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5712A - 一种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5712A
CN107295712A CN201610193986.8A CN201610193986A CN107295712A CN 107295712 A CN107295712 A CN 107295712A CN 201610193986 A CN201610193986 A CN 201610193986A CN 107295712 A CN107295712 A CN 107295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pacitance
conductive layer
contro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39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5712B (zh
Inventor
郭安民
周业凯
王庆波
王超
张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939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5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5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感应孔的结构,用于检测感应孔内用户的操作动作,为此壳体上必须设置一控制孔来满足这一感应孔结构,此时感应孔与控制孔共轴设置,为了减少壳体上的开窗,发明人将指示灯围绕感应孔设置,并通过与传导部相连接的受光部接收指示灯发出的光线,并传输至传导部,进而通过位于控制孔内侧的传导部实现了指示灯出光和感应孔共用壳体上的一个开窗,即控制孔。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少了壳体的开窗,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和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已有技术中常通过机械按键来实现终端设备的控制,并且在终端设备的壳体上设置指示窗,指示窗的内部设置有指示灯,通过不同指示灯显色的选择,表征终端设备的不同工作状态,从而为人机交互实现了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新的终端设备结构。以实现感应孔和指示灯共用一个控制孔的设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置有控制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感应孔,所述感应孔用于检测所述感应孔的操作动作,且在围绕所述感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示灯,所述感应孔与所述控制孔共轴设置;筒状的传导部和设置在传导部外侧壁上的受光部;所述受光部与指示灯灯相对设置,所述受光部被配置为接收指示灯的发出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传输至所述传导部;所述筒状的传导部设置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用于接收所述受光部传输来的光线,并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显示。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感应孔的结构,用于检测感应孔内用户的操作动作,为此壳体上必须设置一控制孔来满足这一感应孔结构,此时感应孔与控制孔共轴设置,为了减少壳体上的开窗,发明人将指示灯围绕感应孔设置,并通过与传导部相连接的受光部接收指示灯发出的光线,并传输至传导部,进而通过位于控制孔内侧的传导部实现了指示灯出光和感应孔共用壳体上的一个开窗,即控制孔。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少了开窗的设计,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的正面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3本申请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施例一中导光件的正面立体视图;
图5为图4中导光件的反面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电路板和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ab剖线处的剖面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d剖线处的剖面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的另一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又一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导光件和电路板的装配爆炸图;
图13为图12完成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二中的壳体内侧面的整体视图;
图15为图14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16为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中的另一种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19为图17的有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20为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控制流程图;
图21为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的一种架构图;
图22为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的另一种架构图;
图23为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的又一种架构图;
图24为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的又一种架构图;
图25为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的又一种架构图;
图26为图25中的MCU2的示意图;
图27为图25中MCU1和MCU2之间的电路的一种结构图;
图28为图25中MCU1和MCU2之间的电路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29为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30为实施例四中的又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31为实施例五中的电容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中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33为图31中电路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4为电容检测的技术原理示意图;
图35为实施例五中电路板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6为实施例五中电路板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7为图36所示电路板的侧视图;
图38为实施例五中的电容检测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实施例六中显示设备的架构图;
图40为设置有导电层的通孔的一种导电状态;
图41为设置有导电层的通孔的另一种导电状态;
图42为设置有导电层的通孔的容值变化示意图;
图43为实施例六中显示设备的另一种架构图;
图44为实施例六中显示设备的又一种架构图;
图45为实施例六中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置有控制孔2的壳体1、位于壳体内部的设置有感应孔101的PCB电路板板10、指示灯102、互连接的筒状的传导部112和设置在传导部外侧的受光部111,互连接的筒状的传导部112和设置在传导部外侧的受光部111可以是一体设置设置,称之为导光件11,其中,感应孔用于检测所述感应孔的操作动作;指示灯102在上述PCB板10上围绕在感应孔101的四周,指示灯102可以设置在PCB板的朝向控制孔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PCB板的另一侧;受光部与指示灯灯相对设置,被配置为接收指示灯的发出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传输至所述传导部;筒状的传导部设置在控制孔的内侧,用于接收受光部传输来的光线,并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显示;感应孔101和控制孔2共轴设置,共轴设置是指控制孔5和感应孔10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预设阈值范围内。优选的筒状的传导部同样与控制孔共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受光部111为环形,设置在传导部112的端部,受光部111的受光面1112被设置为朝向指示灯101的出光面,传导部112位于上述控制孔的内侧,用于接收受光部的传导过来的光线并在控制孔的内侧进行显示。因为指示灯是围绕感应孔设置,环形的受光部设置相比于和指示灯一一对应的设置独立的受光部,更加有利于机加工进行批量生产。
为提高产品的主观效果,传导部112的外侧壁与控制孔的内侧壁相抵触,减小传导部112的外侧壁和控制孔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并且在壳体的外观面上,传导部的顶部1121与控制孔外观面侧的顶部平齐,以保证壳体外观面的平滑。
传导部的材质为透光材质,优选的,传导部的材质为PMMA、PC等。
为了使导光件更好的固定,导光件的受光部111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11,PCB板10上设置有第一螺孔103,可以使用螺钉通过第一固定孔1111和第一螺孔103将导光件固定在PCB板上。
在受光部通过螺钉固定在PCB板上时,打螺钉的组装过程会使受光部和PCB板之间产生较大的接触力,因为受光部与指示灯相对设置,指示灯较多的采用LED灯,这个接触力会使得设置在PCB板和受光部之间的LED灯收到较为严重的挤压,为此,在受光部111的受光面1112上设置有支撑台1113,在导光件固定在PCB板上时,支撑台1113位于受光面和PCB板之间,可以支撑起一定的预设间隙,减少了固定PCB板时挤压指示灯的可能性。
支撑台1113的朝向PCB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114,PCB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4,在固定导光件10时,第一定位柱1114深入第一定位孔104内,实现对导光件的定位,再定位完成后,可以件螺钉通过第一固定孔1111固定在第一螺孔103内,从而完成导光件和PCB板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孔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PCB板10,和筒状的传导部112和设置在传导部112的外侧壁的受光部111,PCB板上设置有感应孔101,在PCB板上围绕感应孔101设置有至少一颗指示灯102,感应孔101和控制孔102共轴设置;传导部112设置在控制孔的内侧,受光部111用于接收指示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传导至传导部112,以在控制孔中实现灯光显示。
同时,上述感应孔101的内侧壁1011上设置有导电层;终端设备还包括一控制器12;对于设置有导电层的感应孔而言,优选的导电层沿感应孔轴向的宽度大于其垂直于感应孔轴向的厚度;示例性的,宽度大于厚度的三倍,在本实施例中宽度要比厚度大一个量级,这样可以增加导电层在朝向感应孔轴向方向上的灵敏度,减小的垂直于感应孔轴向的平面上的噪声。控制器12与导电层和指示灯102电连接,用于检测导电层的电容值,并根据监测到的电容值和预设条件来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
由于受光部111设置在筒状传导部112的外侧.如图8所示,在受光部位于筒状传导部112的外侧壁的端部时,受光部111的朝向PCB板的一面为受光面1112,受光面1112接收到指示灯的光线后将光线通过受光部111的本体传导至传导部112,从112的顶部1121出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指示灯同样可以设置在PCB板的背离所属控制孔的一侧,通过设置与控制孔轴向相垂直的导光部、和与控制孔轴向同向的传导部,即通过导光部接受指示出光面的光线,并将光线传导至传导部,以便于在控制孔中进行显示。
如上所属的实施方式,由于传导部和受光部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以传导部的光线既可以从传导部的端面1121出射,也会从传导部的内侧壁出射,造成光线的混乱,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传导部的内侧壁上设置遮光层,以避免光线从传导部的内壁出射造成的光线的混乱。
遮光层可以选择反射材料制成,可以减少光线在在传导部传导时造成的光纤损耗。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感应孔的结构,用于检测感应孔内用户的操作动作,为此壳体上必须设置一控制孔来满足这一感应孔结构,此时感应孔与控制孔共轴设置,为了减少壳体上的开窗,发明人将指示灯围绕感应孔设置,并通过与传导部相连接的受光部接收指示灯发出的光线,并传输至传导部,进而通过位于控制孔内侧的传导部实现了指示灯出光和感应孔共用壳体上的一个开窗,即控制孔。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少了开窗的设计,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和美观性。
实施例二
图8到图15给出了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相比较于实施例一而言,如图8所示,筒状的传导部211和受光部212两部分构成了导光件21,受光部212为环形,环绕设置在传导部211的外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是指传导部211的除端部之外的位置,将传导部211分为朝向控制孔一侧的出光部2112和背离控制孔一侧的固定部2113,出光部2112位于控制孔的内侧,用于接收并显示进入受光部212的光线,固定部2113位于感应孔101的内侧,用于传导部211的定位和固定。这样,即使受光部和传导部是两个分体的部件,传导部也可以完成自身的固定。导光件21的剖面如图9所示,受光部212接收的光线会传导至传导部211内,并实现在控制孔内侧的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受光部的朝向指示灯的受光面2124上可以设置有凸起2121,相邻的凸起2121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PCB板上的指示灯,在将导光件固定在PCB板上时,凸起2121用于在PCB板和受光面之间支撑起一段预设间隙,避免了导光件的受光面挤压指示等的隐患,同时,相邻凸起之间形成一独立的容置腔,避免了相邻指示灯之间光线的串扰。
为优化防止串扰的技术效果,可以在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反射层,如此一来光线只能从受光面出射,相邻指示灯之间的串扰大大减小。
为了实现更好的固定,导光件的受光部21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2122,并在朝向PCB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2123,第二定位凸起2123和PCB板上的第二定位孔231的配合能使导光件实现精确的定位,同时,螺钉可以通过第二固定孔2122固定在PCB板上的第二螺钉孔232上,实现了导光件的压紧设置。
由于传导部和受光部的材料为透光材料,所以传导部的光线既可以从传导部的端面出射,也会从传导部的内侧壁出射,造成光线的混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内筒22,内筒22为不透光材料制成,紧贴传导部的内侧壁设置,避免了光线从传导部的内侧壁出射所造成的光线混乱。为了保持视觉上的一致性,可以将内筒的内侧面设为何壳体的外观面相同的颜色。在工艺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双色注塑的工艺将导光件和内筒进行一体注塑,这样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方便后期的安装。
为实现PCB板的固定,结合图13-图15,PCB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定位孔234和第四定位孔235(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四定位孔235,其中一个垫块236遮挡,未示出),第三通孔237,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定位凸柱131,第四定位柱133,第三螺钉孔132,第三定位凸柱131可以深入到第三定位孔234中,第四定位柱133可以深入到第四定位孔235中,螺钉可以通过第三通孔237固定在第三螺钉孔132中,以将PCB板和导光件的组合固定在壳体内部。
第三定位柱131的高度大于第四定位柱133的高度,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四定位柱沿对角线设置,较高的第三定位柱可以完成PCB板的预定位,然后通过第四定位柱实现PCB板的精确定位。
同时,可以在上述感应孔101的内侧壁1011上设置有导电层;终端设备还包括一控制器;对于设置有导电层的感应孔而言,优选的导电层沿感应孔轴向的宽度大于其垂直于感应孔轴向的厚度;示例性的,宽度大于厚度的三倍,在本实施例中宽度要比厚度大一个量级。控制器与导电层和指示灯电连接,用于检测导电层的电容值,并根据监测到的电容值和预设条件来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感应孔的结构,用于检测感应孔内用户的操作动作,为此壳体上必须设置一控制孔来满足这一感应孔结构,此时感应孔与控制孔共轴设置,为了减少壳体上的开窗,发明人将指示灯围绕感应孔设置,并通过与传导部相连接的受光部接收指示灯发出的光线,并传输至传导部,进而通过位于控制孔内侧的传导部实现了指示灯出光和感应孔共用壳体上的一个开窗,即控制孔。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少了开窗的设计,提高了壳体的强度和美观性。
实施例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通孔和指示灯的结构示意图。以显示设备为例,如图1所示,发明人提出了采用图3所示的通孔结构实现对指示灯的控制。即在显示设备1的壳体上设置了控制通孔2,在壳体内部的基PCB板10上设置有感应孔101,感应孔1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电层,围绕感应孔101设置有至少两个指示灯102,控制通孔2和感应孔101同轴设置,当用户的手指伸入感应孔101内时,通过微控制器获取导电层的电容值,并根据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实现了对LED灯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同轴设置是指感应孔101和控制通孔2的轴线同向,且轴线之间的距离处于一定的误差阈值范围内。
为了避免显示设备的壳体上过多的开孔,如图2所示,发明人将指示灯102与感应孔101临近设置从而可以共用前壳上的控制通孔2,使得控制通孔2既能允许手指的插入,也能有指示灯光射出。但是发明人发现如果仅采用现有的单颗指示灯的设置,会造成主观显示效果不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问题(即仅在孔的一侧有灯光),即会造成控制通孔2周围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以发明人围绕该导电层的前壳设置了多个指示灯来满足亮度要求。在导电层的电容值满足预设要求,且显示装置转换为开机状态时,多个指示灯全部点亮,或开启另设的色彩显示灯。在导电层的电容值满足预设要求,显示装置转换为待机状态时,由于国家强制要求待机功耗为0.5W,由于电源部分的转化效率问题,留给主板的待机功耗余量很小,在主板电路部分,多个指示灯同时点亮功耗过大,不能满足待机功耗的要求,所欲控制指示灯102轮流处于开启状态,即同一时刻仅有一个指示灯点亮,既满足了显示效果的需求又满足了待机功耗的要求。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
设置有通孔的基板、围绕通孔设置的至少两个指示灯和微控制器;
其中,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层;
微控制器分别与导电层和至少两个指示灯连接,用于根据导电层的电容值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基板为PCB板时,感应孔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简称PCB)上设置通孔实现,其中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层,亦或,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时,通孔可以通过设置有导电层的柔性电路板(FPC)向导电层一侧弯曲围合成通孔而形成,此时如果需要设置LED灯的话,LED灯可以和导电层设置在FPC的同一侧,此时LED的引脚的之间的连线与感应孔同向,避免了弯折时造成的焊接崩裂。
在如图3所示的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电层,在有物体伸入时,导电层的电容值与没有物体伸入时的电容值不同,则微控制器根据电容值确定是否为有效的感应信号;
微控制器根据导电层的电容值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若显示设备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则生成的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若显示设备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则生成的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设置有通孔的基板、围绕通孔设置的至少两个指示灯和微控制器;其中,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层;微控制器分别与导电层和至少两个指示灯连接,用于根据导电层的电容值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了一种用于根据通孔内侧的导电层的电容值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进行灯效控制的显示设备。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的,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的,微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信号对指示灯进行控制,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由于要求的待机功耗较小,因此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上述轮流开启是指,当有一个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时,其余所有的指示灯全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能够满足待机的功耗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是一个接一个控制指示灯依次轮流处于开启状态,也可以是每相隔一个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现方式实现,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显示效果更好,即亮度更均匀,指示灯的数量可以为12个。
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的功能可以通过显示设备的主芯片的微控制器实现,也可以通过主芯片和单独设置的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简称MCU)实现。
当微控制器的功能通过主芯片和单独设置的MCU实现时,单独设置的MCU判断出有效的感应信号时,发送一个感应信号给主芯片,主芯片根据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进行开机或待机的判断,且发出控制显示设备的开机或待机指令,同时发送一个控制信号给单独设置的MCU,以使导电层的控制芯片控制指示灯响应该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显示设备在待机状态下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即同一时刻仅有一个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待机时的功耗较小,可以满足功耗要求,而且由于指示灯较多显示效果较好。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微控制器具体用于:
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依次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是一个接一个依次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给用户呈现的视觉体验较好。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在图1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该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
开关单元;微控制器和所述至少两个指示灯连接具体为:微控制器通过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指示灯连接;其中,开关单元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用于根据所述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指示灯的开启或关闭;
微控制器通过开关单元与指示灯连接,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具体用于输出控制指令并控制开关单元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闭合状态,以使开关单元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微控制器通过开关单元实现了对指示灯的控制。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未示出和导电层的连接关系),在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8所示,开关单元包括:
三极管;
其中,三极管的基极B与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上述控制指令,三极管的集电极C与指示灯的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E接地;
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具体的,图18中仅示出了与两个指示灯连接的开关单元(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余类似,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单元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闭合状态,即控制每个与指示灯连接的三极管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轮流控制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图18所示的连接方式,开关单元还可以连接在指示灯和电源之间。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LED灯。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未示出和导电层的连接关系)。如图19所示,电阻R21、R22、R23、R24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电路的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了使指示灯亮度处于人眼最舒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调光控制,因此,上述控制指令可以为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
具体来说,PWM信号是一个周期信号,一个周期内有高电平也有低电平,输出高电平指示灯亮,输出低电平指示灯不亮。因为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只要周期信号的频率大于20HZ,在人眼看来灯是一直点亮的。但是高、低电平在整个周期内所占的比例(即上述第二占空比),影响输入指示灯的平均电流,从而对灯的亮暗程度有影响,所以可以通过PWM信号选择人眼最舒适的亮度。当指示灯电压线性变化时,指示灯亮度非线性变化;且LED外部有结构件,光源亮度经过结构件到人眼中,亮度发生非线性变化;为了视觉上呈现亮度的线性变化,需要以非线性函数关系更改PWM占空比。由于亮度越高,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因此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可以根据预设的第一占空比,向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输出PWM信号,控制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时的亮度。
具体的,利用PWM信号调整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占空比来控制指示灯的亮度,例如用高电平点亮指示灯,若把一个周期分为10个时间等份,如果PWM信号的方波中的高低电平比为1:9,则指示灯较暗;如果高低电平比为10:0,则指示灯最亮;如果高低电平比为0:10,则指示灯不亮。
在图1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当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全部处于开启状态;或,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来说,当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时,由于处于开机状态时对功耗的限制较小,因此可以控制指示灯全部处于开启状态,或者,控制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色彩指示灯,当显示设备转换为开机状态时,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并开启色彩显示灯。
通过设置色彩指示灯,显示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的指示灯的亮灯颜色与处于待机状态时的指示灯的亮灯颜色不同,这样可以很容易的区分显示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或处于开机状态时。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当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开关单元全部处于闭合状态,以使开关单元控制指示灯全部处于开启状态;或,微控制器具体用于控制开关单元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以使开关单元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17所示,当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单元全部处于闭合状态,即控制每个与指示灯连接的三极管全部处于闭合状态,从而控制指示灯全部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微控制器用于控制开关单元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闭合状态,即控制每个与指示灯连接的三极管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轮流控制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所述微控制器具体可以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全部处于开启状态;或,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二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中,实现原理与待机时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控制器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待机控制模块和灯效控制模块,开待机控制模块与导电层电连接,灯效控制模块与至少两个指示灯电连接,开待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导电层的电容值及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开机控制信号和待机控制信号;灯效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是待机控制信号时,输出控制指令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灯效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设备中,方法包括:
步骤S101、根据导电层的电容值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生成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开机控制信号和待机控制信号;
步骤S102、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则微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3所示的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导电层,当有手指伸入时,导电层的电容值与没有手指伸入时导电层的电容值不同,则微控制器根据电容值确定是否为有效的感应信号;
微控制器根据感应信号和显示设备的开待机状态生成控制信号,若显示设备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则生成的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若显示设备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则生成的控制信号为开机控制信号。
微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对指示灯进行控制,当控制信号为待机控制信号时,由于要求的待机功耗较小,因此控制至少两个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上述轮流开启是指,当有一个指示灯处于开启状态时,其余所有的指示灯全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能够满足待机的功耗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指示灯按照预设的第一顺序轮流处于开启状态可以是一个接一个控制指示灯依次轮流处于开启状态,也可以是每相隔一个控制指示灯轮流处于开启状态,或者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实现方式实现,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应于控制装置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控制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在PWM信号驱动器件与感应器件共存于终端设备时:如本申请提供的导电层同时设置在终端设备上时,PWM信号或对终端设备的控制产生影响,在LED通过PWM信号驱动发光时,终端设备获取导电层在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从而避免或降低PWM信号跳变过程中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变化对导电层的电容值的干扰,造成的对终端设备误触发的可能性。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扩展至终端设备存在其他需要使用PWM信号驱动的器件时的方案,当然下述实施例中以向LED提供的PWM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电视机、电脑、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图1中以显示设备为例,如图21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31,该控制器31连接LED33和设置在终端设备主体上的导电层32,控制器31连接LED33和导电层32,LED和导电层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导电层32周围预定范围内设置有LED33,其中LED与导电层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范围类LED的PWM信号会对导电层32的电容值产生影响,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控制器31与LED33电连接,因此LED是通过与控制器31之间的PWM信号线供电,因此导电层32周围预定范围内还可能设置有用于传输PWM信号的信号线,图1中以导电层32周围设置有LED33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LED33用于提示导电层32的位置和/或所处状态,LED33被配置为通过PWM信号驱动发光。LED的两个作用其一是用于导电层32的位置以便用户能够根据LED的提示发现导电层32的位置,此外LED还可以设置不同等效,如发蓝光表示终端设备整机处于待机状态、发红光表示终端设备整机处于开机状态等等。
具体的,控制器31被配置为向LED33发送PWM信号,以驱动LED33发光;
控制器31还被配置为获取导电层32在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电容值为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测得的电容值,方式一:控制器向导电层充电,当对导电层发生触发事件时,导电层会放电导致电容值发生变化,此时测得的可以是变化稳定后导电层的电容值;方式二:在发生触发事件时,通过控制器检测导电层感应电荷引起的晶振来得到电容值。
示例性的,以下提供两种控制器31获取电容值的方式:
方式一: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获取导电层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即控制器只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获取导电层的电容值。
方式二: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实时获取所述导电层的电容值,并在实时获取的电容值中获取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即全时段实时获取导电层的电容值,并在筛选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的电容值。
其中在方式一和方式二中感应控制器需要首先获得PWM信号, PWM的获取方式可以为: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PWM信号的周期,确定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
由于PWM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为时变的信号,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进而影响终端设备上导电层的电容值,上述方案中控制器仅获取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导电层的电容值,即在PWM中相对稳定的信号时段对导电层的电容值影响较小,能够避免由于PWM信号的跳变产生的电磁场变化对终端设备的干扰造成对终端设备误触发的可能性。
其中,导电层32为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中平面基底上的导电层;具体的如图22所示,该导电层32为制作在基底上的平面导电层;或者终端设备的主体上设置有通孔,导电层32为设置在通孔内壁上的导电层。如图23所示,采用在垂直于通孔轴线的截面上为环形的导电层,在通孔的轴线方向导电层设定为预定宽度;导电层可以通过柔性电路基板上的导电层绕制形成或者通过在PCB板上通孔的内壁进行金属沉积而形成;通过触发导电层中部的通孔产生电容值的变化,示例性的,可以通过手指穿过通孔触发,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特定工具进行触发,如感应笔等,相对于平面导电层,由于环形导电层可以围绕触发介质(手指或感应笔)一周,因此可以提高感应信号触发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通过一段导电层进行感应信号采集时,在一个时刻触发平面导电层仅能够产生一个电容值,其感应灵敏度较高仍然存在较高的误触发可能性。因此如图2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示例,当导电层为设置在通孔内壁上的导电层时,导电层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分段,具体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32(32-1、32-2和32-3),至少两个导电层呈环形分布,具体的至少两个导电层可以分布于PCB板上通孔的内壁,或有分段的柔性电路基板环绕形成通孔结构,并且至少两个导电层同时产生电容值。其中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导电层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层分段,因此一次触发能够生成两个以上的电容值,因此能够提供两个可供参考的电容值,相比于一段式导电层的方案能够使终端设备的触发灵敏度在更精确的范围内,降低误触发的可能性。其中为了屏蔽外籍电磁干扰,PCB板或柔性电路基板外围形成有屏蔽层,其中该屏蔽层可以为金属材料。为了提高触发过程中导电层生成电容值的均匀性,至少两段导电层关于通孔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图21、22、23、24提供的方案,对终端设备的控制如下:
控制器11被配置为在确定导电层13检测的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控制信号;
控制器11被配置为若确定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对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待机指令和开机指令。
上述方案中,当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控制信号;同时若确定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对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状态控制。
为了提高对导电层的电容值判断的准确性,降低干扰造成的误判,控制器31被配置为每间隔预设时间长获取一组导电层32的电容值,并记录N组;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获取的N组电容值中预设数量的电容值,预设数量的感应信号均大于或等于电容门限值。
此时控制器31的另一个功能是:被配置为根据预设数值设定导电层的电容门限值。可以理解的是,当采用一段式导电层的方式时,每组电容值中只包含该一段导电层检测的一个电容值;当采用通孔中设置的分段式导电层的方式时,每组电容值中包含与导电层数量对应个数的电容值。本方案中的“设定”可以理解为在控制器预先配置或者输入一个预设数值作为电容门限值;或者在电容门限值存在因环境变化造成的不确定性时,依据环境因素进行的自发调整,具体如下:
在外界环境变化时(比如温、湿度变化)以及存在不确定的噪声源的影响时,为提高终端设备的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根据不同环境下的噪声门限值动态调整电容门限值(其中,在通过手指触发时,该电容门限值可以设定为手指电容门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特定工具进行触发,如感应笔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具体的:控制器31被配置在空闲状态时,获取导电层检测的噪声门限值;根据噪声门限值获取对电容门限值的调整值;根据调整值对电容门限值进行调整。示例性的控制器11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述调整值VH’=VH+△V;VH为电容门限值,△V为将两次测得的噪声门限值的测量值做差获取,如△V= VL2- VL1,其中VL1对应调整前的电容门限值的噪声门限值,VL2对应调整后的电容门限值的噪声门限值;根据VH’=VH+△V对电容门限值进行调整,获取更新的电容门限值VH’。此外为了实现对电容门限值的动态调整,控制器11在空闲状态可以间隔预定时长调整一次电容门限值,例如每5分钟调整一次。此外,PWM信号的高电平期间,影响电容值的底噪从而影响电容门限值的测量值。为了消除PWM的影响,导电层的电容值在PWM信号的低电平时段测量,即稳定电平为低电平。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处理器联合实现,示例性的,控制器31可以采用电容处理器311和主处理器312实现。当然,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上述控制器的功能。这里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英文全称:Central ProcessingUnit,英文简称: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具体的,以电视的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25所示,上述的主处理器312可以为电视主芯片的MCU(为了区别以下以MCU1进行说明),电容处理器311也可以采用MCU(以下以MCU2进行说明,其中MCU2一MSP430G2303IPW20为例)实现,LED可以通过MCU1控制LED驱动电路输出的PWM信号进行驱动这里不再赘述。导电层可以为一段式导电层或者分段式导电层,以导电层包括三个分段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导电层分段形成一个传感器(sensor1、sensor2和sensor3)。sensor1、sensor2和sensor3分别连接MCU2的三个GPIO(General PurposeInput Output,通用输入/输出)接口。以手指触发为例, sensor1、sensor2、sensor3同时感应手指的动作获得产生电容值变化, MCU2获取三个电容值做进一步的算法处理,判断出电容值有效时,发送一个MAIN_KEY_INPUT信号给MCU1,MCU1进行开机或待机的判断(例如当前电视为开机状态,则判断此次手指触发为待机操作;如果当前电视为待机状态,则判断此次手指触发为开机操作),并发出控制电视的开机或待机指令,同时发送一个STB_LED信号给MCU2,控制MCU2响应开机或待机指令。MCU1生成控制指令后,为了配置MCU2到对应的状态(例如,MCU1生成开机指令后,需要将MCU2配置到开机状态,而MCU1生成待机指令后,需要将MCU2配置到待机状态;以便MCU2获取到电容值后向MCU1发送新的控制信号,实现MCU1控制终端设备实现状态的切换)。MCU2被配置在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接收MCU1发送的控制指令响应。MCU1被配置为用于向MCU2发送控制指令响应。通过设置两个处理器可以使其中的一个比较接近金属层设置,减少的信号在导电层和处理器之间的衰减和噪声,尤其在电容值检测时,由于容值的信号较为微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和也更害怕过度衰减,因此在终端设备中通过设置一个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处理器(如本实施中的MCU2)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电路设计中,为保证MCU2的正常工作通常提供供电、MCU间信号传导的外围电路,如图26所示,MCU2(MSP430G2303IPW20)的DVCC端直连3.3v的直流电压,并且通过电容(图示中通过两个并联的电容C1、C2)串联接地GND,以保证稳定的电流;三个sensor1、sensor2、sensor3分别连接引脚P1.1/PT0.0、P1.2/PT0.1和P1.3。MCU1和MCU2之间MAIN_KEY_INPUT信号的传递通过MCU2的P1.7引脚与MCU1的PIN(管脚)2之间的电路实现,如图27所示,包括电阻R1、R2,R3,BJT-NPN-SMD型晶体管M1,其中R1串联于P1.7引脚与M1的栅极之间,R2串联于M1的集电极与栅极之间,R3串联于M1的发射极与PIN2之间,M1的集电极接地GND。MCU1和MCU2之间STB_LED信号的传递通过MCU2的P1.0/TA0CLK引脚与MCU1的PIN3之间的电路实现,如图28所示,包括电阻R4,二极管D1,其中R4串联于电源与D1的阳极之间,D1的阳极连接P1.0/TA0CLK引脚,D1的阴极连接PIN3;其中MSP430G2303IPW20还包括其他功能的引脚,本发明不涉及这些引脚的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参照图2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向LED发送PWM信号,以驱动LED发光。
S202、获取导电层在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
在LED和导电层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由于PWM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为时变的信号,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进而影响终端设备上导电层的电容值,上述方案中仅获取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导电层的电容值,即在PWM中相对稳定的信号时段对导电层的电容值影响较小,能够避免由于PWM信号的跳变产生的电磁场变化对终端设备的干扰造成对终端设备误触发的可能性。示例性的,步骤101中提供以下两种获取感应信号的方式:
方式一:根据所述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获取导电层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即只在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获取导电层的电容值。
方式二:实时获取所述导电层的电容值,并在实时获取的电容值中获取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即全时段实时获取导电层的电容值,并在筛选PWM信号中稳定电平时段的电容值。
在步骤S203之后,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3、在确定导电层检测的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控制信号。
S204、若确定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对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待机指令和开机指令。
上述方案中,当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生成控制信号;若确定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对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对终端设备的状态控制。
具体的,参照图30所示,以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采用MCU1和MCU2构成为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MCU2根据预设数值设定导电层的电容门限值。
示例性的,在采用手指触发时,以导电层包括三段导电层,形成三段传感器sensor1、sensor2、sensor3,步骤201具体可以为配置手指在导电层通孔平面上中心点时测得的电容值为电容门限值VH,并且三段sensor的电容门限值VH相同。当仅包括一个一段式导电层时,通过该步骤设置该该一段式导电层的电容门限值VH。
S302、MCU2获取导电层在PWM信号中的稳定电平时段时的电容值。
具体的,在稳定电平时段每间隔预设时间长获取一组导电层检测的电容值,并记录N组。示例性的,每隔40ms获取一次sensor电容值,保存在寄存器中,记录10组,在测第2组时将电容值的数据放在第1组中,以此类推更新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当采用一段式导电层的方式时,每组电容值中只包含该一段式导电层检测的一个电容值;当采用分段式导电层方式时,每组电容值中包含与分段的导电层数量对应个数的电容值。
S303、当获取的电容值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MCU2确定各个电容值为有效电容值并生成控制信号。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N组电容值中包括预设数量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电容门限值。示例性的,步骤203中,根据sensor1、sensor2、sensor3的10组的数据变化,判断手指动作,滤除干扰情况:三个sensor,10组数据,共30个点,当有27个数据值高于电容门限值VH时,判断为有效动作,确定电容值为有效电容值;其中27个有效电容值的组合情况有: 10,10, 7; 10,9,8;9,9,9;其中以上三组数组为三个sensor分别包含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电容门限值的数量,不分先后顺序。由于设立了电容门限值VH作为临界值,设立40ms间隔测量,并获取了共10组数据,因此手指在过孔内的最小停留时间Tmin=0.4s,可以滤除毛刺干扰;此外设立27个有效数据,能够消除手指在通孔外部滑动和手指在通孔表面划过等动作的干扰。其中,当仅包含一个一段式导电层时,该10组数据,共10个点,当有9个数据值高于电容门限值VH时,判断为有效动作,确定电容值为有效电容值,其他过程与分段式导电层的方式类似不在赘述。
S304、MCU2将控制信号发送至MCU1。
当MCU2判别为有效动作后,发送MAIN_KEY_INPUT信号给MCU1。
S305、MCU1接收MCU2发送的控制信号。
S306、若确定控制信号持续时间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MCU1生成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在步骤S306中,MCU1开启定时,如果MAIN_KEY_INPUT有效时间大于2.5s,如手指停留时间为3s,则判断为手指触发有反悔动作,不进行任何操作;如手指停留时间为2s ,则主控制器判断现在的整机状态,并生成控制开机或待机的指令(例如当前整机状态为开机,则生成待机指令;若当前整机状态为开机,则向生成待机指令)。
S307、MCU1向MCU2发送控制指令响应。
示例性的,在步骤206中,MCU1发送一个STB_LED信号给MCU2,以使的MCU2获知终端设备的状态。
S308、MCU2接收MCU1发送的控制指令响应。
此外,在外界环境变化时(比如温、湿度变化),以及存在不确定的噪声源的影响时,为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下的噪声门限值不断的自我动态调整电容门限值(其中,在通过手指触发时,该电容门限值可以设定为手指电容门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特定工具进行触发:如感应笔等),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空闲状态,MCU2获取导电层发送的噪声门限值VL。
S2、MCU2根据噪声门限值获取对电容门限值的调整值。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述调整值VH’=VH+△V;VH为电容门限值,△V为将将两次测得的噪声门限值的测量值做差获取,如△V= VL2- VL1,其中VL1对应调整前的电容门限值的噪声门限值,VL2对应调整后的电容门限值的噪声门限值;
S3、MCU2根据调整值对电容门限值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S3中可以根据VH’=VH+△V对电容门限值VH进行调整,获取更新的电容门限值VH’。 此外为了实现对电容门限值的动态调整,在空闲状态可以间隔预定时长调整一次电容门限值,例如每5分钟调整一次。此外,为了消除PWM的影响,导电层的电容值在PWM信号的低电平时段测量,即稳定电平为低电平。
实施例五
PCB板上的感应孔的内侧壁设置有导电层,此时通过可以通过检测感应孔上的电容值来进行一些列的控制,我们将这种实现这一系列控制的组件称为电容检测装置,在图3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容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为图31中电路板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1所示,该电容检测装置包括:感应控制模块43和电路板41。
如图31、图32所示,该电路板41上设有感应孔42。该通孔可以是非金属性通孔。
该电路板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
参照图31,该感应孔42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421。该凹槽421表面设有导电层,即凹槽的槽内表面覆设上导电层。
该导电层可选用金属铜,异或金属银,在此不作限制。
凹槽421表面的导电层可以是通过金属沉积制成,在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电路板41包括本体411和感应孔42,电路板具有一定厚度,设置感应孔42后,可以在该感应孔42内侧设置至少一个凹槽421、并在凹槽421的表面设有导电层,形成感应电容(sensor),当用户的手指伸入这个感应孔42时,会引起电容值的变化。
感应控制模块43与上述至少一个凹槽421电连接,用于检测获取上述感应孔42的电容值。当用户的手指伸入感应孔42时,感应控制模块43会检测到感应孔42的电容值发生了变化,并可以根据电容值的变化触发预设操作。其中,感应控制模块43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等处理装置,在此不作限制。
已有的平面式感应电容,即感应电容直接在电路板表面上,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误触发,本实施例中采用这种将凹槽设置在电路板的通孔内侧的方式,相较于平面式感应电容,可以大大减少误触发率。
上述电容检测装置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例如作为显示设备的感应开关,在显示设备的外壳上设定感应区,感应孔42设置在感应区内侧,用户的手指放到感应区时,显示设备根据感应控制模块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开关状态。也可以在显示设备的外壳上设定开关控制通孔,即预留通孔,开关控制通孔内侧是共轴设置的上述电路板的感应孔42,用户的手指伸入开关控制通孔内时,显示设备根据感应控制模块检测到的电容变化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开关状态。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的电容检测装置包括感应控制模块和电路板,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通孔,并且通过在通孔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表面设有导电层的凹槽,形成了一个筒状的电容感应器件,相比于现在的机械式按键结构而言,结构简单,同时,由于作为电容感应的导电层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所以只有在被感应物体插入通孔时才会产生触发信号,减少了误触发的概率;由于导电层是设置在通孔内壁的凹槽上,所以可以采用已有的过孔制作工艺进行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感应控制模块可以检测获取上述通孔的电容值,进而也就可以检测到通孔电容值的变化,用作电子、终端设备的感应控制开关的话,用户无需触摸到按键,而是在伸入电路板的通孔中进行感应,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进一步地,上述凹槽421可以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该凹槽421的第一端可以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上与外部连通;和/或,该凹槽421的第二端也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上与外部连通,即两端都与外部连通。
如图31所示,该凹槽421的第一端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上与外部连通,即该凹槽可以是类似于盲孔。
图33为图31中电路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3所示,凹槽421的第二端也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上与外部连通,即凹槽421在厚度方向上为贯通槽。这样凹槽421裸露在外的面积更大,感应的灵敏度更高。
上述实施例中,凹槽421在感应孔42的厚度方向一端或两端与外部连通,可以采用过孔的制造工艺制造凹槽,这种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上述凹槽421的截面为半圆形,即俯视该电路板时,看到的凹槽421是半圆形,这种半圆形的孔在制造时工艺更为简单,采用金属化过孔的工艺就可以实现。当然,凹槽421的截面形状在此并不作限制,可以是方形、椭圆形等。
进一步的,导电层在通孔轴向的宽度大于其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厚度,优选的,上述导电层的宽度为上述导电层的厚度的三倍以上,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导电层的宽度可以比上述导电层的厚度至少大一个量级。
进一步地,上述至少一个凹槽421中的所有凹槽421电连接。即,凹槽表面的导电层之间相互电连接。电连接可以通过跳线或金属走线的方式完成。可以采用过孔的制造工艺实现,这种工艺方式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上述感应孔42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421,具体为:上述感应孔4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凹槽421。即凹槽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这多个凹槽421可以等间距分布在上述通孔的内壁上。
多个凹槽421等间距分布在上述通孔的内壁上时,可以保证感应孔42的内壁上每个方向上凹槽分布的都比较均匀,当作为感应装置时,手指的伸入通孔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稍微偏离一点,也会有距离手指较近的凹槽21来更好地进行感应。
当然,本实施例中凹槽421的数量和间距等参数在此不作限制,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凹槽421的数量和位置来调整通孔部分的电容灵敏度。
图34为本发明图31中电路板的技术原理示意图。
参照图34,当手指44与凹槽421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值时,会产生新的电容,手指44与第i个凹槽421之间产生的手指电容可以记为cfi,其中,i为大于0的正整数。而第i个凹槽421产生的寄生电容记为cpi。
具体地,该电路板的总电容值记为Cx,可以是
图35为图31中电路板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该电路板还可以包括:天线45。
该天线45可以与上述任一个上述凹槽421电连接。即天线45的一端部与其中一个凹槽421电连接,具体是哪一个凹槽在此不作限制。
天线45是导体,由于天线与凹槽电连接,所以天线可以作为导电层的延伸,且由于天线有一定长度,如果天线设置在朝向用户的一侧,手指伸入感应孔42时,手指会先靠近天线44,紧接着才会进入感应孔42,因此说,天线在增加的感应面积的同时,增加了凹槽421导电层在PCB板厚度方向的感应灵敏度,使其感应孔42在PCB板厚度方向上的电容感应更加灵敏。天线设置在背离用户的一侧时,在手机插入通孔后,也可以凹槽421导电层在PCB板厚度方向的感应灵敏度,上述厚度方向为沿感应孔42轴向的方向。
图36为图31中电路板另一实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35的基础上,如图36所示,上述天线45可以是环形天线。
该环形天线设置在上述通孔的一侧,且该环形天线与上述感应孔42共轴设置。
上述感应孔42具有一定厚度的边缘,环形天线可以置于感应孔42任一侧的环形边缘上。该环形天线的形状可以与感应孔42的俯视形状相匹配。例如感应孔4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在此不作限制。
环形天线在通孔的一侧,且天线本身是导体,增加了凹槽421导电层在PCB板厚度方向的延伸,使其感应孔42在PCB板厚度方向上的电容感应更加灵敏,增强了感应效果。
图37为图36中电路板的侧视示意图。
在图36的基础上,如图37所示,上述环形天线可以是环形螺旋状天线,即天线本身是螺旋状天线,这种天线的感应效果更好。
图3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容检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容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主控制模块45。
主控制模块45,与上述感应控制模块43电连接。
感应控制模块45,根据上述电路板的电容值判断是否存在有效感应,在判断存在有效感应时,向该主控制模块43发送触发信号。
主控制模块45,用于接收感应控制模块43发送的上述触发信号,并根据该预设信号进行预设操作。
其中,上述该电路板作为感应装置,即在有手指靠近通孔时电容发生变化,具体地,感应孔42的总电容值记为Cx,,其中,如图34所示,手指与第i个凹槽421之间产生的手指电容记为cfi,而第i个凹槽421产生的寄生电容记为cpi,其中,i为大于0的正整数,N为大于0的正整数,i小于或等于N,N为通孔内壁上凹槽的数量。
具体实现时,有手指伸入电路板上的通孔时,电容值会增大,手指离开时,电容值又会变小,感应控制模块43通过获取电路板41上感应孔42的电容值,可以感应到用户手指的一系列动作,并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有效感应。可选地,当用户手指的一系列动作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认为存在有效感应,即通孔02的电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存在有效感应。
优选地,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感应孔42的电容值大于预设门限值、且持续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即为了准确判断用户是要进行预设操作,需要确定用户手指接近或伸入了上述电路板的通孔、且停留了预设时间段,否则有可能造成误判。
一般情况下,没有手指接近电路板的通孔时,电路板的电容值会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值左右,即凹槽的寄存电容的和值,如果感应控制模块101检测到某一时刻电容值变大了,且所变化后的值大于预设门限值,则确定用户的手指伸入了电路板的通孔。进而感应控制模块43又检测到电容值下降了,说明手指远离了电路板的通孔。另外,确定电容值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时长是否在预设时间范围内。例如预设时间范围为[t1,t2],如果电容值大于预设门限值的时刻在[t1,t2]内,则满足条件,小于t1则无效。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存在有效感应,即表明用户的手指确实伸入了电路板的通孔且停留了一会,进而也可以说明用户确实使用该开关控制系统进行预设操作。
还可以进一步限定,在电容值变化满足预设门限值时,如果持续时间大于t2,则感应控制模块43确定为反悔信号,即用户取消之前的操作,不发送开关触发信号。
该主控制模块45可以是电容检测装置所应用的设备的处理模块,收到上述触发信号后,主控制模块45进行预设操作,例如当预设操作时开待机操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设置对设备当前的开待机状态进行切换,例如切换为开机、关机、待机等,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预设操作可以是音量+、或频道+等,在此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预先进行设置。
上述主控制模块43也可以是MCU。
本实施例中,主控制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就会进行预设操作,这种电容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还由于上述电路板成本低,降低了整个电容检测装置的成本。另外,用户无需触摸到按键,而是在按键一定范围内感应式触摸或者伸入电路板通孔中进行感应就可以完成预设操作,也向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开关控制方式,可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可选地,上述感应控制模块43实时获取上述感应孔42的电容值,并在该感应孔42的电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存在有效感应。
感应控制模块43实时获取上述感应孔42的电容值有利于及时感应到用户的手指,并及时进行开关待状态控制,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预设操作为开待机操作,主控制模块45具体用于接收感应控制模块43发送的上述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上述触发信号后检测所属设备的当前开机状态,若该设备当前为开机状态,则控制该设备切换到待机状态;或者,若该设备当前为待机状态,则控制所述设备切换到开机状态。该设备可以为显示设备。
当然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也可以是开机状态和关机状态之间的切换或者音量的增减控制。
实施例六
对内部设置有金属层的通孔而言,还可以用于终端的一些预设操作,在终端设备为显示设备时,如图39-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具体的,参照图39所示,显示设备50包括:设置于显示设备非显示区域的通孔51和感应控制器件52。通孔51为设置在壳体上的通孔,也可以是设置在其他位置的通孔,只需能用于用户操作即可。
感应控制器件52包括:设置于通孔51内壁的导电层521以及与导电层521连接的检测芯片522;检测芯片522用于检测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并确定容值是否具满足预设条件,当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
其中,通孔设置于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可以避免通孔影响显示设备的正常显示。示例性的,通孔51具体可以设置于显示设备的边框等非显示区域,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通孔在显示设备上的具体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通孔设置在显示设备的任何非显示区域。优选的,该通孔形状为圆形,通孔的孔径大小为3cm(厘米)。当然,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将通孔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六边形、正方向等,也可能将通孔的孔径大小设置为其他尺寸,但是这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合理变通方案,因此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对上述感应控制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40所示,当用户没用进行相应操作,即用户没有将手指等物体放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单极板电容。而当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即将手指等物体伸入通孔51时,参照图41所示,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第一极,手指等物体形成电容的第二极,导电层521与手指等物体形成双极板电容。平行板电容的容值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平行板电容的容值;介电常数;为极板的正对面积;为极板之间的距离。由平行板电容的电容值计算公式可知,当两极板间充满同一种介质时,极板的正对面积越大,极板间的距离越小,则电容的电容值越大。当手指等物体没有伸入通孔11时,导电层521形成单极板电容,此时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等效容值为,而当用户将手指等物体伸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与手指等物体形成双极板电容,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增大,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电容的容值增大,因此,此时的等效电容。即通过用户将手指等物体伸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增大。
进一步的,参照图42所示,图42为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变化的理想波形图,其中O到1秒内,为用户未将手指等物体伸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波形图,1到4秒为用户将手指等物体伸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波形图,4秒之后为用户将手指等物体取出通孔51后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波形图,由图42所示容值的波形图可以进一步得出,当用户将手指等物体伸入电容传感器的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增大。
示例性的,检测芯片522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变化可以通过电容、电阻形成的振荡电路,即RC震荡电路和比较器来实现。具体的,传感器电容值的改变会引起RC振荡器震荡频率的改变,通过比较器比较频率的变化值从而确定电容值的变化量。此外,检测芯片522还可以通过检测对导电层521的充电情况判断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变化。示例性的 ;可以通过一电平端对导电层进行充电,检测芯片122检电平端与导电层之间的电流,在充电达到稳定状态后,若有电荷从电平端流向导电层,则说明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增大,而若有电荷从导电层流向电平端,则说明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减小。
还需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控制信号所具体指示的控制动作。例如:音量加减、开机待机、显示频道切换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控制信号所指示的控制动作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设置于显示设备非显示区域的通孔和感应控制器件,感应控制器件包括:设置于通孔内壁的导电层以及与导电层连接的检测芯片,检测芯片用于检测导电层形成的电容的容值,并确定容值是否具满足预设条件,当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感应控制装置的导电层设置于通孔内壁,所以仅在用户在通孔内进行操作时才会引起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变化,进而触发控制信号的输出,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控制装置可以减小或避免误动作的产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芯片522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当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开始计时,且当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停止计时;判断计时结果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若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第一阈值应满足的条件是:当用户将手指等物体放入通孔51时,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而当用户没有将手指等物体放入传感器的通孔时,电容传感器件的电容值小于第一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阈值的具体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电层的形成电容的在没有用户操作时的容置设置第一阈值的大小,只要能够满足上述条件即可。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定,第二阈值越大,则显示装置的抗干扰性越强,但相应延迟越久。示例性的,可将第二预设值设置为0.5秒。
检测芯片522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的电容的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原理为:判断电容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电容传感器的容值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说明用户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放入了通孔51,检测芯片522开始计时,若电容传感器的容值变化量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用户没有进行操作。当开始计时后,检测芯片522保持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当检测芯片522电容传感器的容值变化量小于第一阈值时,停止计时;从检测芯片522开始计的时刻到检测芯片522停止计时的时刻即为计时结果。当得到计时结果后,检测芯片522进一步判断计时结果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是用户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带来的容值增大,确定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满足预设条件并输出控制信号,若计时结果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可能是用户误操作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带来的容值增大,控制检测芯片522确定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不满足预设条件。
上述实施例中首先判断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容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即预设条件为: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第二阈值,因为上述实施例中从容值变化和时间两方面判断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以上述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减小或避免误动作的产生,进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的,检测芯片522还用于根据计时结果生成与计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并输出该与计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
示例性的,可以建立计时结果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表,并将该对应关系表存储在检测芯片522中,检测芯片522确定容值满足预设条件且获取计时结果后通过查找对应关系表获取对应的控制信号,最后输出该与计时结果对应的控制信号。示例性的,计时结果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表可以如下表1所示:
计时结果 控制信号
[0.5,3) 第一控制信号
[3,6) 第二控制信号
[6,9) 第三控制信号
…… ……
表1
即,在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0.5秒且小于3s时,检测芯片522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在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3秒且小于6s时,检测芯片52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在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6秒且小于9s时,检测芯片522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及在计时结果为其他时间区域时,检测芯片522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芯片522可以根据计时结果生成与计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并输出该与计时结果相应的控制信号,所以可以通过感应控制器提供更多的控制信号,进而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控制,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参照图43所示,显示设备50还包括:主控制芯片53和电源开关54;
检测芯片522还用于在确定容值满足预设条件且计时结果在第一区间内时,向主控制芯片53输出开机待机转换信号;
主控制芯片53用于接收开机待机转换信号以及获取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其中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或待机状态;当接收到开机待机转换信号且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时,向电源开关54发送待机指令;当接收到开机待机转换信号且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时,向电源开关54发送开机指令;
电源开关54用于在待机指令的控制下使显示设备进入待机状态或在开机指令的控制下使显示设备进入开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检测芯片522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在某一个处理器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上各个单元的功能。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英文全称:CentralProcessing Unit,英文简称: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的,参照图44显示设备50还包括:信号收发装置55和遥控器56;
检测芯片522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容值满足预设条件且计时结果在第二区间内时,向信号收发装置55输出寻找遥控器信号;
信号收发装置55用于接收寻找遥控器信号并根据寻找遥控器信号向遥控器56发送提示信号;
遥控器56用于根据提示信号发出提示音和/或提示灯光。
其中,遥控器发56出提示音和/或提示灯光是指指遥控器56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发出提示:
1、遥控器发出提示音。示例性的,可以通过遥控器中的蜂鸣器发出提示音。
2、遥控器发出提示灯光。示例性的,可以通过遥控器上设置的发光二极管等发光装置发出提示灯光。
3、遥控器发出提示音和提示灯光。
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可以控制遥控器发出提示,所以在用户寻找显示设备的遥控器时,可以通过使遥控器发出提示,进而帮助用户进行遥控器的寻找,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的,当导电层521仅形成一个电容时,在触发感应控制装置时仅能够采集到一个容值,检测芯片522也仅通过单一电容的容值判断是否输出控制信号,所以仍然存在较高的误触发可能性,准确性不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导电层521可以形成至少两个电容;检测芯片522用于分别检测至少两个电容的容值,并根据至少两个电容的容值确定导电层121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的,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导电层521分割为多个独立的单极板电容,并通过多个独立的单极板电容分别根据用户操作产生容值的变化,以便检测芯片522综合多个单极板电容的容值判断导电层521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感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容,所以对于一次用户操作检测芯片能获取至少两个容值,因此能够提供至少两个可供参考的容值,相比于导电层仅形成一个电容的方案能够提高感应装置的准确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滤除一些在传感器周围或者某一电容附近的干扰,从而增强感应控制装置的抗干扰性。
优选的,为了提高触发过程导电层形成的各个电容的容值变化量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感应控制装置的准确性,至少两个电容关于通孔的中心轴线呈中轴对称分布。
此外,由于通过单一电容感应用户操作时,其感应效果非常强,对于外界微弱的干扰信号也会进行误触发,并且感应控制装置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对灵敏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优选的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调节。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容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电容,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关闭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容,从而实现对电容传感器件灵敏度的调节。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具体的,参照图4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检测导电层形成的电容的容值。
S402、判断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403、当确定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控制方法首先检测导电层形成的电容的容值,然后判断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且在确定容值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控制信号,因为显示设备控制方法所控制显示设备的感应控制装置的导电层设置于通孔内壁,所以仅在用户在通孔内进行操作时才会引起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变化,进而触发控制信号的输出,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应控制装置可以减小或避免误动作的产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上述步骤S402中判断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当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开始计时,且当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停止计时;
判断计时结果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若计时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确定容值满足预设条件。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容值满足预设条件且计时结果在第一区间内时,输出开机待机转换信号;
获取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其中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或待机状态;
当接收到开机待机转换信号且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机状态时,向电源开关发送待机指令;
当接收到开机待机转换信号且显示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时,向电源开关发送开机指令;
在待机指令的控制下使显示设备进入待机状态或在开机指令的控制下使显示设备进入开机状态。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容值满足预设条件且计时结果在第二区间内时,输出寻找遥控器信号;
根据寻找遥控器信号向显示设备的遥控器发送提示信号;
遥控器根据提示信号发出提示音和/或提示灯光。
优选的,上述步骤S402中判断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分别检测导电层形成的至少两个电容的容值;
根据至少两个电容的容值判断导电层形成电容的容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技术特征并不相互排除,对于实现统一功能的技术特征是可以响度替换的,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加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实现功能或效果的改进,这些都是本领域加护人员能轻易想到的方案,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控制孔的壳体;
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感应孔,所述感应孔用于检测所述感应孔的操作动作,且在围绕所述感应孔设置有至少一个指示灯,所述感应孔与所述控制孔共轴设置;
筒状的传导部和设置在传导部外侧壁上的受光部;所述受光部与指示灯灯相对设置,所述受光部被配置为接收指示灯的发出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传输至所述传导部;所述筒状的传导部设置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用于接收所述受光部传输来的光线,并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为环形,设置在所述传导部的外侧壁的中间区域外侧,所述传导部被所述受光部分成出光部和固定部,所述出光部被设置在所述控制孔的内侧,用于光线在所述控制孔内侧的显示,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与所述感应孔的内侧壁相抵触,用于将传导部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为环形,设置在所述传导部的端部的外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设置有受光面,所述受光面设置在所述受光部的朝向所述指示灯的一侧,所述受光面上设置有凸起,相邻的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容置腔,以容置所述指示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反射层。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与所述传导部的内侧壁相抵触。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受光部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设置有受光面,所述受光面设置在所述受光部的朝向所述指示灯的一侧,所述受光面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在所述受光部和所属PCB板之间支撑起预设空隙。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电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指示灯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电层的电容值控制所述指示灯的开启和关闭。
CN201610193986.8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终端设备 Active CN107295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3986.8A CN10729571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3986.8A CN10729571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5712A true CN107295712A (zh) 2017-10-24
CN107295712B CN107295712B (zh) 2019-05-17

Family

ID=6008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3986.8A Active CN107295712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571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53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海尔集团公司 可发光触摸按键及触摸控制模块
US20100157596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Crownmate Technology Co., Ltd. Low-profile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structure
CN202355336U (zh) * 2011-11-07 2012-08-01 厦门倍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音乐智能马桶盖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53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海尔集团公司 可发光触摸按键及触摸控制模块
US20100157596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Crownmate Technology Co., Ltd. Low-profile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structure
CN202355336U (zh) * 2011-11-07 2012-08-01 厦门倍杰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音乐智能马桶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5712B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3829B (zh) 一种触控装置、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3902121B (zh) 触摸检测装置、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30100033A1 (en) Touch-type sensing apparatus for bathroom produc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076206A1 (en) Touch pad controller
CN103453617A (zh) 空调及空调显示屏的显示方法
CN207517315U (zh) 一种具有生物监测功能的医用显示器
CN102868392B (zh) 可移植性按键电路
CN103995618A (zh) 调整终端触摸屏抗干扰滤波模块固件参数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92123A (zh) 触控式视控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液晶显示器
CN109088961A (zh) 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装置
CN107295712A (zh) 一种终端设备
US8674968B2 (en) Touch sens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circuit
CN210629921U (zh) 一种无极调光的平面时钟小夜灯
CN109474267A (zh) 一种金属触控键盘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95713B (zh)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92635A (zh) 一种触控式数码管
CN113054982B (zh) 一种与led显示器件复用控制引脚的电容触摸按键电路
KR101727589B1 (ko) 터치 센서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KR101727590B1 (ko) 터치 센서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CN210007962U (zh) 一种手动光控装置
CN207882882U (zh) 用于远程操控电器设备的控制装置
CN202210787U (zh) 可移植性按键电路
CN111124188A (zh) 液晶手写板驱动芯片及其应用电路、以及液晶手写板
US20170364201A1 (en) Touch-sensitive remote control
CN101794545B (zh) 显示控制器及用于其的触碰侦测方法及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