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4354B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44354B CN107244354B CN201710494030.6A CN201710494030A CN107244354B CN 107244354 B CN107244354 B CN 107244354B CN 201710494030 A CN201710494030 A CN 201710494030A CN 107244354 B CN107244354 B CN 1072443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body
- longitudinal beam
- welding
- hinge
- 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包含有具有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主纵梁(1),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另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通过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吸收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另一个端面的连续式的焊接层体产生的焊接变形,从而使主纵梁(1)产生拱形,不再使用单管的主纵梁(1),因此满足了上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的需要,提高了侧翼板开闭的可靠性能。
Description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二、 背景技术
翼开启厢式车又称翼展车,双翼车,飞翼车,两翼车等,是普通厢式车的改进,通过液压动力装置,能开启车厢两侧翼板及双后门的专用车辆,由于其具有装卸速度快,效率高,可侧面上卸货的技术效果,是重要的运输工具,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承载车厢两侧翼板,因此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中,翼开启厢式车两侧翼打开后,侧翼板所有重量全部由上纵梁铰链承担,上纵梁铰链只在两端设有支点中部无支点,长厢体支点跨距在12m以上,由于上纵梁铰链自身和两侧翼重量很容易使上纵梁下垂弯曲,汽车在颠簸路况行使加重上纵梁铰链的下垂,会导致侧翼板与其连接件发生干涉无法正常开启。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和制作方法的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因此满足了上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的需要,提高了侧翼板开闭的可靠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包含有具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主纵梁,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另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
由于设计了主纵梁,通过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吸收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另一个端面的连续式的焊接层体产生的焊接变形,从而使主纵梁产生拱形,不再使用单管的主纵梁,因此满足了上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的需要,提高了侧翼板开闭的可靠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由焊接应力产生拱形变形的方式集中主纵梁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串通梁、固定座和铰链,
固定座设置在主纵梁上并且固定座设置为与主纵梁联接,铰链设置为与固定座联接并且串通梁设置为与铰链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设置为呈并列排列分布,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固定座设置为覆盖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在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下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串通梁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固定座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固定座设置为沿主纵梁的中心线间隔式分布,沿主纵梁的横向中心线方向的固定座与主纵梁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焊接层体。
本发明设计了,铰链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套筒、活动页片和销轴并且固定套筒设置为与固定座联接,活动页片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固定套筒转动式联接,串通梁设置为与活动页片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设置在主纵梁的端头部的铰链的活动页片设置为三角形片状体并且设置在主纵梁的中间部的铰链的活动页片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固定座与主纵梁设置为按照包容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的中心线和主纵梁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串通梁与铰链设置为按照同步翻转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与铰链设置为按照一体方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步骤是:在两个管体的一个端面上的之间缝隙进行焊接成型形成单面成型梁,把单面成型梁翻转,使单面成型梁与定位平台呈间隙分布,在两个管体的另一个端面上的之间缝隙的中间部位设置初始焊接点,使终止焊接点同时在两个管体的另一个端面的端面部完成焊接。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当第一管体的壁厚度和第二管体的壁厚度相同时,初始焊接点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中间点,当第一管体的壁厚度为变量和第二管体的壁厚度为变量或由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成纵梁再与管体焊接时,初始焊接点设置为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中间点呈偏离方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相对应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卡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与主纵梁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与铰链的活动页片、固定座与铰链的固定套筒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的固定套筒通过铰链的销轴与铰链的活动页片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7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和制作方法在第一管体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的应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焊接层体是指由焊接材料通过熔化形成的填充体。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制作完后上纵梁自然形成上贡弧度,可补偿上纵梁的下垂,铰链连接梁可防止上纵梁发生侧向弯曲。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焊接应力产生拱形变形的主纵梁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主纵梁1、串通梁2、固定座3和铰链4,
固定座3设置在主纵梁1上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与主纵梁1联接,铰链4设置为与固定座3联接并且串通梁2设置为与铰链4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纵梁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且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设置为呈并列排列分布,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覆盖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在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下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串通梁2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沿主纵梁1的中心线间隔式分布,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的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焊接层体。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4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套筒41、活动页片42和销轴43并且固定套筒41设置为与固定座3联接,活动页片42设置为通过销轴43与固定套筒41转动式联接,串通梁2设置为与活动页片42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主纵梁1的端头部的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设置为三角形片状体并且设置在主纵梁1的中间部的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3与主纵梁1设置为按照包容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3的中心线和主纵梁1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串通梁2与铰链4设置为按照同步翻转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3与铰链4设置为按照一体方式分布。
把主纵梁1安装在翼开启厢式车的箱体的支架上,把侧翼板与串通梁2连接,通过铰链4,带动侧翼板在主纵梁1上进行转动,从而使侧翼板对翼开启厢式车的箱体的开闭。
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的制作方法,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第一个实施例,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7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第三个实施例,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第四个实施例,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7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第五个实施例,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1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当第一管体11的壁厚度和第二管体12的壁厚度相同时,初始焊接点设置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中间点,当第一管体11的壁厚度为变量和第二管体12的壁厚度为变量或由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组成纵梁再与管体焊接时,初始焊接点设置为与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中间点呈偏离方式分布。
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和制作方法的应用,
第一个实施例,在对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中,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第五个实施例进行加工,可以控制双管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为3mm。
第二个实施例,在对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中,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第五个实施例进行加工,可以控制双管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为5mm。
第三个实施例,在对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中,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第五个实施例进行加工,可以控制双管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为5mm。
第四个实施例,在对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3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中,使用本技术方案的第五个实施例进行加工,可以控制双管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为4mm。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主纵梁1,通过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吸收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另一个端面的连续式的焊接层体产生的焊接变形,从而使主纵梁1产生拱形,不再使用单管的主纵梁1,因此满足了上纵梁下垂弯曲的变形量的需要,提高了侧翼板开闭的可靠性能。
2、由于设计了串通梁2,通过串通梁2,保证了铰链4的开闭的一致性,提高了铰链4与侧翼板的连接强度。
3、由于设计了固定座3和铰链4,通过固定座3和铰链4,提高了铰链4与主纵梁1的连接强度,通过固定座3,保证了主纵梁1的完整性和对主纵梁1的加强性,提高了上纵梁装置的强度。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由焊接应力产生拱形变形的主纵梁1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主纵梁(1),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另一个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
按照由焊接应力产生拱形变形的方式集中主纵梁(1)的技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串通梁(2)、固定座(3)和铰链(4),
固定座(3)设置在主纵梁(1)上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与主纵梁(1)联接,铰链(4)设置为与固定座(3)联接并且串通梁(2)设置为与铰链(4)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设置为呈并列排列分布,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间隔式的焊接层体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覆盖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在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下端端面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连续式的焊接层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分别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串通梁(2)设置为矩形管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固定座(3)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固定座(3)设置为沿主纵梁(1)的中心线间隔式分布,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的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间设置有焊接层体,
或铰链(4)设置为包含有固定套筒(41)、活动页片(42)和销轴(43)并且固定套筒(41)设置为与固定座(3)联接,活动页片(42)设置为通过销轴(43)与固定套筒(41)转动式联接,串通梁(2)设置为与活动页片(42)联接,
或设置在主纵梁(1)的端头部的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设置为三角形片状体并且设置在主纵梁(1)的中间部的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其特征是:固定座(3)与主纵梁(1)设置为按照包容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3)的中心线和主纵梁(1)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串通梁(2)与铰链(4)设置为按照同步翻转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座(3)与铰链(4)设置为按照一体方式分布。
8.一种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其步骤是:在两个管体的一个端面上的之间缝隙进行焊接成型形成单面成型梁,把单面成型梁翻转,使单面成型梁与定位平台呈间隙分布,在两个管体的另一个端面上的之间缝隙的中间部位设置初始焊接点,使终止焊接点同时在两个管体的另一个端面的端面部完成焊接,
或当第一管体(11)的壁厚度和第二管体(12)的壁厚度相同时,初始焊接点设置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中间点,当第一管体(11)的壁厚度为变量和第二管体(12)的壁厚度为变量或由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组成纵梁再与管体焊接时,初始焊接点设置为与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中间点呈偏离方式分布,
或其步骤是:
第一、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并列排列在平台上,通过虎钳夹口钳把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夹紧,通过焊接方式把与安装固定座(3)相对应的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部位的上端端面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固定座(3)卡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上端端面的焊接层体上,再沿主纵梁(1)的横向中心线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固定座(3)与主纵梁(1)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把串通梁(2)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固定座(3)与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把铰链(4)的固定套筒(41)通过铰链(4)的销轴(43)与铰链(4)的活动页片(42)连接,制成中间上纵梁,
第二、把中间上纵梁翻转并且通过支架把安装在平台上,使中间上纵梁与平台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00-700mm,从中间上纵梁的中心位置同时向中间上纵梁的两端端部方向,通过焊接方式在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的连接缝隙填入焊接层体。
9.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在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的应用。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的制作方法在第一管体(11)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和第二管体(12)为矩形管并且长度为10m-15m进行并列焊接成双管纵梁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4030.6A CN107244354B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94030.6A CN107244354B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44354A CN107244354A (zh) | 2017-10-13 |
CN107244354B true CN107244354B (zh) | 2023-07-28 |
Family
ID=60013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94030.6A Active CN107244354B (zh) | 2017-06-26 | 2017-06-26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443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5678B (zh) * | 2017-12-14 | 2019-11-19 | 辽宁忠旺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翼展车翼板的焊接工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883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 |
CN101648579A (zh) * | 2008-08-14 | 2010-02-17 |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787130A (zh) * | 2015-04-10 | 2015-07-22 |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翼开启厢式车及其顶部制作方法 |
CN207060163U (zh) * | 2017-06-26 | 2018-03-02 | 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80876Y (zh) * | 2009-02-18 | 2010-01-13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板及具有该连接板的厢式车 |
-
2017
- 2017-06-26 CN CN201710494030.6A patent/CN1072443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883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翼开启厢体的铰链机构 |
CN101648579A (zh) * | 2008-08-14 | 2010-02-17 |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787130A (zh) * | 2015-04-10 | 2015-07-22 |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翼开启厢式车及其顶部制作方法 |
CN207060163U (zh) * | 2017-06-26 | 2018-03-02 | 中国重汽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44354A (zh) | 2017-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00244497A1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ube-shaped frames | |
US10407106B2 (en) | Sill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 |
WO2018099349A1 (zh) | 轨道车辆车体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
CN107244354B (zh) |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5197031A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 |
KR20140031293A (ko) | 철도 차량 차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 |
CN208570741U (zh) | 一种软包电芯pack结构 | |
CN105235697A (zh) | 磁悬浮列车的车体结构 | |
CN106515765A (zh) | 轨道列车及其车端连接的封堵装置 | |
CN208325214U (zh) | 一种司机室结构及轨道车辆 | |
CN102887152A (zh) | 侧墙与底架的连接装置及车体 | |
CN109941350B (zh) | 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 |
CN106379413A (zh) | 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框架结构 | |
CN104973137A (zh) | 汽车前端框架结构 | |
CN109383542A (zh) | 一种车厢侧墙骨架单元、侧墙及列车车厢 | |
CN208604429U (zh) | 轨道梁底板连接件 | |
CN104260789B (zh) | 一种铝合金客车前桥地板结构 | |
CN206664336U (zh) |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支架和电动汽车 | |
CN205997963U (zh) | 一种搭接式宽度变化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 |
DE102012215598B4 (de) | Aufprallträger | |
CN109808718A (zh) | 一种双层列车车厢 | |
CN206344877U (zh) |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 |
CN202449080U (zh) | 一种汽车地板骨架的加强结构 | |
CN209258262U (zh) | 车辆及其前风窗与前围板搭接结构 | |
CN109109884B (zh) |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u Xiangtao Inventor after: Zhang Zhaozhu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Bin Inventor after: Jia Ra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ngt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aozhu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Bin Inventor before: Jia Ra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