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9300A -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9300A
CN107209300A CN201680008345.9A CN201680008345A CN107209300A CN 107209300 A CN107209300 A CN 107209300A CN 201680008345 A CN201680008345 A CN 201680008345A CN 107209300 A CN107209300 A CN 107209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display body
fa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83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香田祖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5329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25843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209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93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3Identity c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9Securities; Bank no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46Perfo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3Metall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7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ultraviole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8Surface plasmon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9/00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9F19/12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 G09F19/14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displaying different signs depending upon the view-point of the observ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显示体具备: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第1光对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以及第2面,相对于第1面位于与观察侧相反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第2面的与观察侧相反侧入射。此外,显示体具备:第1光学元件,包含第1光学面,通过由第1光学面接收的第1光形成向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第2光学元件,包含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第2面的第2光,通过第2光形成向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从第2光学面出射。

Description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多个信息的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有价证券、证书、品牌品、高价格品、电子设备及个人认证介质等的物品,为了保护该物品具有的价值及信息免受他人侵害,希望难以伪造。因此,有对这样的物品添加难以伪造的显示体、或在物品的一部分上形成显示部的情况。
作为具备难以伪造的显示部的物品,已知有具备由纸形成的基体和印刷在基体的表面上的图样(motif)、形成有将基体贯通的多个微小的孔的纸币。在这样的纸币中,在反射观察中可观察到由图样形成的图像信息,而观察不到由多个微细的孔形成的图像信息。相对于此,在透射观察中,可观察到由多个微细的孔形成的图像信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0-5010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纸币具备的图样是位于基体的表面上的二维的印刷物,另一方面,多个微小的孔是遍及基体的厚度方向的整体取位的三维的构造体。此外,将图样那样的二维的印刷物和微小的孔那样的三维的构造物通过相互不同的工序形成在基体上。这样,加工的对象的维度相互不同,此外在加工中使用的技术相互不同,所以图样相对于基体的对位和多个孔相对于基体的对位通常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定时进行。结果,有图样相对于多个孔的相对位置从规定的位置偏离或按照纸币变化的情况。
另外,这样的事项并不限于用来使物品的伪造变困难的显示体,对于用来装饰物品的显示体或显示体本身为观察的对象的显示体中也同样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显示多个信息的显示体中、能够提高多个信息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度的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显示体具备: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侧入射。上述显示体具备: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上述金属层中的与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相反侧的面是上述第2光学面。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所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
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显示体的观察方法,上述显示体具备: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侧入射。上述显示体具备: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上述金属层中的与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相反侧的面是上述第2光学面。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所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具备:使上述第1光向上述第1面入射的工序;观察上述第1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1面中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的上述第1信息的工序;使上述第2光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工序;观察上述第2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2面中的上述第2光而形成的上述第2信息的工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1光学元件和第2光学元件这两者包含第1面的一部分作为光学面,所以作为第1光学元件与第2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对位的方法而能够采用共通的方法。或者,在第1光学元件的加工和第2光学元件的加工中能够采用同种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将形成有用来形成第1光学元件的模和用来形成第2光学元件的模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的方法、或使用形成有用来形成第1光学元件的掩模和用来形成第2光学元件的掩模的1个掩模将基体蚀刻的方法等。
此外,例如可以采用将用来形成第1光学元件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接着将用来形成第2光学元件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的方法,或使用用来形成第1光学元件的掩模将基体蚀刻、接着使用用来形成第2光学元件的掩模将基体蚀刻的方法等。
由此,第2光学元件的位置相对于第1光学元件的位置的精度变高,能够提高显示第2信息的位置相对于显示第1信息的位置的精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多个信息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显示体具体化的1个实施方式的显示体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体的一部分,是将图1中的区域2放大表示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将第3元件的截面构造放大表示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3元件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元件的一例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元件的一例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1元件的一例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元件的一例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1元件的一例的立体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用来说明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及作用的图。
图13是用来说明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及作用的图。
图14是用来说明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及作用的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变形例的被认证体的平面构造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变形例的显示体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7是用来说明变形例的显示体的作用的图。
图28是用来说明变形例的显示体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4,说明将本发明的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具体化后的1个实施方式。以下,依次说明显示体的整体结构、显示体具备的光学元件的结构、显示体的表面的结构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显示体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及图2说明显示体的整体结构。另外,图2将图1所示的显示体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如图1所示,显示体10具有矩形板形状,具备作为第1面的一例的表面10a。显示体10的表面10a是第1光入射的面,第1光相对于表面10a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显示体10具备作为相对于表面10a位于与观察侧相反侧的第2面的一例的背面10b。第2光相对于背面10b从与观察侧相反侧向背面10b入射。
另外,显示体10具有矩形板形状,但也可以具有圆形板形状或长方体形状等的与矩形板形状不同的形状。
显示体10具备多个光学元件,多个光学元件由第1光学元件和第2光学元件构成。其中,第1光学元件作为第1光学面而具有表面10a的一部分,第1光学面是呈现光学性的作用的面。即,第1光学元件包括第1光学面。第1光学元件从由第1光学面接收到的第1光,形成显示在观察侧的第1信息。
显示体10作为第1光学元件的一例而具备第1元件11和第2元件12,但显示体10也可以仅具备1个第1光学元件,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第1光学元件。
第1元件11具备多个第1显示要素11a,各第1显示要素11a是在第1元件11的内部划分出的、在俯视中具有圆形状的构造体,多个第1显示要素11a在第1元件11的内部中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取位。第2元件12具备多个第2显示要素12a,各第2显示要素12a是在第2元件12的内部划分出的、在俯视中具有圆形状的构造体,多个第2显示要素12a在第2元件12的内部中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取位。
各第1显示要素11a及各第2显示要素12a并不限于圆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三角形形状或四边形形状等的多边形形状的构造体。此外,在各元件中,多个显示要素也可以以相互接触的状态排列在元件的内部中。
第1元件11和第2元件12形成相互不同的信息,第1元件11作为第1信息而形成字母表的“A”,另一方面,第2元件12作为第1信息而形成字母表(alphabet)的“B”。
另外,第1元件11和第2元件12也可以形成相互相同的信息。此外,第1信息并不限于字母表的“A”或“B”等那样的字符,也可以是记号、数字及图案或花纹等的图形,也可以是字符、记号、数字及图形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
第2光学元件作为呈现光学性的作用的面即第2光学面而具有表面10a的一部分。即,第2光学元件包含第2光学面。第2光学元件接收透射过背面10b的第2光,由第2光形成在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从第2光学面出射。
显示体10作为第2光学元件而具备第3元件13,第3元件13与第1元件11及第2元件12分别独立而位于表面10a中。第3元件13具备多个第3显示要素13a,各第3显示要素13a是在第3元件13的内部划分出的、在俯视中具有圆形状的构造体,多个第3显示要素13a在第3元件13的内部中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取位。
各第3显示要素13a并不限于圆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三角形形状或四边形形状等的多边形形状的构造体。此外,在第3元件13中,多个第3显示要素13a也可以以相互接触的状态排列在元件的内部中。
第3元件13作为第2信息而形成字母表的“C”。第2信息并不限于字母表的“C”等那样的字符,也可以是记号、数字及图案或花纹等的图形,也可以是字符、记号、数字及图形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此外,第3元件13形成的第2信息并不限于字符、记号、数字及图形,也可以是特定的颜色在第3元件13的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或第3元件13的配色、颜色的有无等的颜色信息,也可以是特定的颜色被配置的位置、或第3元件13的带有颜色的位置等的位置信息。
如图2所示,显示体10还作为第2光学元件而具备多个第4元件14,第4元件14分别被第1显示要素11a包围。第4元件14具备多个第4显示要素14a,各第4显示要素14a是在第4元件14的内部划分出的、在俯视中具有圆形状的构造体,多个第4显示要素14a在第4元件14的内部中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取位。
第4元件14作为第2信息而形成字母表的“A”。第4元件14形成的信息与第2元件12形成的信息及第3元件13形成的信息相互不同。另外,第4元件14形成的信息也可以与第1元件11形成的信息相互不同,另一方面,第4元件14形成的信息也可以与第2元件12形成的信息或第3元件13形成的信息相互相同。
在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当第1元件11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1,第4元件14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2时,在面积S1与面积S2之间,以下所示的式(1)中记载的关系成立。
0.01≤S2/S1≤0.4…式(1)
当式(1)的关系成立时,由于相对于第1元件11的大小,第4元件14的大小足够小,所以例如当将来自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反射光作为第1元件11的作用而被观察时,不易确认被第1元件11包围的第4元件14。
面积S1例如优选的是0.16mm2以上且1mm2以下,面积S2例如优选的是100μm2以上且90000μm2以下。另外,面积S1优选的是大到观察者能够用肉眼观察之程度,另一方面,面积S2优选的是小到观察者不能用肉眼观察之程度。
另外,显示体10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上如上述第3元件13那样与第1光学元件独立而位于显示体10中的第2光学元件,也可以仅具备1个如上述第4元件14那样被第1光学元件包围的第2光学元件。此外,显示体10也可以仅具备与第1光学元件独立而位于显示体10中的第2光学元件和被第1光学元件包围的第2光学元件的一方。
[光学元件的结构]
参照图3至图9,更详细地说明显示体10具备的光学元件的结构。以下,参照图3及图4说明第2光学元件的结构,参照图5至图9说明第1光学元件的结构。其中,在图4中,因为说明的方便而省略了第2光学元件具备的金属层的图示。
另外,第2光学元件所包含的第3元件13与第4元件14之间,虽然显示体10的位置相互不同,但作为光学元件的结构相互相同。因此,通过说明第3元件13的结构而省略第4元件14的结构的说明。此外,第1光学元件中包含的第1元件11与第2元件12之间,虽然显示体10的位置相互不同,但作为光学元件的结构相互相同。因此,通过说明第1元件11的结构而省略第2元件12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3所示,第3元件13是第2凹凸构造体的一例,具备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的凹凸构造部21、和将凹凸构造部21的一部分覆盖的金属层22。第3元件13具备包括凹凸构造部21与金属层22的界面23的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通过用界面23接收上述第2光、在金属层22激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将第2光中包含的特定的波长的光吸收而改变为与第2光不同颜色的透射光。
凹凸构造部21具备具有作为1个面的基底面31a的板部31、和从基底面31a突出的多个凸部32。基底面31a是第2基底面的一例,板部31是第2板部的一例,凸部32是第2凸部的一例。在各凸部32中,从基底面31a离开的面是顶面32a,与基底面31a相连的2个面分别是侧面32b。多个顶面32a包含在1个假想平面S中,基底面31a与假想平面S大致平行。基底面31a与假想平面S之间的距离D优选的是30nm以上且500nm以下。
各凸部32具有矩形柱形状,但也可以具有三棱柱形状或五棱柱形状等的矩形柱形状以外的多棱柱形状,也可以具有圆柱形状或椭圆柱形状,也可以具有圆锥形状或多棱锥形状等的锥体形状。另外,当各凸部32具有多边形柱形状时,也可以多边形柱形状的角部分别具有曲率。进而,各凸部32也可以在将顶面32a与基底面31a相连的侧面32b中具有多个阶差。当各凸部32的侧面32b是阶差面、即各凸部32的形状是从顶面32a朝向基底面31a按照阶差而宽度方向的长度变大的形状时,也可以是金属层22位于侧面32b中的与假想平面S大致平行的面的各自中。
金属层22形成在基底面31a中的没有被凸部32覆盖的部分的全部、和各凸部32的顶面32a上。在第3元件13中,各凸部32的侧面32b、形成在基底面31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以及形成在各凸部32的顶面32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此外,第3元件13中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第2光学面。
另外,金属层22也可以仅形成在基底面31a上,也可以仅形成在各顶面32a上。或者,金属层22也可以形成在基底面31a的一部分上,也可以形成在多个顶面32a的一部分上。
金属层22的厚度M例如是包含在2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中的规定的厚度,优选的是包含在40nm以上且60nm以下的范围中的规定的厚度。如果金属层22的厚度M是40nm以上,则容易在第1光学元件的透射率与第2光学元件的透射率之间发生差异。此外,如果金属层22的厚度M是60nm以下,则在金属层22中不易发生裂纹。
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优选的是,遍及从紫外光区域到可见光区域而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是负值、反射率较高者。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优选的是铝、金、银或氮化钛等。特别是,反射率较高的铝或银作为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是优选的。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中的银反射率最高。此外,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中的铝较便宜。当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在复介电常数上具有这样的特征时,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而透射的光包含在可见光区域中。因此,观察者能够识别显示体10出射的第2信息。
金属层22例如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的物理蒸镀法形成。当将金属层22用真空蒸镀法形成时,在金属层22的表面22a上形成微小的凹凸构造。但是,通过真空蒸镀法形成的微小的凹凸构造是不给被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带来影响之程度的大小。因此,金属层22可以具有由真空蒸镀法形成之程度的凹凸构造、即表面粗糙。
另外,第3元件13也可以具有光透射性,具备将金属层22覆盖的保护层。通过保护层,第3元件13具备的微小的凹凸构造变得不易损坏。此外,通过保护层,能够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被激励的共振波长的选择性、即选择波长宽度及光吸收量的至少一方与没有形成保护层的结构不同。
保护层的形成材料例如只要是具有光透射性的树脂及电介体材料就可以。当保护层的形成材料是树脂时,形成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苯乙烯等。
当保护层的形成材料是电介体材料时,形成材料是Sb2O3、Fe2O3、TiO2、CdS、CeO2、ZnS、PbCl2、CdO、WO3、SiO、Si2O3、In2O3、PbO、Ta2O3、ZnO、ZrO2、MgO、Si2O2、MgF2、CeF3、CaF2、AlF3、Al2O3及GaO等。
另外,当保护层的形成材料是树脂时,也可以对形成保护层的树脂添加色素。由此,根据色素的吸收波长,能够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被激励的共振波长的选择性、即选择波长宽度及光吸收量的至少一方与没有形成保护层的结构不同。此外,通过将保护层中包含的色素从1个色素改变为其他的色素,能够根据色素间的吸收波长的差异,改变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被激励的共振波长的选择性、即选择波长宽度及光吸收量的至少一方。
如图4所示,多个凸部32在板部31的基底面31a中,沿着作为1个方向的X方向隔开相等的间隔排列,并且沿着作为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Y方向隔开相等的间隔排列。并且,沿着X方向的2个凸部32之间的间隔与沿着Y方向的2个凸部32的间隔相互相等。即,多个凸部32在基底面31a中以四边形栅格的状态排列。沿着X方向的2个凸部32之间的间隔即周期P1例如优选的是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
此外,凸部32的高度优选的是50nm以上且600nm以下。通过凸部32是50nm以上,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容易呈现将入射光中的特定的波长的光吸收而改变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透射光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凸部32的高度是600nm以下,凸部32的成形较容易。
构成第3元件13的各第3显示要素13a具备的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在1个第3显示要素13a出射具有规定的颜色的透射光的基础上,优选的是,为具备2个以上的凸部32和至少将各凸部32的顶面32a覆盖的金属层22的结构。
另外,多个凸部32也可以在基底面31a中以三角形栅格(trigonal lattice)或六边形栅格(hexagonal lattice)的状态排列。当多个凸部32以三角形栅格或六边形栅格子的状态排列时,与多个凸部32以四边形栅格的状态排列时相比,周期P1所包含的数值的数量相互不同。因此,在多个凸部32排列的状态相互不同的元件之间,由金属层22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相互不同。
另外,当多个凸部32以六边形栅格的状态排列时,1个凸部32与位于1个凸部32的周围的6个凸部32的各自之间的距离相互相等。即,多个凸部32的全部以相互相邻的凸部32离开了作为相等的间隔的周期P1的状态排列。这样,当多个凸部32以六边形栅格状排列时,全部的凸部32隔开相等的间隔排列,所以由金属层22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相互成为大致相等。所以,与多个凸部32排列为四边形栅格状的结构相比,容易进行各第3显示要素13a的透射光具有的颜色的调节。
此外,在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相同、并且凸部32排列的周期P1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沿着Y方向或X方向的凸部32的长度相对于周期P1的比例即填充因子(fillfactor),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出射的光的颜色变化。
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例如是石英。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既可以是使石英以外的透射可见光的无机材料例如氧化钛或氟化镁等,也可以是使可见光透射的有机材料例如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等的丙烯酸树脂及环氧树脂等的各种树脂。
当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是无机材料时,由板部31和多个凸部32构成的凹凸构造部21例如通过对由各材料形成的基体进行化学性的蚀刻处理或物理性的蚀刻处理等来形成。此外,当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是树脂时,板部31及多个凸部32例如通过对固化前的树脂转印原始模板(日语:原版)的形状而形成。
第3元件13中包含的各第3显示要素13a包括凹凸构造部21与金属层22的界面23,通过被金属层22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出射作为与照射光不同颜色的光的、在多个第3显示要素13a之间相互相同颜色的光。这样,第3显示要素13a通过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的具有规定的颜色的光显示第2信息,所以显示体10的观察者根据显示体10出射的光中包含的具有规定的颜色的光能够掌握第2信息。
参照图5至图9,说明相互不同的5个第1元件11的结构例。
如图5所示,第1元件11是第1凹凸构造体的一例,例如也可以是具备具有由电介体构成的板形状的板部41、和形成在作为板部41的1个面的基底面41a上的金属层42的结构。板部41是第1板部的一例。第1元件11是具有由板部41与金属层42之间的阶差形成的具有凹凸构造的凹凸构造体,金属层42的表面42a和基底面41a中的没有被金属层42覆盖的部分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第1元件11中,金属层42的表面42a是作为第1光学面的一例的反射面,第1元件11通过由金属层42的表面42a接收到的第1光的反射而形成显示在观察侧的第1信息。
如图6所示,第1元件11是凹凸构造体,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板部41和从基底面41a突出的多个凸部43的结构。板部41是第1板部的一例,基底面41a是第1基底面的一例,凸部43是第1凸部的一例。在第1元件11中,板部41和多个凸部43构成凹凸构造部40。各凸部43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矩形柱形状,多个凸部43沿着Y方向隔开相等的间隔以规定的周期P2排列。在第1元件11中,沿着作为与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Z方向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波状,第1元件11是叶片(lamina)型的衍射栅格。
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3的表面即作为从基底面41a离开的面的顶面43a、和作为与基底面41a相连的2个面的2个侧面43b、以及基底面41a中的没有被凸部43覆盖的部分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且,在第1元件11中,多个顶面43a是作为第1光学面的一例的衍射面,第1元件11通过由多个顶面43a接收到的第1光的衍射,在观察侧形成第1信息。
如图7所示,当第1元件11是反射型的衍射栅格时,在第1元件11中,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正弦波状。即,各凸部44沿着X方向延伸,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侧面44a具有由曲面构成的大致三棱柱形状,各凸部44沿着Y方向以周期P2排列。
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4的表面即在Y方向上连续的凸部44的夹着顶部44b的2个侧面44a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且是作为第1光学面的一例的衍射面。
另外,当第1元件11是反射型的衍射栅格时,在第1元件11中,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锯齿状。即,第1元件11也可以是闪耀型的衍射栅格。此外,当第1元件11是反射型的衍射栅格时,第1元件11具备的凸部也可以具有上述三角形柱形状或矩形柱形状以外的多边形柱形状。
第1元件11可以包含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相互不同的多个衍射栅格。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相互不同的衍射栅格之间,衍射光的光强度变化,所以能够使用多个衍射光的强度而形成第1信息。此外,在第1元件11中,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由第1元件11衍射的2个光会发生干涉那样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第1元件11,能够由基于光的干涉的干涉条纹形成第1信息。进而,第1元件11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通过包含沿着Z方向的截面形状相互不同的多个衍射栅格,从而使用多个衍射光的光强度和光的干涉形成第1信息。
另外,当第1元件11是反射型的衍射栅格时,周期P2例如优选的是200nm以上且2000nm以下,更优选的是5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当周期P2是50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时,入射到第1元件11中的第1光中的可视区域的光容易被衍射,第1元件11形成的第1信息变得更容易通过目视的观察被识别出。
当第1元件11是衍射栅格时,衍射栅格的凹部的深度优选的是50nm以上且600nm以下。通过衍射栅格的凹部的深度是50nm以上,容易发生由衍射栅格带来的光的衍射,此外通过是600nm以下,衍射栅格的成形较容易。
此外,由于第1元件11上的凹部的深度是与第3元件13上的凸部32的高度、即形成在凸部32间的凹部的深度相同的程度,所以容易同时将第1元件11和第3元件13成形。
如图8所示,第1元件11是凹凸构造体,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板部41和从基底面41a突出的多个凸部45、多个凸部45在基底面41a之上不规则地排列的结构。在第1元件11中,板部41和多个凸部45构成凹凸构造部40。多个凸部45分别例如是半椭圆体形状,具有沿着Z方向的长度比沿着X方向的长度大的形状,多个凸部45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状。
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5的表面及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5覆盖的部分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且,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5的表面及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5覆盖的部分是作为第1光学面的一例的散射面,第1元件11通过由散射面接收到的第1光的散射而形成向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
另外,当第1元件11具备的第1光学面是使光散射的面时,在基底面41a上,也可以不规则地排列有从基底面41a朝向板部41的1个面即作为与基底面41a相反侧的面的非基底面凹陷的多个凹部。另外,非基底面例如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的一部分,但也可以非基底面被粘贴到其他基材上,并且其他基材具有的面中的与非基底面相反侧的面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
此外,在基底面41a上排列的多个凸部45也可以不是相互相同的形状,例如在多个凸部45之间,沿着Z方向的长度与沿着X方向的长度的比率也可以相互不同。或者,在基底面41a上排列的多个凹部也可以是相互相同的形状,在多个凹部之间,沿着Z方向的长度与沿着X方向的长度的比率也可以相互不同。
如图9所示,第1元件11是凹凸构造体,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板部41和从基底面41a突出的多个凸部46、在板部41上形成有从基底面41a朝向非基底面41b凹陷的多个凹部47的结构。另外,非基底面41b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板部41的非基底面41b被粘贴到其他基材上,并且其他基材具有的面中的与非基底面41b相反侧的面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
在第1元件11中,板部41、多个凸部46及多个凹部47构成凹凸构造部40。多个凸部46分别是半椭圆体形状,具有沿着Z方向的长度比沿着X方向的长度大的形状,多个凹部47分别由曲面构成。
在第1元件11中,多个凸部46和多个凹部47沿着X方向交替地排列,并且沿着Y方向交替地排列。在第1元件11中,在X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凸部46中,顶部之间的距离是一定,顶部之间的距离是周期P3。此外,多个凸部46沿着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隔开相等的间隔排列,并且多个凹部47同样沿着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隔开相等的间隔排列。
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6的表面、构成各凹部47的曲面及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6覆盖且没有形成凹部47的部分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此外,在第1元件11中,各凸部46的表面及构成各凹部47的曲面构成第1光学面。
这样的第1元件11当周期P3是可视区域以上的长度时,将入射到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上的光在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凸部46及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凹部47中衍射。由此,第1元件11向规定的方向,例如向与板部41的法线方向不同的方向出射衍射光。另一方面,第1元件11当周期P3是比可视区域短的长度时,将入射到第1光学面中的光吸收。另外,所谓第1元件11中的吸收,是指与不具有多个凸部及多个凹部的结构相比,第1元件11的光的反射率下降。
在第1元件11中,当入射到第1光学面中的第1光向周期P3的长度比可见光区域小的凹凸构造部40入射时,由于对于可见光而言折射率连续地变化,所以通常在凹凸构造部40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抗会匹配,光的反射被抑制。因此,第1光的反射率下降。
另外,第1元件11与上述的第3元件13同样,可以是具备覆盖凹凸构造部40的保护层的结构,上述保护层是由具有光透射性的树脂或电介体材料形成的层。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在第1元件11中,在凹凸构造部40与保护层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抗会匹配,所以光的反射被抑制。此外,即使是显示体10使用将第1元件11覆盖的树脂制的粘接层而被贴合到其他部件上的结构,由于在凹凸构造部40与粘接层的界面处发生的阻抗会匹配,所以光的反射也被抑制。
因此,当第1光被向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入射、并且第1元件11例如被从板部41的法线方向视觉辨认时,第1元件11将具有黑色或暗灰色的第1信息向观察侧显示。这样,第1元件11通过衍射光和入射的光的吸收而形成第1信息。
多个凸部46及多个凹部47是通过沿着X方向交替地排列并沿着Y方向交替地排列从而由多个凸部46及多个凹部47形成了四边形栅格的状态,但多个凸部46和多个凹部47也可以排列为形成三角形栅格或六边形栅格。此外,只要是将入射到第1光学面中的第1光吸收、另一方面不出射衍射光的结构,多个凸部46及多个凹部47也可以在基底面41a中不规则地排列。
凹凸构造部40具备的凸部46具有半椭圆体形状,但也可以具有四棱柱形状或四棱柱形状以外的多边形柱形状。此外,凹凸构造部40具备的凹部47由曲面构成,但也可以由圆筒面或多边筒面构成。
另外,在第1元件11具有使第1光衍射的作用或将第1光吸收的作用的基础上,周期P3例如优选的是200nm以上且2000nm以下,更优选的是200nm以上且600nm以下。通过周期P3是可视区域以下,第1元件11容易将第1光吸收。因此,与显示体10的第1元件11的周围的部分相比,第1元件11形成的区域的反射率变低,相应地通过目视的观察更容易识别第1元件11形成的第1信息。
使用图6、图7及图9在前面说明的第1元件11分别是具有以规定的周期排列的凸部的凹凸构造体。但是,只要周期P2的平均值包含在上述优选的范围中,此外,只要周期P3的平均值包含在上述优选的范围中,就不需要严格地是规则性的凹凸微细构造,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凹凸微细构造。
图5所示的板部41及图6至图9所示的凹凸构造部40的形成材料例如是石英,但也可以是石英以外的使可见光透射的无机材料,也可以是使可见光透射的有机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例如只要是氧化钛或氟化镁等就可以,有机材料例如只要是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树脂等的丙烯酸树脂及环氧树脂等的各种树脂就可以。图5所示的板部41及图6至图9所示的凹凸构造部40的形成材料与第3元件13具备的凹凸构造部21的形成材料既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
当凹凸构造部40的形成材料是无机材料时,例如通过对由各材料形成的基体进行化学性的蚀刻处理或物理性的蚀刻处理等而形成凹凸构造部40。当凹凸构造部40的形成材料是树脂时,凹凸构造部40例如通过对固化前的树脂转印原始模板而形成。另外,图5所示的板部41既可以是基体本身,也可以是通过对基体进行化学性的蚀刻处理或物理性的蚀刻处理等而形成的。或者,图5所示的板部41既可以仅通过树脂的涂敷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对作为涂敷后的树脂的固化前的树脂转印原始模板而形成。
另外,使用图6至图9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也可以具备金属层,金属层既可以在第1元件11中形成在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部分的整体上,也可以形成在一部分上。例如,在使用图6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中,金属层只要形成在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3覆盖的部分、凸部43的顶面43a的全部及凸部43的侧面43b的全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在使用图7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中,金属层只要形成在凸部4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
在使用图8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中,金属层只要形成在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5覆盖的部分及凸部45的表面的全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在使用图9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中,金属层只要形成在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6覆盖并且没有形成凹部47的部分、凸部46的表面的全部、及构成凹部47的面的全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可以。另外,当使用图6至图9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具备金属层时,金属层的表面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
通过形成金属层,入射到第1光学面中的光的反射率变高,所以第1元件11形成的第1信息容易通过显示体10的观察者的目视被观察到。
在第1元件11产生了光的反射、衍射、散射、吸收及干涉的基础上,第1元件11具备的金属层的厚度例如优选的是20nm以上且100nm以下,更优选的是40nm以上且60nm以下。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例如是铝。此外,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也可以是金、银及氮化钛等。
金属层例如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的物理蒸镀法形成。另外,如果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与第3元件13具备的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相同,则能够使用物理蒸镀法将第3元件13具备的金属层22和第1元件11具备的金属层同时形成。
此外,使用图6至图8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与使用图9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同样,也可以具备将凹凸构造部40覆盖的保护层。
这样,第1元件11既可以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第1信息的光学元件,也可以是利用光的衍射形成第1信息的光学元件,也可以是利用光的散射形成第1信息的光学元件。此外,第1元件11也可以是利用光的吸收形成第1信息的元件,也可以是利用光的干涉形成第1信息的光学元件。进而,第1元件11也可以是将这些光学元件的两个以上组合而成的结构。
第1元件11如上述那样,通过第1光的反射、衍射、散射、吸收及干涉形成第1信息。因此,显示体10的观察者根据通过第1元件11中的第1光的反射、衍射、散射、吸收及干涉而光强度、波长及观察角度被改变的光、与由其以外的部分中的光学性的作用得到的光的差异,能够掌握第1信息。另一方面,上述的第3显示要素13a用通过由第2光带来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而产生的具有特定的颜色的光来显示第2信息。由此,容易识别出第1信息与第2信息的差异,所以显示体10的观察者不易将显示体10显示的多个信息的各个误识别。
[显示体的表面]
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另外,以下,在显示体10的一例中,说明第1元件11是使用图7在前面说明过的光学元件、并且第2元件12是使用图8在前面说明的光学元件的例子。此外,在图10中表示了显示体10的截面构造中的第2元件12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和第3元件13的截面构造的一部分,在图11中表示了在显示体10的截面构造中的第1元件11中包括第4元件14的部分的截面构造。
如图10所示,显示体10具备的第2元件12具备板部41和从板部41的基底面41a突出的多个凸部45,板部41和多个凸部45构成凹凸构造部40。第2元件12还具备金属层48,金属层48将基底面41a中没有被凸部45覆盖的部分和全部的凸部45的表面覆盖。金属层48的表面48a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构成第2元件12的第1光学面。
显示体10具备的第3元件13具备凹凸构造部21和金属层22。凹凸构造部21由板部31和多个凸部32构成,金属层22形成在板部31的基底面31a中的没有被凸部32覆盖的部分和凸部32的顶面32a上。在第3元件13中,金属层22的表面22a和凸部32的侧面32b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其中,形成在凸部32的顶面32a上金属层22的表面22a及形成在基底面31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将第2信息出射的第2光学面。
在显示体10中,第3元件13具备的凹凸构造部21和第2元件12具备的凹凸构造部40由1个基体形成。此外,第3元件13具备的金属层22和第2元件12具备的金属层48由相互相同的材料构成。
这样,由于第2元件12和第3元件13这两者包含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作为光学面,所以在第2元件12与第3元件13的相对的对位中,能够实现第2元件12相对于基体的对位的方法与第3元件13相对于基体的对位的方法的共通化。或者,在第2元件12的加工和第3元件13的加工中能够采用同种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将形成有用来形成第2元件12的模和用来形成第3元件13的模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的方法,或使用形成有用来形成第2元件12的掩模和用来形成第3元件13的掩模的1个掩模将基体蚀刻的方法等。
此外,例如可以采用将用来形成第2元件12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接着将用来形成第3元件13的原始模板向基体转印的方法,或使用用来形成第2元件12的掩模将基体蚀刻、接着使用用来形成第3元件13的掩模将基体蚀刻的方法等。
由此,第3元件13的位置相对于第2元件12的位置的精度变高,能够提高显示第2信息的位置相对于显示第1信息的位置的精度。
进而,如果是同时形成第2元件12和第3元件13的方法,则制造仅具备第2元件12的显示体时需要的工序数与制造具备第2元件12及第3元件13的显示体10时需要的工序数是相同的。因此,在抑制因用来制造显示体10的工序数增加而在制造中花费的成本变高的同时,能够制造具备第2元件12和第3元件13的显示体10。
此外,在显示体10上,作为用来显示信息的光学元件,没有形成用来将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与背面10b之间贯通的贯通孔。因此,与形成有贯通孔的显示体相比,可将显示体10的机械强度保持得较高。
另外,通过第1元件11和第3元件13,也能够得到以由上述的第2元件12和第3元件13得到的效果为基准的效果。
如图11所示,显示体10具备的第1元件11具备板部41和从板部41的基底面41a突出的多个凸部44,板部41和多个凸部44构成凹凸构造部40。第1元件11还具备金属层49,金属层49将全部的凸部44的表面覆盖。金属层49的表面49a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1元件11的第1光学面。
显示体10具备的第4元件14具备凹凸构造部21和金属层22。凹凸构造部21由板部31和多个凸部32构成,金属层22形成在板部31的基底面31a中的没有被凸部32覆盖的部分和凸部32的顶面32a上。在第4元件14中,金属层22的表面22a和凸部32的侧面32b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其中,形成在凸部32的顶面32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及形成在基底面31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出射第2信息的第2光学面。
在显示体10中,第4元件14具备的凹凸构造部21和第1元件11具备的凹凸构造部40由1个基体形成。此外,第4元件14具备的金属层22和第1元件11具备的金属层49由相互相同的材料构成。
因此,通过显示体10具备的第1元件11和第4元件14,能够得到以由上述的第2元件12和第3元件13带来的效果为基准的效果。此外,显示体10的观察者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大小的第4元件14被第1元件11包围。因此,只要显示体10的观察者不是预先知道显示体10具有第4元件14的观察者,即使观察显示体10,观察者也难以注意到显示体10具有第4元件14。
并且,第1元件11由于将入射到表面10a中的光作为由衍射光构成的第1信息形成在观察侧,所以不知道显示体10具有第4元件14的观察者通过被第1元件11的光学效果引起注意而难以注意到显示体10具有第4元件14。即,根据显示体10的结构,能够使显示体10的伪造对于想要伪造显示体10的人变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是预先知道第4元件14的存在的人,则通过观察第4元件14的有无,就能够简单地进行显示体10的真赝判定。
[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参照图12至图14说明显示体10的观察方法。以下,说明显示体10被附加到作为是否是真品的判定的对象的被认证体上的状态下被观察的例子。另外,第1元件11例如是使用图7在前面说明过的光学元件,第2元件12例如是使用图8在前面说明过的光学元件。
如图12所示,上述的显示体10被附加在被认证体50上。被认证体50由能够使光穿过被认证体50到达显示体10的基材等构成。或者,也可以是,被认证体50中的至少包括带有显示体10的部分的部分由能够使光到达显示体10的基材构成。此外,显示体10也可以以光向显示体10直接入射的状态被附加在被认证体50上。
显示体10的观察方法具备使第1光向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入射的工序、以及观察第1光学元件根据入射到表面10a中的第1光形成的第1信息的工序。显示体10的观察方法还具备使第2光向显示体10的背面10b入射的工序、以及观察第2光学元件根据入射到背面10b中的第2光形成的第2信息的工序。另外,观察第1信息的工序和观察第2信息的工序由观察者进行,但也可以由能够检测显示体10形成的第1信息和第2信息的设备进行。
其中,在使第1光入射的工序中,位于观察侧的光源LS作为第1光IL1而出射白色光。于是,第1光IL1从观察侧相对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入射。由此,显示体10中的第1元件11使入射到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的第1光IL1向观察侧衍射,作为反射光RL而出射衍射光。即,第1元件11使第1光IL1衍射而形成第1信息。第2元件12使入射到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的第1光IL1向观察侧散射,作为反射光RL而出射散射光。即,第2元件12使第1光IL1散射而形成第1信息。
另一方面,第3元件13即使第1光IL1入射到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在观察侧也不形成预先设定的第2信息。
因此,在观察第1信息的工序中,观察者OB能够以目视识别第1元件11形成的第1信息和第2元件12形成的第1信息。另一方面,观察者OB不能以目视识别第3元件13形成的第2信息。
如图13所示,在使第2光入射的工序中,光源LS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位于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并且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使第2光IL2从与对于背面10b的观察侧的相反侧入射。由此,第3元件13通过透射了背面10b的第2光IL2将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激励,使具有与第2光IL2不同的规定的颜色的透射光TL出射。即,第3元件13将第2光IL2变换为与第2光IL2不同颜色的透射光TL而形成第2信息。
另一方面,第1元件11具备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的金属层48,并且第2元件12具备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的金属层49。因此,第1元件11及第2元件12的各自,即使第2光IL2入射到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中、光也不透射到显示体10的表面10a,或者即使使第2光IL2的一部分透射、结果也不形成预先设定的第1信息。
因此,在观察第2信息的工序中,观察者OB能够以目视观察第3元件13形成的第2信息,另一方面不能以目视观察第1元件11形成的第1信息及第2元件12形成的第1信息。
如图14所示,在观察第2信息的工序中,还能够将显示体10放大而观察。观察者OB例如在使用光学显微镜LM将显示体10放大的状态下观察显示体10形成的第2信息。由此,显示体10形成的第2信息中的第4元件14形成的第2信息被放大到观察者OB能够视觉辨认的大小。结果,观察者OB能够观察第4元件14形成的第2信息。
如以上说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由于第1光学元件和第2光学元件的两者包含表面10a的一部分作为光学面,所以在第1光学元件与第2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对位中,能够实现第1光学元件相对于基体的对位和第2光学元件相对于基体的对位的共通化。或者,在第1光学元件的加工和第2光学元件的加工中能够采用同种的技术。所以,第2光学元件的位置相对于第1光学元件的位置的精度变高,能够提高显示第2信息的位置相对于显示第1信息的位置的精度。
(2)由于相对于第1元件11的大小,第4元件14的大小足够小,所以当观察来自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反射光时,难以确认第4元件14。
(3)由于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分别形成具有规定的颜色的第2信息,所以显示体10的观察者OB根据具有规定的颜色的光与其以外的部分的差异,能够掌握第2信息。所以,容易识别出作为第2信息的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的差异。
(4)第1光学元件具备的多个凸部和第2光学元件具备的多个凸部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因此,即使第1光学元件和第2光学元件的各自是具有多个凸部的复杂的结构,也能够提高显示第2信息的位置相对于显示第1信息的位置的精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以下这样适当变更而实施。
[印刷层]
·参照图15至图20如以下说明那样,显示体10也可以具备印刷层。
如图15所示,显示体10具备印刷层60,印刷层60由多个印刷部分61构成,形成向显示体10的观察侧显示的第3信息。各印刷部分61具有包括1个以上的弯曲部的波线形状,多个印刷部分61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沿着1个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
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在多个印刷部分61中,包括与第1元件11具有的第1显示要素11a重叠的印刷部分61、与第2元件12具有的第2显示要素12a重叠的印刷部分61及与第3元件13具有的第3显示要素13a重叠的印刷部分61。与第1显示要素11a重叠的印刷部分61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既可以包含与被第1显示要素11a包围的第4元件重叠的部分,也可以不包含重叠的部分。
在多个印刷部分61中,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包含有与第1元件11、第2元件12及第3元件13的哪个都不重叠的印刷部分61。另外,多个印刷部分61也可以仅由与第1元件11、第2元件12及第3元件13的某个重叠的印刷部分61构成。
印刷层60形成了作为由多个波线形状形成的1个图案的、彩纹图案的一例,但也可以形成由多个圆弧形状形成的彩纹图案或由多个圆形状形成的彩纹图案。此外,印刷层60也可以形成将波线形状,圆弧形状及圆形状中的2个以上的形状组合的彩纹图案。或者,印刷层60也可以形成由波线形状、圆弧形状及圆形状以外的几何学的形状形成的图案。即,作为印刷层60显示的第3信息的图像只要是规定的图案就可以。
此外,如图16所示,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70也可以不形成上述规定的图案,而形成卡号及批次号等的独立信息即包括字符及数字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即,作为印刷层70显示的信息的图像只要包括规定的字符及数字的至少一方就可以。
印刷层70是多个印刷部分71,由第1部分71a、第2部分71b及第3部分71c构成,多个印刷部分71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在显示体10中沿着规定的方向排列。各印刷部分71例如表示1个数字,多个印刷部分71中的第1部分71a表示数字“1”,第2部分71b表示数字“2”,第3部分71c表示数字“3”。
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3个印刷部分71中的第1部分71a的一部分与第1元件11具有的第1显示要素11a重叠,第2部分71b的一部分与第2元件12具有的第2显示要素12a重叠,第3部分71c与第3元件13具有的第3显示要素13a重叠。第1部分71a中的与第1显示要素11a重叠的部分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既可以与第1显示要素11a的内部中包含的第4元件重叠,也可以与第4元件不重叠。
在多个印刷部分71中,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也可以包括与第1元件11、第2元件12及第3元件13的哪个都不重叠的印刷部分71。
另外,印刷层60、70显示的作为第3信息的图像并不限于上述的图案、字符及数字,也可以是图形及记号,也可以是图案、字符、数字、图形及记号中的至少2个的组合。
根据上述结构,相应于显示体10具备形成第3信息的印刷层,能够使显示体10能够显示的信息的视觉方式及信息间的重叠等变复杂。
接着,参照图17至图20说明显示体10的截面构造。
使用图15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与使用图16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虽然印刷层显示的图像相互不同,但在2个显示体10之间,在显示体10中能够配置印刷层的位置在显示体的厚度方向上是共通的。
因此,以下说明使用图15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的截面构造,将使用图16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的截面构造的说明省略。另外,以下说明作为第1光学元件的一例的第2元件12是使用图7在前面说明过的反射型的衍射栅格的例子。
另外,在图17到图20的各自中,表示相对于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与背面10b相反的一侧是显示体10的观察侧时的截面构造。此外,以下作为各显示体10的作用,说明白色光入射到各显示体10中时的作用。
如图17所示,显示体10具备的第2元件12具备由板部41和多个凸部44构成的凹凸构造部40。第2元件12还具备金属层81,金属层81将全部的凸部44的表面覆盖。金属层81的表面81a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2元件12的第1光学面。
显示体10具备的第3元件13具备凹凸构造部21和金属层22。凹凸构造部21由板部31和多个凸部32构成,金属层22形成在板部31的基底面31a中的没有被凸部32覆盖的部分和凸部32的顶面32a上。
在第3元件13中,金属层22的表面22a和凸部32的侧面32b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其中,形成在凸部32的顶面32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及形成在基底面31a上的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第3元件13的第2光学面。
在显示体10中,第3元件13具备的凹凸构造部21和第2元件12具备的凹凸构造部40由1个基体10c形成。第3元件13的凹凸构造部21中的与基底面31a相反侧的面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的一部分,第2元件12的凹凸构造部40中的与凸部44的表面相反侧的面构成显示体10的背面10b的一部分。此外,第3元件13具备的金属层22和第2元件12具备的金属层81优选的是由相互相同的材料构成,但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上,形成有构成印刷层60的多个印刷部分61。即,印刷层60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位于第2光入射的一侧。各印刷部分61不使可见光透射,在多个印刷部分61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1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1。
印刷层60由包含规定的染料或颜料等的油墨形成,通过各种印刷方法,例如凹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及网版印刷法等形成。
在第2元件12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中,印刷部分61抑制第2光从显示体10的背面10b朝向表面10a透射。因此,如果第2元件12的金属层81是使光透射的结构,则当观察者观察显示体10时,在第2元件12中的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和第2元件12中的不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之间,观察者视觉辨认的像的对比度变高。结果,在第2元件12显示的信息中,印刷部分61显示的信息容易被视觉辨认。
在第3元件13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中,印刷部分61抑制第2光从显示体10的背面10b朝向表面10a透射。因此,在第3元件13中的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中,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的光的光量变小,所以第3元件13出射的光不易被视觉辨认。并且,当观察者观察显示体10时,在第3元件13中的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和第3元件13中的不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之间,观察者视觉辨认的像的对比度变高。结果,在第3元件13显示的信息中,印刷部分61显示的信息变得容易被视觉辨认。
另外,当观察者从正视的方向观察显示体10时,从第3元件13中的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的光量变得最小,印刷部分61变得容易被视觉辨认。
印刷层60也可以相对于显示体10的表面10a位于第1光入射的一侧。即,如图18所示,图18的显示体10具备相当于上述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包覆面10d,在包覆面10d的整体上形成有透明树脂层82。透明树脂层82将第2元件12与第3元件13覆盖。透明树脂层82是由能够使光透射的树脂形成的层。透明树脂层82中的与接触在显示体10的包覆面10d上的面相反侧的面是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在表面82a上形成有多个印刷部分61。
透明树脂层82既可以是具有用来将显示体10向被认证体等的物品粘贴的具有粘着性的层,也可以是不具有粘着性的层。另外,当透明树脂层82是不具有粘着性的层时,具有粘着性的层只要与透明树脂层82另外地形成在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或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上就可以。
在多个印刷部分61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1、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1。
在第2元件12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中,印刷部分61能够抑制第1光相对于第2元件12入射。此外,印刷部分61能够抑制第2元件12出射的衍射光中的出射方向被印刷部分61遮挡的衍射光向显示体10的观察侧出射。
因此,与不具有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1的结构相比,观察侧中出射由第2元件12带来的衍射光的范围被限制。所以,以规定的出射角出射的衍射光变得难以视觉辨认。
在第3元件13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中,印刷部分61能够抑制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从第3元件13出射的光被向观察侧出射。因此,第3元件13中从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出射的光的光量变小,所以与印刷部分61重叠的部分变得难以被视觉辨认。
构成印刷层60的各印刷部分并不限于不使上述可见光透射的印刷部分,也可以是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印刷部分。
即,如图19所示,在使用图17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中,印刷层60由多个印刷部分62构成,各印刷部分62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在多个印刷部分62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2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2。
如果第2元件12的金属层81是使光透射的结构,在第2元件12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2重叠的部分中,将作为透射过印刷部分62的光的具有规定的波长的光、和在第2元件12中衍射的衍射光出射。因此,视觉辨认出透射了印刷部分62的光和衍射光。在该结构中,以印刷部分62的图案与衍射光的图案重叠的状态被视觉辨认。
在第3元件13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2重叠的部分中,透射过印刷部分62的光的一部分被用于第3元件13中的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另一方面,其余的部分透射第3元件13。
因此,在透射过印刷部分62的光的颜色与通过第3元件13中的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出射的光的颜色不同的情况下,将透射过印刷部分62的光的颜色和透射过第3元件13的光的颜色的混色后的光出射。
此外,由使可见光透射的印刷部分62构成的印刷层60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图18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即,如图20所示,印刷层60由多个印刷部分62构成,各印刷部分62形成在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上。在多个印刷部分62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2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2。
第2元件12出射的衍射光的一部分被朝向印刷部分62出射。此时,如果被朝向印刷部分62出射的衍射光是具有印刷部分62能够透射的波长的衍射光,则衍射光透射印刷部分62被向观察侧出射。另一方面,如果被朝向印刷部分62出射的衍射光是具有印刷部分62不能透射的波长的衍射光,则衍射光不向观察侧出射。
在第3元件13中的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印刷部分62重叠的部分中,入射的光的一部分被用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另一方面,其余的部分透射第3元件13。
并且,在是与通过第3元件13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印刷部分62可透射的光的波长的光具有相同的波长的光的情况下,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的光不被印刷部分62吸收而透射,所以即使是印刷部分62,也出射波长与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的光相同的光。相对于此,在是与通过第3元件13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产生印刷部分62可透射的光的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的光的情况下,入射到第3元件13中的光的一部分的波长的光被印刷部分62吸收,其以外的波长的光透射印刷部分62,被向观察侧出射。
另外,通过图16所示的具备印刷层70的显示体10,也能够得到与通过具备印刷层60的显示体10得到的效果同等的效果。
此外,在显示体10具备透明树脂层82的结构、即使用图18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及使用图20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中,印刷层也可以形成在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和基体10c的背面10b这两者上。
·在使用图17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中,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与表面10a相反的一侧也可以是显示体10的观察侧。
即,如图21所示,第2元件12具备金属层81,金属层81中的与基体10c接触的面是背面81b,与背面81b相反侧的面是表面81a。金属层81的背面81b构成第1光入射的第1面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2元件12的第1光学面。
第3元件13具备金属层22,金属层22中的与基体10c接触的面是背面22b,与背面22b相反侧的面是表面22a。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第2光入射的第2面的一部分,金属层22的背面22b构成第3元件13的第2光学面。
在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上,形成有构成印刷层60的多个印刷部分63。即,印刷层60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位于第1光入射的一侧。各印刷部分63不使可见光透射,在多个印刷部分63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3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3。
根据这样的印刷层60,能够得到依据使用图18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的效果。
■在使用图18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中,相对于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与表面10a相反的一侧也可以是显示体10的观察侧。
即,如图22所示,显示体10具备透明树脂层82,在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上,形成有构成印刷层60的多个印刷部分63。另外,在显示体10中,与使用图21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同样,金属层81的背面81b构成第1面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2元件12的第1光学面。此外,在显示体10中,金属层22的表面22a构成第2面的一部分,金属层22的背面22b构成第3元件13的第2光学面。
根据这样的印刷层60,能够得到依据使用图17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的效果。
■在使用图21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中,印刷层60具备的印刷部分也可以是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印刷部分。
即,如图23所示,印刷层60具备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多个印刷部分64,各印刷部分64形成在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上。在多个印刷部分64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4、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4。
根据这样的印刷层60,能够得到依据使用图20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的效果。
■在使用图22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中,印刷层60具备的印刷部分也可以是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印刷部分。
即,如图24所示,印刷层60具备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多个印刷部分64,各印刷部分64形成在透明树脂层82的表面82a上。在多个印刷部分64中,包括在显示体1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元件12重叠的印刷部分64、和与第3元件13重叠的印刷部分64。
根据这样的印刷层60,能够得到依据使用图19在前面说明过的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的效果。
■在具备印刷层60的结构中,第2元件12并不限于上述反射型的衍射栅格,也可以使用图5、图6、图8及图9的各自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
■在构成1个印刷层60的多个印刷部分中,也可以包括使可见光的一部分透射的印刷部分和不使可见光透射的印刷部分这两者。
■如图25所示,在显示体10具备显示由上述彩纹图案等的几何学的形状构成的图案的印刷层60的结构中,带有显示体10的被认证体50也可以具备印刷层51。印刷层51由多个印刷部分52构成,在与显示体10的表面10a对置的俯视中,各印刷部分52优选的是与形成在显示体10上的多个印刷部分中的1个相连。在此情况下,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和被认证体50具备的印刷层51显示1个彩纹图案。此外,也可以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与被认证体50具备的印刷层51不相连地显示1个彩纹图案。进而,也可以显示体10具备的印刷层60与被认证体50具备的印刷层51不相连地显示不同的彩纹图案。
[其他变形例]
■在使第1光入射的工序中,向显示体10入射的光也可以不是白色光。即使是这样的方法,向显示体10入射的光也只要包含呈现由第1元件11及第2元件12的各自带来的光学效果的光就可以。
■在使第2光入射的工序中,向显示体10入射的光也可以不是白色光。即使是这样的方法,向显示体10入射的光也只要包含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具备的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能够改变颜色的光就可以。
■周期P2只要第1元件11在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部分中接收第1光而形成第1信息,就可以是包含在比200nm小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也可以是包含在比2000nm大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
■周期P3只要第1元件11能够在构成显示体10的表面10a的部分中接收第1光而形成第1信息,就可以是包含在比200nm小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也可以是包含在比2000nm大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
■第1元件11可以不是凹凸构造体,例如,可以是仅由具有大致平坦的表面的板部构成、并且在表面中将第1光向观察侧反射的结构。即,使用图5在前面说明过的第1元件11也可以是仅具备板部41、通过由基底面41a接收的第1光的反射来形成第1信息的结构。
■在第3元件13具备的多个第3显示要素13a中,也可以包含透射过的光的颜色相互不同的两种显示要素即第1显示要素和第2显示要素。这里,透射的光的颜色由在各显示要素中包含的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形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决定。并且,通过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1个变化,形成在金属层22上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变化。
即,第1显示要素包括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第2显示要素包括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在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与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之间,板部31的基底面31a中凸部32取位的周期P1、基底面31a与假想平面S之间的距离D、基底面31a上的多个凸部32的排列状态、金属层22的厚度M、透明树脂层82的折射率、及金属层22的形成材料的至少1个相互不同。由此,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与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激励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状态相互不同。
这样,当第3元件13包括出射具有第1色的光的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和出射具有第2色的光的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时,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5)由于第3元件13能够显示第1色与第2色的混色,所以与第3元件13仅包含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及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的一方的结构相比,第3元件13能够显示的颜色增加。此外,由于第1显示要素和第2显示要素将具有相互不同的状态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激励,所以与第2光学元件仅包含将相互状态相同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激励的要素的结构相比,第2光学元件显示的第2信息变得更复杂。
■在第3元件13具备的第3显示要素13a中,也可以包含透射的光的颜色相互不同的3种以上的显示要素。
■在第3元件13具备的1个第3显示要素13a中,也可以包含透射的光的颜色相互不同的2种以上的部分。
■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分别也可以是使白色光透射的结构。在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中,例如如果多个凸部32的周期P1不规则,或多个凸部32的高度不均匀,则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的最小单位、即由1个界面23形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各自的状态相互不同。由此,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各自透射的光的颜色成为白色。
此外,如果是多个凸部32不规则地排列的结构,则与多个凸部规则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在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中,容易激励相互不同的状态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因此,透射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的光容易成为具有相互不同的波长的多个光的混合。
■周期P1只要能够进行金属层22中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就可以是包含在比100nm小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也可以是包含在比600nm大的范围中的规定的长度。
■金属层22的厚度只要能够进行金属层22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就可以是包含在比20nm小的范围中的规定的厚度,也可以是包含在比100nm大的范围中的规定的厚度。
■基底面31a与假想平面S之间的距离只要能够进行金属层22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就可以是包含在比30nm小的范围中的规定的距离,也可以是包含在比500nm大的范围中的规定的距离。
■只要能够进行金属层22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励,基底面31a与假想平面S也可以形成规定的角度。
■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分别也可以是进一步将波长与入射到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中的第2光大致相同的光、即与第2光具有相同颜色的透射光向观察侧出射的结构。此外,在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中,可以包含使入射到显示体10的背面10b中的第2光透射的部分、例如金属层22的厚度小到使第2光透射的程度的部分。
■第3元件13及第4元件14的各自具备的凹凸构造体既可以是包含1个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包含2个以上的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的结构。
■如图26所示,显示体90也可以是具备第1元件91和第2元件92、第2元件92的整体被包含在第1元件91中的结构。第2元件92具有显示体90的表面90a中的一部分作为第2光学面,另一方面,第1元件91具有显示体90的表面90a中的除了第2光学面以外的部分作为第1光学面。
第1元件91是具有使用图9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的光学元件,通过将由第1光学面接收到的第1光吸收,从而在观察侧形成第1信息。第1元件91作为第1信息而形成作为矩形形状中的除了第2元件92以外的部分的、具有黑色或暗灰色的信息。
第2元件92是具有使用图3及图4在前面说明过的结构的光学元件,是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的光学元件。第2元件92接收透射过显示体90的背面90b的第2光,从第2光形成在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后,从作为表面90a的一部分的第2光学面出射。第2信息是透射过显示体90的背面90b的透射光,是具有与第2光不同颜色的光。
另一方面,第2元件92也可以通过将由第2光学面接收到的第1光吸收,将模拟第1信息的光向观察侧出射。另外,所谓第2元件92的吸收,如上述那样,是指与不具有多个凸部及多个凹部的结构相比,第2元件92的光的反射率下降。
因此,当第1光向显示体90的表面90a入射、并且第2元件92被从板部31的法线方向视觉辨认时,第1元件91在观察侧显示具有黑色或暗灰色的第3信息。
第2元件92由多个第2显示要素92a构成,当第2光入射到显示体90中时,多个第2显示要素92a作为第2信息而形成作为字母表的“O”与“K”的组合的、具有规定的颜色的信息。另一方面,当第1光入射到显示体90中时,第2元件92将作为具有黑色或暗灰色的光的、模拟第1元件91所形成的第1信息的光出射。
第2元件92的第2光学面的反射率与第1元件91的第1光学面的反射率相互大致相等。另外,在相互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包括第2光学面的反射率与第1光学面的反射率相等的情况、和第2光学面的反射率与第1光学面的反射率的差是当以目视观察了在表面90a中反射的光时第1信息与第2光学元件出射的光被识别为1个信息的程度的差的情况。
如图27所示,上述显示体90被附加到被认证体100上。被认证体100由能够使光穿过被认证体100到达显示体90的基材等构成。或者,被认证体100中的至少包含带有显示体90的部分的部分也可以由能够使光到达显示体90的基材构成。此外,显示体90也可以以光被直接照射在显示体90上的状态被附加到被认证体100上。
并且,在使第1光向显示体90入射的工序中,位于观察侧的光源LS作为第1光IL1而出射白色光,第1光IL1相对于显示体90的表面90a从观察侧入射。由此,显示体90中的第1元件91将入射到显示体90的表面90a的第1光IL1中的、由第1光学面接收到的第1光IL1吸收。另一方面,第2元件92将入射到显示体90的表面90a的第1光IL1中的入射到第2光学面中的第1光IL1吸收。
因此,在观察第1信息的工序中,观察者OB通过观察反射光RL,能够以目视确认第1元件91形成的第1信息和由第2元件92出射的光形成的1个信息。另一方面,观察者OB不能单独识别第2元件92出射的光。此外,由于第2元件92出射的光是模拟第1元件91所形成的第1信息的光,所以因第2元件92出射的光而第1信息变得难以被观察到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在使第2光向显示体90入射的工序中,光源LS相对于显示体90的背面90b位于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使第2光IL2相对于显示体90的背面90b从与对于背面90b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入射。由此,第2元件92通过透射过背面90b的第2光IL2而激励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出射具有与第2光IL2不同的规定的颜色的透射光TL。即,第2元件92从第2光IL2形成作为第2信息的透射光,向观察侧出射。
另一方面,第1元件91即使第2光IL2入射到显示体90的背面90b中,在观察侧也不显示第1信息。
因此,在观察第2信息的工序中,观察者OB能够以目视观察第2元件92形成的第2信息,另一方面不能以目视观察第1元件91形成的第1信息。
这样,显示体90当第1光IL1入射时,显示由第1信息和第2元件92出射的光形成的1个信息,另一方面,当第2光IL2入射时显示第2信息。因此,观察者OB例如通过判断显示体90是否具有第2信息,能够判断被认证体100的真赝。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6)当第2光学面接收到第1光时,在观察侧模拟第1信息的光被从第2元件92出射,所以通过从第2元件92出射的光,抑制了第1信息变得难以观察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体10中,优选的是,如使用图26说明的显示体90那样,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的除了第1元件11、第2元件12及第3元件13以外的部分是第5元件。并且,优选的是,第5元件形成的第1信息和第3元件13接收到第1光而向观察侧出射的光是模拟第1信息的光。
■显示体90也可以是当第1光入射到显示体90的表面90a时、第1元件91出射的光的颜色与第2元件92出射的光的颜色相互大致相等的结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第2元件92出射的光也是模拟第1信息的光。例如,显示体90只要是第1元件91出射的衍射光的颜色与第2元件92出射的衍射光的颜色相互大致相等的结构就可以。
■显示体的表面既可以如实施方式的显示体10那样,由第1光学面、第2光学面及既非第1光学面也非第2光学面的面构成,也可以如变形例的显示体90那样仅由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构成。
■在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在第2光学元件被第1光学元件包围的结构中,上述面积S1和面积S2也可以具有满足下述式(2)及(3)的一方的关系。
0.01>S2/S1…式(2)
S2/S1>0.4…式(3)
■在显示体10的表面10a中,也可以是第2光学元件的一部分被第1光学元件包围的结构。
·上述显示体也可以不是通过使被认证体的真赝的判定成为可能而用来抑制被认证体的伪造的显示体,例如也可以是以装饰物品的目的而附加在物品上的显示体,也可以是显示体本身为鉴赏的对象的显示体。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
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入射;
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
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
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
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
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以及
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上述金属层中,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和与上述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中的某一方是上述第2光学面,
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上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2光学元件被上述第1光学元件包围;
在上述第1面中,当上述第1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1、上述第2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2时,下述式(1)所记载的关系成立,
0.01≦S2/S1≦0.4…式(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构成为,由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上述第1光而出射模拟上述第1信息的光。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包括:
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出射具有第1色的上述透射光;以及
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出射具有与上述第1色不同的第2色的上述透射光。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构造部具备具有作为1个面的基底面的板部、和从上述基底面突出的多个凸部,
上述基底面与包含多个上述凸部的顶面的假想平面大致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凹凸构造部中,上述基底面与上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是30nm以上且500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层的厚度是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在上述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中,可见光区域中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是负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凸部在上述基底面上以三角形栅格状、四边形栅格状及六边形栅格状的某种状态排列;
在上述基底面中上述多个凸部排列的周期是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凸部在上述基底面中不规则地排列。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包括第1显示要素和第2显示要素,
上述第1显示要素及上述第2显示要素分别具备上述板部的一部分和至少1个上述凸部,
在上述第1显示要素与上述第2显示要素之间,上述基底面中的上述凸部取位的周期、上述基底面与上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上述基底面中的上述凸部的排列状态、上述金属层的厚度、及上述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中的至少1种相互不同。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构造体是第2凹凸构造体,
上述基底面是第2基底面,
上述板部是第2板部,
上述凸部是第2凸部,
上述第1光学元件是第1凹凸构造体,
上述第1凹凸构造体具备:
第1板部,具有作为1个面的第1基底面;以及
多个第1凸部,从上述第1基底面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基底面中多个上述第1凸部排列的周期的平均值是200nm以上且2000n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基底面中的没有被上述第1凸部覆盖的部分和各第1凸部的表面构成上述第1光学面,
上述第1光学面是将上述第1光向上述观察侧反射的反射面,
在上述第1基底面中,多个上述第1凸部不规则地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位于上述第1光对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及上述第2光对上述第2面入射的一侧的至少一方、使可见光的至少一部分不透射的印刷层,所述印刷层构成为,上述印刷层使上述可见光的至少一部分不透射,从而在上述观察侧形成第3信息,
在与上述第1面对置的俯视中,上述印刷层与上述第1光学元件的一部分及上述第2光学元件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方重叠。
15.(修改后)一种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体具备:
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
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入射;
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
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
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
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
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以及
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上述金属层中,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和与上述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中的某一方是上述第2光学面,
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上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
上述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具备:
使上述第1光向上述第1面入射的工序;
观察上述第1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1面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的上述第1信息的工序;
使上述第2光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工序;以及
观察上述第2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而形成的上述第2信息的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2光学元件被上述第1光学元件包围,
当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1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1、上述第2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2时,0.01≤S2/S1≤0.4;
在观察上述第2信息的工序中,在将上述显示体放大的状态下观察上述第2信息。

Claims (16)

1.一种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
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入射;
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
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
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
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
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以及
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上述金属层中的与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是上述第2光学面,
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上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2光学元件被上述第1光学元件包围;
在上述第1面中,当上述第1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1、上述第2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2时,下述式(1)所记载的关系成立,
0.01≦S2/S1≦0.4…式(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构成为,由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上述第1光而出射模拟上述第1信息的光。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包括:
第1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出射具有第1色的上述透射光;以及
第2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出射具有与上述第1色不同的第2色的上述透射光。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构造部具备具有作为1个面的基底面的板部、和从上述基底面突出的多个凸部,
上述基底面与包含多个上述凸部的顶面的假想平面大致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凹凸构造部中,上述基底面与上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是30nm以上且500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层的厚度是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在上述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中,可见光区域中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是负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凸部在上述基底面上以三角形栅格状、四边形栅格状及六边形栅格状的某种状态排列;
在上述基底面中上述多个凸部排列的周期是100nm以上且600nm以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凸部在上述基底面中不规则地排列。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光学元件包括第1显示要素和第2显示要素,
上述第1显示要素及上述第2显示要素分别具备上述板部的一部分和至少1个上述凸部,
在上述第1显示要素与上述第2显示要素之间,上述基底面中的上述凸部取位的周期、上述基底面与上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距离、上述基底面中的上述凸部的排列状态、上述金属层的厚度、及上述金属层的形成材料中的至少1种相互不同。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构造体是第2凹凸构造体,
上述基底面是第2基底面,
上述板部是第2板部,
上述凸部是第2凸部,
上述第1光学元件是第1凹凸构造体,
上述第1凹凸构造体具备:
第1板部,具有作为1个面的第1基底面;以及
多个第1凸部,从上述第1基底面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基底面中多个上述第1凸部排列的周期的平均值是200nm以上且2000n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基底面中的没有被上述第1凸部覆盖的部分和各第1凸部的表面构成上述第1光学面,
上述第1光学面是将上述第1光向上述观察侧反射的反射面,
在上述第1基底面中,多个上述第1凸部不规则地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位于上述第1光对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及上述第2光对上述第2面入射的一侧的至少一方、使可见光的至少一部分不透射的印刷层,所述印刷层构成为,上述印刷层使上述可见光的至少一部分不透射,从而在上述观察侧形成第3信息,
在与上述第1面对置的俯视中,上述印刷层与上述第1光学元件的一部分及上述第2光学元件的一部分的至少一方重叠。
15.一种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体具备:
第1面,包含第1光学面和第2光学面,供第1光入射,上述第1光相对于上述第1面入射的一侧是观察侧;
第2面,相对于上述第1面,位于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供第2光从相对于上述第2面的与上述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入射;
第1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1光学面,通过由上述第1光学面接收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1信息;以及
第2光学元件,包含上述第2光学面,接收透射过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通过上述第2光形成向上述观察侧显示的第2信息,并将上述第2信息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
上述第2光学元件是凹凸构造体,
上述凹凸构造体具备:
凹凸构造部,由使光透射的电介体构成;以及
金属层,将上述凹凸构造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上述金属层中的与上述凹凸构造部和上述金属层的界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是上述第2光学面,
上述凹凸构造体包括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上述等离子体激元构造体中,由上述界面接收上述第2光,在上述金属层中激励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由此从上述第2光学面出射具有与上述第2光不同的颜色并构成上述第2信息的透射光,
上述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具备:
使上述第1光向上述第1面入射的工序;
观察上述第1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1面的上述第1光而形成的上述第1信息的工序;
使上述第2光向上述第2面入射的工序;以及
观察上述第2光学元件通过入射到上述第2面的上述第2光而形成的上述第2信息的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体的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2光学元件被上述第1光学元件包围,
当在上述第1面中上述第1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1、上述第2光学元件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S2时,0.01≤S2/S1≤0.4;
在观察上述第2信息的工序中,在将上述显示体放大的状态下观察上述第2信息。
CN201680008345.9A 2015-02-04 2016-02-04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Pending CN1072093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463 2015-02-04
JP2015-020463 2015-02-04
JP2015-125614 2015-06-23
JP2015125614A JP6641738B2 (ja) 2015-02-04 2015-06-23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PCT/JP2016/053297 WO2016125843A1 (ja) 2015-02-04 2016-02-04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9300A true CN107209300A (zh) 2017-09-26

Family

ID=5668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8345.9A Pending CN107209300A (zh) 2015-02-04 2016-02-04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0932B2 (zh)
EP (1) EP3255468B1 (zh)
JP (1) JP6641738B2 (zh)
KR (1) KR102535492B1 (zh)
CN (1) CN107209300A (zh)
DE (1) DE112016000597T5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03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CN111819475A (zh) * 2018-05-03 2020-10-23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逆反射膜、膜、数据载体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4403A1 (ja) * 2016-03-25 2017-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磁波応答性積層体
KR102419708B1 (ko) 2016-06-24 2022-07-11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디바이스, 표시체, 표시체 부착 디바이스, 광학 필터, 및 광학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EP3722846A4 (en) 2017-12-04 2021-05-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DISPLAY BODY, DEVICE PROVIDED WITH A DISPLAY BODY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BODY
DE102017130589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zweidimensionaler Nanostruktur und Herstellverfahren für dieses Sicherheitselement
GB2578773B (en) * 2018-11-08 2022-03-30 De La Rue Int Lt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curity device components
DE102020003493A1 (de) * 2020-06-10 2021-12-16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Verbundkörper, Dekorfoli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7705A1 (en) * 2007-12-21 2010-12-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ecurity element
TW201121793A (en) * 2009-12-30 2011-07-01 Sipix Chemical Inc Decorated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223905A (ja) * 2011-04-15 2012-11-15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潜像印刷物
JP2013174683A (ja) * 2012-02-24 2013-09-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WO2014023415A1 (de) * 2012-08-10 2014-02-1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farbeffekterzeugender struktur
WO2014072358A1 (de) * 2012-11-06 2014-05-15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s
WO2014129202A1 (ja) * 2013-02-21 2014-08-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20140285892A1 (en) * 2011-10-28 2014-09-25 Hologram. Industries Optical security component having a reflective effect, manufacture of said component, and secured document provided with such a component
JP2014219546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光学フィルタ
WO2015039711A1 (de) * 2013-09-20 2015-03-26 Hueck Folien Ges.M.B.H. Sicherheitselement, insbesondere sicherheitsetikett
US20170225502A1 (en) * 2014-01-31 2017-08-10 Surys Plasmonic optical security component, production of such a component and a secure document equipped with such a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12012A1 (en) * 1994-11-09 1996-05-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label and authenticating pattern incorporating diffrac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m
SI0861156T1 (en) 1995-11-13 2000-10-31 Orell Fuessli Banknote Engineering Ltd. Security document with security marking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7705A1 (en) * 2007-12-21 2010-12-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ecurity element
TW201121793A (en) * 2009-12-30 2011-07-01 Sipix Chemical Inc Decorated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223905A (ja) * 2011-04-15 2012-11-15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潜像印刷物
US20140285892A1 (en) * 2011-10-28 2014-09-25 Hologram. Industries Optical security component having a reflective effect, manufacture of said component, and secured document provided with such a component
JP2013174683A (ja) * 2012-02-24 2013-09-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WO2014023415A1 (de) * 2012-08-10 2014-02-13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farbeffekterzeugender struktur
WO2014072358A1 (de) * 2012-11-06 2014-05-15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s
WO2014129202A1 (ja) * 2013-02-21 2014-08-2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体およ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JP2014219546A (ja) * 2013-05-08 2014-11-2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光学フィルタ
WO2015039711A1 (de) * 2013-09-20 2015-03-26 Hueck Folien Ges.M.B.H. Sicherheitselement, insbesondere sicherheitsetikett
US20170225502A1 (en) * 2014-01-31 2017-08-10 Surys Plasmonic optical security component, production of such a component and a secure document equipped with such a compon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03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CN109599030B (zh) * 2017-09-30 2020-12-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CN111819475A (zh) * 2018-05-03 2020-10-23 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逆反射膜、膜、数据载体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55468A4 (en) 2018-03-07
US10350932B2 (en) 2019-07-16
US20170326898A1 (en) 2017-11-16
EP3255468B1 (en) 2019-12-18
JP6641738B2 (ja) 2020-02-05
KR102535492B1 (ko) 2023-05-24
KR20170109613A (ko) 2017-09-29
DE112016000597T5 (de) 2017-12-21
JP2016144929A (ja) 2016-08-12
EP3255468A1 (en) 201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9300A (zh) 显示体及显示体的观察方法
US11618275B2 (en) Optical switch devices
US20220237979A1 (en) Optical switch devices
EP2960690B1 (en) Display having a high anti-counterfeiting effect
CN104090319B (zh)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RU2414731C2 (ru) Микро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9476173A (zh) 制造安全装置的方法
US10598833B2 (en) Display
WO2016125843A1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観察方法
CN107111022A (zh) 显示体及物品
JP7334414B2 (ja) 光学素子、転写箔、および、認証体
KR20140069105A (ko) 비밀 스트립 및 이것이 제공된 문서
KR101472921B1 (ko) 미세 패턴과 마이크로 렌즈를 이용한 입체라벨
CN108656782A (zh) 光学防伪元件、使用该光学防伪元件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4281B (zh) 利用精细图案和微透镜而使图案移动的三维标签
JP2023160830A (ja) 光学素子、転写箔、および、認証体
JP2012078447A (ja) 表示体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US20160133168A1 (en) Three-dimentional label having moving patterns using fine patterns and microlens
CN111070938A (zh) 一种设置全息防伪标识的证卡及其制作方法
TWM621698U (zh) 折光壓紋的防偽物結構
JP2023074287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認証体
TH83950A (th) ชิ้นส่วนเพื่อความปลอดภัยและวิธีการผลิตชิ้นส่วนเพื่อความปลอดภั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