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8923A -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8923A
CN107208923A CN201580071344.4A CN201580071344A CN107208923A CN 107208923 A CN107208923 A CN 107208923A CN 201580071344 A CN201580071344 A CN 201580071344A CN 107208923 A CN107208923 A CN 107208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assemblies
assemblies according
ai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布里埃尔·加涅-马科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8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89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2Multi-stage pumps
    • F04D19/022Multi-stage pumps with concentric rows of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linear, e.g.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24F7/013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using wall or window fans, displacing air through the wall or wind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 F28D7/10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consisting of two coaxial conduits or modules of two coaxial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热交换器单元,其包括排气单元、百叶、逆流热交换器和多个风室。所述排气单元通过所述百叶从室外抽入新鲜空气,同时通过所述多个风室将污染的内部空气向外部。

Description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享有美国专利申请号为62/069,148,题为“推挽式逆流同心热交换器”,于2015年10月27日在美国商标和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一般地,本发明涉及农产品通风系统的领域。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高湿度污染区域的通风能力,同时降低能耗成本。确切地,本发明包括一种改进的热交换器,其包括四个模块的巧妙组合,该模块含有新的推挽式轴向叶片叶轮风扇。
背景技术
自1935年(US1,672,272)以来,推挽式叶轮的典型应用在HVAC应用中是众所周知的,其通过单电机和同心圆筒提供了向相反方向移动空气的方法。图1描述的在先技术通常由双风扇组成,所述双风扇具有位于内侧(1)的反向桨距叶片和位于外侧(2)的流分离环(3)。
在农产品行业,热量、湿气和污染物(如,铵)必须从生产区中排出,以避免产出下降。这个问题通常通过高排风量和高加热量成本来解决。此外,大多数现有的热交换器无法抵挡粉尘污染物或结冰。堵塞、滴水或缺乏好的清洁方法将损害热交换器在北方气候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解决农产品工业的通风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热交换器组件。在排气或风扇模块中,这种热交换器组件包括轴向叶片双流叶轮。在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中,通过增压装置,该风扇组件可实施为逆流同心热交换器。这种方法旨为交换器芯中引入热传递提供一种安全的方式;这种方法还旨在提供对外部环境的保护,这是因为热空气总是围绕冷空气通过热交换器芯的中心进入建筑物内。
一方面,本发明的热交换器旨在提供改进的电动机冷却,并尽可能地回收位于建筑物内部的电动机导致的致热损失。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轴向风扇双叶轮的设计得益于其与现有技术或标准设计相比可带来更好的流涡流复原的两个叶片定子(2)。这种复原旨在增加静压力并减少交换器中的涡流摩擦引起的损失。
作为这些优点的补充,当采用同心设计时,热交换器具有来自所有排气单元的额外的热交换。这种潜在的益处在标准换热器排气装置中是不可想象的。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单级单元根据必需的或需要的静压力可容易地扩展至两级或多级。
因此,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单元包括低成本的双流热交换器系统,安装在需要热和/或空气交换的任意类型的建筑物中,例如但不限于应用在高湿度环境通常是主要关注的问题的农业或食品工业中。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使用同心逆流热交换通过隔离进入的冷空气来减轻水分。正因如此,进入的冷空气位于在最内部的导管中,而且所述最内部的导管与最外部的导管隔离,所述最外部的导管容纳通过百叶窗向建筑物外侧投射的内部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同心结构的热交换器旨在最小化能量损失以便优化能量消耗。此外,中心位置的电动机单元旨在通过从内部导管进入电动机周围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改善热交换器电动机的冷却性能。此外,内部电动机单元进一步与其产生的噪声隔离。正因如此,因电动机被第一内部管道和第二外部管道所包围,因此具有使得电动机几乎无声或者至少比没有这种绝缘的类似电动机更安静的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结构旨在与常规系统相比减少水分形成。典型地,减少外侧水分的形成以最小化生产区域中滴水的风险。热交换器结构还旨在减少安装时间和减少热交换单元的重量。通常可观察到,在具有输入门和输出门叶片的结构中,风扇的静压性能更好。此外,与常规系统相比,在具有输入门和输出门叶片的结构中,改进的涡流恢复通常能提高整体通风性能。所述双叶片单元也用作辅助热交换器,因为所述叶片单元将冷流体与外围壁隔开,减少了传导损耗,同时也减少了风扇单元本身常规绝热的需求。减少热交换器外壁上的水分形成和滴水也可以通过使用双叶轮风扇单元实现。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推挽式逆流同心热交换器单元允许垂直壁安装,并且允许悬挂配置,从而消除生产空间的损失。根据航空知识技术,翼型叶片通常具有最佳角度和叶片间距,此类翼型具有更宽的工作范围。因此,采用类似于飞机叶片的翼型改善了风扇单元和热交换器单元的整体性能。此外,同心逆流空气热交换器旨在提高逆流效率,从而减少来自外侧壁的热损失并减少外侧壁水分和水滴。
在热交换器通常为长扁平形状的结构中,空气分布得到显著改善,并可减少对其占用空间对生产者的影响。根据一些实施例,流叶片还通常允许热交换器的完全关闭,从而减少渗透损失。在建筑物外部设置风扇单元旨在进一步减少热交换器离线时的热损失或冰层形成。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叶片结构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通常包括轴向风扇(或排气)单元,热交换器,以及具有至少一组风室的风室模块,其中所述风室模块有效地将所述轴向风扇单元和所述热交换器互连。所述排气单元还包括双流叶轮,所述双流叶轮通常包括围绕双流叶轮的周边定位的外叶栅,以及围绕双流叶轮的中心轴定位的内叶栅。所述排气单元还包括位于至少一个内叶栅和外叶栅上游的输入门叶片,和/或位于至少一个内叶栅和外叶栅下游的输出门叶片。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内叶栅迫使外部空气(例如冷空气或新鲜空气)在热交换器组件中产生冷空气流,而外叶栅则迫使内部空气离开热交换装置以产生热空气流。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组件具有作为定子叶片的所述输入门叶片和/或输出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一些或每个。此外,又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是逆流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可以包括风扇单元,其输入门叶片是直的或弯曲的叶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的输出门叶片是弯曲的定子叶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位于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之间的双流叶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风室是同心的,用于限制流动分离并降低静压力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用于限制热损失和滴水的同心逆流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双叶轮壳体,并且其中冷空气流与热空气流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具有热成型交换器芯的逆流热交换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辅助分流器以及可操作地安装到所述辅助分流器上的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可操作地安装到轴向风扇单元的百叶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内叶栅和外叶栅,所述内叶栅和外叶栅具有方向相反的推进空气迎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分配挡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风扇单元,其中内叶栅和外叶栅均具有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并且其中内叶栅的输入门叶片和外叶栅的输出门叶片形成外部定子,并且所述外部定子包括用于安装百叶系统的固定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风扇单元,其中内叶栅和外叶栅具有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并且其中外叶栅的输入门叶片和内叶栅的输出门叶片形成内部定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调制,所述内部定子包括旋转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同心热交换器,该同心热交换器包括芯部分和壳体部分,并且其中所述芯部分可为防冰的并且其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半英寸。
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理解待描述的或将在所附权利要求中予以说明的说明性实施例而变得显而易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本发明时,将会想到本文未提及的各种优点。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所述附图中:
图1描述了本发明领域的现有技术发明之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单元的爆炸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单元的侧剖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同心热交换器单元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风室单元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多个排气单元的堆叠侧面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单元的爆炸立体图。
图12是沿着垂直轴和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图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垂直轴和纵向中心轴的平面图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具有刷安装在其上的风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风扇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4的风扇的横剖面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具有刷安装在其上的风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风扇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8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8的风扇的横剖面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排气和关闭单元实施例的横剖面视图,该关闭单元处于打开状态。
图23是图22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和关闭单元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2的排气和关闭单元的横剖面视图,其中关闭单元处于闭合结构。
图25是图24的热交换器的排气和关闭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描述一种新颖的热交换器。虽然本发明在具体说明性实施例方面得到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限制在那些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组件的目的在于在室内空气(通常是温暖和/或污染的空气)与外部空气(通常较冷的空气或更干净/更新鲜的空气)之间交换热量。现在参考图2,热交换器单元包括排气单元1、百叶2、逆流热交换器4和多个风室3。排气或风扇单元1通过百叶2从外部吸入空气,并将内部空气通过逆流热交换器4和多个风室3推向外部空气中。当排气单元1关闭时,百叶2的功能之一是阻止外部空气进入单元。当排气单元1打开时,百叶2还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风室3的功能之一是将空气从排气单元1转移到逆流热交换器4,以减少能量损失并限制流分离。最后,逆流热交换器4的功能之一是将能量从内部空气传递到清洁的外部空气。在一些实施例中,因充满能量的排出空气围绕着新空气,采用同心配置能减少建筑物内部的能量损失,而这些能量损失通常是绝缘性差带来的。
现在参考图3和图4,双流叶轮101位于至少两个定子叶片部分102和103之间。叶轮101包括至少一排内叶片104和外叶片105。叶片的迎角用于,例如,反向推进空气,如图5所示的空气流箭头所示。图5的黑色箭头表示在建筑物中流动的外部空气,而白色箭头表示通常从建筑物或区域排出的内部空气。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排气单元1期望达到在具有较高潜在的空气流中空气压增加的效果,因此可使用热交换器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子叶片102和/或103包括根据气流方向位于风扇组件1入口前方或前面的直叶片106,以及根据气流方向位于风扇输出后方的弯曲定子叶片107。根据热交换器单元的应用,定子叶片102和/或103还可以被配置为实现不同的压力增量。因此,当用于不同的应用时,入口部分或输出部分定子102和/或103可以是直的。
现在参考图8,其示出了热交换器的不同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热交换器的各种实施例可被配置为允许不同配置,包括可变数量的推挽式叶片和/或定子行,其可以增加不同应用下的总系统压力增量。
返回图3和图4,叶轮通常由发动机108推动,所述发动机108由框架109支撑,所述框架109支撑通常被配置成安装排气模块的不同部件。这种实施例使得组装成本较低,同时易于操作组件以进行维护或清洁。
在优选实施例中,单元的不同部件通常使用螺栓110或任何其它紧固或固定方法组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结合或安装在塑料定子部件102、103上的铰链来组装该单元。这种装置通常能降低组装成本并增加单元的使用寿命。此外,含有铰链的装置特别适合于较小的单元,此场合材料抗力不太重要。
仍然参考图4,风室模块3允许空气在逆流热交换器4和排气单元1之间循环,反之亦然。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定子102可包括旋转夹111。旋转夹111通常减小了风室模块3的安装或拆卸时间(如图2所示)。
仍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部定子103可包括固定孔结构,其被配置为允许安装百叶系统2。第二定子可成形为产生一个或多个空气导流板。这种结构通常减少发生在建筑物或区域外的空气流混合。该单元可以包括多个通常位于定子102、103和框架109之间的密封件112、113,以进一步减少该单元中可能的水或空气泄漏。
现在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同心热交换器4。同心热交换器4包括芯部分401和壳体部分402。同心热交换器4还可包括分配挡板403。芯401通常被配置为具有抗冰性。为了抗冰,芯的尺寸一般大于半英寸。所述芯也可以成形为不规则线圈样式以增加热交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芯401可以滑动到壳体402的外部。这种结构使得热交换器4的清洁和维护变得简单。
在所述单元工作期间,外部空气通过芯401进行内循环,同时排出的或外部的空气(通常来自建筑物内部或隐蔽区域)在壳体402内进行外循环。壳体402的功能之一是使建筑物内部与芯401的内部空气隔离。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可以是热成形的,以便降低成本并提高单元的效率。
在包括分配挡板403的实施例中,建筑物内部空气流的分布得到优化,同时渗透到壳体402中的新/新鲜空气减少。
现在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风室单元3。风室单元3通常包括内部风室部分301、外部风室部分303、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302和管道系统304。内部风室301限制冷/新鲜空气的流动。外部风室303将排出/污染的空气从逆流热交换器4引导到排气或风扇单元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成本和易于组装,外部风室303可被构造成具有两个相同的部件或多于两个不同的部件。当内部风室301安装在外部风室303的内部,内部风室301应该比外部风室303的尺寸小。
风室单元3可以包括两个相同的壳体,以允许简单的组装并降低整体成本。风室单元3还可以包括补充支撑件302以便易于组装风室单元3。根据风室单元3部件的材料和厚度选择使用这种支撑件302。
风室单元3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除水装置,例如孔/隙缝和管道系统304。这种除水装置从风室3中排出冷凝物。除水装置304通常位于外部风室303的顶侧,并且可作为用于连接电气部件的电缆或其他装置的孔。风室单元3还可包括快速连接销305,以将热交换器芯快速连接到风室单元3,供进行维护和清洁。
根据多个实施例,现在参考图9-13,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热交换器组件旨在交换通常温暖和/或污染的室内空气以及通常更纯净和更冷的外部空气。现在参考图9,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排气或轴向风扇单元201、百叶202、热交换器204(优选地逆流热交换器)以及包含在风室单元203中的至少一组内部和外部风室(优选地是多个风室)。排气单元201使用中央内叶片风扇经过百叶202从室外空气中拉入新鲜空气,并使用周边外叶片风扇和多个设在风室单元203中的风室将受污染的内部空气经过逆流热交换器204朝向外部推出。值得注意的是,当排气单元201关闭时,百叶单元202用于停止或至少限制外部空气进入单元。当排气单元201打开时,百叶单元202旨在减少空气污染。风室单元203的功能之一是将空气从排气单元201传递到逆流热交换器204,同时减少能量损失并限制流分离。另外,逆流热交换器204的功能之一是利用从内部空气至外部空气的能量转移。在具有同心结构的实施例中,由于充满能量的排出的空气围绕着新的空气,绝缘性差带来的建筑物内部的能量流失进一步减少。
现在参考图10和图11,双流叶轮501位于至少两个定子叶片部分502和503之间。双流叶轮501包括至少一排通常围绕风扇的中心轴定位的内叶片504以及一排围绕风扇周边定位的外叶片505。叶片的迎角设为,例如,使得空气被内叶栅和外叶栅的翼型叶片沿相反方向推动。优选地,使用内叶栅将外部空气流引导到建筑物中,而通常通过外叶栅将内部空气从建筑物或区域中排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排气单元201具有较高的潜在空气压增量的期望效果,其通过输入门和输出门叶片增加空气流中的空气压,因此可使用热量交换器模块提高整个热交换器组件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是优选的,热交换器组件仍可与至少一个输入门和/或输出门叶片关联。同样地,尽管逆流热交换器是优选的,但热交换器单元可以包括已知的热交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称为定子叶片502和/或503的输入门叶片包括根据气流方向位于风扇入口前方或前面的直叶片506,以及根据气流方向位于风扇输出后方的弯曲定子叶片507。根据热交换器单元的应用,定子叶片502和/或503还可被配置为允许不同的压力增加。因此,入口部分或输出部分定子502和/或503可以是直的或弯曲的,这取决于其针对不同应用的预期用途。
根据本发明,所有控制系统的气流的元件,例如输入门或输出门叶片、叶轮和叶片,都是使用航空工业中诸如平面翼之类的效率原理设计的,以便优化进入风扇单元或风室之前的气流。这种优化的气流通过减少进入和离开气流的湍流来确保电机的低能耗。因此,现代航空中发现的所有减少气流中湍流的原理均可使用在设计所述叶片和叶轮上,以提供改良的气流,所述原理并入本专利申请中。
返回图10和图11,叶轮通常由发动机508推动,发动机508由框架509支撑,框架509通常被配置成安装排气模块的不同部件。这种实施例使得组装成本较低,且易于操作组件以进行维护或清洁。
如先前实施例所述,所述单元的不同部件通常使用螺栓510或任何其它紧固或固定方法组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结合或安装在塑料定子部件502、503上的铰链来组装该单元。
仍然参考图11,风室模块203允许空气在逆流热交换器204和排气单元201之间循环,反之亦然。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定子502可包括旋转夹511。旋转夹511通常减小了风室模块203的安装或拆卸时间(如图8所示)。
同样地,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定子503可以包括固定孔结构,其被配置为安装百叶系统202。
现在参考图10和图11,双流叶轮501位于至少两个定子叶片部分502和503之间。叶轮501包括至少一排内叶片504和外叶片505。叶片的迎角被设为,例如,反向推进空气,如图5所示的空气箭头所示。
现在参考图12-1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同心逆流热交换器204。同心热交换器204包括芯部分601和壳体部分602。同心热交换器204还可以包括分配挡板603。芯601通常被配置为具有抗冰性。为了抗冰,所述芯的尺寸一般大于半英寸。所述芯也可以成形为不规则线圈样式以增加热交换。
现在参考图14-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刷子以提高风扇效率,并减轻由轴向风扇的内叶片和外叶片的接合部处的空气开口产生的损失或空气污染。根据一个实施例,刷子可以是垂直的604或水平的602。刷子可以定位在叶片的内侧、外侧或两者上。可以理解地,可同时使用外部和外部风扇刷实现最佳效率。刷子604和602分别与环形件608和606接触,以桥接内部和外部导管。
现在参考图8,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结合双流风扇,同心热交换的几何形状允许协同地提高热交换器组件的效率,从而实现更好的能量效率。此外,风扇单元的结构允许快速更换建筑物中现有的风扇单元,而无需大幅改装。因此,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可以代替类似尺寸的简单换气扇,从而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通风性。例如,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可代替农业建筑物的现有通风单元,从而改善设备的通风。
现在参考图2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可包括百叶单元201,所述百叶单元201具有围绕内部导管722延伸的延伸单元720,以可拆卸地闭合关闭单元翼片开口709。因此,关闭管道延伸单元720的横向平移允许关闭和打开关闭单元202。关闭管道延伸单元720的横向平移通常通过线性致动器实现,从而展开或缩回关闭管道延伸单元720。因此,依据关闭管道延伸单元720的展开程度,建筑物的通风可以与外部完全隔离,仅允许空气再循环(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关闭单元参见图24-25)。可以理解地,也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横向平移装置。
同样地,建筑物可以部分通风,即允许一些外部空气进入,同时通过关闭单元再循环一部分内部空气。最后,当百叶完全打开时,建筑物可以实现完全通风(参见图22-23),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内部的空气不进行再循环。因此,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参见图22-23)下,通过密封构件703使关闭导管内导管705与外导管707完全隔离。在打开设置中,延伸单元720基本上覆盖内部导管722,使得翼片开口709通过内部导管开口711允许空气自由流入。相反,在闭合设置中,内部管道722的盖部分701与关闭单元翼片开口709完全重叠。
虽然上文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和目前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创新概念可以以其他方式实施和应用,还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被解释为包括这样的变化,除了那些受到现有技术限定的。

Claims (32)

1.一种热交换器组件,具有双叶片结构,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
风扇组件,包括
双流叶轮,包括:
外叶栅,设在所述双流叶轮的外围,所述外叶栅被配置为拉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外的空气流以加热空气流;
内叶栅,设在双流叶轮的中心轴之间,所述内叶栅被配置为将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内的空气流推向较低温度;
输入门叶片,所述输入门叶片位于所述双流叶轮的上游;
热交换器单元;以及
风室模块,所述风室模块包括至少一组风室,所述风室模块可操作地使所述风扇组件和热交换器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输出门叶片,所述输出门叶片位于所述双流叶轮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入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定子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入门叶片或输出门叶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定子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为逆流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为定子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出门叶片为直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输出门叶片为弯曲的定子叶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双流叶轮位于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多个风室是同心的,以限制流分离并减少静压力损失。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逆流热交换器是同心的,用于限制热量损失和滴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叶片是翼型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双叶轮壳体,并被设置为用于从热空气流中隔离冷空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逆流热交换器包括热成形的交换器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辅助分流器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可操作地安装至所述辅助分流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百叶系统,所述百叶系统可操作地安装至所述轴向风扇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内叶栅和外叶栅具有迎角,所述迎角适于在相反方向上推进空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还包括分配挡板。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内叶栅和外叶栅均具有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并且其中所述内叶栅的输入门叶片和所述外叶栅的输出门叶片形成外部定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外部定子包括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适于安装所述百叶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内叶栅和所述外叶栅均包括输入门叶片和输出门叶片,所述外叶栅的输入门叶片和所述内叶栅的输出门叶片形成内部定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内部定子包括旋转夹。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单元包括芯部分和壳体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芯部分是耐冰的,并且其尺寸大于半英寸。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芯部具有适用于增加热交换的不规则卷绕模式。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风室模块包括内部风室部分、外部风室部分、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和管道系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内部风室部分适用于限制冷空气流。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外部风室部分适用于将暖空气流从所述热交换器单元引导到所述风扇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内部风室部分的形状适合于插入到所述外部风室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风室模块还包括水分蒸发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外部风室包括顶侧,所述除水装置位于所述外部风室的顶侧上。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水分蒸发装置为孔。
CN201580071344.4A 2014-10-27 2015-10-27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Pending CN1072089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69148P 2014-10-27 2014-10-27
US62/069,148 2014-10-27
PCT/CA2015/051098 WO2016065473A1 (en) 2014-10-27 2015-10-27 Push-pull counter flow heat exchang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8923A true CN107208923A (zh) 2017-09-26

Family

ID=5585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344.4A Pending CN107208923A (zh) 2014-10-27 2015-10-27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0907B2 (zh)
EP (1) EP3213005A4 (zh)
CN (1) CN107208923A (zh)
CA (1) CA2966049C (zh)
RU (1) RU2017118075A (zh)
WO (1) WO20160654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2623A (zh) * 2021-04-07 2023-09-19 朱艺娜 节能型板翅式换热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9692A (ja) * 2016-10-07 2018-04-12 マルヤス工業株式会社 全熱交換器
CN111503018A (zh) * 2020-04-23 2020-08-07 刘毅 一种气流剥离风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91A (ja) * 1985-06-26 1987-01-06 Nishida Marine Boiler Co Ltd 対向流型熱交換器
DE19835473A1 (de) * 1998-08-06 2000-02-10 Rainer Rudolf Be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Gebäude
EP2077428A2 (en) * 2007-09-18 2009-07-08 Vent-Axia Group Limited A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r element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heat exchanger element
CN10357476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双向进风离心风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173963C1 (zh) *
US1672272A (en) * 1924-03-18 1928-06-05 Charles A Moore Ventilating device
US2398113A (en) * 1943-09-10 1946-04-09 Stewart Warner Corp Blower
US2790596A (en) * 1953-08-06 1957-04-30 Leo M Stirling Dual fan construction
US3199773A (en) * 1963-10-14 1965-08-10 Leo M Stirling Contra-flow ventilating apparatus
FR1453297A (fr) 1965-05-11 1966-06-03 Silo métallique en éléments préfabriqués à paroi isolante
FR1453927A (fr) * 1965-07-09 1966-09-30 Grandvuinet Ets Perfectionnements aux ventilateurs d'aération à circuit double
NO119851B (zh) * 1967-01-30 1970-07-13 Nordisk Ventilator
DE2939827A1 (de) * 1979-10-01 1981-04-23 Metallbau Sevelen AG, Sevelen, St. Gallen Waermetauscher, insbesondee zur verwertung von abluftwaerme
CN2270915Y (zh) * 1996-05-10 1997-12-17 潘国固 冷暖双向换气扇
DE29722529U1 (de) * 1997-12-19 1999-04-22 Schmalhofer Markus Doppel-Axialgebläse zur Erzeugung von zwei Luftströmen
US6386828B1 (en) * 2000-01-03 2002-05-14 Aerotech, Inc. Ventilation fan
US20020166233A1 (en) * 2001-05-10 2002-11-14 Marconi Communications, Inc. Process for making and assembling a heat exchanger core and housing
DE102005016913A1 (de) * 2005-04-13 2006-10-26 Valentin Rosel Zweistrom Lüfter mit Dreistrom-Wärmeübertragungszylinder und Kugelluftventilen
US20080113609A1 (en) * 2006-11-14 2008-05-15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Combined Supply and Exhaust Apparatus
DE102008058817B4 (de) 2008-11-25 2013-07-04 Horst Hinterneder Luft-Luft-Wärmetauscher
DE102010008176B4 (de) * 2010-02-16 2013-04-11 Thesys Gmbh Wärmeübertrag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91A (ja) * 1985-06-26 1987-01-06 Nishida Marine Boiler Co Ltd 対向流型熱交換器
DE19835473A1 (de) * 1998-08-06 2000-02-10 Rainer Rudolf Be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Gebäude
EP2077428A2 (en) * 2007-09-18 2009-07-08 Vent-Axia Group Limited A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r element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heat exchanger element
CN10357476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双向进风离心风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2623A (zh) * 2021-04-07 2023-09-19 朱艺娜 节能型板翅式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3005A1 (en) 2017-09-06
EP3213005A4 (en) 2018-07-25
CA2966049C (en) 2023-09-26
US20170335853A1 (en) 2017-11-23
RU2017118075A (ru) 2018-11-29
WO2016065473A1 (en) 2016-05-06
US10570907B2 (en) 2020-02-25
CA2966049A1 (en) 2016-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00498A1 (en) A compact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system
CN105605678B (zh) 一种送风装置、空调设备以及空调设备的送风方法
KR101133044B1 (ko) 열교환용 관부재를 구비한 환기시스템
CN107208923A (zh) 推挽式逆流热交换器
DE102005016913A1 (de) Zweistrom Lüfter mit Dreistrom-Wärmeübertragungszylinder und Kugelluftventilen
FI88071B (fi) Sjaelvstaendig vaermevaexlingsenhet foer vaermevaexling mellan ett primaert fluidum och ett sekundaert fluidum
NO345384B1 (en) Ventilation unit
EP2505830B1 (en) Wind turbine
KR100617103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WO2010048730A2 (en) Multistage flow optimizer
CN105416003B (zh) 应用混流式轴流风扇的房车空调
CN208186557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4615236U (zh) 一种带自然通风层的预装式箱式变电站
JP2001304614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321862A (zh) 回热型水平热管空调换气装置
CN105371401B (zh)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
WO2008051098A2 (en) A heat exchanger, a heat sink and a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19838697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20103304U (zh) 具有内框结构的新风机组
RU2290568C1 (ru) Приточная канальная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210738925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214949801U (zh) 一种暖风机
CN210738924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109945379B (zh) 轮毂式新风换气设备
CN209217885U (zh) 一种电厂室内循泵电机室外进风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