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81508A -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81508A
CN107181508A CN201611221694.7A CN201611221694A CN107181508A CN 107181508 A CN107181508 A CN 107181508A CN 201611221694 A CN201611221694 A CN 201611221694A CN 107181508 A CN107181508 A CN 107181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ntrol unit
communicator
communication
swit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16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田纯
森田纯一
白方亨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7181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81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2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over an extended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包括:接收从访问点发送的可见光数据的可见光接收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可见光数据,将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设定作为切换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控制单元;以及对于由切换控制单元设定的切换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毫米波通信单元。通过提供这样的通信终端,在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中,在能够确保直视路径的装置间,高速地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伴随无线上所交换的数据的大容量化,在无线LAN中也在加速高速的移动。毫米波(例如60GHz频段)的无线通信标准即IEEE802.11ad可进行有效速度超过2Gbps的通信,所以是目前令人注目的标准之一。
毫米波(例如60GHz频段)对应的无线LAN访问点,作为目前的2.4GHz频段或5GHz频段对应的访问点的扩展,今后,被预期广泛地普及。那时所需要的是,在由多个访问点构筑的热点中,可进行通信终端的访问点间的移动的切换功能。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一般的无线通信中,与无线LAN对应的切换的技术。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扫描处理和接收信号电平的比较处理上花费时间,所以难以高速的切换。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采用了微波频段(例如,2.4GHz频段或5GHz频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中,车辆上装载的通信终端通过基于车辆的位置信息确定最佳的访问点,高速地进行切换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59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41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尽管可进行高速的通信,但通信距离较短,指向性较高,所以通信终端和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需要是直视通信(line-of-sightcommunication)。为此,通信终端需要切换到直视路径(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path)能够确保的访问点。
可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切换技术,由于通信终端难以判断在通信终端和切换目的地的候选即访问点之间能否确保直视路径,所以难以适用于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的切换。
本发明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提供在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中,在可以确保直视路径的装置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通信终端,包括:接收从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可见光数据的可见光接收单元;基于所述可见光数据,将所述第1通信装置设定作为切换目的地的切换控制单元;以及对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毫米波通信单元。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可见光数据的可见光发送单元;进行与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第1通信终端建立连接的连接指示的切换控制单元;以及基于所述连接指示,对于所述第1通信终端,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毫米波通信单元。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包括多个通信装置、通信终端和管理装置的通信系统,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之中的第1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可见光数据的可见光发送单元;进行与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所述通信终端建立连接的连接指示的第1切换控制单元;以及基于所述连接指示,对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第1毫米波通信单元,所述通信终端包括: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接收可见光数据的可见光接收单元;基于所述可见光数据,将所述第1通信装置设定作为切换目的地的第2切换控制单元;以及对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第2毫米波通信单元,所述管理装置包括:从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之中、与所述通信终端连接的第2通信装置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认证信息,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通知所述认证信息的第3切换控制单元。
再有,这些概括性的并且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中,在能够确保直视路径的装置间,可以高速地进行切换。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更多的优点和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几个实施方式和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来分别提供,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征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的结构的一例。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的切换控制的动作的第1例。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的切换控制的动作的第2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完成本发明的经过)
首先,说明完成本发明的经过。本发明涉及在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中,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在由毫米波(例如,60GHz频段)对应的多个无线LAN访问点构筑的热点中,需要可进行通信终端的访问点间的移动的切换功能。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一般的无线通信中,作为对应于无线LAN的切换的技术,通信终端基于从访问点接收的接收信号的电平搜索访问点,进行切换到探索到的访问点的技术。
具体地说,首先,通信终端监视当前连接中的访问点的接收信号电平,判断接收信号电平是否足以继续通信。在接收信号电平不足的情况下,通信终端基于接收信号电平计算扫描处理时间,直至经过算出的扫描处理时间为止,进行监视周围的访问点的信号电平的扫描处理。然后,通信终端将当前连接中的访问点的接收信号电平和扫描处理中检测出的周围的访问点的信号电平进行比较,在检测出的访问点的信号电平较强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到检测出的访问点。
专利文献1的技术,从接收信号电平下降,并不足以继续通信开始,通过以时分方式进行扫描处理,实现切换的高速。可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扫描处理和接收信号电平的比较处理上花费时间,所以从切换开始至完成为止的开销增加,难以高速的切换。
作为减少开销,进行高速的切换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车辆上装载的通信终端基于车辆的位置信息,确定位于车辆的路径上的最佳的访问点,进行切换到确定出的访问点的技术。
具体地说,首先,装载通信终端的车辆的GPS接收单元获取车辆的当前位置及行进方向的信息。然后,基于数据库中存储的访问点的位置信息、获取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及行进方向的信息,搜索车辆的移动目的地的访问点(即,位于车辆的行驶路径上的最佳的访问点)。然后,通信终端进行连接到搜索出的访问点。
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尽管可进行高速的通信,但通信距离较短,指向性较高,所以通信终端和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需要是直视通信(line-of-sightcommunication)。为此,在访问点和通信终端之间难以进行直视路径(1ine-of-sightcommunication path)的确保的情况下,通信终端难以切换到该访问点。
可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切换技术,通信终端难以判断在通信终端和切换目的地的候选即访问点之间能否确保直视路径,所以难以适用于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的切换。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着眼于通信距离较短、指向性较高,所以通信终端和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需要是直视通信这样的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通信的特征类似于可见光通信的特征。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再有,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例,本发明不由以下的实施方式来限定。
(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1所示,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具有:通信终端1;访问点(Access Point:以下为AP)2、AP3;以及访问点控制器(Access Point Controller:以下为APC)4。
通信终端1是具有摄像机,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的通信终端。通信终端1例如是智能手机等。AP2、AP3是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无线LAN访问点。APC4是与对应于毫米波段的频率的AP2、AP3以有线LAN等连接,集中地管理AP的控制装置。APC4例如也可以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通信终端1具有摄像机11、毫米波通信设备12、天线13和控制单元14。
摄像机11具有镜头(未图示)和图像传感器(未图示),是拍摄通信终端1的周围的拍摄装置。摄像机11接收(即,摄影)从AP发送的可见光数据(图像数据)。即,摄像机11是通信终端1中的可见光通信的接收设备。可见光数据例如是包含规定的信息的光ID信号。
毫米波通信设备12是,通过天线13,进行采用了例如对应于IEEE802.11ad的毫米波段的频率(例如,60GHz频段)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毫米波通信设备12与后述的AP2、AP3具有的毫米波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及通信。毫米波通信设备12例如设在摄像机11的拍摄单元(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附近。
控制单元14是执行各种信息处理的处理器等的控制设备。控制单元14具有切换控制单元15、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和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17。
切换控制单元15,例如在通信终端1进行从移动源的AP(例如,AP2)切换到移动目的地的AP(例如,AP3)的情况下,进行通信终端1和移动源的AP或移动目的地的AP之间的指令(消息)的收发等与切换有关的处理的控制。
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例如通过摄像机11的图像传感器接收可见光数据。
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17在毫米波通信设备12成为接通(on)状态后,使用毫米波的频率(例如,如果是IEEE802.11ad的通信标准则为60GHz频段),与AP(例如,AP2、AP3)进行无线连接及通信。无线连接及通信例如也可以通过波束成形来实现。
再有,通信终端1包括上述的摄像机11、毫米波通信设备12、天线13、控制单元14即可。通信终端1不限定于智能手机。
此外,通信终端1中,将摄像机11和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合并,也可以称为“可见光接收单元”。此外,在通信终端1中,将毫米波通信设备12、天线13和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17合并,也可以称为“毫米波通信单元”。
AP2具有LED光源21、存储单元22、毫米波通信设备23、天线24、通信设备25和控制单元26。AP3具有LED光源31、存储单元32、毫米波通信设备33、天线34、通信设备35和控制单元36。以下,说明AP2的结构。AP3的结构与AP2是同样的结构。
LED光源21是例如通过使LED规则性地亮灭,发送可见光数据的发光设备。LED光源21,例如可列举白色照明、内照式招牌、液晶显示器等。从LED光源21发送的可见光数据,由通信终端1的摄像机11接收。即,LED光源21是AP2中的可见光通信的发送设备。
存储单元22是例如HDD或存储卡等、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设备。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通信终端与AP2连接的情况下使用的通信终端的认证信息等的信息。例如,在存储单元22中,将与AP2处于连接状态的通信终端的信息和该通信终端的认证信息相关联存储。
毫米波通信设备23是通过天线24,进行例如采用了与IEEE802.11ad对应的毫米波段的频率(例如,60GHz频段)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毫米波通信设备23例如被设在LED光源21的附近。
LED光源21产生的可见光通信的可通信距离被设定为与毫米波设备23产生的毫米波通信的可通信距离相同程度的长度。例如,可见光通信的可通信距离是毫米波通信的可通信距离的0.9倍~1.1倍。此外,可见光通信的通信方向也可以与毫米波通信的通信方向匹配设定。
通信设备25与后述的APC4的通信设备42例如以有线LAN连接,与AP2和APC4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26是执行各种信息处理的处理器等的控制设备。控制单元26具有切换控制单元27、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28、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29。与控制单元26同样,控制单元36具有切换控制单元37、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38、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39。以下,说明控制单元26的结构,但控制单元36的结构是与控制单元26同样的结构。
切换控制单元27进行与在通信终端及APC4之间收发指令(消息)等、与切换有关的控制。例如,切换控制单元27进行将来自进行切换的通信终端(例如,通信终端1)的切换请求转发到APC4的控制、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将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通信终端的认证信息转发到APC4等的控制。
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28,例如为了发送可见光数据而控制LED光源21。LED光源21通过由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28控制来发光,发送可见光数据。
此外,例如,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29,在毫米波通信设备23成为接通状态后,使用毫米波(例如,如果是IEEE802.11ad则为60GHz频段),与通信终端1进行无线连接及通信。无线连接及通信,例如也可以通过波束成形来实现。
此外,在AP2中,也可以将LED光源21和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28合并而称为“可见光发送单元”。此外,在AP2中,也可以将毫米波通信设备23、天线24、和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29合并而称为“毫米波通信单元”。
APC4是进行AP2和AP3的管理、控制的装置。APC4具有存储单元41、通信设备42、控制单元43。
存储单元41例如是HDD或存储卡等的、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设备。在存储单元41中,存储APC4的下属的AP(例如,AP2、AP3)的连接信息等的数据。例如,存储单元41中存储的连接信息是,将下属的AP和与该AP连接的通信终端相关联的信息。
通信设备42是与下属的AP的通信设备(通信设备25、35)例如以有线LAN连接,与下属的AP进行有线通信的通信设备。
控制单元43是执行各种信息处理的处理器等的控制设备。控制单元43具有切换控制单元44。
切换控制单元44例如进行对来自下属的AP的切换请求的切换请求响应的生成、进行切换的终端(例如,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获取、认证信息的转发等有关切换的控制。
接着,说明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再有,图2表示通信终端1在与AP2连接中进行切换到AP3的例子。即,在图2中,AP2是与通信终端1连接的切换源的AP,AP3是通过通信终端1的切换而新与通信终端1连接的切换目的地的AP。再有,与通信终端1连接的AP是保持、管理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AP。
通信终端1的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通过摄像机11,从AP3接收可见光数据(S201)。切换控制单元15从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获取可见光数据,通过从获取的可见光数据提取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即AP3的识别符(例如,AP3的BSSID(Basic Service SetIdentifier;基本服务识别符)),判定为可切换到AP3。
起因于伴随通信终端1的移动等而通信终端1的位置和摄像机11的方向改变,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16从与连接到的AP2不同的AP3接收可见光数据。将来自AP3的可见光数据的接收作为触发,切换控制单元15判定为可切换到AP3。可见光通信的可通信距离以与毫米波通信的可通信距离相同程度被设定,所以与AP3可进行可见光通信,表示通信终端和AP3之间的直视路径能够确保。因此,通信终端1将可见光数据的接收作为触发,能够判定为可切换到AP3。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15确认与连接的AP2之间的通信状态(S202)。例如,切换控制单元15将与连接的AP2之间的通信质量(例如,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指示器))和规定值进行比较。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15判定与AP2之间可否进行通信(S203)。例如,切换控制单元15在通信质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与AP2之间可进行通信(连接状态),在通信质量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与AP2之间不可能通信(切断状态)。
在S203中,在判定为与AP2之间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S203中为“是”),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向AP2发送切换请求(S204)。然后,切换控制转移到S205。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从AP2接收对切换请求的响应(切换请求响应)(S205)。然后,切换控制转移到S208。
在S203中,在判定为与AP3之间不可能通信的情况下(S203中为“否”),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向AP3发送切换请求(S206)。然后,切换控制转移到S207。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从AP3接收切换请求响应(S207)。然后,切换控制转移到S208。
切换控制单元15在接收到切换请求响应后,执行向AP3的切换,与AP3之间进行以后的毫米波通信(S208)。然后,切换控制结束。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的切换控制的动作例子。
如图2中所示,执行切换控制的通信终端1根据与连接的(为切换源)AP能否通信,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的切换控制的动作不同。首先,说明通信终端1与连接的(为切换源)AP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切换控制的例子。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的切换控制的动作的第1例的时序图。在图3中,表示通信终端1、与通信终端1连接中的AP2、通信终端1通过切换而新连接的AP3、以及控制AP2和AP3的APC4的动作。此外,还示出在各动作中,所收发的指令(消息)的格式的一例(指令C1~C4)、AP2、AP3、APC4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信息(信息M1~M6)的例子。
信息M1~M3表示在通信终端1的切换被执行前的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与通信终端1有关的信息。AP2与通信终端1处于连接状态,所以在AP2的存储单元22中,存储包含通信终端1的终端类别和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信息M1。此外,在APC4的存储单元41中,存储表示通信终端1和AP2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M3,作为通信终端1的连接信息。AP3与通信终端1不处于连接状态,所以在AP3的存储单元32中,如信息M2所示,没有存储与通信终端1有关的信息。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摄像机11,从AP3接收可见光数据(S301)。可见光数据是包含AP3的识别符(例如,AP3的BSSID)等的规定的信息的光ID信号。
通信终端1在从AP3接收到可见光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与发送了可见光数据的AP3之间可进行毫米波通信,即,可进行向AP3的切换。为此,通信终端1进行向AP3的切换。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确认与处于连接状态的AP2之间的通信状态。在图3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与AP2之间可进行通信,所以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对于AP2发送切换请求(S302)。
在S302中,指令C1表示切换控制单元15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1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移动源AP”、“移动目的地AP”。切换控制单元15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切换请求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例如,通信终端1的MAC地址)、在“移动源AP”中设定表示AP2的识别符(例如,AP2的BSSID)。切换控制单元15基于接收到的可见光数据,在“移动目的地AP”中设定表示AP3的识别符(例如,AP3的BSSID)。切换控制单元15将设定了各识别符的切换请求发送到AP2。
AP2的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23,接收指令C1。切换控制单元27确认指令C1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切换控制单元27从指令C1的“终端类别”的识别符,确认发送了切换请求的终端是通信终端1。切换控制单元27参照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信息M1,判定发送了切换请求的通信终端1是与自己(即,AP2)连接的通信终端。切换控制单元27基于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信息M1,将包含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切换请求的指令通过通信设备25发送到APC4(S303)。
在S303中,指令C2表示切换控制单元27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2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移动源AP”、“移动目的地AP”、“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27分别在指令C2的“指令类别”、“终端类别”、“移动源AP”、“移动目的地AP”中,设定与接收到的切换请求的指令C1中包含的识别符相同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27基于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信息M1,在指令C2的“认证信息”中设定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并发送到APC4。
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2。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指令C2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在指令C2中包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在切换请求的指令C2中包含“认证信息”的情况下,为了向“移动目的地AP”表示的AP3通知“认证信息”,通过通信设备42,将认证信息通知发送到AP3(S304)。
在S304中,指令C3表示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3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通知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44基于接收到的指令C2,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在“认证信息”中设定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将设定的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发送到AP3。
接着,AP3的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通信设备35,接收指令C3。切换控制单元37确认指令C3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通知。切换控制单元37从指令C3获取“终端类别”、“认证信息”,在存储单元32中存储认证信息(S305)。
在S305中,信息M4是存储单元32中存储的信息。在接收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前的阶段,AP3与通信终端1不连接,所以如信息M2所示,在存储单元32中没有存储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37在接收到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后,将包含通信终端1的终端类别和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信息M4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通信设备35,对于APC4,发送表示认证信息通知的响应的认证信息通知响应(S306)。
在S306中,指令C4表示切换控制单元37发送的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4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37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C4。
接着,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指令C4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然后,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对于AP2发送切换请求响应(S307)。
在S307中,如指令C4所示,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的指令的格式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设定表示切换请求响应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2。
AP2的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通信设备25,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27确认在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响应。然后,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23,对于通信终端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S308)。
S308中,切换控制单元27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与在S307中从切换控制单元44接收到的切换请求响应是同样的。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确认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响应,判定为完成了切换。然后,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将毫米波通信设备12与AP3的毫米波通信设备33连接,开始毫米波通信。即,通信终端1和AP3成为连接状态。
AP3与通信终端1成为连接状态,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33,从毫米波通信设备12接收信号(例如,如Keep-Alive那样,在通信终端和AP间定期地所收发的信号)时,AP3的切换控制单元37对于APC4,发送连接通知(S309)。
在S309中,切换控制单元37发送的连接通知的格式,如指令C4所示,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37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连接通知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C4。
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44若确认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连接通知,则判定为指令C4的“终端类别”的识别符表示的与通信终端1连接通知的发送源即AP3之间的连接完成,并更新在APC4的存储单元41中存储的通信终端1的连接信息(S310)。
信息M5是在S310中更新后的通信终端1的连接信息。在存储单元41中,接收连接通知前,存储信息M3的连接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接收到连接通知的指令C4后,将与通信终端1处于连接状态的AP从AP2更新为AP3的信息M5作为通信终端1的连接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41中。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对于AP2发送连接解除通知(S311)。
在S311中,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连接解除通知的格式,如指令C4所示,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连接解除通知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2。
AP2的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通信设备25,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27若确认在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连接解除通知,则解除与指令C4的“终端类别”的识别符表示的通信终端1之间的连接,废弃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S312)。
在S312中,信息M6表示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被废弃后的状态。切换控制单元27接收到连接解除通知后,将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信息M1的认证信息废弃。即,如信息M6所示,在存储单元22中,没有存储与通信终端1有关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切换控制,通信终端1将接收到可见光数据作为触发,通过连接的AP2,发送切换请求。此外,通信终端1通过连接的AP2,通过接收切换请求响应,切换完成。
接着,说明通信终端1与连接的AP为不可能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切换控制的例子。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100的切换控制的动作的第2例的时序图。在图4中,与图3同样,表示通信终端1、与通信终端1连接中的AP2、通信终端1通过切换而新连接的AP3、控制AP2和AP3的APC4的动作。此外,还示出在各动作中,收发的指令(消息)的格式的一例(指令C1~C4)、以及在AP2、AP3、APC4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信息(信息M1~M6)的例子。再有,图4的信息M1~M3与图3的信息M1~M3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4所示的切换控制,在通信终端1接收到从AP3发送的可见光数据后(即,图4的S301之后),通信终端1断开与连接的AP2之间的通信的方面,与图3所示的切换控制不同。伴随这种不同,图4所示的切换控制,从通信终端1发送的切换请求的发送目的地的AP和由通信终端1接收的切换请求响应的发送目的地的AP与图3所示的切换控制不同。此外,图4所示的切换控制,对于图3所示的切换控制,追加APC4对AP2请求并获取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处理。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摄像机11,从AP3接收可见光数据(S401)。可见光数据是包含AP3的识别符(例如,AP3的BSSID)等的规定的信息的光ID信号。
通信终端1在从AP3接收到可见光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与发送了可见光数据的AP3之间可进行毫米波通信,即,可进行向AP3的切换。为此,通信终端1进行向AP3的切换。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确认与处于连接状态的AP2之间的通信状态。在图4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与AP2为切断状态,没有可能通信,所以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对于AP3发送切换请求(S402)。
在S402中,指令C1表示切换控制单元15发送的切换请求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1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移动源AP”、“移动目的地AP”。切换控制单元15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切换请求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例如,通信终端1的MAC地址)、在“移动源AP”中设定表示AP2的识别符(例如,AP2的BSSID)。切换控制单元15基于接收到的可见光数据,在“移动目的地AP”中设定表示AP3的识别符(例如,AP3的BSSID)。切换控制单元15将设定了各识别符的切换请求发送到AP2。
AP3的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33,接收指令C1。切换控制单元37确认指令C1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切换控制单元37从指令C1的“终端类别”的识别符,确认发送了切换请求的终端是通信终端1。切换控制单元37参照在存储单元32中存储的认证信息(例如,信息),判定为发送了切换请求的通信终端1是未与自己(即,AP3)连接的通信终端。这种情况下,切换控制单元37将接收到切换请求的指令通过通信设备35直接发送到APC4(S403)。
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1。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指令C1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在指令C1中没有包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在切换请求的指令C1中没有包含“认证信息”的情况下,为了对“移动源AP”表示的AP2请求并获取“认证信息”,通过通信设备42,将认证信息获取通知发送到AP2(S404)。
在S404中,指令C4表示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认证信息获取通知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4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获取通知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44基于接收到的指令C1,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44将设定的认证信息获取通知的指令C4发送到AP2。
接着,AP2的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通信设备25,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27确认指令C4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获取通知、以及指令C4的“终端类别”的识别符是通信终端1。切换控制单元27参照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通信终端1的信息M1,设定认证信息获取响应。切换控制单元27通过通信设备25,将认证信息获取响应发送到APC4(S405)。
在S405中,指令C3表示切换控制单元27发送的认证信息获取响应的指令的格式。在指令C3中,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27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获取响应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27基于接收到的指令C4,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27参照在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通信终端1的信息M1,在“认证信息”中设定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27将设定的认证信息获取响应的指令C3发送到APC4。
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3。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指令C3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获取响应。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在指令C3中包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为了向S403中接收到的切换请求的指令C1的“移动目的地AP”表示的AP3通知“认证信息”,通过通信设备42,将认证信息通知发送到AP3(S406)。
在S406中,在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的格式中,如指令C3所示,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通知的识别符。切换控制单元44基于接收到的认证信息获取响应的指令C3,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在“认证信息”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44将设定的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发送到AP3。
接着,AP3的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通信设备35,接收指令C3。切换控制单元37确认指令C3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通知。切换控制单元37从指令C3获取“终端类别”、“认证信息”,在存储单元32中存储认证信息(S407)。
在S407中,信息M4是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的信息。接收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之前,AP3与通信终端1不连接,所以如信息M2所示,在存储单元32中没有存储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切换控制单元37在接收到认证信息通知的指令C3后,将包含通信终端1的终端类别和通信终端1的认证信息的信息M4存储在存储单元32中。
接着,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通信设备35,对于APC4,发送表示认证信息通知的响应的认证信息通知响应(S408)。
在S408中,切换控制单元37发送的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的指令,也如指令C4那样,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37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C4。
接着,APC4的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44确认指令C4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认证信息通知响应。然后,切换控制单元44通过通信设备42,对于AP3发送切换请求响应(S409)。
在S409中,切换控制单元44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的指令的格式,如指令C4所示,包含“指令类别”、“终端类别”。切换控制单元44在指令C4的“指令类别”中设定表示切换请求响应的识别符,在“终端类别”中设定表示通信终端1的识别符,并发送到AP3。
AP3的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通信设备35,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37确认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响应。然后,切换控制单元37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33,对于通信终端1,发送切换请求响应(S410)。
在S410中,切换控制单元37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与在S409中从切换控制单元44接收到的切换请求响应是同样的。
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毫米波通信设备12,接收指令C4。切换控制单元15通过确认指令C4中包含的“指令类别”的识别符是切换请求响应,判定为完成了切换。然后,通信终端1的切换控制单元15将毫米波通信设备12与AP3的毫米波通信设备33连接,开始毫米波通信。即,通信终端1和AP3成为连接状态。
通信终端1和AP3为连接状态后的切换控制的S411~S414的处理,分别与图3所示的切换控制的S309~S312是同样的。
通过以上的切换控制,在通信终端1和AP2之间的通信被切断的状态的情况下,通信终端1将接收到可见光数据作为触发,通过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即AP3,发送切换请求。此外,通信终端1通过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即AP3,接收切换请求响应,完成切换。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信终端将从AP接收到可见光数据作为触发,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的AP被确定作为新的连接目的地的AP,执行向新的连接目的地的AP的切换。通过这样的结构,通信终端在切换时不需要搜索(扫描)AP,可以确定能够确保直视路径的AP,能够将确定出的AP通过切换而设定为新连接的AP。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能够确保直视路径的装置间,高速地进行切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信终端将从AP接收到可见光数据作为触发,也可以对于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的AP发送切换请求。通过这样的结构,通信终端能够向可见光数据的发送源的AP发送切换请求,取代处于连接状态的AP,所以即使在与作为通信终端连接的AP之间的通信被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高速地切换到合适的AP。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了毫米波段的无线LAN连接系统,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间,进行切换控制的结构,就不限定于无线LAN。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具有2个AP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AP的数也可以是2个、或3个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作为单独的装置,具有AP和APC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也可以是具有执行APC的功能的主AP和由主AP控制的副AP的结构。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显然可设想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并认可它们当然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中,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用硬件构成的例子说明了本发明,但也可以在与硬件的协同中通过软件实现本发明。
此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对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 通信终端
2、3 访问点(AP)
4 访问点控制器(APC)
11 摄像机
12、23、33 毫米波通信设备
13、24、34 天线
14、26、36、43 控制单元
15、27、37、44 切换控制单元
16 可见光接收控制单元
17、29、39 毫米波通信控制单元
21、31 LED光源
22、32、41 存储单元
25、35、42 通信设备
28、38 可见光发送控制单元
100 毫米波无线LAN连接系统

Claims (14)

1.通信终端,包括:
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从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可见光数据;
切换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可见光数据,将所述第1通信装置设定作为切换目的地;以及
毫米波通信单元,对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后,所述通信终端与第2通信装置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生成表示进行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切换到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请求的切换请求,
所述毫米波通信单元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在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后,所述通信终端与第2通信装置不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生成请求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切换到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切换请求,
所述毫米波通信单元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从所述可见光数据提取表示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识别符,将所述第1通信装置设定作为所述切换目的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
在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与采用了所述毫米波段的频率的所述第1通信装置可进行直视通信。
6.通信装置,包括:
可见光发送单元,发送可见光数据;
切换控制单元,进行与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第1通信终端建立连接的连接指示;以及
毫米波通信单元,基于所述连接指示,对于所述第1通信终端,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在从所连接的第2通信终端接收到切换请求的情况下,解除与所述第2通信终端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切换控制单元在从所述第1通信终端接收到切换请求的情况下,与所述第1通信终端建立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可见光数据的可通信距离被设定为与采用了所述毫米波段的频率的可通信距离相同程度的长度。
10.通信系统,包括多个通信装置、通信终端和管理装置,
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之中的第1通信装置包括:
可见光发送单元,发送可见光数据;
第1切换控制单元,进行与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所述通信终端建立连接的连接指示;以及
第1毫米波通信单元,基于所述连接指示,对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
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可见光接收单元,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接收可见光数据;
第2切换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可见光数据,将所述第1通信装置设定作为切换目的地;以及
第2毫米波通信单元,对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采用了毫米波段的频率的通信,
所述管理装置包括:
第3切换控制单元,从所述多个通信装置之中、与所述通信终端连接的第2通信装置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认证信息,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通知所述认证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第3切换控制单元从所述第1通信装置接收切换请求,对于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对所述切换请求的响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第3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切换请求中不包含所述认证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请求所述认证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可见光数据的可通信距离被设定为与采用了所述毫米波段的频率的可通信距离相同程度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
所述第2切换控制单元
在所述可见光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通信的直视路径被确保。
CN201611221694.7A 2016-03-09 2016-12-26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7181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6005 2016-03-09
JP2016046005A JP6649132B2 (ja) 2016-03-09 2016-03-09 通信端末、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81508A true CN107181508A (zh) 2017-09-19

Family

ID=5978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1694.7A Pending CN107181508A (zh) 2016-03-09 2016-12-26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8966B2 (zh)
JP (1) JP6649132B2 (zh)
CN (1) CN10718150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790A (zh) * 2018-12-26 2019-04-05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1869123A (zh) * 2018-04-05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CN113574932A (zh) * 2019-03-22 2021-10-29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56137B1 (en) 2016-12-16 2020-03-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communication handover between light fidelity access poin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1510466A (ja) 2017-11-22 2021-04-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管理
CN111886901B (zh) * 2018-04-05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网络接入节点移动信息的网络接入节点及方法
EP3970417B1 (en) 2019-07-29 2022-11-30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Initiation of transfer of user equipment to base station according to visual data
EP3772227B1 (en) * 2019-07-29 2022-07-13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863400B1 (en) * 2019-09-27 2020-12-08 Juniper Networks, Inc. Wireless terminal roam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8982A (ja) * 1983-12-27 1985-07-23 Hamamatsu Photonics Kk 光を電波に変換する装置
CN101479960A (zh) * 2006-05-04 2009-07-08 佐治亚科技研究公司 无线转发器组件
CN102447513A (zh) * 2011-09-05 2012-05-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60GHz毫米波的光无线融合视频传输系统和方法
JP2012204955A (ja) * 2011-03-24 2012-10-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ビーム制御方法
CN103441797A (zh) * 2013-09-13 2013-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室分复用(r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混合组网方案及其切换的实现方法
JP2014036317A (ja) * 2012-08-08 2014-02-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3944796A (zh) * 2013-11-08 2014-07-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lte)和可见光通信(vlc)的互联系统和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6883B2 (ja) 2003-12-11 2009-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ハンドオーバー処理方式
JP2005341254A (ja) 2004-05-27 2005-12-08 Denso Corp 車載用無線lan接続端末
JP4429847B2 (ja) * 2004-08-30 2010-03-10 公立大学法人高知工科大学 光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光無線通信方法、光無線基地局及び光送受信端末
US20090233602A1 (en) * 2005-08-31 2009-09-17 David E Hughes Personalisable heterogeneous network handover scheme
WO2012033774A2 (en) * 2010-09-07 2012-03-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Bandwidth management, aggregation and internet protocol flow mobility across multiple-access technologies
US20160330077A1 (en) * 2014-01-08 2016-11-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 Inc. WiFi VIRTUAL NETWORK SOLU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8982A (ja) * 1983-12-27 1985-07-23 Hamamatsu Photonics Kk 光を電波に変換する装置
CN101479960A (zh) * 2006-05-04 2009-07-08 佐治亚科技研究公司 无线转发器组件
JP2012204955A (ja) * 2011-03-24 2012-10-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ビーム制御方法
CN102447513A (zh) * 2011-09-05 2012-05-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60GHz毫米波的光无线融合视频传输系统和方法
JP2014036317A (ja) * 2012-08-08 2014-02-24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3441797A (zh) * 2013-09-13 2013-12-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室分复用(r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lc)混合组网方案及其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3944796A (zh) * 2013-11-08 2014-07-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lte)和可见光通信(vlc)的互联系统和切换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9123A (zh) * 2018-04-05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CN111869123B (zh) * 2018-04-05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US11444677B2 (en) 2018-04-05 2022-09-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efficient beam management
CN109586790A (zh) * 2018-12-26 2019-04-05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0135163A1 (zh) * 2018-12-26 2020-07-02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3574932A (zh) * 2019-03-22 2021-10-29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US11968579B2 (en) 2019-03-22 2024-04-2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witching a terminal from a first connection to a second conn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65112A1 (en) 2017-09-14
JP2017163335A (ja) 2017-09-14
JP6649132B2 (ja) 2020-02-19
US9998966B2 (en)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1508A (zh) 通信终端、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US858254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connection method
CN109151792B (zh) 应急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US7146433B2 (en) Extending an allowable transmission distance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n access point by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mediate wireless devices
CN106685833A (zh) 用于整个家庭覆盖的专用回程
TWI330045B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 control
CN107925943B (zh) 用于频谱的机会主义使用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US2008013662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lan management using rf tags
KR20170043503A (ko) 단말기에 의한 통신방법과 단말기
CN112929894B (zh) 用于波束测量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7205278A (zh) 虚拟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9600811A (zh) 基于位置感知的wlan无缝切换方法及设备
JP6249739B2 (ja) 移動体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58428B1 (ko) 액세스장치 및 단말장치 그리고 액세스장치의 셀 리스트 등록 방법
WO2018173691A1 (ja) カメラ側装置及び情報通知方法
KR2018004572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를 고려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94639B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EP4012965B1 (en) Channel indication sending method, channel sc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969622B (zh)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7071861A (zh) 基站扫描方法和系统
CN110278586B (zh) 帧响应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JP2022040793A (ja) 分散局、集約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562818B2 (ja) 制御装置、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65602B2 (en) Automatic cell discovery of a sourc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cell by a neighboring, target RAN by initiating a fake handover of a user equipment (UE) from the source RAN cell to the target RAN
US2023026963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nection designation control method,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