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574A -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574A
CN107370574A CN201610318143.6A CN201610318143A CN107370574A CN 107370574 A CN107370574 A CN 107370574A CN 201610318143 A CN201610318143 A CN 201610318143A CN 107370574 A CN107370574 A CN 107370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i
feedback
enb
harq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8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勤
刘柳
蒋惠玲
武田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18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74A/zh
Priority to JP2018555607A priority patent/JP6679753B2/ja
Priority to CN201780022400.4A priority patent/CN1090759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147 priority patent/WO20171940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在本发明中,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来针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终端使用不同的下行资源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从而避免基站和用户终端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失步。

Description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相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四代移动通信(4G)飞速发展的今天,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制定也提上了日程。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5G将拥有三大类典型的应用场景:一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在这一场景下智能终端用户上网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0Gbps甚至20Gbps,从而能够支撑虚拟现实、视频直播和分享以及随时随地云接入等大带宽应用的发展;二是大连接物联网(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这要求5G网络支撑的人和物的联接数量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三是低时延超可靠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这意味着5G网络的时延可达1毫秒,从而推动诸如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等低时延业务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上述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5G网络支撑的人和物的联接数量要达到100万个/平方公里。在如此海量的终端需要接入的情况下,5G网络中上行的业务量将大大增加。相对应地,5G网络中基站进行上行调度时的信令开销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在5G网络中,如何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包括:接收并解调用户终端UE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
其中,上述DCI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包含一个以上UE的UE分组的上行数据传输反馈;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分组;此时,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将UE分组;为所述UE分组内每个UE分配一个HARQ字段,作为所述UE对应的HARQ字段;根据一段时间内针对来自所述UE分组内各个UE的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一个以上HARQ字段的值;以及将所述DCI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UE分组内的所述一个以上UE。
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UE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此时,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根据一段时间内针对来自所述UE的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解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一个以上HARQ字段的值;以及将所述DCI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UE。
上述DCI还可以包括:一个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DCI中的HARQ字段指向一个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此时,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确定一段时间内已正确解调的上行数据所对应的UE的标识;以及通过所述DCI中HARQ字段所指向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确定的UE的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包括:发送上行数据后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根据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其中,DCI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包含一个以上UE的UE分组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分组;此时,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接收eNB下发的DCI,根据所接收DCI的标识字段判断是否为自身所在UE分组对应的DCI,如果是,则接收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确定在所接收DCI中自身对应HARQ字段;以及根据所接收DCI中自身对应HARQ字段的值,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UE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此时,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接收eNB下发的DCI,根据所接收DCI的标识字段判断是否为自身所对应的DCI,如果是,则接收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根据所接收DCI中HARQ字段的值,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自身一次以上传输的上行数据。
或者,DCI包括:一个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指向一个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此时,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接收所述DCI中HARQ字段指向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如果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中包含自身的标识,则确定所述eNB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调用户终端UE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UE发送针对所述UE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上行传输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下行控制信息DCI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反馈的DCI;以及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用于反馈的DCI,eNB可以为每个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UE分别进行反馈,因而不会出现两个以上UE占用相同下行资源进行反馈的情况,从而也可以有效避免eNB和UE失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NB在接收UE上行数据后进行反馈的过程;
图2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在发送上行数据后接收反馈的过程;
图3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资源库的配置方法;
图4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接收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方法;
图5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eNB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方法;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UE接收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方法;
图7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eNB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方法;
图8显示了这种用于HARQ反馈的DCI结构的一种示例;
图9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
图10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
图11显示了用于HARQ反馈的DCI结构的一种示例;
图12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
图13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eNB的结构;
图14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UE的结构;
图15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eNB的结构;以及
图16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UE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在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5G网络的上行业务量将大大增加,相对应地,基站进行上行调度时的信令开销也将大大增加。为此,如何在5G网络中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技术。
在传统的长期演进(LTE)系统中,基站(eNB)在上行调度过程中需要与用户终端(UE)进行如下的信令交互。
首先,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eNB建立连接;此后,在需要传输上行数据时,UE向eNB发出调度请求(SR),请求eNB为其分配上行资源;接下来,eNB根据UE所请求的资源的情况,按照一定的调度原则,分配相应的上行资源,包括:上行时频资源、参考信号(RS)及调制编码方式(MCS)等;然后,eNB通过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将分配给该UE的上行资源通知UE;随后,UE将在eNB分配的上行资源上传输上行数据。
通过上述上行数据的调度以及传输过程可以看出,在传统的LTE系统中,UE要在收到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后才能传输上行数据。那么,如果在5G的大连接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下仍然沿用这样的方式,随着上行业务量的激增,信令的开销将会变得非常巨大,从而给5G网络带来巨大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已经提出了一些无需基站下发上行调度授权的新的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案。在这样的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案中,在UE与eNB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了连接之后,eNB可以向UE配置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库以及可选择的MCS集合。UE在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时,将首先从eNB配置的上行资源库中选择适合的上行时频资源以及RS,同时在可选择的MSC集合中确定MCS。从而可以直接使用自己选择确定的上行资源以及MCS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而无需eNB下发上行调度授权。很显然,如果采用这样的传输方案,可以大大减少信令的开销,从而极大地减小网络的负担。但是这种情况下,不同的UE可能会同时选择相同的上行资源进行上行传输,从而可能会发生上行数据之间的碰撞。因此,在这种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案中,在eNB接收到上行数据之后如何进行上行数据的反馈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LTE系统中,是通过混合自动重传(HARQ)机制完成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的。具体而言,eNB是根据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RS来确定eNB对UE上行数据传输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但是,如果在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案中沿用传统LTE系统的HARQ方案,就可能会带来eNB和UE失步的情况。
具体而言,假设UE1和UE2同时选择了相同的频率f1以及相同的参考信号RS1传输上行数据,且UE1信号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要明显优于UE2信号的SINR。在这种情况下,从eNB侧来看,即使UE1的数据与UE2的数据发生了碰撞,eNB通常也能正确解调出UE1的上行数据(UE2带来的干扰小),但是不能正确解调出UE2的上行数据。在这种情况下,eNB只知道UE1发送了上行数据,而并不知道UE2也在相同的资源上发送了上行数据,因此,按照传统LTE的HARQ反馈方案,eNB会根据UE1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f1以及参考信号RS1确定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位置,并在该资源位置上反馈确认收到(ACK)。然而,从终端侧来看,UE1在频率f1发送了上行数据后,会使用与eNB相同的方法根据频率f1以及自身使用的参考信号RS1确定eNB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接收HARQ反馈,最终得到eNB反馈的ACK,确认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eNB已经正确收到。同样,UE2在频率f1传输上行数据后,也会使用与eNB相同的方法根据频率f1以及自身使用的参考信号RS1确定eNB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并且也在该位置上接收HARQ反馈,也最终得到eNB反馈的ACK,并错误确认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eNB已经正确收到,而不会进行数据重传。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场景下,eNB和UE2之间出现了失步,即eNB并未收到UE2的上行数据,但是UE2认为eNB正确收到了自己的上行数据。同样的情况下,如果UE1和UE2的信道状态差不多,则由于两个UE之间的干扰很大,通常eNB不会正确接收到任何一个UE的上行数据,因而,在相应的HARQ反馈时,将反馈DTX/NACK。两个UE同样的下行资源位置,都将检测到DTX/NACK,从而都分别进行数据重传。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可以在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中实现针对UE的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该方法可应用到5G的大连接物联网应用场景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NB可以通过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来进行HARQ反馈,并且在确定承载PHICH的下行资源(确定eNB针对UE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HARQ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时,除了考虑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考虑与UE信道状态有关的参数,例如UE的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信道质量指示(CQI)或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MCS等可以表征UE信道状态的参数。这样,即使两个以上的UE选择相同的上行资源并使用相同的参考信号发送上行数据,一旦这些UE的信道状态有差异,则eNB可以使用不同的下行资源分别对这些UE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HARQ反馈,从而有效避免eNB和UE之间的失步。
具体而言,图1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eNB在接收UE上行数据后进行反馈的过程。图2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UE在发送上行数据后接收反馈的过程。
如图1所示,eNB在检测并解调UE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将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101:根据UE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参考信号以及该UE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针对该UE的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
本步骤中的信道状态参数可以是UE的SINR、RSRP、CQI或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的MCS等可以表征信道状态的参数。
本步骤所述的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可以是HARQ反馈。
步骤102:根据对所接收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在所确定的下行资源上向该UE传输相应的反馈。
例如,在正确解调得到该UE的上行数据时,可以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通过PHICH向该UE反馈确认(ACK);而在没有解调到该UE的上行数据或者无法正确解调该UE的上行数据时,可以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通过PHICH向该UE反馈非确认(DTX或NACK)。
相对应地,如图2所示,UE在自身选择的上行资源上发送了上行数据之后,将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201:根据发送本次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参考信号以及自身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持eNB和UE之间的同步,在本步骤中,UE根据发送本次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参考信号以及自身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所占用的下行资源的方法应当与图1中eNB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
本步骤所述的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可以是HARQ反馈。
步骤202: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接收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确定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例如,如果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收到ACK,则说明eNB成功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而如果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收到DTX或NACK,或者没有检测到ACK,则说明eNB没有成功接收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因而需要进行数据重传。
在实际的应用中,在上述步骤101和201中,eNB以及UE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确定进行反馈的下行资源。下面将以针对上行数据传输进行HARQ反馈为例分别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将用于HARQ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划分成多个正交的资源库,并将具有不同信道状态的UE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库中。也就是说,针对不同信道状态的UE,eNB将使用不同资源库中的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从而避免由于具有不同信道状态的UE使用相同的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而造成的eNB和UE之间的失步。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如下图3所示的方法将具有不同信道状态的UE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库中。图3显示了一种资源库的配置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用于HARQ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分成N组,得到N个资源库。
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这N个资源库是没有交集的,也即是正交的。
步骤302,将表征UE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参数的取值空间划分为N个连续的区间。
如前所述,在本例中,上述表征UE信道状态的参数可以是UE测量得到的RSRP、SINR或者是UE上行传输数据时所使用的MCS等。这N个区间的集合即为上述信道状态参数的取值空间,且这N个区间也是没有交集的,也即是正交的。
步骤303,将N个资源库与N个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一一对应。
通过上述步骤即完成了资源库以及信道状态参数之间的映射,随后就可以将具有不同信道状态的UE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库中。
步骤304,在完成上述映射后,在eNB和UE处配置上述N个资源库和N个信道状态参数区间的映射关系。
此后,UE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信道状态确定自身使用的资源库。同理,eNB也可以根据UE反馈的其信道状态确定针对该UE进行HARQ反馈时使用的资源库,从而将不同SINR的UE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库。
例如,通过上述资源库配置方法,可以将用于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分成正交没有交集的两组,包括资源库1和资源库2。与此同时,设置一个SINR门限th1,将SINR大于或等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1,与资源库1对应;而将SINR小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2与资源库2对应。从而完成资源库1——区间1之间的映射以及资源库2——区间2之间的映射。通过这样的对应,针对SINR大于或等于th1的UE,eNB将使用资源库1进行HARQ反馈;而针对SINR小于th1的UE,eNB将使用资源库2进行HARQ反馈。
在完成资源库配置之后,在UE侧,UE可以通过如图4所示的过程完成针对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接收。在eNB侧,eNB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过程完成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
图4所示的UE的接收上行数据传输反馈过程包括:
步骤401,UE测量自身的信道状态。
在本步骤中,UE可以通过测量RSRP、SINR或者CQI来得到自身的信道状态。
步骤402,UE将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反馈给eNB。
在本步骤中,UE可以通过现有的各种信道测量结果反馈方法将信道测量的结果反馈给eNB。
步骤403,UE传输上行数据到eNB后,UE根据测量得到的信道状态以及自身配置的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资源库的关系,确定自身在当前信道状态下对应的资源库;
在本步骤中,UE可以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案传输上行数据,也即在eNB配置的上行资源库中选择适合的上行资源,然后在所选择的上行资源上传输上行数据。
步骤404,UE根据自身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在自身对应的资源库中用于接收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步骤中,UE可以根据如下的公式(1)确定在自身对应的资源库中用于接收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其中,代表计算得到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组的索引;代表在所述PHICH组内正交序列的索引;IPRB_RA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最低的物理资源块;nRS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RS;代表系统配置的PHICH组的总数;代表系统配置的在一个PHICH组中可用的正交序列。
通过上述步骤401-404,UE即可确定eNB针对自身本次上行传输所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
步骤405,UE在确定的自身对应资源库中用于接收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处接收来自eNB的HARQ反馈。
在接收到来自eNB的HARQ反馈后,UE可以确定eNB是否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重传。
图5所示的eNB接收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过程包括:
步骤501,eNB接收UE上报的UE的信道状态;
步骤502,eNB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并进行解调后,根据UE上报的UE的信道状态以及自身配置的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资源库的关系,确定该UE对应的资源库;
步骤503,eNB根据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在该UE对应的资源库中进行HARQ反馈所使用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在本步骤中,eNB也将通过上述公式(1)确定在该UE对应的资源库中进行HARQ反馈所使用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且通过上述步骤501-503,eNB即可确定针对该UE的上行传输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
步骤504,eNB在确定的该UE对应的资源库中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处进行HARQ反馈。
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通过资源库配置方法,将用于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分成正交没有交集的两组,包括资源库1和资源库2。与此同时,设置一个SINR门限th1,将SINR大于或等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1,与资源库1对应;而将SINR小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2与资源库2对应。从而完成资源库1——区间1之间的映射以及资源库2——区间2之间的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UE,UE1和UE2以相同的频率以及PS发送上行数据,如果UE1的SINR大于th1,而UE2的SINR小于th1,则UE1将被影射到资源库1,而UE2将被影射到资源库2。通过这样的映射,即使通过上述公式(1)计算得到的针对UE1和UE2的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但是由于UE1和UE2对应不同的资源库,因此,实际上eNB是在不同的下行资源上对UE1和UE2的上行数据传输进行HARQ反馈的;两个UE也是在不同的下行资源上检测针对自身的HARQ反馈的。
在实际的应用中,UE可以通过显示的方式直接将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反馈给eNB。此外,UE也可以通过隐性的方式将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反馈给eNB。下面将给出一个UE通过隐性的方式将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反馈给eNB的例子。
在本例中,除了将用于HARQ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以及信道状态参数的取值空间分成N组之外,还要进一步将UE进行随机接入时使用的前导序列分成N组,从而得到N组前导序列。同时还需将N个资源库、N个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N组前导序列一一对应。从而完成资源库、前导序列以及信道状态参数之间的映射。并且,在进行上述映射之后,将在eNB和UE处配置上述N个资源库、N个前导序列组以及N个信道状态参数区间的映射关系。
接下来,在UE进行信号测量,确定自身的信道状态后,将根据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前导序列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自身进行随机接入时所使用的前导序列组,并在自身对应的前导序列组中选择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然后,UE在传输上行数据之后将在与自身信道状态对应的资源库中的下行资源上接收eNB针对自身上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相对应地,eNB也将反过来根据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所使用的前导序列确定该前导序列所属的前导序列组,从而根据映射关系确定针对该UE进行HARQ反馈时所使用的资源库。
例如,在上述过程中,可以将用于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分成两组,包括资源库1和资源库2。将UE进行随机接入时使用的前导序列也分成2组,得到前导序列组1和前导序列组2。然后,将资源库1与前导序列组1对应;而将资源库2与前导序列2对应。与此同时,设置一个SINR门限th1,将SINR大于或等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1,与资源库1对应;而将SINR小于th1的区间作为区间2与资源库2对应。从而完成资源库1——前导序列组1——区间1之间的映射以及资源库2——前导序列组2——区间2之间的映射。从UE侧来看,信道状态落入区间1时,将使用前导序列组1中的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并在资源库1中的下行资源上接收HARQ反馈;信道状态落入区间2时,将使用前导序列组2中的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并在资源库2中的下行资源上接收HARQ反馈。相对应地,从eNB侧来看,如果一个UE使用前导序列组1中的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则针对该UE将使用资源库1中的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如果一个UE使用前导序列组2中的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则针对该UE将使用资源库2中的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
作为简化,eNB侧可以只配置N个资源库和N个前导序列组的映射关系,而无需记录和N个信道状态参数区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在接收到UE的随机接入请求后,可以直接确定该UE对应的资源库。
上述图3-图5给出了eNB以及UE确定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将用于HARQ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划分成多个正交的资源库,并将具有不同信道状态的UE映射到不同的资源库中。从而实现针对不同信道状态的UE,使用不同资源库中的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从前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eNB和UE之间的失步。
下面将通过具体示例给出eNB以及UE确定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另一种方法。在本例中,无需对用于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进行划分,也即针对所有UE都使用同一个下行资源库进行HARQ反馈。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UE接收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UE确定自身的信道状态。
上述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RSRP、CQI、SINR等等。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通过信道测量直接得到自身的信道状态。
此外,上述信道状态也可以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是所使用的MCS。在这种情况下,UE需要首先进行信道测量,并向eNB上报信道测量结果。然后,eNB会根据UE上报的信道测量结果为UE配置合适的MCS用于后续的上行数据传输。此时,UE即可确定eNB为后续上行数据传输所配置的MCS。
步骤602,UE传输上行数据到eNB后,根据自身的信道状态、自身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接收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例如,在上述信道状态为eNB配置的UE传输上行数据的MCS的情况下,在本步骤中,UE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2)或(3)确定接收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其中,代表计算得到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组的索引;代表在所述PHICH组内正交序列的索引;IPRB_RA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最低的物理资源块;nRS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RS;代表系统配置的PHICH组的总数;代表系统配置的在一个PHICH组中可用的正交序列;以及Tre为系统配置的MCS的一个门限值。
步骤603,UE在确定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处接收eNB的HARQ反馈。
在接收到来自eNB的HARQ反馈后,UE可以确定eNB是否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重传。
图7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eNB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反馈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eNB确定UE的信道状态。
本步骤中,上述信道状态可以包括UE的RSRP、CQI、SINR等等。在这种情况下,UE在测量自身的信道状态参数后会进行上报。eNB通过接收UE上报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UE的信道状态。
此外,上述信道状态还可以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MCS。在这种情况下,eNB可以首先接收UE上报的信道测量结果,然后再进一步根据接收到的UE的信道测量结果为用户配置合适的MCS用于后续的上行数据传输。
步骤702,eNB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并进行解调后,根据UE的信道状态、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针对该UE进行HARQ反馈所使用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例如,在上述信道状态为eNB配置的UE传输上行数据的MCS的情况下,在本步骤中,eNB可以通过上述的公式(2)或(3)确定针对该UE进行HARQ反馈所使用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步骤703,eNB在确定的下行资源的位置处进行HARQ反馈。
从上述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看出,虽然针对所有UE都使用同一个下行资源库进行HARQ反馈,但是在确定具体的HARQ反馈的位置时除了与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有关外,还直接与UE的信道状态参数有关。因此,即使两个以上的UE使用相同的频率以及RS传输上行数据,在进行HARQ反馈时,eNB也可以根据这两个以上的UE的信道状态对这两个以上的UE进行区分,避免多个UE占用同一个下行资源进行HARQ反馈,从而造成eNB和UE的失步的情况。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无论是否对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资源进行分组,eNB都是通过PHICH来进行HARQ反馈的,只是在确定承载PHICH的下行资源时除了考虑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之外,还会考虑UE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达到区分不同信道状态的UE的目的,有效避免eNB和UE的失步。
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其他针对UE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案。下面将通过示例详细说明这些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将设计一种新的专门用于反馈(例如用于进行HARQ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eNB将通过这种专门用于反馈的DCI进行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例如HARQ反馈。
图8显示了这种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结构的一种示例。
从图8可以看出,这种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包括: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上述HARQ字段用于承载针对某个UE的某次上行传输的HARQ反馈。具体地,每个HARQ字段可以用1位二进制比特来标识HARQ反馈,例如,用“1”来标识ACK,而用“0”来标识NACK/DTX。当然,反过来用“0”来标识ACK,用“1”来标识NACK/DTX也是可以的。eNB和UE预先约定并配置好每个字段值的意思表示即可。上述标识字段用于承载上述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值以及HARQ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上述RNTI主要用于标识此DCI是一个用于HARQ反馈的DCI以及用于标识该DCI是针对哪个或哪一组UE的HARQ反馈的DCI。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图8所示的DCI中的各个HARQ字段分别承载的是针对一个UE组内各个UE的HARQ反馈。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将UE分组,并且在进行分组后,eNB会为每一个UE分组分配一个RNTI。不同UE分组之间,使用不同的RNTI进行区分。在得到UE分组后,还要为该分组内每个UE分配一个上述用于反馈的DCI中的HARQ字段,作为其对应的HARQ字段。具体而言,可以根据UE的信道状态信息对UE进行分组,将信道状态相似的用户分为一组。例如,将10个信道状态相近的UE分为一个UE,并为该UE分组分配标识RNTI1。同时,用于反馈的DCI中至少包括10个HARQ字段,进一步为这10个UE分别分配一个HARQ字段,即确定这10个UE分别对应哪个HARQ字段。这样,在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后,会接收eNB下发的用于反馈的DCI。在接收到标识为RNTI1的DCI后即可知道该DCI是发送给自身的DCI,然后,再在自身对应的HARQ字段上接收eNB针对自身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确定eNB是否正确接收到了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
对基站侧而言,一旦确定了UE的分组以及分组内每个UE对应的HARQ字段,则eNB可以根据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系统设置的时间窗内)接收的来自该UE分组内各个UE的上行数据确定这个UE分组内各个HARQ字段的值,生成用户反馈的DCI,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该DCI完成针对该UE分组内各个UE的HARQ反馈。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可以通过标识字段中的RNTI标识此DCI是针对哪个UE分组的HARQ反馈。
图9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在图9的示例中,该UE分组包括UE1、UE2和UE3三个UE,且在一个时间窗内,三个用户都有传输上行数据。eNB可以正确解调UE1和UE3的数据,但是不能正确解调UE2的数据,因此,在针对该UE分组的用于HARQ反馈的DCI的HARQ字段,eNB将反馈“1”、“0”、“1”(“1”标识ACK,“0”标识NACK/DTX),同时使用标识字段中携带的RNTI标识该DCI是发送给该UE分组的。UE1对应的HARQ字段是第一个字段,因此,UE1在收到DCI之后将会确定eNB已经成功的接收了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同理,UE3对应的HARQ字段是第三个字段,因此,UE3在收到DCI之后将会确定eNB已经成功的接收了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而UE2对应的HARQ字段是第二个字段,因此,UE2在收到DCI之后将会确定eNB没有成功的接收了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会进行重传。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DCI中的各个HARQ字段承载的是针对同一个UE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系统设置的时间窗内)多次上行数据传输的HARQ反馈。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标识字段中的RNTI标识此DCI是针对哪个UE的HARQ反馈。如此,对基站侧而言,eNB可以根据在一段时间内(一个系统设置的时间窗内)接收的来自一个UE多次上行数据确定该用户反馈的DCI中各个HARQ字段的值,生成用户反馈的DCI,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承载该DCI完成针对该UE的HARQ反馈。在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可以通过标识字段中的RNTI标识此DCI是针对哪个UE的HARQ反馈。而UE在多次传输上行数据后,将监听并接收针对自己的用于反馈的DCI,并根据该用于反馈的DCI中的各个HARQ字段确定eNB是否正确接收到了自身多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图10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在图10的示例中,UE1在一段时间内共传输了4次上行数据。eNB可以正确解调第1~3次传输的上行数据,但是不能正确解调第4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因此,在针对UE1的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的HARQ字段,eNB将反馈“1”、“1”、“1”、“0”(“1”标识ACK,“0”标识NACK/DTX),同时使用标识字段中携带的RNTI标识该DCI是发送给该UE的。UE1在收到针对自身的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之后将会根据HARQ字段确定eNB已经成功的接收了第1~3次传输的上行数据,但是不能正确解调第4次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会重传第4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eNB直接通过上述用于HARQ反馈的DCI来进行HARQ反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形,还可以设计其他结构的DCI来完成HARQ反馈。
图11显示了用于HARQ反馈的DCI结构的一种示例。如图11所示,这种DCI包括一个标识字段,用于标识自身是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这种DCI还包括一个HARQ字段,该字段指向一个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例如,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在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中,将承载eNB在一段时间内已正确接收的上行数据所对应的UE标识。这样,UE在传输了上行数据之后,就可以监听上述用于HARQ反馈的DCI,根据其中的HARQ字段确定该DCI中HARQ指向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再监听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接收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判断该信道传输的数据中是否包含自身的UE标识。如果有,则说明eNB已正确接收了自身的上行数据。如果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的数据中没有包含自身的UE标识,则说明eNB没有正确接收自身的上行数据,从而需要重传上行数据。
图12显示了应用DCI进行HARQ反馈的一个示例。在图12的示例中,UE1、UE2以及UE3三个UE在一段时间都传输了上行数据。eNB可以正确解调UE1和UE3传输的上行数据,但是不能正确解调UE2传输的上行数据,因此,在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的HARQ字段所指向的PDSCH中将仅包含UE1和UE3的UE标识,而不包含UE2的UE标识。UE1、UE2以及UE3在传输了上行数据之后将监听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在监听到专门用于HARQ反馈的DCI的HARQ字段后将会重定向至该DCI指向的PDSCH,接收该PDSCH的数据。UE1和UE3可以在该PDSCH中检测到自身的UE标识,从而可以确定eNB已经成功的接收了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但是UE2在该PDSCH中没有检测到自身的UE标识,从而可以确定eNB不能正确解调自身传输的上行数据,从而会重传。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用于反馈的DCI,eNB可以为每个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UE分别进行反馈,因而不会出现两个以上UE占用相同下行资源进行反馈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避免eNB和UE失步的情况。
与上述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eNB以及UE。eNB和UE的结构将具体描述如下。
图13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eNB的结构。如图13所示,该eNB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调UE发送的上行数据;
反馈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UE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参考信号以及所述UE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针对所述UE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以及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在所确定的下行资源上向所述UE发送反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反馈资源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一个以上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一个以上资源库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一个以上资源库是通过将用于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进行划分得到的正交的资源库;
状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UE上报的信道状态;
资源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UE上报的信道状态以及配置的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资源库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E对应的资源库;以及
反馈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UE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在所述UE对应的资源库中进行反馈所使用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具体而言,上述反馈资源确定单元可以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下行资源的位置。
如前所述,状态信息接收单元可以通过前面描述的显示或者隐性等多种方式接收UE上报的信道状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馈资源确定模块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2)确定针对所述UE的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
图14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UE的结构。如图14所示,该UE可以包括:
上行传输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具体而言,该上行传输模块可以采用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案发送上行数据。
该UE还可以包括:
第二反馈资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发送所述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参考信号以及自身的信道状态参数确定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以及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在确定的下行资源上接收所述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反馈资源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配置一个以上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一个以上资源库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一个以上资源库是通过将用于反馈的全部下行资源进行划分得到的正交的资源库;
信道状态测量单元,用于测量自身的信道状态,并将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反馈给eNB;
第二资源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得到的信道状态以及自身配置的信道状态参数区间与资源库的关系,确定自身在当前信道状态下对应的资源库;
第二反馈资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自身传输上行数据所使用的频率以及参考信号确定在自身对应的资源库中用于接收反馈的下行资源的位置。
如前所述,上述信道状态测量单元可以通过显示或者隐性等方式将测量得到的信道状态反馈给eNB。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反馈资源确定模块还可以根据公式(2)确定基站eNB针对本次上行数据传输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所占用的下行资源。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DCI来进行反馈。在这种设计思路下,eNB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调UE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
第二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用于反馈的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
UE的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
上行传输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DCI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反馈的DCI;以及
第二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CI的HARQ字段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并解调用户终端UE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包括: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包含一个以上UE的UE分组的上行数据传输反馈;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分组;
所述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
将UE分组;
为所述UE分组内每个UE分配一个HARQ字段,作为所述UE对应的HARQ字段;
根据一段时间内针对来自所述UE分组内各个UE的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一个以上HARQ字段的值;以及
将所述DCI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UE分组内的所述一个以上U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UE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
所述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
根据一段时间内针对来自所述UE的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解调结果分别确定所述一个以上HARQ字段的值;以及
将所述DCI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给所述U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包括:一个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的HARQ字段指向一个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
所述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所述DCI向所述UE发送反馈包括:
确定一段时间内已正确解调的上行数据所对应的UE的标识;以及
通过所述DCI中HARQ字段所指向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所确定的UE的标识。
7.一种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上行数据后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以及
根据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包括:一个以上的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包含一个以上UE的UE分组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分组;
所述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接收eNB下发的DCI,根据所接收DCI的标识字段判断是否为自身所在UE分组对应的DCI,如果是,则接收所述DCI;
所述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确定在所接收DCI中自身对应HARQ字段;以及
根据所接收DCI中自身对应HARQ字段的值,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分别承载针对一个UE一次以上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所述标识字段用于标识所述DCI对应的UE;
所述接收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接收eNB下发的DCI,根据所接收DCI的标识字段判断是否为自身所对应的DCI,如果是,则接收所述DCI;
所述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根据所接收DCI中HARQ字段的值,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自身一次以上传输的上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包括:一个混合自动重传HARQ字段以及一个标识字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中一个以上的HARQ字段指向一个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所述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DCI中HARQ字段指向的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
如果该物理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中包含自身的标识,则确定所述eNB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解调用户终端UE发送的上行数据;以及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对所述UE上行数据的解调结果,通过用于反馈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向所述UE发送针对所述UE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
14.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传输模块,用于发送上行数据;
下行控制信息DCI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反馈的DCI;以及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CI确定所述eNB是否已正确接收了本次传输的上行数据。
CN201610318143.6A 2016-05-12 2016-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370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143.6A CN107370574A (zh) 2016-05-12 2016-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JP2018555607A JP6679753B2 (ja) 2016-05-12 2017-05-12 上りデータ伝送に対す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CN201780022400.4A CN109075917B (zh) 2016-05-12 2017-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84147 WO2017194001A1 (zh) 2016-05-12 2017-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143.6A CN107370574A (zh) 2016-05-12 2016-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574A true CN107370574A (zh) 2017-11-21

Family

ID=602676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8143.6A Pending CN107370574A (zh) 2016-05-12 2016-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201780022400.4A Active CN109075917B (zh) 2016-05-12 2017-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400.4A Active CN109075917B (zh) 2016-05-12 2017-05-12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79753B2 (zh)
CN (2) CN107370574A (zh)
WO (1) WO2017194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08004A1 (en) 2018-06-12 2021-04-21 Google LLC Beamforming-based grant-fre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EP3766201B1 (en) 2018-06-15 2022-04-13 Google LLC Cbg-based noma transmissio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11063705B2 (en) 2018-06-18 2021-07-13 Google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in NOMA transmission for 5G NR
CN112313900A (zh) 2018-06-22 2021-02-02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多分支noma无线通信
CN112514517A (zh) 2018-08-10 2021-03-16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noma异步传输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1469866B2 (en) 2018-09-26 2022-10-11 Google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split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4785A (ko) * 2009-07-08 2011-01-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공유 무선 자원을 이용한 기지국의 상향링크 수신 방법 및 단말기의 상향링크 송신 방법
CN103178942B (zh) * 2011-12-21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40042416A (ko) * 2012-09-28 2014-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087450B2 (ja) * 2013-03-15 2017-03-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ack/nack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4811284B (zh) * 2014-01-29 2019-05-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为mtc ue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55113B (zh) * 2015-08-11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79753B2 (ja) 2020-04-15
JP2019521542A (ja) 2019-07-25
WO2017194001A1 (zh) 2017-11-16
CN109075917A (zh) 2018-12-21
CN109075917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98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eedbac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280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70574A (zh)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4059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ant-free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70572A (zh)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342059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harq的传输控制方法
CN106559188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基站
CN104125610B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4243108B (zh)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1060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47538B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733677B (zh) 通信装置及重发控制方法
CN104521168B (zh) 信息配置以及数据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544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452661A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7995605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直通单播发送控制方法
CN10509962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低成本终端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4303578B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43619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95677B (zh) 执行空闲信道评估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690190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5492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CN101789851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3368709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056228A (zh) 上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应答信息捆绑指示传输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