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592B -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592B
CN107370592B CN201710811804.3A CN201710811804A CN107370592B CN 107370592 B CN107370592 B CN 107370592B CN 201710811804 A CN201710811804 A CN 201710811804A CN 107370592 B CN107370592 B CN 107370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ownlink
allocated
frequency
transmis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18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0592A (zh
Inventor
H·徐
W·陈
P·盖尔
S·吉尔霍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37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0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自适应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具体地,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通信可根据服务和邻蜂窝小区的时分双工(TDD)配置来调整。

Description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10日、申请号为201380024212.7、发明名称为“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于2012年5月11日提交的题为“INTERFERENCEMANAGEMENT FOR ADAPTIVE TDD WITH 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ONS(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46,170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公开通过援引被明确地整体纳入于此。
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收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这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这些多址技术已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新兴电信标准的一示例是长期演进(LTE)。LTE是对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颁布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集。它被设计成通过改善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其他开放标准更好地整合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因特网接入。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存在要在LTE技术中进行进一步改进的需要。较佳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他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概述
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来标识潜在干扰状况。还包括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来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频率资源。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并且包括自适应地为分量载波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并且包括在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存储器和耦合至该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无线通信。(各)处理器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来标识潜在干扰状况。该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来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频率资源。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存储器以及耦合至该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无线通信方法。(各)处理器被配置成自适应地为分量载波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存储器以及耦合至该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无线通信方法。(各)处理器被配置成在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记录有非瞬态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在由(各)处理器执行时使(各)处理器执行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来标识潜在干扰状况的操作。该程序代码还使得(各)处理器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来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频率资源。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记录有非瞬态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在由(各)处理器执行时使(各)处理器执行自适应地为分量载波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的操作。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具有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记录有非瞬态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在由(各)处理器执行时使(各)处理器执行在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操作。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来标识潜在干扰状况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来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频率资源的装置。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用于自适应地为分量载波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的装置。
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用于在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领会,本发明可容易地被用作改动或设计用于实施与本发明相同的目的的其他结构的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认识到,这样的等效构造并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本发明的教导。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特性的新颖特征在其组织和操作方法两方面连同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在结合附图来考虑以下描述时将被更好地理解。然而要清楚理解的是,提供每一幅附图均仅用于解说和描述目的,且无意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的定义。
附图简述
在结合附图理解下面阐述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特征、本质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始终作相应标识。
图1是解说网络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2是解说接入网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解说LTE中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解说LTE中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5是解说用于用户及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解说接入网中的演进型B节点和用户装备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解说LTE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的示图。
图8是解说UE对UE干扰和演进型B节点对演进型B节点干扰的示图。
图9解说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保护的示例。
图10是解说了用于在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中管理干扰的方法的框图。
图11是解说在含有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系统中的示例性设备中的不同模块/装置/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概念性数据流图。
图12是解说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设备中的示例性模块/装置/组件的框图。
图13公开了连续载波聚集类型。
图14公开了不连续载波聚集类型。
图15公开了MAC层数据聚集。
图16是解说用于在多载波配置中控制无线电链路的方法的框图。
图17A-17C是解说具有载波聚集方案的系统的各种TDD/FDD配置的示图。
图18是解说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用于在载波聚集配置中进行信令通知的方法的框图。
图19是解说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设备中的示例性模块/装置/组件的框图。
图20是解说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用于在载波聚集配置中进行信令通知的方法的框图。
图21是解说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示例性设备中的示例性模块/装置/组件的框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的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避免湮没此类概念。
电信系统的各方面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这些装置和方法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发明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
相应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常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图1是解说LTE网络架构100的示图。LTE网络架构100可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PS)100。EPS 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装备(UE)102、演进型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1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110、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20以及运营商的IP服务122。EPS可与其他接入网互连,但出于简单化起见,那些实体/接口并未示出。如图所示,EPS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本发明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被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
E-UTRAN包括演进型B节点(eNodeB)106和其他eNodeB节点108。eNodeB 106提供朝向UE 102的用户及控制面协议终接。eNodeB 106可经由X2接口(例如,回程)连接到其他eNodeB 108。eNodeB 106也可称为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eNodeB 106为UE 102提供通往EPC 110的接入点。UE 102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UE102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
eNodeB 106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 110。EPC 11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2、其他MME 114、服务网关116、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18。MME 112是处理UE 102与EPC11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一般而言,MME 11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16来传递,服务网关116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18。PDN网关118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18连接到运营商的IP服务122。运营商的IP服务122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及PS流送服务(PSS)。
图2是解说LTE网络架构中的接入网200的示例的示图。在这一示例中,接入网200被划分成数个蜂窝区划(蜂窝小区)202。一个或多个较低功率等级eNodeB 208可具有与这些蜂窝小区202中的一个或多个蜂窝小区交迭的蜂窝区划210。较低功率类eNodeB 208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较低功率类eNodeB 208可以是毫微微蜂窝小区(例如,家用eNodeB(HeNodeB))、微微蜂窝小区、或者微蜂窝小区。宏eNodeB 204各自被指派给相应的蜂窝小区202并且配置成为蜂窝小区202中的所有UE 206提供对EPC 110的接入点。在接入网200的这一示例中,没有集中式控制器,但是在替换性配置中可以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odeB 204负责所有与无线电有关的功能,包括无线电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控制、调度、安全性、以及与服务网关116的连通性。
接入网200所采用的调制和多址方案可以取决于正部署的特定电信标准而变动。在LTE应用中,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以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从以下详细描述中领会的,本文给出的各种概念良好地适用于LTE应用。然而,这些概念可以容易地扩展到采用其他调制和多址技术的其他电信标准。作为示例,这些概念可扩展到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或超移动宽带(UMB)。EV-DO和UMB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颁布的作为CDMA2000标准族的一部分的空中接口标准,并且采用CDMA向移动站提供宽带因特网接入。这些概念还可扩展到采用宽带CDMA(W-CDMA)和其他CDMA变体(诸如TD-SCDMA)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采用TDMA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采用OFDMA的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和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3GPP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3GPP2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所采用的实际无线通信标准和多址技术将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加诸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约束。
eNodeB 204可具有支持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eNodeB 204能够利用空间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和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UE 206以增大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UE206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通过空间预编码每一数据流(即,应用振幅和相位的比例缩放)、然后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在下行链路上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带有不同空间签名地抵达(诸)UE 206处,这使得(诸)UE 206中的每个UE206能够恢复以该UE 206为目的地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在上行链路上,每个UE 206传送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这使得eNodeB 204能够标识每个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的源。
空间复用一般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以藉由对数据进行用于通过多个天线发射的空间预编码来达成。为了在蜂窝小区边缘处达成良好覆盖,单流波束成形传输可结合发射分集来使用。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将参照在下行链路上支持OFDM的MIMO系统来描述接入网的各种方面。OFDM是将数据调制到OFDM码元内的数个副载波上的扩频技术。这些副载波以精确频率分隔开。该分隔提供使得接收机能够从这些副载波恢复数据的“正交性”。在时域中,可向每个OFDM码元添加保护区间(例如,循环前缀)以对抗OFDM码元间干扰。上行链路可使用DFT扩展OFDM信号形式的SC-FDMA以补偿高峰均功率比(PAPR)。
图3是解说LTE中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300。帧(10ms)可被划分成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每个子帧可包括2个连贯的时隙。可使用资源网格来表示2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资源块(RB)。该资源网格被划分成多个资源元素。在LTE中,资源块包含频域中的12个连贯副载波,并且对于每个OFDM码元中的正常循环前缀而言,包含时域中的7个连贯OFDM码元,或即包含84个资源元素。对于扩展循环前缀而言,资源块包含时域中的6个连贯OFDM码元,并具有72个资源元素。如指示为R 302、304的某些资源元素包括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DL-RS包括因蜂窝小区而异的RS(CRS)(有时也称为共用RS)302以及因UE而异的RS(UE-RS)304。UE-RS 304仅在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所映射到的资源块上传送。由每个资源元素携带的比特数目取决于调制方案。因此,UE接收的资源块越多且调制方案越高,该UE的数据率就越高。
图4是解说LTE中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示例的示图400。用于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块可被划分成数据区段和控制区段。控制区段可形成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并且可具有可配置的大小。控制区段中的资源块可被指派给UE以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数据区段可包括所有未被包括在控制区段中的资源块。该上行链路帧结构导致数据区段包括毗连副载波,这可允许单个UE被指派数据区段中的所有毗连副载波。
UE可被指派控制区段中的资源块410a、410b以用于向eNodeB传送控制信息。UE也可被指派数据区段中的资源块420a、420b以用于向eNodeB传送数据。UE可在控制区段中的所指派资源块上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传送控制信息。UE可在数据区段中的所指派资源块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仅传送数据或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两者。上行链路传输可跨越子帧的这两个时隙,并可跨频率跳跃。
资源块集可被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430中执行初始系统接入并达成上行链路同步。PRACH 430携带随机序列并且不能携带任何上行链路数据/信令。每个随机接入前置码占用与6个连贯资源块相对应的带宽。起始频率由网络来指定。即,随机接入前置码的传输被限制于特定的时频资源。对于PRACH不存在跳频。PRACH尝试被携带在单个子帧(1ms)中或在包含数个毗连子帧的序列中,并且UE每帧(10ms)可仅作出单次PRACH尝试。
图5是解说LTE中用于用户和控制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示例的示图500。用于UE和eNode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被示为具有三层:层1、层2和层3。层1(L1层)是最低层并实现各种物理层信号处理功能。L1层将在本文中被称为物理层506。层2(L2层)508在物理层506上方并且负责UE与eNodeB之间在物理层506之上的链路。
在用户面中,L2层508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51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512、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514子层,它们在网络侧终接于eNodeB处。尽管未示出,但是UE在L2层508上方可具有若干个上层,包括在网络侧终接于PDN网关118的网络层(例如,IP层)、以及终接于连接的另一端(例如,远端UE、服务器等)处的应用层。
PDCP子层514提供不同无线电承载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复用。PDCP子层514还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头部压缩以减少无线电传输开销、通过对数据分组暗码化来提供安全性、以及为UE提供在eNodeB之间的切换支持。RLC子层512提供对上层数据分组的分段和重装、对丢失数据分组的重传、以及对数据分组的重排序以补偿由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造成的脱序接收。MAC子层510提供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MAC子层510还负责在各UE间分配一个蜂窝小区中的各种无线电资源(例如,资源块)。MAC子层510还负责HARQ操作。
在控制面中,用于UE和eNodeB的无线电协议架构对于物理层506和L2层508而言基本相同,除了控制面没有头部压缩功能。控制面还包括层3(L3层)中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子层516。RRC子层516负责获得无线电资源(即,无线电承载)以及使用eNodeB与UE之间的RRC信令来配置各下层。
图6是接入网中eNodeB 610与UE 650处于通信的框图。在下行链路中,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75。控制器/处理器675实现L2层的功能性。在下行链路中,控制器/处理器675提供头部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来向UE 650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675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UE 650的信令。
TX(发射)处理器616实现L1层(即,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这些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成UE 650处的前向纠错(FEC)以及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振幅调制(M-QAM))向信号星座进行的映射。随后,经编码和调制的码元被拆分成并行流。每个流随后被映射到OFDM副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组合到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码元流的物理信道。该OFDM流被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674的信道估计可被用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空间处理。该信道估计可以从由UE 650传送的参考信号和/或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来。每个空间流随后经由分开的发射机618TX被提供给一不同的天线620。每个发射机618TX用各自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在UE 650处,每个接收机654RX通过其各自的天线652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654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接收机(RX)处理器656。RX处理器656实现L1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656对该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以UE 650为目的地的任何空间流。如果有多个空间流以该UE 650为目的地,那么它们可由RX处理器656组合成单个OFDM码元流。RX处理器656随后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该OFDM码元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该频域信号对该OFDM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包括单独的OFDM码元流。通过确定最有可能由eNodeB 610传送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副载波上的码元、以及参考信号。这些软判决可以基于由信道估计器658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出由eNodeB 610在物理信道上原始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这些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59。
控制器/处理器659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660相关联。存储器660可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上行链路中,控制/处理器659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装、去暗码化、头部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这些上层分组随后被提供给数据阱662,后者代表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各种控制信号也可被提供给数据阱662以进行L3处理。控制器/处理器659还负责使用确收(ACK)和/或否定确收(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在上行链路中,数据源667被用来将上层分组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659。数据源667代表L2层之上的所有协议层。类似于结合由eNodeB 610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处理器659通过提供头部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以及基于由eNodeB 610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进行的复用,来实现用户面和控制面的L2层。控制器/处理器659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向eNodeB 610的信令。
由信道估计器658从由eNodeB 610所传送的参考信号或者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可由TX处理器668用来选择恰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促成空间处理。由TX处理器668生成的诸空间流经由分开的发射机654TX提供给不同的天线652。每个发射机654TX用各自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送。
在eNodeB 610处以与结合UE 650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相类似的方式来处理上行链路传输。每个接收机618RX通过其各自的天线620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618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670。RX处理器670可实现L1层。
控制器/处理器675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675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676相关联。存储器676可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上行链路中,控制/处理器675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组、去暗码化、头部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UE 650的上层分组。来自控制器/处理器675的上层分组可被提供给核心网。控制器/处理器6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LTE通信标准支持FDD和TDD帧结构两者。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传输时间线可被划分成以无线电帧为单位,并且每个无线电帧可被划分成具有索引0至9的10个子帧。LTE支持用于TDD的数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对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子帧0和5被用于下行链路,而子帧2被用于上行链路。子帧3、4、7、8和9可取决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各自被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子帧1包括三个特殊字段,这三个特殊字段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没有传输的保护期(GP)、以及用于随机接入信道(RACH)或者探测参考信号(SRS)的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子帧6取决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可包括仅DwPTS、或者所有三个特殊字段、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对于不同的子帧配置,DwPTS、GP和UpPTS可具有不同的历时。对于TDD,用于下行链路的每一子帧可被称为下行链路子帧,而用于上行链路的每一子帧可被称为上行链路子帧。
对标准的实现的改变包括基于实际的话务需求来动态地适配TDD下行链路/上行链路(DL/UL)子帧配置的可能性。如果在短历时期间需要下行链路上的大数据阵发,则无线设备可将其配置从例如配置#1(6个DL;4个UL)改变成配置#5(9个DL;1个UL)(见图7中所解说的表)。如果自适应是半静态的,则TDD配置的自适应预期不慢于640ms。如果自适应是动态的,则在极端情况下,自适应可快达10ms。当两个或更多个蜂窝小区具有不同的交叠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时,使毗邻蜂窝小区在不同的子帧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间动态地切换可能导致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两者的干扰。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适应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具体地,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通信可根据服务和邻蜂窝小区的TDD配置来调整。
图7解说了对于LTE TDD系统而言允许不同的下行链路(DL)对上行链路(UL)资源分配的不同子帧配置。与其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被等同地拆分的FDD系统相比,图7中所解说的配置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负载不同时提供附加的增益。以下描述包括自适应子帧配置,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特殊子帧也是潜在自适应的。
TDD配置可根据蜂窝小区负载来提供下行链路相对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自适应。例如,针对单个蜂窝小区中的阵发话务的评估展示了显著的增益。另外,TDD配置可在蜂窝小区负载较轻时减少传输开销。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针对eNode B对eNode B干扰的干扰状况;针对UE对UE干扰的干扰状况;以及当在转变时段期间从一种配置转变到另一种配置时的配置问题。
干扰状况可包括相同运营商和不同运营商使用。具体地,对于相同运营商的情形,当为毗邻蜂窝小区部署不同的配置时,毗邻蜂窝小区可能经历来自彼此的干扰。另外,如果不同运营商使用不同的TDD配置,则在宏蜂窝小区边界区域中,TDD配置可以是不同的。在其它情形中,当微微蜂窝小区被部署在热点中时,话务状况可不同于宏蜂窝小区或另一微微蜂窝小区。此外,可能在微微到微微蜂窝小区以及微微到宏蜂窝小区之间存在不同的TDD配置。而且,可能存在用于不同热点的不同配置。当部署不同的载波时,不同的TDD配置可被应用于不同的载波。例如,在印度,毗邻载波的频率分隔可以小达2.5MHz。
图8解说了具有基站(例如,eNodeB)801和802的系统。UE 803正尝试与eNodeB 801通信,并且类似地,UE 804正尝试与eNodeB 802通信。eNodeB801正根据配置1通信,而eNodeB 802正根据配置2通信。配置1和2的子帧0-4在图8中示出。干扰发生在子帧(SF)3处。
在eNodeB对eNodeB干扰的示例解说中,eNodeB 801正期待从UE 803接收上行链路信号813,而eNodeB 802以同一频带传送。结果,eNodeB 802的下行链路信号导致干扰810,因此严重影响了eNodeB 801接收期望的上行链路信号813的能力。干扰可能由于eNodeB802的大发射功率而较大。
在UE对UE干扰的示例解说中,UE 804正期待来自eNodeB 804的下行链路传输814,而UE 803正在尝试向eNodeB 801传送上行链路信号813。UE804的下行链路接收被UE 803的期望上行链路传输813扰乱,因此导致干扰809。如果UE彼此靠近,则干扰可能较大。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减少或者甚至最小化eNodeB对eNodeB干扰、减少或最小化UE对UE干扰、频域划分、特殊控制信道保护以及基于载波聚集的用于减少/缓解自适应TDD系统中的干扰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为自适应TDD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管理频域划分。各种TDD配置优先保护ACK信道和控制信道免受干扰影响。数据信道可通过在不同的子帧处调度数据以避免具有干扰的子帧来保护。因此,数据信道通常比HARQ传输受到更好的保护。然而,在管理ACK信道的保护时使用更具体的考量,因为ACK信道以固定的定时偏移绑定到数据信道中。
对于不经受干扰的子帧,控制/ACK信道设计和划分可以是灵活的。然而,对于受到干扰的子帧,频域划分可用于额外的保护。
参考图9,示出了具有蜂窝小区910和蜂窝小区920的自适应TDD系统。蜂窝小区910包括基站912(例如,eNodeB 912)和UE 914。蜂窝小区920包括基站922(例如,eNodeB 922)和UE 924。蜂窝小区910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是DSUUD(其中,D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而U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用于蜂窝小区920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是DSUDD。蜂窝小区910的第四子帧是“U”(上行链路),而蜂窝小区920的第四子帧是“D”(下行链路),所以这两个蜂窝小区在子帧4处具有不同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
在一个方面,下行链路信道被阻塞(或限制)以向上行链路信道提供保护。在其中上行链路信号经历来自下行链路传输的干扰的情景中,攻击者eNodeB可以为毗邻蜂窝小区的上行链路PUCCH区域释放一些下行链路本地化资源。来自攻击者eNodeB的空白下行链路频率位置允许受害者eNodeB在上行链路上具有受保护的PUCCH。
例如,在蜂窝小区910中,对于UE上行链路信号,PUCCH位于边沿频调上,而PUSCH(或RACH)在中间频调中受到保护。为了使(蜂窝小区920的)eNodeB 922不扰乱PUCCH区域,来自eNodeB 922的下行链路信号的PUCCH区域被阻塞(或限制),这允许UE 914的上行链路信号在没有干扰(或在干扰减少)的情况下传送。换言之,通过限制下行链路信道传输来保护上行链路信道。
在另一方面中,通过阻塞上行链路信道来保护下行链路信道。在UE的下行链路信号经历来自另一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的情况下,与攻击者UE相关联的eNodeB将在传送ePDCCH的频率位置腾出一些上行链路带宽。eNodeB通过不调度攻击者UE来腾出上行链路带宽。
例如,在蜂窝小区920中,为了保护从eNodeB 922到UE 920的下行链路信号的ePDCCH、ePHICH和/或ePCFICH,不在相同的频带上调度UE 910的上行链路信号。来自UE 914(例如,攻击者UE)的空白(例如,腾出或受限)的上行链路频率位置允许UE 924在下行链路信道上具有受保护的ePDCCH(和/或ePHICH和/或EPCFICH)。
在一个方面,经由X2接口在eNodeB之间交换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划分信息。
在一个方面,由攻击者eNodeB在eNodeB层面上(与UE层面上相对)管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保护。当eNodeB对eNodeB干扰发生时,攻击者eNodeB释放(静默)攻击者eNodeB处的所有频率资源以保护上行链路信道。在另一方面中,eNodeB可采用波束成形至不同方向或受限的功率来实现对特定频率资源的受限使用。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保护由eNodeB在UE层面上考虑/管理。即,对于UE对UE干扰,仅腾出攻击者用户的频率资源。另外,可用低功率来限制使用,或者如果UE具有多个天线,则可通过波束成形至不同方向来限制使用。
上述保护方案可被进一步应用于数据或其它信道,诸如系统信息块(SIB)和下行链路上的寻呼和/或其它受保护的信道(例如,上行链路上的PUSCH或RACH)。
来另一方面,在受干扰的子帧中实现缩短的信道以避免下行链路控制区域干扰。例如,PUSCH和/或PUCCH可被格式化以便不在子帧的开头中传送。这不同于被格式化以便不在子帧的结尾处传送(例如,以容适探测参考信号(SRS))的信道。例如,在图9中,区域902在缩短的PUCCH之前。缩短的PUCCH不在区域902中传送。PUSCH/RACH还可被格式化成缩短的信道,该信道在子帧的开始处具有其中不传送控制数据的区域904。
图10解说了用于根据所标识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来进行信令通知的方法1000。在框1002,标识至少部分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的潜在干扰状况。在框1004,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失配来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频率资源。
在一种配置中,eNodeB 610被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包括用于标识的装置。在一方面,标识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该标识装置所述的功能的接收处理器670、发射机/接收机618、控制器/处理器675、天线620和/或存储器676。eNodeB 610还配置为包括用于发信令通知的装置。在一方面,该发信令通知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该发信令通知装置所述的功能的发射处理器616、发射机/接收机618、控制器/处理器675、天线620和/或存储器676。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所述的功能的任何模块或任何设备。
图11是解说示例性设备1100中的不同模块/装置/组件之间的数据流的概念性数据流图。设备1100包括标识潜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的模块1102和根据该标识进行信令通知的模块1104。标识模块1102从接收模块1106接收信号1110,并向信令模块1104输出潜在失配。信令模块1104生成信号,该信号被输出给传输模块1108以便在空中1112传送。该设备可包括执行前述图10的流程图中的算法的每个步骤的附加模块。如此,前述图10的流程图中的每个步骤可由一模块执行且该设备可包括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各模块可以是专门配置成实施所述过程/算法的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由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处理器实现的、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由处理器实现的、或其某个组合。
图12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1214的装置12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处理系统12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224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12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224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224将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由处理器1222、模块1202、1204、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1226表示)。总线1224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该装置包括耦合至收发机1230的处理系统1214。收发机1230被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天线1220。收发机1230使得能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处理系统1214包括耦合至计算机可读介质1226的处理器1222。处理器1222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226上的软件。软件在由处理器1222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214执行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22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222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处理系统包括标识模块1202和信令模块1204。标识模块1202可标识潜在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失配。信令模块1204可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失配来进行信令通知。各模块可以是在处理器1222中运行的软件模块、驻留/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226中的软件模块、耦合至处理器1222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其某种组合。处理系统1214可以是UE 650或eNodeB 610的组件。
自适应TDD中与载波聚集相关的设计选项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自适应TDD系统中与载波聚集(CA)相关的设计选项。载波聚集配置包括用于上行链路的多个载波以及用于下行链路的多个载波。在LTE系统中,高级UE使用在用于在每个方向上传输的总共高达100Mhz(5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集中分配的高达20Mhz的带宽的频谱。一般而言,在上行链路上传送的话务比下行链路少,因此上行链路频谱分配可以比下行链路分配更小。例如,如果20Mhz被指派给上行链路,则下行链路可被指派100Mhz。这些非对称FDD指派节约频谱,并有利于由宽带订户进行的通常非对称的带宽利用。
高级LTE移动系统包括两种类型的载波聚集(CA)方法,即连续CA和非连续CA。在图13和14中解说了这两种方法。当多个可用分量载波彼此毗邻时发生连续CA(图13),而当多个可用分量载波沿频带分开时发生非连续CA(图14)。非连续CA和连续CA两者均聚集多个LTE/分量载波以服务高级LTE UE的单个单元。
在高级LTE UE中可在非连续CA下部署多个射频(RF)接收单元和多个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这是因为载波沿着频带是分开的。因为非连续CA支持跨很大频率范围的多个分开载波上的数据传输,因此在不同的频带处,传播路径损耗、多普勒偏移以及其他无线电信道特性可能变化很大。
因此,为了支持非连续CA办法下的宽带数据传输,可使用多种方法来为不同的分量载波自适应性地调节编码、调制和发射功率。例如,在高级LTE系统中,增强型B节点(eNodeB)在每个分量载波上具有固定的发射功率,每个分量载波的有效覆盖或可支持的调制及编码可不同。
图15解说了在用于高级IMT系统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处聚集来自不同分量载波的传输块(TB)。伴随MAC层数据聚集,每个分量载波在MAC层中具有其自己的独立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实体,且在物理层中具有其自己的传输配置参数(例如,发射功率、调制及编码方案、以及多天线配置)。类似地,在物理层中,为每个分量载波提供一个HARQ实体。
一般而言,有不同的办法用于部署多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信令。一种办法涉及对LTE系统中的控制结构的微小修改,其中每个分量载波被给予其自己的编码控制信道。
另一方法涉及对不同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进行联合编码并在专用分量载波中部署这些控制信道。这多个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被整合为该专用控制信道中的信令内容。结果,维持了与LTE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结构的后向兼容,同时减少了CA中的信令开销。
在又一办法中,用于不同分量载波的多个控制信道被联合编码,且随后在整个频带上被传送。该办法以UE侧的高功耗为代价提供了控制信道中的低信令开销和高解码性能。然而,该方法与LTE系统不兼容。
当CA用于高级IMT UE时,优选在跨多个蜂窝小区的切换规程期间支持传输连续性。然而,为具有具体CA配置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进入UE保留充分的系统资源(即,具有良好传输质量的分量载波)对于下一个eNodeB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其原因在于两个(或更多个)毗邻蜂窝小区(eNodeB)的信道状况对于具体UE可能是不同的。在一种办法中,UE在每个毗邻蜂窝小区中测量仅仅一个分量载波的性能。这提供了与LTE系统中类似的测量延迟、复杂性和能量消耗。相应蜂窝小区中的其他分量载波的性能估计可基于这一个分量载波的测量结果。基于这一估计,可确定切换判定以及传输配置。
根据各种示例,在多载波系统(也称作载波聚集)中操作的UE配置为在相同载波(也称作“主载波”)上聚集多个载波的特定功能(诸如,控制和反馈功能)。取决于主载波支持的其余载波称为关联辅载波。例如,UE可聚集诸如由可任选的专用信道(DCH)、未调度准予、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提供的那些控制功能。信令和有效负荷两者可在下行链路上由eNode B传送至UE,在上行链路上由UE传送至eNodeB。
在一些示例中,可能存在多个主载波。此外,可添加或移除辅载波而不影响UE的基本操作,该基本操作包括作为层2和层3规程的物理信道建立和无线电链路失败(RLF)规程,诸如在LTE RRC协议的3GPP技术规范36.331中的操作。
图16示出根据一个示例通过对物理信道分组来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无线电链路的方法1600。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在框1605处,将来自至少两个载波的控制功能聚集到一个载波上,以形成主载波以及一个或多个关联辅载波。接着,在框1610处,为主载波和每个辅载波建立通信链路。随后,在框1615中,基于该主载波来控制通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涉及具有包括用于上行链路的多个载波和用于下行链路的多个载波的载波聚集(CA)的自适应TDD系统。
在FDD系统中,可在同时但在不同的频率中同时传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在TDD系统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在同一频率中但在不同的时间传送。在自适应TDD系统的一个方面,可在TDD频谱的同一频带内在同一时间传送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以FDM方式在同一载波内允许不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可在同一带宽内复用PUCCH、PDSCH、EPDCCH和/或PRACH。在一个方面,更多经定义的FDM划分模式被应用以控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干扰。信道可被自适应地切换。
在一个方面,在同一频率中,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分配不同的区域。图17A是在没有旧式控制的系统中分配给分开区域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示例。具体地,上行链路被分配用于在区域1702、1704和1706中传输。此外,在区域1708和1710中传送下行链路。在没有旧式控制信道的情况下,PUCCH和PUSCH在整个边沿频调(例如,区域1702、1704)上传送,而PDSCH/ePDCCH在中间频调(例如,区域1708、1710)中传送。另外,保护频带1712可被用于分隔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
图17B解说了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的开始处的区域1720中包括旧式控制信令和参考信号的系统的示例。在一个方面,通过使用单频网络上多媒体广播(MBSFN)子帧来减少旧式控制和参考信号的影响。为PUCCH和PUSCH使用缩短的格式,以使得上行链路信号不会使用子帧的开始码元(即,区域1720)。仍在中间频调中也以缩短的格式传送ePDCCH和PDSCH。
图17C解说了在较小的带宽中包括旧式控制信道的系统。相应地,不同数目的码元可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在跨所有码元的边沿频调上传送。下行链路信号被限于具有较少码元的频带中心。
在另一方面,可为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传输自适应地应用不同的载波聚集频率(FDD自适应)。例如,如果系统中有总共8个分量载波(CC),则在一时间,5个分量载波可被分配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C)并且3个分量载波可被分配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CC)。在另一时间,3个分量载波可被分配用于下行链路,并且5个分量载波用于上行链路。TDD自适应应用于随时间改变的不同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配置,而FDD自适应应用于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用的不同分量载波。TDD自适应还可在每分量载波的基础上应用。
在另一方面,可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RS)、定时提前、以及用于PUSCH和PUCCH的开始时隙中的新缩短格式来管理定时问题。
图18解说了用于在载波聚集配置中进行信令通知的方法1800。在框1802,为分量载波自适应地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在框1804,发生根据自适应指派的信令通知。
在一种配置中,eNodeB 610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包括用于自适应指派的装置。在一方面,自适应指派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自适应指派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控制器/处理器675和/或存储器676。eNodeB 610还配置为包括用于发信令通知的装置。在一方面,信令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该信令装置所述的功能的发射处理器616、调制器618、控制器/处理器675、天线620和/或存储器676。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所述的功能的任何模块或任何设备。
图19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1914的装置19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处理系统19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924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19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924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924将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由处理器1922、模块1902、1904、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1926表示)。总线1924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该装置包括耦合至收发机1930的处理系统1914。收发机1930被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天线1920。收发机1930使得能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处理系统1914包括耦合至计算机可读介质1926的处理器1922。处理器1922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926上的软件。软件在由处理器1922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914执行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92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922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处理系统包括自适应指派模块1902和信令模块1904。自适应指派模块1902可为分量载波自适应地指派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传输方向。信令模块1204可根据自适应指派来进行信令通知。各模块可以是在处理器1922中运行的软件模块、驻留/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926中的软件模块、耦合至处理器1922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其某种组合。处理系统1914可以是eNodeB 610的组件。
图20解说了用于在载波聚集配置中进行信令通知的方法2000。在框2002,激活分量载波。在框2004,在分量载波内将频分复用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
在一种配置中,eNodeB 610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包括用于激活的装置。在一个方面,激活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激活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控制器/处理器675和/或存储器676。eNodeB 610还配置为包括用于频分复用的装置。在一个方面,频分复用装置可以是配置成执行由频分复用装置叙述的功能的控制器/处理器675和/或存储器676。在另一方面,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所述的功能的任何模块或任何设备。
图21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2114的装置21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处理系统21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2124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21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2124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2124将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硬件模块(由处理器2122、模块2102、2104、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2126表示)。总线2124还可链接各种其它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该装置包括耦合至收发机2130的处理系统2114。收发机2130被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天线2120。收发机2130使得能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处理系统2114包括耦合至计算机可读介质2126的处理器2122。处理器2122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2126上的软件。软件在由处理器2122执行时使处理系统2114执行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212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2122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处理系统包括激活模块2102和信令模块2104。激活模块2102可激活分量载波。频分复用模块1204可在分量载波内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执行频分复用。各模块可以是在处理器2122中运行的软件模块、驻留/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2126中的软件模块、耦合至处理器2122的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其某种组合。处理系统2114可以是eNodeB 610的组件。
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被设计成用于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的公开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实施。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替换地,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替换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发明的先前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发明。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它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发明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在载波聚集配置内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来自时分双工(TDD)网络中的多个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空间上被复用以使得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同一载波上被传送,并且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上边界频率和下边界频率,下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中间频率,并且保护频带被分配在每一上行链路信道与下行链路信道之间;以及
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状况从服务基站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传输,所述传输通过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来被限制:将所述传输波束成形至一不同的方向、阻塞在一频率上的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子帧中的第一码元集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子帧中的第一码元集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合至所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来自时分双工(TDD)网络中的多个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空间上被复用以使得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同一载波上被传送,并且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上边界频率和下边界频率,下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中间频率,并且保护频带被分配在每一上行链路信道与下行链路信道之间;以及
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状况从服务基站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传输,所述传输通过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来被限制:将所述传输波束成形至一不同的方向、阻塞在一频率上的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子帧中的第一码元集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不使用子帧中的第一码元集中的至少一个码元。
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来自时分双工(TDD)网络中的多个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内频分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装置,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空间上被复用以使得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同一载波上被传送,并且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上边界频率和下边界频率,下行链路信道被分配到所述同一载波的中间频率,并且保护频带被分配在每一上行链路信道与下行链路信道之间;以及
用于基于所标识的潜在干扰状况从服务基站向邻基站发信令通知以限制传输的装置,所述传输通过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来被限制:将所述传输波束成形至一不同的方向、阻塞在一频率上的传输。
CN201710811804.3A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Active CN107370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6170P 2012-05-11 2012-05-11
US61/646,170 2012-05-11
US13/891,143 US9584297B2 (en) 2012-05-11 2013-05-09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adaptive TDD with 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ons
US13/891,143 2013-05-09
CN201380024212.7A CN104321999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4212.7A Division CN104321999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592A CN107370592A (zh) 2017-11-21
CN107370592B true CN107370592B (zh) 2020-07-28

Family

ID=4954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4212.7A Active CN104321999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CN201710811804.3A Active CN107370592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4212.7A Active CN104321999B (zh) 2012-05-11 2013-05-10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584297B2 (zh)
EP (1) EP2847919A2 (zh)
JP (2) JP6177891B2 (zh)
CN (2) CN104321999B (zh)
IN (1) IN2014MN02009A (zh)
WO (1) WO201317022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4297B2 (en) 2012-05-11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adaptive TDD with 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ons
US9660931B2 (en) * 2012-07-25 2017-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radio frequency (RF) signal
CN104919856B (zh) * 2012-12-13 2019-05-10 Zte维创通讯公司 抗屏蔽异构网络部署的方法和装置
US9282571B2 (en) 2013-01-17 2016-03-08 Intel IP Corporatio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UL) and downlink (DL) frame resources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ransmission
WO2014116039A1 (ko) * 2013-01-25 2014-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채널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04472B (zh) * 2013-04-10 2019-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预编码后信道连续性的方法、基站和ue
US9088397B2 (en) * 2013-05-09 2015-07-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arrier type for time division communication
US10334569B2 (en) 2013-06-05 2019-06-2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LOS wireless backhaul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9326122B2 (en) 2013-08-08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US9762306B2 (en) 2013-08-08 2017-09-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owntilt adjustment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10237744B2 (en) * 2013-09-30 2019-03-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Backhaul signaling support for UL-D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 eIMTA
US9661657B2 (en) *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PL3078126T3 (pl) 2013-12-04 2017-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kracanie długości podramki łącza zstępującego w systemach transmisji dwukierunkowej z podziałem czasu (TDD)
DK3557784T3 (da) * 2013-12-04 2020-10-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plink-underammeforkortelse i tidsdelt duplex (TDD)-systemer
JP6117722B2 (ja) * 2014-01-17 2017-04-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干渉低減制御情報通知方法、及び干渉低減方法
US20160277167A1 (en) 2014-03-31 2016-09-22 Sony Corporation Pilot time slot hopping
CN105338572B (zh) * 2014-06-23 2020-07-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连接中分割承载的数据分配方法和装置
US10917222B2 (en) * 2014-09-30 2021-02-09 Apple Inc.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multiple time division duplex links using a single transceiver
KR102147304B1 (ko) * 2014-12-04 2020-08-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셀제어장치 및 셀제어장치의 동작 방법
WO2016103009A1 (en) * 2014-12-24 2016-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network systems
US10244540B2 (en) * 2015-12-02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x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11831584B2 (en) * 2015-12-15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dynamic subframe type
DE102016105873A1 (de) * 2016-03-31 2017-10-05 Intel IP Corporation Störungsabschwächung in Mobilfunknetzen
US11212815B2 (en) * 2016-08-10 2021-12-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200906B2 (en) * 2016-09-02 2019-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8633055B (zh) * 2017-03-24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0750476B2 (en) * 2017-07-11 2020-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mobility
CN111246581B (zh) * 2017-07-19 2023-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272526B2 (en) * 2018-05-09 2022-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operation with unlicensed downlink (DL) and licensed uplink (UL) by transmission of selective DL messages using licensed UL
US10827416B2 (en) 2018-06-21 2020-11-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operator spectrum resource sharing management
EP3831147A1 (en) * 2018-08-05 2021-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tmospheric channel-driven interference handling
CN111263452B (zh) * 2019-02-01 2023-06-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SE2050493A1 (en) * 2019-04-30 2020-10-31 Reliance Jio Infocomm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aggressor cells
CN114073032A (zh) * 2019-05-08 2022-02-18 诺基亚通信公司 多载波动态频谱共享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间负载均衡
EP4268410A1 (en) 2020-12-28 2023-11-01 Keyfactor, Inc. Remote certificate authority management
CN115001570B (zh) * 2022-08-03 2022-10-25 中电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波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7811A (en) * 1994-01-11 2000-12-05 Ericsson Inc. Cellul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improved frequency re-use
JP2001008262A (ja) * 1999-06-23 2001-01-12 Hitachi Ltd ダイナミック符号割当て符号分割多元接続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実現するための基地局
US6940845B2 (en) 2000-03-23 2005-09-06 At & T, Corp. Asymmetric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packet ass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services
US7227850B2 (en) 2001-04-04 2007-06-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requency reuse
US20080165710A1 (en) * 2003-04-04 2008-07-10 Nokia Corporation Pilot struct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
CA2526889C (en) * 2003-04-22 2010-10-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801490B1 (en) 2004-03-17 2010-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rference based scheduling using cognitive radios
US8169955B2 (en) * 2006-06-19 2012-05-01 Atc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s over satellite links
US9420603B2 (en) 2006-09-08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very from resource mismat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65096B2 (en) * 2007-07-12 2012-09-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frame structures
US8625568B2 (en) * 2007-09-21 2014-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pping physical resource to logical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82262B1 (ko) * 2007-10-18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JP4982409B2 (ja) * 2008-03-06 2012-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JP5138427B2 (ja) * 2008-03-06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265562B2 (en) * 2008-03-12 2012-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to indicate a desired transmit power and soft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233427B2 (en) * 2008-06-23 2012-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estimates
US7969923B2 (en) * 2008-11-14 2011-06-28 Dbsd Satellite Services G.P. Asymmetric TDD in flexible use spectrum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US8547989B2 (en) * 2008-12-01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TE-WIMAX coexistence
CN101778392B (zh) * 2009-01-08 2012-06-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保护频带的使用方法及设备
EP2234308A1 (en) * 2009-03-23 2010-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3589B2 (en) * 2009-05-12 2013-10-08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Dual mode radio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an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modes
CN101932025B (zh) * 2009-06-19 2015-07-29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控制信道数据传输方法
KR20110003285A (ko) 2009-07-03 2011-0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레거시 지원 모드에서 단말의 레인징
CN102474850A (zh) * 2009-07-09 2012-05-23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无线电资源的频谱排列
WO2011019223A2 (en) * 2009-08-12 2011-02-17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station and method of relay station transmitting backhaul uplink signal
US9137076B2 (en) * 2009-10-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14514B (zh) * 2009-11-10 2014-01-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设备双工制式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US8711097B2 (en) * 2009-11-22 2014-04-29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with image sensor and inner housing
CN102652404B (zh) * 2009-12-10 2015-10-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收发信号的转发器设备及其方法
US8559343B2 (en) 2009-12-23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subframes
US20120063321A1 (en) * 2010-03-17 2012-03-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FI Signal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in LTE-Advanced
WO2011137408A2 (en) * 2010-04-30 2011-11-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848817B2 (en) * 2010-04-30 2014-09-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US8929196B2 (en) * 2010-05-10 2015-01-06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band scheduling
US8594000B2 (en) 2010-06-22 2013-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lf-interferen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1162656A1 (en) * 2010-06-24 201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ksson (Publ) Timeslot alloc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tdd network
CN102300158B (zh) * 2010-06-28 2015-03-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获知载波信息及载波信息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02387543B (zh) 2010-09-02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动态子帧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8547884B2 (en) * 2010-09-28 2013-10-01 Neocif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use of frequency bands
US8908571B2 (en) * 2010-10-01 2014-12-09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TWI524799B (zh) 2010-10-12 2016-03-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電視閒置頻段頻道選擇及網路配置以服務為基礎之方法
EP2636174B1 (en) * 2010-11-05 2018-10-17 BlackBerry Limited Harq soft bit buffer partition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2066385A1 (en) * 2010-11-17 2012-05-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interference between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and time-division duplex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36296B (zh) * 2010-12-02 2016-08-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上下行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647722B (zh) * 2011-02-18 2016-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d小区为终端提供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EP2679054B1 (en) * 2011-02-21 2018-04-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19716B2 (en) * 2011-02-21 2013-12-3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Q imbalance image compens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670070B1 (en) * 2011-03-11 2017-05-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el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05615B2 (en) * 2011-03-18 2013-12-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ith a system on a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 having a time-dependent configuration
CN103444223A (zh) * 2011-04-04 2013-12-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限制异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
CN102149099B (zh) 2011-04-08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JP2012249119A (ja) * 2011-05-30 2012-12-13 Sony Corp 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20130003664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of a User Equip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9312B2 (en) * 2011-09-14 2015-01-06 Transpacific Ip Management Group Ltd. Dynamic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networks
CN102291785B (zh) 2011-09-21 2014-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小区间资源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JP5964434B2 (ja) * 2011-09-29 2016-08-03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負荷ベースハンドオーバ管理
US8929215B2 (en) * 2011-10-29 2015-01-06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pecial subframe allo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8885509B2 (en) * 2011-11-04 2014-11-11 Blackberry Limited Pag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ing restricted subframe patterns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170510B (zh) * 2012-03-19 2018-05-2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指示符
US9807746B2 (en) * 2012-04-10 2017-10-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603124B2 (en) * 2012-04-24 2017-03-2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84297B2 (en) 2012-05-11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adaptive TDD with 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ons
US8838127B2 (en) * 2012-05-11 2014-09-1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thod in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 and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US20140152459A1 (en) * 2012-12-04 2014-06-0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ellsi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arrier Frequency, Half Duplex Cable Telemetry
CN103944668B (zh) * 2013-01-18 2019-05-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子帧的上下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55493A9 (en) 2017-06-01
WO2013170220A2 (en) 2013-11-14
US10230517B2 (en) 2019-03-12
US9768943B2 (en) 2017-09-19
CN107370592A (zh) 2017-11-21
WO2013170220A3 (en) 2014-09-12
US9584297B2 (en) 2017-02-28
JP6462057B2 (ja) 2019-01-30
CN104321999B (zh) 2018-05-18
EP2847919A2 (en) 2015-03-18
US20170150496A1 (en) 2017-05-25
CN104321999A (zh) 2015-01-28
US20130301570A1 (en) 2013-11-14
IN2014MN02009A (zh) 2015-08-07
JP2017201829A (ja) 2017-11-09
JP2015520566A (ja) 2015-07-16
US20160173264A1 (en) 2016-06-16
JP6177891B2 (ja) 201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0592B (zh) 用于具有频域分隔的自适应tdd的干扰管理
US112127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power prioritization
CN110915160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US10498513B2 (en) Methods for dynamic management of reference signals
US9444586B2 (en) TTI-bundling and SPS operation in LTE TDD
US88308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CN108964841B (zh) 用于lte中新载波类型的传输块大小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84206B1 (ko) 백홀 접속의 캐리어들을 집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78680B1 (ko) Lte 시분할 듀플렉스(tdd) 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p2p) 통신을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108686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 cell cluster for LTE EIMTA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9119074B2 (en) Uplink downlink resource partitions in access point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