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3967B -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3967B
CN107263967B CN201710596528.3A CN201710596528A CN107263967B CN 107263967 B CN107263967 B CN 107263967B CN 201710596528 A CN201710596528 A CN 201710596528A CN 107263967 B CN107263967 B CN 107263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on
sound
isolator according
insulation isolator
iso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65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63967A (zh
Inventor
李福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65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3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3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63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3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5/04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rubber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natural rubber or synthetic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B32B25/1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comprising synthetic rubber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13/00Use of mixtures of ingredients not covered by one singl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08K13/02Organic and in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8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5/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1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acous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102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6Damping, energy ab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96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zin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特定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以及特定成分的隔声层和阻尼层,能够充分保证隔声抑振效果,同时显著提高低频隔声能力,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隔声抑振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低频隔声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声减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隔声去耦装置是一类带有特殊声学结构的声学材料产品,可以敷设在水下航行器的耐压壳体外表面,通过结构和材料的协同作用,在水下航行器的耐压壳体和水层之间建立“阻抗失配”,形成一个大的“隔声罩”,实现降低水下航行器的辐射噪声的功能,有效对抗敌方被动声纳的探测。
相关技术中,所使用的隔声去耦装置的隔声降噪效果优先,尤其是不能降低低频辐射噪声,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实际应用要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去耦装置,所述的隔声去耦装置结构简单,隔声效果好,尤其是能够有效提高低频隔声能力,此外还具有抑振功能,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所述的隔声去耦装置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隔声抑振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低频隔声能力。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所述隔声层与阻尼层固定相连;所述隔声层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隔声层和阻尼层的材质分别为丁腈橡胶,其中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于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特定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以及特定成分的隔声层和阻尼层,能够充分保证隔声抑振效果,同时显著提高低频隔声能力,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15%以上,优选为15%-60%,进一步优选为20%。
可选地,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比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10%以上,优选多10%-30%,进一步优选多20%。
可选地,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
可选地,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的一端的内径。
可选地,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
可选地,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垂直。
可选地,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
可选地,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和延伸腔,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与锥形腔的底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延伸腔的内壁与锥形腔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
可选地,所述延伸腔的底端与阻尼层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锥形腔的顶端内径为1mm以上,优选为1-5mm,进一步优选为3mm。
可选地,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为5mm以上,优选为15-25mm,进一步优选为20mm。
可选地,所述延伸腔的内径为5mm以上,优选为15-25mm,进一步优选为20mm。
可选地,所述锥形腔的高度为2mm以上,优选为5-30mm,进一步优选为15mm。
可选地,所述延伸腔的高度为1mm以上,优选为1-30mm,进一步优选为10mm。
可选地,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50mm以下,优选为20-40mm,进一步优选为30mm。
可选地,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1mm以上,优选为1-20mm,进一步优选为5mm。可选地,所述隔声层与阻尼层通过粘接剂固定相连。
可选地,所述粘接剂包括热硫化粘接剂。
上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在阻尼层上涂布粘接剂,将隔声层和阻尼层对齐,压紧,加热粘合,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
可选地,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0.1mm以上,优选为0.2-2mm,进一步优选为0.5mm。
可选地,所述加热粘合的温度为100℃以上,优选为100-150℃,进一步优选为125℃。
可选地,所述加热粘合的时间为5min以上,优选为10-20min,进一步优选为15min。
可选地,所述隔声层和阻尼层的制备方法分别包括采用丁腈橡胶进行炼胶和热硫化成型。
可选地,所述炼胶时添加活性剂、防老剂、硫化剂、填料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活性剂包括氧化锌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可选地,所述硫化剂包括硫磺。
可选地,所述填料包括炭黑。
可选地,所述活性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10%。
可选地,所述防老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3%。
可选地,所述硫化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5%。
可选地,所述填料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80%。
可选地,所述增塑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70%。
上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隔声抑振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低频隔声能力。
可选地,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的阻尼层与基层通过粘合层固定相连。
可选地,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优选为0.5-2mm。
可选地,在阻尼层下表面和/或基层外表面分别涂布粘合剂,粘合压实,得到粘合层,使隔声去耦装置与基层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特定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以及特定成分的隔声层和阻尼层,能够充分保证隔声抑振效果,同时显著提高低频隔声能力,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隔声抑振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低频隔声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隔声层; 2-阻尼层; 3-锥形腔;
4-延伸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1,所述隔声层1与阻尼层2固定相连;所述隔声层1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材质分别为丁腈橡胶,其中所述阻尼层2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于隔声层1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特定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以及特定成分的隔声层1和阻尼层2,能够充分保证隔声抑振效果,同时显著提高低频隔声能力,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声层1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15%以上,优选为15%-60%,进一步优选为20%。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层2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比阻尼层2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10%以上,优选多10%-30%,进一步优选多20%。
采用特定丙烯腈含量的丁腈橡胶,进一步制备得到隔声层1和阻尼层2,能够有效提高其损耗性能,有效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在低频段的隔声性能,同时改变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动态模量,有效降低材料的声速、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隔声性能,还能够改善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阻尼性能,使所得隔声去耦装置能够更好的抑制振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2垂直。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3和延伸腔4,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4与锥形腔3的底端相连通。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腔4的内壁与锥形腔3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腔4的底端与阻尼层2相接触。
采用特定结构的空腔,有助于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降噪能力。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腔3的顶端内径为1mm以上,优选为1-5mm,进一步优选为3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为5mm以上,优选为15-25mm,进一步优选为20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腔4的内径为5mm以上,优选为15-25mm,进一步优选为20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腔4的内径与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相同。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腔3的高度为2mm以上,优选为5-30mm,进一步优选为15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腔4的高度为1mm以上,优选为1-30mm,进一步优选为10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50mm以下,优选为20-40mm,进一步优选为30mm。
采用特定规格的空腔,在隔声层1内得到特定密度的空降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面密度,显著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的插入损失,显著改善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低频隔声效果。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1mm以上,优选为1-20mm,进一步优选为5mm。
采用特定厚度的阻尼层2,有助于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机械强度,耗散更多的振动能量,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复合损耗因子,降低结构振动水平。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声层1与阻尼层2通过粘接剂固定相连。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剂包括热硫化粘接剂。
采用特定粘结剂,有助于提高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连接强度。
上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在阻尼层2上涂布粘接剂,将隔声层1和阻尼层2对齐,压紧,加热粘合,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相关技术对于橡胶部分的粘合,常采用冷粘成型工艺,然而其需要在保持压力的情况下,进行24h以上的固化,显著降低了生产效率;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0.1mm以上,优选为0.2-2mm,进一步优选为0.5mm。
采用特定厚度的粘接剂,有助于提高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粘合的温度为100℃以上,优选为100-150℃,进一步优选为125℃。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粘合的时间为5min以上,优选为10-20min,进一步优选为15min。
采用特定温度和时间,有助于粘接剂的充分熔融,促进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充分接触粘接。
可选地,压紧后进行排气。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制备方法分别包括采用丁腈橡胶进行炼胶和热硫化成型。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炼胶时添加活性剂、防老剂、硫化剂、填料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剂包括氧化锌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硫化剂包括硫磺。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包括炭黑。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10%。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老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3%。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硫化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5%。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80%。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塑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70%。
采用特定成分制备得到的丁腈橡胶,进一步制备得到隔声层1和阻尼层2,能够有效提高其损耗性能,有效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在低频段的隔声性能,同时改变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动态模量,有效降低材料的声速、提高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隔声性能,还能够改善所得隔声去耦装置的阻尼性能,使所得隔声去耦装置能够更好的抑制振动。
本发明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炼胶可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进行,可选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炼胶方法:
(1)启动开炼机,将丁腈橡胶块放于两辊之间,进行通过强剪切和挤压将块状橡胶炼成片状,实现破胶。
(2)检查密炼机漏油情况,启动密炼机,打开冷却水、油泵和空压机开关。进入密炼机设置界面,将主机转速调至20-25r/min。
(3)打开加料门,放入已破胶的片状胶料,关闭加料门。塑炼1min(从上顶栓完全到达底部开始计时,下同);
(4)加入活性剂、防老剂、硫化剂,混炼1min,通过打开/关闭上顶栓控制密炼机显示的侧壁温度,将该温度控制在70℃左右(对应胶料温度80-90度);
(5)加入填料,混炼3min;
(6)加入增塑剂,每次混炼3min,打开排料门,排料,排料温度在100℃左右;
(7)将从密炼机排出来的团状胶料,放开炼机上出成片状(以方便冷却),将胶片冷却至室温后放于开炼机上加入促进剂,割刀混炼,待小料完全吃入橡胶后,将辊距调小。继续混炼,打三角包,以混炼均匀。最后再将辊距调大,出片,得混炼胶。
本发明隔声层1和阻尼层2的热硫化成型可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进行,可选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热硫化成型方法:
取混练好的胶片,按所需厚度进行裁切,载切成大小与模具型腔大小接近(略小),使重量略多(可约多出8%左右);放入预加热的准备模具中进行模压热硫化成型(温度可为160℃,压力可为15-20MPa,时间可为18-30min)后,打开模具,取出产品,检验,得到橡胶层。
上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
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隔声抑振效果好,能够充分发挥低频隔声能力。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的阻尼层2与基层通过粘合层固定相连。
所述基层为水下航行器的外表面。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优选为0.5-2mm。
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阻尼层2下表面和/或基层外表面分别涂布粘合剂,粘合压实,得到粘合层,使隔声去耦装置与基层固定相连。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采用的各原料来源:
丁腈橡胶层,生产商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氧化锌,生产商为柳州锌品有限责任公司;
硬脂酸,型号为VA-1810,生产商为东马棕榈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防老剂,型号为4010NA,生产商为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硫磺,生产商为济南辰弗化工有限公司;
炭黑,型号为N774,生产商为丰城黑豹炭黑有限公司;
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产商为济南鑫顺化工有限公司;
热硫化粘接剂,型号为80C,生产商为英国西邦化学;
粘合剂,型号为Chemlok 213,生产商为美国LORD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如图1所示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1,所述隔声层1与阻尼层2固定相连;隔声层1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2垂直;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3和延伸腔4,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4与锥形腔3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延伸腔4的内壁与锥形腔3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所述延伸腔4的底端与阻尼层2相接触;
(1)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隔声层1,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实施例1隔声层1原料及用量
其中,锥形腔3的顶端内径为1mm;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为5mm;所述延伸腔4的内径为5mm;所述锥形腔3的高度为2mm;所述延伸腔4的高度为1mm;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50mm。
(2)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阻尼层2,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2所示:
表2本发明实施例1阻尼层2原料及用量
其中,阻尼层2的厚度为1mm。
(3)在阻尼层2上涂布0.1mm厚的热硫化粘接剂,将隔声层1和阻尼层2对齐,压紧,在100℃下加热粘合20min,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实施例2
一种如图1所示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1,所述隔声层1与阻尼层2固定相连;隔声层1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2垂直;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3和延伸腔4,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4与锥形腔3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延伸腔4的内壁与锥形腔3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所述延伸腔4的底端与阻尼层2相接触;
(1)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隔声层1,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3所示:
表3本发明实施例2隔声层1原料及用量
其中,锥形腔3的顶端内径为5mm;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为25mm;所述延伸腔4的内径为25mm;所述锥形腔3的高度为30mm;所述延伸腔4的高度为30mm;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20mm。
(2)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阻尼层2,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4所示:
表4本发明实施例2阻尼层2原料及用量
其中,阻尼层2的厚度为20mm。
(3)在阻尼层2上涂布2mm厚的热硫化粘接剂,将隔声层1和阻尼层2对齐,压紧,在150℃下加热粘合5min,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实施例3
一种如图1所示结构的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1,所述隔声层1与阻尼层2固定相连;隔声层1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2的一端的内径;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2垂直;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3和延伸腔4,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4与锥形腔3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延伸腔4的内壁与锥形腔3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所述延伸腔4的底端与阻尼层2相接触;
(1)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隔声层1,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5所示:
表5本发明实施例3隔声层1原料及用量
其中,锥形腔3的顶端内径为3mm;所述锥形腔3的底端内径为20mm;所述延伸腔4的内径为20mm;所述锥形腔3的高度为15mm;所述延伸腔4的高度为10mm;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30mm。
(2)按照上述方法通过炼胶和热硫化成型制备得到阻尼层2,所使用的原料及用量如表6所示:
表6本发明实施例3阻尼层2原料及用量
其中,阻尼层2的厚度为5mm。
(3)在阻尼层2上涂布0.5mm厚的热硫化粘接剂,将隔声层1和阻尼层2对齐,压紧,在125℃下加热粘合15min,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对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隔声去耦装置按照GB/T14369-2011标准进行声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
表7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声学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表7可以看出,本发明隔声去耦装置具有优异的隔声效果,尤其是低频隔声效果显著,此外还具有抑振能力,能够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61)

1.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去耦装置包括隔声层,所述隔声层与阻尼层固定相连;所述隔声层中包括多个空腔;所述隔声层和阻尼层的材质分别为丁腈橡胶,其中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于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所述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15%以上;
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比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1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1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丙烯腈的质量分数为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比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比阻尼层所采用的丁腈橡胶中的丙烯腈的质量分数多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包括锥形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空腔靠近阻尼层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阻尼层的一端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锥形空腔分别沿锥形延伸方向平行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空腔的锥形延伸方向与阻尼层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锥形空腔以阵列形式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空腔包括锥形腔和延伸腔,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大于顶端内径,所述延伸腔与锥形腔的底端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内壁与锥形腔的底端内壁对齐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底端与阻尼层相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顶端内径为1m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顶端内径为1-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顶端内径为3mm。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为5mm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为15-2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底端内径为2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内径为5mm以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内径为15-25mm。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内径为20mm。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高度为2mm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高度为5-30mm。
2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腔的高度为15mm。
2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高度为1mm以上。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高度为1-30mm。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腔的高度为10mm。
2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50mm以下。
3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20-40mm。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锥形空腔的间距为30mm。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1mm以上。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1-20mm。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5mm。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与阻尼层通过粘接剂固定相连。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包括热硫化粘接剂。
37.如权利要求1-36任一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阻尼层上涂布粘接剂,将隔声层和阻尼层对齐,压紧,加热粘合,得到一种隔声去耦装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0.1mm以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0.2-2mm。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的厚度为0.5mm。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温度为100℃以上。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温度为100-150℃。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温度为125℃。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时间为5min以上。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时间为10-20min。
46.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粘合的时间为15min。
47.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和阻尼层的制备方法分别包括采用丁腈橡胶进行炼胶和热硫化成型。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炼胶时添加活性剂、防老剂、硫化剂、填料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包括氧化锌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剂包括硫磺。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炭黑。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10%。
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老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3%。
54.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5%。
5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80%。
56.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的用量为丁腈橡胶质量的0.5%-70%。
57.如权利要求1-36任一所述或如权利要求37-56任一所述制备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用于水下航行器的隔声减振。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去耦装置的阻尼层与基层通过粘合层固定相连。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
60.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0.5-2mm。
61.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种隔声去耦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阻尼层下表面和/或基层外表面分别涂布粘合剂,粘合压实,得到粘合层,使隔声去耦装置与基层固定相连。
CN201710596528.3A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7263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528.3A CN107263967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6528.3A CN107263967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3967A CN107263967A (zh) 2017-10-20
CN107263967B true CN107263967B (zh) 2019-07-16

Family

ID=6007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6528.3A Active CN107263967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3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3375B (zh) * 2020-11-24 2022-05-17 重庆驰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式玄武岩吸音复合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0535A1 (de) * 1998-10-20 2000-05-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hermoplastische Elastomerzusammensetzung, Isolierglas, worin die Zusammensetzung verwendet wir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Isolierglases und Düse zur Herstellung des Isolierglases
CN200990205Y (zh) * 2006-12-27 2007-12-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圆锥形空腔水下吸声板
CN102568465A (zh) * 2012-01-14 2012-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下自适应曲面复合声学材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0535A1 (de) * 1998-10-20 2000-05-11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hermoplastische Elastomerzusammensetzung, Isolierglas, worin die Zusammensetzung verwendet wir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Isolierglases und Düse zur Herstellung des Isolierglases
CN200990205Y (zh) * 2006-12-27 2007-12-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圆锥形空腔水下吸声板
CN102568465A (zh) * 2012-01-14 2012-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水下自适应曲面复合声学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声阻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在水下吸声领域的应用研究;郭长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工程科技辑I》;20160215;B020-2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3967A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5128A (zh) 超高温梯度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TW201334972A (zh) 具有蜂窩結構之酚醛發泡板
CN110459715A (zh) 一种复合材料电池盒
CN107263967B (zh) 一种隔声去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44216A (zh) 一种无机防火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748905A (zh) 纤维复合型保温冒口套
CN102514294A (zh) 多层反射隔热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13275B (zh) 一种船用防火门制造方法
KR102324838B1 (ko) 방화문 제조방법
CN102432319A (zh) 适用于高温冶金容器的纳米超级绝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1935B (zh) 一种电厂阀门节能一体化保温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6575B (zh) 一种石棉基层合体、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205397074U (zh) 保温集装箱
CN205475774U (zh) 现浇混凝土一体化保温模板
CN103244795A (zh) 可拆阀门保冷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05479B (zh) 一种防变形地板
Caniato et al. Method for recycling waste material
CN106218541B (zh) 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汽车吸音垫
CN208529790U (zh) 风机叶片
CN205369684U (zh) 一种新型复合板材
CN107965114B (zh) 一种复合式地板
CN101224964A (zh) 复合型隔热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76043U (zh) 硅酸钙板一体化保温模板
CN205938349U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保冷箱
CN104294926B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