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8550A -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8550A
CN107358550A CN201710426361.6A CN201710426361A CN107358550A CN 107358550 A CN107358550 A CN 107358550A CN 201710426361 A CN201710426361 A CN 201710426361A CN 107358550 A CN107358550 A CN 107358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idence
instrument
subsystem
calibration
public secu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63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8550B (zh
Inventor
吴海崟
陆诚
刘江
金泽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PEOPLE'S COUR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PEOPLE'S COURT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PEOPLE'S COURT,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PEOPLE'S COURT
Priority to CN2017104263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8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8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8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8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8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8Legal services; Handling legal doc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通过基于统一标准的单证据校验、关联证据校验和完整性校验,从公安录入证据文件开始,到检察院对证据和证据链进行审查,再到法院对证据的利用,保证了侦查、起诉等各个阶段的办案标准、证据标准都符合法定标准,对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质量和司法公信力,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保证公平裁判,保障人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

Description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 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证据的智能校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刑事案件中证据的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在刑事案件中,证据在公安、检察院和法院三个机关的办案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实际操作中,没有一个基于统一标准的证据校验工具;同时,三个机关在证据的标准认定上存在差异,在后程序很可能会认定在先程序对证据的有效性存疑,导致影响司法效率。
如何利用一种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把统一的证据标准镶嵌到数据化的程序中,服务公、检、法三机关执法办案,确保侦查、起诉阶段的办案标准符合法定定案标准,对于推进庭审实质化,强化人权保障、保证公正裁判,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提升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统一标准自动校验证据,包括证据瑕疵等,解决公检法在证据标准的认定上存在差异的问题,把统一的证据标准镶嵌到数据化的程序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证据校验方法,适于对获取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校验,包括进行对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关联证据校验和完整性校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校验步骤;
其中,对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包括:步骤011,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步骤012,判断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对证据文件的关联证据校验包括:步骤021,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步骤022,判断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与本证据文件或其他证据文件中的关联证据要素是否有冲突;
对证据文件的完整性校验包括:步骤031,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步骤032,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
进一步地,步骤011包括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
进一步地,步骤012包括根据预设证据类型模板中预设的单证据要素规则,判断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程序规则、形式规则和内容规则。
进一步地,步骤021包括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
进一步地,步骤022包括判断任意两个被预设为关联关系唯一的证据要素中的一个,与其他证据要素是否也出现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步骤032包括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清单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录入的证据文件;
步骤12,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步骤13,根据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
步骤14,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
步骤15,对提交的证据文件执行上述的校验方法。
进一步地,步骤11包括判断待录入的证据文件格式是否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则允许录入。
进一步地,步骤12包括根据证据文件的标题要素,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进一步地,步骤13包括根据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并识别证据文件中的证据要素自动对表单填写或提示手动填写。
进一步地,步骤14包括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并判断表单中的必填项是否符合预设规则。
进一步地,步骤15还包括对提交的证据文件与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关联匹配或提示手动匹配多个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中的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方法,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公安子系统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上述的录入及校验步骤;
步骤22,公安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步骤23,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
步骤24,检察院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
步骤25,检察院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进一步地,步骤21在校验步骤之后还包括显示证据文件的内容并生成瑕疵列表,并在证据文件内容中标出瑕疵所对应的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21还包括公安子系统获取对瑕疵所输入的瑕疵说明,步骤23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瑕疵说明。
进一步地,步骤24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对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的输入,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包括合法、瑕疵或非法。
进一步地,步骤24中的证据链审查包括根据预设案件类型生成预设证据链环节、与每个预设证据链环节对应的预设查证事项和与每个预设查证事项对应的预设印证证据,并根据每个预设印证证据下是否存在证据文件以及该证据文件的审查结果,得到证据链审查结果。
进一步地,步骤22中的待审请求包括提请批捕或移送审查。
进一步地,步骤25中的审查结果包括向公安子系统发出退侦、批捕或公诉的审查结果,或向法院子系统发出公诉的审查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系统,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包括:
公安子系统,适于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上述录入及校验步骤;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检察院子系统,适于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并适于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通过基于统一标准的证据校验和证据链审查方法,从公安录入证据文件开始,到检察院对证据和证据链进行审查,再到法院对证据的利用,保证了侦查、起诉等各个阶段的办案标准、证据标准都符合法定标准,证据通过程序自动校验,保证了公检法三机关对证据采纳标准的一致性,对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质量和司法公信力,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保证公平裁判,保障人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证据校验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证据审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证据审查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示出了一种证据校验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于对获取的一个刑事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如八大证据类型: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进行校验,包括进行对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关联证据校验和完整性校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校验步骤。本实施例的证据校验方法可转化为一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其中,对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包括:步骤011,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步骤012,判断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较佳地,步骤011包括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步骤012包括根据预设证据类型模板中预设的单证据要素规则,判断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程序规则、形式规则和内容规则。如校验证据类型为询问笔录(证人证言类)的证据文件,预设询问笔录模板中特定位置设置包括询问次数、询问时间、询问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问题、回答、被询问人签名、手捺等多个单证据要素,识别录入的询问笔录在这些单证据要素位置的信息,主要包括文字识别、图形识别等;判断过程如这些单证据要素是否具备还是缺失、签名和手捺位置是否正确等,若否,则作为单证据瑕疵。
较佳地,程序规则是指证据文书制作程序上的规范和约束,一般是看此文书及相关支持材料的完整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勘验笔录中是否包含有《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辨认笔录是否附着辨认对象照片、检查笔录上是否有见证人的资格说明;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查封、扣押财物、文件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讯问笔录应当有犯罪嫌疑人和侦查人员的签名;勘验、检查笔录应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根据这些预设的程序规则,如勘验笔录中是否包含有《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本实施例步骤012就可以包括根据勘验笔录模板中预设的侦查人员栏,判断是否有《提取痕迹、物证登记表》,若是则判断为符合该程序规则;若否则作为程序规则的单证据瑕疵。
形式规则是指证据文书书写形式上的规范和约束,直接判断一些要件的有无、数量即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勘验笔录上,是否有勘验的事由、时间、地点、现场条件、办案人员、见证人;户籍证明上是否有户籍所在地户籍管理部门印章,询问笔录上是否有不少于二名相关侦查人员的签名;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笔录应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地点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讯问过程应当有全程录音或者录像;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侦查人员执行勘验、检查,必须持有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的,不得同时接受同一案件二名以上被害人的委托等。根据这些预设的形式规则,如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本实施例步骤012就可以包括根据询问笔录模板中预设的被询问人栏,判断是否有二人或以上,若否则判断为符合该形式规则;若是则作为形式规则的单证据瑕疵。
内容规则是指证据文书书写内容上的规范和约束,需要引入一定的逻辑判断或内容上的理解才可做出判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辨认笔录中,辨认对象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时,检测被辨认的人数不少于七人,照片不少于十张。辨认对象为辨认物品时,检测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照片不得少于五张;执行拘传的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案发经过中,从描述中提取线索来源,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的思路、方法、措施、经过,犯罪嫌疑人有无立功、自首等情况,并做合规性判断;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辩护人的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授权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是否合格等。根据这些预设的内容规则,如讯问笔录中侦查人员的签名应不少于两个,本实施例步骤012就可以包括根据讯问笔录模板中预设的侦查人员签名栏,判断是否有两个以上的签名,若是则判断为符合该内容规则;若否则作为内容规则的单证据瑕疵。
对证据文件的关联证据校验包括:步骤021,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步骤022,判断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与本证据文件或其他证据文件中的关联证据要素是否有冲突。
较佳地,步骤021包括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步骤022包括判断任意两个被预设为关联关系唯一的证据要素中的一个,与其他证据要素是否也出现关联关系。如询问笔录中,预设被询问人、被询问人活动时间、被询问人活动地点为关联证据要素,并预设三者为关联关系唯一的证据要素,即一个人只可能在一个时间点出现在一个地点,如询问笔录中被询问人于同一个时间段内在其他证据文件中出现的地点不同,则作为关联性瑕疵。
对证据文件的完整性校验包括:步骤031,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步骤032,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
较佳地,步骤032包括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清单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如案件类型为故意杀人案的人口失踪报案环节,预设印证人口失踪情况的证据清单应当包括询问笔录(报案人陈述)以及受案登记表,若校验中只存在受案登记表而缺失询问笔录(报案人陈述),则作为完整性瑕疵。
需要注意的是,图1的流程图中三种瑕疵校验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际应用中,可以独立进行一个或多个的校验,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任意两个或全部三个的校验。
通过上述证据校验方法,在公安或检察院办案人员进行证据校验时,就可以基于统一的单证据规则、关联性规则和完整性规则对证据进行判断,对瑕疵进行补充证据、替换证据或进行瑕疵说明,有利于后续程序对该证据基于统一证据标准的判断和利用。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阅图2,示出了一种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录入的证据文件;
步骤12,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步骤13,根据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
步骤14,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
步骤15,对提交的证据文件执行实施例一的校验方法。
本实施例的证据校验方法可转化为一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较佳地,步骤11包括判断待录入的证据文件格式是否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则允许录入。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系统录入图片支持jpg、png、tiff、jpeg等图片格式,需要将纸质证据扫描成上述格式后再进行录入。
较佳地,步骤12包括根据证据文件的标题要素,识别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标题要素可以是证据文件的文件名称,也可以是证据文件内容中的标题,如文件名称为询问笔录.jpg、或扫描件内容标题为询问笔录,都识别该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为询问笔录。
较佳地,步骤13包括根据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并识别证据文件中的证据要素自动对表单填写或提示手动填写。先根据不同证据类型预设不同的相应表单,再识别出何种证据类型后,生成相应的表单,表单中包含多个证据要素,如前述的询问次数、询问时间、询问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问题、回答、被询问人签名等,可自动将证据文件中存在的及可识别的证据要素自动填写到表单相应的空格中,也可以提示需手动填写或选择的栏目。
较佳地,步骤14包括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并判断表单中的必填项是否符合预设规则。在表单完成自动填写或手动填写之后,以提交证据指令作为证据文件录入的完成,提交后的证据文件即可执行前述的校验步骤。若提交后表单中有必填项尚未符合要求,则提示修改或补全信息。
较佳地,步骤15还包括对提交的证据文件与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关联匹配或提示手动匹配多个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中的一个。本实施例采用的系统与公安或检察院现用的网办系统对接,案件数据可以共享。如某一个刑事案件中,网办系统存在三份询问笔录,当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录入一份询问笔录之后,提示手动匹配这三份询问笔录中与本询问笔录正确关联的那份。
实施例三
请继续参阅图3,示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公安子系统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实施例二的录入及校验步骤;
步骤22,公安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步骤23,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
步骤24,检察院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
步骤25,检察院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本实施例的证据审查方法可转化为一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较佳地,步骤21在校验步骤之后还包括显示证据文件的内容并生成瑕疵列表,并在证据文件内容中标出瑕疵所对应的区域。显示证据文件内容和瑕疵列表可以根据输入的显示指令,证据文件内容预览可以和瑕疵列表形成左右分列,并针对每个瑕疵描述在证据文件内容中对应位置标出,如红框等方式。
较佳地,步骤21还包括公安子系统获取对瑕疵所输入的瑕疵说明,步骤23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瑕疵说明。对于一些瑕疵,可能需要做一些解释说明,以便于后续流程的办案人员可以查看和了解情况,在瑕疵列表中每个瑕疵描述旁可设置瑕疵说明按钮,获取公安办案人员对瑕疵所输入的瑕疵说明后,便会显示到瑕疵描述下方,这样,在证据文件流转到检察院后,检察院子系统便可获取该瑕疵说明。同样地,若公安办案人员需要对证据文件中某个要素或描述进行标注,本步骤还可以包括获取对证据文件中要素所输入的标注记号以及标签或说明。
较佳地,步骤24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对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的输入,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包括合法、瑕疵或非法。
较佳地,步骤24中的证据链审查包括根据预设案件类型生成预设证据链环节、与每个预设证据链环节对应的预设查证事项和与每个预设查证事项对应的预设印证证据,并根据每个预设印证证据下是否存在证据文件以及该证据文件的审查结果,得到证据链审查结果。以案件类型为故意杀人案件为例,预设证据链环节包括报案、被害人身份、嫌疑人到案过程、查证犯罪、证据充分性及排他性说明、罪前罪后、触犯罪名等环节,预设报案环节的查证事项为失踪情况、被害人身份的查证事项为被害人身份信息及主要社会关系、嫌疑人到案过程的查证事项为锁定嫌疑人及到案经过、查证犯罪的查证事项为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人员、作案手段及经过、加害程度及死因等,又预设失踪情况的印证证据为询问笔录和受案登记表、被害人身份信息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印证证据为询问笔录、户籍资料、身份证、院前急救病历、法庭科学DNA鉴定书等,作案时间的印证证据为询问笔录、监控录像、考勤表等。根据每个印证证据下是否存在所有证据文件,以及每个证据文件的审查结果是否为合法或瑕疵,得到证据链的审查结果。
较佳地,步骤22中的待审请求包括提请批捕或移送审查。公安子系统完成证据文件的校验之后,通过服务器发出的待审请求包括向检察院的提请批捕或移送审查,也可以以撤案作为公安子系统证据校验并分析之后的结果。
较佳地,步骤25中的审查结果包括向公安子系统发出退侦、批捕或公诉的审查结果,或向法院子系统发出公诉的审查结果。根据前述证据链的审查结果,检察院子系统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发出退回侦查、批捕或公诉的审查结果,或向法院子系统发出公诉的审查结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DVD、硬盘、闪存、U盘、CF卡、SD卡、MMC卡、SM卡、记忆棒(Memory Stick)、xD卡、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可以执行程序的计算机、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等等,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六
请继续参阅图4,示出了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包括:
公安子系统,适于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上述录入及校验步骤;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检察院子系统,适于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并适于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Claims (22)

1.一种证据校验方法,适于对获取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校验,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对所述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关联证据校验和完整性校验中的一个或多个校验步骤;
其中,对所述证据文件的单证据校验包括:
步骤011,识别所述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
步骤012,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对所述证据文件的关联证据校验包括:
步骤021,识别所述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
步骤022,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与本证据文件或其他证据文件中的关联证据要素是否有冲突;
对所述证据文件的完整性校验包括:
步骤031,识别所述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步骤032,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据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11包括识别所述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所述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证据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12包括根据所述预设证据类型模板中预设的单证据要素规则,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单证据要素是否符合程序规则、形式规则和内容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据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21包括识别所述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并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类型模板,识别所述证据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证据要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证据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22包括判断任意两个被预设为关联关系唯一的证据要素中的一个,与其他证据要素是否也出现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证据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032包括根据当前案件类型所对应的预设证据清单判断是否缺失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
7.一种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获取录入的证据文件;
步骤12,识别所述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步骤13,根据所述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
步骤14,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
步骤15,对提交的证据文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校验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包括判断待录入的证据文件格式是否符合预设要求,若是,则允许录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包括根据证据文件的标题要素,识别所述证据文件的证据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包括根据所述证据类型生成相应的表单,并识别证据文件中的证据要素自动对表单填写或提示手动填写。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包括获取输入的提交证据的指令,并判断表单中的必填项是否符合预设规则。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证据录入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5还包括对提交的证据文件与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关联匹配或提示手动匹配多个网办系统证据文件数据中的一个。
13.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方法,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所述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公安子系统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录入及校验步骤;
步骤22,公安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步骤23,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
步骤24,检察院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
步骤25,检察院子系统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在校验步骤之后还包括显示证据文件的内容并生成瑕疵列表,并在证据文件内容中标出瑕疵所对应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还包括公安子系统获取对瑕疵所输入的瑕疵说明,步骤23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所述瑕疵说明。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4还包括检察院子系统获取对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的输入,所述单个证据文件审查结果包括合法、瑕疵或非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4中的证据链审查包括根据预设案件类型生成预设证据链环节、与每个预设证据链环节对应的预设查证事项和与每个预设查证事项对应的预设印证证据,并根据每个预设印证证据下是否存在证据文件以及该证据文件的审查结果,得到证据链审查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的待审请求包括提请批捕或移送审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证据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5中的审查结果包括向公安子系统发出退侦、批捕或公诉的审查结果,或向法院子系统发出公诉的审查结果。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基于证据校验的证据审查系统,适于对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提供统一证据标准辅助,所述公安子系统、检察院子系统和法院子系统均与服务器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安子系统,适于对一个案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证据文件进行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录入及校验步骤;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待审请求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校验结果判断是否符合提出待审请求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检察院子系统发出待审请求;
检察院子系统,适于获取公安子系统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及其校验结果;并适于对该案件的证据文件进行证据链审查;并适于获取输入的发出审查结果指令,并根据证据文件的证据链审查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发出审查结果的要求,若是,则通过服务器向公安子系统或法院子系统发出审查结果。
CN201710426361.6A 2017-06-08 2017-06-08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7358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6361.6A CN107358550B (zh) 2017-06-08 2017-06-08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6361.6A CN107358550B (zh) 2017-06-08 2017-06-08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8550A true CN107358550A (zh) 2017-11-17
CN107358550B CN107358550B (zh) 2022-02-22

Family

ID=6027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6361.6A Active CN107358550B (zh) 2017-06-08 2017-06-08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855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449A (zh) * 2017-12-27 2018-06-22 廖晓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询问笔录装置、系统及其笔录方法
CN109409625A (zh) * 2018-08-16 2019-03-01 上海绿狮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法律事务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
CN110222669A (zh) * 2019-06-17 2019-09-10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案件证据智能审查方法及系统
CN110245346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事件信息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24590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庭审笔录内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24606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引案件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45919A (zh) * 2019-06-17 2019-09-17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体适格智能审查方法及系统
CN110335180A (zh) * 2019-07-04 2019-10-15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案件立案材料智能审查装置
CN110377631A (zh) * 2019-06-17 2019-10-2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案件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28466A (zh) * 2018-12-24 2020-07-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文书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2348714A (zh) * 2020-11-05 2021-02-09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证据链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132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办案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836494A (zh) * 2021-01-29 2021-05-25 厦门市法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法律文书智能监督校验方法及系统
CN112861757A (zh) * 2021-02-23 2021-05-28 天津汇智星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文本语义理解的笔录智能审核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154A1 (en) * 2000-12-06 2002-10-03 Tomkow Terrence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delivery and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messages
CN101197017A (zh) * 2007-12-24 2008-06-11 深圳市物证检验鉴定中心 公安刑事技术检验鉴定信息系统及其方法
CN101576977A (zh) * 2009-06-01 2009-11-11 中国政法大学 证据管理系统
WO2010029569A2 (en) * 2008-07-18 2010-03-18 Mohan Dewan Electronic justice system
CN105894151A (zh) * 2014-11-19 2016-08-24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部门案事件协同处理系统
CN105975868A (zh) * 2016-04-29 2016-09-28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保全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154A1 (en) * 2000-12-06 2002-10-03 Tomkow Terrence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delivery and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messages
CN101197017A (zh) * 2007-12-24 2008-06-11 深圳市物证检验鉴定中心 公安刑事技术检验鉴定信息系统及其方法
WO2010029569A2 (en) * 2008-07-18 2010-03-18 Mohan Dewan Electronic justice system
CN101576977A (zh) * 2009-06-01 2009-11-11 中国政法大学 证据管理系统
CN105894151A (zh) * 2014-11-19 2016-08-24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部门案事件协同处理系统
CN105975868A (zh) * 2016-04-29 2016-09-28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证据保全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449A (zh) * 2017-12-27 2018-06-22 廖晓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询问笔录装置、系统及其笔录方法
CN110245346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事件信息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24590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庭审笔录内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24606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引案件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09625A (zh) * 2018-08-16 2019-03-01 上海绿狮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法律事务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
CN109409625B (zh) * 2018-08-16 2021-09-14 上海绿狮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法律事务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
CN111428466A (zh) * 2018-12-24 2020-07-17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文书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0377631A (zh) * 2019-06-17 2019-10-2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案件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45919A (zh) * 2019-06-17 2019-09-17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体适格智能审查方法及系统
CN110222669A (zh) * 2019-06-17 2019-09-10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案件证据智能审查方法及系统
CN110377631B (zh) * 2019-06-17 2024-01-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案件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35180A (zh) * 2019-07-04 2019-10-15 北京市律典通科技有限公司 案件立案材料智能审查装置
CN11258132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办案的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348714A (zh) * 2020-11-05 2021-02-09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证据链构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6494A (zh) * 2021-01-29 2021-05-25 厦门市法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法律文书智能监督校验方法及系统
CN112836494B (zh) * 2021-01-29 2022-08-05 厦门市法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法律文书智能监督校验方法及系统
CN112861757A (zh) * 2021-02-23 2021-05-28 天津汇智星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文本语义理解的笔录智能审核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61757B (zh) * 2021-02-23 2022-11-22 天津汇智星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文本语义理解的笔录智能审核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8550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8550A (zh) 刑事案件智能证据校验方法、审查方法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7358558A (zh) 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方法,系统及具有其的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Perumal Digital forensic model based on Malaysian investigation process
Kassin et al. The forensic confirmation bias: Problems, perspectiv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McKemmish When is digital evidence forensically sound?
CN106650799B (zh) 一种电子证据分类提取方法及系统
CN108182248A (zh) 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Mercer et al. Shadow Dwellers: The Underregulated World of State and Local DNA Databases
US111516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sexual assault kit evidence
Thompson et al. Solving Daubert's dilemma for the forensic sciences through blind testing
Leo et al. Mis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A response to Paul Cassell's balanced approach to the false confession problem
US201801820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sexual assault kit evidence
Koenig et al. Cutting-Edge Evidenc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New Digital Investigation Methods in Litigation
Cino et al. The oracle testifies: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s evidence in criminal courtrooms
Mamatkulova Admissi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Hua China’s New Rules on Evidence in Criminal Trials
Blahuta et al. Us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Ukraine
Bhattacharjee et al. Power to the Data Defenders: Human-Centered Disclosure Risk Calibration of Open Data
Al-Sharieh et al. STOP, you’re on camera: The evidentiary admissibility and probative value of digital records in Europe
Wehunt Drawing the line: DNA databasing at arrest and sample expungement
Berger Evolving Trends in Forensic Science
Supan Submitted To
Perumal et al. Integrated computer forensic investigation model based on Malaysian standards
Ali DIGITAL EVIDENCE–AN APPROACH TO SAFEGUARD FROM CYBERCRIME IN BANGLADESH
Verma et al. Blockchain and Cloud Computing used in Preservation of Crime Scene Eviden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