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3810A -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3810A
CN107313810A CN201710660992.4A CN201710660992A CN107313810A CN 107313810 A CN107313810 A CN 107313810A CN 201710660992 A CN201710660992 A CN 201710660992A CN 107313810 A CN107313810 A CN 107313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water
water tank
ionisation chamber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09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甫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609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3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3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3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17/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uniflow principle
    • F01B17/02Engines
    • F01B17/022Engines with flui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17/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uniflow principle
    • F01B17/02Engines
    • F01B17/04Steam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B23/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170/00Steam engines, e.g. for locomotives or ships
    • F01B2170/04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05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76Components or parts for steam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包括:补水箱、加热水箱、高压水箱、锅炉、蓄供电系统、电离室、设置在所述电离室内的活塞、与所述活塞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相连接的发电机、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喷入所述电离室内的喷水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蓄供电系统和所述喷水系统的控制器;两个所述电离室都设置在所述高压水箱内,所述高压水箱的上端设有第一高压气缸,两个所述电离室分别通过第二高压气管与所述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两个所述电离室内的高压高温电离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气缸向所述高压水箱提供压力。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具有节能环保、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煤电厂大部分是用煤燃烧,加热水变为水蒸气膨胀做功,需用的热能较大,可以重复利用的热能很少,水蒸气在推动驱动器做功后,差不多没有利用的价值,顶多可以将水从常温加热至近100度的水,但水从液态100度的水化为100度的水蒸气需要大量的热能,需要用煤来加热,如此造成了较严重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就是将水蒸气温度提升至6000度左右,让大部分热能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而回收回来的热能在做功后又可以再次回收利用,循环下去,形成一个高效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具有节能环保、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包括:补水箱、加热水箱、高压水箱、锅炉、蓄供电系统、电离室、设置在所述电离室内的活塞、与所述活塞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相连接的发电机、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喷入所述电离室内的喷水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蓄供电系统和所述喷水系统的控制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供电系统电连接,所述电离室内设有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喷水系统向所述电离室内喷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蓄供电系统向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供高压、以使水电离形成等离子气体膨胀做功;
为了利用做功冲程完成后余下的压力,所述电离室至少为一组、且每组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离室通过第一高压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电离室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启闭;
两个所述电离室都设置在所述高压水箱内,所述高压水箱的上端设有第一高压气缸,两个所述电离室分别通过第二高压气管与所述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两个所述电离室内的高压高温电离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气缸向所述高压水箱提供压力,所述第二高压气管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启闭;
所述补水箱通过第一补水管路向所述加热水箱补水,所述锅炉用于加热所述加热水箱内的水,而且所述加热水箱的顶部设有第二高压气缸,所述第二高压气缸通过第三高压气管与所述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高压气缸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三高压气管进入所述第一高压气缸内;
所述加热水箱通过第二补水管路与所述高压水箱相连接、以使所述加热水箱通过所述第二补水管路向所述高压水箱内补水。
优选地,所述加热水箱为一个,且能够连接多个所述高压水箱及多组所述电离室。
优选地,所述加热水箱与所述第二高压气缸连通的位置设有水位限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电离室的排气管穿过所述高压水箱、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部,且所述排气管具有导热性、以将排气管内的温度传导至所述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部的部分的外壁设有散热翅片。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排气管内的高压气体驱动的辅助发电机,所述辅助发电机与所述蓄供电系统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正电极为伸入于所述电离室内的电极棒,所述负电极为所述电离室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高压水箱内设有用于加速内部水循环的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补水管路上沿所述补水箱向所述加热水箱的补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补水管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水位开关。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通过锅炉将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形成高压水蒸气,高压水蒸气进入第二高压气缸内,第二高压气缸通过第三高压气管与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以使第二高压气缸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三高压气管进入第一高压气缸内,第二高压气缸与第一高压气缸的气压接近相等,因为关闭第三高压气管时,还有第二路补水管连通两水箱,而水的气压与高压气缸里的压力是相等的,喷水系统将来自第一高压气缸与来自高压水箱中的水按合适的比例喷入电离室,高压的水气混合就会形成雾状,喷入电离室能更快的传递热能,其水与气的比例由系统根据需要来调整。
本发明中,蓄供电系统为既能蓄电也能向外供电的系统,通过蓄供电系统向电离室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放电产生高压,电离室高正负极与电离室相接部位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整机带电或短路。而喷水系统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喷入到电离室内,喷水系统向水箱内喷水时,蓄供电系统向正电极和负电极供高压,使水电离产生电离气体,温度能够升高至六千度左右,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同时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进行动力输出,并且通过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的电一部分可存储在蓄供电系统中,另一部分可直接输出。
本发明提供的发电系统,能够将发动机的热膨胀做功与做功后散于电离室外的热能同排出燃烧室外没利用的热能都利用上,以水冷方式回收利用,且不是直接用气体驱动器输出动能,而是进入电离室电离后使其再次产生高温,与下一次冲程的输入的水共享一电离室,既可推动活塞做功,又可产生更多的热能,为下一次做功所用,热能以同样方式再次回收利用,循环下去,虽然电离水蒸气还需电能,但经过热能回收后的水蒸气的热能与输出设备外的水蒸气的热能接近相等,这样电能做功后的大部份热能就会被多次利用,高效的利用热能,大幅度提高了电、煤的利用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它可以将第一电离室做功冲程完成后余下的压力传至第二电离室,也可将第二电离室做功冲程完成后余下的压力传至第一电离室,完成压力传递后才打开排气开关排气,这样既可将动能传给电离室,又可节省来自第一高压气缸的压力,保证第一高压气缸的压力了无论何时都高于电离室做功冲程完成时的压力,使电能做功刚开始就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水蒸气,电离后产生的热能与动能就会非常高,而输入的电能则变化不大,还有可能减少。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发电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用煤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动机工作各个步骤示意图;
图10-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补水箱向加热水箱补水各个步骤示意图。
图中:
第一电离室—11、第二电离室—12、补水箱—13、高压水箱—14、第一高压气管—15、第一控制阀—16、第一电离室的喷水系统—17、第二电离室的喷水系统—18、正电极—19、负电极—20、第一电离室的排气管—21、第二电离室的排气管—22、辅助发电机—23、第一高压气缸—24、液位开关—25、循环泵—26、蓄供电系统—27、第一阀门—28、第二阀门—29、第三阀门—30、旁通管路—31、水位开关—32、加热水箱—33、锅炉—34、第二高压气缸—35、水位限位开关—36、第三高压气管—37、第二补水管路—38、第一路补水管—39、第三路补水管—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具有节能环保、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包括补水箱13、加热水箱33、高压水箱14以及锅炉34。
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通过锅炉34将加热水箱33内的水加热、形成高压水蒸气,高压水蒸气进入第二高压气缸35内,第二高压气缸35通过第三高压气管37与第一高压气缸24相连通、以使第二高压气缸35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三高压气管37进入第一高压气缸24内,由第二高压气缸35进入第一高压气缸24的高温高压蒸气可以能够将高压水箱中的水压入到电离室中,同时,也可直接进入到电离室中形成水雾混合状态。同时,加热水箱33通过第二补水管路38能够向高压水箱14内部补入高温水。另外,在第三高压气管37中设置一开关,当液位开关25检测高压气缸24需补水时,打开第三高压气管37中的开关,水受重力影响,由于加热水箱中的水比高压水箱中的水的水位高,水就会从加热水箱经第二补水管进入加压水箱14中,当注入合适的水,推动液位开关时,液位开关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高压气管37中的开关,则停止注水。
当水位开关36检测出加热水箱需补水时,打开第一路补水管39的补水装置,见图10至图14,排出的水蒸气注入补水箱13中,完成加热水箱33中的补水。
当补水箱13中需要补水时,打开第三路补水管40中的补水装置,从水源处补水,与第一路补水装置同理,排出的水蒸气排出设备外。
在高压水箱14内部设有两个电离室,两个电离室通过第一高压气管15相连通,第一高压气管15上设有用于控制两个电离室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阀16,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控制阀16的启闭。
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第一电离室11和第二电离室12对两个电离室进行区分,上述“第一”、“第二”并不构成对两个电离室的设置顺序的限定,只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实施例提供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工作时,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步,可首先关闭第一控制阀16,打开第二电离室12的排气开关排气,同时打开用于控制B1管的控制阀,另外,打开第一电离室11喷水系统的喷水阀,来自高压水箱14中的水与来自第一高压气缸的水蒸气混合成雾状喷入电离室,其水蒸气与水的比例由喷水系统根据需要来调,如图2所示。
第二步,打开蓄供电系统27的开关向第一电离室11供电,第一电离室11中的水就会被电离,形成等离子状态,产生6000度左右的高温,推动活塞,电能做功开始,如图3所示。
第三步,电做功结束,关闭通电开关,关闭第二电离室12的排气阀,如图4所示。
第四步,当第一电离室11快达到最大容积时,控制第一高压气管15上的第一控制阀16打开,使第一电离室11的压力以及高温高压氢氧等离子气体传至第二电离室12,此为第二电离室12第一加压,如图5所示。
第五步,关闭第一控制阀16,打开第一电离室11的排气阀排气,同时打开B2管的控制阀,并打开第二电离室12喷水系统,来自高压水箱14中的水与来自第一高压气缸的水蒸气混合成雾状喷入第二电离室12,,此为第二电离室12的第二次加压,其水蒸气与水的比例由喷水系统根据需要来调,如图6所示。
第六步,关闭第二电离室12的喷水系统和B2管的控制阀,打开蓄供电系统27的开关向第二电离室12供电,第二电离室12中的水蒸气被电离成等离子气体放出热能,产生热膨胀做功,如图7所示。
第七步,做功结束,关闭蓄供电系统27的通电开关,关闭第一电离室11的排气开关,如图8所示。
第八步,打开第一控制阀16,第二电离室12中的等离子气体进入第一电离室11,如图9所示。
然后,循环上述第一步至第八步。
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第一电离室的排气管21和第二电离室的排气管22可以穿过水箱,这样,排气时携带的余热可以被水箱内的水充分吸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电离室的排气管21和第二电离室的排气管22上设有散热翅片,以提高排气管内的高温气体与水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排气管内的高温气体存在一定的高压,可以利用该部分高压带动辅助发电机23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存储在蓄供电系统内。
另外,本实施例中,两个电离室的外围设置有高压水箱14,高压水箱14的外壳可以采用加厚材料,使其能承受400至1000个大气压,且设防爆限压装置。高压水箱14内可以另设循环泵26使其能在电离室外快速循环流动,达到高效回收电离室余热的目的。同时为电离室降温,保证电离室能正常工作。
在高压水箱14的外围另设一补水箱13,补水箱13用于向高压水箱14补水,两个电离室的排气管先经高压水箱14,再经补水箱13,排气管内的温度可以回收至高压水箱14和补水箱13内,排气管经高压水箱散热后再经经补水箱散热,使用水入高压水箱时的温度接近一百度,保证高压水箱的水不会因补水而大大温度及降压。
本实施例中,在高压水箱14的上部另设一适当高度的管道、形成第一高压气缸24,装有液位开关25,使其无论何时都处于无水有气状态。第一高压气缸24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高压气管,两个第二高压气管分别与两个电离室相连,为了便于理解,如图中所示,连接至第一电离室11的第二高压气管为B1管,连接至第二电离室12的第二高压气管为B2管,在两个电离室的连接端各设一个用于控制第二高压气管的控制阀。
另外,本实施例中,当加热水箱33中的水量减少之后,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补水。
初始状态,如图10所示,第一阀门28、第二阀门29处于关闭状态,第三阀门30处于打开状态。
当系统检测到需要向加热水箱33补水时,打开第一阀门28,如图11所示。补水箱13内的水流入旁通管路31内。
而后水启动旁通管路31内的水位开关32,并且关闭第三阀门30,如图12所示。
而后,打开第二阀门29,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三阀门30处,并且水蒸气由旁通管路31排出,如图13所示。
而后,关闭第二阀门29,如图14所示。
而后,打开第三阀门30,水流入至加热水箱33内,如图15所示。
如此设置,在不对加热水箱33的水降压的条件下,能够向其内部进行补水。而且,当排出同等体积的空气与进入同等体积的水时,高压水箱12里的小水压力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两个电离室的喷水系统的喷水入口可以设置在高压水箱14内,喷水系统设有喷水阀,当喷水阀打开时,若高压水箱14内存在有高压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水压入到电离室内,如压力不够,电力辅助保证在计划时间内注入需要数量的水,水进入电离室可以为电离室降温,保证电离室能正常运行,水遇高温化为水蒸气,为电离室增加压力,在保和水蒸气下,电离室的气压与输出的动能与热能是成正比的,也与水的用量成正比,但与电能的输入并不成正比,与电能输入的大小影响并不大,因为相比设备刚起动时,电离室气压为0,注入的水也是常温液态的,可能用电量会更大些,因为温度越低,电阻就越小,用电量就越大,用时更长,且将水从常温的水电离成高温等离子需要的热能也更大,
低压至高压进水系统,当加热水箱需补水时,如果用电能强行注水,则损耗电能,与高压气体做的功抵消,大大影响节能,需用空间体等体替换的办法,无功耗的将加热水箱33中的水蒸气与补水箱中的水等体替换,加热水箱33中的气压保持不变,完成补水,如图10中可看出,替换出的水蒸气被排至设备外,没有利用,当然也可以利用,就是直接连接补水箱,但补水箱的入水口处得加一个低压至高压进水系统,否则密封后就无法进水,储存来至高压水箱中的热能与动能,加的低压至高压进水系统又存在同样问题,需另加水箱,循环加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利用完热能,最终热能也会损耗的,电离室每次产生那么多的热能,动能做功是不会带走热能的,最终也要损耗掉的,所以本说明只说明理论,具体如何实施可根据需求来定。动能做功只有可能让电离室气体少产生热能与动能,而无法带走热能,例如在电离室达到最小容积时突然将活塞固定,不让运动做功,通电后由于空间太小就会产生更高的温度与热能,
下面内容,将结合具体数据对本方案的效果进行说明。这里1公斤水加热至200度来计算,加热100度的水成水蒸气为2260千焦,100至200度需用2.080x100x1000/1000=208千焦,2260+208=2768千焦,1千克水蒸气以200度的温度输出需用热量2768千焦,输出压力为15个标准大气压。水蒸气还可用电来将其电离成等离子气体,即可增加动力输出,可将增加的热能重新利用,因为等离子气体的温度在6000度到一万多度,比来至煤燃烧的温度还高,比较好用,大部份可以重新利用,按同样一千克水蒸气进入电离室的温度为最低为200度,电离后大部份热量被回收,排出设备外时温度最高400度,前后相减就是本次做功需用的热能。这是电与煤的总能量400-200=200度,查相关资料得出比热是2.080焦耳每克每度,2.080x300x1000=416000焦=616千焦,结果是每千克200度水蒸气经技术改进后需消耗616千焦热量,200度的饱和水蒸气的气压为15个标准大气压,进入电离室电离成等离子后,由于电离室有另一电离室的等离子气体,如果喷入电离室的水蒸气与水同另一电离室的等离子气体质量总和与体积的比为水蒸气在200度时的干饱和时质量与体积的比相等时,按比例计算气压得出6000度/200度=30倍,15X30=4500,为450个标准大气压,可以看出实际150个标准大气压可能会有,
二者气压输出的比例为10倍,二者需用热能的比例为2768/616=4.9倍,10X4.9=49倍,按此推算出使用节能技术后比以前的节省用煤40多倍,本设备配有蓄供电系统计,发电系统,当停止供燃料时,用蓄电系统发电,由于用电通常是不稳定的,在电力需求量大时,启用燃料发电,需求量小时则将发的电储存于蓄电系统中,存满电后关闭燃料发电,用蓄电系统发电,这样,保证发的电不会被浪费,当然,可以用煤分多个水箱加热水蒸气至几千度高温,这时的水蒸气就成了等离子状态,排出的气体经排气管返回加热水箱中散热,就可以形成热循环利用,温度越高越节能,但几千度的等离子气体,可以将设备融化,无法实现量产,加热至500度已经很高了,但几百度的温度热重复利用率就很低了,只能先把部热能转化成电能,通过电离水蒸气方式瞬间将水蒸气电离成6千度左右高温,瞬间断电,喷水及水蒸气降温,同时电离室外全置于水箱中降温,且设散热片,让设备的温度大部分时间在500度以下,这样设备才可以正常运转,才可达到理想中的使用寿命。
水蒸气电离成等离子前起始温度的计算,按电离室起始温度为200度计算,上面计算出100度的水加热至200度的水蒸气需1千克需用2768千焦,水的比热容为4.2千焦/千克每摄氏度,水从0度至100度需用4.2*100=420千焦,2768千焦加420千焦=3188千焦,这3188千焦为水从0度加热至200度的水蒸气需用的热能,当然实际可能会大些,因为水存在高压,等离子气体为6000度,可以利用的可能为5500度,水蒸气的比热容为2.08千焦/千克每摄氏度,1千克水蒸气可利用的热能为2.08*5500=11440千焦,远大于200度水蒸气3188千焦需用的热能,这里等离子的比热容也按水蒸气的计算,等离子的比热容比水蒸气要大,所以这里回收的热能除了热量损失外也足够将水从0度加热至200度的水蒸气,也证明了需用煤来加热水蒸气的用量就会很少,
等离子电离成水蒸气的通电时间是比较短的,只需将水蒸气电离成6000度左右的高温等离子就可以断开电源,而等离子气体也不因断电而立刻熄灭,因为断电后氢氧原子会结合成水分子,还有一个燃烧的过程,所以通电的时间是较短的,而200度左右的水蒸气与水时入电离室后,与来自另一电离室的高温等离子气体混合,接触到高温的电离室内壁,水与水蒸气就会化为500度左右的水蒸气,水蒸气在500度左右才通电用电量就不多,因为500度左右的水分子已经很难保证水分子的稳定性,一通电就很容易被电离,而电离出来的部分氢氧原子就会释放热能,释放出的热能与高速运动的氢氧原子与电子会影响别的水分子,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就能以较短的时间完成温度的提升,完成水分子形成等离子状态的过程,
有没有可能发的电还不够发动机电离时水蒸气所用的电呢,这里可按常规方法与能量守恒去分析,在不考虑热能的回收利用,以单次做功来分析,在不用煤加热情况下,如果电能全转成的动能,动能又全转成了电能情况下发动机电离水蒸气用的电能与发出的电能就会相等,无电能对外输出,如果用煤对水先进行加热,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时才通电,发的电除了对自身的供电,就可以向外输出电能,使用了热能回收方案后,用的煤就会大大减少。
电离水蒸气需要用电能,但由于热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而水蒸气电离成等离子气体时,原子与原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电子与原子之间相互发生碰撞,产生了热能,所以用电量会很少,但发出的电则可以增加几十倍。现有技术的发电厂水蒸气温度约为400度左右,将它电离成等离子气体用电量不多,但产生的动能则与温度成正比,十多倍至二十多倍,产生的热能又可以重新利用,400度以上的高温都很好利用的,这就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用量。而本发明则可以只加热至200度左右进入电离室还有一个温度的提升,因为电离室还有来至另一电离室余下的高温高压等离子气体,等离子气体遇冷生成水蒸气也要放热,存在较高的热能,还有上一次做功留在电离室内壁的热能,需要用水或水蒸气去冷却,这样燃料的用量会更少。
电离室设温度检测装置,当温度超过设计值,影响设备动行时,需采用减少通电电压或通电时间,或者增加向电离室喷的水来降低电离室的温度,一个大型锅炉水箱可配一个补水箱,多个发动机,一个发动机可有多组电离室,2个电离室为1组.图中所示为一组电离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箱、加热水箱、高压水箱、锅炉、蓄供电系统、电离室、设置在所述电离室内的活塞、与所述活塞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相连接的发电机、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喷入所述电离室内的喷水系统、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蓄供电系统和所述喷水系统的控制器,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供电系统电连接,所述电离室内设有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喷水系统向所述电离室内喷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蓄供电系统向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供高压、以使水电离形成等离子气体膨胀做功;
为了利用做功冲程完成后余下的压力,所述电离室至少为一组、且每组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离室通过第一高压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高压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电离室导通或断开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启闭;
两个所述电离室都设置在所述高压水箱内,所述高压水箱的上端设有第一高压气缸,两个所述电离室分别通过第二高压气管与所述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两个所述电离室内的高压高温电离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高压气缸向所述高压水箱提供压力,所述第二高压气管设有控制其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启闭;
所述补水箱通过第一补水管路向所述加热水箱补水,所述锅炉用于加热所述加热水箱内的水,而且所述加热水箱的顶部设有第二高压气缸,所述第二高压气缸通过第三高压气管与所述第一高压气缸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高压气缸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三高压气管进入所述第一高压气缸内;
所述加热水箱通过第二补水管路与所述高压水箱相连接、以使所述加热水箱通过所述第二补水管路向所述高压水箱内补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箱为一个,且能够连接多个所述高压水箱及多组所述电离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箱与所述第二高压气缸连通的位置设有水位限位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的排气管穿过所述高压水箱、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部,且所述排气管具有导热性、以将排气管内的温度传导至所述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加热水箱以及补水箱内部的部分的外壁设有散热翅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排气管内的高压气体驱动的辅助发电机,所述辅助发电机与所述蓄供电系统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为伸入于所述电离室内的电极棒,所述负电极为所述电离室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箱内设有用于加速内部水循环的循环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管路上沿所述补水箱向所述加热水箱的补水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补水管路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的部分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有水位开关。
CN201710660992.4A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Pending CN107313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0992.4A CN107313810A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0992.4A CN107313810A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3810A true CN107313810A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7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0992.4A Pending CN107313810A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38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8137A (zh) * 2020-07-06 2020-10-20 骊阳(广东)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微燃热电联产机组数据监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8137A (zh) * 2020-07-06 2020-10-20 骊阳(广东)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微燃热电联产机组数据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7001U (zh) 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3147849A (zh) 一种环保节能动力装置
CN207647564U (zh) 一体化闭式余热蒸汽轮机机组
CN104564438B (zh) 高热效醇类发电机组
CN207162504U (zh) 高效节能蒸汽锅炉
CN105662130A (zh) 一种蒸汽压力、温度可控热能内循环蒸作设备
CN209386270U (zh) 一种锅炉用循环式快速冷却装置
CN107313810A (zh) 一种火电厂燃煤发电系统
CN204082458U (zh) 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
CN107091117B (zh) 一种水等离子热能发动机
CN201229091Y (zh) 一种增效热泵装置
CN103790657A (zh) 炭素厂余热发电系统中的蒸汽配置方法及装置
CN213421053U (zh) 一种蒸汽供暖发电系统
CN103806963B (zh) 改进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及其发电方法
CN210533076U (zh) 发泡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07401442A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发电系统
CN202254226U (zh) 一种自发电燃气热水器
CN206681862U (zh) 内燃机及车辆
CN205977286U (zh) 一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调压系统
CN105020768B (zh) 采用太阳能、风能和燃烧器结合的换热炉
CN205697197U (zh) 一种蒸汽压力、温度可控热能内循环蒸作设备
CN205936831U (zh) 一种活塞往复式发动机
CN202709709U (zh) 一种氧化球团竖炉汽化冷却蒸汽发电及余能回收装置
CN203846383U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电加热的lpg汽化器加热装置
CN201163018Y (zh) 一种智能蒸汽发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