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7832A -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7832A
CN107247832A CN201710385771.0A CN201710385771A CN107247832A CN 107247832 A CN107247832 A CN 107247832A CN 201710385771 A CN201710385771 A CN 201710385771A CN 107247832 A CN107247832 A CN 107247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light
model
light weighed
geometric propertie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57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7832B (zh
Inventor
盛步云
赵飞宇
张成雷
殷希彦
舒瑶
邓璘
黄培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7103857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7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7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7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7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7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0Packaging, e.g. boxes or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配信息形式化表达:定义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并根据定义的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通过包含向量信息的参数方程表征三维轻量化模型的几何特征并联立参数方程组;装配约束求解:针对不同装配约束类型所对应的几何特征对,对参数方程组进行求解以满足装配约束要求;模型位姿变换: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实现了Web环境下三维轻量化模型的虚拟装配。

Description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 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CAD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装配已逐渐成为CAD系统中 必不可少的功能。虚拟装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设计人员直观地验证装配设计和 操作是否正确,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修改,而且能够通过可视化显示装配过程, 帮助设计人员制定可行的装配工序,极大地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了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现有虚拟装配技术大都支持设计人员使用各类设备(鼠标、数 据手套、力反馈设备等)在虚拟环境中对不同三维模型的几何特征(点、直线、 平面等)进行装配约束施加,三维模型会根据特定的装配约束类型进行位姿调 整,对其空间自由度进行限制,达到虚拟装配的目的。
在虚拟装配领域,相关学者从事了一些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与实 践成果。然而,现有的虚拟装配方法均依赖于对三维模型的几何特征进行特征 定义、特征提取,在基于C/S(Client/Server)架构的本地环境下,三维模型 自身数据量较大,支持特征定义、特征提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 步,基于HTML5、CSS3、WebGL等技术的在线三维建模软件正逐渐获得巨大发展, 而这些在线三维建模软件受制于B/S(Browser/Server)的网络结构模式,需使 用三维轻量化模型以满足数据传输高效性、实时性的要求。经过轻量化处理的 三维模型失去了大量几何特征,仅使用具备一定拓扑结构关系的三角面片集合 来表示三维几何体。因此,无法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特征定义、特征提取, 同时也无法对这些几何特征施加装配约束,限制三维轻量化模型的空间自由度, 进而也无法完成三维轻量化模型的虚拟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 及其装置,旨在实现Web环境下三维轻量化模型的虚拟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信息形式化表达:定义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并根据定义的 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通过包含向量信息的参数方程表征三维轻量化模 型的几何特征并联立参数方程组;
装配约束求解:针对不同装配约束类型所对应的几何特征对,对参数方程 组进行求解以满足装配约束要求;
模型位姿变换: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使其 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优选地,所述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的步骤具 体包括: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和空间平移变 换。
优选地,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时,利用 齐次变换矩阵中的三个旋转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分别进行绕X轴、Y轴、 Z轴进行旋转位姿调整。
优选地,定义几何特征对具体为:分析虚拟装配领域常见装配约束类型中 的装配几何特征,将其两两组合并用集合方式进行表示。
优选地,定义装配约束类型包括:重合、平行、垂直、同轴、内切以及外 切,定义几何特征对包括{点,点}、{直线,直线}、{平面,平面}、{柱面,柱 面}以及{球面,球面}。
优选地,所述装配约束求解包括装配约束分析以及参数方程联立求解,装 配约束分析是将不同装配约束类型绘制成轴测图,并将表征不同基本几何特征 的相关点及向量标注在轴测图中,以对装配约束求解起到辅助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装置,包括: 建模模块和装配模块,其中,所述建模模块包括自建模型单元和导入模型单元; 所述装配模块包括装配约束施加单元以及模型位姿变换单元;
所述装配约束施加单元,用于针对不同模型的对应几何特征,施加满足特 定装配需求的装配约束;
模型位姿变换单元,用于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 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与传统通过直接 选中待装配模型几何特征并施加装配约束的方式不同,鉴于三维轻量化模型存 在几何特征缺失,无法直接选中几何特征的问题,利用包含相关向量信息的参 数方程表征三维轻量化模型几何特征,对需要被施加约束的几何特征进行参数 方程联立求解,获得装配约束解,并且借助齐次变换矩阵对待装配的三维轻量 化模型进行位姿调整,实现三维轻量化模型的虚拟装配,有效避免了因三维轻 量化模型几何特征缺失导致无法完成虚拟装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点的向量示意图;
图2(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直线的向量示意图;
图2(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平面的向量示意图;
图2(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柱面的向量示意图;
图2(e)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球面的向量示意图;
图3(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点初始的向量示 意图;
图3(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点建立重合后约 束的向量示意图;
图3(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3(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建立重合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3(e)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3(f)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建立重合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4(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4(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建立平行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4(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4(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建立平行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5(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5(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直线建立垂直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5(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5(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平面建立垂直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6(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6(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建立同轴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7(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7(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建立内切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7(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球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7(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球面建立内切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8(a)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8(b)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柱面建立外切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图8(c)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球面初始的向量 示意图;
图8(d)为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中两球面建立外切约 束后的向量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 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 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 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装配信息形式化表达:定义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并根 据定义的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通过包含向量信息的参数方程表征三维 轻量化模型的几何特征并联立参数方程组;
步骤S20,装配约束求解:针对不同装配约束类型所对应的几何特征对,对 参数方程组进行求解以满足装配约束要求;
步骤S30,模型位姿变换: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 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具体地,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的步骤具体包 括: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和空间平移变换。 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时,利用齐次变换矩阵 中的三个旋转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分别进行绕X轴、Y轴、Z轴进行旋 转位姿调整。
具体地,定义几何特征对具体为:分析虚拟装配领域常见装配约束类型中 的装配几何特征,将其两两组合并用集合方式进行表示。
定义装配约束类型包括:重合、平行、垂直、同轴、内切以及外切,定义 几何特征对包括{点,点}、{直线,直线}、{平面,平面}、{柱面,柱面}以及{球 面,球面}。装配约束求解包括装配约束分析以及参数方程联立求解,装配约束 分析是将不同装配约束类型绘制成轴测图,并将表征不同基本几何特征的相关 点及向量标注在轴测图中,以对装配约束求解起到辅助作用。
以下具体说明本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装配信息形式化表达
1.1定义装配约束类型
装配约束类型为装配过程中两个几何特征的相互空间约束。三维空间中的 典型装配约束类型包括:重合;平行;垂直;同轴;内切;外切。
1.2定义几何特征对
几何特征对为装配过程中被约束的两个几何特征组成的无序二元组,可记 为:{点,点};{直线,直线};{平面,平面};{柱面,柱面};{球面,球面}。
1.3定义基本几何特征参数方程
几何特征的参数方程为带有向量的表达式,它能够抽象地反映某一类几何 特征所具备的性质,其基本形式可表示为{F|f(a1,a2,…,an)},其中F为基本几 何特征,f(a1,a2,…,an)为用向量a1,a2,…,an表示F的表达式。具体可表现为五 种基本几何特征。
如图2(a)所示,点表征了空间中的某一位置,可用三维坐标系中由原点 出发至该位置的一个向量来表示,记为{P0|p}。
如图2(b)所示,直线可记为{l|L(t)=P0+tr}。其中P0表示空间中任意一 点,r表示仿射空间中任意一向量,而t表示在某一范围内变动的标量。我们定 义t为非负值,则l表示从P0出发,沿向量r方向延伸的一条射线。
如图2(c)所示,平面可记为{T|T(λ,μ)=P0+λu+μv}。其中λ∈[0,1], μ∈[0,1],且向量u和v不共线,该平面过仿射空间中一点P0。定义向量n=u×v 为平面T的法向量。
如图2(d)所示,柱面可记为{C|C(h,ω)=P0+hI+r(cosωu+sinωv)}。其 中P0表示柱面底面圆的圆心,向量u和v表示以P0为起点互相正交的两个向量, 向量I表示以P0为起点且与u和v均正交的向量,h为一标量,r表示柱面的半径, ω∈[0,2π]。
如图2(e)所示,球面可记为{S|S(δ,θ)=C0+r(sinδcosθi+sinδsinθj+cosδk)}。其中C0表示该球面的球心,向量i、j、k表示以C0为起点,两两正交的三个向 量,r表示球面的半径,δ∈[0,2π],θ∈[0,2π]。
1.4定义几何特征对参数方程组
定义几何特征对参数方程组为根据相应的几何特征对,联立相应几何特征 所对应的参数方程,具体情况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若几何特征对为{点,点},则参数方程组为:
②若几何特征对为{直线,直线},则参数方程组为:
③若几何特征对为{平面,平面},则参数方程组为:
④若几何特征对为{柱面,柱面},则参数方程组为:
⑤若几何特征对为{球面,球面},则参数方程组为:
2、装配约束求解
可通过装配约束分析,针对不同装配约束类型分析对应几何特征对参数方 程组的求解思路与求解步骤,最终获取参数方程联立求解的结果。
(1)装配约束分析步骤
针对每种装配约束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①重合约束
若几何特征对为{点,点},如图3(a)和图3(b)所示,则分别表征点P、 Q的向量p、q存在一定夹角θ,将点Q调整到与点P重合的位 置,首先须将向量q绕原点O旋转θ角,即绕X、Y、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 θX、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三个平面的投影,然后选取一实数λ,使 其满足p=λq即可。
若几何特征对为{直线,直线},如图3(c)和图3(d)所示,则{<l1|L(t)=P+tr>}与{l2|L(h)=Q+hs}存在一定夹角θ,将l2调 整到与l1重合的位置,首先须将l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使 其绕X、Y、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 三个平面的投影,最后再将l2沿向量OP平移至点Q与点P重合。
若几何特征对为{平面,平面},如图3(e)和图3(f)所示,则 {T1|T(λ,μ)=P+λu+μv}与{T2|T(α,β)=Q+αf+βg}存在一定夹角θ, 其中n1、n2分别为平面T1、T2的法向量。将T2调整到与T1重 合的位置,首先须将T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使其绕X、Y、 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三个平面 的投影,最后再将T2沿向量OP平移至点Q与点P重合。
②平行约束
若几何特征对为{直线,直线},如图4(a)和图4(b)所示,则 {<l1|L(t)=P+tr>}与{l2|L(h)=Q+hs}存在一定夹角θ,将l2调 整到与l1平行的位置,首先须将l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使 其绕X、Y、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 三个平面的投影。
若几何特征对为{平面,平面},如图4(c)和图4(d)所示,则 {T1|T(λ,μ)=P+λu+μv}与{T2|T(α,β)=Q+αf+βg}存在一定夹角θ, 其中n1、n2分别为平面T1、T2的法向量。将T2调整到与T1平 行的位置,首先须将T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使其绕X、Y、 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三个平面 的投影。
③垂直约束
若几何特征对为{直线,直线},如图5(a)和图5(b)所示,则 {<l1|L(t)=P+tr>}与{l2|L(h)=Q+hs}存在一定夹角θ,将l2调 整到与l1垂直的位置,首先须将l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 将其绕原点O旋转具体为绕X、Y、Z轴依次旋转γX、γY、γZ角,γX、 γY、γZ分别为γ在YoZ、XoZ、XoY三个平面的投影,最终满足r·s=0即可。
若几何特征对为{平面,平面},如图5(c)和图5(d)所示,则 {T1|T(λ,μ)=P+λu+μv}与{T2|T(α,β)=Q+αf+βg}存在一定夹角θ, 其中n1、n2分别为平面T1、T2的法向量。将T2调整到与T1垂 直的位置,首先须将T2沿向量-OQ平移至点Q与原点O重合,然后将其绕原点 O旋转具体为绕X、Y、Z轴依次旋转γX、γY、γZ角,γX、γY、γZ分 别为γ在YoZ、XoZ、XoY三个平面的投影,最终满足n1·n2=0即可。
④同轴约束
几何特征对为{柱面,柱面},如图6(a)和图5(b)所示,柱面 {C1|C(h,ω)=P+hI+r1(cosωu+sinωv)}的轴线{l1|L(h)=P+hI}与柱面 {C2|C(f,σ)=Q+fJ+r2(cosσm+sinσn)}的轴线{l2|L(f)=Q+fJ}存在夹角θ, 将C2置于与C1同轴心的位置,其实质为使l1、l2共线。
⑤内切约束
若几何特征对为{柱面,柱面},如图7(a)和图7(b)所示,则柱面 {C1|C(h,ω)=P+hI+r1(cosωu+sinωv)}与柱面{C2|C(f,σ)=Q+fJ+r2(cosσm+sinσn)}的两 个轴线存在夹角θ,将C2置于与C1内切的位置,首先须将C2沿向 量-OQ平移至原点O,然后使其绕X、Y、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θY、 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三个平面的投影,最后须将C2中的点Q平移至以P 为圆心,r=|r2-r1|为半径,其横截面平行于向量u和v所在平面的柱面Ca上,该 柱面参数方程为:
其中ψ∈[0,2π]且t为任意实数,M为柱面Ca上任意一点。
若几何特征对为{球面,球面},如图7(c)和图7(d)所示,则 {S1|S(δ,θ)=C1+r1(sinδcosθi+sinδsinθj+cosδk)}与{S2|S(ξ,ρ)=C2+r2(sinξcosρu+sinξsinρv+cosξw)}完成内切约束,只需将S2的球心C2平移以C1为球心,以r=|r2-r1|为半径的球面Sa上, 该球面参数方程为:
其中χ∈[0,2π]且η∈[0,2π],N为球面Sa上任意一点。
⑥外切约束
若几何特征对为{柱面,柱面},如图8(a)和图8(b)所示,则柱面 {C1|C(h,ω)=P+hI+r1(cosωu+sinωv)}与柱面{C2|C(f,σ)=Q+fJ+r2(cosσm+sinσn)}的 两个轴线存在夹角θ,将C2置于与C1外切的位置,首先须将C2沿 向量-OQ平移至原点O,然后使其绕X、Y、Z轴依次旋转θX、θY、θZ角,θX、 θY、θZ分别为θ在YoZ、XoZ、XoY三个平面的投影,最后须将C2中的点Q平移至 以P为圆心,r=r1+r2为半径,其横截面平行于向量u和v所在平面的柱面Cb上, 该柱面参数方程为:
其中ψ∈[0,2π]且t为任意实数,E为柱面Cb上任意一点。
若几何特征对为{球面,球面},如图8(c)和图8(d)所示,则 {S1|S(δ,θ)=C1+r1(sinδcosθi+sinδsinθj+cosδk)}与{S2|S(ξ,ρ)=C2+r2(sinξcosρu+sinξsinρv+cosξw)}完成外切约束,只需将S2的球心C2平移至以C1为球心,以r=r1+r2为半径的球面Sb上,该球面参数方程为:
其中χ∈[0,2π]且η∈[0,2π],F为球面Sb上任意一点。
(2)参数方程联立步骤
根据装配约束分析步骤中针对每种装配约束及其相应几何特征对进行分析 的结果,联立参数方程组进行求解,求解结果v基本形式可表示为:
该式表示先对i个参数表达式E进行∩运算,之后再对这j个交集运算式 进行∪运算。E1∩E2表示E1与E2需同时满足,E1∪E2表示按照E1与E2的顺序依 次执行,i∈[1,m],j∈[1,n]。其求解结果详见表1,其中rot()表示旋转度数为 括号中的值。
表1
3、模型位姿变换
可根据特定的装配约束求解结果,借助齐次变换矩阵,求解Web环境下任 意两个三维轻量化模型的位姿以符合规定的装配要求,即对待装配模型分别进 行模型姿态变换和模型位置变换,使其移动到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完成虚 拟装配。齐次变换矩阵可表示为:
因此,设待装配模型某三角面片顶点齐次坐标为Pvec(x0,y0,z0,1),经位姿求 解后齐次坐标变换为P′vec(x′0,y′0,z′0,1),则有P′vec=MPvec
(1)模型姿态变换步骤
模型姿态变换步骤,即求解适应特定装配要求的模型姿态,其核心是求解 矩阵M中的参数aij(i=1,2,3且j=1,2,3)。
①当待装配模型需绕X轴旋转θ角时,齐次变换矩阵可表示为:
②当待装配模型需绕Y轴旋转φ角时,齐次变换矩阵可表示为:
③当待装配模型需绕Z轴旋转η角时,齐次变换矩阵可表示为:
(2)模型位置变换步骤
模型位置变换步骤,即求解适应特定装配要求的模型位置信息,其核心是 求解矩阵M中的参数αx、αy、αz。当待装配模型需按照向量d=(αxyz)T平 移时,齐次变换矩阵可表示为:
求解矩阵M,即对上述四种齐次变换矩阵进行级连。若待装配模型依次经过 绕X、Y、Z轴旋转及平移操作,获得装配位姿,则齐次变换矩阵M可表示为:
M=MRX·MRY·MRZ·MT
之后仅需对待装配模型每个三角面片的顶点进行一次矩阵乘法,即可使其 获得正确的位姿,可极大程度地节省计算机运算次数。
现有基于Web的三维建模装置大都不支持模型虚拟装配,导致用户仅能通 过对待装配模型进行平移、旋转操作,使其靠近彼此,近似完成虚拟装配。为 验证本方法相较于上述操作具备明显优势,在软件中加入装配任务计时功能及 模型干涉检查功能,装配任务计时功能可记录完成一次虚拟装配所用总时间, 模型干涉检查功能可记录完成一次虚拟装配过程中零件模型相互干涉总次数。 以“装配完成时间t”与“装配过程模型干涉次数c”作为检验指标,分别使用 该软件以及平移、旋转模型操作两种方式完成一级减速器虚拟装配并分别编组 GroupA、GroupB,反复实验30次并记录实验数据,详见表2。
表2两种虚拟装配方式检验指标数据
由表2中的数据对比可知,相较于通过平移、旋转完成模型虚拟装配,依 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无论在装配完成 时间,还是在装配过程模型干涉次数上,均具备较大优势,验证了本发明的方 法具有高效、准确等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与传统通过直接 选中待装配模型几何特征并施加装配约束的方式不同,鉴于三维轻量化模型存 在几何特征缺失,无法直接选中几何特征的问题,利用包含相关向量信息的参 数方程表征三维轻量化模型几何特征,对需要被施加约束的几何特征进行参数 方程联立求解,获得装配约束解,并且借助齐次变换矩阵对待装配的三维轻量 化模型进行位姿调整,实现三维轻量化模型的虚拟装配,有效避免了因三维轻 量化模型几何特征缺失导致无法完成虚拟装配的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装置。
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装置,包括:建模 模块和装配模块,其中,所述建模模块包括自建模型单元和导入模型单元;所 述装配模块包括装配约束施加单元以及模型位姿变换单元;
所述装配约束施加单元,用于针对不同模型的对应几何特征,施加满足特 定装配需求的装配约束;
模型位姿变换单元,用于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 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自建模型单元支持四种建模方式,包括基本几何特建模、数字/字母建模、 文字建模以及布尔运算建模,其中基本几何体建模支持用户直接创建各种基本 几何体,包括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数字/字 母建模支持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任意数字或字母,并生成对应三维模型,字建 模支持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任意汉字,并生成对应三维模型,布尔运算建模支 持对任意两个三维模型进行交集建模、并集建模和差集建模;导入模型单元支 持三种导入模型方式,包括导入通过其他三维建模软件创建的三维模型文件, 支持OBJ、PLY、STL格式文件,导入在线模型库中的模型以及导入通过三维扫 描仪对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物体进行反求而得到的点云模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 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信息形式化表达:定义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并根据定义的装配约束类型以及几何特征对通过包含向量信息的参数方程表征三维轻量化模型的几何特征并联立参数方程组;
装配约束求解:针对不同装配约束类型所对应的几何特征对,对参数方程组进行求解以满足装配约束要求;
模型位姿变换: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的步骤具体包括: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和空间平移变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空间旋转变换时,利用齐次变换矩阵中的三个旋转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分别进行绕X轴、Y轴、Z轴进行旋转位姿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几何特征对具体为:分析虚拟装配领域常见装配约束类型中的装配几何特征,将其两两组合并用集合方式进行表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装配约束类型包括:重合、平行、垂直、同轴、内切以及外切,定义几何特征对包括{点,点}、{直线,直线}、{平面,平面}、{柱面,柱面}以及{球面,球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约束求解包括装配约束分析以及参数方程联立求解,装配约束分析是将不同装配约束类型绘制成轴测图,并将表征不同基本几何特征的相关点及向量标注在轴测图中,以对装配约束求解起到辅助作用。
7.一种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模模块和装配模块,其中,所述建模模块包括自建模型单元和导入模型单元;所述装配模块包括装配约束施加单元以及模型位姿变换单元;
所述装配约束施加单元,用于针对不同模型的对应几何特征,施加满足特定装配需求的装配约束;
模型位姿变换单元,用于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对三维轻量化模型进行位姿变换,使其移动至目标模型的指定位置上以完成虚拟装配。
CN201710385771.0A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7247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5771.0A CN107247832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5771.0A CN107247832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7832A true CN107247832A (zh) 2017-10-13
CN107247832B CN107247832B (zh) 2020-11-24

Family

ID=6001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5771.0A Active CN107247832B (zh) 2017-05-26 2017-05-26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7832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3932A (zh) * 2017-11-27 2018-06-12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桌面式三维虚拟维修模型的建模系统
CN108230439A (zh) * 2017-12-28 2018-06-29 苏州慧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eb端三维模型轻量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60288A (zh) * 2019-10-14 2020-01-07 焦作大学 基于真实plc和计算机虚拟电梯部件的交互式实训平台
CN111339612A (zh) * 2020-02-21 2020-06-26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三维数据模型快速装配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739644A (zh) * 2020-05-14 2020-10-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骨植入物匹配度自动分析方法
CN111832170A (zh) * 2020-07-13 2020-10-2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webGL三维模型装配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899352A (zh) * 2020-06-19 2020-11-06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的零件模型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49441A (zh) * 2021-08-30 2021-09-28 江苏金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基站通信模块三维快速装配的系统及方法
CN114193759A (zh) * 2021-11-26 2022-03-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熔融堆积成型工艺的汽车机舱验证模型的制造方法及系统、汽车机舱验证模型
CN115618447B (zh) * 2022-12-08 2023-03-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随机六边形金属网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6385700A (zh) * 2023-03-09 2023-07-04 简易治慧(上海)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型复杂数字孪生几何模型加载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165A (zh) * 2004-04-13 2005-01-12 清华大学 基于三维vrml模型的虚拟装配方法
CN101105821A (zh) * 2007-08-23 2008-01-16 上海交通大学 虚拟装配操作过程的装配工艺生成方法
CN101592939A (zh) * 2008-05-29 2009-12-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g的五轴数控机床建模与虚拟装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4165A (zh) * 2004-04-13 2005-01-12 清华大学 基于三维vrml模型的虚拟装配方法
CN101105821A (zh) * 2007-08-23 2008-01-16 上海交通大学 虚拟装配操作过程的装配工艺生成方法
CN101592939A (zh) * 2008-05-29 2009-12-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ug的五轴数控机床建模与虚拟装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巍: "虚拟装配关键技术及其仿真应用的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3932A (zh) * 2017-11-27 2018-06-12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桌面式三维虚拟维修模型的建模系统
CN108153932B (zh) * 2017-11-27 2021-04-23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桌面式三维虚拟维修模型的建模系统
CN108230439B (zh) * 2017-12-28 2021-09-03 苏州慧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eb端三维模型轻量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30439A (zh) * 2017-12-28 2018-06-29 苏州慧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web端三维模型轻量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60288A (zh) * 2019-10-14 2020-01-07 焦作大学 基于真实plc和计算机虚拟电梯部件的交互式实训平台
CN110660288B (zh) * 2019-10-14 2021-11-26 焦作大学 基于真实plc和计算机虚拟电梯部件的交互式实训平台
CN111339612A (zh) * 2020-02-21 2020-06-26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三维数据模型快速装配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39612B (zh) * 2020-02-21 2024-03-22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三维数据模型快速装配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739644A (zh) * 2020-05-14 2020-10-0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骨植入物匹配度自动分析方法
CN111899352A (zh) * 2020-06-19 2020-11-06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tia的零件模型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2170A (zh) * 2020-07-13 2020-10-2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webGL三维模型装配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3449441A (zh) * 2021-08-30 2021-09-28 江苏金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基站通信模块三维快速装配的系统及方法
CN114193759A (zh) * 2021-11-26 2022-03-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熔融堆积成型工艺的汽车机舱验证模型的制造方法及系统、汽车机舱验证模型
CN114193759B (zh) * 2021-11-26 2023-05-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熔融堆积成型工艺的汽车机舱验证模型的制造方法及系统、汽车机舱验证模型
CN115618447B (zh) * 2022-12-08 2023-03-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随机六边形金属网栅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6385700A (zh) * 2023-03-09 2023-07-04 简易治慧(上海)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型复杂数字孪生几何模型加载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7832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7832A (zh) 基于Web的三维轻量化模型虚拟装配方法及其装置
Xu et al. Sensitivity-optimized rigging for example-based real-time clothing synthesis.
Seth et al. SHARP: a system for haptic assembly and realistic prototyping
Luo et al. NNWarp: Neural network-based nonlinear deformation
CN102831636B (zh) 用于在三维场景中设计对象的三维建模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58009A (zh) 一种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虚拟建模方法
Svoboda et al.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ed design of algorithmic architectural forms
CN107368660B (zh) 一种预测周期性点阵材料屈服面的分析方法
CN102867078A (zh) 一种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产品拆卸工艺快速规划方法
Liu et al. Virtual assembly with physical information: a review
US20140046633A1 (en) Sim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designing and simulating model separately
Chen et al. A unified invers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workflow for the Miura-oRing metastructure
Botyarov et al. 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 a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generative design solution space reduction
CN108595800A (zh) 一种网壳结构建模方法
Dyck et al. Mixed mock-up–development of an interactive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for assembly planning
Liu et al. Deformation of soft tissue and force feedback using th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CN116956619A (zh) 一种轻量级环境下的土木工程模型虚拟装配方法
Ru et al. Modeling and deformation simulation of weft knitted fabric at yarn level
Li et al. An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approach for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based o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parts
Hung et al. Automatic clustering method for real-time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Siwei et al. Review of bounding box algorithm based on 3D point cloud
Lu et al. Constraint-based virtual assembly training system for aircraft engine
Yang et al. Virtual design software for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using transfer matrix method of multibod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Durkee Jr et al. MCNP6 moving objects part I: Theory
Sheng et al. Parameterized representation and solution method of the lightweight 3D model virtual assembly constra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