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419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1419B
CN107211419B CN201680007734.XA CN201680007734A CN107211419B CN 107211419 B CN107211419 B CN 107211419B CN 201680007734 A CN201680007734 A CN 201680007734A CN 107211419 B CN107211419 B CN 1072114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if
user terminal
schedul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7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1419A (zh
Inventor
武田一树
内野彻
武田和晃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TT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TT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11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1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即使在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分量载波数目比现有系统扩展的情况下,也适当地进行跨载波调度。一种用户终端,能够利用6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而进行通信,具有:接收单元,接收含有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基于CIF,控制规定的分量载波的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接收单元从不同分量载波接收含有同一CIF值的下行控制信息,控制单元考虑对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分量载波的CIF值设定的偏移量而决定规定的分量载波。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另外,以相比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正在探讨称作LTE-Advanced的LTE的后继系统(也称作LTE-A),并作为LTE Rel.10-12被规范化。
LTE Rel.10-12的系统带域含有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这样,将多个CC聚集而进行宽带域化称作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LTE的后继系统(LTE Rel.10-12)的CA中,能够对每个用户终端(UE)设定的CC数目限制在最大5个。在LTE的下一代后继系统即LTE Rel.13之后中,为了实现更灵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探讨缓和在用户终端能够设定的CC数目的限制而设定6个以上的CC。
然而,在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目扩展为6个以上(例如32个)的情况下,难以依旧应用现有系统(Rel.10-12)的发送方法。例如在现有系统中,针对设定有多个小区(CC)的用户终端,利用规定小区的PDCCH来通知其他小区的PDSCH的分配的跨载波调度(CCS)得到支持。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利用3比特的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Field),指定进行PDSCH的检测的小区。
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利用6个以上的CC而接收DL信号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跨载波调度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分量载波数目比现有系统扩展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跨载波调度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能够利用6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含有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单元;以及基于CIF控制规定的分量载波的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的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从不同分量载波接收含有同一CIF值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考虑对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分量载波的CIF值中设定的偏移量,而决定所述规定的分量载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分量载波数目比现有系统扩展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跨载波调度。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LTE的后继系统的载波聚合的概要说明图。
图2是在LTE Rel.13中探讨的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现有系统的跨载波调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说明跨载波调度的Scheduling Cell(调度小区)与Scheduled Cell(被调度小区)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跨载波调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跨载波调度的其它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跨载波调度中利用的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要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C是LTE的后继系统(LTE Rel.10-12)的载波聚合(CA)的概要说明图。图1A表示LTE Rel.10的CA的概要。图1B表示LTE Rel.11的CA的概要。图1C表示LTE Rel.12的DC的概要。
如图1A所示,在LTE Rel.10的CA中,通过聚集最大5个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的分量载波(CC)(CC#1~CC#5)而进行宽带域化,实现了高速的数据速率。
如图1B所示,在LTE Rel.11的CA中,导入了在CC间使不同的定时控制成为可能的多定时提前(MTA)。在应用MTA的CA中,支持以发送定时分类的定时提前组(TAG:TimingAdvance Group)。然后,通过一个无线基站的调度器,对每个TAG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由此,如无线基站、以及通过光纤等理想回程链路(ideal backhaul)与该无线基站连接的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等那样,实现基于延迟小的非同一位置(非协同定位(non-co-located))的多个CC的CA。
在LTE Rel.12中,导入有将由不能忽略延迟的非理想的回程链路(non-idealbackhaul)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所实现的小区组(CG:Cell-Group)捆绑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实现了更灵活的配置(参照图1C)。在DC中,设想在多个无线基站各自具备的调度器间独立地进行调度。由此,实现基于属于配置在不同位置、独立地进行调度的无线基站所形成的各小区组的CC的CA。另外,在DC中,即使在设定的小区组中,也支持多定时提前。
在这些LTE的后继系统(LTE Rel.10-12)的CA中,能够对每个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目被限制在最大5个。另一方面,在LTE的下一代后继系统即LTE Rel.13之后中,探讨缓和能够对每个用户终端设定的CC的数目的限制,而设定6个以上CC(小区)的扩展载波聚合(CAenhancement)。
在扩展CA中,例如如图2所示,设想将32个分量载波捆绑。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无线基站与用户终端间最大利用640MHz的带宽来进行通信。通过扩展CA实现更灵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能够对用户终端设定的CC数目扩展为6个以上(例如32个)的情况下,依旧应用现有系统(Rel.10-12)的发送方法是困难的。
例如在现有系统(Rel.10~12)的载波聚合(CA)中,在DL发送和UL发送中,跨载波的控制得到支持。在DL的跨载波调度中,在应用CA时,关于某个CC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及/或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分配,应用其它的CC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及/或EPDCCH)来指示(参照图3)。
在图3中,将用于指示由CC#2(例如S-Cell)发送的PDSCH及/或PUSCH的分配的下行控制信息(DCI#2)向另外的CC#1(例如P-Cell)的PDCCH复用发送。此时,为了识别在CC#1的PDCCH复用的下行控制信息(DCI#2)是指示哪个CC(CC1或者CC2)的PDSCH及/或PUSCH的分配的信息,而应用附加了载波指示符(CI:Carrier Indicator)的DCI结构。在现有系统中,在下行控制信息设定3比特的载波指示符用的区域(CIF:Carrier Indicator Field),并将该下行控制信息所对应的CC向用户终端通知。用户终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所含有的CIF,进行规定CC中的PDSCH的接收处理及/或PUSCH的发送处理。
此外,在对某个小区(CC)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跨载波调度应用于该小区的指示的信息、和有关从哪个小区(CC)调度的信息被通知于用户终端。这样的与跨载波调度有无应用有关的信息、和有关调度小区(发送CIF)的信息作为被调度小区的高层控制信息(例如RRC控制信息),能够从无线基站向用户终端通知。
在此,能够将控制其他小区(CC)的PDSCH及/或PUSCH的分配(发送含有CIF的DCI)的小区称作调度小区(Scheduling Cell)。此外,能够将被设定跨载波调度的小区(基于CIF被调度的小区)称作被调度小区(Scheduled Cell)(参照图4)。
另外,调度小区(CC)关于该调度小区的PDSCH及/或PUSCH的分配也能够利用CIF向用户终端指示。例如,在图4中,表示调度小区为Cell#0(CC#0),被调度小区为Cell#0(相当于CIF=0)、Cell#1(相当于CIF=1)、Cell#2(相当于CIF=2)的情况。
用户终端判断具有在调度小区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及/或EPDCCH)所含有的3比特的CIF值所对应的索引(例如Serve Cell Index)的小区,并接收在该小区分配的PDSCH。例如能够使CIF值=0~7与ServeCellIndex#0~#7对应。
此时用户终端在将公共搜索空间(CSS:Common Search Space)的下行控制信道解码时,假定没有CIF而进行解码。也就是说,用户终端在设定有CIF的情况下,将在UE专用搜索空间(USS:UE specific Search Space)中设定有CIF的控制信道解码,将在公共搜索空间中未设定有CIF的控制信道解码。搜索空间是指在下行控制信道由用户终端监视(盲解码)的范围,具有在各UE单独设定的UE专用搜索空间(USS)和在各UE公共设定的公共搜索空间(CSS)。
另外,在现有系统(Rel.10-12)为止的CA中,设定5个以下的CC为前提。因此,CIF以3比特定义,无线基站通过利用CIF能够利用特定CC的下行控制信道控制最大到8CC(ServeCellIndex=0~7)的PDSCH的分配(调度)。由于实际设定的CC数目最大为5,所以CIF所表示的值为0~4的任一个。
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设定6个以上的CC(例如32个)的扩展CA(参照图2)中,设想为了提高DL峰值速率而一次进行多个CC的调度。在所述情况下,如果依旧利用只能够支持8CC为止的现有的跨载波调度,则通信有可能无法适当地进行。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想到,对用户终端设定6个以上CC的扩展CA中,对从不同CC发送的CIF设定规定偏移量,并且用户终端考虑该偏移量而判断规定CC。或者想到基于对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小区(CC)的CIF值所对应的CC分别规定的信息,控制跨载波调度。由此,即使在从不同CC接收到含有同一CIF值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判断与CIF值对应的CC。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等想到,扩展CIF的比特数而进行跨载波调度。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例举了在扩展CA中使用32个CC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以下情况:考虑应用跨载波调度的小区(被调度小区)的索引(例如ServeCellIndex)、和向CIF值加上规定的偏移量的值而判断由CIF指定的CC。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向对用户终端设定的32CC分别赋予#0~#31的索引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例如设想在利用32个CC来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多个调度小区(CC)分别以3比特的CIF来指定各CC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发生用户终端从不同调度小区接收含有同一CIF值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因此,用户终端在检测到CIF的情况下,根据被调度小区的索引,将向CIF的值附加规定(例如8)的倍数的偏移量的值读作为被调度小区的索引,从而判断接收PDSCH的规定小区(CC)(参照图5)。
在该情况下,对每个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小区的CIF设定不同的偏移量。作为偏移量,能够设定CIF所指定的小区(CC)数目的n倍(n为含有0的自然数)。另外,用户终端关于对各CIF设定的偏移量,能够基于调度小区的索引及/或被调度小区的索引来进行判断。
如图5所示,能够设为由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小区控制各个索引连续的CC(小区)的调度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图5中,表示对CC#0(小区#0)~CC#7(小区#7)设定偏移量0、对CC#8~CC#15设定偏移量8、对CC#16~CC#23设定偏移量16、对CC#24~CC#31设定偏移量24的情况。表示作为发送CIF的调度小区,设为CC#0、CC#8、CC#16、CC#24的情况。当然,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图5中,设想对索引#8的小区(CC#8)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在从对索引#8进行调度的小区(在此为CC#8)发送的PDCCH的CIF值为0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向CIF值0加上规定偏移量的值。在此,用户终端基于向CIF值0加上规定偏移量值8的值(在此为8),判断在索引#8的小区中PDSCH被分配。同样地,例如在对索引#12的小区(CC#12)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向该CIF值加上规定偏移量值8的值,判断分配有PDSCH的小区。
此外,在图5中,设想对索引#20的小区(CC#20)应用了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在从对索引#20进行调度的小区(在此为#16)发送的PDCCH的CIF值为4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考虑向CIF值4加上规定偏移量的值。在此,用户终端基于向CIF值4加上规定偏移量值16的值(在此为20),判断在索引#20的小区中PDSCH被分配。
在图5的情况下,能够在每一个调度小区(CC)控制对于8个小区的调度(跨载波调度)。因此,通过对调度小区设定4个小区(4CC),能够在最大32CC中应用跨载波调度。此外,基于向CIF值加上规定的偏移量的值,判断被分配PDSCH的CC,由此能够将对下行控制信息设定的CIF设为与现有系统相同的3比特。由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并且能够利用现有系统的下行控制信息(PDCCH)。
另外,在图5中,表示了各调度小区控制8个小区(CC)的调度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各调度小区还能够控制5个小区(CC)的调度(参照图6)。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及无线基站能够基于向在各调度小区发送的CIF的值加上成为5的倍数的规定的偏移量的值,判断PDSCH的分配CC。另外,图6的结构是一个例子,不限于此。
<控制方法>
以下,关于用户终端考虑对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CC的CIF值中定的偏移量而决定规定CC的情况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网络)对用户终端设定规定小区(例如小区索引#X)。此外,无线基站关于设定的规定小区#X,向用户终端通知要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以及与进行调度(发送CIF)的小区有关的信息(例如小区索引#Y)。这些信息能够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等从无线基站向用户终端通知。
用户终端检测从调度小区#Y发送的下行控制信道,取得CIF值。用户终端在CIF值的值为Z的情况下,判断该下行控制信道是对于规定小区#(Z+Floor(Y/8)×8)的调度,在规定小区#(Z+Floor(Y/8)×8)进行PDSCH的接收处理(解码等)。
如此,用户终端对设定了跨载波调度的规定CC的索引,利用CIF所指定的值和调度小区的索引来判断存在PDSCH及/或PUSCH的分配的小区。以下,在图5中,关于小区#X为CC#20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无线基站对用户终端设定(Configure)CC#20,并通知对CC#20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对CC#20进行调度的小区为CC#16的信息。用户终端检测从调度CC#16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PDCCH及/或EPDCCH),取得CIF值。用户终端在从调度CC#16发送的CIF值为4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从CC#16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是对于CC#20(=4+Floor(20/8)×8)的调度。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关于在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预先设定进行调度的小区的索引、以及与该调度小区所发送的CIF对应的规定小区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对调度进行控制的调度小区索引、和与该调度小区的各CIF值对应的被调度小区索引的关系的表的一个例子。
在图7中,调度小区#0的CIF=0与小区#0对应,CIF=1与小区#11对应,CIF=7与小区#2对应。此外,其它调度小区#2的CIF=0与小区#6对应,CIF=7与小区#3对应。
无线基站将与调度小区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对应于该调度小区的CIF值的小区索引有关的信息(图7的表内容)利用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等向用户终端发送。
用户终端基于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信息(例如图7的表内容),能够确定与各CIF值对应的小区(CC)。例如,用户终端基于图7的表,能够判断为应用了跨载波调度的小区#3(CC#3)在小区#2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包含的CIF为7的情况下被分配。
由此,即使在调度小区间使用同一CIF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适当地判断PDSCH的分配CC。此外,通过预先设定与各调度小区的CIF值对应的小区,能够将在下行控制信息设定的CIF设为与现有系统同样的3比特。由此,能够抑制下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并且能够利用现有系统的下行控制信息(PDCCH)。
此外,在第二方式中,能够在小区索引不连续的小区之间使调度小区成为公用,所以能够将调度小区和被调度小区灵活地进行组合而设定。
另外,在图7中,表示了将CIF的值设为8个值(CIF=0~7)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此外还能够将CIF的值设为5个值(CIF=0~4)。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关于扩展CIF的比特数而进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例如,能够将CIF扩展为5比特,从而控制跨载波调度。在将CIF设为5比特的情况下,能够指定32个CC。在将下行控制信息(DCI)的CIF扩展为5比特的情况下,可以设定新DCI格式,也可以在现有的DCI格式中利用其它字段的2比特。另外,CIF的扩展比特不限于5比特。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设定了比特数从3比特扩展的CIF的情况下,不进行被分配现有的3比特的CIF的控制信道(PDCCH及/或EPDCCH)的检测。
例如,用户终端能够对3比特的CIF的PDCCH不进行盲解码,而对分配被扩展的CIF(例如5比特)的PDCCH进行盲解码。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在UE专用搜索空间(USS)被分配扩展的CIF的PDCCH、以及在公共搜索空间(CSS)没有设定CIF的PDCCH进行盲解码。
在不进行具有现有的3比特的CIF的PDCCH的盲解码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盲解码的试行次数的总数。由此,能够减轻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被设定了比特数从3比特扩展的CIF的情况下,对现有的3比特的CIF被分配的控制信道、以及扩展CIF被分配的PDCCH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支持3比特的CIF和扩展的CIF双方。
例如,用户终端除了对3比特的CIF的PDCCH进行盲解码之外,对被分配扩展的CIF的PDCCH也进行盲解码。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对在UE专用搜索空间(USS)被分配扩展的CIF的PDCCH、被分配3比特的CIF的PDCCH、以及在公共搜索空间(CSS)没有设定CIF的PDCCH进行盲解码。
如此,通过进行具有现有的3比特的CIF的PDCCH、以及具有扩展的CIF的PDCCH的盲解码,能够基于设定的CC数目等,应用(回退)现有的跨载波调度。例如,在多个CC中发送DL信号的CC数目(或者激活状态的CC数目)为5以下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应用现有的跨载波调度(Rel.12CA w/cross-carrier scheduling)。由此,能够根据分配的数据的量(分配的CC的数目)动态地改变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长,所以能够降低下行控制信道的开销。
<变形例>
用户终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限定于规定子帧而进行含有比特数被扩展的CIF的PDCCH的盲解码。在该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利用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对用户终端设定与规定子帧有关的信息。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限定于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及/或EPDCCH)而进行含有比特数被扩展的CIF的PDCCH的盲解码。
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能够设为以下的任一个或者组合。
·UE专用搜索空间(USS)
·EPDCCH
·作为EPDCCH而设定的2集EPDCCH集的任一方
·进行盲解码的合并数(例如聚合等级=1、2、4、8)中的特定的聚合等级
各EPDCCH集分别由多个PRB构成,与EPDCCH集有关的信息能够从无线基站向用户终端通知。
如此,通过对一部分子帧及/或下行控制信道应用扩展的CIF,能够将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的增加限定在一部分子帧或控制信道,并且能够抑制其它子帧或控制信道的开销的增大。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被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应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例如LTE系统、SUPER 3G、LTE-A系统等在内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应用以将LTE系统的系统带宽设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及/或双重连接(DC)。另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称作IMT-Advanced,也可以称作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等。
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及各小型小区C2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于无线基站11及无线基站12双方。用户终端20设想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利用不同频率的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能够利用至少6个以上CC(小区)来应用CA或者DC。
在用户终端20与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利用带宽窄的载波(称作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也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利用带宽宽的载波,在与无线基站11之间可以利用相同的载波。能够设为无线基站11与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两个无线基站12间)进行有线连接(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而与核心网络40连接。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包括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称作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可以称作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Home 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还可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连接),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连接)。OFDMA是将频带分割成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在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送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通过使用互不相同的带域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送方式。另外,上行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利用了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被传送。此外,通过PBCH,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等被传送。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传输包含PDSCH和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针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EPDCCH可以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号)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送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号,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建立与小区的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
<无线基站>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将要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转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而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被转发到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条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而进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103频率转换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并从发送接收电线101发送。
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发送与应用跨载波调度的小区(CC)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对该小区(CC)进行调度的小区(CC)有关的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发送与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CC(调度小区)的CIF分别对应的CC有关的信息。例如,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发送图7所示的表的信息。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设为基于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向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出。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被输入的上行信号所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解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而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与相邻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回程信令)信号。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主要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设为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它功能块的装置。如图10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控制在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及/或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在适应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在调度小区的控制单元301中,还控制其他小区(CC)的PDSCH的分配。此外,在预先设定与多个调度小区的索引、以及与该调度小区分别发送的CIF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参照图7),控制单元301能够基于设定的信息(表内容)而选择要调度的小区。
此外,控制单元301还控制系统信息、同步信号、寻呼信息、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的调度。此外,控制上行参照信号、在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及/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在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的调度。
控制单元301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而输出给映射部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此外,在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调度小区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号(DCI)。CIF可以以3比特设定(第一方式、第二方式),也可以扩展(例如,5比特)设定。此外,在预先设定多个调度小区的索引、以及与该调度小区分别发送的CIF对应的小区的情况下(参照图7),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设定的信息(表内容)来设定CIF值。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而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103。另外,映射单元3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发送的UL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在PUSCH发送的数据信号、在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处理结果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可以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对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用户终端>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后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从而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发送接收单元203在多个CC中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能够从不同CC(调度小区)接收含有同一CIF值的下行控制信息。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接收与应用跨载波调度的CC有关的信息、以及与调度该CC的调度CC有关的信息。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被转发至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带而进行发送。由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频率转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电线201发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另外,在图12中,主要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设为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它功能块的装置。如图12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具备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判定是否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生成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等)或上行数据信号。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进行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控制。
在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接收到的CIF来控制规定CC的PDSCH的接收处理,并向接收处理单元404进行指示。此外,控制单元401也可以基于接收到的CIF来控制规定CC的PUSCH的发送处理。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考虑对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CC的CIF值设定的偏移量而决定规定CC(第一方式)。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能够对从各调度CC发送的CIF值分别附加不同的偏移量而决定规定CC。
此外,控制单元401能够基于规定了与发送含有CIF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各CC的CIF分别对应的CC有关的信息的表,决定规定CC(第二方式)。
控制单元401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UL信号而输出给映射单元4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或信号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道。
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道中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生成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及/或上行数据)映射在无线资源,从而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DL信号(例如,从无线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从无线基站10接收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例如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此外,在应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能够判断与在下行控制信息中含有的CIF对应的规定CC,接收该规定CC的PDSCH。另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可以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方框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软件的任意组合而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被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由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割的两个以上的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
例如,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利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等硬件而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由包含处理器(CPU)、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持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例如为软盘、光磁盘、ROM、EPROM、CD-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由上述硬件实现,也可以由通过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还可以由两者的组合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用户终端整体。此外,处理器从存储介质向存储器读取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并根据这些来执行各种处理。在此,该程序可以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它功能块也同样地被实现。
以上,对本发明详细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知道,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规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举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而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29日申请的特愿2015-015432。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用户终端,能够利用进行调度的第一小区和通过其它小区被进行调度的第二小区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单元,其经由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含有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Field)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高层信令被通知将所述第一小区的索引和在所述第一小区中使用的CIF值对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了对应的信息,并对于所述第二小区,基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含有的CIF值和通过所述高层信令通知了的信息,控制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区的CIF值被设定为0。
3.一种无线基站,与利用进行调度的第一小区和通过其他小区被进行调度的第二小区的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含有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Field)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将所述第一小区的索引和在所述第一小区中使用的CIF值对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了对应的信息。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利用进行调度的第一小区和通过其他小区被进行调度的第二小区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经由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含有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对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进行控制的步骤,
通过高层信令被通知将所述第一小区的索引和在所述第一小区中使用的CIF值对于所述第二小区进行了对应的信息,并对于所述第二小区,基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含有的CIF值和通过所述高层信令通知了的信息,控制下行共享信道的接收处理及/或上行共享信道的发送处理。
CN201680007734.XA 2015-01-29 2016-01-2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7211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5432 2015-01-29
JP2015-015432 2015-01-29
PCT/JP2016/052616 WO2016121913A1 (ja) 2015-01-29 2016-01-29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1419A CN107211419A (zh) 2017-09-26
CN107211419B true CN107211419B (zh) 2021-06-01

Family

ID=5654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734.XA Active CN107211419B (zh) 2015-01-29 2016-01-29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4480B2 (zh)
EP (2) EP3902359A1 (zh)
JP (2) JP6291088B2 (zh)
CN (1) CN107211419B (zh)
SG (1) SG11201705940RA (zh)
WO (1) WO20161219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0264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ata and multicast signal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182406B2 (en) 2015-03-09 2019-0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0327236B2 (en) 2015-03-09 2019-06-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20298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700845B2 (en) 2015-03-09 2020-06-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1641255B2 (en) 2015-04-05 2023-05-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877334B2 (en) 2015-04-05 2018-01-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177B2 (en) 2015-06-1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894681B2 (en) 2015-06-12 2018-02-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948487B2 (en) 2015-06-15 2018-04-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080214B2 (en) * 2015-09-04 2018-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and decoding with cross-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or cross-carrier referencing
US10200164B2 (en) 2015-09-2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activ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10172124B2 (en) 2015-09-22 2019-01-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sel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JP2018532314A (ja) 2015-10-17 2018-11-01 コムキャスト ケーブ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部分および完全サブフレーム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構成
US10548121B2 (en) 2016-02-03 2020-01-2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57855B2 (en) 2016-02-04 2019-04-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ulti-carrier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992B2 (en) 2016-05-06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signal starting posi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1147062B2 (en) 2016-10-14 2021-10-1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US20180124831A1 (en) 2016-10-29 2018-05-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ual connectivity scheduling request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US10848977B2 (en) 2016-11-02 2020-11-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ual connectivity with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PT3691387T (pt) * 2017-09-29 2023-07-14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tilizador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rádio
CN111492685B (zh) * 2017-10-23 2024-03-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KR20200089284A (ko) * 2017-11-27 2020-07-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유저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EP3735063B1 (en) * 2017-12-27 2024-04-17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735064A4 (en) * 2017-12-28 2021-07-07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WO2019135285A1 (ja) * 2018-01-05 2019-07-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602441A (zh) * 2018-01-11 2020-08-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90313385A1 (en) * 2018-04-05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act dci for urllc
US11057891B2 (en) * 2018-04-10 2021-07-06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performing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with beam operations
CN112970330A (zh) * 2018-09-10 2021-06-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220150929A1 (en) * 2019-02-22 2022-05-12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582776B2 (en) * 2019-08-01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by a wireless device
WO2021134412A1 (en) * 2019-12-31 2021-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primary cell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WO2021151223A1 (en) * 2020-01-29 2021-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6137966A (zh) * 2020-08-06 2023-05-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装置及接收方法
US20220046673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scheduling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US11792785B2 (en) * 2020-09-15 202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nhancing scheduling flexibility for operation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220304036A1 (en) * 2020-10-20 2022-09-22 Apple Inc. Unsynchronized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scheduling ope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483A (zh) * 2010-04-02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11122825A3 (ko) * 2010-03-30 2012-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지시 필드 설정 방법
EP2512050A1 (en) * 2009-12-07 2012-10-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plural component carriers
CN104272808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7775B2 (en) * 2009-07-07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scheduling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CA2775305C (en) * 2009-09-25 2017-07-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KR101777416B1 (ko) * 2009-11-26 2017-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EP2341678A1 (en) * 2010-01-05 2011-07-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ing of resource assignments i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scenarios
RU2540280C2 (ru) * 2010-02-15 2015-02-10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KR101707691B1 (ko) * 2010-03-09 2017-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사용하는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US20120076119A1 (en) * 2010-04-02 2012-03-29 Chi-Fang Li Consistent Interpretation Method On Carrier Indication Fiel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2040901A1 (zh) 2010-09-28 2012-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确定被调度的成员载波的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和系统
KR20140013035A (ko) * 2011-04-25 2014-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캐리어 병합을 위한 오류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25503B2 (en) * 2011-05-02 2015-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same
US9246653B2 (en) * 2011-07-28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for same
CN103718599A (zh) * 2011-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用户终端
WO2014042475A1 (ko) * 2012-09-16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포트 관계를 고려한 하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330664B2 (ja) * 2012-10-30 2018-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5015432A (ja) 2013-07-08 2015-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557060B (zh) * 2013-09-17 2019-04-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同时访问用户设备和多个小区的方法
WO2015185256A1 (en) * 2014-06-05 2015-12-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EP3018855B1 (en) * 2014-11-07 2019-03-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assignment procedure
US10448412B2 (en) * 2015-01-12 2019-10-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whereby user equipment receives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2050A1 (en) * 2009-12-07 2012-10-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plural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1122825A3 (ko) * 2010-03-30 2012-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지시 필드 설정 방법
CN101848483A (zh) * 2010-04-02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272808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21913A1 (ja) 2016-08-04
EP3902359A1 (en) 2021-10-27
CN107211419A (zh) 2017-09-26
JP2018110420A (ja) 2018-07-12
US20180014291A1 (en) 2018-01-11
US11064480B2 (en) 2021-07-13
SG11201705940RA (en) 2017-08-30
JPWO2016121913A1 (ja) 2017-12-07
EP3253154A4 (en) 2018-09-19
JP6291088B2 (ja) 2018-03-14
EP3253154A1 (en)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141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432015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353402B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100829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886919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769968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316640A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432014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638502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21128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JP6740139B2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32616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0182253A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605979A1 (e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WO2018229878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10696B2 (ja)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WO2017078032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17978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