义一个1比特的域,当该域为“1”(或“真”)时,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当该域为“0”(或“假”)时,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所述间隙配置和/或间隙参数可以由SIB和/或RRC和/或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来配置。
方式5:
配置单元110可以配置1个间隙配置A,所述间隙配置A包括3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且非锚PRB上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第三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且非锚PRB上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其中,所述间隙配置A是可选的。
如果没有配置间隙配置A,则在锚PRB和非锚PRB(如果非锚PRB存在的话)上都没有发送间隙。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真”,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的发送,采用第二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如果配置了间隙配置A,并且如果域anchorCarrier被设置为“假”,则发送单元120采用第一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锚PRB的发送,采用第三个间隙配置(或参数)用于非锚PRB的发送。
其中,域anchorCarrier指示所配置的非锚PRB上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所述间隙配置和/或间隙参数可以由SIB和/或RRC和/或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来配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执行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方法2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10,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
在步骤S220,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在步骤S220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如果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与上述基站100相结合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方法20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 300的框图。如图所示,UE 300包括:提取单元310和接收单元3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UE300还可以包括实现其功能所必需的其他功能单元,如各种处理器、存储器、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和其它物理上行信道发射处理单元等等。然而为了简便,省略了这些公知元件的详细描述。
提取单元310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
接收单元320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接收单元320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提取单元310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320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如果提取单元310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320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与上述基站100相结合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UE 300。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400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方法4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10,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
在步骤S420,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在步骤S420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如果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如果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在一个示例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与上述基站100相结合描述的实施例也适用于方法400。
上文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方法和涉及的设备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示出的方法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上面示出的步骤和顺序。上面示出的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更多的模块,例如还可以包括可以开发的或者将来开发的可用于基站、或UE的模块等等。上文中示出的各种标识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作为这些标识的示例的具体信元。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示实施例的教导可以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
应该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内部的各种组件可以通过多种器件来实现,这些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模拟电路器件、数字电路器件、数字信号处理(DSP)电路、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在本申请中,“基站”是指具有较大发射功率和较广覆盖面积的移动通信数据和控制交换中心,包括资源分配调度、数据接收发送等功能。“用户设备”是指用户移动终端,例如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等可以与基站或者微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
此外,这里所公开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实现。更具体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是如下的一种产品: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编码有计算机程序逻辑,当在计算设备上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逻辑提供相关的操作以实现本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计算系统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计算机程序逻辑使得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操作(方法)。本公开的这种设置典型地提供为设置或编码在例如光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硬盘等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软件、代码和/或其他数据结构、或者诸如一个或多个ROM或RAM或PROM芯片上的固件或微代码的其他介质、或一个或多个模块中的可下载的软件图像、共享数据库等。软件或固件或这种配置可安装在计算设备上,以使得计算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此外,上述每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基站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每个功能模块或各个特征可以由电路实现或执行,所述电路通常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个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通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或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以上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所述处理器可以是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通用处理器或每个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配置,或者可以由逻辑电路配置。此外,当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能够替代目前的集成电路的先进技术时,本公开也可以使用利用该先进技术得到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改变。因此,本公开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运行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上的程序可以是通过控制中央处理单元(CPU)来使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该程序或由该程序处理的信息可以临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系统中。
用于实现本发明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可以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并执行这些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此处的所谓“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嵌入在该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或硬件(如外围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短时动态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或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记录介质。
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备的各种特征或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电路(例如,单片或多片集成电路)来实现或执行。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上述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电路可以是数字电路,也可以是模拟电路。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现有集成电路的新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使用这些新的集成电路技术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尽管已经描述了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示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安装在室内或室外的固定或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用作终端设备或通信设备,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洁设备、空调、办公设备、自动贩售机、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等。
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包括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任何设计改动。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动,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Claims (24)

1.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
发送单元,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其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
如果配置单元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如果配置单元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发送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7.一种基站中的方法,包括:
配置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选择性地配置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
发送非锚载波和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其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
如果配置了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如果未配置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发送非锚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13.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提取单元,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
接收单元,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其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接收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
如果提取单元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如果提取单元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接收单元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19.一种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包括:
提取用于锚载波的第一间隙配置,并且在用于非锚载波的第二间隙配置可用的情况下提取第二间隙配置;
接收指示符和非锚载波,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的物理广播信道NB-PBCH、主同步信号NB-PSS、辅同步信号NB-SSS和/或系统信息块SIB,
其中,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当所述指示符指示非锚载波不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时:
如果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二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如果未提取到第二间隙配置,则采用第一间隙配置来接收非锚载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包括域anchorCarrier。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间隙配置由系统信息块所承载,而第二间隙配置由用户设备特定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承载。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指非锚载波是否含有与NB-IoT相关的NB-PBCH、NB-PSS、NB-SSS和/或SIB。
CN201610308482.6A 2016-05-11 2016-05-11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Active CN107371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8482.6A CN107371240B (zh) 2016-05-11 2016-05-11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EP17795501.0A EP3457779A4 (en) 2016-05-11 2017-05-08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RELATED PROCEDURE
BR112018072778A BR112018072778A8 (pt) 2016-05-11 2017-05-08 Estação bas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étodo relacionado
PCT/CN2017/083425 WO2017193883A1 (zh) 2016-05-11 2017-05-08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US16/099,674 US20190159179A1 (en) 2016-05-11 2017-05-08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related method
IL262841A IL262841A (en) 2016-05-11 2018-11-06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8482.6A CN107371240B (zh) 2016-05-11 2016-05-11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1240A true CN107371240A (zh) 2017-11-21
CN107371240B CN107371240B (zh) 2022-12-06

Family

ID=6026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08482.6A Active CN107371240B (zh) 2016-05-11 2016-05-11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59179A1 (zh)
EP (1) EP3457779A4 (zh)
CN (1) CN107371240B (zh)
BR (1) BR112018072778A8 (zh)
IL (1) IL262841A (zh)
WO (1) WO201719388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4074A1 (en) * 2018-01-03 2019-07-1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Non-ancho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dication
WO2019191919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物联网中传输系统信息块类型一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1962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01966A (zh) * 2018-02-28 2020-10-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收发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1564A1 (ko) * 2017-02-17 2018-08-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협대역 사물 인터넷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1412450B2 (en) * 2017-06-13 2022-08-09 Apple Inc. Paging and essential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 transmission in the unlicensed internet of things (U-IOT) system
CN110710243B (zh) * 2017-08-1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470649B2 (en) * 2019-02-22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gap configuration for random access messages
US20220159720A1 (en) * 2019-05-13 2022-05-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chanism for transmission for wideband system in unlicensed spectrum
EP4032216A4 (en) * 2019-09-20 2023-06-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NON-ANCHOR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74007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Shiang-Jiun Li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CN102356592A (zh) * 2009-03-17 2012-0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双小区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的设备与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646B (zh) * 2009-04-27 2012-1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载波聚合系统的测量间隙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271415B (zh) * 2010-06-01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过程与载波操作过程冲突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3260242B (zh) * 2012-02-17 2018-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载波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592A (zh) * 2009-03-17 2012-0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双小区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的设备与方法
US20110274007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Shiang-Jiun Lin Method of Handling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HUAWEI, HISILICON, NEUL: "《3GPP TSG-RAN WG2 NB-IoT Adhoc Meeting#2 R2-163276》", 4 May 2016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4074A1 (en) * 2018-01-03 2019-07-1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Non-ancho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dication
CN111557079A (zh) * 2018-01-03 2020-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锚定载波频率偏移指示
CN115085889A (zh) * 2018-01-03 2022-09-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非锚定载波频率偏移指示
CN111801966A (zh) * 2018-02-28 2020-10-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收发的方法和装置
US11419075B2 (en) 2018-02-28 2022-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01966B (zh) * 2018-02-28 2022-08-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收发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1919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物联网中传输系统信息块类型一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91962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42253A (zh) * 2018-04-04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42253B (zh) * 2018-04-04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62841A (en) 2018-12-31
WO2017193883A1 (zh) 2017-11-16
BR112018072778A8 (pt) 2022-06-28
EP3457779A1 (en) 2019-03-20
BR112018072778A2 (pt) 2019-03-12
US20190159179A1 (en) 2019-05-23
CN107371240B (zh) 2022-12-06
EP3457779A4 (en)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1240A (zh)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JP6507168B2 (ja) ユーザ機器、基地局、物理下り制御チャネルを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物理下り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
US10667272B2 (en) Determining mechanism of physical shared channel parameter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2104965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网络节点
CN107925548A (zh) 用于窄带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和同步技术
WO2016107518A1 (zh) 寻呼消息的接收/发送方法及相关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
CN105451360A (zh) 用于配置随机接入响应窗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580487A (zh) 远程通信装置和方法
JP2016507954A (ja) システム情報の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JP2015511451A (ja) エンドポイントによる低電力狭帯域動作
CN105337712B (zh) 用于配置物理信道起始符号的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772089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onfiguring non-anchor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n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non-anchor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US10819546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physical channel,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954261A (zh) 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接收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475319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517154A (zh) 设备间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301719A (zh) 多用户重叠编码传输的资源指示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076317A1 (zh) 物理信道的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922024A (zh) 解调参考信令的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961731A (zh) 上行传输子载波带宽指示方法和选择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7166930A1 (zh) 配置非锚物理资源块的方法和基站、确定非锚物理资源块位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7076316A1 (zh) 物理信道的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9297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over control plane messaging over random access resources coordinated between ce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900522A (zh) 用于小区操作信令的装置和方法
CN108834105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相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8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The area of Sakai Sakai Cho 1 GA 590-8522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pplicant after: FG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Osaka Abeno Chang Chi Cho 22 No. 22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