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1976A -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1976A
CN107291976A CN201710310323.4A CN201710310323A CN107291976A CN 107291976 A CN107291976 A CN 107291976A CN 201710310323 A CN201710310323 A CN 201710310323A CN 107291976 A CN107291976 A CN 107291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bar
model
preparation
ster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03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1976B (zh
Inventor
姚琤
张曹炜
李璇
罗文韬
王冠云
陶冶
段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7103103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1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1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1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1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1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待还原的立体物品的三维模型;设定切割参数,利用该切割参数对所述的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立体切割条,所述的切割参数包括切割间隔和条宽;将各个立体切割条展开为二维平面以得到对应的平面切割条,并根据该平面切割条切割原材料得到对应的编织条;编织各个编织条得到相应的立体编织模型。本发明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编织领域对手工艺水平的要求,且融合了智能制造与传统手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活。传统编织物往往是平面编织物,通常会作为物品肌理塑造,比如椅子,编织包等。传统的编织技术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艺与大量的反复练习与尝试。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可以通过精细的编织方法编出各个样式的立体编织品。
而非手工艺人比如设计师,即使能设计出美丽的艺术造型,也很难塑造实体模型。而且当下的传统编织艺人想要编出立体艺术形状比如花瓶、蚂蚱,都需要现有的支架,在支架上进行编织后在将支架拆除。过程比较繁琐,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随着智能制造与全自动制造兴起,手工艺濒危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领域传统手工正在不断减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旨在将传统编织方法提取为计算机算法并应用于建模软件,通过分析软件中的用户自己建立的编制模型,生成所要编织的单位材料(编织条)和单位材料的拼接方法。
一种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待还原的立体物品的三维模型;
S2,设定切割参数,利用该切割参数对所述的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立体切割条,所述的切割参数包括切割间隔和条宽;
S3,将各个立体切割条展开为二维平面以得到对应的平面切割条,并根据该平面切割条切割原材料得到对应的编织条;
S4,编织各个编织条得到相应的立体编织模型。
本发明中的编织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柔韧性、可弯曲的材料编织,如羊皮纸、卡纸、薄木片、薄竹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指的待还原的立体物品可以具有实体,也可以没有实体。若没有实体模型时,可以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例如rhino、solidworks、alias等)直接构建的三维模型。若存在实体时,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包括对待还原的立体物品进行扫描得到三维点云数据,并利用所述的三维点云数据构建得到相应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点云扫描能够保证得到的三维模型的精度。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构建三维模型。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包括对三维模型进行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分别得到横向立体切割条和纵向立体切割条。
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结构的复杂性,为了编织模型能够最大程度的复原原始立体物品,本发明中在进行切割时,还可以根据结构的复杂性适当调整切割参数。
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割间隔包括横向切割间隔和纵向切割间隔,所述的条宽包括横向条宽和纵向条宽。
此时,当通过扫描得到三维点云数据时,可以分别计算按照六面视图的六个视角方向,计算各个视角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点云密度。
比较俯视方向和仰视方向上的点云密度,并以二者中较大的作为纵向有效密度,根据横向有效密度设定横向切割间隔和横向条宽。作为优选,横向有效密度与采样密度的比值越大,设定横向条宽越大小,横向切割间隔也越大小;反之,则设定横向条宽越大,横向切割间隔越大。
比较正视方向、后视方向、左视方向以及右视方向上的点云密度,并以四者中较大的作为纵向有效密度,根据纵向有效密度设定纵向切割间隔和纵向条宽。作为优选,纵向有效密度与采样密度的比值越大,设定纵向条宽越小,纵向切割间隔越小;反之,则设定纵向条宽越大,纵向切割间隔越大。
考虑到外观的统一性,统一横向条宽和纵向条宽为二者中较小,相应的,切割间隔也为横向切割间隔和纵向切割间隔中较小。
所述步骤S2还包括根据各横向立体切割条和各纵向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交叉位置设定孔位,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在各孔位处均设有连接孔。
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根据各个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顺序对得到的平面切割条进行标号,并分别形成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
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编织条具有与相对应的平面切割条一致的标号,且得到的编织条包括横向编织条序列和纵向编织条序列。
横向编织条序列和纵向编织条序列分别对应于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
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根据孔位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对各个连接孔进行标号,且针对同一个孔位在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上的连接孔的标号相互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标记或标号可以为数字、字母等编号也可以为是图形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编织领域对手工艺水平的要求,且本发明融合了智能制造与传统手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步骤S1中构建的花瓶的三维模型;
图3为对图2所示的花瓶的三维模型进行预切割得到的分析模型;
图4a和图4b分别为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的示意图;
图5为编织得到花瓶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方案,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待还原的立体物品的三维模型;
S2,设定切割参数,利用该切割参数对所述的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立体切割条,所述的切割参数包括切割间隔和条宽;
S3,将各个立体切割条展开为二维平面以得到对应的平面切割条,并根据该平面切割条切割原材料得到对应的编织条;
S4,编织各个编织条得到相应的立体编织模型。
本发明中的编织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柔韧性、可弯曲的材料编织,如羊皮纸、卡纸、薄木片、薄竹片等(通常厚度不超过2mm)。
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包括对三维模型进行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分别得到横向立体切割条和纵向立体切割条。
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实体结构的复杂性,为了编织模型能够最大程度的复原原始立体物品,本发明中在进行切割时,还可以根据结构的复杂性适当调整切割参数。
步骤S2还包括根据各横向立体切割条和各纵向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交叉位置设定孔位,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在各孔位处均设有连接孔。相应的,步骤S3中还包括根据各个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顺序对得到的平面切割条进行标号,并分别形成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
步骤S3中得到的编织条具有与相对应的平面切割条一致的标号,且得到的编织条包括横向编织条序列和纵向编织条序列。
在实际应用时,根据该平面切割条切割原材料得到对应的编织条通常由切割机或3D打印机等切割设备实现,在应用时,需要将该平面切割条的文件转换为切割机或打印机等切割设备能够行识别的格式转换。
为了便于编织,降低对工艺的要求,步骤S3中还包括根据孔位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对各个连接孔进行标号,且针对同一个孔位在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上的标号相互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或标号可以为数字、字母等编号也可以为是图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最后切割得到的编织条能够精确的还原出花瓶的真实形状,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在设定切割参数后,根据设定的切割参数对步骤S1中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预切割以得到相应的分析模型,用户能通过调整切割参数来调整最终还原的精度,并针对调整后的切割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分析模型,直至得到合适的能够成功还原的切割参数以用于切割三维模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以花瓶作为待还原的立体物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2为步骤S1中构建的该花瓶的三维模型。图3为能够成功还原该花瓶时对应切割参数进行预切割形成的分析模型,可以看出,按照该切割参数进行预切割时,得到的切割条能够成功还原该花瓶的形态。本实施例中以图3对所示分析模型对应的切割参数对图2中所示的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的展开后的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的示意图分别如图4a和图4b所示。
图5为通过切割得到的切割条编织得到花瓶模型,可以看出,该花瓶模型的与实际花瓶的外形差异较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待还原的立体物品的三维模型;
S2,设定切割参数,利用设定的切割参数对所述的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立体切割条,所述的切割参数包括切割间隔和条宽;
S3,将各个立体切割条展开为二维平面以得到对应的平面切割条,并根据该平面切割条切割原材料得到对应的编织条;
S4,编织各个编织条得到相应的立体编织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对待还原的立体物品进行扫描得到三维点云数据,并利用所述的三维点云数据构建得到相应的三维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对三维模型进行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分别得到横向立体切割条和纵向立体切割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根据各横向立体切割条和各纵向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的交叉位置设定孔位,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在各孔位处均设有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根据各个立体切割条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顺序对得到的平面切割条进行标号,并分别形成横向切割条序列和纵向切割条序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得到的编织条具有与相对应的平面切割条一致的标号,且得到的编织条包括横向编织条序列和纵向编织条序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根据孔位在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对各个连接孔进行标号,且针对同一个孔位在横向编织条和纵向编织条上连接孔的标号相互对应。
CN201710310323.4A 2017-05-05 2017-05-05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7291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0323.4A CN107291976B (zh) 2017-05-05 2017-05-05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0323.4A CN107291976B (zh) 2017-05-05 2017-05-05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1976A true CN107291976A (zh) 2017-10-24
CN107291976B CN107291976B (zh) 2021-01-19

Family

ID=6009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0323.4A Active CN107291976B (zh) 2017-05-05 2017-05-05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19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8363A (zh) * 2021-01-05 2021-05-28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航天器热控多层模型展开设计方法
CN113822989A (zh) * 2021-09-26 2021-12-21 浙大城市学院 一种无骨花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7271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平面板材制作灯罩的方法及产品
CN105225266A (zh) * 2014-06-06 2016-01-06 北京易景盈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形曲面进行现实与理论交互建模的方法
CN105893662A (zh) * 2016-03-30 2016-08-24 济南大学 四方八股编织钢丝绳力学建模方法
CN106570288A (zh) * 2016-11-09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编织结构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5266A (zh) * 2014-06-06 2016-01-06 北京易景盈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形曲面进行现实与理论交互建模的方法
CN104197271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平面板材制作灯罩的方法及产品
CN105893662A (zh) * 2016-03-30 2016-08-24 济南大学 四方八股编织钢丝绳力学建模方法
CN106570288A (zh) * 2016-11-09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编织结构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E TAO: "CompuWoven: A Computer-Aided Fabrication Approach to Hand-Woven Craft", 《CHI EA "16: PROCEEDINGS OF THE 2016 CHI CONFERENCE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8363A (zh) * 2021-01-05 2021-05-28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航天器热控多层模型展开设计方法
CN113822989A (zh) * 2021-09-26 2021-12-21 浙大城市学院 一种无骨花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1976B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3943B (zh) 一种增材制造用支撑的生成方法及其系统
CN101388118B (zh) 基于扫描输入的三维鞋楦重建方法
CN105479997B (zh) 一种大型雕塑放样方法
CN103325146B (zh) 一种基于人体截面环数据的衣物面片三维映射方法
CN103279603B (zh) 一种展现零件加工过程的建模方法
CN102880741A (zh) 一种基于个性化三维虚拟人台的服装衣身原型样板生成方法
CN104249221B (zh) 激光加工模具表面的方法
CN105252774A (zh) 一种增材制造的多轮廓扫描路径生成方法
CN107291976A (zh) 立体编织模型的制作方法
CN107067471A (zh) 一种提高悬垂体模型成型质量的自适应扫描速度方法
CN106293547B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的支撑自动生成方法
CN108214819A (zh) 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日用陶瓷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
CN106418850A (zh) 一种女西服类两片袖基础样板的制作方法
CN107730587A (zh) 一种基于图片快速三维化交互式建模方法
CN104715508A (zh) 一种网格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6723567B (zh) 基于服装cad纸样技术的可视图形化吓数工艺编制方法
CN110757806A (zh) 一种面向3d打印的双类形状密铺方法及系统
CN107577833B (zh) 一种三维原型服装的数字化设计方法
CN107411207B (zh) 服装连驳领ng原数设计裁剪法
CN101169645A (zh) 弯扭非线性变径管压制胎具的制作方法
CN104574480A (zh) 一种三维动画中角色发型的快速生成方法
CN104574479B (zh) 一种三维动画中鸟类单根羽毛的快速生成方法
CN200939568Y (zh) 流线型机车司机室三维曲面蒙皮成型模具
CN116039093A (zh) 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自适应螺旋路径规划方法
CN104585943B (zh) 服装等量转移收腰的原数裁剪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