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5711A -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5711A
CN107135711A CN201710287487.XA CN201710287487A CN107135711A CN 107135711 A CN107135711 A CN 107135711A CN 201710287487 A CN201710287487 A CN 201710287487A CN 107135711 A CN107135711 A CN 107135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roken shell
inner casing
water
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74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龙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Pole Cultur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Pole Cultur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Pole Cultur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Pole Cultur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74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57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5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5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种植器,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中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壳置于第一腔体中,内壳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填充土壤,植物种子置于土壤中,第二腔体的开口由第一透水层封口,与第二腔体的开口相对的第一腔体侧壁为渗水层,渗水层的外侧四周设置挡墙形成储水槽。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本发明通过让植物从密闭的腔体中破壳生长出来,减少土壤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种植方便,只需浇水即可。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盆栽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内摆设植物盆栽越来越受到青睐,借助植物盆栽种植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或培养情趣等,尤其是通过植物种子进行栽培越来受欢迎。
现有技术中,植物种子栽培方式通常为:提供一种具有开口容置腔的容器,在容器的容置腔中填充栽培土壤,植物种子预埋在土壤中,从开口处浇水使植物种子发芽成长,其缺陷在于:
栽培不方便,需要往容器的容置腔中填充栽培土壤,然后在土壤中预埋植物种子,土壤容易洒落而污染周边环境,而且土壤中携带的虫卵容易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通过让植物从密闭的腔体中破壳生长出来,减少土壤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种植方便,只需浇水即可;同时此发明能制造出让植物从密封实块中长出的神奇效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吸睛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植物种植器,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中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壳置于第一腔体中,内壳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填充土壤,植物种子置于土壤中,第二腔体的开口由第一透水层封口,与第二腔体的开口相对的第一腔体侧壁为渗水层,渗水层的外侧四周设置挡墙形成储水槽。
进一步,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填充土壤。
进一步,吸水膨胀层为高亲水性树脂或者压缩纤维土。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破壳结构,第一破壳结构设置在吸水膨胀层上面,第一破壳结构指向外壳的渗水层。
进一步,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第一托盘置于吸水膨胀层上,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
进一步,第一托盘上径向形成第一套筒,第一破壳棒插置在第一套筒中。
进一步,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为尖部。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破壳结构和托架,第二破壳结构安装在托架上,第二破壳结构一侧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结构另一侧上铺设吸水膨胀层,托架设置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
进一步,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由第二透水层封口,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沉槽,内壳的排水口置于外壳的沉槽中,第二破壳棒置于内壳的排水口中。
进一步,还包括储水托盘,储水托盘安装在外壳下部,与第二破壳结构相对。
进一步,第二破壳棒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
进一步,第二破壳棒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一端设置为尖部。
进一步,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挂件。
进一步,第一透水层的材质为纸质或是其他透水纤维材料。
进一步,外壳和渗水层为水泥材质或者为石膏材质或是其他具有一定渗水性的固体材质。
进一步,内壳的材质为卡纸或者渗水性强的纤维合成材料。
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供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的内壳;
二,在内壳的第二腔体中填充土壤;
三,在土壤中放置植物种子;
四,使用第一透水层将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开口封住;
五,提供具有凹腔的模具,凹腔底部四周形成凹槽,往凹腔中倒入浆料将凹腔底部及凹槽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及渗水层的外侧四周的挡墙,挡墙与渗水层形成储水槽;
六,将内壳倒置于模具的凹腔中,内壳的第一透水层与渗水层相对,内壳侧部与凹腔之间留有间隙,内壳上部低于凹腔口部;
七,往内壳侧部与凹腔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形成外壳。
进一步,步骤二中,先在内壳的第二腔体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填充土壤。
进一步,吸水膨胀层为高亲水性树脂或者压缩纤维土。
进一步,步骤二中,先在内壳的第二腔体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然后在第一破壳结构上填充土壤。
进一步,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在吸水膨胀层上面设置第一托盘,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
进一步,步骤一中,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使用第二透水层将排水口封口,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托架,第二破壳结构安装在托架上,第二破壳结构一侧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结构另一侧上铺设吸水膨胀层。
进一步,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
进一步,步骤一中,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使用第二透水层将排水口封口,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托架,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棒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
进一步,步骤二中,先在第二破壳结构上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在吸水膨胀层上面设置第一托盘,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挂件。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外壳中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壳置于第一腔体中,内壳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填充土壤,植物种子置于土壤中,在种植时,只需往储水槽中加水,水依次经渗水层和第一透水层后,进入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土壤中,植物种子吸收水分后发芽成长,将第一透水层和渗水层撑破,或是由破壳结构代替将透水层和渗水层撑破,让植物从密闭的外壳的第一腔体中破壳生长出来,减少土壤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种植方便,只需浇水即可,并且由于有辅助破壳结构,使其能适用于绝大多数种子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g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制造工艺图;
图3a至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植物种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h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制造工艺图;
图6a至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植物种植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一破壳结构的分解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第一破壳结构的组合图;
图9a至图9j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制造工艺图;
图10a至图10d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植物种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第二破壳结构的示意图;
图13a至图13m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制造工艺图;
图14a至图14e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植物种植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破壳结构的示意图;
图17a至图17m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制造工艺图;
图18a至图18e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植物种植示意图。
标号说明
外壳1 第一腔体11
渗水层12 挡墙13
储水槽14 沉槽15
内壳2 开口21
第二腔体22 排水口23
土壤3 植物种子4
第一透水层51 第二透水层52
吸水膨胀层6 第一破壳结构7
第一托盘71 第一破壳棒72
肩部721 挂件722
第二破壳结构8 托架81
第二托盘82 第二破壳棒83
纸托84 纤维棒85
储水托盘9 模具10
凹腔101 凹槽1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d所述,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实施例一,包括外壳1和内壳2,外壳1中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11,内壳2置于第一腔体11中,内壳2形成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如图2a所示,第二腔体22填充土壤3,植物种子4置于土壤3中,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由第一透水层51封口,与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相对的第一腔体11侧壁为渗水层12,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设置挡墙13形成储水槽14,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水层51的材质为纸质。外壳1和渗水层12为水泥材质或者为石膏材质。内壳2的材质为卡纸或者纤维合成材料,内壳2一般由透水性强的材料组做成。
如图2a至图2g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实施例一,包括以下步骤:
一,如图2a所示,提供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的内壳2,内壳2一般由透水性强的材料组做成,例如卡纸,纤维合成材料等。
二,如图2b所示,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中填充土壤3,土壤3需要为干燥土壤,预留出放置种子的空间。
三,如图2c所示,在土壤3中放置植物种子4,当土壤3达到一定高度,放入足量并且发芽力量大的植物种子4,之后用土壤3填满剩余的空间。种子必须是足量的,并且种子必须是生命力很强,并且发芽时候产生巨大力气的。例如各种豆类,或是小麦草种子等,如果种子太少,或是种子发芽时的力气太小,种子便无法成功破壳。
四,如图2d所示,使用第一透水层51将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封住,通常为透水性良好的纸封住开口21,使得土壤3和植物种子4不会掉出。
五,如图2e所示,提供具有凹腔101的模具10,凹腔101底部四周形成凹槽102,往凹腔101中倒入浆料将凹腔101底部及凹槽102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12及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的挡墙13,挡墙13与渗水层12形成储水槽14。
在模具10内倒入适量的浆料,控制出适当的厚度,通常在1mm-2mm。外壳1的材料可以石膏浆,水泥浆,或是其他不同的可降解的环保材质等。对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并且对人和植物无毒无害。外壳1的渗水层12的厚度通常控制在1mm-2.5mm,不同材料强度不同,因此厚度不近相同,水泥相对于石膏比较坚硬,所以厚度应该适当减小,以此类推。
六,如图2f所示,将内壳2倒置于模具10的凹腔101中,内壳2的第一透水层51与渗水层12相对,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留有间隙,内壳2上部低于凹腔101口部。
七,如图2g所示,往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2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12形成外壳1,脱模后形成如图1所示种植器。
在种植时,将水倒入储水槽14中,水往下渗透进土壤3,如图3a所示,植物种子4充分吸收水分后,开始膨胀,同时往上和往下挤压内部空间,如图3b所示,若干天后,大部分植物种子4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对内部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当所有种子发芽的力量大于上方渗水层12(薄壳)所能承载的最大力量时,薄壳破裂,嫩芽破土而出,如图3c所示,植物种子4发芽后不断生长,最终形成一个小盆栽,如图3d所示。
实施例一中,只需浇水就能让植物从密闭的实体(如水泥块,石膏块,或其他材料)中破壳生长出来,造成植物从水泥或各种石块中破土而出的效果。所有的土壤种子都预装在种植器中,只需加水便可以使其长出,避免了手亲自接触土壤,使用方便,干净。
如图4至图6c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设置吸水膨胀层6,在吸水膨胀层6上填充土壤3。吸水膨胀层6为高亲水性树脂或者压缩纤维土。
如图5a至图5h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实施例二,包括以下步骤:
一,如图5a所示,提供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的内壳2。
二,如图5b所示,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6。
三,如图5c所示,在吸水膨胀层6上填充土壤3,土壤3需要为干燥土壤,预留出放置种子的空间。
四,如图5d所示,在土壤3中放置植物种子4。
五,如图5e所示,使用第一透水层51将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封住。
六,如图5f所示,提供具有凹腔101的模具10,凹腔101底部四周形成凹槽102,往凹腔101中倒入浆料将凹腔101底部及凹槽102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12及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的挡墙13,挡墙13与渗水层12形成储水槽14。
七,如图5g所示,将内壳2倒置于模具10的凹腔101中,内壳2的第一透水层51与渗水层12相对,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留有间隙,内壳2上部低于凹腔101口部。
八,如图5h所示,往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2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12形成外壳1,脱模后形成如图4所示种植器。
在种植时,将水倒入储水槽14中,水往下渗透进土壤3,如图6a所示,植物种子4和吸水膨胀层6充分吸收水分后,开始膨胀,待内部压力超过上方渗水层12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后,渗水层12破裂,植物种子4破壳而出,如图6b所示,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形成小盆栽,吸水膨胀层6(高亲水性树脂),环保无害,可降解,具有很强的保水效果,使其能长时间为土壤提供水分,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为植物根部的生长提供了足量的空气,如图6c所示。
实施例二中,带有吸水膨胀材料,吸水膨胀,帮助种子破壳,使得一些力量相随较小的植物也能从中长出。增加了种植器的植物种类的选择范围。可大量减少种子的使用数量。若选用球状高亲水性树脂作为吸水膨胀材料,则可长时间土壤保湿的时间,减少浇水次数。高亲水性树脂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其吸水膨胀和脱水收缩的过程使得土壤内部产生缝隙,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得植物能长得更好。
如图7至图10d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不同在于:还包括第一破壳结构7,第一破壳结构7设置在吸水膨胀层6上面,第一破壳结构7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
如图8a及图8b所示,第一破壳结构7由第一托盘71和第一破壳棒72组成,第一托盘71置于吸水膨胀层6上,第一破壳棒72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71上,具体为:第一托盘71上径向形成第一套筒711,第一破壳棒72插置在第一套筒711中。第一破壳棒72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为使得快速将渗水层12戳破,第一破壳棒72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一端设置为尖部721。
如图9a至图9j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实施例三,包括以下步骤:
一,如图9a所示,提供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的内壳2。
二,如图9b所示,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6。
三,如图9c所示,在吸水膨胀层6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
四,如图9d所示,第一破壳棒72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71上。
五,如图9e所示,在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上填充土壤3,土壤3需要为干燥土壤,预留出放置种子的空间。
六,如图9f所示,在土壤3中放置植物种子4。
七,如图9g所示,使用第一透水层51将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封住。
八,如图9h所示,提供具有凹腔101的模具10,凹腔101底部四周形成凹槽102,往凹腔101中倒入浆料将凹腔101底部及凹槽102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12及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的挡墙13,挡墙13与渗水层12形成储水槽14。
九,如图9i所示,将内壳2倒置于模具10的凹腔101中,内壳2的第一透水层51与渗水层12相对,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留有间隙,内壳2上部低于凹腔101口部。
十,如图9j所示,往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2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12形成外壳1,脱模后形成如图7所示种植器。
在种植时,将水倒入储水槽14中,水往下渗透进土壤3,如图10a所示。吸水膨胀材料(吸水膨胀层6)充分吸收水分后,开始膨胀,推动第一破壳结构7向上运动,第一托盘71承受大部分来自下方的力气,并将其所有力集中于第一破壳棒72顶部很小的面积内,对上方渗水层12形成了极大的压强,当其超过上方薄壳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后,渗水层12破裂,如图10b所示。一段时间后第一破壳结构7在水的侵蚀下慢慢分解,如图10c所示。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形成小盆栽,吸水膨胀层6(高亲水性树脂),环保无害,可降解,具有很强的保水效果,使其能长时间为土壤提供水分,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为植物根部的生长提供了足量的空气,如图10d所示。
在实施例三中,加入第一破壳结构7,代替种子破壳,破壳成功率非常高,使得种植器不受到种子的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如图11至图14e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不同在于:还包括第二破壳结构8和托架81,第二破壳结构8安装在托架81上,第二破壳结构8一侧指向外壳1的第一腔体11的底部及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第二破壳结构8另一侧上铺设吸水膨胀层6,托架81设置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
如图12所示,第二破壳结构8由第二托盘82、第二破壳棒83和纸托84组成,第二破壳棒83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82一侧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托盘82和第二破壳棒83一体成型。第二托盘82另一侧固定于纸托84上,第二破壳棒83指向外壳1的第一腔体11的底部及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纸托84固定于托架81上,吸水膨胀层6铺设在纸托84上。
纸托84的作用是在没遇水的时候托住第二托盘82,遇水后纸托84在膨胀结构的挤压下断裂,整个第二托盘82向下,如果没有纸托84直接将第二托盘82放置于托架81上,由于第二托盘82是刚性且坚硬的,会牢牢搭在托架81上,无法向下运动。
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23,排水口23由第二透水层52封口,外壳1的第一腔体11的底部设置沉槽15,内壳2的排水口23置于外壳1的沉槽15中,第二破壳棒83置于内壳2的排水口23中。还包括储水托盘9,储水托盘9安装在外壳1下部,与第二破壳结构8相对。第二透水层52可以为透水性良好且遇水易溶的纸张。
第二破壳棒83指向外壳1的第一腔体11的底部及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一端设置为尖部。
如图13a至图13m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实施例四,包括以下步骤:
一,如图13a所示,提供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的内壳2,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23。
二,如图13b所示,使用第二透水层52将排水口23封口。
三,如图13c所示,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设置托架81。
四,如图13d所示,第二破壳结构8安装在托架81上,第二破壳结构8由第二托盘82、第二破壳棒83和纸托84组成,第二破壳棒83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82一侧上,第二托盘82另一侧固定于纸托84上,第二破壳棒83指向外壳1的第一腔体11的底部及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纸托84固定于托架81上。通常用一层强度较高但遇水易溶的纸托84托住第二破壳结构8的第二托盘82。
五,如图13e所示,在第二破壳结构8的纸托84上铺设吸水膨胀层6。
六,如图13f所示,在吸水膨胀层6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
七,如图13g所示,第一破壳棒72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71上。
八,如图13h所示,在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上填充土壤3,土壤3需要为干燥土壤,预留出放置种子的空间。
九,如图13i所示,在土壤3中放置植物种子4。
十,如图13j所示,使用第一透水层51将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封住。
十一,如图13k所示,提供具有凹腔101的模具10,凹腔101底部四周形成凹槽102,往凹腔101中倒入浆料将凹腔101底部及凹槽102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12及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的挡墙13,挡墙13与渗水层12形成储水槽14。
十二,如图13l所示,将内壳2倒置于模具10的凹腔101中,内壳2的第一透水层51与渗水层12相对,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留有间隙,内壳2上部低于凹腔101口部。
十三,如图13m所示,往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2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12形成外壳1,脱模后形成如图11所示种植器。
在种植时,将水倒入储水槽14中,水往下渗透进土壤3,如图14a所示。吸水膨胀材料(吸水膨胀层6)充分吸收水分后,开始膨胀,推动第一破壳结构7向上运动,同时推动下方第二破壳结构8向下运动,此时下方的第二破壳结构8的纸托由于遇水后强度骤降,首先破裂。然后第一破壳结构7继续向上运动施加压力,第二破壳结构8继续向下运动施加压力,第一破壳结构7将渗水层12破裂,第二破壳结构8将外壳1的沉槽15底部戳破,如图14b所示。破壳后可直接取出第一破壳棒72,或是等待其慢慢分解,如图14c所示。一段时后第一托盘71开始分解,如图14d所示。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形成小盆栽,吸水膨胀层6(高亲水性树脂),环保无害,可降解,具有很强的保水效果,使其能长时间为土壤提供水分,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为植物根部的生长提供了足量的空气,如图14e所示。
在实施例四中,加入了两个辅助破壳结构,其一可代替种子突破外壳,破壳成功率非常高,使得种植器不受到种子的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其二可自行打排水孔,使得种植器可以种植一些对排水要求比较严格的种子。
如图15至图18e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不同在于:第二破壳棒83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85,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一破壳棒72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一端设置挂件722,挂件722可以为环状物。
如图17a至图17m所示,本发明揭示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实施例四,包括以下步骤:
一,如图17a所示,提供具有开口21的第二腔体22的内壳2,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23。
二,如图17b所示,使用第二透水层52将排水口23封口。
三,如图17c所示,在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设置托架81。
四,如图17d所示,第二破壳结构8安装在托架81上,第二破壳结构8安装在托架81上,第二破壳结构8由第二托盘82、第二破壳棒83和纸托84组成,第二破壳棒83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82一侧上,第二托盘82另一侧固定于纸托84上,第二破壳结构8的第二破壳棒83指向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底部,并置于排水口23中,纸托84固定于托架81上,第二破壳棒83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85。
五,如图17e所示,在第二破壳结构8的纸托84上铺设吸水膨胀层6。
六,如图17f所示,在吸水膨胀层6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
七,如图17g所示,第一破壳棒72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71上,第一破壳棒72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第一破壳棒72指向外壳1的渗水层12一端设置挂件722。
八,如图17h所示,在第一破壳结构7的第一托盘71上填充土壤3,土壤3需要为干燥土壤,预留出放置种子的空间。
九,如图17i所示,在土壤3中放置植物种子4。
十,如图17j所示,使用第一透水层51将内壳2的第二腔体22的开口21封住。
十一,如图17k所示,提供具有凹腔101的模具10,凹腔101底部四周形成凹槽102,往凹腔101中倒入浆料将凹腔101底部及凹槽102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12及渗水层12的外侧四周的挡墙13,挡墙13与渗水层12形成储水槽14。
十二,如图17l所示,将内壳2倒置于模具10的凹腔101中,内壳2的第一透水层51与渗水层12相对,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留有间隙,内壳2上部低于凹腔101口部。
十三,如图17m所示,往内壳2侧部与凹腔101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2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12形成外壳1,脱模后形成如图15所示种植器。
在种植时,将水倒入储水槽14中,水往下渗透进土壤3,如图18a所示。
吸水膨胀材料(吸水膨胀层6)充分吸收水分后,开始膨胀,推动第一破壳结构7向上运动,同时推动下方第二破壳结构8向下运动,此时下方的第二破壳结构8的纸托由于遇水后强度骤降,首先破裂。然后第一破壳结构7继续向上运动施加压力,第二破壳结构8继续向下运动施加压力,7第一破壳结构7带着挂件722,如戒指等各类小物品,将渗水层12破裂,第二破壳结构8将外壳1的沉槽15底部戳破,第二破壳结构8中的第二破壳棒83中的纤维棒85,两头吸水膨胀,舒展开来,如图18b所示。破壳后可直接取出第一破壳棒72,或是等待其慢慢分解,如图18c所示。一段时后第一托盘71开始分解,如图14d所示。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形成小盆栽,吸水膨胀层6(高亲水性树脂)具有很强的保水效果,使其能长时间为土壤提供水分,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的空隙,为植物根部的生长提供了足量的空气,另外,当土壤3比较干燥时,吸水纤维就会从下方的储水托盘9中吸取水分,延长了浇水时间,如图18e所示。
在实施例五中,纤维吸水结构的加入使得该种植器进一步加强了保水性,减少浇水频率。

Claims (23)

1.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中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内壳置于第一腔体中,内壳形成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填充土壤,植物种子置于土壤中,第二腔体的开口由第一透水层封口,与第二腔体的开口相对的第一腔体侧壁为渗水层,渗水层的外侧四周设置挡墙形成储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填充土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吸水膨胀层为高亲水性树脂或者压缩纤维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破壳结构,第一破壳结构设置在吸水膨胀层上面,第一破壳结构指向外壳的渗水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第一托盘置于吸水膨胀层上,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托盘上径向形成第一套筒,第一破壳棒插置在第一套筒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为尖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破壳结构和托架,第二破壳结构安装在托架上,第二破壳结构一侧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结构另一侧上铺设吸水膨胀层,托架设置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由第二透水层封口,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沉槽,内壳的排水口置于外壳的沉槽中,第二破壳棒置于内壳的排水口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托盘,储水托盘安装在外壳下部,与第二破壳结构相对。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破壳棒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破壳棒指向外壳的第一腔体的底部及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一端设置为尖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挂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水层的材质为透水纤维材质;外壳和渗水层为水泥材质或者为石膏材质;内壳的材质为纤维合成材料。
16.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供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的内壳;
二,在内壳的第二腔体中填充土壤;
三,在土壤中放置植物种子;
四,使用第一透水层将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开口封住;
五,提供具有凹腔的模具,凹腔底部四周形成凹槽,往凹腔中倒入浆料将凹腔底部及凹槽覆盖,浆料凝结后对应形成渗水层及渗水层的外侧四周的挡墙,挡墙与渗水层形成储水槽;
六,将内壳倒置于模具的凹腔中,内壳的第一透水层与渗水层相对,内壳侧部与凹腔之间留有间隙,内壳上部低于凹腔口部;
七,往内壳侧部与凹腔之间的间隙倒入浆料,浆料延伸至将内壳覆盖,浆料凝结后与渗水层形成外壳。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先在内壳的第二腔体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填充土壤。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先在内壳的第二腔体底部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然后在第一破壳结构上填充土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在吸水膨胀层上面设置第一托盘,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使用第二透水层将排水口封口,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托架,第二破壳结构安装在托架上,第二破壳结构一侧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结构另一侧上铺设吸水膨胀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排水口,使用第二透水层将排水口封口,在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托架,第二破壳结构由第二托盘、第二破壳棒和纸托组成,第二破壳棒径向设置在第二托盘一侧上,第二托盘另一侧固定于纸托上,纸托固定于托架上,吸水膨胀层铺设在纸托上,第二破壳棒指向内壳的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破壳棒中设置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中插入纤维棒。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植物种植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先在第二破壳结构上铺设吸水膨胀层,在吸水膨胀层上设置第一破壳结构,第一破壳结构由第一托盘和第一破壳棒组成,在吸水膨胀层上面设置第一托盘,第一破壳棒径向安装在第一托盘上,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第一破壳棒指向外壳的渗水层一端设置挂件。
CN201710287487.XA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1357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7487.XA CN107135711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7487.XA CN107135711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5711A true CN107135711A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7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7487.XA Pending CN107135711A (zh) 2017-04-27 2017-04-27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57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0420A (zh) * 2017-11-29 2018-05-04 重庆秦瀚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荒地种植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TWI645775B (zh) * 2017-11-10 2019-01-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種子栽種裝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8734A1 (en) * 1996-02-08 1997-08-13 Ku Hong Park Plant sprouting pot
WO2000072655A1 (fr) * 1999-05-31 2000-12-07 Seishin Togei Kabushiki Kaisha Instrument favorisant la germination de semences,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appareil servant a le fabriquer
CN2735755Y (zh) * 2004-08-25 2005-10-26 陈振哲 一种改进的花卉培养密封罐结构
CN2807758Y (zh) * 2005-07-01 2006-08-23 陈振哲 一种花卉植物培养容置结构
CN2822170Y (zh) * 2005-09-28 2006-10-04 张斌 植物生长容器
US20070006527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Chen-Che Chen Flowerpot for growing flower
CN104284579A (zh) * 2011-12-21 2015-01-14 纳幕尔杜邦公司 植物人工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90465U (zh) * 2016-09-21 2017-04-12 宁波鸿环土工材料有限公司 生态土工管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8734A1 (en) * 1996-02-08 1997-08-13 Ku Hong Park Plant sprouting pot
WO2000072655A1 (fr) * 1999-05-31 2000-12-07 Seishin Togei Kabushiki Kaisha Instrument favorisant la germination de semences,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appareil servant a le fabriquer
CN2735755Y (zh) * 2004-08-25 2005-10-26 陈振哲 一种改进的花卉培养密封罐结构
CN2807758Y (zh) * 2005-07-01 2006-08-23 陈振哲 一种花卉植物培养容置结构
US20070006527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Chen-Che Chen Flowerpot for growing flower
CN2822170Y (zh) * 2005-09-28 2006-10-04 张斌 植物生长容器
CN104284579A (zh) * 2011-12-21 2015-01-14 纳幕尔杜邦公司 植物人工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90465U (zh) * 2016-09-21 2017-04-12 宁波鸿环土工材料有限公司 生态土工管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775B (zh) * 2017-11-10 2019-01-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種子栽種裝置
CN107980420A (zh) * 2017-11-29 2018-05-04 重庆秦瀚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荒地种植容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976B (zh) 一种育苗钵及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
CN104620898B (zh) 保水育苗器及育苗方法
CN201450944U (zh) 营养液植物栽培器
CN104904562B (zh) 根据冬小麦根系分布进行灌溉的方法
CN204180606U (zh) 一种透气储水花盆
CN101091442A (zh) 植物生长控制容器
CN107439348A (zh) 植物培育用基质块
CN107135711A (zh) 一种植物种植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791122U (zh) 一种植物种植器
CN106069155A (zh) 一种附石盆景及其制作和培育方法
KR100933307B1 (ko) 물주머니 기능을 갖는 인공석부 및 인공석부화분
CN102783374A (zh) 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
CN202603304U (zh) 用于园林绿化的滤水装置及具有滤水功能的栽培容器
CN202565815U (zh) 植栽盆
KR20120032335A (ko) 삽목용 화분
CN208402773U (zh) 一种盆景保湿给水装置
CN207802882U (zh) 一种沙漠地区植树容器
CN203492453U (zh) 一种生鲜复合花盆
CN202535700U (zh) 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
CN105900803B (zh) 移栽植物需水量自循环供应装置及方法
CN201491553U (zh) 一种造林用植物培养钵
CN101690455B (zh) 一种造林用植物培养钵
CN107079799A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盆及其种植方法
KR102253805B1 (ko) 호안유공블록과 그 제조방법
CN218649389U (zh) 一种多功能花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