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4416B -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4416B
CN107264416B CN201710518087.5A CN201710518087A CN107264416B CN 107264416 B CN107264416 B CN 107264416B CN 201710518087 A CN201710518087 A CN 201710518087A CN 107264416 B CN107264416 B CN 107264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plate
reflection
window
control unit
reflection bl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80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4416A (zh
Inventor
代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180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4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4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416A/zh
Priority to US15/909,703 priority patent/US2019000189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4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4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6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mirror angularly movable between a position of use and a non-glare position reflecting a dark field to the user, e.g. situated behind a transparent glass used as low-reflecting surface; Wedge-shaped mirrors
    • B60R1/087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mirror angularly movable between a position of use and a non-glare position reflecting a dark field to the user, e.g. situated behind a transparent glass used as low-reflecting surface; Wedge-shaped mirrors with remote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包括:反射盲板、以及与反射盲板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其中,反射盲板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在各窗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因此,该后视镜可以根据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自动地调节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从而控制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强度,以在外界照射反射盲板的光线过高或突发增强时,减少反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避免视觉盲区的产生,实现安全驾驶。

Description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汽车必要部件之一,通过将入射光线反射至驾驶员的眼睛,为驾驶员提供汽车后方的道路状况;而在夜晚时,尾随汽车车灯的强光会通过后视镜而进入到驾驶员的眼睛,导致双眼盲区而影响驾驶,甚至导致失明而引起车祸。
基于此,如何防止驾驶员在夜晚驾驶时,因受到后方车辆车灯的强烈照射而导致的视觉盲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用以解决如何防止驾驶员在夜晚驾驶时,因受到后方车辆车灯的强烈照射而导致的视觉盲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包括:反射盲板、以及与所述反射盲板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反射盲板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在各所述窗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
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所述窗口内的光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还包括:用于探测入射至所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的至少一个光探测器;
所述光探测器设置于所述反射盲板的反射面的非窗口区域;
所述光探测器与所述控制部件通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所述光探测器的设置数量为多个;
各所述光探测器均匀设置于所述反射盲板的非窗口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各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致动件固定于所述窗口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对应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控制部件包括:与所述光探测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子反射盲板的旋转轴连接的微机电系统;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所述微机电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微机电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各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致动件设置于所述非窗口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对应连接的伸缩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与所述光探测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子反射盲板的伸缩件连接的微机电系统;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所述微机电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微机电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所述反射盲板为金属反射盲板;或所述反射盲板反射面具有金属涂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所述金属反射盲板的材质或所述金属涂层的材质为铝、钼、钕或银之一或合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还包括:透明显示屏;
所述透明显示屏的非显示面面向所述反射盲板的反射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的驱动方法,包括:
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通过光探测器探测入射至所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
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以及预设的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对于不低于光线强度阈值的光线强度,所述光线强度与所述光反射率负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调整所述反射盲板的各所述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所述反射盲板的旋转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所述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调整所述反射盲板的各所述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所述窗口的伸缩程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包括:反射盲板、以及与反射盲板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其中,反射盲板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在各窗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因此,该后视镜可以根据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调节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从而控制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强度,以在外界照射反射盲板的光线过高或突发增强时,减少反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避免视觉盲区的产生,实现安全驾驶。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后视镜的侧视图;
图4为与图2所示的后视镜的侧视图对应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通过伸缩件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旋转轴旋转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后视镜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述实施中,控制器等术语,即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CPU实现,也可以通过单片机MCU、可编程电路FPGA等各种控制电路实现。通讯连接等术语,既可以包括有线电连接实现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实现信号传输。微电机系统,又称MEMS微执行器、MEMS马达等,其内部的微致动器通过多种驱动执行方式(取决于所用MEMS Drive的类型,例如静电型、热驱动型、电磁型、机械夹持型等)实现所对应连接结构的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如图1至图3所示,可以包括:反射盲板10、以及与反射盲板10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20;其中,
反射盲板10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30(虚线框所示区域),在各窗口3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11(虚线框内的斜线填充区域);
控制部件20,用于控制各窗口30内的光反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通过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的反射盲板和控制部件的设置,使得该后视镜可以根据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调节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从而控制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强度,以在外界照射反射盲板的光线过高或突发增强时,减少反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避免视觉盲区的产生,实现安全驾驶。
在具体实施时,反射盲板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将进入后视镜的光线反射至人眼中,因此,需要反射盲板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即具有较宽的波长带宽的反射率,使得反射盲板可以有效地将入射光线反射进入人眼;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反射盲板为金属反射盲板;或反射盲板的反射面(即反射盲板位于光线射入方向的表面)具有金属涂层。具体地,为了实现对可见光的反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金属反射盲板的材质或金属涂层的材质可以为铝、钼、钕或银之一或合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它的镀膜材料,例如纳米有机聚合物涂层、碳化硅涂层、氧化镁铝涂层、硫酸钡涂层等其它化学领域已知反射材料也可用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上述的控制部件,例如可以是手动控制部件,即为反射率间隔的设定多个级别(例如通过按键选择对应的光反射率设定)或连续的级别(例如通过旋钮或数字调控方式选择对应的光反射率设定)。在此情况下,为简化设计,可以将控制部件设置于安装后视镜的机动装置,例如汽车、摩托车等的中控系统中。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准确地探测到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从而有效控制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用于探测入射至反射盲板10的光线强度的至少一个光探测器40;
光探测器40设置于反射盲板10的反射面的非窗口区域;
光探测器40与控制部件20通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探测器设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并将其放在反射盲板的非窗口区域的中间位置,以准确地探测入射光线强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为防止出现单个探测器出现故障不工作时,控制反射光线强度的作用消失,使得后视镜丧失了防眩晕功能的情况,并更加准确地探测光线强度,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如图1至图3所示,光探测器40的设置数量可以为多个;
各光探测器40均匀设置于反射盲板10的非窗口区域,如图4所示的俯视图;当然,分布方式并不限于此,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实现探测照射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的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光探测器一般为光敏二极管;当然,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探测光线强度功能的部件,例如CCD、CMOS等成像元件,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使后视镜具有显示画面的功能,以及原有的反射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透明显示屏50;透明显示屏50的非显示面面向反射盲板10的反射面;使得光线在穿过透明显示屏50后入射至反射盲板10,再经过反射盲板10的反射,使得反射光线再次穿过透明显示屏50而进入至人眼中,实现后视镜的功能。
具体地,透明显示屏可以为透明液晶显示屏或透明电致发光显示屏,使得驾驶员在需要观看倒车画面时,可以通过后视镜显示,便于驾驶员的操作,提高的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调节反射至透明显示屏或驾驶者眼睛的光线强度,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人眼,反射盲板设置了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当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打开时,可以减少反射至透明显示屏或驾驶者眼睛中的光线强度,并且根据子反射盲板的打开程度,可以控制反射至透明显示屏或驾驶者眼睛中的光线强度;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为了实现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可调节,可以在窗口30内设置一个子反射盲板11,如图5所示;当然,为了更加精细地控制窗口30内的光反射率,且减小后视镜的整体厚度,实现薄型化的后视镜,可以在窗口30内设置多个子反射盲板11,如图1所示的侧视图中,每个窗口30内设置有两个子反射盲板11,或如图6a至图6c所示,每个窗口30内设置有四个子反射盲板11。
具体地,为了实现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可调节,可以通过与子反射盲板11对应连接的致动件调整子反射盲板11的打开方式。容易理解,存在多种打开方式可以使得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发生变化,例如伸缩式和百叶窗旋转式;因此,在子反射盲板11的打开方式为百叶窗旋转式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各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11通过旋转轴作为致动件固定于窗口30内;当一个窗口30内设置多个子反射盲板11时,如图6a和图6b所示,可以为每个子反射盲板11设置一旋转轴m,并且,图6a给出了各子反射盲板11沿着旋转轴m旋转后的状态;当然还可以在窗口30内设置一个旋转轴m,用于控制子反射盲板11的旋转,如图6c所示,并且需要旋转轴m内设置齿轮等部件,便于子反射盲板11沿着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
进一步地,对于旋转式的子反射盲板11,其相对反射盲板所在平面旋转的角度一般为0度至90度,因其在打开后,子反射盲板11需要通过旋转轴m进行旋转,但为了不影响后视镜的整体厚度,需要将窗口30内的子反射盲板11的宽度尽量做小,如图6a和图6b所示,L表示窗口30内的子反射盲板11的宽度,所以将L一般设置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即减小每个子反射盲板11在旋转至最大角度(90度,如图6b所示)时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后视镜的薄型化。
具体地,在子反射盲板的打开方式为伸缩式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各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伸缩件作为致动件设置于非窗口区域;在子反射盲板的一侧设置伸缩件,在伸缩件收缩时,带动子反射盲板收缩至非窗口区域;还可以在子反射盲板11的两侧分别设置伸缩件a,如图5所示,通过两侧的伸缩件a,共同带动子反射盲板11收缩至非窗口区域,以便于子反射盲板11顺畅地收缩,避免因两端用力不均而导致子反射盲板11发生变形,而降低光反射率控制的准确性。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在探测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时,控制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如图1至图3所示,控制部件20包括:与光探测器40通讯连接的控制器21,分别与控制器21和子反射盲板11的伸缩件连接的微机电系统(MEMS)22;
控制器21,用于根据光探测器40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微机电系统22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并且,在子反射盲板11为百叶窗旋转式时,微机电系统22,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具体地,在子反射盲板11为伸缩式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中,如图1至图3所示,控制部件20包括:与光探测器40通讯连接的控制器21,分别与控制器21和子反射盲板11的伸缩件连接的微机电系统22;
控制器21,用于根据光探测器40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微机电系统22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微机电系统22,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伸缩件的伸缩程度。
在上述中,控制器21与微机电系统22通讯连接;微机电系统22作为驱动执行器固定(可分离的固定或不可分离的固定均可)连接旋转轴、伸缩件等致动件从而带动其发生所需的运动。
具体地,因子反射盲板11打开方式的不同,控制部件20中的微机电系统22控制子反射盲板11的打开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并且,控制部件20中的微机电系统22和控制器21可以设置于反射盲板10背离透明显示屏50或驾驶者眼睛的一侧,如图2所示,因此,微机电系统22可以通过反射盲板10的过孔(黑点)与连接各伸缩件或各旋转轴连接,控制器21与连接各光探测器40通讯连接(例如在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将导线穿过过孔),如图4所示的俯视图,图中只是示出了窗口30的位置,并没有示出窗口30内的旋转轴或伸缩件;或者,在反射盲板10背离透明显示屏50或驾驶者眼睛的一侧,微机电系统22和控制器21连接。
具体地,为了增加可调光反射率的窗口30的数量,有利于精确控制窗口30的光反射率,还可以设置于反射盲板10之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控制部件20中的微机电系统22与伸缩件或旋转轴连接,以及将控制器21与光探测器40连接,实现控制器21根据光探测器40探测到的光线强度,控制微机电系统22,以使微机电系统22控制伸缩件的伸缩程度或旋转轴的旋转角度,调节窗口30内的光反射率,实现防眩晕的目的。
当然,为了精确地控制每个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可以为每个窗口设置一个微机电系统,并且,每个微机电系统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实现控制器对各微机电系统进行分别控制,提高光反射率的控制精度。
具体地,用于根据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微机电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的部件并不限于控制器,并且,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伸缩件的伸缩程度或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部件也并不限于微机电系统,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微机电系统和控制器功能的部件来实现,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不仅可以应用到汽车上面,还可以应用到摩托车、电动车或是需要后视镜的交通工具中,以实现防眩晕和显示画面的功能,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后视镜的驱动方法,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
S701、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控制部件可以控制反射盲板内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使得该后视镜可以根据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自动地调节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从而控制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强度,以减少反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避免视觉盲区的产生,实现防眩晕的功能,实现安全驾驶。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的步骤S701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可以具体包括:
通过光探测器探测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
控制部件根据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以及预设的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部件调整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容易理解,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光线强度与光反射率负相关,即当光线强度越大时,应降低光反射率,例如降低光反射率至反射光线不至于驾驶者眼睛不感觉炫光或影响正常视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使用中,在部分情况下,例如夜晚或隧道中,存在光线强度较弱的情形。针对此情形,可在控制器中设置一预设入射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阈值,该阈值可设置为入射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至高不会导致反射盲板反射进入驾驶者眼睛的光线不会出现炫目或影响正常视觉观察的入射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在该光线强度阈值及其以下,不调整反射盲板,即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保持未调整状态,使得入射的光线全部反射至透明显示屏或驾驶者眼睛中,以使驾驶员清楚地看到后方路况。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通过控制部件调整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可以调整反射盲板的各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反射盲板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
在上述调整方式下,在光线强度高于预设的光线强度阈值时,光线强度越高,相应旋转角度越大,从而使得光反射率越小,从而抑制了炫光等影响驾驶者正常视觉观察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方法中,通过控制部件调整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可以具体包括:
调整反射盲板的各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窗口的伸缩程度。。
在上述调整方式下,在在光线强度高于预设的光线强度阈值时,光线强度越大,伸缩件的收缩程度越大,光反射率越小,从而使得光反射率越小,从而抑制了炫光等影响驾驶者正常视觉观察的问题,便于驾驶者看清后方路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包括:反射盲板、以及与反射盲板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其中,反射盲板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在各窗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因此,该后视镜可以根据入射至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调节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从而控制反射至人眼的光线强度,以在外界照射反射盲板的光线过高或突发增强时,减少反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避免视觉盲区的产生,实现安全驾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盲板、以及与所述反射盲板通讯连接的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反射盲板具有多个光反射率可调的窗口,在各所述窗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
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所述窗口内的光反射率;
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各窗口内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探测入射至所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的至少一个光探测器;
所述光探测器设置于所述反射盲板的反射面的非窗口区域;
所述光探测器与所述控制部件通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器的设置数量为多个;
各所述光探测器均匀设置于所述反射盲板的非窗口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致动件固定于所述窗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对应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控制部件包括:与所述光探测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子反射盲板的旋转轴连接的微机电系统;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所述微机电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微机电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通过致动件设置于所述非窗口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与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对应连接的伸缩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与所述光探测器通讯连接的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子反射盲板的伸缩件连接的微机电系统;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向所述微机电系统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微机电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程度。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盲板为金属反射盲板;或所述反射盲板的反射面具有金属涂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盲板的材质或所述金属涂层的材质为铝、钼、钕或银之一或合金。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显示屏;
所述透明显示屏的非显示面面向所述反射盲板的反射面。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
其中,所述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控制部件控制反射盲板各窗口内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通过光探测器探测入射至所述反射盲板的光线强度;
根据所述光探测器探测到的光线强度,以及预设的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强度和光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对于不低于预设光线强度阈值的光线强度,所述光线强度与所述光反射率负相关。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
调整所述反射盲板的各所述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所述反射盲板的旋转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窗口内的子反射盲板的光反射率,具体包括:调整所述反射盲板的各所述窗口内设置的至少一个子反射盲板相对所述窗口的伸缩程度。
CN201710518087.5A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7264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8087.5A CN107264416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US15/909,703 US20190001894A1 (en) 2017-06-29 2018-03-01 Rearview mirror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8087.5A CN107264416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416A CN107264416A (zh) 2017-10-20
CN107264416B true CN107264416B (zh) 2019-11-26

Family

ID=6007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8087.5A Active CN107264416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01894A1 (zh)
CN (1) CN107264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80062B1 (en) * 2017-11-01 2020-09-09 SMR Patents S.à.r.l. Rearview device with moveable head assembly
CN109367484A (zh) * 2018-10-26 2019-02-22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汽车后视镜
KR20210014813A (ko) 2019-07-30 2021-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984A (en) * 1971-06-29 1973-03-27 Baldwin Co D H Day-night mirror for vehicles
DE19933879A1 (de) * 1999-07-22 2001-02-15 Hohe Gmbh & Co Kg Rückspiegel mit schwenkbar gelagerten Teilspiegeln
US7594732B2 (en) * 2008-02-07 2009-09-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erodynamic side mirror assembly
US9036231B2 (en) * 2010-10-20 2015-05-19 Tiansheng ZHOU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icromirrors and micromirror arrays
DE202015102186U1 (de) * 2015-04-30 2015-05-13 SMR Patents S.à.r.l. Einstelleinrichtung und Rückblickvorrichtung
CN104943614B (zh) * 2015-07-17 2017-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视镜
CN104977739B (zh) * 2015-07-17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显示控制装置、显示系统
KR20170015616A (ko) * 2015-07-29 2017-02-09 주식회사 큐시스 전기영동 카본블랙,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영동 카본블랙 분산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후면경
CN205273317U (zh) * 2015-12-28 2016-06-01 深圳秋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光强自动调节装置以及车载后视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4416A (zh) 2017-10-20
US20190001894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4416B (zh) 一种后视镜及其驱动方法
US8339526B2 (e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luding a high intensity display
US20090116098A1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tint of glass
EP3523162B1 (en) Rearview assembly with occupant detection
KR20170007485A (ko) 전자 안경
JP2009292474A (ja) 車両用防眩システム
MXPA05000284A (es) Sistema de vision vehicular con alto rango dinamico.
US20080068717A1 (en) Auto dimming vehicle mirror
JP2017506179A (ja) 車両用の防眩システムを作動する方法
FR3039291A1 (fr) Lunettes anti-eblouissement munies d'un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automatique
KR102106180B1 (ko) 주간 자동차 운전을 보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874439B (zh) 后视镜、后视镜模组及其防眩方法
US10843536B2 (en) Sectorized adaptive screen an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daptive screen
CN106427792B (zh) 防眩目结构、防眩目后视镜及车辆
CN106143317A (zh) 防眩装置和后视镜
DE102015221970A1 (de) Projek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9591704A (zh) 防眩光装置和后视镜
KR20180096126A (ko) 투과도의 자동 조절을 통해 운전자의 시야를 보호할 수 있는 차량용 차광판
CN106205502A (zh) 一种车载后视显示系统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CN109521570A (zh) 一种平视显示器及平视显示装置
EP1935721B1 (en) Indirect visual device of vehicle
EP3862202B1 (en) Active opacity controllable thin films for windshields
CN211995395U (zh) 一种智能防眩汽车内后视镜
CN206568980U (zh) 一种基于偏光片的车用防眩目液晶后视镜
RU154618U1 (ru) Салонное зеркало заднего вид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