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1860A -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1860A
CN107201860A CN201710363649.3A CN201710363649A CN107201860A CN 107201860 A CN107201860 A CN 107201860A CN 201710363649 A CN201710363649 A CN 201710363649A CN 107201860 A CN107201860 A CN 107201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ndow
equipment
signal
car bod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636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1860B (zh
Inventor
李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glor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淑 filed Critical 李淑
Priority to CN2017113717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86843B/zh
Priority to CN201710363649.3A priority patent/CN107201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1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7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using wireless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94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involving foreground-background segmen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Electrical power;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10Electronic control
    • E05Y2400/52Safety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wing mo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40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包括车体抖动检测设备,实时检测车体的抖动幅度,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簸信号;超声波检测设备,沿着车窗的玻璃窗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确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实时位置;压力传感设备,在车窗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玻璃窗体受到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检测切换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否则,采用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通过本发明,在各种驾驶环境下都能保证窗体上方目标的准确检测。

Description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窗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世界铁路历史发展证明,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铁路以来,由于运输速度和运输能 量上的优点,铁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各国的交通运输骨干。从20 世纪50年代开始,公路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使铁路在速度上居于劣势, 长途客运受航空运输排挤,短途客运被汽车运输取代,铁路进入“夕阳产 业”的被动局面。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恶 化、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人们重新认识到铁路的价值。特别是高速铁 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适应了现 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1964年10月,日本在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大阪高速铁路以210公里/ 小时运行,法国在1981年修建第一条高速铁路(TGV东南线),高速铁 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由于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欧 洲、北美洲和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兴建、改建或规划修建高速铁路。 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全世界运营中 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总长达13414公里,这些线路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 区。可以说,发展高速铁路已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
据统计,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 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 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车窗由于设备的特殊性,例如考虑到保温和防风的需求,高铁车 窗一般都比较厚实,而且打开和关闭速度很快,一旦出现夹手情况,将给 乘客手掌造成严重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能 够在采用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当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输 出的实时目标位置位于防夹区间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在采用所述压力 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当接收到所述压力过紧信号时,发出防夹 预警信号,同时,还能够接收面向车窗的玻璃窗体进行录像而获得高清视 频流,对高清视频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中的手形目标,并输出与手形目标对应的、分割出来的手形子图像,以及在接收到所述防夹预警信号且接 收到所述手形子图像时,发出防夹报警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所述系 统包括:
车体抖动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所在车体上,用于实时检测车体的抖 动幅度,并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 簸信号,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正常 信号;
超声波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用于沿着车窗的玻璃窗 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基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确 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实时位置以作为实时目标位置输出;
压力传感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玻璃窗体和摇臂末端滑块之间,在车窗 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检测到车窗的玻璃窗体受到的压力大于等于预 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当检测到的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 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检测切换设备,分别与所述车体抖动检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 以及所述压力传感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 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正常信号时,采用压 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更具体地,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
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 当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输出的实时目标位置位于防夹区间时,发出防夹预 警信号;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时,当接收到所述压力过紧信号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
更具体地,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还包括:
防夹反应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与所述分析判断设备连接, 用于在接收到防夹报警信号时,向直流电机设备发送快速下降信号;
直流电机设备,与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控制车窗的玻璃窗体 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接收到所述快速下降信号时,将车窗的玻璃窗体快速 下降到防夹区域之下;其中,在所述直流电机设备的控制下,车窗的玻璃 窗体快速下降的速度是车窗的玻璃窗体正常下降的速度的两倍;
高清录像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顶部内,用于面向车窗的玻璃窗体 进行高清视频流的采集,其中,高清视频流由多帧图像组成;
初始建模设备,与所述高清录像设备连接,对高清视频流的第一帧图 像进行5像素×5像素滤波模板的中值滤波,获取中值滤波图像,并将中 值滤波图像作为初始化的背景图像输出;
背景更新设备,每接收到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对新的一帧图 像中的每一个像素作为目标像素进行如下处理:将目标像素的像素值与背 景图像中对应位置像素的像素值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将该目标像素作 为背景点,匹配失败,则将该目标像素作为非背景点,统计高清视频流历 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的像素点被确定为背景点的概率,当概率 大于等于预设概率阈值时,采用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最新被确定为背景点的像素值更新背景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的像素值; 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在对新的一帧图像中的最后一个像素执行完上述处理 后,输出更新后的背景图像;
前景分割设备,与所述背景更新设备连接,用于将高清视频流的新的 一帧图像减去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基于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更新后 的背景图像,以获得前景图像输出;
二值化处理设备,与所述前景分割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前景图像, 对所述前景图像执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二值化图像;
人体检测设备,与所述二值化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二值化图 像,对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基于预设手形运动轨迹的识别,以确 定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手形目标,并输出与手形目标对应的、从所述二值 化图像处分割出来的手形子图像;
分析判断设备,分别与所述检测切换设备、所述人体检测设备和所述 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防夹预警信号且接收到所述手形子 图像时,发出防夹报警信号。
更具体地,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还包括:
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所述预设概率阈值以及所述预设手形运动轨迹。
更具体地,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
所述压力传感设备包括压力传感片和微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片用于 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为电压值,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片连接,用 于在转换的电压值大于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在在转 换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的结构方 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的步骤流 程图。
附图标记:1车体抖动检测设备;2超声波检测设备;3压力传感设 备;4检测切换设备;S101使用设置在车窗所在车体上的车体抖动检测 设备,实时检测车体的抖动幅度,并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 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簸信号,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抖动幅 度阈值时,发出车体正常信号;S102使用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的超 声波检测设备,沿着车窗的玻璃窗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基于接收 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确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 实时位置以作为实时目标位置输出;S103使用设置在车窗的玻璃窗体和 摇臂末端滑块之间的压力传感设备,在车窗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检 测到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当检测到的压 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S104使用分别与所述 车体抖动检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所述压力传感设备连接的检 测切换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 标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正常信号时,采用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 检测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的实施方案进 行详细说明。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 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 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 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 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 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72年继东海道新干线之后,日本又修建 了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修建了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 意大利修建了罗马至佛罗伦萨。以日本为首的第一代高速铁路的建成,大 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 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铁路市场份额大幅度 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 部分发达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 铁路网络。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 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在亚洲(韩国、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 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主要体现在:一是修建高速铁路得到了 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都有了全国性的整体修建规划,并按照规划逐 步实施;二是修建高速铁路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更广层面 的共识,特别是修建高速铁路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 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 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由于高铁通行速度快,因此车窗容易造成车厢内降温快以及风速过猛 的问题,因此高铁车窗的打开或关闭速度都很快,同时车窗的玻璃也很厚, 容易给乘客造成不小的伤害。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双模 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的结构方 框图,所述系统包括:
车体抖动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所在车体上,用于实时检测车体的抖 动幅度,并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 簸信号,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正常 信号;
超声波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用于沿着车窗的玻璃窗 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基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确 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实时位置以作为实时目标位置输出;
压力传感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玻璃窗体和摇臂末端滑块之间,在车窗 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检测到车窗的玻璃窗体受到的压力大于等于预 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当检测到的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 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检测切换设备,分别与所述车体抖动检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 以及所述压力传感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 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正常信号时,采用压 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 步的说明。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
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 当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输出的实时目标位置位于防夹区间时,发出防夹预 警信号;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时,当接收到所述压力过紧信号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还包括:
防夹反应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与所述分析判断设备连接, 用于在接收到防夹报警信号时,向直流电机设备发送快速下降信号;
直流电机设备,与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控制车窗的玻璃窗体 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接收到所述快速下降信号时,将车窗的玻璃窗体快速 下降到防夹区域之下;其中,在所述直流电机设备的控制下,车窗的玻璃 窗体快速下降的速度是车窗的玻璃窗体正常下降的速度的两倍;
高清录像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顶部内,用于面向车窗的玻璃窗体 进行高清视频流的采集,其中,高清视频流由多帧图像组成;
初始建模设备,与所述高清录像设备连接,对高清视频流的第一帧图 像进行5像素×5像素滤波模板的中值滤波,获取中值滤波图像,并将中 值滤波图像作为初始化的背景图像输出;
背景更新设备,每接收到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对新的一帧图 像中的每一个像素作为目标像素进行如下处理:将目标像素的像素值与背 景图像中对应位置像素的像素值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将该目标像素作 为背景点,匹配失败,则将该目标像素作为非背景点,统计高清视频流历 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的像素点被确定为背景点的概率,当概率 大于等于预设概率阈值时,采用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最新被确定为背景点的像素值更新背景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的像素值; 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在对新的一帧图像中的最后一个像素执行完上述处理 后,输出更新后的背景图像;
前景分割设备,与所述背景更新设备连接,用于将高清视频流的新的 一帧图像减去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基于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更新后 的背景图像,以获得前景图像输出;
二值化处理设备,与所述前景分割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前景图像, 对所述前景图像执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二值化图像;
人体检测设备,与所述二值化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二值化图 像,对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基于预设手形运动轨迹的识别,以确 定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手形目标,并输出与手形目标对应的、从所述二值 化图像处分割出来的手形子图像;
分析判断设备,分别与所述检测切换设备、所述人体检测设备和所述 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防夹预警信号且接收到所述手形子 图像时,发出防夹报警信号。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还包括:
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所述预设概率阈值以及所述预设手形运动轨迹。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中:
所述压力传感设备包括压力传感片和微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片用于 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为电压值,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片连接,用 于在转换的电压值大于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在在转 换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的步骤流 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设置在车窗所在车体上的车体抖动检测设备,实时检测车体的抖 动幅度,并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 簸信号,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正常 信号;
使用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的超声波检测设备,沿着车窗的玻璃窗 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基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确 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实时位置以作为实时目标位置输出;
使用设置在车窗的玻璃窗体和摇臂末端滑块之间的压力传感设备,在 车窗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检测到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时, 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当检测到的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 正常信号;
使用分别与所述车体抖动检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所述压 力传感设备连接的检测切换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 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正常信号时,采用压 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进一 步的说明。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中:
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 当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输出的实时目标位置位于防夹区间时,发出防夹预 警信号;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时,当接收到所述压力过紧信号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中,还包括:
使用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的防夹反应设备,与所述分析判断设备 连接,用于在接收到防夹报警信号时,向直流电机设备发送快速下降信号;
使用直流电机设备,与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控制车窗的玻璃 窗体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接收到所述快速下降信号时,将车窗的玻璃窗体 快速下降到防夹区域之下;其中,在所述直流电机设备的控制下,车窗的 玻璃窗体快速下降的速度是车窗的玻璃窗体正常下降的速度的两倍;
使用高清录像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顶部内,用于面向车窗的玻璃 窗体进行高清视频流的采集,其中,高清视频流由多帧图像组成;
使用初始建模设备,与所述高清录像设备连接,对高清视频流的第一 帧图像进行5像素×5像素滤波模板的中值滤波,获取中值滤波图像,并 将中值滤波图像作为初始化的背景图像输出;
使用背景更新设备,每接收到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对新的一 帧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作为目标像素进行如下处理:将目标像素的像素值 与背景图像中对应位置像素的像素值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将该目标像 素作为背景点,匹配失败,则将该目标像素作为非背景点,统计高清视频 流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的像素点被确定为背景点的概率,当 概率大于等于预设概率阈值时,采用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最新被确定为背景点的像素值更新背景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的像 素值;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在对新的一帧图像中的最后一个像素执行完上述 处理后,输出更新后的背景图像;
使用前景分割设备,与所述背景更新设备连接,用于将高清视频流的 新的一帧图像减去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基于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更 新后的背景图像,以获得前景图像输出;
使用二值化处理设备,与所述前景分割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前景 图像,对所述前景图像执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二值化图像;
使用人体检测设备,与所述二值化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二值 化图像,对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基于预设手形运动轨迹的识别, 以确定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手形目标,并输出与手形目标对应的、从所述 二值化图像处分割出来的手形子图像;
使用分析判断设备,分别与所述检测切换设备、所述人体检测设备和 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防夹预警信号且接收到所述手 形子图像时,发出防夹报警信号。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中,还包括:
使用数据存储设备,存储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所述预设概率阈值以及所述预设手形运动轨迹。
在所述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方法中:
所述压力传感设备包括压力传感片和微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片用于 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为电压值,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片连接,用 于在转换的电压值大于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在在转 换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另外,中值滤波对脉冲噪声有良好的滤除作用,特别是在滤除噪声的 同时,能够保护信号的边缘,使之不被模糊。这些优良特性是线性滤波方 法所不具有的。此外,中值滤波的算法比较简单,也易于用硬件实现。所 以,中值滤波方法一经提出后,便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得到重要的应用。
中值滤波是基于排序统计理论的一种能有效抑制噪声的非线性信号 处理技术,中值滤波的基本原理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 点的一个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代替,让周围的像素值接近的真实值,从而 消除孤立的噪声点。方法是用某种结构的二维滑动模板,将板内像素按照 像素值的大小进行排序,生成单调上升(或下降)的为二维数据序列。二 维中值滤波输出为g(x,y)=med{f(x-k,y-l),(k,l∈W)},其中,f(x,y),g(x,y) 分别为原始图像和处理后图像。W为二维模板,通常为3*3,5*5区域, 也可以是不同的的形状,如线状,圆形,十字形,圆环形等。
采用本发明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及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高铁 车窗控制困难的技术问题,通过在现有的高铁车窗控制系统中,增加车体 抖动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设备、压力传感设备、检测切换设备以及多个 有针对性的、高精度的图像处理设备以实现对夹手状况的检测,从而进行 车窗控制的快速切换,解决了高铁车窗控制困难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 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 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 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 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车体抖动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所在车体上,用于实时检测车体的抖动幅度,并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大于等于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颠簸信号,在车体的抖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时,发出车体正常信号;
超声波检测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用于沿着车窗的玻璃窗体由下往上发射超声波信号,基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确定车窗的玻璃窗体上沿上方的目标的实时位置以作为实时目标位置输出;
压力传感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玻璃窗体和摇臂末端滑块之间,在车窗的玻璃窗体上升过程中,当检测到车窗的玻璃窗体受到的压力大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当检测到的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检测切换设备,分别与所述车体抖动检测设备、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所述压力传感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车体颠簸信号时,采用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车体正常信号时,采用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当所述超声波检测设备输出的实时目标位置位于防夹区间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所述检测切换设备在采用所述压力传感设备作为目标检测设备时,当接收到所述压力过紧信号时,发出防夹预警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夹反应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底部内,与所述分析判断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防夹报警信号时,向直流电机设备发送快速下降信号;
直流电机设备,与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控制车窗的玻璃窗体的上升或下降,并在接收到所述快速下降信号时,将车窗的玻璃窗体快速下降到防夹区域之下;其中,在所述直流电机设备的控制下,车窗的玻璃窗体快速下降的速度是车窗的玻璃窗体正常下降的速度的两倍;
高清录像设备,设置在车窗的窗框顶部内,用于面向车窗的玻璃窗体进行高清视频流的采集,其中,高清视频流由多帧图像组成;
初始建模设备,与所述高清录像设备连接,对高清视频流的第一帧图像进行5像素×5像素滤波模板的中值滤波,获取中值滤波图像,并将中值滤波图像作为初始化的背景图像输出;
背景更新设备,每接收到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对新的一帧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作为目标像素进行如下处理:将目标像素的像素值与背景图像中对应位置像素的像素值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将该目标像素作为背景点,匹配失败,则将该目标像素作为非背景点,统计高清视频流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的像素点被确定为背景点的概率,当概率大于等于预设概率阈值时,采用历次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最新被确定为背景点的像素值更新背景图像中该目标像素对应位置处的像素值;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在对新的一帧图像中的最后一个像素执行完上述处理后,输出更新后的背景图像;
前景分割设备,与所述背景更新设备连接,用于将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减去所述背景更新设备基于高清视频流的新的一帧图像更新后的背景图像,以获得前景图像输出;
二值化处理设备,与所述前景分割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前景图像,对所述前景图像执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二值化图像;
人体检测设备,与所述二值化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二值化图像,对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基于预设手形运动轨迹的识别,以确定所述二值化图像中的手形目标,并输出与手形目标对应的、从所述二值化图像处分割出来的手形子图像;
分析判断设备,分别与所述检测切换设备、所述人体检测设备和所述防夹反应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防夹预警信号且接收到所述手形子图像时,发出防夹报警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预设抖动幅度阈值、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所述预设概率阈值以及所述预设手形运动轨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设备包括压力传感片和微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片用于将检测到的压力转换为电压值,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片连接,用于在转换的电压值大于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过紧信号,在在转换的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发出压力正常信号。
CN201710363649.3A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Active CN107201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1739.3A CN108086843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CN201710363649.3A CN107201860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63649.3A CN107201860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1739.3A Division CN108086843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1860A true CN107201860A (zh) 2017-09-26
CN107201860B CN107201860B (zh) 2018-06-26

Family

ID=5990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63649.3A Active CN107201860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CN201711371739.3A Active CN108086843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1739.3A Active CN108086843B (zh) 2017-05-22 2017-05-22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2018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7295A (zh) * 2018-02-21 2020-09-29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窗控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2922A2 (en) * 1998-11-18 2000-05-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to protect against jamming limbs in power windows in motor vehicles
EP1072902A2 (en) * 1999-07-30 2001-01-31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 object in the path of a vehicle power window system using acoustic signals
CN1620374A (zh) * 2002-06-21 2005-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窗户模件的安装构件
CN101120151A (zh) * 2004-12-21 2008-02-0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车辆的防夹装置
WO2010094866A1 (fr) * 2009-02-23 2010-08-26 Dav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ouvrant
CN103269914A (zh) * 2010-12-24 2013-08-2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闭合元件自动操纵方法和相应的设备及交通工具
CN10350781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辆行驶的系统及控制车辆行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2922A2 (en) * 1998-11-18 2000-05-2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to protect against jamming limbs in power windows in motor vehicles
EP1072902A2 (en) * 1999-07-30 2001-01-31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 object in the path of a vehicle power window system using acoustic signals
CN1620374A (zh) * 2002-06-21 2005-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窗户模件的安装构件
CN101120151A (zh) * 2004-12-21 2008-02-0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车辆的防夹装置
WO2010094866A1 (fr) * 2009-02-23 2010-08-26 Dav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ouvrant
CN103269914A (zh) * 2010-12-24 2013-08-2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闭合元件自动操纵方法和相应的设备及交通工具
CN103507814A (zh) * 2012-06-29 2014-01-15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辆行驶的系统及控制车辆行驶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7295A (zh) * 2018-02-21 2020-09-29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窗控制装置
CN111727295B (zh) * 2018-02-21 2022-07-05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动窗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86843A (zh) 2018-05-29
CN108086843B (zh) 2019-05-17
CN107201860B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5586B (zh) 带钢边部缺陷检测识别方法
CN101893580B (zh) 基于数字图像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CN105868691A (zh) 基于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车辆追踪方法
CN106968544B (zh) 基于红外线测距的智能化窗体
CN107889181B (zh) 无线接入点的切换方法、装置以及列车
CN104029680A (zh) 基于单目摄像头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2622895A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车辆速度检测方法
CN106920403A (zh) 一种基于阵列雷达的单点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1079821A (zh) 一种脱轨自动制动拉环脱落故障图像识别方法
CN105845138A (zh) 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48571B (zh) 一种基于mems传感器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2004924A (zh) 一种人头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1626976A (zh) 一种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钢轨表面伤损检测方法
CN109325409B (zh) 通行车辆套牌检验平台
CN102663362A (zh) 一种基于灰度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CN111815616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x光安检图像中危险品检测方法
CN113012335A (zh) 一种基于YOLOv3人脸检测的地铁站台引导排队系统
CN107201860A (zh) 双模式车窗控制切换系统
CN106939747B (zh) 安全门防夹平台
CN107191088B (zh) 双模式控制方法
CN103661102A (zh) 一种实时提示车辆周边路人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48698B (zh) 智能安全门防夹方法
CN111860048A (zh) 智能化道路信息分析方法
CN202650248U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交通管控装置
CN110209178A (zh) 基于大数据的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 Mingdong

Inventor after: Gu Yunhui

Inventor after: Gu Yuntong

Inventor before: Li Sh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2

Address after: 237014 Anhui L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ingapore Regency No. 12 building 105 room

Applicant after: Lu'an glor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108, room H, No. 599, Tianfu Software Park, Chengdu high 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Shu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