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7882B -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7882B
CN107367882B CN201710828501.2A CN201710828501A CN107367882B CN 107367882 B CN107367882 B CN 107367882B CN 201710828501 A CN201710828501 A CN 201710828501A CN 107367882 B CN107367882 B CN 107367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285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7882A (zh
Inventor
王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285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7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7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7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7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透镜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液晶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相互配合能够使所述液晶层内形成透镜单元;靠近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对应配合有第二条状电极,对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皆能分别施加电压。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可使得通过该液晶透镜结构的光线具有较大的光程差,以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且减小了功耗。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及可应用于所述液晶透镜结构中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

Description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透镜结构,用了该液晶透镜结构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透镜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D显示的原理为,通过使人的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的图像,经过大脑处理后,对接收到的图像产生立体感。
目前,3D显示分为裸眼式和眼镜式两大类,而液晶透镜则是实现裸眼式3D显示的一种方式。通常将液晶透镜设于显示面板上,现有的液晶透镜的基本结构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设于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下基板上分别设有条状电极、面电极,条状电极和面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可驱动液晶层形成若干透镜,从而对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分别向左眼视区和右眼视区进行折射,形成立体图像。
透明显示技术需要使用液晶透镜调节光线的出射,通常,在液晶单元间隙特定的情况下,需要达到较大的光程差,以使光线实现较大的偏折。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液晶透镜结构中,上基板电极为面电极,施加电压为0,下基板电极为条状电极,施加阶梯正电压,用以调节透镜形态。在允许的驱动电压下,光程差最大能够达到5061nm,而要达到目标值6500nm,则需要至少12V的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较大,不适用于小尺寸的液晶透镜,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液晶透镜结构,其特点是能够增大光程差,同时减小功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运用了所述液晶透镜结构,故具有所述液晶透镜结构的优点。
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因此也具有所述液晶透镜结构的优点。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形成方法,运用该方法可形成所述液晶透镜结构,使之能够增大光程差,并减小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透镜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液晶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相互配合能够使所述液晶层内形成透镜单元;靠近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对应配合有第二条状电极,对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皆能分别施加电压。
可选地,所述液晶透镜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的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面电极,该面电极上施加的电压为0V;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内且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分别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两端点设置,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皆施加有与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对应的第一条状电极所施加的电压电位相同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液晶透镜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的第四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面电极,该面电极上施加的电压为0V;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四电极层内且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分别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两端点设置,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皆施加有与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的第一条状电极所施加的电压电位相反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内,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数目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数目相等,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一一正相对设置,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中部的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绝对值依次递减的负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内,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施加有正电压,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皆施加有负电压,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二条状电极间皆设有面电极,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与所述面电极绝缘,各面电极施加的电压为0。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透镜结构包括多个所述透镜单元,任意两相邻所述透镜单元并排设置。
较佳地,任意两相邻所述透镜单元的相邻端点对应同一所述第一条状电极。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形成方法,其运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包括如下步骤: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电压以使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相配合的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相匹配的电压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端点处的电压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第一条状电极上皆施加电压,以使各第一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从而使得所述液晶层内形成透镜单元;同时,由于靠近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对应配合有第二条状电极,因此可在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上施加电压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电压差,从而调整透镜形态,使得通过所述透镜单元的光线实现较大的偏转,且具有较大的光程差;另一方面,通过分层施加电压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透镜单元端点处的电压差,可避免将较大电压施加在同一条状电极上,因此极大地减少了功耗。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中,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可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或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当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时,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施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电位一致;当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液晶层之间时,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施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的电压的电位相反。这两种方式均可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的两端点处的电压差,从而改善所述透镜单元的形态,使得通过所述透镜单元的光线产生较大的光程差。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中,相邻两个所述透镜单元的相邻两端点对应同一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可避免重复设置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且能够形成稳定的透镜单元。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采用了所述液晶透镜结构,因此具有所述液晶透镜结构所具有的优点,故不赘述。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运用于所述液晶透镜结构中,其包括如下步骤: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电压以使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相配合的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相匹配的电压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的两端点处的电压差。通过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电压差,从而改善所述透镜单元的形态,使得通过所述透镜单元的光线产生较大的光程差。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透镜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的一种典型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的又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的再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请结合图2,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0、第一电极层20、液晶层30、第二电极层40和第二基板50。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皆采用ITO材料(Indium Tin Oxide,掺稀氧化铟)制作。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液晶层30之间、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与液晶层30之间皆设有绝缘层,优选地,各绝缘层皆采用PI材料(Polyimide,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所述第一电极层20内设有多个第一条状电极201,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彼此绝缘,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可独立施加电压而不影响其他第一条状电极201的电压。通过在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上加载电压以使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0之间形成电压差,继而形成电场以驱动所述液晶层30内相应的液晶分子偏转,从而使得所述液晶层30内形成透镜单元301。同时,靠近每个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配合有第二条状电极,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上可施加电压。所述条状电极为规则的长条状或不规则的长条状,优选地,这里所说的条状电极是指将电极设为规则的长条状。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与靠近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的第二条状电极,并在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上施加电压,而通过将施加在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上的电压与施加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叠加,则可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从而可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使得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实现较大的偏折,并且具有较大的光程差;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可避免将较大电压施加在同一条状电极上,因此可显著减少功耗。
通常,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相等,从而可保证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的偏转程度保持一致。所述透镜单元301从其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301中部对应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依次施加有逐渐递减的正电压,换言之,所述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中除该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外的部分所对应的电压差,而电压差越大,所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偏转的距离越大,通过使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对应的电压差最大,可保证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的厚度小于中间部分的厚度,且所述透镜单元301凸向所述第二基板50。通过上述设计,可使得所述液晶层30中形成完整的透镜单元301,并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关于所述透镜单元301中部对称,从而保证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的偏转程度保持一致,使得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具有较佳的成像效果。
请结合图1,通常,在液晶单元间隙特定的情况下,需要达到较大的光程差,以使光线实现较大的偏折。在现有的液晶透镜结构中,第二电极层40为面电极,施加电压为0,第一电极层20设有条状电极201,施加阶梯正电压,用以调节透镜单元301的形态。在允许的驱动电压下,光程差△nd最大能够达到5061nm,而为了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光程差△nd需要达到目标值6500nm,此时需要至少12V的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较大,不适用于小尺寸的液晶透镜单元,且能耗较高。
请继续结合图2,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100的一种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所述液晶层30之间设有第三电极层60,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为面电极,且该面电极上的电压为0V。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设于所述第三电极层60内,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分别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设置,所述第三电极层60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0之间设有绝缘层,优选地,所述绝缘层采用PVX材料制作。并且,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宽度相同,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与相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正相对设置。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301中部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施加有依次递减的正电压。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0内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设有5个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依次施加有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两个设有5V的正电压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并且,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对应的第二条状电极601上皆施加有5V的正电压,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皆为10V,故而可有效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此时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nd可达6752nm,满足要求,可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另一方面,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对应的电压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601上,因此需要施加于任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极大地减小了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施加的电压并非仅局限于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组合,每个所述透镜单元301对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不仅仅局限为5个,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上施加的电压也并非仅能取5V的正电压,只要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601上分别施加的电压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可达6500nm,则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组合以及施加于所述第二条状电极601上的电压皆在考虑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100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与所述液晶层30之间设有第四电极层70,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为面电极,该面电极上的电压为0V。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设于所述第四电极层70内,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分别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设置,且所述第四电极层7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0之间设有绝缘层,优选地,所述绝缘层采用PVX材料制作。并且,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宽度相同,且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与相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正相对设置。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301中部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施加有依次递减的正电压。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0内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设有5个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依次施加有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两个设有5V正电压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并且,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对应的第二条状电极701上皆施加数值为5V的负电压,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皆为10V,故而可有效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此时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nd可达6724nm,满足要求,可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另一方面,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对应的电压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701上,因此需要施加于任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极大地减小了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施加的电压并非仅局限于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组合,每个所述透镜单元301对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不仅仅局限为5个,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上施加的电压也并非仅能取-5V,只要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701上分别施加的电压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可达6500nm,则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组合以及施加于所述第二条状电极701上的电压皆在考虑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4,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100的又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40内,并且,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的数目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相等。换言之,除了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皆设有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外,还设有其他第二条状电极401,且所有第二条状电极40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中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一一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与第二条状电极401的宽度相等。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300中部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施加有依次递减的正电压,而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301中部的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绝对值依次递减的负电压。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0内对应于每个所述透镜单元301设有5个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依次施加有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两个设有5V正电压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所述第二电极层40内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设有5个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依次施加有-5V、-2.8V、-0.2V、-2.8V、-5V的负电压,两个设有-5V负电压的第二条状电极401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皆为10V,故而可有效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此时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nd可达8137nm,满足要求,可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另一方面,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对应的电压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401上,因此需要施加于任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极大地减小了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施加的电压并非仅局限于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组合,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上施加的电压也并非仅局限于-5V、-2.8V、-0.2V、-2.8V、-5V的负电压组合,对应于同一透镜单元301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与第二条状电极401的数目不仅仅局限为5个,只要能够保证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对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401上分别施加的电压的差值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可达6500nm,则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组合、施加于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上的电压组合以及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第二条状电极401的数目皆在考虑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5,本发明的液晶透镜结构100的再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40内,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之间皆设有面电极402。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层20内对应于每个所述透镜单元301设有5个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依次施加有5V、2.8V、0.2V、2.8V、5V的正电压,两个设有5V正电压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对应于该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并且,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对应的第二条状电极401上皆施加有-5V的负电压。所述面电极上施加的电压为0V。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的电压差皆为10V,故而可有效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此时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nd可达8159nm,满足要求,可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另一方面,所述透镜单元301两端点处对应的电压分别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401上,因此需要施加于任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极大地减小了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施加的电压并非仅局限于5V、2.8V、0.2V、2.8V、5V的组合,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301的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不仅仅局限为5个,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上施加的电压也并非仅能取-5V,只要能够保证所述透镜单元301的两端点处对应的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401上分别施加的电压的差值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12V,且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的光程差可达6500nm,则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的数目、施加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组合以及施加于所述第二条状电极401上的电压组合皆在考虑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包括多个所述透镜单元301,并且任意两个相邻所述透镜单元100并排设置。
在设置多个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基础上,任意两相邻所述透镜单元301的相邻两端点对应同一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可避免重复设置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透镜单元301。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00可以为LED面板或OLED面板等。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因此,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所具有的增大光程差、减小功耗的优点,且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因此,所述显示面板也具有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所具有的优点,故不赘述。
请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形成方法,该方法运用于所述液晶透镜结构100中。所述液晶透镜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施加电压以使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0之间形成电压差。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上施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施加的电压,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施加正电压,而所述第二电极层40不施加电压,即电压为0。由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与所述第二电极层40之间形成电压差,因此所述液晶层30中的液晶分子相应发生偏转,从而可形成透镜单元301。
步骤S2: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相配合的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上的电压相匹配的电压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301端点处的电压差。
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设置以及施加电压的方式已在前文中详细描述,故在此不赘述。通过在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上施加电压以增加所述透镜单元301端点处的电压差,从而可改善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形态,通过所述透镜单元301的光线可实现较大的偏转,且具有较大的光程差。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条状电极201和第二条状电极,可避免将较大电压施加在同一条状电极上,因此可显著减少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液晶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层、液晶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相互配合能够使所述液晶层内形成透镜单元;靠近所述透镜单元两端点处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对应配合有第二条状电极,对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皆能分别施加电压;
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内,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数目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数目相等,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一一正相对设置,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中部的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有依次递减的正电压,对应于所述透镜单元的任一端点至该透镜单元中部的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绝对值依次递减的负电压;
或者,所述第二条状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内,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皆施加有正电压,各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皆施加有负电压,任意两相邻所述第二条状电极间皆设有面电极,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与所述面电极绝缘,各面电极施加的电压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透镜单元,任意两相邻所述透镜单元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相邻所述透镜单元的相邻端点对应同一所述第一条状电极。
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
6.一种液晶透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透镜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施加电压以使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压差;
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相配合的第二条状电极施加有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上的电压相匹配的电压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对应所述透镜单元端点处的电压差。
CN201710828501.2A 2017-09-14 2017-09-14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Active CN107367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501.2A CN107367882B (zh) 2017-09-14 2017-09-14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28501.2A CN107367882B (zh) 2017-09-14 2017-09-14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7882A CN107367882A (zh) 2017-11-21
CN107367882B true CN107367882B (zh) 2020-12-04

Family

ID=6030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28501.2A Active CN107367882B (zh) 2017-09-14 2017-09-14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7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190B (zh) * 2018-03-12 2021-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灰阶调控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21124665A (ja) * 2020-02-07 2021-08-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制御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668B (zh) * 2010-03-23 2013-05-29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电驱动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器
CN102809868A (zh) * 2012-08-14 2012-12-05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
CN103235462B (zh) * 2013-05-06 2015-09-30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其在进行3d显示时的驱动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CN103278993B (zh) * 2013-05-06 2015-08-05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其驱动方法、立体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7882A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0211B (zh) 灰阶控制结构及其方法、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9488877B2 (en) Electrically-driven liquid crystal lens, display device and 3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ethod
US8988643B2 (en) Peep-pro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872694B2 (en) Electrically-driven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344642B (zh) 电驱动液晶透镜及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装置
US10274740B2 (en) Display module comprising liquid crystal len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118647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8913205B2 (en) Split segmented liquid crystal modulator
US8928854B2 (en) Liquid crystal lens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trolling liquid crystal glasses structure thereof
US9207502B2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3257486B (zh) 显示装置
US20130258219A1 (en) Gradient index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1015311A (ja) 表示装置
US8319702B2 (en)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5807512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947606B2 (en)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a two-dimensional displaying mode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ing mode
US20140160381A1 (en) 2d and 3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lenticular lens thereof
CN107367882B (zh) 液晶透镜结构、液晶透镜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EP2682812A1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0606139B2 (en) Pixel structure
US20130215368A1 (en) Liquid crystal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02242B (zh) 透鏡結構
US20140192284A1 (en) Gradient Index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9482926B2 (en) Lens structure and 3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2011950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