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67865B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67865B CN107167865B CN201710302638.4A CN201710302638A CN107167865B CN 107167865 B CN107167865 B CN 107167865B CN 201710302638 A CN201710302638 A CN 201710302638A CN 107167865 B CN107167865 B CN 1071678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wavelength conversion
- conversion layer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导光板、波长转换层;随着与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变小。本发明根据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光程的变化改变波长转换层转换光的发光强度,使得波长转换层转换的光与发光元件发射的从该侧入式背光源出射的光相匹配,因此混合后的光不会产生色差,导致影响观看效果。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该侧入式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用以供应充足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器面板能够正常显示。根据发光元件在背光模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组通常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
由于轻薄化等要求,侧入式背光模组越发受到重视。一般,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导光板、波长转换层,发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其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后部分光被波长转换层转换成不同于发光元件发光波长的光,最后各波长的光混合形成不同颜色。但是,随着波长转换层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由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在行进过程中产生损耗,波长转换层在长度方向上距发光元件越远,光的损耗越大,在不同位置与波长转换层转换的光混合后,会产生色差现象,影响观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色差产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发光元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所述出光面出射光;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荧光粉和分散介质,所述荧光粉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所述荧光粉接收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光,并转换成预设波长的光出射;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的荧光粉的数量变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内的分散介质具有连续性,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的荧光粉数量分布具有连续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的厚度越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按照线性比例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最厚处的厚度为25至20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内各处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各处的厚度相同,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整体趋势上,荧光粉的浓度越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成多个波长转换单元,所述荧光粉和所述分散介质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的波长转换单元的体积越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单元沿着厚度方向离所述出光面的距离越远处的横截面在所述出光面上正投影的面积越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通过涂覆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为发光面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子凹槽,所述多个子凹槽内设置有波长转换层,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内的荧光粉的浓度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为量子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所述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内的红色量子点的浓度小于绿色量子点的浓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包括绿色量子点,所述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并且所述蓝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膜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外围,用以保护所述荧光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分散介质的材料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发光元件;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所述出光面出射光;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荧光粉和分散介质,所述荧光粉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所述荧光粉接收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光,并转换成预设波长的光出射;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越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随着所述波长转换层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的变化,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呈周期性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液晶层、第二偏光片以及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本发明根据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光程的变化改变波长转换层转换光的发光强度,使得波长转换层转换的光与发光元件发射的从该侧入式背光源出射的光相匹配,因此混合后的光不会产生色差,导致影响观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侧入式背光模组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量子点数量的关系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实施例3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实施例4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量子点数量的关系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量子点数量的关系图;
是实施例5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量子点数量的关系图;
图14是实施例6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7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仅仅是为了方便起见,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认识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10可以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形或字符是液晶模组130对侧入式背光模组110产生的光线调制的结果。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中,侧入式背光模组110就作为背光源提供白光,侧入式背光模组110提供了充足的亮度和分布均匀的光源。本实施方式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10减小了色差现象,其能够提供色彩一致性优良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具有优良的显示效果,对于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其解决色差现象更加明显。液晶模组130通过控制电路的控制,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110发射的白光经过液晶模组130对光线的调制之后形成不同的图像或字符,呈现在观察者面前。这些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设置在电视、电脑、手机、室内广告机、户外广告牌等装置中。
请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该背光模组200包括发光元件210、导光板230、波长转换层250以及阻隔层270。
其中,发光元件210一般为点光源,发光元件210可以由多个点光源组成,形成点光源阵列。优选的,该发光元件可以由多个LED组成,这些LED的数量可以根据侧入式背光模组200的大小、形状以及功率等要求来确定。
导光板230包括入光面231和出光面233,入光面231设置在导光板230的侧面,发光元件210设置在入光面231的一侧,波长转换层250设置在出光面233的出光方向上。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从入光面231进入导光板230内,这些光射到导光板230内部的导光点,然后向各个角度扩散,并从出光面233以面光源的形式出射。导光板230还包括反射片235,反射片235可以设置在出光面233的相对面,反射片235将露出的光重新反射到导光板230内部,从而提高光的使用效率。从出光面233出射的面光源朝向波长转换层250传播。
波长转换层250包括了荧光粉251和分散介质253,荧光粉251分散在分散介质253中。荧光粉251具有波长转换的功能,外部合适波长的光源可以激发荧光粉251,从而荧光粉251可以发射出与激发光不同波长的光。荧光粉251发射光的波长是根据荧光粉251自身的特性而决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波长转换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荧光粉以及荧光粉的具体属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210发射的光能够激发荧光粉251,荧光粉251的类型、属性、浓度等可以根据发光元件210发光颜色、发光强度以及光混合后颜色等要求来设置,荧光粉251吸收其中的部分光并转换成与其不同波长的光,荧光粉251发射的光与剩余的发光元件210发射的光混合,形成所需颜色的混合光。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发光元件210的发光颜色、发光强度等的选择,来对混合光进行控制。
由于波长转换层250是沿着出光面233的平面延伸的,由于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是从导光板230的侧面射入,发光元件210发射的光在传播过程中,会由于波长转换层250中的荧光粉251吸收转换、散射等原因产生损耗。随着波长转换层250在长度方向(在此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定义图2中x轴的方向为波长转换层250的长度方向)上与发光元件210的距离变远,波长转换层250离发光元件210越远处,能接收到的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的强度就越低。虽然发光元件210传播到的光强度变低,但荧光粉251发射出的光的光强度并没有降低或者降低的很少,该位置处的这些光混合后与距发光元件210较近处的混合光相比较,发光元件210所发光的发光强度较低,会导致与所需颜色的光会产生偏差,因而观察到的背光模组200出射的光会产生色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改变波长转换层250中的荧光粉251转换波长的光的发光强度来解决色差的问题。在波长转换层250的长度方向上,随着与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由荧光粉251的转换光的发光强度在整体趋势上是减小的,荧光粉251的转换光是通过吸收发光元件210而发射出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若描绘出波长转换层中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的距离‐转换光的发光强度的关系图,此处整体趋势上减小的意思为,在该关系图中,该线条可以为持续性的减小线条,这样波长转换层250距离发光元件210越远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越小;也可以按照非持续性减小的方式减小。非持续性减小的方式可以是将这些不同位置处的转换光的发光强度进行曲线拟合后,该曲线整体上是减小的;也可以为虚拟一条持续性减小的线条,实际的值分布在该线条的附近;关系图中的线条还可以为折线,该折线在高处的转折点的值随着距离的变远而变小,优选的,该折线呈周期性变化,但是在每一周期的峰值点的数值是随着距离的变远而减小的,这样,随着波长转换层250到发光元件210的距离的变化,波长转换层250相应处转换光的发光强度呈周期性变化;当然,在该关系图中,还可以形成多种线条形式,只需荧光粉251转换光的发光强度随着与发光元件210的距离变大变小即可,从而可以减小由于发光元件210发出光的损耗而产生的色差。当然,发光强度的减小可以是细微的,使得整体的亮度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从而不会影响亮度的一致性。
减小波长转换层250相应位置处的荧光粉251的发光强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改变荧光粉251在波长转换层250内的分布状态;在波长转换层250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光转换效率的荧光粉251;在波长转换层250中设置不同的吸光物质,以降低荧光粉251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等。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荧光粉只要能够受到光激发并发射出相应波长的物质即可。由于量子点具有半峰宽窄、发光波段可调、稳定性强等优势,优选的,该荧光粉为量子点。量子点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能够使其不易发生团聚现象,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并且这些分散介质可以保护量子点不受外界空气、水汽等影响。在此可以通过改变这些量子点的材料、粒径大小、核壳结构性质等改变量子点发光颜色。量子点可以由锌、镉、铟、铅、铜、镁、铝中的至少一种元素与硫、硒、磷、碲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组成。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量子点可以包括硒化镉、碲化镉、磷化铟、硫化镉、硫化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地,量子点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含有第一半导体材料的核和布置在核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壳,壳包含第二半导体材料。优选的,本发明的量子点为硒化锌包覆的硒化镉、硫化锌包覆的硒化镉或者硫化锌包覆的磷化铟。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该侧入式背光模组200需要显示白光时,可以通过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与量子点的转换光混合后形成白光。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210为蓝光发光元件,波长转化层250中包括了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这两种类型的量子点,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受到蓝光激发后会分别发射出相应的红光和绿光,蓝光、绿光和红光混合之后就形成了白光。优选的,由于LED节能、使用寿命长、环保等特点,蓝光发光元件可以为蓝光LED。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210仍为蓝光发光元件,但是在发光元件210的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蓝色发光元件激发氟化物荧光粉发出红光,红光与蓝光混合形成黄光,而波长转换层中包括了绿色量子点,该绿色量子点受到激发后发出相应的绿光,三者颜色的光混和后形成白光。当然,发光元件210和量子点的发光颜色并不仅仅局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如发光元件210也可以为紫外线发光元件,用其激发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蓝色量子点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阻隔层270,阻隔层270设置在波长转换层250的外围,阻隔层270用以防止水汽、空气等对波长转换层250内的荧光粉251的影响。优选的,为了保证光学性质的一致性,以及出光的效率,该阻隔层270的材料与分散介质253的材料相同,这些材料可以为UV胶、硅橡胶、AB胶、环氧胶或者无影胶等。
请参考图3,本发明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揭示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源300,该侧入式背光源300也同样包括了发光元件310、导光板330、波长转换层350、阻隔层370,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这些部件都具有相类似的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是通过改变波长转换层350内不同位置处的荧光粉的数量来解决色差的问题。具体的方式是随着与发光元件310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波长转换层350相应位置处的荧光粉的数量变少,从而在波长转换层350的长度方向上观察,波长转换层350相应位置处的转换光的发光强度在整体趋势上是减小的。同样的,此处的整体趋势减小与上面所描述的整体趋势上变小在关系图上观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思。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波长转换层内的荧光粉数量分布来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以量子点为荧光粉为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当然,以下实施例中的荧光粉为其他荧光粉时,也同样适用。
实施例1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10为蓝光LED,导光板330为平板型导光板,蓝光LED发射出的蓝光从入光面331入射,并从出光面333出射并传播至波长转换层350,部分从下方露出的蓝光可以通过反射片335反射重新进入导光板330并传播至波长转换层,从而提升光的利用率,阻隔层370用以保护波长转换层350。在本实施例中,量子点351为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波长转换层350内的分散介质353具有连续性,即波长转换层350的各个部分具有连续性,其相互之间没有间隔,分散在分散介质353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数量分布也同样具有连续性。随着波长转换层350在长度方向上距离蓝光LED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应位置处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数量也变少。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来实现对量子点数量的控制,随着与蓝光LED的距离越来越远,波长转换层350相应位置处的厚度越来越薄。在波长转换层350的一般制备过程中,是将同一批次的分散体系设置在相应的基板上,分散物质的浓度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厚度的方式来控制量子点351的数量。
该波长转换层350可以直接涂覆在导光板330上,对于直接涂覆在导光板330上的波长转换层350,色差现象更加明显。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次涂覆来实现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的控制,从而减少色差现象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50的结构还可以通过纳米压印、喷墨打印等方式来形成,使得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可以精确的控制,从而控制量子点的数量。
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减小,在制备波长转换层350的过程中,所用量子点的数量也较少,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并且,随着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的减小,发光元件310发出的光仅在波长转换层350内的光程,随着与发光元件310的距离的变远,其光程也越小,这也降低了光损耗,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300的发光亮没有太大的差别。优选的,在波长转换层中350中,相同位置处的红色量子点的浓度小于绿色量子点的浓度,两者各自在波长转换层350中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在波长转换层350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利用同一种分散体系进行制备。
更进一步的,该波长转换层350的厚度是按照线性比例减小的,由于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浓度是相同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数量也基本按照线性比例减小。请参考图4,图4所示的是波长转换层中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D)‐量子点数量(N)的关系图,在该关系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量子点的数量是持续性减小的,整体趋势上,是减小的。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350最厚处的厚度为25‐200微米,即在图3中,波长转换层350最左侧的厚度最大为25‐200微米。
当然,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各自的浓度也可以是随着与蓝色LED的距离变大而降低的,可以通过量子点浓度的变化以及波长转换层350厚度变化相互配合来改变量子点数量的分布。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10与量子点351还可以为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的蓝色LED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元件310和量子点351等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2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侧入式背光模组400包括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的蓝色LED410、导光板430、具有绿色量子点451和分散介质453的波长转换层450以及阻隔层47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导光板430为楔形导光板,该导光板430也同样具有入光面431、出光面433和反射片435,该具有楔形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400可以适用于笔记本计算机显示。同样的,该实施例中的波长转换层450与实施例1中的波长转换层450具有相似的结构,控制波长转换层450的厚度发生变化,使得绿色量子点451随着与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的蓝色LED410的距离的变长而变少。绿色量子点451的数量的变化可以参考图4的关系图所示。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也可以为蓝色LED,量子点为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或者其他形式。
实施例3
请参考图6、图7,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510为蓝色LED,导光板530包括了入光面531、出光面533以及反射片535,波长转换层550中分散在分散介质553中的量子点551为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阻隔膜570用来保护波长转换层。波长转换层550在长度方向上的厚度是相同的,本实施例通过改变波长转换层550中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浓度来实现量子点的数量的分布,具体的,随着与发光元件510的距离越远,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浓度越低。在距离发光元件510较远处,发光元件510所发出的蓝光到达后具有一定的损耗,蓝光的发光强度降低,由于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浓度降低,所发出的红色光和绿色光的发光强度也随之降低,因此不会产生色差。优选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在相同位置处的浓度相同。优选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浓度是随着距离的变远线性的减小的,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D)‐量子点数量(N)的关系图也可以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图6与图7的区别在于,图6中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500采用的是平板型导光板,其适用于显示器、电视等,图7中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500采用的是楔形导光板,其适用于笔记本计算机显示。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背光颜色需求、背光效率等实际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510、量子点551等可以改变相应的类型。
实施例4
请参考图8、图9,发光元件610为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的蓝色LED,导光板630为平板导光板,该导光板630包括入光面631、出光面633和反射片635,波长转换层650由多个波长转换单元650A组成,这些波长转换单元650A包括绿色量子点651和分散介质653,绿色量子点651分散在分散介质653中。在本实施例中,各个波长转换单元650A内的绿色量子点651的浓度是相同的,而这些波长转换单元650A的体积随着与发光元件610的距离的变远而变小,从而使得量子点数量的分布在整体趋势上是减小的。
如图8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600中的波长转换单元650A的剖面为三角形,该波长转换单元650A沿着波长转换层650的厚度方向离出光面633的距离越远处的横截面在出光面633上正投影的面积越小,即该波长转换单元650A沿着厚度方向上延伸横截面就越小。这种形状的波长转换单元650A也可以通过纳米压印、喷墨打印等方式形成,也大大减小了量子点的用量,并且能够精确的控制波长转换单元650A的厚度,精确控制该侧入式背光模组600的色差。
此时,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在波长转换层650长度方向上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具体的请参考图10,在该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到发光元件距离(D)‐量子点数量(N)的关系图,实线部分为实际数值的变化曲线,该曲线是呈周期性变化,将每一周期的峰值点利用图中所示的虚线连接起来,可以观察到每一周期的峰值点的数值是随着距离的变大而减小的,这种情况也可以认为是在整体趋势上减小的。
再如图9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600中的波长转换单元650A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各个波长转换单元650A具有相同的长和宽,但是其高度随着与发光元件610的距离变大而变低,从而体积也变小,因此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也变小。
此时,请参考图11,在该关系图中,实线部分为实际数值的线条关系,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在波长转换层650长度方向上是呈现台阶状降低的,而虚线部分是通过拟合得到的,其中虚线部分是持续降低的,由此可见,在整体趋势上,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是减小的。
该实施例中的导光板630可以为平板导光板或楔形导光板,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显示装置。并且根据背光颜色需求、背光效率等实际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510、量子点551等可以改变相应的类型。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长转换单元650A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体积以及形状等,只需其中的量子点的数量在整体趋势上是减小的即可。
实施例5
请参考图12,该实施例与图9所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600的区别在于,波长转换单元650A中间具有间隙,即相邻的两个波长转换单元650A之间设置有阻隔层670,由于间隙的存在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绿色量子点651的用量。
此时,请参考图13,在该关系图中,实线部分为实际数值的线条关系,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在波长转换层650长度方向上是也是呈现台阶状降低的,但是相邻波长转换单元之间具有间隙,虚线部分也是通过拟合得到的,其中虚线部分是持续降低的,由此可见,在整体趋势上,绿色量子点651的数量是减小的。
实施例6
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700中,发光元件710为蓝色LED,导光板730包括了入光面731、出光面733和反射片735,并且导光板730设置为出光面733的表面开设凹槽,波长转换层750设置在该凹槽中,波长转换层750中的量子点751同样分散在分散介质751中,量子点751为红色量子点和蓝色量子点。在凹槽外设置有阻隔层770,将波长转换层750封装在该凹槽内。与实施例1相同,该波长转换层750通过厚度的变化来控制量子点751的数量的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涂覆的方式来形成波长转换层750,并通过多次涂覆的方式来控制其厚度,使得在整体趋势上,随着与发光元件710变远,量子点751的数量变少。
实施例7
请参考图15,本实施例的侧入式背光模组800中,发光元件810为发光表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的蓝色LED,导光板830包括入光面831、出光面833以及反射片835,道光吧830为出光面833的表面上设置了多个子凹槽,这些子凹槽相互不连通,并且在远离发光元件810的方向上依次排布。在这些子凹槽中同样设置有波长转换层850,波长转换层850包括量子点851和分散介质853,其中量子点851为绿色量子点,但是这些不同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850中的量子点851的浓度是不同的。在整体趋势上,随着与发光元件810的距离变远,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850内的量子点851的浓度降低,从而使得量子点851的数量分布是减小的。优选的,随着与发光元件810的距离变远,各个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的量子点851的浓度是逐渐降低的。在本实施例中,阻隔层870同样设置在子凹槽外,将波长转换层850封装在子凹槽内。
请参考图16,本实施方式还揭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1、液晶层13、第二偏光片15以及如上所描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17,第一偏光片11与第二偏光片15之间的偏振方向垂直。侧入式背光模组17发出没有色差的白光,白光通过第二偏光片15形成线偏振光,液晶层13中的液晶经过控制电路加压之后按照各自角度扭转,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层13后扭转一定的角度,然后经过设置有彩色滤光片的第一偏振片11,形成不同的图像或字符,彩色滤光片设置在第一偏光片11朝向液晶层13的一面。包含有该侧入式背光模组17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过程中不会发生色差,提高显示性能,特别适合于尺寸较大的液晶显示装置。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和/或变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显然的,都不能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实质,本发明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能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
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所述出光面出射光;
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荧光粉和分散介质,所述荧光粉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所述荧光粉接收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光,并转换成预设波长的光出射;其特征在于,
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的荧光粉的数量变少;
所述荧光粉为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包括绿色量子点,所述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并且所述蓝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内的分散介质具有连续性,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的荧光粉数量分布具有连续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的厚度越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厚度按照线性比例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最厚处的厚度为25至2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内各处的荧光粉浓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各处的厚度相同,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整体趋势上,荧光粉的浓度越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成多个波长转换单元,所述荧光粉和所述分散介质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单元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的波长转换单元的体积越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单元沿着厚度方向离所述出光面的距离越远处的横截面在所述出光面上正投影的面积越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通过涂覆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发光面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相互不连通的子凹槽,所述多个子凹槽内设置有波长转换层,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子凹槽内的波长转换层内的荧光粉的浓度降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在所述波长转换层外围,用以保护所述荧光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分散介质的材料相同。
16.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元件;
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导光板,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所述出光面出射光;
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的出光方向上,所述波长转换层包括荧光粉和分散介质,所述荧光粉分散在所述分散介质中,所述荧光粉接收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光,并转换成预设波长的光出射;其特征在于,
随着与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变远,在整体趋势上,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位置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变小;
所述荧光粉为量子点,所述量子点包括绿色量子点,所述发光元件为蓝光发光元件,并且所述蓝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涂覆有氟化物荧光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距离所述发光元件越远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越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波长转换层到所述发光元件的距离的变化,所述波长转换层相应处转换的光的发光强度呈周期性变化。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液晶层、第二偏光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中一项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2638.4A CN107167865B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02638.4A CN107167865B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67865A CN107167865A (zh) | 2017-09-15 |
CN107167865B true CN107167865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59814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02638.4A Active CN107167865B (zh) | 2017-05-03 | 2017-05-03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1678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3047A (zh) * | 2017-12-20 | 2018-06-12 | 深圳市聚弘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点光源激发量子点发光的背光源技术 |
TWI661251B (zh) * | 2018-06-12 | 2019-06-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 |
CN109300947B (zh) * | 2018-09-28 | 2021-09-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242411B (zh) * | 2019-07-16 | 2024-09-03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093439A (zh) * | 2021-04-23 | 2021-07-09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219721A (zh) * | 2021-04-26 | 2021-08-06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显示终端 |
CN113219722A (zh) * | 2021-04-26 | 2021-08-06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显示终端 |
CN116027588B (zh) * | 2022-12-29 | 2024-10-11 | 深圳创维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量子点板结构、背光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1544A (zh) * | 2012-04-27 | 2012-09-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3069818U (zh) * | 2013-02-22 | 2013-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阵列基板、背光源及液晶模组 |
CN104344328A (zh) * | 2014-10-22 | 2015-02-11 |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色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098906A (zh) * | 2016-06-13 | 2016-11-09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量子点发光装置封装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5942193U (zh) * | 2015-10-15 | 2017-02-08 |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背光单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8983A (zh) * | 2010-11-10 | 2013-07-31 | 纳米系统公司 | 量子点薄膜、照明器件及照明方法 |
-
2017
- 2017-05-03 CN CN201710302638.4A patent/CN10716786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1544A (zh) * | 2012-04-27 | 2012-09-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3069818U (zh) * | 2013-02-22 | 2013-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阵列基板、背光源及液晶模组 |
CN104344328A (zh) * | 2014-10-22 | 2015-02-11 |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高色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CN205942193U (zh) * | 2015-10-15 | 2017-02-08 | 喜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背光单元 |
CN106098906A (zh) * | 2016-06-13 | 2016-11-09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量子点发光装置封装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67865A (zh) | 2017-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67865B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220229222A1 (en) |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Backlights | |
Chen et al. | Flexible/curved backlight module with quantum-dots microstructure arra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
EP2960713B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JP6735287B2 (ja) | ダウンコンバージョンフィルム要素 | |
KR102106045B1 (ko) | 양자점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WO2018120502A1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WO2014132726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630258B2 (en) |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backlights | |
JP2015510615A (ja) | 光ルミネセンスカラーディスプレイ | |
EP3620834A1 (en) | Light conversion film for use in backlight modul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474116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05242457A (zh) | 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导光装置 | |
US20210080636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 |
US10649129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7016925A (ja) |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831382B (zh) | 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 |
TWI823266B (zh) | 彩色液晶顯示器及顯示器背光 | |
JP2017116947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US10358596B2 (en) | Organic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light-source module | |
CN118073503A (zh) | Led芯片、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202406175A (zh) | 彩色液晶顯示器及顯示器背光 | |
JP2018173658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Fang Long Inventor after: Xi Yukun Inventor after: Wang Yunjun Inventor before: Fang Long Inventor before: Xi Yuku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