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2616A -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2616A
CN107132616A CN201710364133.0A CN201710364133A CN107132616A CN 107132616 A CN107132616 A CN 107132616A CN 201710364133 A CN201710364133 A CN 201710364133A CN 107132616 A CN107132616 A CN 107132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layer
silicon
silicon dioxide
diox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641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然
朱海霞
李尔平
叶子威
彭希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7103641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2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2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2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using polarisation ef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包括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以及在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之间的中间耦合部分,中间耦合部分是置于SOI衬底上的五层波导结构,五层波导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是下硅层、下二氧化硅层、上硅层、上二氧化硅层和金属铬层;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M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从下二氧化硅层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并被金属铬层吸收衰减,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E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沿下二氧化硅层传输不会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具有尺寸小、消光比高、插入损耗低的优势,能够减小耦合损耗,易于光学集成。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长距离全光网络的引入,光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硅基组件对入射光的偏振的高敏感度吸引着人们设计出高效紧凑的偏振控制组件,包括偏振器,偏振分束器,偏振旋转器。在这些偏振控制组件中,偏振器可以用于抑制不需要的偏振态的通过,因此在解决很多光学系统的偏振依赖问题中扮演者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为了实现芯片上的应用,偏振器必须实现超小的封装、高消光比和低损耗。很多TE-pass和横向磁场通过(TM-pass)的偏振器已经在理论上提出或在实验上证明了。通过选择特殊的波导尺寸使得其中一个偏振模式截止可以实现简单的偏振器,但是这种设计中,辐射光会反射回来,从而降低光学芯片的信噪比。
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由低折射率的的间隔层将金属表面与高折射率层分离开,其可以把能量高度集中在低折射率层。基于混合等离激元波导,人们设计了很多偏振器。基于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的偏振器可以减小器件长度,然而金属的存在会带来额外的传输损耗,并且为了降低其器件的传输损耗,消光比也会因而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具有尺寸小、消光比高、插入损耗低的优势,本偏振器集成于绝缘硅片(SOI)上,属于TE-pass的偏振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以及在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之间的中间耦合部分,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是置于SOI衬底上的五层波导结构,五层波导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是下硅层、下二氧化硅层、上硅层、上二氧化硅层和金属铬(Cr)层。
本发明只需在普通波导上增设上硅层、上二氧化硅层和金属铬层即能制作出所述偏振器。
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M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从下二氧化硅层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并被金属铬层吸收衰减,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E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沿下二氧化硅层传输不会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
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上二氧化硅层、上硅层和金属铬层的宽度相同,宽度使得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M模进入到中间耦合部分后在混合等离激元波导模式截止,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E模不受影响。具体实施可以为200nm。
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
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二氧化硅层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
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宽度和下二氧化硅层宽度相同。
所述的下二氧化硅层和上二氧化硅层替换为三氧化二铝层。
所述的中间耦合部分和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直接相连。
所述中间耦合部分中的下硅层和下二氧化硅层与入射硅波导或者出射硅波导连接。
具体实施的上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0nm到50nm。
具体实施的上硅层厚度根据入射硅波导尺寸调整,具体为150nm到400nm。
根据非正交的耦合模式理论,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中间耦合部分看成混合等离激元波导和垂直狭缝波导的组合。如图3左下侧的垂直狭缝硅波导由低折射率的二氧化硅(SiO2)层将不同宽度的硅波导分隔开,根据狭缝波导理论,TM模会集中在垂直狭缝硅波导的二氧化硅层。如图3右下侧的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的波导宽度即垂直狭缝硅波导的上层硅的宽度,由于铬的强吸收性能,其被用于本结构的金属部分。
外部由TM和TE混合的入射光通过偏振器后时,TM模会耦合到混合等离激元波导部分衰减,而TE模则不会耦合并会沿着硅波导通过此偏振器,因此TE模基本不受到上层金属的影响。通过设计上硅层的高度,可以使得TM模最大程度耦合到混合等离激元波导并衰减,而TE模则最大程度保持不变。通过设计中间耦合部分的长度,可以使得TM模的消光比达到30dB以上,而TE模基本保持不变,最终实现偏振器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是基于混合等离激元波导与介质波导的耦合的一个亚波长的偏振器,TM模的损耗主要是基于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的传输损耗,因而不会因为辐射光会反射回来而降低光学芯片的信噪比。
2、本发明器件结构简单,尺寸小,理论的整体尺寸最小能达到6.5微米,并且能在6.5微米的器件长度实现对TM模28dB的消光比,并且对于TE模的插入损耗也只有0.16dB,易于高密度的光学集成
3、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硅波导,无需在入射端与硅波导进行耦合,能够减小耦合损耗,易于光学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中间耦合部分的剖面图。
图2(b)为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的剖面图。
图3为中间耦合部分由两种波导混合构成图。
图4(a)为仿真实施下TM模耦合成的TMeven和TModd的传输损耗随着上硅层厚度h1的改变曲线图。
图4(b)为仿真实施下TM模耦合成的TMeven和TModd的能量耦合率随着上硅层厚度h1的改变曲线图。
图4(c)为仿真实施下总的TM模传输损耗与TE模传输损耗与上硅层厚度h1的关系图。
图中:1为SOI衬底,2为下硅层,3为下二氧化硅层,4为上硅层,5为上二氧化硅层,6为金属铬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参见如图1,本实施例的TE-pass的偏振器的三维原理图,包括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以及在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之间的中间耦合部分。
如图2(a)所示,中间耦合部分是置于SOI衬底1上的五层波导结构,五层波导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是下硅层2、下二氧化硅层3、上硅层4、上二氧化硅层5和金属铬层6。其中上硅层4、上二氧化硅层5和金属铬层6的宽度一致,中间耦合部分的长度为L。
如图2(b)所示,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均由置于SOI衬底1上的下硅层2和下二氧化硅层3构成。入射硅波导、出射硅波导和中间耦合部分采用同一块SOI衬底1,入射硅波导、出射硅波导和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2连接,入射硅波导、出射硅波导和中间耦合部分的下二氧化硅层3连接。
具体实施中,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2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中间耦合部分的下二氧化硅层3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2宽度和下二氧化硅层3宽度相同。
本发明TE-pass的偏振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中间耦合部分被看作混合等离激元波导和垂直狭缝波导的两个波导的混合,其中波导a是垂直结构的狭缝波导,其上硅层的宽度小于下面硅层的宽度,当上层Si宽度足够小,TE模会在上层硅层截止,这时垂直狭缝波导的TE模主要集中在下硅层,为了与CMOS工艺兼容,设定上硅层的宽度为200nm。这时TM模主要集中在两层Si之间的二氧化硅层之中。波导b是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由于波导b的宽度为200nm,因此混合等离激元波导是TE模截止的,其TM模集中在金属Cr和Si之间的二氧化硅层之间。
根据非正交的耦合模理论,当波导a和波导b耦合时,会在中间耦合部分形成奇次模和偶次模。其中两种模式的模场分布可以由下面公式给出:
eeven=a11(z)e`1+a12(z)e2
eodd=a21(z)e`1+a22(z)e2
其中,eeven表示耦合结构TM奇次模的电场,eodd表示耦合结构TM偶次模的电场,e1与e2分别是波导a和波导b的TM模分布,aij分别表示相应的模式振幅,即耦合结构中TM的电场分布中波导a和波导b的TM的电场振幅,其中a11表示耦合结构TM奇次模的电场分布中波导a的TM模电场振幅,a12表示耦合结构TM奇次模的电场分布中波导b的TM模电场振幅,a21表示耦合结构TM偶次模的电场分布中波导a的TM模电场振幅,a22表示耦合结构TM偶次模的电场分布中波导b的TM模电场振幅,由公式可以看出中间耦合部分存在两种TM模,即奇次模和偶次模,它们的模场主要集中在两层二氧化硅层之中。
当TM模从入射硅波导进入中间耦合部分之后,TM模会耦合成TMeven和TModd,TMeven和TModd分别表示TM的奇次模和偶次模。当中间耦合部分的尺寸改变,会导致这两种模式的传输损耗和能量耦合率的改变,如图4(a)和4(b)所示。当实施例设置参数为下硅层宽度W1=450nm,下硅层厚度H1=250nm,下二氧化硅层厚度H2=50nm,上二氧化硅层厚度h2=20nm,金属层厚度h3=100nm,上硅层宽度W2=200nm,通过改变h1来模拟传输损耗和能量耦合率的改变。总的能量传输率由下面公式给出:
其中,表示TM模总的能量传输率,ηeven表示TMeven的功率比率,表示TMeven的能量传输率,ηodd表示TModd的功率比率,表示TModd的能量传输率。
根据以上公式,得到TM总的传输损耗与上硅层4厚度h1的关系。如图4(c)所示,为总的TM的传输损耗与TE模的传输损耗与上硅层4厚度h1的关系。根据图4(c),选取使得总的TM传输损耗最大的上硅层4厚度h1的值为230nm。根据得到的参数,设计出最佳的器件。
使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对器件进行仿真,可以得出当实现TM模30dB消光比时所需的中间耦合部分的长度。并进而可以仿真得到TE模的插入损耗。
当不同规格的入射硅波导通入时,可以通过调整上二氧化硅层和上硅层的厚度来使得TM的传输损耗尽可能最大,而TE模最大程度的保持不变。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包括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以及在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之间的中间耦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是置于SOI衬底(1)上的五层波导结构,五层波导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是下硅层(2)、下二氧化硅层(3)、上硅层(4)、上二氧化硅层(5)和金属铬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M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从下二氧化硅层(3)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5)并被金属铬层(6)吸收衰减,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E模经过所述中间耦合部分时沿下二氧化硅层(3)传输不会耦合到上二氧化硅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上二氧化硅层(5)、上硅层(4)和金属铬层(6)的宽度相同,宽度使得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M模进入到中间耦合部分后在混合等离激元波导模式截止,从入射硅波导传输过来的TE模不受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2)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二氧化硅层(3)的宽度和高度与入射硅波导的硅层的宽度和高度对应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的下硅层(2)宽度和下二氧化硅层(3)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二氧化硅层(3)和上二氧化硅层(5)替换为三氧化二铝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耦合部分和入射硅波导和出射硅波导直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耦合部分中的下硅层(2)和下二氧化硅层(3)与入射硅波导或者出射硅波导连接。
CN201710364133.0A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Pending CN107132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64133.0A CN107132616A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64133.0A CN107132616A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2616A true CN107132616A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3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64133.0A Pending CN107132616A (zh) 2017-05-22 2017-05-22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26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646A (zh) * 2017-10-18 2018-01-09 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波导偏振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80374A (zh) * 2019-11-15 2020-02-11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波导结构的偏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6260A (zh) * 2020-07-03 2020-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偏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1153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光子波导起偏器、收发器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8052A (zh) * 2007-06-04 2007-11-07 清华大学 混合三臂长程表面等离子波导和介质波导耦合器
CN101339899A (zh) * 2007-07-04 2009-01-07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Soi衬底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2103312U (zh) * 2011-03-08 2012-01-04 东南大学 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微腔激光器
US20130071060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olarizer
CN105319644A (zh) * 2014-07-04 2016-02-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波导型偏振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9355A (zh) * 2016-05-17 2016-07-13 东南大学 一种片上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及其偏振分束方法
CN205982716U (zh) * 2016-08-23 2017-02-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的偏振分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8052A (zh) * 2007-06-04 2007-11-07 清华大学 混合三臂长程表面等离子波导和介质波导耦合器
CN101339899A (zh) * 2007-07-04 2009-01-07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Soi衬底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2103312U (zh) * 2011-03-08 2012-01-04 东南大学 深度亚波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微腔激光器
US20130071060A1 (en) * 2011-09-21 2013-03-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olarizer
CN105319644A (zh) * 2014-07-04 2016-02-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波导型偏振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9355A (zh) * 2016-05-17 2016-07-13 东南大学 一种片上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及其偏振分束方法
CN205982716U (zh) * 2016-08-23 2017-02-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混合等离激元波导的偏振分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Z. ALAM等: "Compact and silicon-on-insulator-compatible hybrid plasmonic TE-pass polarizer", 《OPTICS LETTERS》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646A (zh) * 2017-10-18 2018-01-09 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波导偏振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61646B (zh) * 2017-10-18 2020-05-05 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波导偏振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80374A (zh) * 2019-11-15 2020-02-11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波导结构的偏振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6260A (zh) * 2020-07-03 2020-10-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偏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6260B (zh) * 2020-07-03 2021-11-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偏振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1153A1 (zh) * 2020-08-28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硅光子波导起偏器、收发器光模块及光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9355B (zh) 一种片上集成型偏振分束器及其偏振分束方法
CN107132616A (zh) 一种基于复合波导的横向电场通过的偏振器
CN108051889B (zh) 一种混合等离子效应辅助的槽式波导te模检偏器
CN108563030B (zh) 一种偏振分束器
CN106873077B (zh) 一种基于非对称定向耦合器的硅基te模检偏器
Komatsu et al. Compact polarization rotator based on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with low insertion loss
CN106094107B (zh) 一种偏振分束器
CN109407229B (zh) 一种端面耦合器
WO2010040303A1 (zh)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可调谐光学谐振环滤波器
CN103018832B (zh) 一种偏振分束器
US20110103742A1 (en) Plasmon waveguide and optical element using the same
CN110824614B (zh) 一种基于三耦合波导的横磁模截止横电模均分的光功分器
CN208283698U (zh) 一种微腔结构多比特输入的光学逻辑器件
US8750666B2 (en) Optical device using a plasmonic waveguide, and optical isolator
Ku et al. Wide-band optical mode converters for coupling between fibers and silicon photonic wires with large misalignment tolerance
CN208780850U (zh)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栅的偏振分束器
CN111458795B (zh) 一种基于硅波导的全波段起偏器
Duan et al. A band-pass plasmonic filter with dual-square ring resonator
CN208569082U (zh) 一种混合等离激元波导布拉格光栅偏振滤波器
CN102645708B (zh) 基于倾斜波导光栅结构的高偏振消光比的光波导谐振腔
He et al. In-fiber graphene-hBN polarizer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bandwidth
CN106772817B (zh) 一种长程表面等离子激元波导耦合器
CN110989080A (zh) 一种基于反向耦合原理的光栅辅助型起偏器
CN115877507A (zh) 基于GaAs混合等离子体结构的三波导中红外基模选择器
CN107315223B (zh) 集偏振滤波器和层间均等耦合器的光互联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