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6295A -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46295A
CN107346295A CN201610292204.6A CN201610292204A CN107346295A CN 107346295 A CN107346295 A CN 107346295A CN 201610292204 A CN201610292204 A CN 201610292204A CN 107346295 A CN107346295 A CN 107346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rol unit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able
j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22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2922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462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4601 priority patent/WO20171905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46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6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04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parallel b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该线缆可包括:并口连接器、控制单元和JTAG接口,其中:并口连接器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并口连接器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并口连接器用于接收电子设备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并按照并口协议向控制单元传输数据;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并口连接器传输的数据,并将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JTAG协议向JTAG接口传输;JTAG接口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逻辑器件,JTAG接口用于接收控制单元传输的数据,并按照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逻辑器件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等逻辑器件被广泛应用。这些逻辑器件在使用之前或者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数据写入到逻辑器件中,逻辑器件再执行写入的数据。目前主要是使用联合测试工作组(Joint Test ActionGroup,JTAG)线缆将数据写入逻辑器件中。而目前的JTAG线缆的结构是并口连接器通过多根数据线缆与JTAG接口连接,其中,并口连接器与计算机连接,JTAG接口与逻辑器件连接。在这种结构下传输的数据是并口协议的,这样通过JTAG接口传输给逻辑器件时,需要使用并口的四根数据线缆虚拟JTAG接口,才可以将数据写入逻辑器件中,但这种方案中,实际传输数据的只有一根数据线缆。可见,目前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解决了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包括:并口连接器、控制单元和JTAG接口,其中:
所述并口连接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口连接器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所述并口连接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并按照所述并口协议向所述控制单元传输所述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并口连接器传输的所述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JTAG接口传输;
所述JTAG接口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逻辑器件,所述JTAG接口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数据,并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数据传输线缆接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线缆包括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并口连接器和JTAG接口,从而可以实现并口协议接收电子设备传输的数据,以及按照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传输写入数据,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四根数据线缆虚拟JTAG接口,才可以将数据写入逻辑器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数据传输线缆100包括:并口连接器101、控制单元102和JTAG接口103,其中:
并口连接器101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102的第一端连接,并口连接器10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并口连接器101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并按照所述并口协议向控制单元102传输所述数据;
控制单元102的第二端与JTAG接口10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102用于接收并口连接器101传输的所述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JTAG接口103传输;
JTAG接口103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逻辑器件,JTAG接口103用于接收控制单元102传输的所述数据,并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本实施例中,并口连接器101可以是25针并口连接器,如DB25并口连接器,当然,在一些场景并口连接器101还可以是其他针数的并口连接器,例如:24针或者36针的并口连接器等,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指能够使用并口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例如:电脑、服务器等设备。其中,并口连接器101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并口连接。
另外,上述控制单元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MCU)、FPGA、CPLD、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或者精简指令集处理器(Advanced RISCMachine,ARM)等一系列的处理器或者控制器的一种或者组合,其中,上述MCU又可以理解为单片机。在控制单元102接收到并口连接器101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上述数据时,该数据的传输协议为并口协议,控制单元102将该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并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JTAG协议向JTAG接口103传输。
另外,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可以是程序代码,这样当程序代码写入到逻辑器件中后,逻辑器件就可以执行该程序代码。上述逻辑器件可以是FPGA或者CPLD等逻辑器件。另外,上述的写入可以理解为烧结或者烧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各个部分的端口,例如:并口连接器101的第一端、控制单元102的第一端、并口连接器101的第二端、控制单元102的第二端、JTAG接口103的第一端、JTAG接口103的第二端,对这些端口的引脚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并口连接器101的第二端可以是25针,即25个引脚,另外,这里端口可以是双向端口,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并口连接器101和控制单元102之间是采用并口协议传输数据的,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即提高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且控制单元102、JTAG接口103和逻辑器件之间是采用JTAG协议传输的,这样就不需要使用数据线缆虚拟JTAG接口,更进一步提高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例如:与现有技术中使用虚拟JTAG接口相比,由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好几个周期才能完成时序虚拟,而本实施例中,直接使用JTAG协议,从而可以实现整体速率提高达到十几倍以上。尤其在工厂使用过程中,意义十分明显。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数据烧结的成功率,避免重复烧结的痛苦,提高产线一次通过率。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数据传输线缆200包括:并口连接器201、控制单元202和JTAG接口203,其中:
并口连接器201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202的第一端连接,并口连接器20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所述并口连接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并按照所述并口协议向所述控制单元202传输所述数据;
控制单元201的第二端与JTAG接口20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202用于接收所述并口连接器传输的所述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JTAG接口传输;
JTAG接口203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逻辑器件,所述JTAG接口203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数据,并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可选的,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第一输出器204,其中,控制单元202的第三端可以与第一输出器204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02还用于通过所述并口连接器201与所述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则向所述第一输出器件204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成功的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器件204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则向所述第一输出器件204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失败的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其中,上述握手信号可以理解为在并口连接器201与上述电子设备连接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连接器201向控制单元202传输的握手信号,控制单元202接收到该握手信号后,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消息或者确认消息,以确定握手成功;或者控制单元202通过并口连接器201向电子设备传输的握手信号,电子设备接收到该握手信号后,向控制单元202返回响应消息或者确认消息,以确定握手成功。
另外,上述第一输出器件204可以是显示器件,例如:指示灯,如LED指示灯,其中,对于显示器件上述第一输出信号可以是常亮,上述第二输出信号可以是闪烁等,当然,这里不作限定,只需要能区分即可。当然,上述第一输出器件204还可以是音频输出器件,例如:扬声器,这样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音频区域握手成功或者失败。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通过第一输出器件204输出信号,以向用户提示控制单元202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握手是否成功,这样当握手失败时,可即时给出提示,以使用户即时查找到数据传输线缆200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故障,以避免用户在使用逻辑器件时,才发现数据写入失败,从而提高数据写入的速率。
可选的,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第二输出器205,其中,控制单元202的第四端与第二输出器件205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逻辑器件传输第二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则向所述第二输出器件205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成功的第三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器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则向所述第二输出器件205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失败的第四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器件205用于输出所述第四输出信号。
其中,该实施方式中的握手信号的传输说明可以参见上面实施例的第一握手信号的相关说明,以及第二输出器件205的说明也可以参考上面实施例的第一输出器件204,此处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通过第二输出器件205输出信号,以向用户提示控制单元202与逻辑器件之间的握手是否成功,这样当握手失败时,可即时给出提示,以使用户即时查找到数据传输线缆200与逻辑器件之间的连接故障,以避免用户在使用逻辑器件时,才发现数据写入失败,从而提高数据写入的速率。
可选的,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第三输出器件206,控制单元202的第五端与第三输出器件206连接,控制单元202可以在电源连通时,可以向第三输出器件206输出电源连通的第五输出信号,第三输出器件206输出第五输出信号,以提示电源连通成功。例如:第三输出器件206可以理解为电源指示灯,通过该指示灯指示电源是否连通成功。
可选的,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第四输出器件207,其中,控制单元202的第六端与第四输出器件207连接,控制单元202可以在上述数据写入逻辑器件完毕后,向第四输出器件207输出写入完毕的第六输出信号,第四输出器件207输出第六输出信号,以提示数据写入完毕。例如:第四输出器件207可以理解为写入指示灯,通过该指示灯指示数据是否写入完成,如写入过程中显示闪烁,写入完毕后显示常亮等。
当然,在一些场景中控制单元202连接的多个输出器件还可以是结合在同一个器件上,例如:结合在一个显示屏,即上述每个输出器件可以该显示屏中的部分区域。
可选的,如图3所示,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选择器件208,其中,控制单元202的至少两个选择端分别与至少两个选择器件208连接,其中,每个选择器件208向所述控制单元传输的选择信号用于选择一种传输时序,控制单元202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选择器件208中的目标选择器件传输的选择信号,并以所述目标选择器传输的选择信号所选择的传输时序,且按照JTAG协议向所述JTAG接口传输所述数据。
其中,上述选择器件202可以是开关器件,即通过不同的开关器件选择不同的传输时序,这样就可以实现通过不同的传输时序向逻辑器件中写入数据。其中,图3以4个开关器件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上进行举例说明,即可以实现四4种不同的传输时序。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厂家的逻辑器件有不同的时序要求,这样该实施方式中,就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线缆200支持多个厂家的时序要求,这样不会出现写入数据不符合时序时的降速使用,以提高了一次写入数据的速率和成功率。
可选的,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浪涌保护电路209,其中,并口连接器201的第一端与浪涌保护电路209的一端连接,浪涌保护电路209的另一端与控制单元201的第一端连接。
其中,浪涌保护电路209可以通过瞬态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Suppressor,TVS)、压敏电阻和专用的浪涌防护器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组成,当然,浪涌保护电路209还可以通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实现,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浪涌保护电路209消除并口连接器201在插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浪涌,如高电压,这样就可以实现避免浪涌对数据传输线缆200造成损坏,以提高提高数据传输线缆200的保护性能。
可选的,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线缆200还可以包括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和/或缓启动电路2011,其中,控制单元202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203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控制单元202的第二端与缓启动电路2011的一端连接,缓启动电路2011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203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控制单元202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另一端与缓启动电路2011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2011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203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控制单元203的第二端与缓启动电路2011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2011的另一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202的第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线缆200包括了输出器件、选择器件和浪涌保护电路,但这些对于该实施方式来说,这些器件和电路是可选的。
其中,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可以用于保护数据传输线缆200的JTAG接口202。其中,数据传输隔离电路2010可以通过TVS管、压敏电阻和专用的浪涌防护器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组成,同样还可以通过光耦等隔离器件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缓启动电路2011可以用于防止在插拔数据传输线缆200的过程中,对上级电路产生较大的电流冲击,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线缆连接的电源器件的损坏。其中,缓启动电路2011可以通过MOS管、三极管、缓启动芯片等独立或者组合,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数据传输线缆接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
步骤S602、数据传输线缆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
步骤S603、数据传输线缆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接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与所述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成功的第一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失败的第二输出信号。
可选的,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与所述逻辑器件传输第二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成功的第三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失败的第四输出信号。
其中,上述数据传输线缆可以是图1至图4所示的任意数据传输线缆。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1至图4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由于数据传输线缆通过并口协议接收电子设备传输的数据,以及按照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传输写入数据,从而可以提高向逻辑器件写入数据的速率。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口连接器、控制单元和联合测试工作组JTAG接口,其中:
所述并口连接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口连接器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所述并口连接器用于接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并按照所述并口协议向所述控制单元传输所述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并口连接器传输的所述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JTAG接口传输;
所述JTAG接口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逻辑器件,所述JTAG接口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传输的所述数据,并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所述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端与第一输出器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并口连接器与所述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则向所述第一输出器件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成功的第一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则向所述第一输出器件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失败的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四端与第二输出器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JTAG接口与所述逻辑器件传输第二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则向所述第二输出器件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成功的第三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器件用于显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则向所述第二输出器件传输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失败的第四输出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四输出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五端与第三输出器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电源连通时,向所述第三输出器件输出电源连通的第五输出信号,所述第三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五输出信号;和/或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六端与第四输出器件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数据写入所述逻辑器件完毕后,向所述第四输出器件输出写入完毕的第六输出信号,所述第四输出器件用于输出所述第六输出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至少两个选择端分别与至少两个选择器件连接,其中,每个选择器件向所述控制单元传输的选择信号用于选择一种传输时序,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两个选择器件中的目标选择器件传输的选择信号,并以所述目标选择器传输的选择信号所选择的传输时序,且按照JTAG协议向所述JTAG接口传输所述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口连接器的第一端与浪涌保护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浪涌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缓启动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另一端与缓启动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或者
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缓启动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隔离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JTAG接口的第一端连接。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传输线缆接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协议转换成JTAG协议;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接收电子设备通过并口协议传输的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与所述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成功的第一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一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电子设备握手失败的第二输出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线缆按照所述JTAG协议向逻辑器件写入所述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与所述逻辑器件传输第二握手信号,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成功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成功的第三输出信号;
若所述第二握手信号传输失败时,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输出用于表示与所述逻辑器件握手失败的第四输出信号。
CN201610292204.6A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7346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2204.6A CN107346295A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PCT/CN2017/074601 WO2017190544A1 (zh) 2016-05-05 2017-02-23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2204.6A CN107346295A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6295A true CN107346295A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0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2204.6A Pending CN107346295A (zh) 2016-05-05 2016-05-05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46295A (zh)
WO (1) WO20171905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261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存储单元、非易失性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9284B (zh) * 2018-02-05 2023-09-12 华润微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 Flash存储器烧写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0368B (zh) * 2010-03-26 2013-01-1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多核处理器的jtag实时片上调试方法及其系统
CN102130951B (zh) * 2011-03-14 2014-12-1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及其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远程升级方法
CN102752166B (zh) * 2012-05-31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试方法、芯片、单板及系统
CN105550119B (zh) * 2016-01-29 2018-06-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jtag协议的仿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2615A (zh) * 2019-12-31 2020-05-22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存储单元、非易失性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92615B (zh) * 2019-12-31 2022-11-01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编程存储单元、非易失性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0544A1 (zh)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7068A (zh) 一种自动控制usb线缆通断的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3516961B (zh) 图像处理机及其制备方法及母卡
CN101882108A (zh) 嵌入式软件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206489236U (zh) 多功能对芯仪
CN208547675U (zh) 一种用于USB Type-C接口的插拔测试模块
CN106597143A (zh) 一种测试设备以及测试方法
CN107346295A (zh) 一种数据传输线缆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2621439B (zh) 电缆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5921678U (zh) 一种具有投影功能的通信线
CN106527402A (zh) 一种fpga调试转换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3257606A (zh) 一种usb接口高速实时采样逻辑分析仪
CN101778308A (zh) Tv画面、声音自动统一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21050B (zh) 服务器
CN208488659U (zh) 一种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的智能化切换装置
CN110245106A (zh) 基于单片机的在线采集串口接口信号的串口服务器
CN110399255A (zh) 一种fpga系统及fpga系统的调试系统
CN206595011U (zh) 一种智能led显示屏系统
CN206003089U (zh) 一种空调用多功能信号转接装置
CN209460787U (zh) 一种人工智能识别设备
CN210327584U (zh) 一种综合信号光电转换装置及系统
CN106528473B (zh) 一种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CN203232419U (zh) 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CN106685588A (zh) 一种适配器、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202093391U (zh) 多功能数字信号输入卡件
CN205540110U (zh) 一种输入接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