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1989A -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1989A
CN107131989A CN201710259978.3A CN201710259978A CN107131989A CN 107131989 A CN107131989 A CN 107131989A CN 201710259978 A CN201710259978 A CN 201710259978A CN 107131989 A CN107131989 A CN 10713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supporting plate
connecting shaft
law
brak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99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1989B (zh
Inventor
莫继良
王晓翠
赵婧
张琦
朱旻昊
周仲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599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31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3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1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1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1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28Force sensors associated with force applying means

Abstract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属于摩擦学技术领域。包括摩擦盘和与之接触的摩擦块,旋转第一加载螺钉和第二加载螺钉调整摩擦块所受的法向力,启动伺服电机带动摩擦盘转动,使得摩擦盘与摩擦块发生单向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采集并分析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块的法向力信号、摩擦力信号和角位移信号。本发明基于粘滑运动原理,可以研究机械、土木、生物等不同工程领域的摩擦定律,通过研究不同法向力、不同速度、不同摩擦副、不同接触面积等相关参数下的摩擦定律,为涉及到摩擦学的不同工程领域提供更精确的摩擦定律理论指导。

Description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擦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摩擦定律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摩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非线性物理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相互运动或有相互运动趋势的两接触面之间。人们对摩擦的要求具有两重性,在一些实际应用中,人们利用摩擦进行制动、锁紧螺纹连接、日常行走等。而大多数情况下,摩擦的存在是有害的,地球板块间由于摩擦引起的不稳定振动会带来地震等地质灾害;生物关节的相互摩擦会导致关节磨损进而影响正常生活。除此之外,在机械系统中,摩擦不仅会引起机械系统不稳定振动,更会影响机械系统性能并大大缩短其服役寿命;摩擦的存在不仅引起大量的能量耗散,更会加速材料的磨损,并因此消耗了约三分之一的世界能源。因此,研究摩擦对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重大意义。
目前在摩擦学领域普遍采用库伦摩擦定律,即摩擦力等于法向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而摩擦系数并非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对摩擦系数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出现摩擦力测量值与计算值不等,甚至差距较大的情况,因此该摩擦定律有很大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摩擦定律的研究仅局限于机械控制系统,并且采用往复滑动试验装置,而实际工程中的摩擦多出现于单向运动中,该类型的试验装置摩擦过程与实际摩擦过程差别较大,致使试验中摩擦信号测试结果不精确、误差大,不利于摩擦定律的研究。因此,研究摩擦定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库伦摩擦定律存在很大局限性,且仅有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采用往复滑动试样装置,仅限于机械控制系统等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摩擦定律的试验装置,基于重要的摩擦学现象——粘滑运动的发生机理,可用于研究机械、土木、生物、化学等不同工程领域的摩擦定律;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为销-盘式试验装置,并且采用两个或以上销试样,即摩擦块7a,本装置可以更真实的再现实际摩擦过程,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销试样和盘试样接触不均匀的现象,进而避免接触面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8、摩擦盘6和摩擦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和滚动轴承座5,所述滚动轴承座5上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5b,第一滚动轴承5b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a,所述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滚动轴承5b并与第一滚动轴承5b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5a两侧分别设置有伺服电机1和摩擦盘6,所述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另一侧固定连接摩擦盘6;
底座18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所述直线轴承座8上安装有直线轴承9,所述直线轴承9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0,所述第二连接轴10穿过直线轴承9的内孔后一侧设置有摩擦件,另一侧穿过第二支撑板14后与一个第一加载螺钉1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固定件12,所述第一U型固定件12将第一加载螺钉13固定在第二连接轴10的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摩擦件7与第二连接轴10通过第二滚动轴承7k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穿过第二滚动轴承7k并与第二滚动轴承7k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滚动轴承7k外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体7n,所述支撑体7n靠近摩擦件7的一侧还设置有编码器7p,所述编码器7p的内圈与第二连接轴10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体7n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摩擦试验组件,每组摩擦试验组件包括摩擦块7a、连接摩擦块7a的第三连接轴7g、支撑第三连接轴7g的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摩擦力传感器7q与法向力传感器7d;
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固定在支撑体7n上,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内穿过第三连接轴7g,其中第三支撑板7x靠近编码器7p,所述第三连接轴7g一侧设置有第二加载螺钉7i,另一侧设置有摩擦块7a;所述第四支撑板7y上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固定件7h,所述第二U型固定件7h固定第二加载螺钉7i在第三连接轴7g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板7x内孔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底座7r,所述传感器底座7r靠近摩擦盘6一侧固定设置有摩擦力传感器7q,所述摩擦力传感器7q与摩擦块7a之间还设置有夹具7b,所述摩擦块7a夹持在夹具7b上;
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之间还设置有相互接触的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所述第三连接轴7g依次穿过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所述弹簧7e远离法向力传感器7d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轴7g固定连接,所述法向力传感器7d远离弹簧7e的一侧与第三支撑板7x接触,所述弹簧7e在试验初始阶段不受力;
所述摩擦盘6与摩擦块7a相接触;
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弹簧下固定架17,支撑体7n上对称设置有弹簧上固定架7m和配重7z,拉伸弹簧16固定在弹簧上固定架7m和弹簧下固定架17之间,使得拉伸弹簧16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处于竖直方向;
伺服电机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器7p与电脑电连接;摩擦力传感器7q和法向力传感器7d与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伺服电机1与第一支撑板3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2,所述减速器2一侧与伺服电机1连接,另一侧与第一支撑板3固定,减速器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与第一连接轴5a连接。
具体的,所述摩擦试验组件为三组或以上。
具体的,所述底板18上安装支撑座15,所述支撑座15固定在底板18上,支撑座15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螺钉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螺钉11,所述第一锁紧螺钉11穿过第二支撑板14并插入第二连接轴10的铣槽内锁紧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所述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钉7f,所述第二锁紧螺钉7f穿过第四支撑板7y并插入第四连接轴7y的铣槽内锁紧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
具体的,所述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7c,所述锁紧螺栓7c穿过第三支撑板7x后插入传感器底座7r的铣槽锁紧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
具体的,所述编码器7p为绝对式编码器,量程为0~360°,分辨率为10″,精度为±20″,波特率为115.2Kb/s。
具体的,所述摩擦力传感器7q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100N,灵敏度为0.3mv/V,线性度为0.1N。
具体的,所述法向力传感器7d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200N,灵敏度为0.8778mv/V,线性度为0.6N。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进行粘滑试验的做法为:
a、安装摩擦块7a;
b、通过旋转第一加载螺钉13调整第二连接轴1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得摩擦件7与摩擦盘6接触,然后拧紧第一锁紧螺钉11锁紧第二连接轴10与第二支撑板14;
c、通过旋转摩擦件7中每组摩擦试验组件内的第二加载螺钉7i调整第三连接轴7g在水平方向的位置,此时弹簧7e被压缩,并通过弹簧7e压紧法向力传感器7d,并通过信号分析系统读取所施加的法向力,达到设定的法向力后拧紧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第二锁紧螺钉7f锁紧第三连接轴7g和第四支撑板7y,使得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摩擦块7a与摩擦盘6之间保持设定的法向载荷;
d、启动伺服电机1,使其以设定的转动速度旋转并带动摩擦盘6旋转,使得摩擦盘6与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摩擦块7a发生单向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
e、法向力传感器7d检测摩擦过程中摩擦块7a的法向力信号并传送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摩擦力传感器7q检测摩擦过程中摩擦块7a的摩擦力信号并传送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编码器7p采集摩擦块7a的角位移信号并传送至电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可以研究机械、土木、生物等不同工程领域的摩擦定律,通过研究不同法向力、不同速度、不同摩擦副、不同接触面积等相关参数下的摩擦定律,可以实时精确检测摩擦过程中的法向力、摩擦力、位移、速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涉及到摩擦学的不同工程领域提供更精确的摩擦定律理论指导;
本发明基于粘滑运动的运动原理设计,可以进行不同工程以及相应的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粘滑运动试验,从而为研究粘滑运动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而降低系统的振动,提高系统稳定性,并降低粘滑运动而诱发的摩擦振动噪声等各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采用两个或以上销试样,即摩擦块7a,可以避免摩擦块7a和摩擦件接6触不均匀的现象,进而避免接触面应力分布不均匀;
本发明采用拉伸弹簧16并通过摩擦块7a角位移的不同实现对摩擦块7a施加不同的弹簧力,方便而有效的实现粘滑运动,并且弹簧16的施加方式简单,易于更换;
本装置采用加载螺钉对系统施加法向力,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加载螺钉13对系统施加总体的法向力,而且可以通过与摩擦块7a相连接的第二加载螺钉7i来微调两个摩擦块7a的法向力;
本发明采用的摩擦力传感器7q、编码器7p以及应变式力传感器7d均属于高精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中摩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8、摩擦盘6和摩擦件7,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和滚动轴承座5,滚动轴承座5上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5b,第一滚动轴承5b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a,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滚动轴承5b并与第一滚动轴承5b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5a两侧分别设置有伺服电机1和摩擦盘6,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另一侧固定连接摩擦盘6;底座18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直线轴承座8上安装有直线轴承9,直线轴承9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0穿过直线轴承9的内孔后一侧设置有摩擦件,另一侧穿过第二支撑板14后与一个第一加载螺钉13连接,第二支撑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固定件12,第一U型固定件12将第一加载螺钉13固定在第二连接轴10的轴向方向移动。
其中摩擦件7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摩擦件7与第二连接轴10通过第二滚动轴承7k连接,第二连接轴10穿过第二滚动轴承7k并与第二滚动轴承7k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滚动轴承7k外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体7n,支撑体7n靠近摩擦件7的一侧还设置有编码器7p,编码器7p的内圈与第二连接轴10固定连接;支撑体7n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摩擦试验组件,每组摩擦试验组件包括摩擦块7a、连接摩擦块7a的第三连接轴7g、支撑第三连接轴7g的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摩擦力传感器7q与法向力传感器7d;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固定在支撑体7n上,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内穿过第三连接轴7g,其中第三支撑板7x靠近编码器7p,第三连接轴7g一侧设置有第二加载螺钉7i,另一侧设置有摩擦块7a;第四支撑板7y上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固定件7h,第二U型固定件7h固定第二加载螺钉7i在第三连接轴7g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三支撑板7x内孔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底座7r,传感器底座7r靠近摩擦盘6一侧固定设置有摩擦力传感器7q,摩擦力传感器7q与摩擦块7a之间还设置有夹具7b,摩擦块7a夹持在夹具7b上;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之间还设置有相互接触的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第三连接轴7g依次穿过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弹簧7e远离法向力传感器7d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轴7g固定连接,法向力传感器7d远离弹簧7e的一侧与第三支撑板7x接触,弹簧7e在试验初始阶段不受力;摩擦盘6与摩擦块7a相接触;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弹簧下固定架17,支撑体7n上对称设置有弹簧上固定架7m和配重7z,拉伸弹簧16固定在弹簧上固定架7m和弹簧下固定架17之间,使得拉伸弹簧16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处于竖直方向;伺服电机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器7p与电脑电连接;摩擦力传感器7q和法向力传感器7d与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伺服电机1与第一支撑板3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2,减速器2一侧与伺服电机1连接,另一侧与第一支撑板3固定,减速器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与第一连接轴5a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摩擦试验组件为三组或以上。
本实施例中,底板18上安装支撑座15,支撑座15固定在底板18上,支撑座15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螺钉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螺钉11,第一锁紧螺钉11穿过第二支撑板14并插入第二连接轴10的铣槽内锁紧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钉7f,第二锁紧螺钉7f穿过第四支撑板7y并插入第四连接轴7y的铣槽内锁紧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
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7c,锁紧螺栓7c穿过第三支撑板7x后插入传感器底座7r的铣槽锁紧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
本实施例中,编码器7p为绝对式编码器,量程为0~360°,分辨率为10″,精度为±20″,波特率为115.2Kb/s;摩擦力传感器7q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100N,灵敏度为0.3mv/V,线性度为0.1N;法向力传感器7d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200N,灵敏度为0.8778mv/V,线性度为0.6N。
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摩擦块7a,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进行摩擦试验的方法,其做法为:
a、安装摩擦块7a;
b、通过旋转第一加载螺钉13调整第二连接轴1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得摩擦件7与摩擦盘6接触,然后拧紧第一锁紧螺钉11锁紧第二连接轴10与第二支撑板14;
c、通过旋转摩擦件7中两组摩擦试验组件内的第二加载螺钉7i调整第三连接轴7g在水平方向的位置,此时弹簧7e被压缩,并通过弹簧7e压紧法向力传感器7d,并通过信号分析系统读取所施加的法向力,待两个摩擦块7a所受的法向力完全相同后拧紧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第二锁紧螺钉7f锁紧第三连接轴7g和第四支撑板7y,使得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摩擦块7a与摩擦盘6之间保持设定的法向载荷;拧紧两个锁紧螺栓7c固定两个传感器底座7r;
d、启动伺服电机1,使其以设定的转动速度旋转并带动摩擦盘6旋转,使得摩擦盘6与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摩擦块7a发生单向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
e、法向力传感器7d检测摩擦过程中的法向力信号并传送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摩擦力传感器7q检测摩擦过程中摩擦块7a的摩擦力信号并传送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编码器7p采集摩擦块7a的角位移信号并传送至电脑。
由于摩擦块7a和第三支撑板7x、摩擦力传感器7q、夹具7b、支撑体7n均为刚性连接,摩擦块7a旋转角度与编码器7p的旋转角度相同,在进行摩擦学试验时,可以通过编码器7p采集摩擦块7a的角位移信号。
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摩擦块7a,同时采用加载螺钉对系统施加法向力,不仅可以通过第一加载螺钉13对系统施加总的法向力,而且可以通过两个摩擦块7a分别连接的第二加载螺钉7i来微调两个摩擦块7a的法向力,使两个摩擦块7a的法向力相同,从而有效的避免接触面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多条倒字型槽口,实现各部分模块化,方便拆卸和改装,可根据不同的试验要求更换成不同功能的模块。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摩擦力传感器7q、编码器7p以及应变式力传感器7d均属于高精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本实施例采用线性拉伸弹簧16,当摩擦块7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拉伸弹簧16给予的拉力时,摩擦块7a随摩擦盘6一起运动,即粘着运动,且随着摩擦块7a的运动,弹簧16的拉伸变形不断增大,施加给摩擦块7a的拉力不断增大。当摩擦块7a受到的拉伸弹簧16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时,摩擦块7a与摩擦盘6相对滑动,弹簧16的变形减小,摩擦块7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拉力,摩擦块7a与摩擦盘6再次一起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本实施例采用的线性拉伸弹簧16方便而有效的实现粘滑运动,并且拉伸弹簧16的施加方式简单,易于更换。
给定不同的试验参数,采用不同的摩擦副材料,即可研究不同工况、不同工程领域如机械、土木、生物等领域)下的对于不同法向力、不同速度、不同摩擦副、不同接触面积等相关参数的摩擦定律,可以实时精确检测摩擦过程中的法向力、摩擦力、位移、速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涉及到摩擦学的不同工程领域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指导。
对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摩擦块7a,采用相应的夹具7b即可完成试验。而对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摩擦盘6,采用相应的夹具安装在第一连接轴5a即可完成试验。

Claims (9)

1.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8)、摩擦盘(6)和摩擦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和滚动轴承座(5),所述滚动轴承座(5)上安装有第一滚动轴承(5b),第一滚动轴承(5b)内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a),所述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滚动轴承(5b)并与第一滚动轴承(5b)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5a)两侧分别设置有伺服电机(1)和摩擦盘(6),所述第一连接轴(5a)穿过第一支撑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另一侧固定连接摩擦盘(6);
底座(18)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所述直线轴承座(8)上安装有直线轴承(9),所述直线轴承(9)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0),所述第二连接轴(10)穿过直线轴承(9)的内孔后一侧设置有摩擦件,另一侧穿过第二支撑板(14)后与一个第一加载螺钉(1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固定件(12),所述第一U型固定件(12)将第一加载螺钉(13)固定在第二连接轴(10)的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摩擦件(7)与第二连接轴(10)通过第二滚动轴承(7k)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10)穿过第二滚动轴承(7k)并与第二滚动轴承(7k)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二滚动轴承(7k)外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体(7n),所述支撑体(7n)靠近摩擦件(7)的一侧还设置有编码器(7p),所述编码器(7p)的内圈与第二连接轴(10)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体(7n)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摩擦试验组件,每组摩擦试验组件包括摩擦块(7a)、连接摩擦块(7a)的第三连接轴(7g)、支撑第三连接轴(7g)的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摩擦力传感器(7q)与法向力传感器(7d);
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固定在支撑体(7n)上,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内穿过第三连接轴(7g),其中第三支撑板(7x)靠近编码器(7p),所述第三连接轴(7g)一侧设置有第二加载螺钉(7i),另一侧设置有摩擦块(7a);所述第四支撑板(7y)上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固定件(7h),所述第二U型固定件(7h)固定第二加载螺钉(7i)在第三连接轴(7g)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板(7x)内孔中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底座(7r),所述传感器底座(7r)靠近摩擦盘(6)一侧固定设置有摩擦力传感器(7q),所述摩擦力传感器(7q)与摩擦块(7a)之间还设置有夹具(7b),所述摩擦块(7a)夹持在夹具(7b)上;
所述第三支撑板(7x)和第四支撑板(7y)之间还设置有相互接触的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所述第三连接轴(7g)依次穿过法向力传感器(7d)和弹簧(7e),所述弹簧(7e)远离法向力传感器(7d)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轴(7g)固定连接,所述法向力传感器(7d)远离弹簧(7e)的一侧与第三支撑板(7x)接触,所述弹簧(7e)在试验初始阶段不受力;
所述摩擦盘(6)与摩擦块(7a)相接触;
底座(18)上表面设置有弹簧下固定架(17),支撑体(7n)上对称设置有弹簧上固定架(7m)和配重(7z),拉伸弹簧(16)固定在弹簧上固定架(7m)和弹簧下固定架(17)之间,使得拉伸弹簧(16)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处于竖直方向;
伺服电机(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编码器(7p)与电脑电连接;摩擦力传感器(7q)和法向力传感器(7d)与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1)与第一支撑板(3)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2),所述减速器(2)一侧与伺服电机(1)连接,另一侧与第一支撑板(3)固定,减速器(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与第一连接轴(5a)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试验组件为三组或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8)上安装支撑座(15),所述支撑座(15)固定在底板(18)上,支撑座(15)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14)和直线轴承座(8)螺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螺钉(11),所述第一锁紧螺钉(11)穿过第二支撑板(14)并插入第二连接轴(10)的铣槽内锁紧第二支撑板(14)和第二连接轴(10);所述每组摩擦试验组件中的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钉(7f),所述第二锁紧螺钉(7f)穿过第四支撑板(7y)并插入第四连接轴(7y)的铣槽内锁紧第四支撑板(7y)与第三支撑轴(7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7c),所述锁紧螺栓(7c)穿过第三支撑板(7x)后插入传感器底座(7r)的铣槽锁紧第三支撑板(7x)与传感器底座(7r)。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7p)为绝对式编码器,量程为0~360°,分辨率为10″,精度为±20″,波特率为115.2Kb/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传感器(7q)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100N,灵敏度为0.3mv/V,线性度为0.1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向力传感器(7d)为单向应变式力传感器,量程为0-200N,灵敏度为0.8778mv/V,线性度为0.6N。
CN201710259978.3A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Active CN107131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9978.3A CN107131989B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9978.3A CN107131989B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1989A true CN107131989A (zh) 2017-09-05
CN107131989B CN107131989B (zh) 2019-05-10

Family

ID=5971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9978.3A Active CN107131989B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319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4789A (ja) * 1998-08-26 2000-03-14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回転フリクション測定装置
CN201051064Y (zh) * 2006-11-09 2008-04-23 吉林大学 一种小样缩比台架摩擦试验机
CN201060144Y (zh) * 2007-06-30 2008-05-1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
CN102507056A (zh) * 2011-11-09 2012-06-20 江苏帝达贝轴承有限公司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动态跟踪测量仪
CN102607869A (zh) * 2012-03-26 2012-07-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轮轨模拟实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4789A (ja) * 1998-08-26 2000-03-14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回転フリクション測定装置
CN201051064Y (zh) * 2006-11-09 2008-04-23 吉林大学 一种小样缩比台架摩擦试验机
CN201060144Y (zh) * 2007-06-30 2008-05-1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滚动摩擦磨损试验机
CN102507056A (zh) * 2011-11-09 2012-06-20 江苏帝达贝轴承有限公司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动态跟踪测量仪
CN102607869A (zh) * 2012-03-26 2012-07-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轮轨模拟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1989B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5972B (zh) 一种粘滑运动试验装置
CN102426085B (zh)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3900813B (zh) 一种滚珠丝杠转动惯量及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
CN102455249B (zh) 气浮轴承的刚度测试装置
US10078026B2 (en) Multi-component force-torque sensing device with reduced cross-talk for twist-compression testing machine
CN103485764A (zh) 一种钻孔测斜仪的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
CN105814433B (zh) 一种表征摩擦材料的弹性特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6996897B (zh) 中子衍射高温测角仪及其专用力学加载装置
CN102435367A (zh) 成对轴承预紧力测试装置
CN101813499B (zh) 一种三维微触觉传感器的校准方法与装置
CN2890940Y (zh) 准静态法d31测量系统
CN2741032Y (zh) 空气静压轴承压力分布实验台
CN203037461U (zh) 轴承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装置
CN107702836B (zh) 一种精密螺纹压圈扭矩-预紧力映射关系测量装置
CN108571943B (zh) 一种接触式两圆柱体轴线交叉角度自动测量装置
CN103868691B (zh) 角接触球轴承动态参数测试装置
CN106248482A (zh) 一种适用于软弱性岩石的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7131989A (zh) 一种摩擦定律研究试验装置
CN202494535U (zh) 多分向刚性固体内应力微小变化监测仪
CN109612864A (zh) 一种用于旋转弯曲疲劳机的滑动摩擦疲劳试验装置
CN101382739B (zh) 微型平台装置
CN203488166U (zh) 一种钻孔测斜仪的校准装置
CN1912564A (zh) 保偏光纤拍长测试仪及其应用
CN110567718A (zh) 基于压电作动器的滚动轴承径向动刚度测试装置
CN2175934Y (zh) 亚微压入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