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6310A -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6310A
CN107256310A CN201710434161.5A CN201710434161A CN107256310A CN 107256310 A CN107256310 A CN 107256310A CN 201710434161 A CN201710434161 A CN 201710434161A CN 107256310 A CN107256310 A CN 107256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arrangement
axle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41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6310B (zh
Inventor
何姜江
姜明杰
周凯
张晋宾
吴浪洲
薛江
唐茂平
黄永军
彭德刚
杨卓颖
李模军
廖内平
袁多亮
曾华
张�雄
尹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hina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riority to CN2017104341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6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6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6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6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6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2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收水装置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收水装置;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收水装置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仅需要输入必要的基本参数,便可以自动生成收水装置布置方案的三维视频动画,设计全过程大量节省了冷却塔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减少手动输入的错误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以下简称高位塔)是火力发电厂、核电发电厂湿冷机组及化工行业冷却系统用的大型冷却建(构)筑物。根据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要求,具有明显节能、降噪优势的高位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电价高及电源紧缺的地区,高位塔的优势更加明显。
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区域是整个高位塔中最为复杂的。收水装置通过吊杆悬挂于次梁或塔筒牛腿下方,空间分布上,从下至上依次为防晃装置、收水槽、下挂梁、防溅器、收水斜板和上挂梁,上述构件由连接于吊杆下的T型吊架串连起来。收水装置在塔筒内部均匀布置,平面上被中央竖井、集水槽和配水槽分割成4个完全对称的区域,分别位于塔内4个象限。收水装置构件各类多,连接形式多样,布置紧凑,空间关系复杂,对设计及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现场碰撞时有发生。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型设计方法,其具有直观性、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BIM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二维设计技术。在国内外的建筑行业,特别是复杂单体建筑中,BIM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工业领域如火电厂、化工厂等,BIM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比较滞后。
就目前现状而言,实现BIM技术的软件平台已经有多种可供选择,如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平台、Dassualt Systems公司的CATIA软件、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软件等等,这些软件平台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于各种原因(如通用性、操作友好性和价格等)的考虑,目前业内普遍采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软件来进行BIM三维建模。
传统的二维设计技术下,无法如三维模型那样直观。由于无法直观考虑各构件之间空间关系,常常需要工程师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只能通过投影、剖切方式以二维图形式来表达;同时后期审图、施工等环节又需要工程师通过二维图逆向转换形成空间三维模型。传统二维设计技术对工程师要求高,同时容易出错,碰撞时有发生。传统二维技术中平面图和立面图属于相对割裂的两个部分,无法做到联动修改,在设计过程中,若设计局部调整时,需要同时对平面图和立面图进行修改,工作量巨大,同时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基于BIM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收水装置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收水装置;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收水装置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设计参数包括以下参数并满足以下条件:(1)收水槽间距及吊点间距相等;(2)次梁间距与收水槽间距相同;(3)收水槽标准长度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4)标准轴网间距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5)收水槽吊点在轴网两侧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201、选择一个象限初步布置轴网,其中第1个轴网距起点距离为配水槽宽度+0.5倍收水槽间距+轴网间距,自第2个轴网起与上一轴网距离均为轴网间距;步骤S202、在柱顶标高处的塔筒半径内布置淋水柱,淋水柱布置在轴网的X轴线和Y轴线相交处;步骤S203、计算淋水柱个数N,遍历每一个淋水柱,首先令n=1,对第n淋水柱依次进行步骤S204至步骤S206;步骤S204、计算第n个淋水柱柱顶与塔筒的距离L_柱,若L_柱>L_柱_min,其中L_柱_min为淋水柱柱顶与塔筒最小安装距离,至步骤S206,否则,至步骤S205;步骤S205、删除第n个淋水柱;步骤S306、对第n+1个淋水柱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204,直至N个淋水柱均完成遍历;步骤S207、生成塔筒侧淋水次梁布置,所述次梁起点位于轴网处,终点位于塔筒牛腿处,在配水外区I区,次梁方向为垂直于X轴,在配水外区II区,次梁方向为平行于X轴;步骤S208、计算塔筒侧次梁个数M,遍历每一个次梁,首先令m=1,对第m个次梁依次进行步骤S209至步骤S211;步骤S209、计算次梁长度L_次梁;步骤S308:若L_次梁>L_次梁_max,其中L_次梁_max为所有次梁中最大长度,将该次梁所跨轴网向塔内移动一个收水槽间距,跳出循环至步骤S202,否则,至步骤S211;S211、对第m+1个次梁进行遍历,至步骤S309,直到M个次梁均完成遍历;步骤S212、形成轴网布置;S213:是否确认轴网布置方案,若为否,手动调整轴网布置后,至S302,若为是,结束,获取最终的轴网布置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301、计算配水内区等效正方形边长a,a=(0.6πR^2)^0.5,其中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步骤S302、计算L1和L2,其中L1=配水槽外宽+0.5×d+n×m,L2=L1+m,上式中,m为轴网间距,d为收水槽间距,n为整数,n为满足L1<a的最大整数;步骤S303、分别计算P1、P2、P3,其中P1=|(L12-a2)|P2=|(L22-a2)|、P3=|(L1*L2-a2)|,若P1最小,在0<x<L1,且0<y<L1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1<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2最小,在0<x<L1,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3最小,在0<x<L2,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其他为配水外区II区;其中x是X轴上的变量,y是Y轴上的变量,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布置结构构件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01、布置中央竖井;步骤S402、布置集水槽;步骤S403、布置配水槽及支承柱;步骤S404、布置塔筒,标高自进风口至上牛腿上一节模板,含上牛腿和下牛腿,并预留孔洞;步骤S405、布置淋水主梁和次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501、根据步骤S1的基本参数计算收水槽的布置信息,在Revit平台加载收水槽模型的族文件,生成收水槽布置方案;步骤S502、布置吊点;步骤S503、确定吊点布置;步骤S504、根据收水斜板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收水斜板;步骤S505、根据收水斜板的列数和每一列长度,步骤上挂梁;步骤506、根据防溅器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防溅器;步骤S507、根据防溅器的列数以及每一列长度,布置下挂梁;步骤S508、布置防晃网生成防晃网模型。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0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80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绘制防晃网路径,并选择防晃网类型,所述防晃网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和防晃拉杆;步骤S50802、生成防晃网布置;步骤S50803、生成收水槽固定点,所述收水槽固定点在收水槽与防晃网的交点处设置,所述收水槽固定点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固定点和防晃拉杆固定点;步骤S50804、读取收水槽个数Z,首先令z=1,P=0,遍历每一个收水槽,依次进行步骤S50805至步骤S50809;步骤S50805、若z≤Z,至步骤S5806,否则至步骤S5810;步骤S50806、选择第z个收水槽,读取该收水槽固定点个数T;步骤S5807、若T=0,至步骤S5809,否则至步骤S50808;步骤S50808、高亮显示该收水槽,并令P=1;步骤S50809、对第n+1收水槽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50805,直至Z个收水槽均完成遍历;步骤S50810、若P=1,至步骤S5811,否则至步骤S5812;步骤S5081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调整防晃网布置,至S5803;步骤S50812:完成防晃网布置;S50813:根据防晃网布置,生成防晃网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601、对步骤S5在一个象限创布置的收水装置进行碰撞检查,若有误,返回至步骤S5中调整相应设备的布置和模型尺寸,若无误,至步骤S602;步骤S602、根据对称关系生成四个象限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801、在Revit软件将步骤S6所创建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导出,生成Navisworks软件可识别的nwc格式文件;步骤S802:在Navisworks软件打开上述文件,制作动画视频。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设计输入数据少,设计所需中间数据程序自动计算并在内部共享传递,减少工程师手工读取、输入工作量,保证准确性,避免出错;(2)模型与数据相系关联,通过交互式界面修改模型,数据自动更新,可简化设计程序;(3)自动确定内外分区边界,自动形成收水装置布置;(3)交互式界面,可视化显示,可实时查看收水装置布置方案,及时发现碰撞问题及安装问题,三维实时显示,直观、一目了然;(5)自动生成三维模型、材料报表和施工图纸,提高工作效率;(6)自动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安装工序模拟,漫游动画等,直观、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布置轴网的设计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布置收水装置的设计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布置吊点设计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确认吊点布置的设计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布置防晃网的设计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BZ型吊点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A型吊点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B型吊点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C1型吊点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C2型吊点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C3型吊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收水装置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收水装置;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收水装置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该实施例中可以采用Revit作为BIM三维设计软件,采用C#作为二次开发的工具,通过该实施方案,仅需要输入必要的基本参数,便可以自动生成布置方案的三维视频动画,设计全过程大量节省了冷却塔设计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步骤S1中设计参数包括以下参数并满足以下条件:(1)收水槽间距及吊点间距相等;(2)次梁间距与收水槽间距相同;(3)收水槽标准长度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4)标准轴网间距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5)收水槽吊点在轴网两侧对称分布。设计参数还包括收水斜板标准长度、防溅器标准长度、配水槽宽度、收水槽终点标高、次梁底标高等。
由于收水装置是严格对称的,为了避免过大的计算量,步骤S2至S5,仅对其一个象限(四分之一区域)的收水装置布置和设计。如图2所示布置轴网设计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201、选择一个象限初步布置轴网,其中第1个轴网距起点距离为配水槽宽度+0.5倍收水槽间距+轴网间距,自第2个轴网起与上一轴网距离均为轴网间距;步骤S202、在柱顶标高处的塔筒半径内布置淋水柱,淋水柱布置在轴网的X轴线和Y轴线相交处;步骤S203、计算淋水柱个数N,遍历每一个淋水柱,首先令n=1,对第n淋水柱依次进行步骤S204至步骤S206;步骤S204、计算淋水柱n柱顶与塔筒的距离L_柱,若L_柱>L_柱_min,其中L_柱_min为所有淋水柱柱顶与塔筒安装最小距离,至步骤S206,否则,至步骤S205;步骤S205、删除第n个淋水柱;步骤S306、对第n+1个淋水柱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204,直至N个淋水柱均完成遍历;步骤S207、生成塔周淋水次梁布置,所述次梁起点位于轴网处,终点位于塔筒牛腿处,在配水外区I区,次梁方向为垂直于X轴,在配水外区II区,次梁方向为平行于X轴;步骤S208、计算塔周次梁个数M,遍历每一个次梁,首先令m=1,对第1个次梁依次进行步骤S209至步骤S211;步骤S209、计算次梁长度L_次梁;步骤S308:若L_次梁>L_次梁_max,其中L_次梁_max为所有次梁中最大长度,将该次梁所跨轴网向塔内移动一个收水槽间距,跳出循环至步骤S202,否则,至步骤S211;S211、对第m+1个次梁进行遍历,至步骤S309,直到M个次梁均完成遍历;步骤S212、形成轴网布置;S213:是否确认轴网布置方案,若为否,手动调整轴网布置后,至S302,若为是,结束,获取最终的轴网布置方案。
所述步骤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进行,在选择的象限中进行内外分区。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01、计算配水内区等效正方形边长a,a=(0.6πR^2)^0.5,其中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步骤S302、计算L1和L2,其中L1=配水槽外宽+0.5×d+n×m,L2=L1+m,上式中,m为轴网间距,d为收水槽间距,n为整数,n为满足L1<a条件下的最大整数;步骤S303、分别计算P1、P2、P3,其中P1=|(L12-a2)|、P2=|(L22-a2)|、P3=|(L1*L2-a2)|,若P1最小,在0<x<L1,且0<y<L1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1<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2最小,在0<x<L1,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3最小,在0<x<L2,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其他为配水外区II区;其中x是X轴上的变量,y是Y轴上的变量,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
所述步骤S4中,布置结构构件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01、布置中央竖井;步骤S402、布置集水槽;步骤S403、布置配水槽及支承柱;步骤S404、布置塔筒,标高自进风口至上牛腿上一节模板,含上牛腿和下牛腿,并预留孔洞;步骤S405、布置淋水主梁和次梁,所述次梁起点位于轴网(或配水槽侧壁)处,终点位于轴网(或塔筒牛腿)处,在配水内区时次梁方向为垂直于X轴,在配水外区I区时次梁方向为垂直于X轴,在配水外区II区时次梁方向为平行于X轴;主梁与次梁垂直,在次梁端轴网处。上述布置结构构件为简化模型,仅用于占位,满足收水装置布置即可。
如图3所示为布置收水装置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S5中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501、根据步骤S1的基本参数计算收水槽的布置信息,在Revit平台加载收水槽模型的族文件,生成收水槽布置方案,所述收水槽布置信息指收水槽的长度、宽度和位置信息,所述收水槽方向为垂直于X轴;步骤S502、布置吊点;步骤S503、确定吊点布置;步骤S504、根据收水斜板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收水斜板;步骤S505、根据收水斜板的列数和每一列长度,步骤上挂梁;步骤506、根据防溅器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防溅器;步骤S507、根据防溅器的列数以及每一列长度,布置下挂梁;步骤S508、布置防晃网生成防晃网模型。上述过程完成一个象限中收水装置的布置。
所述步骤S502中吊点指收水装置的悬吊装置,该装置由固定装置、吊杆及T型吊架组成。收水装置的收水槽、上挂梁及收水斜板、下挂梁及防溅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T型吊架,T型吊架通过吊杆由固定装置固定于次梁、配水槽侧壁或塔筒牛腿处。根据安装位置及固定装置的不同,该悬吊装置分为不同的型号:如图7所示,其中次梁1下为标准吊点BZ型,T型吊杆2通过吊杆由固定装置固定于次梁1;配水槽侧壁为D型吊点;如图8所示,塔筒上牛腿3孔洞处为A型吊点,T型吊杆4通过吊杆由固定装置固定于塔筒上牛腿3;如图9所示,塔筒下牛腿5孔洞处为B型吊点,T型吊杆6通过吊杆由固定装置固定于塔筒下牛腿5;如图10所示,塔筒上牛腿7孔洞内侧为C1型吊点;如图11所示,塔筒上牛腿8孔洞与下牛腿9孔洞之间为C2型吊点;如图12所示,塔筒下牛腿10孔洞外侧为C3型吊点。
所述步骤S502中收水槽吊点设置区域指收水槽可用于布置吊点的区域,该区域与收水槽的长度有关。假定收水槽的长度为L0,若L0<0.5L_标准,收水槽吊点设置区域共1个,位于收水槽中心位置处,具体为1/4L0~3/4L0,其中L_标准为收水槽的标准长度。若L_标准≥L0>0.5L_标准,收水槽吊点设置区域共2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个中心处,具体为1/8L0~3/8L0和5/8L0~7/8L0。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502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201、布置次梁下标准吊点BZ型吊点;步骤S50202、布置配水槽侧D型吊点;步骤S50203、布置上牛腿A型吊点和下牛腿B型吊点;步骤S50204、根据收水槽布置,读取收水槽个数Z,令z=1,遍历每一个收水槽,依次进行步骤S50205至步骤S50208;步骤S50205,选择第z个收水槽,读取该收水槽长度Ln;若Ln<0.5L_标准,该收水槽吊点设置区域共1个,删除该收水槽上吊点设置区域外吊点(若有区域外吊点),并读取吊点设置区域内吊点个数P,至步骤S520206;若L_标准≥Ln>0.5L_标准,该收水槽吊点设置区域共2个,删除该收水槽上吊点设置区域外吊点(若有区域外吊点),并分别读取吊点设置区域(左右侧各1个)内吊点个数P,至步骤S520206;步骤S50206、若P=0,至步骤S502071;若P=1,至步骤S50208;若P>1,步骤至S502072;步骤S502071、读取吊点设置区域处最小Y坐标Y0_吊_min和最大Y坐标Y0_吊_max;若Y0_吊_max<=Y_吊_min,高亮显示该收水槽;若Y_吊_min<Y0_吊_max<Y_吊_A,布置C1型吊点;若Y0_吊_max>=Y_吊_A或Y0_吊_min<=Y_吊_B,布置C2型吊点;若Y_吊_max>Y0_吊_min>Y_吊_B,布置C3型吊点;若Y0_吊_min>=Y_吊_max,高亮显示该收水槽;至步骤S50208;步骤S502072、读取吊点型号,若有BZ型吊点,则删除其他吊点,仅保留BZ型吊点;若无BZ型吊点,则删除B型吊点,保留A型吊点,至步骤S50208;步骤S50208、对第z+1个收水槽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50205,直至Z个收水槽均完成遍历;步骤S50209、完成吊点自动布置;步骤S50210、创建吊点模型,创建吊点模型具体方法为:根据吊点自动布置,计算吊点的长度、型号等参数,在Revit平台加载吊点模型的族文件,生成吊点模型;所述吊点族文件包括A型吊点、B型吊点、C型(C1、C2、C3)吊点和D型吊点。
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3中,确认吊点布置的子步骤包括:步骤S50301、选择需调整吊点位置的收水槽;步骤S50302、移动吊点至新位置;步骤S50303、判断该位置处坐标是否满足布置吊点条件,若为否,至步骤S50306,若为是,至步骤S50304;所述布置吊点条件是指Y_吊_max>Y>Y_吊_min,Y为吊点位置处坐标;步骤S50304、根据吊点位置判断吊点型号;判断吊点型号的方法是指:若Y_吊_A>Y>Y_吊_min,为C1型吊点;若Y=Y_吊_A,为A型吊点;若Y_吊_B>Y>Y_吊_A,为C2型吊点;若Y=Y_吊_B,为B型吊点;若Y>Y_吊_B,为C3型吊点;步骤S50305、吊点位置确认,吊点位置修改成功,结束;步骤S50306、吊点无法移动至该位置,吊点位置修改失败,结束。
优选地,所述S504中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401、读取收水斜板的布置范围的半径R以及列数N;步骤S50402、在半径R范围内布置每一列收水斜板,设置收水斜板连接节点;步骤S50403、在收水斜板与淋水柱相交处开孔,并布置托盘穿柱;步骤S50404、生成收水斜板、收水斜板连接和托盘穿柱模型。
优选地,所述S505中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501:读取收水斜板的列数N以及每一列长度Ln;步骤S50502、布置每一列上挂梁,长度为Ln;步骤S50503、在收水槽吊点处设计上挂梁连接节点;步骤S50504、在双层水槽壁布置上、下折板;步骤S50505、生成上挂梁、上挂梁连接、上折板、下折板模型。
优选地,所述S506中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601、读取防溅器的布置范围的半径R1以及列数N1;步骤S50602、在半径R1范围内布置每一列防溅器,设置防溅器连接节点;步骤S50603、在防溅器与淋水柱相交处开孔;步骤S50604、生成防溅器和防溅器连接模型。
优选地,所述S507中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701、读取防溅器的列数N1以及每一列长度Ln1;步骤S50702、布置每一列下挂梁,长度为Ln1;步骤S50703、在收水槽吊点处设计下挂梁连接节点;步骤S50505、生成下挂梁和下挂梁连接模型。
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50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80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绘制防晃网路径,并选择防晃网类型,所述防晃网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和防晃拉杆;步骤S50802、生成防晃网布置;步骤S50803、生成收水槽固定点,所述收水槽固定点在收水槽与防晃网的交点处设置,所述收水槽固定点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固定点和防晃拉杆固定点;步骤S50804、读取收水槽个数Z,首先令z=1,P=0,遍历每一个收水槽,依次进行步骤S50805至步骤S50809;步骤S50805、若z≤Z,至步骤S5806,否则至步骤S5810;步骤S50806、选择第z个收水槽,读取该收水槽固定点个数T;步骤S5807、若T=0,至步骤S5809,否则至步骤S50808;步骤S50808、高亮显示该收水槽,并令P=1;步骤S50809、对第n+1收水槽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50805,直至Z个收水槽均完成遍历;步骤S50810、若P=1,至步骤S5811,否则至步骤S5812;步骤S5081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调整防晃网布置,至S5803;步骤S50812:完成防晃网布置;S50813:根据防晃网布置,生成防晃网模型。
因为所述步骤S2-S5是在一个象限进行的,要获取整个收水装置,需要根据其他象限与该象限的对称关系,生成其他象限的布置情况,减少工作量。所述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601、对步骤S5在一个象限创布置的收水装置进行碰撞检查,若有误,返回至步骤S5中调整相应设备的布置和模型尺寸,若无误,至步骤S602;步骤S602、根据对称关系生成四个象限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
其中,所述步骤S7中生成图纸和材统计料报表,所述图纸主要包括收水槽及吊点平面布置图、收水斜板及托盘平面布置图、上挂梁平面布置图、防溅器平面布置图、下挂梁平面布置图、各列水槽纵剖面图、防晃装置平面布置图、次梁吊点留孔图、各指定位置剖面图等;所述材料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收水槽型号及数量统计,收水斜板型号及数量统计,托盘型号及数量统计,上挂梁(包含上下折板)参数(长度、孔位、孔距)、型号及数量统计,下挂梁参数(长度、孔位、孔距)、型号及数量统计,防溅器型号及数量统计,吊点型号及数量统计,防晃网型号、尺寸及数量统计等。
所述步骤S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801、在Revit软件将步骤S6所创建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导出,生成Navisworks软件可识别的nwc格式文件;步骤S802:在Navisworks软件打开上述文件,制作动画视频。动画视频包括工进度模拟,施工安装工序模拟,漫游动画等。直观、高效地输出设计结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做的非实质性改变或改进,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收水装置的设计参数;步骤S2、选择一个象限布置轴网;步骤S3、在轴网上确定内外分区边界;步骤S4、在轴网上布置结构构件形成具有构件占位的简化模型;步骤S5、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布置收水装置;步骤S6、根据象限的对称关系建立收水装置模型;步骤S7、生成图纸和材料统计报表;步骤S8、生成视频动画。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设计参数包括以下参数并满足以下条件:(1)收水槽间距及吊点间距相等;(2)次梁间距与收水槽间距相同;(3)收水槽标准长度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4)标准轴网间距为收水槽间距的整数倍;(5)收水槽吊点在轴网两侧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201、选择一个象限初步布置轴网,其中第1个轴网距起点距离为配水槽宽度+0.5倍收水槽间距+轴网间距,自第2个轴网起与上一轴网距离均为轴网间距;步骤S202、在柱顶标高处的塔筒半径内布置淋水柱,淋水柱布置在轴网的X轴线和Y轴线相交处;步骤S203、计算淋水柱个数N,遍历每一个淋水柱,首先令n=1,对第n淋水柱依次进行步骤S204至步骤S206;步骤S204、计算第n个淋水柱柱顶与塔筒的距离L_柱,若L_柱>L_柱_min,其中L_柱_min为淋水柱柱顶与塔筒最小安装距离,至步骤S206,否则,至步骤S205;步骤S205、删除第n个淋水柱;步骤S306、对第n+1个淋水柱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204,直至N个淋水柱均完成遍历;步骤S207、生成塔筒侧淋水次梁布置,所述次梁起点位于轴网处,终点位于塔筒牛腿处,在配水外区I区,次梁方向为垂直于X轴,在配水外区II区,次梁方向为平行于X轴;步骤S208、计算塔筒侧次梁个数M,遍历每一个次梁,首先令m=1,对第m个次梁依次进行步骤S209至步骤S211;步骤S209、计算次梁长度L_次梁;步骤S308:若L_次梁>L_次梁_max,其中L_次梁_max为所有次梁中最大长度,将该次梁所跨轴网向塔内移动一个收水槽间距,跳出循环至步骤S202,否则,至步骤S211;S211、对第m+1个次梁进行遍历,至步骤S309,直到M个次梁均完成遍历;步骤S212、形成轴网布置;S213:是否确认轴网布置方案,若为否,手动调整轴网布置后,至S302,若为是,结束,获取最终的轴网布置方案。
4.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301、计算配水内区等效正方形边长a,a=(0.6πR^2)^0.5,其中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步骤S302、计算L1和L2,其中L1=配水槽外宽+0.5×d+n×m,L2=L1+m,上式中,m为轴网间距,d为收水槽间距,n为整数,n为满足L1<a的最大整数;步骤S303、分别计算P1、P2、P3,其中P1=|(L12-a2)|P2=|(L22-a2)|、P3=|(L1*L2-a2)|,若P1最小,在0<x<L1,且0<y<L1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1<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2最小,在0<x<L1,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剩余为配水外区II区;若P3最小,在0<x<L2,且0<y<L2区域为配水内区,在L2<y<R区域,为配水外区I区,其他为配水外区II区;其中x是X轴上的变量,y是Y轴上的变量,R为填料层底标高处的塔筒内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布置结构构件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01、布置中央竖井;步骤S402、布置集水槽;步骤S403、布置配水槽及支承柱;步骤S404、布置塔筒,标高自进风口至上牛腿上一节模板,含上牛腿和下牛腿,并预留孔洞;步骤S405、布置淋水主梁和次梁。
6.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501、根据步骤S1的基本参数计算收水槽的布置信息,在Revit平台加载收水槽模型的族文件,生成收水槽布置方案;步骤S502、布置吊点;步骤S503、确定吊点布置;步骤S504、根据收水斜板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收水斜板;步骤S505、根据收水斜板的列数和每一列长度,步骤上挂梁;步骤506、根据防溅器的布置范围的半径以及列数,布置防溅器;步骤S507、根据防溅器的列数以及每一列长度,布置下挂梁;步骤S508、布置防晃网生成防晃网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080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绘制防晃网路径,并选择防晃网类型,所述防晃网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和防晃拉杆;步骤S50802、生成防晃网布置;步骤S50803、生成收水槽固定点,所述收水槽固定点在收水槽与防晃网的交点处设置,所述收水槽固定点类型包括防晃拉索固定点和防晃拉杆固定点;步骤S50804、读取收水槽个数Z,首先令z=1,P=0,遍历每一个收水槽,依次进行步骤S50805至步骤S50809;步骤S50805、若z≤Z,至步骤S5806,否则至步骤S5810;步骤S50806、选择第z个收水槽,读取该收水槽固定点个数T;步骤S5807、若T=0,至步骤S5809,否则至步骤S50808;步骤S50808、高亮显示该收水槽,并令P=1;步骤S50809、对第n+1收水槽进行遍历,返回至步骤S50805,直至Z个收水槽均完成遍历;步骤S50810、若P=1,至步骤S5811,否则至步骤S5812;步骤S50811、在收水槽平面布置图上手动调整防晃网布置,至S5803;步骤S50812:完成防晃网布置;S50813:根据防晃网布置,生成防晃网模型。
8.如权利要求7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601、对步骤S5在一个象限创布置的收水装置进行碰撞检查,若有误,返回至步骤S5中调整相应设备的布置和模型尺寸,若无误,至步骤S602;步骤S602、根据对称关系生成四个象限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
9.如权利要求8所示的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801、在Revit软件将步骤S6所创建的全塔收水装置模型导出,生成Navisworks软件可识别的nwc格式文件;步骤S802:在Navisworks软件打开上述文件,制作动画视频。
CN201710434161.5A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256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4161.5A CN10725631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4161.5A CN10725631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6310A true CN107256310A (zh) 2017-10-17
CN107256310B CN107256310B (zh) 2020-07-10

Family

ID=6002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4161.5A Active CN107256310B (zh) 2017-06-09 2017-06-09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631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686A (zh) * 2017-11-08 2018-02-23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 建筑模型的构件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29007A (zh) * 2018-08-01 2018-12-18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机械通风逆流式消雾冷却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09114998A (zh) * 2018-07-17 2019-01-01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消雾改造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10245419A (zh) * 2019-06-13 2019-09-17 三一重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塔筒的出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49433A (zh) * 2020-12-31 2021-05-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防漏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6305615A (zh) * 2023-02-02 2023-06-2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收水斜板的选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642A (zh) * 2012-08-08 2012-12-1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通过超大型冷却塔的倒塌模拟进行工业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06306A (zh) * 2013-02-01 2013-05-15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冷却塔配水系统建模方法
US20130257850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xtracting data from a 3d geometric model by geometry analysis
CN107120983A (zh) * 2017-06-09 2017-09-0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设计方法
CN107273597A (zh) * 2017-06-09 2017-10-2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US10203268B2 (en) * 2008-12-04 2019-02-12 Laura P. Solliday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modeling the process of prestressing concrete during tensioning/detensioning based on 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3268B2 (en) * 2008-12-04 2019-02-12 Laura P. Solliday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d modeling the process of prestressing concrete during tensioning/detensioning based on 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s
US20130257850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xtracting data from a 3d geometric model by geometry analysis
US10146891B2 (en) * 2012-03-30 2018-12-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xtracting data from a 3D geometric model by geometry analysis
CN102819642A (zh) * 2012-08-08 2012-12-1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通过超大型冷却塔的倒塌模拟进行工业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06306A (zh) * 2013-02-01 2013-05-15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冷却塔配水系统建模方法
CN107120983A (zh) * 2017-06-09 2017-09-0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设计方法
CN107273597A (zh) * 2017-06-09 2017-10-2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振华等: ""虎山9000m2冷却塔Revit三维建模总结"", 《技术创新论文集》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686A (zh) * 2017-11-08 2018-02-23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 建筑模型的构件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29686B (zh) * 2017-11-08 2021-07-27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模型的构件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14998A (zh) * 2018-07-17 2019-01-01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消雾改造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09114998B (zh) * 2018-07-17 2020-06-12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消雾改造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09029007A (zh) * 2018-08-01 2018-12-18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建机械通风逆流式消雾冷却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CN110245419A (zh) * 2019-06-13 2019-09-17 三一重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塔筒的出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45419B (zh) * 2019-06-13 2023-01-10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塔筒的出图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49433A (zh) * 2020-12-31 2021-05-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防漏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16305615A (zh) * 2023-02-02 2023-06-2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收水斜板的选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05615B (zh) * 2023-02-02 2024-05-0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塔收水斜板的选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6310B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6310A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装置的三维设计方法
CN111400812B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剪力墙加工图设计方法
CN106709660B (zh)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
CN101556704B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胎架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1819607B (zh) 桥梁配筋图形调整方法
CN107515991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户型全装修模拟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
CN107633137A (zh) 一种基于bim的地铁机电安装与装修工程施工方法
CN105468796A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临时支撑胎架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13204820B (zh) 一种建筑电气消防火警探测点位智能布置校核方法
JP2019139385A (ja) 構造物設計装置、構造物設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9359347A (zh) 一种基于bim的铁路信号室外设备三维布置方法及装置
CN108320047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起重机最优行驶路线的选择方法
JP2009169777A (ja) プラント建設向け作業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2861237B (zh) 一种模块化钢框架建筑结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6971046A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中央竖井设计方法
CN109086490A (zh) 一种装配式工程基于bim技术的塔吊选型布置方法
CN109977545A (zh) 一种电网规划图展示方法及系统
CN210072621U (zh) 基于bim管理的超大盖体车辆段深化改造系统
CN209486723U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管理应用平台
CN109440987A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的构件式幕墙的施工方法
CN109558636A (zh) 一种基于Revit综合管廊BIM模型的创建方法
CN104298792A (zh) 基于核电站的模块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07273599A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填料系统的三维设计方法
CN103871108A (zh) 一种基于3d可视化技术钢结构的吊装全过程模拟方法
CN107120983A (zh)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