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23016B -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23016B
CN107223016B CN201580075238.3A CN201580075238A CN107223016B CN 107223016 B CN107223016 B CN 107223016B CN 201580075238 A CN201580075238 A CN 201580075238A CN 107223016 B CN107223016 B CN 107223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culture
farm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52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23016A (zh
Inventor
明鲁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n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n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1493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9797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8814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0469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9797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956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212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1331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2126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Mnh Co ltd filed Critical Mn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23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3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23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23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1/00Pumps using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pressurised fluid medium acting directly on the liquid to be pumped
    • F04F1/18Pumps using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pressurised fluid medium acting directly on the liquid to be pumped the fluid medium being mixed with, or generated from the liquid to be pump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包括:基架,其设置于养殖场底面;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以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并具有比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低的高度,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中露出水面的装置可以选择性地被操作。

Description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提升(airlift)装置,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双重(dual)气力提升装置,所述双重气力提升装置配置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气力提升装置,以便在更换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过程中也能形成水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养殖用水交换系统,所述养殖用水交换系统能够改善多个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水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养殖水槽,所述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能够防止由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一样的薄的合成树脂材质等形成的养殖水槽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所述工厂型养殖场能够利用起重机轻而易举地对养殖水槽进行管理,并可以利用废热、地热等对养殖场内部温度进行调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供给器,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空气供给器及具备其的气力提升装置,所述空气供给器能够容易地形成为螺旋弹簧形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像虾一样的甲壳类的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
背景技术
鱼类和虾等养殖方法处于由过去的低密度池塘养殖发展到高密度水槽养殖的转变点,具有设施和运营费负担加重的倾向,因而具有养殖生产费用正在增加的趋势。
在近来经常使用的高密度循环过滤式养殖场中,处于为了供给水中不足的氧气,利用水车、空气供给器等或者,甚至使用液体氧气、高压氧气、氧气发生器等消耗费用非常多的低效率方法运营养殖场的状态。
另外,使用液体氧气等纯氧的情况,为了减少因水中的鱼类产生的有毒的二氧化碳而使用二氧化碳去除装置(de-gassing apparatus),或者为了去除溶解有机物也使用泡沫分离机(skimmer)等。但是,因为这些装置价格高,所以需要很多费用,且在管理及运行这些装置方面也具有需要很多费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90665号“利用气力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养殖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气力提升装置,所述气力提升装置通过向管内部供给空气,由此,在水流入的同时使得微小的空气泡排出,从而向水中提供空气。
但是,现有的“利用气力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养殖方法”具有以下问题:水的水位变低的情况下,由于空气泡无法从气力提升装置排出,无法持续向水中供给氧气,因而只能使得水位升高,由此经营费用大幅上升。
另外,作为相关技术,韩国登记专利第10-1438678号为解决所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上升的滑动主体的气力提升装置。此时,为了形成更加强力的水流,优选地,使得空气供给器沉浸至最大限度与养殖场底面接近的位置从而进行使用,像这样使得空气供给器沉浸至接近于养殖场底面的位置的情况,不附加充足的空气压力的情况下,空气无法到达空气供给器,从而具有无法喷射充足的量的空气的问题。
另外,生物絮团(biofloc)方式的内陆养殖场的情况,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也需要去除包含于养殖用水中的饲料及鱼类的排泄物等的残留物等通过微生物分解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沉淀物等。但是,为了去除养殖场的沉淀物,全部去除养殖场内部的水或者排出至少一半以上的养殖用水后,需要用锨或挖掘机等将沉淀于底面的沉淀物去除,因此,在换水过程中存在不能进行鱼类的养殖的不便。尤其,在生物絮团方式的内陆养殖场中,必须通过气力提升装置形成水流,但是水位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时,通过气力提升装置不能形成水流。
另外,由于环境污染的增加,在沿岸养殖鱼类具有很多危险。潮流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必说,因人类造成的原油泄漏、放射能污染等,沿岸的网箱养殖不再能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因此,最近开发了不在沿岸而是在内陆通过多种方法养殖鱼类的水槽式养殖方法。在所述的内陆养殖场中,为了向鱼类栖息的水中提供氧气以及有效地排出随着鱼类排出的排泄物分解而产生的碳,正在使用一种气力提升装置。气力提升装置是养殖场中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的装置,气力提升装置公开于韩国登记专利第10-1164329号“气力提升装置”中。现有气力提升装置包括:管,其用于流体流入;空气供给管,其用于将空气供给至管的下端;以及空气分散机,其结合于空气供给管,现有的气力提升装置具有以下效果:使得养殖场中产生氧气以及产生自然的水流。
现有技术中,进行内陆养殖的情况,使用使得养殖用水持续流入及流出的流水式或对所使用的养殖用水进行过滤处理并使之在养殖场循环并重复利用的循环过滤式等,但最近,利用生物絮团、不添加另外的药物及抗生剂的养殖鱼类的方法正备受瞩目。
但是,生物絮团方式的内陆养殖场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也需要去除包含于养殖用水中的饲料及鱼类的排泄物等的残留物等通过微生物分解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沉淀物等。但是,为了去除养殖场的沉淀物,全部去除养殖场内部的水后,需要用锨或挖掘机等将沉淀于底面的沉淀物去除,因此,在换水过程中存在不能进行鱼类的养殖的不便。
另外,使用所述的水槽形态的养殖水槽时,为了提高作业水平并提高保温、保冷性,将养殖水槽埋设于地下或者也可以将放置于养殖场底面上的养殖水槽的周围用土覆盖,从而将养殖水槽的开口的上部面设置于工作人员的脚下面,且正在进行如下技术研究:将多个养殖水槽密集配置从而构成为工厂型。
但是,如上所述埋设养殖水槽或用土覆盖周边的情况,在养殖用水充满养殖水槽内部的情况下,由于养殖用水的压力,养殖水槽可以保持原样。但是,如果为了更换养殖用水等而去除养殖用水的话,那么养殖水槽的厚度较薄的情况,由于覆盖于周边的泥土等的压力,可能发生侧壁歪斜等类似的变形。
但是,工厂型养殖场的情况,由于大规模运行养殖水槽,因而具有工作人员不便一一管理所述多个水槽的问题。尤其,将养殖场设置为工厂型的情况,为了调节养殖场内部的温度,需要过多的空调费用,因而具有可能降低经济性的问题。另外,需要密集地配置多个养殖水槽才可以确保经济性,但是像这样密集地配置养殖水槽的情况,由于难以确保车或重型设备等可以通过的空间,因而还具有不便向养殖水槽供给饲料或不便收获养殖中的鱼类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气力提升装置,以便在更换养殖用水的过程中也能够正常形成水流。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以便在换水的过程中可以正常地进行鱼类的养殖。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以便即使受到周边覆盖的泥土等的压力也能防止变形。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工厂型养殖场,以便在多个养殖水槽中能够更加简便地进行饲料供给及收获鱼类,并可以经济地进行水温调节。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空气供给器及具备其的气力提升装置,所述空气供给器即使附加相对较少的气压,也能将空气轻易地供给至养殖场底面。
本发明是考虑到所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结构得到改善的具有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以便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进入养殖水槽内部去除脱掉了的壳的繁琐。
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包括:基架,其设置于养殖场底面;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以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并具有比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低的高度,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中露出水面的装置可以选择性地被操作。
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主体,其内部具有空间部;第一空气供给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第一流入口,其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壁面;第一压重物(ballast),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下侧,抵消所述第一主体的浮力;以及第一喷射通道,其与所述第一主体构成一体,并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延长形成。
所述第一喷射通道在入口端还包括第一喷射口,且所述第一喷射口可以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
所述第一压重物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相对应的面积,且可以由水泥材质形成。
所述第一流入口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可以包括:第二主体,其内部具有空间部;第二空气供给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第二流入口,其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壁面;第二压重物,其配置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下侧,抵消所述第二主体的浮力;以及第二喷射通道,其与所述第二主体构成一体,并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延长形成。
所述第二喷射通道在入口端还包括第二喷射口,且所述第二喷射口可以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
所述第二压重物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相对应的面积,且可以由水泥材质形成。
所述第二流入口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相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一及第二喷射口可以具有相同的截面积。
所述第一及第二喷射口可以配置于相同的水平方向位置。
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腿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基架底面并对所述基架的养殖场底面的高矮进行调节。
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在具有多个养殖水槽的生物絮团方式的工厂型养殖场中,可以包括:养殖水槽,其设置为圆筒形状;养殖用水吸入端口,其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侧壁,以不到所述养殖水槽的深度的50%的高度(h1)大小与养殖水槽的底面隔开设置;沉淀水槽,其获得所述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的供给,并使得养殖用水一次沉淀;过滤水槽,其获得在所述沉淀水槽使得副产物沉淀后漂浮于上侧的相对干净的养殖用水,并使得养殖用水二次沉淀;第一通道,其一端与所述养殖用水吸入端口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沉淀水槽,从而将所述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向所述沉淀水槽供给;第二通道,其一端与所述沉淀水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过滤水槽连接,从而将在所述沉淀水槽经过一次副产物沉淀的养殖用水向所述过滤水槽供给;以及第三通道,其一端配置于与所述过滤水槽的水面相接近的水中,另一端配置于提取养殖用水的养殖水槽的上侧,从而将过滤后的养殖用水向所述养殖水槽供给。
在所述第一至第三通道可以分别设置第一至第三泵单元。
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多个养殖水槽中的每个,在所述第一泵单元前端可以合并为一个。
就所述第二通道而言,对在所述沉淀水槽中副产物得到沉淀的养殖用水进行吸入的吸入口可以以朝向水面的形式配置。
所述沉淀水槽和过滤水槽可以分别设置一个。
所述沉淀水槽和过滤水槽可以具有比所述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的水容量大的容量的体积。
所述第三通道仅设置一个,可以与进行养殖用水的交换中的养殖水槽相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包括:养殖水槽主体;以及多个变形防止装置,其凸出形成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周围面,所述变形防止装置可以包括支架及锚(anchor)部,所述支架在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半径方向上凸出形成,所述锚部与所述支架结合,沿着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侧壁平行的方向配置。
所述支架可以与养殖水槽主体构成为一体。
或者,所述支架和锚部可以与养殖水槽主体构成为一体。
所述支架和锚部可以以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外周面对称的形式配置。
所述锚部可以设置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中任意一个的形状。
所述支架和锚部可以由互不相同的部件形成。
或者,所述养殖水槽主体和支架可以由互不相同的部件形成,所述支架可以通过热熔接、超声波熔接以及黏合中任意一个的方法结合于所述养殖水槽。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所述养殖水槽主体和支架之间还包括板形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养殖水槽可以通过热熔接、超声波熔接以及黏合中任意一个的方法得到结合。
另外,所述支架在所述养殖水槽主体和锚部之间还可以包括弹性变形部。
所述弹性变形部可以由橡胶、硅树脂、聚氨酯树脂中任意一种材质形成。
另外,还可以包括带(band)部件,所述带部件以包围所述养殖水槽主体的周围面的形式设置,由树脂材质、金属材质等耐腐蚀性强的材质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可以包括:基台,其从底面叠层至一定高度;多个养殖水槽,其设置于所述基台内部,具有使得养殖用水循环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气力提升器;隔热侧壁,其支撑所述基台周围面,相比所述基台更向上侧延长形成;隔热顶盖,其配置于所述隔热侧壁的上部面,与所述隔热侧壁一起形成室内空间部;起重机(crane)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多个养殖水槽上侧和所述隔热顶盖之间的空间部,对所述养殖水槽所养殖的养殖对象物进行收获,并执行用于饲料供给及所述气力提升器的维护的设置及提升作业;以及温度调节装置,其对通过所述隔热侧壁和隔热顶盖形成的室内空间部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隔热侧壁可以夹入设置于在所述基台的周围面设置的多个支柱部件之间。
所述起重机单元还可以包括行驶单元,所述行驶单元设置于所述多个支撑支柱,通过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基台上侧的第一及第二框架对两末端进行支撑,并沿着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移动。
还可以包括:空气供给装置,其向所述气力提升器供给空气;以及配管部件,其对所述空气供给装置和气力提升器进行连接。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热交换部,其利用冷却用水对所述室内空间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及冷却,所述冷却用水通过废热、地热中任意一个以上的热源对水温进行调节;以及送风单元,其使得所述热交换部周边空气循环。
所述热交换部可以包括:第一管,其流入有通过所述热源对水温进行调节的冷却用水;以及第二管,其排出经过热交换的冷却用水。
还可以包括:空气循环装置,其促进通过所述送风单元移送的被加热的或冷却的室内空间的空气循环。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既可以以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相交叉的形式配置,也可以以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相面对的形式配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以配置于与所述隔热顶盖相接近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包括:圆支柱形状的核心部件,其配置于中央,由金属材质形成;被覆部件,其紧贴配置于所述核心部件的外周面,水密地对所述核心部件进行包裹;以及空气分散部件,其与所述被覆部件隔开一定间距配置,在内周面和被覆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空气供给通道S,所述空气供给器可以具有螺旋弹簧形态,所述螺旋弹簧形态是使得所述核心部件的形状以螺旋弹簧形态进行卷绕的形式形成。
可以具有使得粗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材质的种类而变化的螺旋弹簧形态。
所述被覆部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可以与所述核心部件的变形联动从而发生变更。
所述被覆部件可以由橡胶、硅树脂、聚氨酯树脂中任意一种的材质形成。
所述空气分散部件可以由类似高密度海绵的通气的多孔材质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气力提升装置包括:气力提升单元,其包括管形状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以及倾斜面,所述管形状的第一主体以第一直径形成,在下端周围面形成有多个半圆形状的贯通孔,用于养殖用水流入,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小的第二直径,侧壁面形成有矩形形状的第一开口,所述矩形形状的第一开口以长度比宽长的形式形成,所述倾斜面对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进行连接;滑动单元,其包括滑动主体以及排出主体,所述滑动主体插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并沿着所述第二主体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开口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排出主体在与所述滑动主体中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沿着相对所述气力提升单元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使得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提供的水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排出;以及空气供给器,其设置于所述气力提升单元内部,向所述养殖场内部供给空气,所述排出主体上部面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并进行引导,以便所述滑动单元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面和上面之间活动,排出水的部分的截面积以比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的部分的宽度宽的形式形成,下部面以相对所述滑动主体的外周面成圆形的形式连接,所述空气供给器包括:圆支柱形状的核心部件,其配置于中央,由金属材质形成;被覆部件,其紧贴配置于所述核心部件的外周面,水密地对所述核心部件进行包裹;以及空气分散部件,其与所述被覆部件隔开一定间距配置,在内周面和被覆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空气供给通道S,所述空气供给器可以具有螺旋弹簧形态,所述螺旋弹簧形态是将所述核心部件的形状以螺旋弹簧形态进行卷绕而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的脱壳托架包括:第一框架单元,其形成底面;第二框架单元,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上侧,与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形成周围面;第三框架单元,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单元的前方,相对起重机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单元进行支撑,与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形成一定面积的堵塞面,作为所述堵塞面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单元的端部可以形成能够使脱壳进入的开口部。
所述第一框架单元可以包括:U字形状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以及第一网状物,其封闭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构成的面。
所述第二框架单元可以包括:第三框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应的形状;至少一个以上的第四框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以及第二网状物,其以全部包裹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三及第四框架的形式形成,并形成侧壁。
所述第三框架单元可以包括:第五框架,其设置为U字形状,两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框架;以及第三网状物,其对第五框架和第三框架之间的空间部进行封闭。
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框架的至少一对的第一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框架的至少一对的第二环。
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可以形成相互相同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可以包括:驱动马达,其以能够移动的形式设置于起重机并形成旋转驱动力,所述起重机固定设置于养殖场顶棚面;固定单元,其以使得所述驱动马达不相对所述起重机旋转的形式进行固定;第一动力管,其连接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第二动力管,其因所述第一动力管的旋转操作而联动旋转;至少一对的旋转单元,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动力管的侧壁;以及多个刮削器(scraper),其配置于所述旋转单元的下侧,端部紧贴于所述养殖场的底面并对脱壳进行刮削(scraping)。
所述旋转单元可以在弹性部件的介入下与所述第二动力管连接。
所述旋转单元可以包括沿着所述底面行驶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行驶单元。
所述行驶单元可以配置于所述刮削器的移动方向的后端。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可以包括:管部件,其以能够移动的形式设置于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固定设置于养殖场顶棚面;至少一对的旋转单元,其连接于所述管部件的侧壁;多个刮削器,其配置于所述旋转单元的下侧,端部紧贴于所述养殖场的底面并对脱壳进行刮削;至少一个的垂直框架部件,其与所述旋转单元连接;旋转力传递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垂直框架部件,对旋转的养殖用水的旋转力进行传递;以及行驶装置,其配置于与所述垂直框架部件的底面接近的位置,对所述垂直框架部件及旋转单元的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旋转力传递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板,其设置于所述垂直框架部件并配置于养殖水槽的水中中间;以及第二板,其配置于所述垂直框架部件的所述第一板的上侧,并配置于和养殖水槽的水面相接近的位置。
所述行驶装置可以包括:三脚架形态的轮支撑部件,其在行进方向上配置有两个,在后方配置有一个;以及轮部件,其以能够旋转的形式设置于所述轮支撑部件的端部。
根据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在更换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过程中即使养殖场的水位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气力提升装置也能在至少两个互不相同的高度上进行操作,因而在更换养殖用水的过程中也能正常地进行鱼类养殖。
另外,根据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在一个基架设置具有不同高度的气力提升装置,因而可以一次性对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管连接及配置位置等进行管理,从而很便利。
另外,根据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在基架下侧设置用于调节高度的腿单元的情况,即使养殖场的底面状态并非水平,也能轻易地使之保持水平。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可以更加容易地对包括多个养殖水槽的生物絮团方式的工厂型养殖场进行换水,在换水的过程中也能正常地继续对鱼类进行养殖,因而在没有将进行换水的养殖水槽内部的鱼类转移到其他养殖水槽之类的繁琐的状态下,可以改善养殖用水的水质。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可以在养殖水槽内部容易地对只在生物絮团养殖场中产生的饲料及排泄物残余物进行微生物分解后得到的无色无味的凝胶(GEL)形态的副产物进行清除,从而可以通过沉淀水槽对相应副产物简便地进行提取。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通过沉淀水槽和过滤水槽依次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后,在副产物沉淀后,将聚集到上侧的相对干净的含有微生物的养殖用水再次供给至养殖水槽,因而可以在使得鱼类的养殖环境的变化最小化的状态下进行养殖,从而可以防止换水过程中的鱼类死亡等。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适用于由多个养殖水槽构成的工厂型养殖场的情况下,共用沉淀水槽和过滤水槽的同时,只需将配管设备连接于需要换水的养殖水槽即可,因而可以使得设备费用最小化。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通过凸出形成于养殖水槽的周围面的多个锚单元可以防止养殖水槽收缩之类的变形,即使进行养殖用水的交换等,也能使得养殖水槽的形状保持一定。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用PP材质之类的树脂材质形成养殖水槽的情况,变形防止装置无需通过另外的紧固连接装置连接便可以和养殖水槽构成为一体,因而便于制造。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在由壁面和顶棚构成的室内空间内部配置多个养殖水槽,所述壁面和顶棚由隔热部件形成,利用设置于顶棚面的起重机可以简便地供给饲料、维护气力提升装置以及收获鱼类等,因而可以更加简便地进行大规模室内养殖。
根据工厂型养殖场,可以利用散热器(radiator)结构的温度调节装置通过空气的温度升降对养殖水槽的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散热器利用废热或地热等,因而能够以低廉的费用对多种鱼类进行养殖。
根据具有螺旋弹簧形态的气力提升装置,以螺旋弹簧的形态构成空气供给器,利用气泵等向空气供给器供给空气时,沿着螺旋弹簧形状的空气供给通道旋转的同时得到供给,因而由于离心力的帮助甚至能够容易地将空气供给至更加深的深水区。
根据具有螺旋弹簧形态的气力提升装置,若将空气供给至深水区,则空气浮至水面的距离变长,因而从气力提升装置排出的水流的力增加,据此,能够在养殖场形成更强的水流。另外,空气从水深较深的地方移动至水面上,空气和养殖用水的接触时间变长,因而包含更多氧气的空气可包含于养殖用水的内部。
根据具有螺旋弹簧形态的气力提升装置,与现有的空气供给器进行比较时,空气可以被传递至相对较深的深水,因而在空气上升至水面的过程中,空气和水接触的时间增加,从而更多的量的氧气可以溶于养殖用水中,进而更有助于鱼类养殖。
根据具有螺旋弹簧形态的气力提升装置,在生产阶段利用金属材质的核心部件以直线状态进行生产后,可以以与设置有空气供给器的气力提升装置的大小相匹配的形式将核心部件卷绕为螺旋弹簧形态从而构成空气供给器,因而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气力提升装置。
根据具有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和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在通过气力提升器得到循环的养殖水槽内部的养殖用水的移动路径上,利用使用起重机等可以进行放置的脱壳托架,据此可以减少利用另外的捞网清除脱壳的繁琐。
根据具有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和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经过一定时间后,判断有必要对脱壳进行清除的情况下,利用起重机使得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在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中下降,从而将经刮挠并沉于养殖水槽底面的虾壳向设置于养殖水槽中央附近的水排出口侧移送,进而可以利用脱壳托架进行去除,因此,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进入养殖水槽内作业或者全部将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去除后再作业等的繁琐。
根据具有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和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不仅可以更加简便地清除沉淀于养殖水槽底面的脱壳,还可以清除饲料残余物等养殖副产物,因而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的图,
图3及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水槽中去除养殖用水的过程的图,
图5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的构造的图,
图6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配置的平面图,
图7是概略示出设置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设置结构的图,
图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截面图,
图10及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立体图,
图12及图1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带(band)部件额外设置于养殖水槽的状态的图,
图1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去除图15的隔热侧壁和隔热顶盖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和空气供给装置的放大图,
图18至图21是例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起重机单元和饲料袋的利用方法的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工厂型养殖场的室内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及空气循环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2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的侧面图,
图24是图23的I-I截面图,
图2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有空气供给器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侧截面图,
图2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脱壳托架的养殖水槽的略图,
图2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脱壳托架的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的略图,
图30是图29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1是示出图3的行驶部的放大图,
图32是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无动力进行操作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养殖场的略图,
图3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4是在图33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一水位的操作状态图,
图35是在图33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二水位的操作状态图,
图3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7是在图36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一水位的操作状态图,
图38是在图36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二水位的操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过程中,针对示出于附图中的构成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可能会夸张地示出。另外,考虑到本发明的构成及作用而特别定义的术语可以根据使用者、应用者的意图或习惯而不同。针对所述术语的定义应该解释为,以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基础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作为参考,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场指的是,利用生物絮团(Biofloc)的内陆养殖场。
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的图,图3及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水槽中去除养殖用水的过程的图,图5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的构造的图。
如图1所示,就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而言,多个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1010可以以一定的形式配置构成于养殖场的基台1001上。此时,基台1001可以设置为利用水泥或混凝土等的永久性构筑物,在其内部可以设置后面将要叙述的第一通道1110及第一泵P1等。另外,在所述基台1001的上面可以形成由黄土和水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合成的作业基底1002。
作业基底1002以全部包裹养殖水槽1010的周围面的形式构成,养殖水槽1010的上部面可以构成为位于工作人员的脚下面。通过所述构成,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用于养殖水槽1010内部的鱼类养殖的多种作业,例如,饲料的投入、鱼类的收获以及气力提升器的维护等作业。
图2是概略示出如上所述构成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1010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的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用水交换系统可以包括:养殖用水吸入端口1111,沉淀水槽1120、过滤水槽1130、第一通道1110、第二通道1125、第三通道1140。
如图所示,在养殖水槽1010的侧壁连接有第一通道1110,从而可以将过滤前的养殖用水W1向养殖水槽1010的外侧排出。在过滤装置1012的介入下,可在养殖水槽1010的底面大概中央附近设置有用于养殖用水W1的循环的循环通道1011。通过循环通道1011所吸入的养殖用水W1通过气力提升单元1013获得包含氧气的空气的供给,从而可以构成为在养殖水槽1010的内部旋转并能够进行生物絮团养殖。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气力提升单元1013可以设置为与养殖用水W1的水位变化无关地总是能够向养殖用水W1附加旋转力的结构,据此,可以设置为不仅可以在养殖用水W1的水面,而且在水中也可以形成旋转气流。
养殖用水吸入端口1111可以形成于养殖水槽1010的侧壁。如图2所示,养殖用水吸入端口1111可以从养殖水槽1010的底面隔开一定高度h1配置。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高度h1可以设置为不超过养殖水槽1010的深度的50%。据此,养殖水槽1010内部的养殖用水W1并非一下子全部更换,而是大概更换30至40%左右,以养殖中的鱼类感觉不到环境变化的形式构成。
沉淀水槽1120获得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W1的供给,使得养殖用水W1一次沉淀,从而可以形成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得到沉淀的一次过滤的养殖用水W2。沉淀水槽1120的体积以大于养殖水槽1010的体积的形式形成,获得至少一个以上的养殖水槽1010的养殖用水的传递后,可以使得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有效地沉淀。在生物絮团养殖场中使用的养殖用水的情况,利用气力提升单元获得旋转力的传递时,污泥之类的副产物与养殖用水混合而保持浑浊的状态。但是,在不再获得旋转力的传递的情况下保持1-3分钟左右的平静状态时,即使不添加其他的添加物,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也会快速沉淀,从而可以分离为相对干净的养殖用水和副产物S。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沉淀水槽1120既可以设置于工厂型养殖场外部,也可以设置于工厂型养殖场建筑内部。另外,沉淀水槽1120既可以埋设于地下,也可以以另外的构筑物的形式设置于地上。另外,图中虽然没有示出,就沉淀水槽1120而言,可开闭的盖设置于上部,若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沉淀为一定高度以上,则可以利用重型装备等对其进行去除。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既可以设置为人们直接进去用锨等挖出,也可以设置为利用机械臂和起重机等进行机械去除。
过滤水槽1130从所述沉淀水槽1120获得一次过滤后的养殖用水W2的传递,再次使得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沉淀,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干净的养殖用水W3。所述养殖用水W3可以通过后面将要叙述的第三通道1140再次供给至养殖水槽1010。
第一通道1110的一端与养殖用水吸入端口1111连接,在另一端,养殖用水排出端口1112可以与沉淀水槽1120连接。此时,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通道1110可以在排出大致一半左右的养殖水槽1010的养殖用水W1后向沉淀水槽1120方向传递。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1110可以设置于多个养殖水槽10的每一个,并且可以设置为在后面将要叙述的第一泵P1的前端合并。
如图2所示,第二通道1125的一端与沉淀水槽1120连接,另一端与过滤水槽1130连接,从而可以将在沉淀水槽1120经过一次过滤的养殖用水W2向过滤水槽1130方向供给。此时,在第二通道1125设置第二泵P2,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泵P2的动力将养殖用水W2从沉淀水槽1120向过滤水槽1130移送。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在没有其他的动力的情况下,只设置第二通道1125,也可以利用坡度差等自然地将一次过滤的养殖用水W2移送至过滤水槽1130方向,所述一次过滤的养殖用水W2为去除了漂浮于上侧的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的养殖用水。
另外,第二通道1125的吸入口1125a可以沿着朝向所述沉淀水槽1120的水面的方向配置。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沉淀于沉淀水槽1120的底面的污泥之类的副产物S通过第二通道1125流入。
使得第三通道1140的入口侧1141配置于与过滤水槽1130的水面接近的水里,从而可以获得最上面的过滤的养殖用水W3的供给,其出口侧1142可以通过设置于养殖水槽1010的上侧的开口部供给养殖用水W3。此时,在第三通道1140设置第三泵P3,从而可以供给过滤水槽1130的过滤后的养殖用水W3。
另外,第三通道1140可以只设置一个,使用于多个养殖水槽1010。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就工厂型养殖场P而言,多个养殖水槽1010形成为分别具有第一通道110,所述这些第一通道1110可以在第一泵P1前端合并。
那么,沉淀水槽1120和过滤水槽1130以具有比养殖水槽1010相对较大的体积的形式构成,且分别设置一个,从而可以一次性对一个养殖水槽1010的养殖用水W1依次进行更换和管理。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可以更加容易地对由多个养殖水槽1010构成的生物絮团方式的工厂型养殖场进行换水,即使在换水的过程中也能继续正常地养殖鱼类,因而在没有将正在进行换水的养殖水槽10内部的鱼类转移到其他养殖水槽之类的繁琐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养殖用水的水质。
另外,可以在养殖水槽1010内部容易地对只在生物絮团养殖场中产生的饲料及排泄物残余物进行微生物分解后得到的无色无味的凝胶(GEL)状态的污泥等的副产物S进行清除,从而可以通过沉淀水槽120对相应副产物简便地进行提取。
另外,通过沉淀水槽1120和过滤水槽1130依次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后,在副产物S沉淀后,将聚集到上侧的相对干净的含有微生物的养殖用水再次供给至养殖水槽,因而可以在使得鱼类的养殖环境的变化最小化的状态下进行养殖,从而可以防止换水过程中的鱼类死亡等。
另外,适用于由多个养殖水槽1010构成的工厂型养殖场的情况下,共用沉淀水槽1120和过滤水槽1130的同时,只需将供给过滤后的养殖用水的第三通道1140连接于需要换水的养殖水槽1010即可,因而可以使得设备费用最小化。
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
图6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配置的平面图,图7是概略示出设置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设置结构的图,图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截面图,图10及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立体图,图12及图13是示出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带部件额外设置于养殖水槽的状态的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就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P而言,多个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主体2010可以以一定的形式配置构成于养殖场的基台2001上。此时,基台2001可以设置为利用水泥或混凝土等的永久性构筑物。
另外,在所述基台2001的上面可以形成由黄土和水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合成的作业基底2002。作业基底2002以全部包裹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围面的形式构成,养殖水槽2010的上部面可以构成为位于工作人员的脚下面。例如,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基台2001的周围设置类似围栏(fence)的壁面,所述围栏具有与设置于基台2001上的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为了使得作业基底2002能够形成至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开口部高度,可以将泥土和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水泥混合土堆积放置在上面。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用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内部的鱼类养殖的多种作业,例如,饲料的投入、鱼类的收获以及气力提升器的维护等作业。
根据本实施例,由所述水泥混合土构成的作业基底2002可以以黄土或泥土为前提在水泥和泥土的比例大致为1:15至1:40之间的范围内混合构成。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作业基底2002与只利用普通的泥土构成基台相比,作业基底2002的黏度增加,因而不易坍塌或变形。另外,为了埋设于基台2001和作业基底2002的内部的配管2011的维护作业等而想要去除作业基底2002的情况,若用锤子等施加冲击则容易破碎,因而也容易去除。
尤其,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边在养殖场管理过程中可能容易浸水。但是,如果不用水泥混合土构成,而只用泥土构成作业基底2002的话,那么泥土浸水的同时容易坍塌或变泥泞,因而作业水平降低,不能保持养殖场周边清洁。但是,如上所述用水泥混合土构成的情况,总是可以保持一定水平以上的黏度及坚固性,因而不仅可以防止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变形,还可以确保作业清洁性。
另外,作业基底2002将缸埋设于地下,因而有助于使得收容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内部的养殖用水的水温与外部环境无关地总是保持一定。
尤其,由于类似泥土或黄土等之类的沙土是主要成分,因此在养殖场管理过程中,即使水溢流而出,也能迅速地向作业基底2002内部吸水及排水,从而能够总是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
图8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在养殖水槽主体2010设置有变形防止装置210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侧壁可以设置多个变形防止装置2100。变形防止装置2100可以包括支架2110及锚部2120。
支架2110可以凸出形成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侧壁,可以形成为具有一定粗度的直径的管形状。但是,并非限定于此,除了圆筒形状之外还可以设置为四棱柱等多种形状。根据本实施例,支架2110可以在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注塑成型时的同时形成。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在制造养殖水槽主体2010后,也可以用另外的部件插入、黏合或熔接结合。此情况下,既可以由与养殖水槽主体2010互不相同的材质形成,也可以由金属材质等形成。
锚部2120可以形成以及/或者结合于所述支架2110的末端。锚部2120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面积的板形状,平坦的面可以以与所述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侧壁平行的形式配置。根据本实施例,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锚部2120可以设置为圆盘(disc)形态。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为包含四边形状的多种形状。换句话说,如果是可以沿着相对四边形、三角形等平坦的面垂直的方向形成一定面积以上的面积的构成,则无论何种结构都可以适用。
另外,锚部2120可以与支架2110形成为一体。换句话说,可以与支架2110一起通过相同的模具注塑成型。例如,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水槽主体2010由PP材质注塑成型的情况,支架2110和锚部2120的形状也构成于用于形成所述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模具,从而可以一次性注塑成型。
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如上所述,可以与支架2110构成为一体,也可以由与养殖水槽主体2110不同的部件构成,从而利用黏结剂等进行黏结或通过螺栓连接等进行物理结合或通过超声波熔接等的方法进行结合。
或者,也设置为与支架2110不同的部件,在支架2110的端部形成螺纹,在对应的位置形成凹陷的内螺纹后,也可以将它们进行螺丝结合而固定,也可以通过铆接(Riveting)、热或超声波熔接等方法将支架2110和锚部2120进行结合。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的支架2110和锚部2120可以间隔一定间距凸出配置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围面。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可以间隔一定间距将变形防止装置2100配置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围面,如此,如果沿着外周面间隔一定间距配置变形防止装置2100,则即使全部去除收容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内部的养殖用水,所述锚部2120也能支撑于所述作业基底2002。因此,通过形成于由泥土等构成的作业基底2002的泥土的压力,可以防止向养殖水槽主体2010内部空间凹陷之类的变形。
另外,用聚丙烯(PP)等树脂材质形成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情况,无需用另外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可以将变形防止装置2100与养殖水槽构成为一体,因而便于制造。
另外,如图12所示,对锚部2120和养殖水槽主体2010进行连接的支架2110还可以包括弹性变形部2111,所述弹性变形部2111由中间部分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弹性变形部2111可以由橡胶、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能够在长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这种情况下,即使产生突然的抗拉负荷,也能防止支架2110的破损。
另外,养殖水槽主体2010和支架2110可以不形成为一体,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部件,为使养殖水槽主体2010和支架2110的结合力提高,还可以包括板形状的连接部2130。所述连接部2130可以与支架2110形成为一体,可以以比所述锚部2120小的形式形成。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必要时,也可以形成为与锚部2120相同或大于锚部2120。
另外,如图13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防止装置2100除了周围方向以外,也可以沿着上下纵向配置多个。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养殖水槽主体1200的周围面还可以包括带部件2200。
带部件2200以包裹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围面的形式形成,同时内周面的直径以与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直径相对应的形式构成。此时,带部件2200由不易于拉长且不易于收缩的材质形成,可以构成为总是具有一定大小的直径。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带部件2200可以由金属或树脂材质形成,此时,金属材质的情况,可以由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等材质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通过凸出形成于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周围面的多个锚部2120,可以防止类似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收缩的变形,从而即使进行养殖用水的交换等,也可以使得养殖水槽的形状保持一定。
另外,用PP材质等较薄的树脂材质形成养殖水槽主体2010的情况,变形防止装置2100无需用其他的连接装置连接也可以与养殖水槽主体2010构成为一体,因而便于制造。
工厂型养殖场
图1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去除图15的隔热侧壁和隔热顶盖的立体图,图1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养殖水槽和空气供给装置的放大图,图18至图21是例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起重机单元和饲料袋的利用方法的图,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工厂型养殖场的室内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及空气循环装置的配置结构的图,
如图15及图1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的外形可以包括基台3010、隔热侧壁3020、隔热顶盖3030,其内部可以包括多个支柱部件3110、第一框架3120以第二框架3130、多个养殖水槽3200、起重机单元3300及空气供给装置3400。
如图16所示,基台3010从底面叠层至一定高度,可以起到对后面将要叙述的多个养殖水槽3200进行支撑的作用。基台3010可以由泥土和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构成,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构成由所述水泥混合土构成的作业基底,所述作业基底可以以黄土或泥土为前提在水泥和泥土的比例大致为1:15至1:40之间的范围内混合构成。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作业基底与只利用普通的泥土构成基台相比,作业基底的黏度增加,因而不易坍塌或变形。另外,为了配管的维护作业等而想要去除作业基底的情况,若用锤子等施加冲击则容易破碎,因而也容易去除,所述配管埋设于构成基台3010的作业基底的内部。
隔热侧壁3020可以设置为隔热部件,可以向夹心板的内部充进隔热材进行使用。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如果是具有隔热性能的壁体材料,则无论是什么均可以使用。例如,向铁制板之间充入空气或流体等,从而也可以设置为通过其实现隔热的结构。
隔热顶盖3030可以由与所述隔热侧壁3020相同的材质形成,为使雨水等顺畅流下,可以以倾斜一定角度的形式构成。另外,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利用夏季和冬季用于节省能源的太阳热聚光板等也可以构成隔热顶盖3030。此情况下,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辅助电力的供需。
多个支柱部件3110可以垂直配置于养殖场的周围面。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6及图17所示,所述支柱部件沿着基台3010的周围间隔一定间距配置,从而能够对所述隔热侧壁3020进行支撑。根据本实施例,所述隔热侧壁3020能够构成为,既可以夹入配置于支柱部件3110之间,也可以紧固结合于所述支柱部件3110,防止所述支柱部件3110向外部露出。
第一框架3120可以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柱部件3110的上侧。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7所示,可以安放于支撑框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于底面,所述支撑框架垂直地延长形成于支柱部件3110的上侧。如图16所示,第一框架3120可以配置为以与所述养殖场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形式保持直线。
第二框架3130平行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框架3120,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的高度可以构成为相同。另外,第一框架3120和第二框架3130的间隔距离可以保持一定,所述间隔距离至少具有比后面叙述的养殖水槽3200的直径大的值。
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设置有多个,它们可以以构成一对的形式设置。后面叙述的起重机单元3300可以以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为导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的上侧进行往复移动。
如图17所示,养殖水槽300可以设置为圆筒形状,在内部设置有多个气力提升器3210,可以构成为使得养殖用水按照一定方向旋转,从而能够进行生物絮团养殖。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养殖水槽3200可以以插入一定深度以上的形式设置于基台3010的内部,并且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可以容易实现养殖水槽3200的保温及保冷。养殖水槽3200可以以间隔一定间距的形式隔开配置多个,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养殖水槽3200之间的间距可以非常稠密地形成。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中,只有养殖水槽3200之间的距离隔开配置一定距离以上,车或工作人员才能进出,但是本实施例的情况,能够利用起重机3300进行维护管理,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密集地配置养殖水槽3200,从而使得单位面积的鱼类产量增加。
起重机单元3300以能够沿着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往复移动的形式设置,如图18至图20所示,设置沿着第一及第二框架3120、3130移动的行驶单元3330,通过马达控制可以引导往复移动。此时,如图18及图19所示,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提升装置3320,将饲料袋3310等从指定场所向养殖用水槽3200方向移动并能够自动供给饲料等。
另外,起重机单元3300设置有多个,能够从整体上对设置于整个养殖场的养殖水槽3200进行管理。根据本实施例,可以设置为每一个起重机可以管理两列以上的养殖水槽3200。
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既可以以一列为单位构成起重机单元3300,也可以用起重机管理三列以上的养殖水槽3200。起重机单元3300的构成越多,作业时间越缩短,但是考虑到设置费用及运行所需的费用,按照养殖场的水平,可以增减起重机单元3300的个数。
另外,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可以使用于所述基台3010的泥土填充工艺。一般,工厂型养殖场形成为横向和纵向的长度大致为80m以上的长度,因此,很难用车等对用于形成基台3010的泥土进行搬运。但是,如本实施例所述,利用起重机单元3300的情况,即使在距离入口较远的地方也能利用起重机单元3300对泥土进行移送,因而可以迅速且便利地执行泥土填充工艺。
另外,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也可以使用于气力提升器3210的维护,所述气力提升器3210设置于养殖水槽3200。换句话说,为了对作为沉重的重量物的气力提升器3210进行设置以及故障修理等,可以用于气力提升器3210的提升作业,也可以用于将位置变更至合适的位置的作业。
另外,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也可以使用于如上所述构成的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3200的内部工程。换句话说,可以将养殖水槽3200的内部工程所需的多种器材向相应养殖水槽3200方向移送,需要重量物的移送的情况,能够便利地将其向相应养殖水槽3200方向搬运。
另外,将未图示的底面清扫系统连接于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可以对需要清扫的养殖水槽3200的底面进行清扫。例如,将设置有刮削器等的清扫系统钩挂于起重机单元3300,在所述起重机单元3300的行驶装置3330的帮助下搬运至需要清扫的养殖水槽3200,对相应养殖水槽3200的底面进行刮挠,从而可以将饲料残余物或其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等清扫干净,清扫完成后,在养殖水槽3200进行提升及去除,然后可以向其他养殖水槽3200等移动。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起重机3300,即使工作者不直接接近养殖水槽3200,在远程利用遥控、控制杆(joy stick)或控制程序等不仅可以将气力提升器3210提升至养殖水槽3200的外侧作业空间来进行作业,而且可以更加简便地执行饲料的供给以及鱼类的收获等作业。
如图17所示,空气供给装置3400与多个配管部件3410连接,从而可以将空气供给至设置于所述养殖水槽3200的气力提升器3210。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空气供给装置3400可以构成为利用控制面板等来进行综合管理,受到控制的空气供给量等根据养殖水槽3200内部的水温及溶解氧量等而可以变化和控制。
如上所述收获的鱼类或饲料等,如图16所示,可以利用叉车3500等从设置于养殖水槽3200的外侧的作业空间向搬运车辆T方向移送,因此,可以减少人力搬运的繁琐,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工厂型养殖场,如图22所示,还可以包括温度调节装置3800和空气循环装置3900。
温度调节装置3800对室内空间部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可以设置为和一般的散热器(radiator)结构相似的构造,所述室内空间部由所述隔热侧壁3020和隔热顶盖3030形成。
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800可以包括热交换部3810和送风单元3820,可以配置于与隔热顶盖3030相接近的位置。
热交换部3810可以利用冷却用水对所述室内空间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及冷却,所述冷却用水通过废热、地热中至少一个以上的热源对水温进行调节。此时,第一管3811可以连接至所述热交换部3810的一侧,第二管3812可以连接至所述热交换部3810的对面出口侧。第一管3811流入有通过所述废热或地热等热源对水温进行调节的冷却用水,通过第二管3812可以排出经过热交换的冷却用水。
另外,所述热交换部3810可以构成为,为了使得养殖场的内部温度保持一定,在夏季可以使用凉爽的冷却用水,冬季可以使用热的冷却用水。换句话说,若养殖场的内部温度过于增加,则将地下水等凉水用作冷却用水,相反,在冬季一样的变冷的情况下,将从周边的发电站或钢铁厂等获得的含有废热的温水用作冷却用水,从而可以加热养殖场内部空气。
另外,除了所述季节的变化之外,也可以根据在养殖水槽3200所养殖的鱼的种类将所述冷却用水的种类构成为不同。例如,养殖像鳟鱼一样的冷水性鱼类的情况,养殖场的内部温度应该在摄氏20度以下,因此,热交换部3810可以利用凉爽的地下水等使得养殖场内部的温度降低;像虾一样的温水性鱼类的情况,水温需要保持摄氏25至30度左右,因此,为了保持所述温度,也可以使得养殖场室内温度保持温暖。
送风单元3820将进行热交换的前阶段的空气吹进所述热交换部3810,从而能够在所述热交换部3810更加顺利地实现热交换,并可以将变热或变凉的空气吹入养殖场内部空间部。
另外,养殖场的大小较大的情况,在养殖场的中央附近还可以包括空气循环装置3900,所述空气循环装置3900促进通过所述送风单元3820移送的得到加热或冷却的室内空间的空气循环。此时,所述空气循环装置3900可以由框架部件3910和换气扇部件3920构成,其可以以与普通的送风机的结构相似的形式构成。
另外,所述空气循环装置3900既可以以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800交叉的形式配置,也可以以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3800相面对的形式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在由隔热侧壁3020和隔热顶盖3030构成的室内空间内部配置有多个养殖水槽3200,所述隔热侧壁和隔热顶盖由隔热部件形成,利用设置于顶棚面的起重机单元3300可以简便地进行饲料的供给、气力提升器3210的维护以及鱼类等的收获,因而可以更加简便地进行大规模室内养殖。
另外,可以利用散热器结构的温度调节装置3800通过空气的温度升降对养殖水槽3200的水温进行调节,所述散热器利用废热或地热等,因而能够与季节变化无关地以低廉的费用对多种多样的鱼类进行养殖。尤其,为了养殖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可以像利用废热或地热,或者使用凉爽的地下水等一样对冷却用水的温度进行变更使用,因而能够根据养殖的鱼类对养殖场室内温度进行多种调节。
具有螺旋弹簧形态的空气供给器及具备其的气力提升装置
图2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的侧面图,图24是图23的I-I截面图,图2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有空气供给器的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侧截面图。
如图23及图2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可以包括核心部件4110、被覆部件4120、空气分散部件4130。
核心部件4110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优选地,可以设置为圆支柱形状。根据本实施例,优选地,核心部件4110以与空气供给器4100的整体长度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从而以形成空气供给器4100的骨架的形式设置。
为了使得变形的形状保持一定,核心部件4110可以由钢铁材质形成。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由铝、铜等材质构成。
优选地,为了节省成本,如上所述的金属材质由低廉的金属材质构成。根据本实施例,核心部件4110的直径可以设置为1至2cm左右。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根据使用的金属的种类,直径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像铜和铝之类易变形的材质可以以相对较粗的形式形成,像钢铁之类不易变形的材质可以以较细的形式构成。
另外,核心部件4110的直径的大小可以根据空气供给器4100的尺寸发生变化。例如,若将空气供给器4100形成得较小,因此核心部件4110的直径也可以形成得较小,为使空气供给器4100的尺寸变大,被覆部件4120用于包裹所述核心部件4110的外周面,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
例如,所述被覆部件4120可以由橡胶、硅、树脂材质等多种材质构成,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或PP材质等。被覆部件4120用于防止外部空气及水分向所述核心部件4110渗透,可以防止核心部件4110被氧化或腐蚀。
被覆部件4120可以以多种方式设置于核心部件4110。例如,被覆部件4120可以通过含浸等方法将核心部件4110涂敷于表面,也可以利用封印(seal)等或者,在注塑或拉丝加工(Wire Drawing)时一起构成为一体。或者,在使得核心部件4110成型时,也可以在模具等进行双重注塑。
如上所述,形成核心部件4110和被覆部件4120的情况,如本实施例所示,形成为螺旋弹簧形态时,被覆部件4120弹性变形的同时,在没有撕裂等损伤的情况下,可以与核心部件4110一样发生变形。因此,可以保持水密结构(watertight structure),从而可以完美地阻止核心部件4110通过包含于空气中的水分或氧气等被腐蚀或氧化。
空气分散部件4130与被覆部件4120隔开一定间距配置,在空气分散部件4130的内周面和被覆部件4120的外周面之间可以形成空气供给通道S。此时,如图24所示,空气供给通道S构成为圆圈(doughnut)形态,从而在中央可以配置通过被覆部件4120得到涂敷的核心部件4110,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气泵等注入的空气可以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其周围面。
此时,所述空气分散部件4130可以由具有通气性的多孔性材质形成,通常可以在空气分散器设置经常使用的高密度空气海绵等。此时,所述空气分散部件4130也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空气分散部件4130也是为了和所述核心部件4110一起成型为螺旋弹簧形态。万一,空气分散部件4130像市场上的气泡石(airstone)等一样由刚性体(rigidbody)构成时,在变化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折断等的损伤,因而有必要由能够轻轻变形的多孔性海绵材质等形成。
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必要时,事先将气泡石等成型为螺旋弹簧形状,结束后,既可以将所述的涂敷有所述被覆部件4120的核心部件4110插入于中央附近,也可以在没有另外的核心部件4120的情况下直接使用。
如上所述的螺旋弹簧形状的空气供给器4100与现有的杆型或气泡石等进行比较时,即使较深的深水区也能顺利地供给空气。换句话说,现有的气泡石下沉于水深较深的地方使用时,如果因为水压不能使供给的空气的压力变强的话,则具有无法正常将空气注入至底面的缺点。
但是,如本实施例所示,若将空气供给器4100构成为螺旋弹簧形态,则通过在供给空气的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即使只用更小的压力,也能将空气供给至养殖场底面。另外,可以将更大量的空气注入养殖用水内部,从而在使得水流的强度增加的同时,可以使得养殖用水内部的氧气供给量增加。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气力提升装置可以插入并配置如上所述构成的空气供给器4100。换句话说,气力提升装置包括:气力提升单元4010,其包括管形状的第一主体、第二主体以及倾斜面,所述管形状的第一主体以第一直径形成,在下端周围面形成有多个半圆形状的贯通孔,用于养殖用水流入,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具有比所述第一直径小的第二直径,侧壁面形成有矩形形状的第一开口,所述矩形形状的第一开口形成为长度比宽长,所述倾斜面对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进行连接;滑动单元4020,其包括滑动主体以及排出主体,所述滑动主体插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外侧面并沿着所述第二主体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开口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排出主体在与所述滑动主体中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部分沿着相对所述气力提升单元垂直的方向凸出形成,使得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提供的水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排出;以及空气供给器4100,其设置于所述气力提升单元内部,向养殖场内部供给空气,所述排出主体上部面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并进行引导,以便所述滑动单元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下面和上面之间活动,排出水的部分的截面积以比插入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开口的部分的宽度宽的形式形成,下部面以相对所述滑动主体的外周面成圆形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线部件4002的介入下,压重物m可以设置于所述空气供给器4100的末端。换句话说,如图26所示,压重物m设置为,可以沿着与所述气力提升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以垂直的状态对根据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器4100进行支撑,通过自身重量可以以沉于养殖场底面4001的状态配置。通过所述构成,空气供给器4100可以固定配置于最大限度接近养殖场底面的一定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将空气供给器4100构成为螺旋弹簧形态,因而利用气泵等向空气供给器供给空气时,空气沿着螺旋弹簧形状的空气供给通道旋转的同时得到供给,因此,在离心力的帮助下,即使较深的深水区也能容易地供给空气。
另外,如果空气供给至深水,则随着空气浮至水面的距离变长,气力提升装置排出的水流的力量增加,因此可以将更强的水流形成至养殖场。
另外,和现有的空气供给器进行比较时,可以将空气传递至相对较深的深水区,因而在空气上升至水面的过程中,空气和水接触的时间增加,从而更多的氧气可以溶于养殖用水中,可以给鱼类养殖更大的帮助。
另外,在生产阶段利用金属材质的核心部件4110以直线状态进行生产后,可以以与设置有空气供给器4100的气力提升装置的大小相匹配的形式使核心部件4110的直径发生多种变化,从而卷绕为螺旋弹簧形态,进而构成空气供给器,因而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气力提升装置。
具有脱壳托架及脱壳和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
图2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脱壳托架的养殖水槽的略图,图2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脱壳托架的立体图,图2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的略图,图30是图29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1是示出图3的行驶部的放大图,图32是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无动力进行操作的具有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养殖场的略图。
如图2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养殖场可以构成为工厂型,在顶棚面可以设置用于维护的起重机5001。在所述起重机5001,线部件5002可以以能够移动的形式悬架设置于移动装置5003。
养殖水槽5010可以设置为圆筒形状,在倾斜的底面5010a的大致中央附近可以设置养殖用水循环通道5011。就所述养殖用水循环通道5011而言,可以通过规定的管道将所述养殖水槽5010内部的养殖用水向后面将要叙述的气力提升装置5025方向移送。
养殖用水排出通道5012可以沿着相对所述养殖用水循环通道5011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并且在其内部空间部可以设置气力提升装置5025。所述气力提升装置5025通过获得空气的供给而排出的操作可以执行向养殖用水内部吹入含有氧气的空气的作业。所述气力提升装置5025可以构成为多种,不仅可以构成为普通的气泡石,而且如图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螺旋形气力提升装置等。
养殖用水排出通道5012可以包括养殖用水排出通道5012a和开口部5012b。所述养殖用水排出通道5012a可以配置于与养殖水槽5010的养殖用水水面接近的位置,在其端部可以设置养殖用水排出口5015。并且,向所述气力提升装置5025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装置5020等可以通过所述开口部5012b流入。
另外,在所述养殖用水循环通道5011的端部可以设置排水(drain)通道5013,所述排水通道5013可以通过阀单元5014选择性地开闭。
此时,根据本实施例,脱壳托架5100可以配置于与所述养殖用水排出口5015接近的位置。这是为了筛选出通过所述养殖用水排出口5015循环排出的养殖用水中所含有的虾等甲壳类的脱壳。
根据本实施例的脱壳托架5100可以如图28所示的那样构成。
换句话说,脱壳托架5100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单元5110、第二框架单元5120以及第三框架单元5130。
第一框架单元5110形成底面,所述第一框架单元5110可以包括:U字形状的第一框架5111;第二框架5112,其连接所述第一框架5111的两端;以及第一网状物5113,其封闭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5111、5112构成的面。
通过所述构成,所述第一网状物5113可以构成脱壳托架5100的底面。
第二框架单元5120可以包括:第三框架5121,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框架5111相对应的形状;至少一个以上的第四框架512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架5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框架5121连接;以及第二网状物5122,其以全部包裹所述第一框架5111和所述第三及第四框架5121、5124的形式形成,并形成侧壁。所述第二网状物5122形成脱壳托架5100的侧壁,可以对通过开口部流入的脱壳进行聚集。
第三框架单元5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单元5110、5120的前方,相对起重机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框架单元5110、5120进行支撑,可以与所述第二框架单元5120形成一定面积的堵塞面。所述第三框架单元5130可以包括:第五框架5131,其设置为U字形状,两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框架5121;以及第三网状物5132,其对所述第五框架5121和第三框架5121之间的空间部进行封闭。
另外,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框架5121的至少一对的第一环12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五框架131的至少一对的第二环133,所述第一及第二环123、133可以设置多个并可以以对称的形式设置,以便可以将所述脱壳托架100悬挂于起重机1上。为此,所述第一及第二环123、133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优选地,以每一对对称的形式形成。
如图2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可以包括:驱动马达5410、固定单元5420、第一动力管5430、第二动力管5431、旋转单元5500以及刮削器5600。
驱动马达5410可以通过第一及第二连接部5411、5412以可移动的形式连接于所述起重机5001。为此,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5411、5412与壳单元5413连接,所述驱动马达5410可以以不旋转的形式固定设置于所述壳单元5413的内侧。
固定单元5420用于通过传递所述驱动马达5410的旋转动力的后面叙述的所述第一动力管5430的旋转操作的反弹力来束缚所述驱动马达5410发生逆转,据此,马达的动力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动力管5430得到正常的传递。固定单元5420的端部能够钩挂结合于与所述起重机5001连接的移动装置5003。
第一动力管5430连接于所述驱动马达5410的动力轴,从而可以与所述动力轴的旋转操作联动并旋转。此时,为了使所述第一动力管5430能够相对所述壳单元5413相对旋转,所述第一动力管5430与所述壳单元5413可以以互不干涉的形式配置。
旋转单元5500连接于所述第二动力管5431的侧壁,至少可以设置一对。此时,如图29及30所示,所述旋转单元5500可以在弹性部件5432的介入下连接于所述第二动力管5431的侧壁。换句话说,当与所述旋转单元5500的旋转操作联动旋转时,从底面传递的由刮削器5600产生的冲击原封不动地传递至铰链连接的连接部的情况,可能诱发破损,因此,所述弹性部件5432是为了能够吸收所述冲击。此时,所述弹性部件5432的一端5432a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二动力管5431,另一端5432b可以连接于旋转单元5500侧。另外,弹性部件5432也可以起到相对底面对所述旋转部件5500进行加压的作用。通过如上所述构成,所述刮削器5600相对底面5010a保持抓力的同时弹力支撑旋转单元5500的旋转。
另外,可以在所述旋转单元5500的下侧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行驶单元,所述行驶单元沿着底面5010a行驶,如图31所示,所述行驶单元可以包括支撑框架5510和行驶轮5520,在所述支撑框架5510的前端,辅助刮削器5512可以设置于延长框架5511。此时,所述辅助刮削器5512可以构成为,紧贴配置于底面5010a,从而底面5010a的脱壳不对所述行驶轮5520造成干扰。
刮削器5430配置于所述旋转单元5500的下侧,端部紧贴于所述养殖场的底面5010a,从而可以对脱壳进行刮削,如图所示,可以隔开一定间距配置多个。
刮削器5430可以由柔软的材质形成,可以由橡胶、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多种材质构成。如图3所示,被刮削器5430刮削的脱壳可以通过排出口通过养殖用水的循环向所述脱壳托架100方向传递,所述排出口配置于养殖水槽的大致中央。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的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只在需要连接于起重机5001时能够投入养殖场,因此,可以简便地使用于具备起重机5001的工厂型养殖场的维护。
另外,如图32所示,在没有另外的动力源的状态下,也可以驱动旋转单元5500和刮削器5600。
换句话说,如图所示,第二动力管5431可以不与另外的驱动马达连接,可以只履行支撑于起重机5001侧的作用。并且,作为使得所述旋转单元5500旋转的动力源,可以具备垂直框架部件5700、旋转力传递单元5800以及行驶装置5900。
垂直框架部件570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单元5500连接,可以以与所述第二动力管54431平行的形式配置。垂直框架部件57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以上,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配置于所述各个旋转单元5500的中央或偏至一侧的位置。优选地,以所述第二动力管5431为中心,最好配置于养殖水槽5010的内侧壁面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为更接近所述内侧壁面。
旋转力传递单元5800可以包括第一及第二板5810、5820。第一板5810可以配置于养殖水槽5010水位的大致中间附近,第二板5820可以配置于水面附近。所述第一及第二板5810、5820用于获得通过气力提升器形成的水流的力的传递,如图所示,可以以相对水的流向垂直的形式形成。根据所述构成,与形成旋转气流的养殖用水的旋转操作联动,从而使得旋转单元5500可以旋转。
行驶装置5900可以连接于所述垂直框架部件5700的一侧端部。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多个轮支撑部件5910和轮部件5920。
支撑部件5910在前进的方向上可以配置一对,在后方,在所述一对支撑部件5910之间可以配置一个支撑部件5910。如此,使用三点支撑方式的情况,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通过水流旋转的垂直框架部件4700。
轮部件5920能够以可旋转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5910的末端,紧贴于底面5010a,从而可以对刮削器5600的移动路径进行引导。此时,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如前面所述实施例,在行进方向前端还可以具备辅助刮削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由于利用了脱壳托架5100,因此可以减少利用另外的捞网对脱壳进行去除的繁琐,所述脱壳托架5100可以利用起重机5001等被放置于通过气力提升器5025得到循环的养殖水槽5010内部的养殖用水的移动路径上。
另外,经过一定时间后,判断有必要对脱壳进行清除的情况下,利用起重机5001使得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在圆筒形状的养殖水槽5010中下降,从而将经刮挠并沉于养殖水槽底面5010a的虾壳或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饲料残余物等多种养殖副产物等向设置于养殖水槽中央附近的水排出口侧移送,进而可以利用脱壳托架5100进行去除,因此,可以减少工作人员进入养殖水槽内作业或者全部将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去除后再作业等的繁琐。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图3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34是在图33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一水位的操作状态图,图35是在图33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二水位的操作状态图,图3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37是在图36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一水位的操作状态图,图38是在图36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的第二水位的操作状态图。
如图33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可以包括基架6010、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以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
如图所示,基架6010可以设置于养殖场底面6001,可以设置为金属材质的板形状。基架6010形成平坦的底面的同时,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可以稳定地支撑于养殖场底面。
如图33所示,基架6010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相对应的宽度,为了能够一次性设置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可以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充足的长度。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既可以以稍微宽的形式设置宽度,也可以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起重机等对基架6010进行提升,从而将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一下子设置于养殖场底面6001。
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可以配置于所述基架6010上侧。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6110、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第一流入口6111、第一压重物6120、第一喷射通道6130。
第一主体6110可以构成为具有内部空间部的盒体,可以沿着从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第一主体6110既可以形成为相对养殖场底面6001垂直,也可以如图所示形成为相对与底面6001垂直的虚拟的延长线倾斜一定的角度。
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主体6110的底面。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可以并列配置多个。另外,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可以设置为普通的气泡石等,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空气管获得空气的供给。
第一流入口6111可以形成于第一主体6110的一侧壁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流入口6111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接近的位置。例如,如图33至图35所示,可以形成于包含空气的养殖用水的喷射方向的对面的侧壁。
第一压重物6120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6110的底面,如图所示,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压重物6120的上侧。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压重物6120可以由水泥等形成。水泥可以容易地通过养生形成为多种大小和模样,因此可以与第一主体6110的底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制造。第一压重物6120与第一主体6110的浮力相抵,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保持沉于养殖水槽底面的状态。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如果所述第一压重物6120是石材、金属材等具有耐腐蚀性的同时可以增加重量的材质,那么无论是何种都可以使用。
第一喷射通道6130与所述第一主体6110构成为一体,可以延长形成于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另外,第一喷射通道6130在入口端还可以包括第一喷射口6131。第一喷射口6131可以将通过第一流入口6111流入的养殖用水与通过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6101得到供给的空气一起向养殖水槽内部喷射。通过如上所述的喷射过程可以形成用于生物絮团的养殖水槽的水流。
另外,第一喷射口6131可以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形状。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可以构成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另外,第一喷射通道6130可以相对养殖水槽的底面6110具有第一高度h1。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高度h1可以与生物絮团养殖场的通常养殖用水的水位相对应。
如图33至图35所示,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与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一起设置于基架6010。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的尺寸可以以比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小的形式构成。另外,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可以具有第二高度h2。此时,为了在养殖水槽的养殖用水更换的过程中也能将水流形成于养殖水槽,所述第二高度h2可以以比所述第一高度h1低的形式形成。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高度h2可以形成为养殖水槽整体水深的50%以内。
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可以配置于所述基架6010上侧。根据本实施例,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可以包括第二主体6210、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第二流入口6211、第二压重物6220、第二喷射通道6230。
第二主体6210可以构成为具有内部空间部的盒体,可以沿着从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第二主体6210既可以形成为相对养殖场底面6001垂直,也可以如图所示形成为相对与底面6001垂直的虚拟的延长线倾斜一定的角度。
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6210的底面。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可以并列配置多个。另外,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可以设置为普通的气泡石等,可以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空气管获得空气的供给。
第二流入口6211可以形成于第二主体6210的一侧壁面。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流入口6211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接近的位置。例如,如图33至图35所示,可以形成于包含空气的养殖用水的喷射方向的对面的侧壁。
第二压重物622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6210的底面,如图所示,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二压重物6220的上侧。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压重物6220可以由水泥等形成。水泥可以容易地通过养生形成为多种大小和模样,因此可以与第二主体6210的底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制造。第二压重物6220与第二主体6210的浮力相抵,从而可以使得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保持沉于养殖水槽底面的状态。
第二喷射通道6230与所述第二主体6210构成为一体,可以延长形成于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另外,第二喷射通道6230在入口端还可以包括第二喷射口6231。第二喷射口6231可以将通过第二流入口6211流入的养殖用水与通过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6201得到供给的空气一起喷射进养殖水槽内部。通过如上所述的喷射过程可以形成用于生物絮团的养殖水槽的水流。另外,第二喷射口6231可以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形状。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可以构成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对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中露出水面的装置进行操作。例如,如图34所示,养殖水槽的水位与第一高度h1对应时,可以只操作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不操作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相反,如图35所示,如果由于养殖水槽换水等导致水位降低而与第二高度h2对应,则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停止操作,开始操作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从而可以利用气力提升器形成水流。
另外,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的操作停止可以在水位低于所述第一高度h1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200可以在第一气力提升装置6100停止操作时立即开始操作。但是,并非限定于此,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除选择性操作之外,也可以同时操作。
另外,所述第一及第二喷射口6131、6231可以具有相同的截面积,可以配置于相同的水平方向位置。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以一定的形式形成相同方向上的水流。
根据第二实施例,如图36至图38所示,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构成中还可以包括腿单元6300。
腿单元6300设置于基架6010底面,可以对相对基架6010的养殖场底面6001的高低进行调节。腿单元6300可以构成为多种,例如,可以设置为利用螺纹的高度调节装置。根据本实施例,腿单元6300在基架6010的底面可以配置至少四个。另外,所述腿单元6300的构成可以构成为多种,可以对高低进行调节的公知的构成,无论是何种都可以使用。通过如上所述的腿单元6300的构成,在底面不平坦或倾斜的养殖场底面,可以将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配置在水平方向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在更换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过程中,即使养殖场的水位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也能通过以能够在两个互不相同的高度上进行操作的形式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在更换养殖用水的过程中正常地进行鱼类养殖。
另外,在一个基架6010上设置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6100、6200,因而可以一次性对空气供给装置的配管连接及配置位置等进行管理,从而很便利。
另外,在基架6010下侧设置用于调节高度的腿单元6300的情况,即使养殖场的底面状态并非水平,也能容易地使之保持水平。
产业上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小规模养殖场、大规模养殖场、内陆养殖场等。

Claims (10)

1.一种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包括:
基架,其设置于养殖场底面;
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以及
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并具有比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低的高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中露出水面的装置选择性地被操作;
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包括:
第一主体,其内部具有空间部;
第一空气供给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
第一流入口,其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壁面;
第一压重物,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下侧,抵消所述第一主体的浮力;以及
第一喷射通道,其与所述第一主体构成为一体,并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延长形成;
所述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包括:
第二主体,其内部具有空间部;
第二空气供给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
第二流入口,其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壁面;
第二压重物,其配置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下侧,抵消所述第二主体的浮力;以及
第二喷射通道,其与所述第二主体构成为一体,并沿着与水面平行的方向延长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喷射通道在入口端还包括第一喷射口,且所述第一喷射口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重物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相对应的面积,且由水泥材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入口形成于与所述第一空气供给器相对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喷射通道在入口端还包括第二喷射口,且所述第二喷射口设置为宽比高长的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重物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相对应的面积,且由水泥材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入口形成于与所述第二空气供给器相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喷射口具有相同的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喷射口配置于相同的水平方向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以上的腿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基架底面并对所述基架的养殖场底面的高矮进行调节。
CN201580075238.3A 2014-12-31 2015-12-24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Active CN107223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95650 2014-12-31
KR10-2014-0195643 2014-12-31
KR1020140195651A KR101597972B1 (ko) 2014-12-31 2014-12-31 듀얼 에어리프트 장치
KR10-2014-0195651 2014-12-31
KR1020140195650A KR101588141B1 (ko) 2014-12-31 2014-12-31 탈각과 찌꺼기 청소 시스템을 가지는 양식장
KR1020140195646A KR101604699B1 (ko) 2014-12-31 2014-12-31 공장형 양식장
KR1020140195643A KR101597978B1 (ko) 2014-12-31 2014-12-31 공장형 양식장의 양식수조
KR10-2014-0195646 2014-12-31
KR10-2014-0195647 2014-12-31
KR10-2014-0195642 2014-12-31
KR1020140195642A KR101621260B1 (ko) 2014-12-31 2014-12-31 공장형 양식장의 양식용수 교환 시스템
KR1020140195647A KR101614934B1 (ko) 2014-12-31 2014-12-31 에어리프트 장치 내부에 배치된 코일 스프링 형태를 가지는 공기 공급기
KR1020150133189A KR101621262B1 (ko) 2015-09-21 2015-09-21 코일 스프링 형태를 가지는 공기 공급기를 구비한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KR10-2015-0133189 2015-09-21
PCT/KR2015/014280 WO2016108523A2 (ko) 2014-12-31 2015-12-24 듀얼 에어리프트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23016A CN107223016A (zh) 2017-09-29
CN107223016B true CN107223016B (zh) 2020-11-06

Family

ID=5628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5238.3A Active CN107223016B (zh) 2014-12-31 2015-12-24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23016B (zh)
WO (1) WO201610852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5131B2 (ja) * 2016-09-14 2020-04-0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水生生物の飼育装置
EP3583844A4 (en) * 2017-02-17 2020-12-16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AQUACULTURE SYSTEM
CN108174815B (zh) * 2018-03-16 2023-11-14 南京云科芝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鳗鱼池输水速热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9006630B (zh) * 2018-06-06 2023-09-19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海产品物种鉴定装置
CN114027250B (zh) * 2021-11-22 2023-03-24 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南美白对虾养殖用水质净化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7598Y2 (ja) * 1988-10-26 1994-12-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汚水処理装置
CN201254497Y (zh) * 2008-04-29 2009-06-10 昆明天地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养殖和治理水污染的增氧添料机
JP5296565B2 (ja) * 2009-01-28 2013-09-25 株式会社 米崎 攪拌装置
JP5296646B2 (ja) * 2009-09-15 2013-09-25 株式会社 米崎 エアーリフトポンプを有する攪拌装置
CN201742819U (zh) * 2010-06-25 2011-02-16 第一礁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水族缸
CN203033817U (zh) * 2012-05-29 2013-07-03 南京蓝深制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潜水曝气搅拌机
JP5627757B2 (ja) * 2013-11-21 2014-11-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アリフトポンプ装置
KR101438678B1 (ko) * 2014-06-19 2014-09-16 명노환 에어 리프트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08523A2 (ko) 2016-07-07
CN107223016A (zh) 2017-09-29
WO2016108523A3 (ko)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3016B (zh) 双重气力提升装置
US8117992B2 (en) Aquatic farming systems
CN109963463B (zh) 水处理或海洋动物养殖的浮动装置
BRPI1015000B1 (pt) Aparelho para cultivar uma espécie de lentilha d’água ao ar livre
KR20160002227U (ko) 통합 수산양식 시스템
KR101452044B1 (ko) 내부 폐열을 활용한 어류 양식 및 작물 재배용 온실
KR101508055B1 (ko) 생물학적 스키머를 이용한 바이오플락용 복합양식수조
CN109068618B (zh) 用于鱼类养殖的装置和方法
CN107410139B (zh) 黄鳝规模养殖用多功能养殖装置
US11229171B2 (en) Methods of culturing a floating aquatic species using an apparatus for fluid conveyance in a continuous loop
KR101247648B1 (ko) 어류저장조의 수온조절장치
CN105613397A (zh)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KR100735830B1 (ko) 빌딩형 양식장
KR101749015B1 (ko) 육상 양식 사육 수조용 세척장치
CN203748461U (zh) 一种具有高效排污功能的水产温室养殖池塘
KR101544708B1 (ko) 부력기능을 구비한 양식장 프레임을 이용한 해저양식 시스템
CN205695048U (zh) 水产育苗池
KR101604699B1 (ko) 공장형 양식장
KR101572987B1 (ko) 다단 양식장
KR101178320B1 (ko) 다슬기 양식수조 청소기
KR20210026115A (ko) 양식장용 산소공급장치
CN213523485U (zh) 一种低排污养鱼装置
CN106069825B (zh) 一种标准猪舍
CN110338117B (zh) 一种在冬季寒带地区使用的野生高原鳅属鱼温室网箱
KR101557787B1 (ko) 지하수 열을 이용한 수막재배 시설하우스용 수막용수 재활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