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4339A -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4339A
CN107294339A CN201710508198.8A CN201710508198A CN107294339A CN 107294339 A CN107294339 A CN 107294339A CN 201710508198 A CN201710508198 A CN 201710508198A CN 107294339 A CN107294339 A CN 107294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yoke
coil
spring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81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4339B (zh
Inventor
姜振善
朴贤濬
孙仁赞
李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u Lu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u Lu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u Lu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u Lu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94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4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5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ors; Vibrating magnetic dri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包括磁轭支架,结合有F‑PCB、线圈及弹簧,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并与磁轭外壳结合;F‑PCB,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线圈,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本发明可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马达的振动力。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管理简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所生产的产品的结合不良率。与此同时,本发明在振动时可减少震颤及由震颤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振动马达,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结合磁轭外壳和磁轭支架形成磁场闭合电路,以防止颤动,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于中央部,从而具有可提高振动马达的振动力的效果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具体涉及一种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Lineartype vibration motor vibratedVerticality}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发展逐渐呈小型化及轻量化的趋势,而根据上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趋势,搭载于便携式通信设备内部的包括机构装置、IC芯片及电路在内的部件变得高集成化及高功能化,从而需要大小及形状的改进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但是,安装于便携式通信设备内部以无声振动提示来电的扁平振动马达也迎合上述趋势进行了大量研究。
搭载于便携式通信设备内部的振动马达的初始型号为以定子和转子为基本结构的旋转型振动马达形式,上述旋转型振动马达在定子的支架上固定轴,使转子通过轴支撑旋转以产生振动,而为了提高振动力,通过增加转子的体积或增加旋转数改善振动力,但因结构上的问题,在小型化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在产生高振动方面存在许多困难,无法保证一定时间以上的寿命。
为了改善上述旋转型振动马达中存在的问题,近来提出上下振动型致动器形式的振动马达。
上下振动型致动器形式的振动马达包括相互对合的上部外壳及下部外壳、形成于上部外壳及下部外壳的至少一面的磁力产生部件、施加与磁力产生部件相反方向的拉力或斥力的磁铁、安装磁铁形成一体并通过上下移动增加振动力的重量物、位于重量物的上面和下面中的至少一面的下部以弹性支承重量物的弹性部件、将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上部外壳及下部外壳的固定部件。
较之旋转型振动马达,上述上下振动型致动器形式的振动马达不仅可延长使用寿命,可克服大小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快的应答速度。
另外,上下振动型振动马达可制造出更优秀的振动马达,通过防止内部部件收到振动体的冲击,可延长振动马达的寿命,且可提高振动体的振动力,需要持续开发进一步提高耐久性和振动力的振动马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73301号(2010.07.01.)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于中央,以进一步提高振动力的振动马达。
本申请提供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
磁轭支架10,可结合的具备F-PCB20、线圈30及弹簧4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F-PCB20,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弹簧40,作为振动体,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10的平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上部平面,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马达的振动力。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管理简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所生产的产品的结合不良率。与此同时,本发明在振动时可减少震颤及由震颤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的结合截面图;
图3至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的线圈30的磁场方向及电磁场闭合电路作用方向示意图;
图5至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轭外壳80的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构成示例示意图;
图7至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铁的结合示例示意图;
图9至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振动体的上下振动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磁通密度测量图像资料示意图;
图12为表示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结构的结合截面图;
图13为图12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磁通密度测量图像资料示意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器D的结合示例的示意图;
图15至图17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子磁轭90的构成示例的示意图;
图18至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的结合截面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弹簧40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
10:磁轭支架
20:F-PCB
30:线圈
40:弹簧
50:板
60:磁铁
70:重块
80:磁轭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形且可有各种实施例,将特定实施例示例于附图并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是把本发明限定在特定事实方式,而需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附图中所示的各要素的形状有可能被夸张表示,而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若认为对相关已公开技术的具体说明有碍于对本发明的理解,则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为: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
磁轭支架10,可结合的具备F-PCB20、线圈30及弹簧4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F-PCB20,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弹簧40,作为振动体,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10的平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上部平面,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上述磁轭支架10可结合的具备F-PCB20、线圈30及弹簧4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上述F-PCB20的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上述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上述弹簧40作为振动体,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10的平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上述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此时,上述板50可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或上述弹簧40的下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
因此,通过将磁场的磁力集中于中央提高振动体的振动力,缩短振动体的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上述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上部平面,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上述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上述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如图3至图4所示,此时上述磁轭支架10及上述磁轭外壳80在相互结合时,以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向下突出部81为中心形成磁场闭合电路。
因此,无需追加结合磁轭即可将磁场集中于中心。
如图11所示,此时本发明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将磁场集中于中心,而沿图11所示的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0.12638N。
如图12至图13所示,图12为表示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结构的结合截面图,而图13为图12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磁通密度测量图像资料示意图,此时,沿图13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0.037647N。
即在上述图11的本发明的磁通密度分布测量图像资料中,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可获得0.12638N的值,而在图12至图13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磁通密度分布测量图像资料中,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可获得0.037647N的值,这表明较之现有的一结构的振动马达,本发明的振动马达的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约三、四倍,因为随着磁场集中于中央,可实现更强大的振动力。
如图7至图8所示,此时,上述磁铁60,如图7所示,可构成为N极位于上侧,S极位于下侧,或如图8所示,可构成为N极位于下侧,S极位于上侧,可不受磁铁60的上下极的方向的影响。
如图5至图6所示,此时,在上述磁轭外壳80中,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小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
即如图5所示,构成为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小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或如图6所示,构成为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等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
此时,上述向上突出部11或上述向下突出部81中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可起到磁轭的作用。
因此,可通过将上述向下突出部81的直径设置成不同,调节磁场的流动。
如图2所示,此时,在上述线圈30和上述弹簧40、上述板50、上述磁铁60之间,可涂布磁性流体F。
因此,在停止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的振动时,通过流体的粘性抑制振动力,减少噪音,缩短振动体的停止时间(Falling Time),在上述线圈30和上述板50、上述磁铁60之间形成油膜,防止上述线圈30和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之间的直接的接触。
如图14所示,此时,在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底面、上述重块70的平面、上述重块70的底面、上述磁轭外壳80的底面中的至少一处以上可结合阻尼器D。
因此,在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振动时,防止上述磁轭支架10、上述F-PCB20、上述弹簧40、上述磁轭外壳80和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之间的直接接触,抑制振动力,限制振动体的振动范围。
如图15所示,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81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平板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如图16所示,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81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向下部开口的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81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向上部开口的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如图17所示,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81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导电性环形的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另外,上述弹簧40构成为从上部越向下部宽度逐渐减少的形式,或从上部越向下部宽度逐渐增加的形式,可选用压缩弹簧中的螺旋形弹簧。
此时,当由螺旋形弹簧构成时,如图20所示,较佳地,外侧连接部的宽度d1及内侧连接部的宽度d2大于中央连接部的宽度d3。
因此,当弹簧与振动体一同振动时,内侧连接部和外侧连接部不会受损或断裂,可无变形地长时间使用弹簧。
因此,如图9至图10所示,本发明根据安培的右手定律,当使电流在导线中沿右螺栓旋转的方向流动,则因磁场沿螺栓行进的方向产生,从而因交流信号电流及磁场方向改变,与永久磁铁产生引力、斥力,从而发生上下振动。
因此,本发明可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起来,从而提高振动马达的振动力。
如图18至图19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本发明为: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
磁轭支架10,可结合的具备F-PCB20及线圈3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F-PCB20,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弹簧40,结合于磁轭外壳80的底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下部,内周边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向外侧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下部底面,内周边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向外侧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下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上述磁轭支架10可结合的具备F-PCB20、线圈3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上述F-PCB20的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上述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上述弹簧4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磁轭外壳80的底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上述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下部,内周边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向外侧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此时,上述板50可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或上述弹簧40的下部中的至少一处以上。
因此,通过将磁场的磁力集中于中央提高振动体的振动力,缩短振动体的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上述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下部底面,内周边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向外侧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上述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下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上述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如图3至图4所示,此时上述磁轭支架10及上述磁轭外壳80在相互结合时,以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向下突出部81为中心形成磁场闭合电路。
因此,无需追加结合磁轭即可将磁场集中于中心。
如图11所示,此时本发明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将磁场集中于中心,而沿图11所示的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0.12638N。
如图12至图13所示,图12为表示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结构的结合截面图,而图13为图12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磁通密度测量图像资料示意图,此时,沿图13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0.037647N。
即在上述图11的本发明的磁通密度分布测量图像资料中,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可获得0.12638N的值,而在图12至图13的现有的一振动马达的磁通密度分布测量图像资料中,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可获得0.037647N的值,这表明较之现有的一结构的振动马达,本发明的振动马达的沿上下方向作用的电磁场Force测量值为约三、四倍,因为随着磁场集中于中央,可实现更强大的振动力。
此时,上述磁铁60可构成为N极位于上侧,S极位于下侧,或可构成为N极位于下侧,S极位于上侧,可不受磁铁60的上下极的方向的影响。
此时,在上述磁轭外壳80中,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小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
即构成为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小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或构成为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等于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的直径。
此时,上述向上突出部11或上述向下突出部81中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可起到磁轭的作用。
因此,可通过将上述向下突出部81的直径设置成不同,调节磁场的流动。
此时,在上述线圈30和上述弹簧40、上述板50、上述磁铁60之间,可涂布磁性流体F。
因此,在停止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的振动时,通过流体的粘性抑制振动力,减少噪音,缩短振动体的停止时间(Falling Time),在上述线圈30和上述板50、上述磁铁60之间形成油膜,防止上述线圈30和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之间的直接的接触。
此时,在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底面、上述重块70的平面、上述重块70的底面、上述磁轭外壳80的底面中的至少一处以上可结合阻尼器D。
因此,在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振动时,防止上述磁轭支架10、上述F-PCB20、上述弹簧40、上述磁轭外壳80和振动体(板50、磁铁60、重块70)之间的直接接触,抑制振动力,限制振动体的振动范围。
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平板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向下部开口的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向上部开口的形的导电性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此时,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可结合导电性环形的子磁轭90。
因此,可将磁力集中于中央,缩短振动开始时间(Rising Time)及振动停止时间(Falling Time)。
另外,上述弹簧40构成为从上部越向下部宽度逐渐减少的形式,或从上部越向下部宽度逐渐增加的形式,可选用压缩弹簧中的螺旋形弹簧。
此时,当由螺旋形弹簧构成时,如图20所示,较佳地,外侧连接部的宽度d1及内侧连接部的宽度d2大于中央连接部的宽度d3。
因此,当弹簧与振动体一同振动时,内侧连接部和外侧连接部不会受损或断裂,可无变形地长时间使用弹簧。
因此,本发明根据安培的右手定律,当使电流在导线中沿右螺栓旋转的方向流动,则因磁场沿螺栓行进的方向产生,从而因交流信号电流及磁场方向改变,与永久磁铁产生引力、斥力,从而发生上下振动。
因此,本发明可提高磁力并将提高了的磁力集中起来,从而提高振动马达的振动力。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在振动马达中,包括:
磁轭支架(10),结合有F-PCB(20)、线圈(30)及弹簧(40),包括平面中央部向上部突出的向上突出部(11),并与磁轭外壳(80)结合;
F-PCB(20),一侧部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以将外部电源供应至线圈(30);
线圈(30),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垂直结合于上述F-PCB(20)的平面,通过与磁铁(60)的作用产生振动体的垂直振动;
弹簧(40),作为振动体,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并结合于上述磁轭(10)的平面,沿上下方向提供用于放大振动的弹性;
板(5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集中磁铁(60)的磁场的流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磁铁(60),作为振动体,结合于上述板(50)的上部平面,内周边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外周边相隔而设,通过与线圈(30)的作用产生磁场,以产生振动体的上线振动,以在通过上述弹簧(40)的弹性作用沿上下方向振动时,在中央贯通于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线圈(30)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振动;
重块(70),作为振动体,与上述弹簧(40)的上部及上述磁铁(60)在上述板(50)的外周边结合,在上述弹簧(40)上下振动时,使上述磁铁(60)及板(50)更牢固地固定于上述弹簧(40),通过自身的重量放大振动;
磁轭外壳(80),结合于上述磁轭支架(10)的上部边缘并以向下开口的盖子形式形成,以在与上述磁轭支架(10)结合时形成外罩,包括底面中央部向下部突出形成的向下突出部(81);
上述磁轭支架(10)及上述磁轭外壳(80)在相互结合时,以上述向上突出部(11)及上述向下突出部(81)为中心形成磁场闭合电路;
在上述磁轭外壳(80)中,向下突出部(81)的外周边的直径小于上述线圈的外周边的直径;
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81)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结合具备从平板形、向下部开口的形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形状的的导电性子磁轭(90),而在上述向上突出部(11)和上述向下突出部之间及上述线圈(30)的上部表面,结合环形的子磁轭(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线圈(30)和上述弹簧(40)、上述板(50)、上述磁铁(60)之间,涂布磁性流体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轭支架(1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平面、上述磁铁(60)的底面、上述重块(70)的平面、上述重块(70)的底面、上述磁轭外壳(80)的底面中的至少一处以上结合阻尼器D。
CN201710508198.8A 2017-02-02 2017-06-28 包括磁场闭合回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Active CN107294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14772 2017-02-02
KR1020170014772A KR101746007B1 (ko) 2017-02-02 2017-02-02 자계 폐회로 형성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리니어 타입 상하진동모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339A true CN107294339A (zh) 2017-10-24
CN107294339B CN107294339B (zh) 2018-11-06

Family

ID=5921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8198.8A Active CN107294339B (zh) 2017-02-02 2017-06-28 包括磁场闭合回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CN201720765328.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39615U (zh) 2017-02-02 2017-06-28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5328.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39615U (zh) 2017-02-02 2017-06-28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46007B1 (zh)
CN (2) CN1072943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686A (zh) * 2018-02-21 2019-01-22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声音输出和振动功能的扬声器组件
CN109672316A (zh) * 2018-04-30 2019-04-23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四角垂直振动电机
CN109728704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弹性注射模制框架的线性致动器
CN111953170A (zh) * 2020-03-24 2020-11-17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2234789A (zh) * 2019-12-10 2021-01-15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单轴方向水平线性震动马达
CN112600380A (zh) * 2020-12-21 2021-04-02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稳振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6007B1 (ko) * 2017-02-02 2017-06-12 주식회사 블루콤 자계 폐회로 형성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리니어 타입 상하진동모터
CN109236913A (zh) * 2017-07-10 2019-01-18 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消音弹片、消音弹簧和线性振动马达
KR102026401B1 (ko) 2017-09-29 2019-09-27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102039568B1 (ko) * 2017-12-06 2019-11-01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2종 이상의 탄성체를 포함하는 선형 진동모터
KR102127981B1 (ko) * 2018-10-26 2020-06-29 (주)파트론 진동 모터
KR102280172B1 (ko) * 2019-06-14 2021-07-21 (주)파트론 진동 발생기
KR102088873B1 (ko) * 2019-09-20 2020-03-13 자화전자(주)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7991B2 (en) * 2008-10-28 2012-01-17 Sanyo Seimitsu Co., Ltd.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generator
CN102468736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107670A (zh) * 2011-11-09 2013-05-15 株式会社永进高科 线性振动装置
CN103312110A (zh) * 2012-03-16 2013-09-18 可立新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516168A (zh) * 2012-06-22 2014-01-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516169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207339615U (zh) * 2017-02-02 2018-05-08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7991B2 (en) * 2008-10-28 2012-01-17 Sanyo Seimitsu Co., Ltd.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generator
CN102468736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107670A (zh) * 2011-11-09 2013-05-15 株式会社永进高科 线性振动装置
CN103312110A (zh) * 2012-03-16 2013-09-18 可立新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516168A (zh) * 2012-06-22 2014-01-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516169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207339615U (zh) * 2017-02-02 2018-05-08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磁场闭合电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8704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弹性注射模制框架的线性致动器
US10902984B2 (en) 2017-10-30 2021-01-26 Em-Tech. Co., Ltd. Linear actuator having an elastic injection-molded frame
CN109728704B (zh) * 2017-10-30 2021-02-02 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弹性注射模制框架的线性致动器
CN109257686A (zh) * 2018-02-21 2019-01-22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声音输出和振动功能的扬声器组件
CN109672316A (zh) * 2018-04-30 2019-04-23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四角垂直振动电机
CN109672316B (zh) * 2018-04-30 2024-03-29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四角垂直振动电机
CN112234789A (zh) * 2019-12-10 2021-01-15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单轴方向水平线性震动马达
CN112234789B (zh) * 2019-12-10 2022-09-20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单轴方向水平线性震动马达
CN111953170A (zh) * 2020-03-24 2020-11-17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1953170B (zh) * 2020-03-24 2022-09-20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2600380A (zh) * 2020-12-21 2021-04-02 天津富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平稳振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339B (zh) 2018-11-06
KR101746007B1 (ko) 2017-06-12
CN207339615U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4339B (zh) 包括磁场闭合回路形成外壳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CN207382167U (zh) 具备防脉动功能的线性上下振动马达
US8097988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7999421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7170205B2 (en) Internal weight type vertical vibrator
KR101009112B1 (ko) 선형 진동 장치
US7038335B2 (en) Vertical vibrator
US8198769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9553497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KR101079448B1 (ko) 수평 진동자
US20060001324A1 (en) Pattern coil type vertical vibrator
US20130342034A1 (en) Linear vibrator
KR20100119970A (ko) 선형 진동 장치
US20110018367A1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KR100984046B1 (ko) 리니어 타입 진동모터
CN102088235A (zh) 线性振子
KR101525654B1 (ko) 선형 진동자
JP2006304262A (ja) 振動及び音響発生装置とここに使われるヨーク
CN208908408U (zh) 四角垂直振动电机
CN103023266A (zh) 线性振动器
KR101266793B1 (ko) 햅틱 엑추에이터
CN207266288U (zh) 一种振动板及受话器
KR101198077B1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20160081641A (ko) 이어폰 및 이어폰 제작 방법
KR20110007932A (ko) 수평 리니어 진동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