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5937A -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5937A
CN107355937A CN201710657735.5A CN201710657735A CN107355937A CN 107355937 A CN107355937 A CN 107355937A CN 201710657735 A CN201710657735 A CN 201710657735A CN 107355937 A CN107355937 A CN 107355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air
heat pipe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77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5937B (zh
Inventor
徐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an 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an 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an 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an 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77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5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5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5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2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2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 F24F2012/005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using heat 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新风道内,热管式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排风道内,在新风道内: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新风风机,另一侧沿风向依次设置有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杀菌模块,在排风道内: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均匀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本发明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可有效提高新风和排风的实际冷热交换效率,充分节约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即使排风量仅有新风量的1/2,净化新风机也可有效热回收,确保夏天新风变凉,冬天新风变暖。

Description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外的空气质量。众所周知,室内污染包括甲醛、苯、氨、TVOC、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等,甲醛等污染物的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8年以上,室内长期缺氧将严重影响心脑系统的健康和肌体组织的修复。室外污染包括PM2.5颗粒物、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灰尘及棉絮状漂浮物、花粉过敏原、室外噪音污染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开窗通风解决室内缺氧,那么室外PM2.5及其它污染物将进入室内损害肺部等器官健康,室外噪声严重影响休息损害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关窗隔离室外污染及噪声,采用空气净化器一般只能去除空气粉尘,无法有效去除室内产生的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污染物,同时大脑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关闭门窗隔离室外污染及噪声,安装带有净化功能的净化新风机将室外富氧的新风净化后源源不断送入室内并维持室内处于微正压,稀释室内污染物排出室外,维持室内是一个洁净的空气质量环境。因此近年来带净化功能的净化新风机越来越普及。
人类出于健康与舒适度的基本需求,每小时一般需要30m3/h以上的新风量。夏天室外高温新风或冬天室外低温新风将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冷却到或加热到房间所需要的舒适温度范围;在空调采暖系统所消耗的能源中,足量的新风负荷约占30%左右。新风量的变化对空调采暖系统的负荷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有新风就有排风,室内的已被冷却或加热的脏空气排出室外是一种能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利用有效的装置从排风所带走的能量热量、冷量中回收部分能量用来处理新风,可以节约本来由制冷或制热机组负担的新风负荷,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现在用于排风能量回收的主要是全热交换器,少量采用显热交换器,国内外目前的用于排风能量回收的全热交换机组普遍采用以特殊的纸或膜为基材的板式热交换芯,新风与排风采用交叉流的方式,显热通过纸或膜进行热交换,一般传热系数小于5W/㎡K,潜热通过新排风侧的水蒸气分压差由纸张或膜微气孔传质实现,在配置交换面积足够且排风量与新风量相等不发生交叉短路的前提下一般全热交换效率仅有50%左右,且有排风中的污染物质或病毒渗透到新风中的风险,传统的显热交换器一般采用金属作基材制作成板翅式,采用垂直交叉流的方式,温度交换效率较高,避免了交叉污染的可能,但因不能进行潜热回收,故其回收效率较低,在配置交换面积足够且排风量与新风量相等不发生交叉短路的前提下一般全热交换效率一般低于50%. 目前的净化新风机采用的这两种热交换器都存在以下缺陷:
1.实际热回收能效比低不经济
新风排风通道一般间距仅3mm左右,且呈垂直交叉流,所以阻力一般较大超过150Pa,大幅度增加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能耗,在实际运行的净化新风系统,为了确保室内洁净微正压,一般排风量是新风量的一半左右,若室内外新排风口距离较近短路,绝大部分净化新风机为了节约安装空间全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较小,大部分净化新风机的实际热回收效率低于30%,其回收的热量和增加的风机能耗相比其能效还不如分体空调的制冷制热能效。
极容易产生串风漏风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及热回收效率
传统的板翅式热交换器新风与排风相互交错垂直流,很难密封,所以国家标准的有效换气效率都不超过95%,证明至少有5%的串风漏风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3.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时易结霜堵塞使热回收失去作用或结露产生冷凝水滋生细菌
传统的板翅式热交换器由于新风与排风仅相隔一层纸或薄金属,当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新风温度在-5℃以下,而排风温度在20℃左右时极易在排风通道结冰或结露堵塞风道使得热回收失去作用。
在夏季炎热地区新风温度在35℃以上,而室内排风温度在25℃左右时极易在新风通道产生冷凝水滋生细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4.寿命短
众多的工程经验表明,由于结露及灰尘影响纸质基材的寿命,一般纸质全热交换器的寿命仅2-3年。即使是金属显热交换器,由于排风侧一般没有精细过滤,1-3年后其通道也会堵塞失去热回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解决目前传统的采用板翅式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的净化新风机实际热回收效率低,阻力大能效低,易结冰易堵塞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新风道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排风道内,在新风道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新风风机,在排风道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排风风机,上述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均与监测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本发明的新风机涉及到两种工作情况,分别为夏季冷回收和冬季热回收工况,针对夏季冷回收工况:室外在35℃左右,室内在25℃左右,35℃的新风在新风道与热管式热交换器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排风道的热管冷凝端被25℃的空调室内冷风冷却,实现新风与排风的冷量交换,35℃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冷却到27℃左右,然后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冷却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5℃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道被加热到32℃左右排放到室外。当室外新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新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针对冬季热回收工况:室外在-10℃左右,室内在20℃左右,室内20℃的排风在排风道内与热管式热交换器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新风道的热管冷凝端,然后将-10℃的室外冷风加热,实现新风与排风的热量交换,-10℃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加热到18℃左右,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温热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0℃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排风被冷却到-5℃左右通过排风道排放到室外。当室内排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排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但是由于热管的特性蒸发传热能力要远远强于冷凝传热能力,因此在排风端热管表面温度一般高于0℃,不存在传统的全热交换器结冰堵塞的问题。
作为优选,在新风道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与新风风机相对的一侧沿风向依次设置有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杀菌模块,上述监测控制模块还信号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内外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新风道内产生的新风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温热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外的空气质量,从而根据需要控制新风机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作为优选,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为整体式热管组,上述整体式热管组是由两个以上的热管并列设置而组成,上述热管上套装由垂直于热管轴向的散热翅片,上述热管的一端位于排风道内,另一端位于新风道内。排风道与新风道完全密封隔离,确保无串风漏风。
作为优选,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是由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相互连通组成,其中的一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位于排风道内,另一组位于新风道内。热管式热交换器采用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相互连通组成,新风道与排风道可根据房间气流组织的需要独立安装于房间的任何位置。
作为优选,上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包括集热腔和热管组,上述集热腔对外密封并且其内部填充有气液两相相变工质;上述集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热管安装座,上述集热腔的底部设置有导冷导热面,上述热管组的一端穿过热管安装座并设置在集热腔的内部。详细描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结构,此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结构简单,接触传热效率及沿程传热效率均很高,能快速将小面积高密度热流从导冷导热面快速导向散热或散冷工质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散热系统或散冷系统,导冷导热面的温度可趋近于散热或散冷的介质温度。芯片等发热或发冷器件的发热或发冷表面能最大限度与相变集热腔的散热面紧密接触并迅速将热量或热量通过集热腔内的带毛细作用的散热片传给腔内的相变工质,相变工质又能快速的通过热管组将冷热量传导至散热或散冷介质,发热或发冷表面与散热或散冷介质的温度差可控制在1℃以下,相比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传热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
作为优选,上述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集热腔之间通过均液管和均气管相连通。集热腔之间采用均气管与均液管连通用于热量冷量传递,绝无串风漏风。
作为优选,上述集热腔内设置有散热片并且上述散热片的一端与导冷导热面相接触。散热片能够将热量或冷量通过散热片的毛细作用快速传递给气液两相相变工质,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散热片有两个以上并且沿集热腔的径向并列设置在集热腔的内部,上述集热腔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安装槽,上述散热片密封安装在散热片安装槽内。限定散热片的安装方式。提高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作为优选,上述热管安装座密封盖装在集热腔的顶部,上述热管安装座上设置有供热管组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因为要保证集热腔完全密封,因此热管组是通过热管安装座安装在集热腔的顶部。
作为优选,上述热管组位于集热腔外侧的部分套装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翅片,上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供热管组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针对于不同的传热介质,散热翅片可以增加热管的传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可有效提高新风和排风的实际冷热交换效率,充分节约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即使排风量仅有新风量的1/2,净化新风机也可有效热回收,确保夏天新风变凉,冬天新风变暖。
本发明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可有效避免新风排风串风漏风交叉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可大幅度降低结冰堵塞结露长细菌的风险,提高净化新风机的热回收效果和使用寿命。即使在恶劣室外环境下换热芯的使用寿命可由2-3年提高到15年以上。
本发明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在同等风量下其阻力远远小于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可大幅度减少新风机和排风机的功率,降低净化新风机的能耗,节约运行费用。
本发明由于热管热交换器既可以分离又可以整体,因此可根据需要沿新风道和排风道灵活布置热交换器的冷凝端和蒸发端,因此采用热管热回收器的净化新风机体积可以设计得紧凑小巧,不占用室内空间。
本发明中热管的散热翅片在外面极其便于清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管式热交换器为整体式热管组时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热管式热交换器为分离式热管组时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集热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1,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新风道30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另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排风道40内,在新风道30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新风风机2,在排风道40内: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排风风机3,上述新风风机2和排风风机3均与监测控制模块7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机涉及到两种工作情况,分别为夏季冷回收和冬季热回收工况,针对夏季冷回收工况:室外在35℃左右,室内在25℃左右,35℃的新风在新风道与热管式热交换器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排风道的热管冷凝端被25℃的空调室内冷风冷却,实现新风与排风的冷量交换,35℃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冷却到27℃左右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5℃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道被加热到32℃左右排放到室外。当室外新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新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针对冬季热回收工况:室外在-10℃左右,室内在20℃左右,室内20℃的排风在排风道内与热管式热交换器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新风道的热管冷凝端,然后将-10℃的室外冷风加热,实现新风与排风的热量交换,-10℃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加热到18℃左右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0℃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排风被冷却到-5℃左右通过排风道排放到室外。当室内排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排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但是由于热管的特性蒸发传热能力要远远强于冷凝传热能力,因此在排风端热管表面温度一般高于0℃,不存在传统的全热交换器结冰堵塞的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新风道30内: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与新风风机2相对的一侧沿风向依次设置有净化模块4、杀菌模块5、负离子杀菌模块6,上述监测控制模块7还信号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内外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8。
本实施例中,新风道内的产生的新风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温热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外的空气质量,从而根据需要控制新风机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为整体式热管组,如图1所示,上述整体式热管组是由两个以上的热管120并列设置而组成,上述热管上套装由垂直于热管120轴向的散热翅片18,上述热管120的一端位于排风道40内,另一端位于新风道30内。
本实施例中热管式热交换器1采用整体式热管组,热管组的一端为蒸发端,热管组的另一端为冷凝端,并且排风道与新风道完全密封隔离,确保无串风漏风。散热翅片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从而加快散热,提高热传递效率。
针对夏季冷回收工况:室外在35℃左右,室内在25℃左右,35℃的新风在新风道与整体式热管组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排风道的热管冷凝端被25℃的空调室内冷风冷却,实现新风与排风的冷量交换,35℃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冷却到27℃左右,然后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冷却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5℃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空气通过排风道被加热到32℃左右排放到室外。当室外新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新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
针对冬季热回收工况:室外在-10℃左右,室内在20℃左右,室内20℃的排风在排风道内与整体式热管组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到新风道的热管冷凝端,然后将-10℃的室外冷风加热,实现新风与排风的热量交换,-10℃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加热到18℃左右,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温热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0℃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排风被冷却到-5℃左右通过排风道排放到室外。当室内排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排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但是由于热管的特性蒸发传热能力要远远强于冷凝传热能力,因此在排风端热管表面温度一般高于0℃,不存在传统的全热交换器结冰堵塞的问题。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是由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相互连通组成,其中的一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位于排风道40内,另一组位于新风道30内,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热管式热交换器采用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相互连通组成,新风道与排风道可根据房间气流组织的需要独立安装于房间的任何位置。两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分别作为蒸发端和冷凝端,当作为蒸发端时,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中的集热腔为集热腔,当作为冷凝端时,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中的集热腔则变为集冷腔。
夏季冷回收工况:室外在35℃左右,室内在25℃左右,35℃的新风与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组传递到该热管组所在的集热腔中的相变工质,该相变工质的温度压力对应是30℃左右;同时25℃的排风与另一个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冷凝端接触将冷量通过热管组传递到该热管组所在的集冷腔中的相变工质,该相变工质的温度压力对应是30℃左右;新风与排风的冷量就通过两个集热腔之间的相变工质流动实现快速远距离交换,35℃的新风在新风道就被冷却到30℃左右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冷却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5℃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排风被加热到30℃左右通过排风道排放到室外。当室外新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新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当需要提高冷回收效率时,可用多级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使得新风温度无限接近于室内温度。
冬季热回收工况:室外在-10℃左右,室内在20℃左右,20℃的排风与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蒸发端接触将热量通过热管组传递到该热管组所在的集热腔中的相变工质,该相变工质的温度压力对应是5℃左右;同时-10℃的新风与另一个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冷凝端接触将冷量通过热管组传递到该热管组所在的集冷腔中的相变工质,该相变工质的温度压力对应是5℃左右;新风与排风的热量就通过两个集热腔之间的相变工质流动实现快速远距离交换,实现新风与排风的热量交换,-10℃的新风在新风道内就被加热到5℃左右通过净化模块、杀菌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空气质量处理模块变为洁净的温热的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同时室内20℃左右的富含有毒物质和二氧化碳的室内排风被冷却到5℃左右通过排风道排放到室外。当室内排风的露点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排风中的多余水蒸汽将冷凝析出,起到全热交换的左右,但是由于热管的特性蒸发传热能力要远远强于冷凝传热能力,因此在排风道热管表面温度一般高于0℃,不存在传统的全热交换器结冰堵塞的问题。当需要提高热回收效率时,可用多级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使得新风温度无限接近于室内温度。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3、4所示,上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包括集热腔11和热管组12,上述集热腔11对外密封并且其内部填充有气液两相相变工质15;上述集热腔11的顶部设置有热管安装座16,上述集热腔11的底部设置有导冷导热面14,上述热管组12的一端穿过热管安装座16并设置在集热腔11的内部。
本实施例详细描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结构,此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结构简单,接触传热效率及沿程传热效率均很高,能快速将小面积高密度热流从导冷导热面快速导向散热或散冷工质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散热系统或散冷系统,导冷导热面的温度可趋近于散热或散冷的介质温度。芯片等发热或发冷器件的发热或发冷表面能最大限度与相变集热腔的散热面紧密接触并迅速将热量或热量通过集热腔内的带毛细作用的散热片传给腔内的相变工质,相变工质又能快速的通过热管组将冷热量传导至散热或散冷介质,发热或发冷表面与散热或散冷介质的温度差可控制在1℃以下,相比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传热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集热腔11之间通过均液管19和均气管2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集热腔之间采用均气管与均液管连通用于热量冷量传递,绝无串风漏风。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集热腔11内设置有散热片13并且上述散热片13的一端与导冷导热面14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散热片能够将热量或冷量通过散热片的毛细作用快速传递给气液两相相变工质,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5所示,上述散热片13有两个以上并且沿集热腔11的径向并列设置在集热腔11的内部,上述集热腔1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安装槽17,上述散热片13密封安装在散热片安装槽17内。限定散热片的安装方式。提高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热管安装座16密封盖装在集热腔11的顶部,上述热管安装座16上设置有供热管组12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
本实施例因为要保证集热腔完全密封,因此热管组是通过热管安装座安装在集热腔的顶部。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上述热管组12位于集热腔11外侧的部分套装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翅片18,上述散热翅片18上设置有供热管组12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
本实施例针对于不同的传热介质,散热翅片可以增加热管的传热效率。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式热交换器(1),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新风道(30)内,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另一端设置在净化新风机的排风道(40)内,
在新风道(30)内: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新风风机(2),
在排风道(40)内: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的一侧设置有排风风机(3),所述新风风机(2)和排风风机(3)均与监测控制模块(7)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新风道(30)内: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与新风风机(2)相对的一侧沿风向依次设置有净化模块(4)、杀菌模块(5)、负离子杀菌模块(6),所述监测控制模块(7)还信号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内外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为整体式热管组,所述整体式热管组是由两个以上的热管(120)并列设置而组成,所述热管上套装由垂直于热管(120)轴向的散热翅片(18),所述热管(120)的一端位于排风道(40)内,另一端位于新风道(3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式热交换器(1)是由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相互连通组成,其中的一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位于排风道(40)内,另一组位于新风道(3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集热腔热管组包括集热腔(11)和热管组(12),所述集热腔(11)对外密封并且其内部填充有气液两相相变工质(15);所述集热腔(11)的顶部设置有热管安装座(16),所述集热腔(11)的底部设置有导冷导热面(14),所述热管组(12)的一端穿过热管安装座(16)并设置在集热腔(1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独立的相变集热腔热管组的集热腔(11)之间通过均液管(19)和均气管(20)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腔(11)内设置有散热片(13)并且所述散热片(13)的一端与导冷导热面(14)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3)有两个以上并且沿集热腔(11)的径向并列设置在集热腔(11)的内部,所述集热腔(1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片安装槽(17),所述散热片(13)密封安装在散热片安装槽(17)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安装座(16)密封盖装在集热腔(11)的顶部,所述热管安装座(16)上设置有供热管组(12)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组(12)位于集热腔(11)外侧的部分套装有两个以上的散热翅片(18),所述散热翅片(18)上设置有供热管组(12)中的热管穿过的通孔。
CN201710657735.5A 2017-08-03 2017-08-03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Active CN107355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735.5A CN107355937B (zh) 2017-08-03 2017-08-03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7735.5A CN107355937B (zh) 2017-08-03 2017-08-03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5937A true CN107355937A (zh) 2017-11-17
CN107355937B CN107355937B (zh) 2018-04-06

Family

ID=6028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7735.5A Active CN107355937B (zh) 2017-08-03 2017-08-03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593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0411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调节出风量的热管式新风机
CN109000331A (zh) * 2018-05-30 2018-12-14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过滤新风机
CN109186008A (zh) * 2018-10-19 2019-01-11 际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10174013A (zh) * 2019-05-13 2019-08-27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10319525A (zh) * 2019-08-22 2019-10-11 湖南童年的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新风机
CN110848832A (zh) * 2019-10-19 2020-02-28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光伏热电热回收净化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23463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刘长庚 一种换热器能量回收装置
CN112344465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可进行排风热回收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新风空调机组
CN112361560A (zh) * 2020-11-09 2021-02-12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空间防结露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94816A (zh) * 2020-12-18 2021-04-02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半导体热管技术的被动房能源环境机
CN113280440A (zh) * 2021-06-18 2021-08-20 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6716A (en) * 1987-01-27 1990-01-30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eat pipe type heat-exchanger for the ventilation
CN104315685A (zh) * 2014-10-30 2015-01-28 郑州大学 排风新风换热系统
CN104819552A (zh) * 2015-04-27 2015-08-0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6716A (en) * 1987-01-27 1990-01-30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Heat pipe type heat-exchanger for the ventilation
CN104315685A (zh) * 2014-10-30 2015-01-28 郑州大学 排风新风换热系统
CN104819552A (zh) * 2015-04-27 2015-08-0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0331A (zh) * 2018-05-30 2018-12-14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回收式过滤新风机
CN108800411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调节出风量的热管式新风机
CN109186008B (zh) * 2018-10-19 2023-11-28 际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9186008A (zh) * 2018-10-19 2019-01-11 际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10174013A (zh) * 2019-05-13 2019-08-27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10319525A (zh) * 2019-08-22 2019-10-11 湖南童年的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新风机
CN110848832A (zh) * 2019-10-19 2020-02-28 东南大学 一种新型光伏热电热回收净化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23463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刘长庚 一种换热器能量回收装置
CN112361560A (zh) * 2020-11-09 2021-02-12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空间防结露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361560B (zh) * 2020-11-09 2023-08-22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空间防结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344465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可进行排风热回收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新风空调机组
CN112594816A (zh) * 2020-12-18 2021-04-02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半导体热管技术的被动房能源环境机
CN113280440A (zh) * 2021-06-18 2021-08-20 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洁净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5937B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5937B (zh) 热管热回收式净化新风机
CN107388447B (zh) 带制冷制热除湿热回收功能的净化新风机
CN202024423U (zh) 转轮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混合型空调机组
CN201368540Y (zh) 空气热回收热泵
CN101169280A (zh) 无动力式空气热回收装置
CN20173157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净化空调系统
CN102444941A (zh) 一种极低冷热损失的洁净新风除湿系统
CN103982968B (zh) 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CN201155837Y (zh) 一种新型热回收装置
CN104728985A (zh) 一种通风装置
CN201436495U (zh) 一种具有高效能量回收功能的双向新风换气机
CN202066129U (zh) 除湿与蒸发冷却复合型空调机组
CN106440168A (zh) 带热量回收和废气净化的送排风系统
CN106765451A (zh) 一种无霜型溶液热泵装置
CN105318461A (zh) 开闭式双功能热源塔
CN105805876A (zh) 热回收新风机
CN100408926C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热电新风机
CN102345920A (zh) 一种分体式热回收蒸发冷凝新风空调
CN104501466A (zh) 一种地源热泵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CN204063303U (zh) 一种高效热回收新风机
CN202470251U (zh) 一种极低冷热损失的洁净新风除湿系统
KR20060065034A (ko) 히트파이프가 내설된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CN204943778U (zh) 一种新型空调房间节能换气系统
CN207162799U (zh) 高效净化新风机
CN107477719A (zh) 能除湿过滤的净化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