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869B -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869B
CN107370869B CN201710391207.XA CN201710391207A CN107370869B CN 107370869 B CN107370869 B CN 107370869B CN 201710391207 A CN201710391207 A CN 201710391207A CN 107370869 B CN107370869 B CN 107370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struc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12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0869A (zh
Inventor
黄源浩
肖振中
许宏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bb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bb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bb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bb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12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0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该移动终端包括多个传感器、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其中,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及第二类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及第二类信息;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在第一处理器判断到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时,第一处理器控制第一类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第一处理器根据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第二处理器根据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根据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移动终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信息处理的效率及精度,进而能够提高该移动终端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移动终端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不断提升移动终端控制的精度及响应速度。而为实现该目的,不仅需要提高个采集信息的全面性,而且还需要对信息采集及信息处理进行合理的布局。
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在目前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信息处理方式为集中式,即将各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直接送至中央处理器进行融合处理。但在信息复杂化、决策智能化的应用环境中,集中式信息处理方式不能根据环境信息对传感器进行合理的布局,且不能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导致信息处理效率及精度不高,从而限制了移动终端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以提高移动终端的信息处理的效率及精度,进而提高该移动终端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及第二类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及第二类信息;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到所述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所述第一类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类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类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三类传感器和第四类传感器;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至少包括2D图像传感器和3D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第二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所述第三类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所述第四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四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产生第三指令;所述第四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产生第四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三处理器及所述第四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在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无法采集图像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从所述第二处理器中获得所述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息和/或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相对距离信息,并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或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和/或所述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融合得到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调整显示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及第二类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及第二类信息;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到所述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所述第一类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类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类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手机。
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三类传感器和第四类传感器;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至少包括2D图像传感器和3D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第二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所述第三类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所述第四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四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产生第三指令;所述第四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产生第四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三处理器及所述第四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在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无法采集图像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从所述第二处理器中获得所述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息和/或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相对距离信息,并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或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和/或所述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融合得到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调整显示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将传感器进行分类布局,将信息进行分级融合处理,能够提高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效率及精度;且在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时,经第一处理器对其进行休眠,能够节约移动终端的处理资源,提高信息响应速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移动终端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手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1包括多个传感器102、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103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104;其中,多个传感器102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105及第二类传感器106,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A及第二类信息B;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103包括第一处理器107和第二处理器108;在第一处理器107判断到第一类传感器105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A时,第一处理器107控制第一类传感器105进入休眠状态,第一处理器107通过第二处理器108控制第二类传感器106采集第二类信息B,并根据第二类信息B产生第一指令;第二处理器108进一步根据第二类信息B产生第二指令,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104从第一处理器107和第二处理器108获取该第一指令和该第二指令,根据该第一指令和该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1。
本实施例中所叙述的第一类传感器105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A,可以理解为第一传感器105采集不到第一类信息A,或采集不到符合要求的第一类信息A,或因环境因素不佳,不适合采集第一类信息A等情况,具体不做限定。
随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要求及移动终端使用环境的信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往往需要越来越多的环境信息及越来越复杂的处理过程来获得,这就要求更多类别的传感器来采集环境信息,以提高环境信息的全面性。本实施例利用不同类别的传感器对不同类别的环境信息进行分类采集,并利用至少两级的信息融合处理单元103及104将该环境信息进行分级融合处理。
本实施例不限定每一级信息融合处理的具体方法,每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可以采用分形、混沌、模糊推理、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学和/或物理等方法进行。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1不仅将传感器进行分类布局,将信息进行分级融合处理,能够提高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效率及精度且将第一类传感器105在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A时进行休眠,以节约移动终端101的处理资源,能够提高响应速度,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够提高移动终端101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本实施例可以限定同一类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量大小之差在预设范围内,或限定同一类传感器的信息传输带宽之差在预设范围内,或者限定同一类传感器具有相似的功能等,具体不做限定。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多个传感器201在图1实施例的多个传感器102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三类传感器202和第四类传感器203;其中,第一类传感器204至少包括2D图像传感器和3D图像传感器,用于至少采集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可以但不限定用于人脸识别、表情识别、手势识别、及视频处理等。第二类传感器205至少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移动终端206的使用环境的光线强度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第三类传感器202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至少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第四类传感器203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用于至少采集移动终端206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第四类传感器203还可以采集移动终端206的使用者的一些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等,起到监控该使用者的健康的作用。
相应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级信息融合单元207在图1实施例的第一级信息融合单元103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器208和第四处理器209,第一处理器210用于融合处理至少图像信息,产生第一指令;第二处理器211用于融合处理至少移动终端206使用环境的光强信息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第三处理器208用于融合处理至少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产生第三指令;第四处理器209用于融合处理至少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产生第四指令;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212从第一处理器210、第二处理器212、第三处理器208及第四处理器209获取第一指令、第二指令、第三指令及第四指令,并根据该第一指令、该第二指令、该第三指令及该第四指令产生控制指令,控制移动终端206。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采用不同的处理器融合处理不同类别的信息,能够提高信息融合处理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第一处理器210、第二处理器211、第三处理器208及第四处理器209相互间连接,工作原理与第一处理器210、第二处理器211工作原理类似,这里不赘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性连接上述处理器。
在有物体靠近移动终端206时,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无法采集图像信息被该物体遮挡,或被采集对象超出该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的采集范围,无法采集图像信息时,第一处理器210能够直接从第二处理器211获取测距传感器采集的移动终端206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以休眠或关闭该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
在第二处理器211检测到有物体靠近移动终端206时,可将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信息传输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212,经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212信息融合处理,产生控制指令休眠或关闭第二处理器211,或控制移动终端206的通信方式由视频通话转为语音通话。
在移动终端206的使用环境的光强超过设定阈值时,第一处理器210可以根据第二处理器211的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息产生第一指令,以休眠或关闭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或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212可以根据该光强信息产生第二指令,以休眠或关闭第一处理器210。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6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第二处理器210融合处理光强信息,产生第一指令,控制显示装置调整显示亮度。当然,该第一指令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211直接控制该显示装置,可以通过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212间接控制该显示装置,具体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第一处理器301将第一类传感器302采集的第一类信息A进行融合处理,生成第一指令,并将第一类信息A及该第一指令传输给第二类传感器303,第二处理器304融合处理第一类信息A和/或该第一指令、及第二类传感器303采集的第二类信息B,产生第二指令,同时将该第二指令反馈给第一处理器301,并将第一类信息A和/或该第一指令、第一类信息B和/或该第二指令传输给第三处理器304;当然,当其它实施例的该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只包括两个处理器时,第二处理器304将第一类信息A和/或该第一指令、第一类信息B和/或该第二指令直接传输给下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手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多个传感器401、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2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3,其中,多个传感器401、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2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里不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手机不仅将传感器进行分类布局,将信息进行分级融合处理,以提高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效率及精度且将第一类传感器在无法采集第一类信息时进行休眠,以节约移动终端的处理资源,提高响应速度,因此够提高移动终端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构成本实施例手机的操作系统404、交互系统405等,以实现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2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403与手机的其它各模块的交互,且实现对本实施例手机的各模块工作模式的设置,如显示模块的显示状态、传感器模块的输入及输出状态、用户登录模块的登录模式等。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各处理器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并通过相应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信息传输。该数据总线可以是但不限定为数据总线为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 ion,VESA)、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等。该数据传输协议可以是但不限定各种单向、双向传输协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等方式替代数据总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传感器与处理器间、各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间、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与移动终端间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传输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及第二类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及第二类信息;
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到所述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所述第一类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类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类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三类传感器和第四类传感器;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至少包括2D图像传感器和3D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第二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所述第三类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所述第四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四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产生第三指令;所述第四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产生第四指令;
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三处理器及所述第四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无法采集图像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从所述第二处理器中获得所述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息和/或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相对距离信息,并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或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和/或所述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融合得到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调整显示亮度。
6.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类传感器及第二类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第一类信息及第二类信息;
至少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处理器判断到所述第一类传感器无法采集所述第一类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类传感器采集所述第二类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产生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手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三类传感器和第四类传感器;所述第一类传感器至少包括2D图像传感器和3D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所述第二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光线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所述第三类传感器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所述第四类传感器至少包括心率传感器、血氧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或磁场传感器、气压传感器、GPS位置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三处理器和第四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图像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的光强信息及与其它物体的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及湿度信息,产生第三指令;所述第四处理器用于融合处理所述移动终端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信息,产生第四指令;
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三处理器及所述第四处理器获取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及所述第四指令产生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无法采集图像信息时,所述第一处理器从所述第二处理器中获得所述光线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信息和/或所述测距传感器采集的相对距离信息,并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2D图像传感器及3D图像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或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和/或所述相对距离信息,产生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二级信息融合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融合得到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处理器处于休眠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所述第二处理器融合处理所述光强信息,产生所述第一指令,以控制所述显示装置调整显示亮度。
CN201710391207.XA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Active CN107370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1207.XA CN1073708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1207.XA CN1073708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869A CN107370869A (zh) 2017-11-21
CN107370869B true CN107370869B (zh) 2020-02-18

Family

ID=60304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1207.XA Active CN107370869B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0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7087A (zh) * 2017-12-08 2018-03-27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人体运动状态识别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825A (zh) * 2013-08-15 2013-1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传感器组的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4345355A (zh) * 2014-09-30 2015-02-11 天青公司 一种采集与处理天气数据和图像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US9527212B2 (en) * 2012-02-08 2016-12-27 RobArt GmbH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triggering a self-positioning process
US9560094B2 (en) * 2012-02-02 2017-01-3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personal context of a u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4830B2 (en) * 2002-06-12 2007-09-25 Litton Systems, Inc. System for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CN102968123A (zh) * 2012-11-29 2013-03-13 沈阳航天中测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自动驾驶仪
CN106197429A (zh) * 2016-07-21 2016-12-07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信息融合定位设备及系统
CN106020204A (zh) * 2016-07-21 2016-10-12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障碍物检测装置、机器人及避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0094B2 (en) * 2012-02-02 2017-01-31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personal context of a user
US9527212B2 (en) * 2012-02-08 2016-12-27 RobArt GmbH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triggering a self-positioning process
CN103414825A (zh) * 2013-08-15 2013-11-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传感器组的情景模式切换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4345355A (zh) * 2014-09-30 2015-02-11 天青公司 一种采集与处理天气数据和图像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869A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094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31314A (zh) 智能穿戴装置、智能手机及其省电方法
CN110673647B (zh) 全向避障方法及无人飞行器
CN111475024A (zh) 一种人体动作捕捉系统及方法
WO20191325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assifying time-series data
CN10621129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81476A (zh) 一种低功耗手势交互系统
CN109491507A (zh) 基于fdc2214的手势识别装置
CN107370869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手机
CN104665837B (zh) 用于提醒佩戴者加强颈部运动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61717A (zh) 一种低功耗穿戴式运动捕捉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20766U (zh) 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传感器平台
KR20200114846A (ko) 낙상 감지 장치
CN206948379U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13157099A (zh) 智能眼镜
CN113766127A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Zhou et al. Configuration-adaptive wireless visual sensing syst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Grützmacher et al. 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odes for online activity recognition
CN106020364A (zh) 一种带有静音手机寻觅功能的智能手环及手势识别方法
CN105962559A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智能手环
CN102594928B (zh) 一种协作上下文感知的框架模型
CN107346112B (zh) 一种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的系统及终端设备
CN205068048U (zh) 一种基于平板电脑Windows系统无线远程控制系统
CN204191757U (zh) 一种手势捕捉手环
CN108537839B (zh) 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视觉引导强实时指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joint headquarters building i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Xuefu Road No. 63 building high-tech zones 11-13

Patentee after: Obi Zhongg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joint headquarters building in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streets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Xuefu Road No. 63 building high-tech zones 11-1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RBBE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