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7700A -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7700A
CN107267700A CN201710574995.6A CN201710574995A CN107267700A CN 107267700 A CN107267700 A CN 107267700A CN 201710574995 A CN201710574995 A CN 201710574995A CN 107267700 A CN107267700 A CN 107267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weld seam
heat
housing
measur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49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双全
钱启文
秦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19th Metallurg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749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7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7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7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elded joi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在壳体外壁设置加热装置覆盖住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保温层覆盖住加热装置,壳体内壁且位于焊缝区域的位置设置测温装置,测温装置和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消应方法,是先在高炉的壳体设置上述加热装置、保温层和测温装置然后以如下温度曲线加热:升温至300℃;然后以≤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最后冷却至常温,去除测温装置、加热装置和保温层。加热装置可以覆盖壳体的整条焊缝及热影响区,测温装置监测焊缝温度,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以特定温度曲线进行升温降温,使整条焊缝同步升温消应,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的高炉,具体的是壳体焊缝区域消除应力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炼铁的高炉,其壳体是由很多块厚钢板焊接组成,由于厚钢板的刚性大,在焊接时会产生很大应力,因此,对高炉外壳焊缝区域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是影响高炉壳体质量的重要工序。
现行的消除焊缝应力的方法,有火焰加热消应以及超声波冲击消应,两种方法都需要沿焊缝逐步消应。但对于高炉这种大型设备,其焊缝距离长,钢板厚度大,上述逐步消应的方法难以达到最佳的消应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可以更好的对高炉壳体焊缝消应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包括高炉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焊缝,壳体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和保温层,所述加热装置覆盖住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所述保温层覆盖住加热装置,壳体内壁且位于焊缝区域的位置设置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和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壳体外壁位于保温层和加热装置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挂具,所述保温层和/或加热装置与挂具连接;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焊缝上侧20~30mm处。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履带式电加热器,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针刺毯,所述测温装置为热电偶。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A、在高炉的壳体设置加热装置、保温层和测温装置:
所述壳体具有焊缝,用加热装置覆盖住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用保温层覆盖住加热装置,测温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壁且位于焊缝区域的位置,所述测温装置和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B、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对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进行加热,加热按照如下温度曲线:
升温至300℃;然后以≤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C、冷却至常温,去除测温装置、加热装置和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B步骤中,所述加热的温度曲线是:升温至300℃;然后以50~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25~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A步骤中,先在壳体外壁位于保温层和加热装置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焊接挂具;所述加热装置为履带式电加热器,保温层为硅酸铝针刺毯,将加热装置和/或保温层用铁丝连接在挂具上;测温装置为热电偶,热电偶的探头外壳焊接在壳体内壁且焊缝上侧20~30mm处。
进一步的,所述A步骤中,在壳体内壁沿焊缝按2~5米的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测温装置;所述B步骤的加热过程中,控制相邻测温装置的温度差≤1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上述消应装置及方法,用加热装置覆盖壳体的整条焊缝及热影响区,以保温层保温,由测温装置监测焊缝温度,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以特定温度曲线进行升温降温,使整条焊缝同步升温消应,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焊缝消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焊缝消应方法涉及的加热曲线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壳体1、焊缝11、测温装置2、加热装置3、保温层4、挂具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包括高炉的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焊缝11,壳体1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所述加热装置3覆盖住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所述保温层4覆盖住加热装置3,壳体1内壁且位于焊缝1区域的位置设置测温装置2,所述测温装置2和加热装置3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高炉的壳体1由板材焊接形成,壳体1具有焊缝11。利用加热装置3覆盖住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用保温层4覆盖住加热装置3,测温装置2设置在壳体1内壁用于监测焊缝1区域温度,例如测温装置2可以是设置在焊缝11上,或者焊缝附近,例如可以设置在焊缝1上侧20~30mm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测温装置2监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3发热量,确保焊缝11区域可以按照预设的温度曲线进行加热及保温。温度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等。
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可以沿整条焊缝设置,例如沿壳体1的环焊缝设置一圈加热装置3及保温层4,可以对一圈环焊缝同步进行升温消应,比传统的局部火焰加热效果更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加热的温度曲线,有利于提升处理效果。
为便于加热装置3安装,优选的,可以是壳体1外壁位于保温层4和加热装置3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挂具5,所述保温层4和/或加热装置3与挂具5连接。
如图1所示,挂具5可以是可拆卸安装或者焊接在壳体1外壁,随后可以将保温层4和/或加热装置3与挂具5绑定。待消应处理完毕,再将保温层4和/或加热装置3拆除。根据情况,挂具5可以保留,或者拆除。
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优选采用柔性材料,便于贴合覆盖在壳体1表面。例如可以是所述加热装置3为履带式电加热器,所述保温层4为硅酸铝针刺毯。
例如对壳体1环焊缝进行消应处理时,履带式电加热器可以沿焊缝环绕一圈包裹住壳体,保温层4再覆盖住履带式电加热器,热量可以均匀的充分传递到焊缝区域。
测温装置2可以是采用热电偶,可以将热电偶的探头外壳临时焊接在壳体1内壁,使导热更好,温度监控更加准确,消应处理完毕后,再将探头外壳的焊点切割。
具体的消应方法,可以是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A、在高炉的壳体1设置加热装置3、保温层4和测温装置2:
所述壳体1具有焊缝11,用加热装置3覆盖住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用保温层4覆盖住加热装置3,测温装置2设置在壳体1内壁且位于焊缝1区域的位置,所述测温装置2和加热装置3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B、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对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进行加热,加热按照如下温度曲线:
升温至300℃;然后以≤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C、冷却至常温,去除测温装置2、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
即是沿焊缝区域设置加热装置3和相应的保温层4,用于对焊缝及热影响区加热保温,测温装置2设置在壳体1内壁且位于焊缝1区域的位置,对焊缝1区域进行温度监控。
装置设置完毕后,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3按照预设温度曲线对焊缝1区域进行加热。即是测温装置2得到的温度发送至温度控制系统,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3发热量,使焊缝区域温度符合预设的温度曲线。
温度曲线如图2所示,先以任意速度升温至300℃;然后以≤80℃/h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60℃/h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随后可以任意速度冷却至常温,再去除测温装置2、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等,处理完毕。
更优选的升温曲线可以是,升温至300℃;然后以50~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25~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可以兼顾处理效率和消应效果。
如前所述的,如果加热装置3采用履带式电加热器,保温层4采用硅酸铝针刺毯,则可以在所述A步骤中,先在壳体1外壁位于保温层4和加热装置3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焊接挂具5;可以将加热装置3和/或保温层4用铁丝连接在挂具5上;测温装置2如果采用热电偶,可以是热电偶的探头外壳焊接在壳体1内壁位于焊缝1处,使温度检测准确,优选的可以是设置在焊缝1上侧20~30mm处。
对于高炉壳体,其尺寸通常较大,设置测温装置2时,优选的可以是在壳体1内壁沿焊缝1按2~5米的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测温装置2。
B步骤中按照温度曲线加热时,最好是控制相邻测温装置2的温度差≤130℃。以免因焊缝加热不均,影响消应效果。

Claims (7)

1.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包括高炉的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焊缝(11),其特征在于,壳体(1)外壁设置有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所述加热装置(3)覆盖住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所述保温层(4)覆盖住加热装置(3),壳体(1)内壁且位于焊缝(1)区域的位置设置测温装置(2),所述测温装置(2)和加热装置(3)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外壁位于保温层(4)和加热装置(3)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挂具(5),所述保温层(4)和/或加热装置(3)与挂具(5)连接;所述测温装置(2)设置在焊缝(1)上侧20~30mm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为履带式电加热器,所述保温层(4)为硅酸铝针刺毯,所述测温装置(2)为热电偶。
4.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A、在高炉的壳体(1)设置加热装置(3)、保温层(4)和测温装置(2):
所述壳体(1)具有焊缝(11),用加热装置(3)覆盖住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用保温层(4)覆盖住加热装置(3),测温装置(2)设置在壳体(1)内壁且位于焊缝(1)区域的位置,所述测温装置(2)和加热装置(3)还连接有温度控制系统;
B、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对焊缝(11)及其热影响区进行加热,加热按照如下温度曲线:
升温至300℃;然后以≤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C、冷却至常温,去除测温装置(2)、加热装置(3)和保温层(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所述加热的温度曲线是:升温至300℃;然后以50~80℃/h的速度升温至620±20℃;保温1.5h;然后以25~60℃/h的速度冷却至300℃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先在壳体(1)外壁位于保温层(4)和加热装置(3)上侧和/或下侧的位置分别焊接挂具(5);所述加热装置(3)为履带式电加热器,保温层(4)为硅酸铝针刺毯,将加热装置(3)和/或保温层(4)用铁丝连接在挂具(5)上;测温装置(2)为热电偶,热电偶的探头外壳焊接在壳体(1)内壁且焊缝(1)上侧20~30mm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在壳体(1)内壁沿焊缝(1)按2~5米的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测温装置(2);所述B步骤的加热过程中,控制相邻测温装置(2)的温度差≤130℃。
CN201710574995.6A 2017-07-14 2017-07-14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7267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4995.6A CN107267700A (zh) 2017-07-14 2017-07-14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4995.6A CN107267700A (zh) 2017-07-14 2017-07-14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7700A true CN107267700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3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4995.6A Pending CN107267700A (zh) 2017-07-14 2017-07-14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77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2945A (zh) * 2021-03-31 2021-06-2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焊缝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689A (zh) * 2006-09-28 2008-04-02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 钢包修复技术
CN102601490A (zh) * 2011-12-20 2012-07-25 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P92/t92钢管的焊接工艺及加热装置
CN103710519A (zh) * 2013-12-26 2014-0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金属焊接件的焊缝的感应加热局部热处理方法
CN104999167A (zh) * 2015-06-30 2015-10-28 苏州华日金菱机械有限公司 厚钢板立缝焊接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689A (zh) * 2006-09-28 2008-04-02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公司 钢包修复技术
CN102601490A (zh) * 2011-12-20 2012-07-25 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P92/t92钢管的焊接工艺及加热装置
CN103710519A (zh) * 2013-12-26 2014-04-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金属焊接件的焊缝的感应加热局部热处理方法
CN104999167A (zh) * 2015-06-30 2015-10-28 苏州华日金菱机械有限公司 厚钢板立缝焊接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2945A (zh) * 2021-03-31 2021-06-29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焊缝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5788B (zh) 大口径合金钢管焊接热处理工艺
CN105200224B (zh) 一种调质材料制超大型容器的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
US9663841B2 (en) Site conditions thick-wall P92 pipe local heat treatment method
AU201835780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pidly heating cold-rolled strip steel
CN109880993B (zh) 不等厚度接头局部焊后热处理温度场调控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39270B (zh) 承压类设备焊后消应力热处理方法
CN105665889A (zh) 一种大型管子焊接工艺
CN107267700A (zh) 高炉壳体焊缝的消应装置及方法
CN105925789A (zh) 核电站钢制安全壳筒体环焊缝热处理的方法
CN112522503B (zh) 一种水冷壁上集箱焊缝分区精准控温的热处理方法
CN104131148A (zh) 一种三通主管对接接头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
CN104152665A (zh) 一种三通支管对接接头局部焊后热处理方法
CN105986109A (zh) 一种焊接后热处理工艺
CN105671297A (zh) 一种大型管子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CN105710164A (zh) 一种h型钢的校正工艺
CN105983792A (zh) 一种炉碳钢大径管道焊口热处理工艺
CN105986106A (zh) 一种钢管的焊后热处理工艺
CN104498675A (zh) 保温坑式退火炉及其退火处理工艺
CN105648188A (zh) 一种硫回收工艺管道热处理施工方法
CN107868869A (zh) 一种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
CN207574663U (zh) 一种首饰精加工用加热装置
CN209065958U (zh) 一种全自动高温软磁合金退火装置
CN203021612U (zh) 一种适用于轧辊的淬火加热装置
CN105648194A (zh) 一种合金管道返修的热处理工艺
CN104962701B (zh) 一种油压机冲头无氧化脱碳局部强化热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