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3955A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3955A
CN107313955A CN201710272099.4A CN201710272099A CN107313955A CN 107313955 A CN107313955 A CN 107313955A CN 201710272099 A CN201710272099 A CN 201710272099A CN 107313955 A CN107313955 A CN 107313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lying part
air supplying
air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720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船山秀树
我妻瞳
狩山晃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WINBIRD INDUSTRIAL Co Ltd
Twinbir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WINBIRD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88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677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086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301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WINBIRD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WINBIRD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13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3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10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s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direction of outpu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使送风部稳定地旋转或往复转动的送风装置。作为送风装置的风扇(1)具有基部(2)、能够相对于该基部(2)旋转或往复转动并且设有轴流扇叶(35)和扇叶马达(34)的送风部(3)、以及使上述送风部(3)相对于上述基部(2)旋转或往复转动的摆头马达(13),其中,通过在上述轴流扇叶(35)的毂部(38)内插入上述扇叶马达(34)的至少一部分,不仅能使上述送风部(3)的送风部主体(6)前后较薄,还能够使该送风部主体(6)的重心位置成为接近中心轴线(A)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稳定地旋转或往复转动。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循环器等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送风装置,公知一种风扇,其具有:载置于地板的作为基部的支撑座;设于该支撑座的上方的支撑柱;设于该支撑柱的上端部且具有作为送风用的扇叶的螺旋桨的作为送风部的主体;以及使该主体在水平方向上摆头的旋转轴驱动装置,通过使上述支撑柱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撑座转动,能够对支撑于该支撑柱的主体的螺旋桨的方向进行变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84739号公报
然而,在这样的送风装置中,由于需要使在上端部设有扇叶以及扇叶马达的送风部转动,所以有该送风部变得不稳定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以上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送风部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方案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具有:基部;送风部,其设为能够相对于该基部旋转或者往复转动,并且设有扇叶及扇叶马达;以及摆头马达,其使上述送风部相对于上述基部旋转或者往复转动,该送风装置中,在上述扇叶的毂部内插入上述扇叶马达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方案2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中,在方案1的基础上,上述扇叶马达位于比覆盖上述扇叶的外侧的防护件更靠内侧。
另外,本发明的方案3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中,在方案2的基础上,在上述扇叶马达的后方设有将上述扇叶轴支承为能够俯仰的铰接部,该铰接部与比上述送风部的下端部外表面更向后方突出的臂部连接,并且从成为上述送风部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线至臂部的后端的距离比从上述中心轴线至上述防护件的左右端部的距离更小。
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方案1所记载的送风装置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使上述送风部的送风部主体前后较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该送风部主体的重心位置成为接近中心轴线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此外,通过使上述扇叶马达位于比覆盖上述扇叶的外侧的防护件更靠内侧,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的送风部主体前后较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该送风部主体的重心位置成为接近中心轴线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并且,通过在上述扇叶马达的后方设有将上述扇叶轴支承为能够俯仰的铰接部,该铰接部与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向后方突出的臂部连接,并且从上述中心轴线至臂部的后端为止的距离比从上述中心轴线至上述防护件的左右端部为止的距离更小,从而能够缩小上述送风部旋转或者往复转动时的旋转半径,进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上述送风装置的送风部的一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上述送风装置的基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上述送风装置的基部的内部的简要说明图。
图5是构成上述送风装置的位置检测单元的旋转体的外观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主视图,图5(c)是仰视图。
图6是构成上述送风装置的位置检测单元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送风装置的基部上表面的操作部以及显示部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电源插头连接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电源接通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电源接通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电源接通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电源接通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最小风量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最大风量时的显示部的显示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指定了送风部的方向时的送风部的转动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指定范围是一处的情况下的送风部的转动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指定范围是整周的情况下的送风部的转动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指定范围是两处以上且除最大非指定范围Bmax之外的范围是180度以下的情况下的送风部的转动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上述送风装置的指定范围是两处以上且除最大非指定范围Bmax之外的范围比180度更大的情况下的送风部的转动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中:
1—风扇(送风装置),2—基部,3—送风部,8—上轴承,9—下轴承,11—从动齿轮(动力传递机构),13—摆头马达,15—驱动齿轮(动力传递机构),34—扇叶马达,35—轴流扇叶(扇叶),36—防护件,38—毂部,A—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送风部3的方向”是指基于送风部3的送风方向。并且,“使送风部3旋转(或者转动)”是指对送风部3的方向进行变更,与“使送风部3的轴流扇叶35旋转”区别。另外,将左旋定义为正转或者正方向,并将右旋定义为反转或者反方向。1是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该风扇1构成为具有短圆柱状的基部2、以及设于该基部2的上部的送风部3。而且,该送风部3构成为具有从上述基部2的中心垂直地竖立设置的支柱4、设于该支柱4的上端的倾斜L字状的臂部5、以及设于该臂部5的上端的送风部主体6。
上述基部2具有未图示的框架、以及支撑于该框架的外侧的外壳7。而且,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支撑于上述框架。并且,利用这两个轴承8、9来支撑安装轴10。另外,从动齿轮11支撑于该安装轴10。此外,该从动齿轮11位于上述上轴承8与下轴承9之间。并且,在上述从动齿轮11的下方设有位置检测单元12,该位置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哪个方向。而且,在上述安装轴10的侧方设有由步进马达构成的摆头马达13。即,上述摆头马达13根据被供给的电流的脉冲数而被控制旋转。驱动齿轮15支撑于上述摆头马达13的旋转轴14。而且,该驱动齿轮15与上述从动齿轮11啮合。因此,上述摆头马达13的旋转通过由上述驱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1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至上述安装轴10。此外,上述摆头马达13以及驱动齿轮1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述上轴承8与下轴承9之间。因此,上述摆头马达13、由上述驱动齿轮15和从动齿轮11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上述安装轴10、以及上述上轴承8和下轴承9紧凑地配置,从而能够使基部小型化。另一方面,由于能够使上述上轴承8与下轴承9的间隔在上述基部2的尺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大,所以能够稳定地对上述安装轴10以及上述送风部3进行轴支承。另外,在上述安装轴10的下方,设有电源供给用的集电环16。该集电环16的可动侧与上述安装轴10连接,从而能够与该安装轴10一同地旋转或者转动。另一方面,上述集电环16的固定侧固定于上述框架。此外,17是安装有控制部的控制电路。并且,在上述安装轴10的上端部,同轴状地固定上述支柱4。
详细地对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进行说明。如图5以及图6所示,该位置检测单元12构成为具有固定于上述安装轴10的转动体18、以及固定于上述基部的框架的传感器19、20。即,上述转动体18构成为与上述安装轴10、以及固定于该安装轴10的上述送风部3一起旋转或者往复转动。上述转动体18具有一对圆板状的第一遮挡板21、第二遮挡板22、以及将这些遮挡板21、22彼此连接的短圆筒部23,且整体构成为筒管状。而且,在上述各遮挡板21、22分别设置多个(本例中是8个)狭缝24、25。此外,这些狭缝24、25并非随机地设置,而是在以规定角度间隔(本例中以22.5度刻度的16个部位)设置的检测部位中半数地形成上述狭缝24、25。因此,在上述第一遮挡板21中,一个狭缝24与另一个狭缝24所成的角度是规定角度(22.5度)的倍数。上述第二遮挡板22中也相同。另一方面,上述传感器19、20分别是被称作光断续器的形式的部件。即,由发光部以及受光部(均未图示)构成。而且,使发光部所发出的光穿过上述狭缝24、25而由受光部接受,从而上述传感器19、20产生接通信号。另一方面,若发光部所发出的光被上述各遮挡板21、22遮挡而不能由受光部接受,则上述传感器19、20不产生接通信号。换言之,该状态是断开状态。即,在上述转动体18的遮挡板21、22中,形成有上述狭缝24、25的位置成为接通部,在相对于上述狭缝24、25以规定角度的倍数(22.5n度:n是整数)隔开的位置处未形成狭缝24、25的位置成为断开部。
在上述基部2的上表面,以包围上述支柱4的方式从中央朝向外周同心状地设置遥控器受光窗26、调节单元27、以及指定单元28。此外,在上述遥控器受光窗26内设置多个受光元件(未图示)。因此,从未图示的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信号不会被上述支柱4妨碍而由受光元件接受。并且,上述调节单元27兼作电源开关27a以及风量显示部27b。该风量显示部27b在其内部环状地排列有多个(本例的情况下24个)作为显示元件的显示LED27c。另外,上述指定单元28兼作范围显示部28b。该范围显示部28b在其内部环状地排列有多个(本例的情况下每组3个共16组)显示LED28c。此外,上述调节单元27以及指定单元28是通过用手指在其上按压或沿长度方向描画来被操作的部件。上述调节单元27以及指定单元28圆环状地遍及上述基部2的整周设置。由此,能够从所有的方向直观地调节风量或指定送风方向范围。并且,通过将上述指定单元28设于上述基部2的上表面,能够一览指定范围,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地指定送风范围。另外,由上述指定单元28指定的方向范围由上述范围显示部28b显示。因此,能够容易理解指定了哪个方向范围,从而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地指定送风方向范围。
详细地对上述调节单元27以及指定单元28进行说明。上述调节单元27具有设于上述基部2内的未图示的圆环状的开关元件、以及用于操作该开关元件的圆环状的操作体27d。同样,上述指定单元28也具有设于上述基部2内的未图示的圆环状的开关元件、以及用于操作该开关元件的圆环状的操作体28d。此外,这些操作体27d、28d具有透光性,构成为对设于上述基部2的外壳7内的显示LED27c、28c的光进行引导而将其向外部放出。而且,上述调节单元27与上述显示LED27c对应,在软件方面,沿周向分割为24段。即,在上述调节单元27中,1段成为15度的范围。另一方面,上述指定单元28如图7所示地与上述显示LED28c对应,在软件方面,分割为16段(S0~S15)。即,在上述指定单元28中,1段成为22.5度的范围。这如下面的表中表示那样。
表1
S0 S1 S2 S3 S4 S5 S6 S7
对应方向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角度位置(度) 0 22.5 45 67.5 90 112.5 135 157.5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对应方向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角度位置(度) 180 202.5 225 247.5 270 292.5 315 337.5
此外,设于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的转动体18的狭缝24、25以及未设置这些狭缝的部位、即接通部和断开部与上述各段S0~S15对应地设置。这些段S0~S15与接通部以及断开部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2
S0 S1 S2 S3 S4 S5 S6 S7
第一遮挡板 断开 断开 断开 断开 接通 接通 接通 断开
第二遮挡板 接通 接通 断开 接通 断开 接通 断开 断开
二进制显示(正) 1011 0011 0010 0001 0110 1101 1110 1000
二进制显示(反) 0011 0001 0010 1001 1110 1101 0100 0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第一遮挡板 断开 接通 接通 断开 接通 接通 断开 接通
第二遮挡板 断开 断开 断开 接通 接通 接通 断开 接通
二进制显示(正) 0000 0100 1100 1001 0111 1111 1010 0101
二进制显示(反) 1000 1100 0110 1011 1111 0101 1010 0111
上述各遮挡板21、22的狭缝24、25设为一段与所邻接的段的组合被定为唯一。例如,若上述送风部3从S0正转至S1,则上述第一传感器19的输出变成“断开-断开”,上述第二传感器20的输出变成“接通-接通”。这样,变成上述第一传感器19输出“断开-断开”与上述第二传感器20输出“接通-接通”的组合的场所是正转的情况,而不是其它情况。因此,在正转时,且当上述第一传感器19第二次输出“断开”、上述第二传感器20第二次输出“接通”的时刻,特定当前对应的段是S1。同样,在上述第一传感器19输出“断开-断开”、上述第二传感器20输出“接通-断开”的情况下,且当各传感器19、20第二次输出的时刻,特定当前对应的段是S2。此外,上述送风部3反转的情况也相同,一段与所邻接的段的组合被定为唯一。而且,两个上述传感器19、20的两次检测结果、换言之4位的二进制数亦即十进制数的“0~15”能够与分割为16份后的上述段S0~S15一对一地对应。此外,在段的分割数量超过16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用4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所以能够通过移动3段大小、或者增加传感器数量来对应。此外,上述表的二进制数显示按照上述第一传感器19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上述第二传感器20的第一检测结果、第二检测结果的顺序排列。这样,利用较少的传感器19、20且通过最小限度的上述送风部3的转动,能够特定上述送风部3的当前的方向。
上述支柱4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并且,该支柱4的下端部在上述安装轴10的上端部以与该安装轴10同轴状的方式固定。上述臂部5构成为具有后退部29、弯曲部30、以及立起部31。上述后退部29向斜后上方延伸形成。并且,上述立起部31向斜前上方延伸形成。此外,上述弯曲部30以及立起部31左右一对地设置。而且,在上述支柱4和臂部5的内部穿过未图示的电气布线。并且,在上述臂部5的立起部31的上端部,设置上述送风部主体6。该送风部主体6构成为具有铰接部32、马达外壳33、扇叶马达34、轴流扇叶35、以及防护件36。上述铰接部32具有未图示的摆动机构,并相对于上述臂部5能够进行基于手动的俯仰动作。而且,本例中,利用该铰接部32,上述送风部主体6能够在从仰角45度至俯角12度的范围内进行俯仰动作。并且,上述马达外壳33设于上述铰接部32的前侧。并且,上述扇叶马达34的除向上述马达外壳33的前方突出的旋转轴34a之外的整体设于上述马达外壳33内。并且,上述轴流扇叶35构成为通过上述扇叶马达34而旋转。另外,上述防护件36设为对上述扇叶35的周围进行包围。
此外,在上述马达外壳33的前侧形成有小径部37,并且上述扇叶马达34的前部位于该小径部37内。并且,在上述轴流扇叶35的中央部设置短圆筒状的毂部38。该毂部38的内径形成为比上述小径部37的外径稍大。因此,若在上述旋转轴34a安装上述轴流扇叶35,则上述小径部37进入上述毂部38的内部。因此,上述扇叶马达34的一部分位于上述轴流扇叶35的毂部38内。而且,上述铰接部32和马达外壳33配置为夹着上述防护件36的后部。因此,上述扇叶马达34位于上述防护件36内。另外,该防护件36以及配置于该防护件36内的上述轴流扇叶35的前后方向中心在如图2所示地送风方向变成水平的状态下位于中心轴线A上。而且,如上所述,上述扇叶马达34的一部分位于上述毂部38内,并且上述扇叶马达34整体位于上述防护件内,设于上述防护件36的后方的上述铰接部32的突出尺寸也能够为最小限度,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主体6前后较薄,不仅如此,上述送风部主体6的重心位置还成为接近中心轴线A的位置。另外,从上述支柱4的中心轴线A至上述臂部5的弯曲部30的后端为止的距离Z比从上述中心轴线A至上述防护件36的左右端部为止的距离X更小。因此,能够将作为上述送风部3整体的重心相对于中心轴线A的偏离抑制为最小限度,不仅如此,与防护件处于支柱的前方的一般构造的风扇、从左右对防护件进行轴支承的风扇的构造相比,能够缩小上述送风部主体6的旋转半径,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并且,上述基部2的半径R比上述的距离X更小。因此,当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时在俯视情况下上述风扇1的除未图示的电源线之外的所有要件存在于上述防护件36的左右两端所描绘的轨迹的内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若使用者将未图示的电源插头连接于交流电源,则如图8所示,作为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显示元件的显示LED27c暗闪烁。同时,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摆头马达13工作而使上述送风部3向正方向转动,并由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特定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即,在上述第一传感器19输出“断开-断开”、上述第二传感器20输出“接通-接通”的情况下,且当上述各传感器19、20第二次输出的时刻,特定为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方向D1。同样,在上述第一传感器19输出“断开-断开”、上述第二传感器20输出“接通-断开”的情况下,且当各传感器19、20第二次输出的时刻,特定为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方向D2。而且,上述控制电路17在特定出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的时刻,使上述摆头马达13的驱动停止,并且存储上述送风部3的当前的方向。
此外,用于特定这样的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的动作也可以在接通电源后进行。并且,在为了特定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而使上述送风部3向正方向转动2段大小后,可以使该送风部3停留在该位置,也可以使之向反方向转动2段大小而复位。
接下来,通过触摸兼作上述电源开关27a的调节单元27并轻轻按压,来使上述风扇1接通电源。此外,也可以按压上述电源开关27a兼调节单元27的圆环状的上述操作体27d的任意位置。而且,若上述风扇1的电源接通,则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暗闪烁结束,以初始设定值的风量显示使上述显示LED27c点亮,并且通过向上述扇叶马达24供给电流,来使上述轴流扇叶35旋转,从而产生风。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设定风量是10阶段,设定风量的初始值是5。并且,设定风量通过上述显示LED27c的点亮数量来表现。点亮的显示LED27c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3
风量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亮LED数量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即,在最小风量时,如图13所示,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显示LED27c的点亮数量是4。另一方面,在最大风量时,如图14所示,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显示LED27c的点亮数量是22。由于这些显示LED27c圆环状地排列,所以这些显示LED27c的点亮数量亦即是圆弧的长度。而且,点亮的上述显示LED27c只要不变更风量就保持数量不变、即保持弧的长度不变,并在该状态下向正方向旋转。例如,在风量是初始设定值的情况下,点亮的显示LED27c是12个。而且,在这些点亮的显示LED27c中,在正方向后端的显示LED27c熄灭的同时,在正方向前端的显示LED27c之前邻接的显示LED27c点亮。通过像这样反复进行,如图9至图12所示,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发光显示向正方向旋转。
通过设为这样的显示,上述风量显示部27b能够向所有的方向同样地显示风量。即,在以往的显示部固定的构造中,仅能够从某方向观察风量显示,或者难以进行观察。然而,在本发明的构造中,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显示转一圈,所以上述风扇1的前后左右没有区别,能够从所有的方向观察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显示。
从上述控制电路17朝上述扇叶马达34的电力供给经由上述集电环16、以及在上述支柱4和臂部5的内部穿过的未图示的导线来进行。这样,从上述基部3的控制电路17朝上述送风部3的扇叶马达34的电力供给经由上述集电环16来进行,从而即使上述送风部3相对于上述基部2旋转远远超过360度,也能够持续安全地从上述控制电路17向上述扇叶马达34供给电力。
此外,在未图示的上述遥控器设有童锁按钮。若按压该童锁按钮,则上述风量显示部27b的旋转显示停止。此外,即使对上述电源开关27a进行特殊操作、例如按压三次,也能够成为童锁状态。而且,在童锁状态下,上述风扇1的主体所进行的操作除用于童锁解除的特殊操作之外,仅能够进行基于上述电源开关27a兼调节单元27的操作的电源断开。此外,童锁状态的解除通过遥控器的童锁按钮、或者上述电源开关27a的特殊操作来进行。
风量的调节通过上述调节单元27的操作来进行。具体而言,根据用手指描画上述调节单元27的操作体27d的距离和方向,上述控制电路17对上述扇叶马达34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对于上述调节单元27的24段中的最初触摸的2段而言,上述控制电路17对手指是向正方向描画还是向反方向描画进行判断。即,对最初触摸的段和接下来触摸的段是正方向的位置关系还是反方向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向正方向描画了上述操作体27d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对上述扇叶马达34进行控制,以便使风量增加。相反,在判断为向反方向描画了上述操作体27d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对上述扇叶马达34进行控制,以便使风量减少。而且,在最初的方向判定后,对描画了几段大小进行检测。在本例的情况下,针对手指的1段大小的移动,使风量设定变化1个阶段大小。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将为了进行方向检测而触摸的第2段作为风量设定的1个阶段大小。例如,对从最小风量状态变化至最大风量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使风量增加9个阶段。此时,使用者用手指对上述操作体27d描画10段大小,作为角度而描画150度。具体为,为了检测用手指描画的方向以及为了使风量最初增加1个阶段而使用2段,且为了使风量增加剩余的8个阶段而使用8段。此外,即使用手指描画超过10段(150度),上述控制电路17也能够将11段之后忽略。并且,例如,当前风量是第5个阶段,在使之增加至最大风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也将超过6段(90度)的大小忽略。以使风量减少的方式操作的情况也相同。
在为了进行风量调节而用手指描画上述操作体27d的情况下,起点可以是圆环状的上述操作体27d的任意位置。即,若只要简单地判断用手指描画的方向和描画的距离,便能够调节风量。因此,从上述风扇1的任意方向都能够同样且直观地调节风量。并且,在本例中,能够根据用手指描画上述操作体27d的方向和描画的距离来调节风量,但也可以根据用手指描画上述操作体27d的方向和描画的次数来调节风量。
对变更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于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而言,在由上述指定单元28直接指定的方法、以及在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或者转动的中途使旋转或者转动停止的方法中,能够选择D0至D15中的任一种。而且,在利用上述的任意方法来指定的情况下,都能特定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在前者的方法中,由于由上述指定单元28直接指定,所以是清楚的。在后者的方法中,由于上述送风部3被作为步进马达的上述摆头马达13驱动,所以能够特定。即,能够根据为了使上述送风部3移动1段大小的角度而需要供给至上述摆头马达13的脉冲数N、以及使送风部从基准位置旋转或者转动至当前位置时所需要的脉冲数(其中,将向正方向旋转或者转动的情况下的脉冲数设为正,将向反方向旋转或者转动的情况下的脉冲数设为负)来特定。例如,从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与摆头范围的端部对应的方向D3的状态起,在正方向上对上述摆头马达13供给3N的脉冲,之后,若使上述送风部3的转动停止,则特定该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是相对于最初的方向D3(段S3)向正方向移动3段大小后的位置亦即段S6的对应方向D6。若变更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则将该送风部3的当前方向的信息存储于上述控制电路17的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的存储部。这样,对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是D0至D15中的哪一种进行特定并存储。此外,根据供给至上述摆头马达13的电流的脉冲数来控制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但由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进行修正。这样,通过由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进行修正,能够准确地控制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或者转动。
更详细地对由上述指定单元28直接指定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送风部3未旋转或者转动的状态下,使用者触摸圆环状的上述指定单元28的操作体28d的任意位置,并轻轻按压。如上所述,由于直接指定上述指定单元28的段,所以对成为目的位置的段进行特定。并且,由于当前的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存储于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的存储部,所以也对成为当前位置的段进行特定。而且,上述控制电路17计算以上述中心轴线A为中心且出发段与目的段所成的角度在正转和反转的哪一方变小,并通过围绕角度变小地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来使上述送风部3转动。例如,如图15所示,与当前的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D0对应的出发段是S0,在作为目的段而指定了S7的情况下,不使上述送风部3向反方向旋转202.5度,而使之向正方向旋转157.5度。此外,在目的段与出发段完全相反的情况下,可以使上述送风部3向任意方向转动,但在本例中,存储最后使旋转或者转动停止时的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或者转动方向,并采用该方向。
这样,当指定了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时,根据出发段与目的段的关系,来计算正方向转动和反方向转动的哪一方的角度变小,并围绕角度变小、即围绕出发段与目的段的角度距离变小地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上述送风部3朝向所希望的方向,不仅如此,还能够减少使上述送风部3转动时不需要的电力。
此外,使上述送风部3转动至已指定的方向时的转动角速度比后述的送风时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更快。然而,如上所述,将作为上述送风部3整体的重心相对于中心轴线A的偏离抑制为最小限度,不仅如此,通过利用上下隔开距离设置的一对上述轴承8、9来对固定有上述支柱3的上述安装轴10进行轴支承,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不晃动而稳定地顺畅转动。
对一边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或者转动一边进行送风的情况进行说明。使用者通过用手指描画上述指定单元28,能够对上述送风部3的送风范围进行指定。例如,如图16所示,若使用者用手指从上述指定单元28中的S1描画至S4来指定送风范围,则已指定的段S1~S4的显示LED28c点亮,从而相当于方向D1至方向D4的67.5度的范围成为一个指定范围F1。这样,通过用手指描画以上述支柱4为中心形成为圆环状的上述指定单元28的操作体28d,能够直观地指定送风范围。在进行范围指定时,若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在上述指定范围F1的范围内,则上述控制电路17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保持不变地在方向D1至D4之间往复转动。另一方面,在进行范围指定时,若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在上述指定范围F1的范围外,则上述控制电路17在使上述送风部3转动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变成方向D1或者D4后,使上述送风部3在方向D1至D4之间往复转动。从上述送风部3的最初的方向转动直至方向D1或者D4时的上述送风部3的转动角速度比使之在方向D1至D4之间往复转动时的上述送风部3的转动角速度更快。这样,在仅指定一个15段大小以下的指定范围F1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往复转动。此外,如图17所示,在遍及16段大小(即整周)指定一个指定范围F1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向正方向旋转。
并且,也能够指定多个送风范围。例如,如图18所示,在用手指从上述指定单元28的段S1描画至S4来指定出指定范围F1后,能够用手指从指定单元28的段S7描画至S9来指定出指定范围F2。在该情况下,除已指定的段S1~S4的显示LED28c之外,已指定的段S7~S9的显示LED28c也点亮。此时,在指定范围F1与F2之间分别产生非指定范围B1、B2。在该情况下,段S4的方向D4至段S7的方向D7成为非指定范围B1,段S9的方向D9至段S1的方向D4成为非指定范围B2
而且,根据已指定的送风范围的条件,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或者转动。具体而言,在指定范围是多个、且将非指定范围中具有最大角度的非指定范围Bmax的角度从360度减去后所得的值比180度更大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另一方面,在指定范围是多个、且将非指定范围中具有最大角度的非指定范围Bmax的角度从360度减去后所得的值是180度以下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往复转动。在图18的情况下,若比较非指定范围B1和B2,则B1是67.5度,B2是180度,从而B2=Bmax,从360度减去180度后所得的值是180度,因此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往复转动。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在将S0至S4指定为F1、将S7至S10指定为F2的情况下,B1是67.5度,B2是135度,从而B2=Bmax,从360度减去135度后所得的值是225度,因此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总之如表所示。
表4
在图18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1变成方向D4。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高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4变成方向D7。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7变成方向D9。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反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9变成方向D7。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高速地向反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7变成方向D4。另外,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反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4变成方向D1。通过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动作,上述送风部3以插入有非指定范围B1内的高速转动的方式在方向D1至方向D9的范围内进行往复转动。此外,在像这样上述送风部3进行往复转动的期间,上述轴流扇叶35不区别指定范围F1、F2以及非指定范围B1地持续旋转(即送风)。
另一方面,在图19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0变成方向D4。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高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4变成方向D7。接下来,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低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7变成方向D10。另外,上述控制电路17以使上述送风部3高速地向正方向转动的方式驱动上述摆头马达13直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从方向D10变成方向D0。通过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动作,上述送风部3以插入有非指定范围B1以及B2内的高速转动的方式向正方向旋转。此外,在像这样上述送风部3旋转的期间,上述轴流扇叶35不区别指定范围F1、F2以及非指定范围B1、B2地持续旋转(即送风)。
此外,在指定多个指定范围的情况下,不论使上述送风部3向一个方向旋转还是使之往复转动,非指定范围内的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都比指定范围内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更快。具体而言,非指定范围内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是指定范围内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的数倍。这样,通过将非指定范围内的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设为比指定范围内的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角速度或者转动角速度更快,能够缩短上述送风部3朝向想要送风的范围以外的范围的时间,从而能够重点地向想要送风的范围送风。
根据指定范围的条件来切换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还是往复转动的理由如在下文中说明那样。即,在向比180度更大的范围送风的情况下,或者在整周成为指定范围的情况下,考虑将上述送风部3设置于房间的中心来向房间整体送风。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以等时间间隔地向规定的方向送风的方式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另一方面,在向180度以下的范围送风的情况下,考虑将上述风扇3设置于接近壁部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向壁部送风,所以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往复转动。并且,在指定范围是一个且比180度更大的情况下,可知使用者的不想向非指定范围B送风的意图。这是因为,在指定范围是多个的情况下,上述送风部3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一定向非指定范围送风。因此,在该情况下,上述控制电路17以仅在指定范围内进行送风的方式使上述送风部3往复转动。
能够解除指定范围。例如,图18中,通过长时间按压与指定范围F2相当的段S7~S9,来解除指定范围F2,从而成为仅指定了指定范围F1的图17的状态。此时,长时间按压的段可以是S7、S8、S9中任一个。此外,若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在指定范围F1内,则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保持不变地在指定范围F1内往复转动。另一方面,若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在指定范围F1外,则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高速地转动至指定范围F1,之后使上述送风部3在指定范围F1内往复转动。此外,通过解除指定范围,上述控制电路17使上述送风部3如下表所示那样动作。
表5
此外,如上所述,将作为上述送风部3整体的重心相对于中心轴线A的偏离抑制为最小限度,不仅如此,通过利用上下隔开距离设置的一对上述轴承8、9来垂直地对固定有上述支柱3的上述安装轴10进行轴支承,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不晃动而稳定地顺畅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此外,能够使描画上述指定单元28的操作体28d的方向与使上述送风部3旋转的方向一致。即,使用者用手指向正方向描画上述指定单元28来指定送风范围,从而上述控制电路17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向正方向旋转。另一方面,使用者用手指向反方向描画上述指定单元28来指定送风范围,从而上述控制电路17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向反方向旋转。这样,使用者能够直观且容易地选择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方向。
并且,如上所述,根据向作为步进马达的上述摆头马达13供给的电流的脉冲数和上述位置检测单元12,来特定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的方向。而且,基于特定出的方向,能够在上述范围显示部28b显示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的方向。此外,在上述范围显示部28b显示的显示LED28c可以集中1段大小(3个)来显示,也可以是一个一个地显示。考虑几个显示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的方法。其一是,使与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的方向相当的段的显示LED28c闪烁。其一是,在指定范围内,使点亮的显示LED28c中的与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的方向相当的段的显示LED28c熄灭,并在非指定范围内,使熄灭的显示LED28c中的与上述送风部3正朝向的方向相当的段的显示LED28c点亮。其一是,将上述范围显示部28b的显示LED28c设为多色LED,以与显示指定范围的颜色不同的颜色来使与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相当的段的显示LED28c点亮。这样,通过使上述范围显示部28b的显示LED28c点亮或者闪烁以便清楚上述送风部3所正朝向的方向,从而在使用遥控器等从远处决定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时成为位置的基准,因此能够容易地决定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
在使上述扇叶35停止的情况下,触摸兼作上述电源开关27a的上述调节单元27,并且不描画而持续按压1秒钟。由此,上述扇叶35停止,上述风扇1的电源断开。此外,将断开上述风扇1的电源之前不久的设定、即上述送风部3的方向或者指定范围以及风量存储于上述控制电路17的微型计算机的存储部,只要不拔掉未图示的电源插头或停电就能够维持。而且,通过再次触摸兼作上述电源开关27a的上述调节单元27并按压,来再次使上述风扇1的电源接通。此时,基于存储于上述控制电路17的微型计算机的存储部的设定,上述控制电路17对上述扇叶马达34以及摆头马达13进行驱动。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具有:基部2;设为能够相对于该基部2旋转或者往复转动并且设有轴流扇叶35和扇叶马达34的送风部3;以及使上述送风部3相对于上述基部2旋转或者往复转动的摆头马达13,该风扇1中,上述摆头马达13设于上述基部2内,利用上述摆头马达13,上述送风部3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2旋转超过360度,在上述基部2内,垂直地设置与上述送风部3连结的作为旋转轴的安装轴10,并且该安装轴10由上下隔开距离地设置的多个轴承8、9支撑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2转动,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不晃动而稳定地顺畅转动。
并且,在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中,在多个上述轴承8、9之间,设有上述摆头马达13、作为将该摆头马达13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安装轴10的动力传递机构的驱动齿轮15以及从动齿轮11,从而能够使上述基部2小型化,不仅如此,还扩大上述轴承8、9的间隔,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对上述送风部3进行轴支承。
并且,在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中,通过设置可动侧安装于上述安装轴10、并且固定侧安装于上述基部2的集电环16,从而即使上述送风部3相对于上述基部2旋转远远超过360度,也能够持续安全地向上述扇叶马达34供给电力。
并且,在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中,通过在上述轴流扇叶35的毂部38内插入上述扇叶马达34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的送风部主体6前后较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该送风部主体6的重心位置成为接近中心轴线A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并且,在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中,通过使上述扇叶马达34位于比覆盖上述轴流扇叶35的外侧的防护件36更靠内侧,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的送风部主体6前后较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该送风部主体6的重心位置成为接近中心轴线A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风扇1中,通过在上述扇叶马达34的后方设有将上述轴流扇叶35轴支承为能够俯仰的铰接部32,该铰接部32与比上述送风部3的下端部亦即支柱4的外表面更向后方突出的臂部5连接,并且从成为上述送风部3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线A至上述臂部5的后端为止的距离Z比从上述中心轴线A至上述防护件36的左右端部为止的距离X更小,从而能够缩小上述送风部3旋转或者往复转动时的旋转半径,进而能够使上述送风部3稳定地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送风装置设为轴流扇叶型的风扇,但也可以是循环器等送风机、或者图20所示那样的具有使用了横流扇叶的送风部3a的塔型的风扇1a。

Claims (3)

1.一种送风装置,具有:
基部;
送风部,其设为能够相对于该基部旋转或者往复转动,并且设有扇叶及扇叶马达;以及
摆头马达,其使上述送风部相对于上述基部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扇叶的毂部内插入上述扇叶马达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扇叶马达位于比覆盖上述扇叶的外侧的防护件更靠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扇叶马达的后方设有将上述扇叶轴支承为能够俯仰的铰接部,该铰接部与比上述送风部的下端部外表面更向后方突出的臂部连接,并且从成为上述送风部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线至臂部的后端的距离比从上述中心轴线至上述防护件的左右端部的距离更小。
CN201710272099.4A 2016-04-27 2017-04-24 送风装置 Pending CN1073139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8656A JP6767768B2 (ja) 2016-04-27 2016-04-27 送風装置
JP2016-088656 2016-04-27
JP2016208693A JP6730160B2 (ja) 2016-10-25 2016-10-25 送風装置
JP2016-208693 2016-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3955A true CN107313955A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8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72099.4A Pending CN107313955A (zh) 2016-04-27 2017-04-24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395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0787A (ja) * 1985-05-30 1986-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扇風機
CN202370876U (zh) * 2011-12-21 2012-08-08 张钜标 一种新型电风扇
CN202746289U (zh) * 2012-07-20 2013-02-20 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组件
CN203130562U (zh) * 2013-03-13 2013-08-1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头及具有它的电风扇
CN203717400U (zh) * 2013-11-19 2014-07-1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风扇
CN104204536A (zh) * 2012-04-09 2014-12-10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0787A (ja) * 1985-05-30 1986-12-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扇風機
CN202370876U (zh) * 2011-12-21 2012-08-08 张钜标 一种新型电风扇
CN104204536A (zh) * 2012-04-09 2014-12-10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
CN202746289U (zh) * 2012-07-20 2013-02-20 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组件
CN203130562U (zh) * 2013-03-13 2013-08-1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头及具有它的电风扇
CN203717400U (zh) * 2013-11-19 2014-07-1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1323B2 (en) Ceiling fan capable of adjusting angles of fan blades
CN110685939B (zh) 一种多出风方式的颈挂式风扇
CN104847696B (zh) 一种即时调节叶轮安装角的机械装置
CN107313954A (zh) 送风装置
CN107806426B (zh) 可调整扇叶角度的吊扇
WO2020015570A1 (zh) 一种自动旋转的智能旗杆
JP6077897B2 (ja) 送風装置
CN102743872A (zh) 一种电动玩具陀螺
CN107313955A (zh) 送风装置
JP6730160B2 (ja) 送風装置
US78995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repetitive units
KR101353174B1 (ko) 기(旗) 게양장치
KR101926422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무전원 냉온풍기
JP6730093B2 (ja) 送風システム
CN204061251U (zh) 一种转盘可恒速公转的多头吊扇
CN107559957B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及悬浮球运动的控制方法
JP6767768B2 (ja) 送風装置
CN102043315B (zh) 导流装置与投影机
CN207112499U (zh) 一种用于景观灯的智能散热系统
CN209181050U (zh) 一种仿真电壁炉
CN104740883B (zh) 一种手动泡泡枪
CN208950910U (zh) 一种风扇灯扇叶联动结构
CN206487682U (zh) 一种伸缩隐形扇叶风轮与风扇
CN219242295U (zh) 带导风轮的卧室风扇灯
CN210828574U (zh) 一种随风向迎风转动式智能旗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