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6085B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26085B CN102426085B CN201110238569.8A CN201110238569A CN102426085B CN 102426085 B CN102426085 B CN 102426085B CN 201110238569 A CN201110238569 A CN 201110238569A CN 102426085 B CN102426085 B CN 1024260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specimen
- sphere
- ball
- revolution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1100001004 fissur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26863 Masked fac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832 Shoul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2—Measuring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between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中设置有下试件、球体试件、上试件和加载组件,加载组件中的三向力传感器上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上端口连接有挡圈,套筒的外圆套装有法兰套,法兰套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及挡圈设置有一加载螺杆,在上试件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各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方法,使用加载组件加载,由三向力传感器测出该Z向载荷,通过各个位移传感器测出Z向位移,通过相应公式得到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本发明装置使得球面-回转面接触刚度测试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结构的结合面测试技术领域,涉及机械结构中典型的球面与圆锥面、球面与球窝、球面与平面、球面与直形沟道、球面与环形内沟道、球面与环形外沟道等球面与回转面的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具体涉及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装置进行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机械结构中典型的回转面主要有球面(双自由度回转面,外球面)、球窝(内球面)、平面(半径无穷大的单自由度回转面)、圆锥面(直母线与回转轴线成一定夹角且共面的单自由度回转面)、直形沟道(内圆柱面,直母线与回转轴线平行的单自由度回转面)、环形沟道回转面(圆弧母线与回转轴线共面的单自由度回转面,又分为环形内沟道回转面和环形外沟道回转面)。由球体的球面与回转体的回转面接触而组成的结合面称为球面-回转面结合面,主要类型包括:球面-圆锥面结合面、球面-球窝结合面、球面-平面结合面、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六种类型。
[0003]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一般采用基于基础检测数据的解析方法获取,解析方法及解析结果的可靠性必须用测试进行验证,但由于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是存在于测试系统之中,特别是球体的位移直接检测困难,如果测试方法获取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不准确,就不能可靠地用它去验证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解析方法的正确性,也不能用测试方法获取和积累准确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数据资源,因此测试技术方案、测试装置和具体实施的测试方法对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非常关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行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测试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中,沿框形测试台架竖轴方向,从框形测试台架底板至框形测试台架顶板之间依次设置有上端具有回转面的下试件、球体试件、下端具有回转面的上试件和加载组件,上试件的回转面压在球体试件上,球体试件压在下试件的回转面上,下试件固定在框形测试台架底板上,
[0007] 所述的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试件上表面的三向力传感器,三向力传感器上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下端凸圆台套装在三向力传感器的外圆上,套筒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挡圈,套筒的上端外圆上套装有法兰套,套筒的外径与法兰套的内孔配合,法兰套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顶板、法兰套的上端、挡圈设置有一加载螺杆,加载螺杆与连接螺钉和三向力传感器同轴设置,在挡圈两边的加载螺杆上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和径向轴承,
[0008] 在上试件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每个位移传感器测头对准下试件,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球心的周围布置。
[0009]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利用一套测量装置,
[0010] 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中,沿框形测试台架竖轴方向,从框形测试台架底板至框形测试台架顶板之间依次设置有上端具有回转面的下试件、球体试件、下端具有回转面的上试件和加载组件,上试件的回转面压在球体试件上,球体试件压在下试件的回转面上,下试件固定在框形测试台架底板上,
[0011] 所述的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试件上表面的三向力传感器,三向力传感器上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有套筒,套筒的下端凸圆台套装在三向力传感器的外圆上,套筒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挡圈,套筒的上端外圆上套装有法兰套,套筒的外径与法兰套的内孔配合,法兰套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顶板、法兰套的上端、挡圈设置有一加载螺杆,加载螺杆与连接螺钉和三向力传感器同轴设置,在挡圈两边的加载螺杆上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和径向轴承,
[0012] 在上试件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每个位移传感器测头对准下试件,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球心的周围布置,
[0013] 利用上述的装置,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4] ①首先调整各部件使Z向载荷Fz的作用线平行于Z轴并通过球体试件的球心,用三向力传感器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监视调整至三向力传感器其他分力近似为零,只有沿三向力传感器的轴向分力,即为Z向载荷Fz ;
[0015] ②将多个位移传感器固定在上试件上,测头对准下试件,且安装点及测量点靠近球体试件,然后调整各个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球心的周围布置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位移传感器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使在施加Z向载荷Fz时各个位移传感器的读数值变化近似一致,以保证测量的位移S 2与〖向载荷Fz的方向一致;再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上试件、球体试件和下试件的变形,将其影响从检测结果中扣除,使测量值δζ中只包含回转面-球面-回转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变形;
[0016] ③使用加载组件进行加载,转动加载螺杆向下对上试件施加Z向载荷Fz,由三向力传感器测出该Z向载荷Fz,同时通过各个位移传感器测出上试件与下试件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取各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δ ζ,最后通过相应公式得到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回转面-球面-回转面的双结合面测试方案,获得球面-圆锥面接触刚度、球面-球窝接触刚度、平面-球面结合面刚度、直形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环形内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及环形外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六种类型球面-回转面的单结合面接触刚度;通过并行测试验证,提高了上述球面-回转面的单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值的准确性、可靠性。另外,采用本发明的测试装置,还能够进行回转体回转面半径与球体球面相 等和不等的球面-回转面接触刚度测试。
附图说明[0018] 图1是本发明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方法进行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球窝-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球窝-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方法进行平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方法进行平面-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直形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A-A截面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直形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B-B截面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 明方法进行环形内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C-C截面示意图;
[0027] 图10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环形内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D-D截面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环形外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E-E截面示意图;
[0029] 图12是本发明方法进行环形外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的试件结构示意图,图a是截面示意图,图b是图a中的F-F截面示意图。
[0030] 图中,1.下试件,2.球体试件,3.上试件,4.三向力传感器,5.螺钉,6.套筒,7.螺母,8.径向轴承,9.挡圈,10.止推轴承,11.法兰套,12.加载螺杆,13.框形测试台架,δΐ和δ 2是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2] 如图1,本发明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刚度测试的装置结构是,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13中,沿框形测试台架13竖轴方向,从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至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之间依次设置有上端具有回转面的下试件1、球体试件2、下端具有回转面的上试件3和加载组件,上试件3的回转面压在球体试件2上,球体试件2压在下试件I的回转面上,下试件I固定在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上。
[0033] 上述的加载组件包括加载螺杆12、法兰套11、止推轴承10、挡圈9、径向轴承8、螺母7、套筒6、连接螺钉5和三向力传感器4组成。
[0034] 加载组件结构是,包括安装在上试件3上表面的三向力传感器4,三向力传感器4上通过连接螺钉5连接有套筒6,套筒6的下端凸圆台套装在三向力传感器4的外圆上,套筒6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挡圈9,套筒6的上端外圆上套装有法兰套11,套筒6的圆环外径与法兰套11的圆环内孔配合,法兰套11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法兰套11的上端、挡圈9设置有一加载螺杆12,加载螺杆12与连接螺钉5和三向力传感器4同轴设置,在挡圈9两边的加载螺杆12上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10和径向轴承8。
[0035] 在上试件3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δ,每个位移传感器测头对准下试件I,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2球心的周围布置。位移传感器δ设置有多个,由于受视图的限制,图1中仅显示出两个位移传感器(S I和δ 2)。
[0036] 加载螺杆12与法兰套11螺纹连接,止推轴承10的上端与加载螺杆12轴肩紧压,止推轴承10的下端压紧挡圈9 ;径向轴承8套装在加载螺杆12下部,其外径与套筒6圆环内孔配合,加载螺杆12下部伸出径向轴承8的端头安装有螺母7。
[0037] 利用上述的本发明装置进行球面-各种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原理是,采用一个球体同时与上、下回转体同时接触的回转面-球面-回转面的双结合面测试方式,以解决球体位移直接检测困难的问题;并采用对球面-各种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进行获取测试和并行验证测试的测试方案,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0038] 所有测试方法采用的球体试件2相同,针对不同球面-各种回转面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分别是,
[0039] I)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方法
[0040] 参照图2,采用上试件3的下端为圆锥面,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且上试件3的圆锥面与下试件I的圆锥面表面特性相同(即决定圆锥面表面特性的尺寸和锥度、材质、加工方法及精度等条件相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圆锥面和下试件I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另一个相同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使用加载组件进行加载,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出在Z向载荷Fz作用下由于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变形而产生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 = 2 δ _,则球面-圆锥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为
[0041] Kj 球锥=Fz/ δ 球锥=2FZ/ δ ζ1)
[0042] 式中,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δ球锥=62/2,&和δζ为测试测量值,具体的测试方法是:①首先调整各部件使载荷Fz的作用线平行于Z轴通过球体试件2的球心,用三向力传感器4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监视调整至三向力传感器4其他分力近似为零,只有沿三向力传感器4的轴向分力,即为Z向载荷Fz ;然后调整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2球心的周围布置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位移传感器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使在施加Z向载荷Fz时各个位移传感器的读数值变化近似一致,以保证测量的位移S ζ与Z向载荷Fz的方向一致,②位移传感器固定在上试件3上,测头对准下试件1,且安装点及测量点尽量靠近球体试件2,同时用有限元计算上试件3、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的变形,将其影响从检测结果中扣除,使测量值δ ζ中只包含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变形,③使用加载组件进行加载,转动加载螺杆12向下微动,对上试件3施加Z向载荷Fz,由三向力传感器4测出Z向载荷Fz,由各个位移传感器测出上试件3与下试件I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取各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δζ,则可由式I)求出球面-圆锥面接触刚度Kj
球锥。[0043] (2)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方法
[0044] 参照图3,采用球窝-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案和上述测试装置,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球窝(即内球面),下试件I的上端为球窝,且上试件3的球窝与下试件I的球窝表面特性相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球窝和下试件I的球窝之间,上试件3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下试件I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另一个相同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构成球窝-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的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为δ z = 2 δ 则得到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刚度,
[0045] Kj 球窝=Fz/ δ 球窝=2FZ/ δ ζ 2)
[0046] 式中,δ球窝=δ ζ/2,球体试件2的球面外径与球窝球面的内径能够相等、或不等,或进行半径不等的球面-球窝接触刚度测试。
[0047] (3)球面-圆锥面和球面-球窝的接触刚度的验证测试方法
[0048] 参照图4,采用球窝-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形式,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球窝(与测试(2)的上试件3相同),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与测试(I)的下试件I相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球窝和下试件I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球窝-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球体试件2与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δ ^^和球体试件2与上试件3之间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变形S _,δ ζ = δ δ _,则球窝-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
[0049] Kj 窝義=Fz/ ( δ 锥 + δ 球窝)=Fz/ δ ζ 3)
[0050] 式中,δ_+δ_= δζ为测试测量值,用上述测试方法可由本测试得到球窝-球面-圆锥面双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值Km3fie,对由测试(I)得到的球面-圆锥面的接触刚度和由测试⑵得到的球面-球窝的接触刚度1(_8进行并行测试验证,由式1)、2)、3)得,
[0051] δ 球锥=FzAj 雜 1-1)
[0052] δ 球窝=FzAj 球窝 1~2)
[0053] δ 雜+δ 球窝=FzZKjg3^ii 1-3)
[0054]由式 1-1)、1-2)、1-3)得,
[0055] Kj 窝锥=Kj 锥 Kj 球窝 / (Kj 锥+Kj 球窝)4)
[0056] 由测试⑴得到的球面-圆锥面的接触刚度测试值和由测试⑵得到的球面-球窝的接触刚度测试值,用式4)可间接得Km3fie ;将由测试⑴和测试⑵间接得的与由本测试(3)球窝-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直接得到的球窝-球面-圆锥面的接触刚度测试值&83#||进行比较,通过并行测试从而验证、提高测试值的准确性、可靠性。
[0057](4)球面-平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及验证测试方法
[0058] 采用平面-球面-圆锥面和平面-球面-球窝两种双结合面测试方案和上述测试装置,进行球面-平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和验证测试,[0059] ⑷平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
[0060] 参照图5,采用上述测试方案和测试装置,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平面,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与测试(I)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下端的平面和下试件I上端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平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平面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平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是: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与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平面结合面接触变形δ球平,球体试件2与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S _,δζ= δ #ί|+δ 则平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
平球锥
[0061]
[0064] Kj !通过本测试得到,Kj通过测试(I)得到,因此用式6)能够得到Kj^。
[0065] (B)平面-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066] 参照图6,采用上述测试方案和测试装置,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平面(与测试
(4) (A)的上试件3相同),下试件I的上端为球窝(与测试(2)的下试件I相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下端的平面和下试件I上端的球窝之间,上试件3的平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平面结合面,下试件I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构成平面-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2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平面结合面接触变形δ 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变形S球g,δζ = δ _+δ Jrp,则平面-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
[0070] Kj _8通过本测试得到,Kj _通过测试⑵得到,因此用式8)能够得到Kj ^。
[0071] 将本测试⑶得到的Kj3rp与由测试㈧得到的Kj3rp进行比较,通过并行测试从而验证、提高Kj3rp测试值的可靠性。
[0072] (5)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及验证测试方法
[0073] 采用直形沟道-球面-圆锥面和直形沟道-球面-球窝两种双结合面测试方案和上述测试装置,进行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和验证测试,
[0074] (A)直形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075] 参照图7,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直形沟道,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与测试(I)的下试件I相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直形沟道和下试件I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直形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直形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S 3*1#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δ球锥,δζ= δ球维+ δ球直沟,则直形沟道_球面-圆维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Kj直
沟球锥
[0076]
[0077] 式中,δ ^ie+δ m= 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078] Kj直沟锥=Kj 锥Kj球直沟/ (K』锥+K』球直沟)10)
[0079] Kj !通过本测试得到,Kj_通过测试(I)得到,因此用式10)能够得到Kj球直沟。
[0080] (B)直形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081] 参照图8,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直形沟道(与测试(5) (A)的上试件3同),下试件I的上端为球窝(与测试(2)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直形沟道和下试件I的球窝之间,上试件3的直形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构成直形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直形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δ ,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变形δ球窝,δ ζ = δ球窝+ δ球直沟,则直形沟道_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1直_窝
[0082]
[0083] 式中,δ ^s+δ m= 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084] Kj直沟球窝一Kj球窝Kj球直沟/ (K』球窝+K』球直沟)12)
[0085] Kj 通过本测试得到,Kj #8通过测试⑵得到,因此用式12)能够得到Kj球直沟。
[0086] 将本测试⑶得到的与由测试㈧得到的进行比较,通过并行测试从而验证、提高测试值的可靠性。
[0087] (6)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及验证测试方法
[0088] 采用环形内沟道-球面-圆锥面和环形内沟道-球面-球窝两种双结合面测试方案和上述测试装置,进行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和验证测试,
[0089] (A)环形内沟道-球面-圆锥面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090] 参照图9,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环形内沟道,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与测试
(I)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环形内沟道和下试件I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环形内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环形内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δ __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S球锥,δζ= δ球锥+δ球内沟,则内环形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Kj
[0091]
[0092] 式中,δ球锥+δ球内沟=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094] Kj !通过本测试得到,Kj球维通过测试(I)得到,因此用式14)能够得到Kj球内沟。
[0095] (B)环形内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096] 参照图10,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环形内沟道(与测试(6) (A)的上试件3同),下试件I的上端为球窝(与测试(2)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环形内沟道和下试件I的球窝之间,上试件3的环形内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构成环形内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环形内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δ ,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变形S3fg, δζ= δ _+δ 则环形内沟道-球面_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Kj
[0098] 式中,δ球窝+δ球内沟=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099] K』内沟球窝一K』球窝K』球内沟/ (K』球窝+K』球内沟)16)
[0100] Kj 窝通过本测试得到,Kj3^通过测试⑵得到,因此用式16)能够得到Kj3#_。
[0101] 将本测试⑶得到的与由测试㈧得到的进行比较,通过并行测试验证、提高测试值的可靠性。
[0102] (7)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及验证测试方法
[0103] 采用环形外沟道-球面-圆锥面和环形外沟道-球面-球窝两种双结合面测试方案和上述测试装置,进行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测试和验证测试,
[0104] (A)环形外沟道-球面-圆锥面双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方法
[0105] 参照图11,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环形外沟道,下试件I的上端为圆锥面(与测试
(I)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环形外沟道和下试件I的圆锥面之间,上试件3的环形外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圆锥面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构成环形外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δ 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圆锥面结合面接触变形S球锥,δζ= δ球锥+δ球外沟,则环形外沟道-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K」外沟球锥,
[0107] 式中,δ球锥+δ球外沟=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108] Kj外沟锥=Kj 锥Kj球外?勾/ (K』锥+K』球外沟)18)
[0109] 通过本测试得到,Kj3iil通过测试⑴得到,因此用式18)能够得到
[0110] (B)环形外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
[0111] 参照图12,其中上试件3的下端为环形外沟道(与测试(7) (A)的上试件3同),下试件I的上端为球窝(与测试(2)的下试件I同),球体试件2置于上试件3的环形外沟道和下试件I的球窝之间,上试件3的环形外沟道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下试件I的球窝与球体试件2的球面组成一个球面-球窝结合面,构成环形外沟道-球面-球窝的双结合面。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I)圆锥面-球面-圆锥面的双结合面刚度测试方法相同,测得的下试件I与上试件3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δ ζ包括了上试件3和球体试件2之间的球面-环形外沟道结合面接触变形δ 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之间的球面-球窝结合面接触变形S3fg, δζ= δ _+δ 则环形外沟道-球面_球窝的双结合面接触刚度
[0113] 式中,δ球窝+δ球外沟=δζ,与式4)同样的方法可得,
[0114] Kj外沟球窝=Kj球窝Kj球外?勾/ (K』球窝+K』球外沟)20)
[0115] Kj窝通过本测试得到,Kj3ig通过测试⑵得到,因此用式20)计算得到Kj
[0116] 将本测试⑶得到的^与由测试㈧得到的^进行比较,通过并行测试验证、提高测试值的可靠性。
[0117]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上述的测试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的七种类型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 ,获得球面-圆锥面接触刚度、球面-球窝接触刚度、平面-球面结合面刚度直形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环形内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测试值him及环形外沟道-球面结合面刚度测试值I ^等六种类型球面-回转面的单结合面接触刚度;还能够进行回转体回转面半径与球体球面相等和不等的球面-回转面接触刚度测试,准确性、可靠性显著提高。
Claims (5)
1.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13)中,沿框形测试台架(13)竖轴方向,从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至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之间依次设置有上端具有回转面的下试件(I)、球体试件(2)、下端具有回转面的上试件(3)和加载组件,上试件(3)的回转面压在球体试件(2)上,球体试件(2)压在下试件(I)的回转面上,下试件(I)固定在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上, 所述的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试件(3)上表面的三向力传感器(4),三向力传感器(4)上通过连接螺钉(5)连接有套筒(6),套筒(6)的下端凸圆台套装在三向力传感器(4)的外圆上,套筒(6 )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挡圈(9 ),套筒(6 )的上端外圆上套装有法兰套(11),套筒(6)的外径与法兰套(11)的内孔配合,法兰套(11)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法兰套(11)的上端、挡圈(9)设置有一加载螺杆(12),加载螺杆(12)与连接螺钉(5)和三向力传感器(4)同轴设置,在挡圈(9)两边的加载螺杆(12)上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10)和径向轴承(8),所述的加载螺杆(12)与法兰套(11)螺纹连接,止推轴承(10)的上端与加载螺杆(12)轴肩紧压,止推轴承(10)的下端压紧挡圈(9);径向轴承(8)套装在加载螺杆(12)下部,其外径与套筒(6)内孔配合,加载螺杆(12)下部伸出径向轴承(8)的端头安装有螺母(7), 在上试件(3)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每个位移传感器测头对准下试件(I ),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2)球心的周围布置。
2.一种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一套测量装置,包括在框形测试台架(13)中,沿框形测试台架(13)竖轴方向,从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至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之间依次设置有上端具有回转面的下试件(I)、球体试件(2)、下端具有回转面的上试件(3)和加`载组件,上试件(3)的回转面压在球体试件(2)上,球体试件(2)压在下试件(I)的回转面上,下试件(I)固定在框形测试台架(13)底板上, 所述的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试件(3)上表面的三向力传感器(4),三向力传感器(4)上通过连接螺钉(5)连接有套筒(6),套筒(6)的下端凸圆台套装在三向力传感器(4)的外圆上,套筒(6 )的上端口固定连接有挡圈(9 ),套筒(6 )的上端外圆上套装有法兰套(11),套筒(6)的外径与法兰套(11)的内孔配合,法兰套(11)的上表面与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固定连接;穿过框形测试台架(13)顶板、法兰套(11)的上端、挡圈(9)设置有一加载螺杆(12),加载螺杆(12)与连接螺钉(5)和三向力传感器(4)同轴设置,在挡圈(9)两边的加载螺杆(12)上分别安装有止推轴承(10)和径向轴承(8), 在上试件(3)上安装有多个位移传感器,每个位移传感器测头对准下试件(I ),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2)球心的周围布置, 利用上述的装置,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①首先调整各部件使Z向载荷Fz的作用线平行于Z轴并通过球体试件(2)的球心,用三向力传感器(4)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监视调整至三向力传感器(4)其他分力近似为零,只有沿三向力传感器(4)的轴向分力,即为Z向载荷Fz ; ②将多个位移传感器固定在上试件(3)上,测头对准下试件(I ),且安装点及测量点靠近球体试件(2),然后调整各个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沿平行于Z轴且对称于球体试件(2)球心的周围布置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位移传感器的读数进行调整监视,使在施加Z向载荷Fz时各个位移传感器的读数值变化近似一致,以保证测量的位移S z与Z向载荷Fz的方向一致;再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上试件(3)、球体试件(2)和下试件(I)的变形,将其影响从检测结果中扣除,使测量值h中只包含回转面-球面-回转面的双结合面接触变形; ③使用加载组件进行加载,转动加载螺杆(12)向下对上试件(3)施加Z向载荷Fz,由三向力传感器(4)测出该Z向载荷Fz,同时通过各个位移传感器测出上试件(3)与下试件(I)之间的Z向相对位移,取各个位移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δζ,最后通过相应公式得到球面-回转面结合面的接触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试件(3)的下端分别设置为圆锥面回转面、球窝回转面、平面回转面、直形沟道回转面、环形内沟道回转面或环形外沟道回转面之一,分别用于进行相应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试件(I)的上端分别设置为圆锥面回转面或球窝回转面之一,分别用于进行相应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试件(3)的下端分别设置为圆锥面回转面、球窝回转面、平面回转面、直形沟道回转面、环形内沟道回转面或环形外沟道回转面之一, 所述的下试件(I)的上端分别设置为圆锥面回转面或球窝回转面之一, 通过搭配选定上试件(3)的类型和下试件(I)的类型,实现球面-圆锥面接触刚度、球面-球窝接触刚度、平面-球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直形沟道-球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环形内沟道-球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或环形外沟道-球面结合面接触刚度的获取试验和并行试验验证。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8569.8A CN102426085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PCT/CN2011/081105 WO2013026228A1 (zh) | 2011-08-19 | 2011-10-21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JP2014511704A JP5750193B2 (ja) | 2011-08-19 | 2011-10-21 | 球面−回転面の結合面の接触剛性のテスト装置および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8569.8A CN102426085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26085A CN102426085A (zh) | 2012-04-25 |
CN102426085B true CN102426085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596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3856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6085B (zh) | 2011-08-19 | 2011-08-19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50193B2 (zh) |
CN (1) | CN102426085B (zh) |
WO (1) | WO201302622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6371A (zh) * | 2017-07-07 | 2017-11-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质心测量设备中哥德式沟槽支撑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4422B (zh) * | 2013-06-25 | 2016-02-24 | 西安理工大学 | 滚珠与滚道结合面特性的测试装置 |
CN104062181B (zh) * | 2014-06-17 | 2017-02-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获取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测试装置与建模方法 |
CN105758629B (zh) * | 2014-12-19 | 2018-04-03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飞行器强度试验中的随动加载方法 |
CN104931215B (zh) * | 2015-06-05 | 2017-08-2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获取机械结合面扭转刚度的测试装置 |
CN106768749B (zh) * | 2017-02-21 | 2019-01-22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主轴轴承结合部动刚度测试装置 |
CN107860570B (zh) * | 2017-10-31 | 2019-11-08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 一种工业机器人刚度测量加载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8318197B (zh) * | 2018-01-08 | 2020-07-28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机械结合面切向刚度动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10018008B (zh) * | 2019-03-27 | 2020-07-24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结合面刚度实验台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740009B (zh) * | 2021-09-03 | 2022-05-24 | 南京鑫科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加工中心三向静刚度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01954A (en) * | 1951-03-17 | 1954-01-06 | Applic Et De Const Pour Materi | Improvements in hardness measuring apparatus |
NL7806175A (nl) * | 1978-06-07 | 1979-12-11 | Philips Nv | Drijfwerk. |
JP2693610B2 (ja) * | 1989-12-27 | 1997-1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製バンパービームの非破壊検査方法 |
JPH0416738A (en) * | 1990-05-11 | 1992-01-21 | Fujitsu Ltd |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action force |
JPH06221962A (ja) * | 1993-01-22 | 1994-08-12 | Copal Co Ltd | ボールベアリングのバネ定数の測定方法 |
JP3955898B2 (ja) * | 2002-01-22 | 2007-08-08 | 北海道ティー・エル・オー株式会社 | 材料試験機 |
US7461560B2 (en) * | 2005-03-28 | 2008-12-09 | Microstrain, Inc. | Strain gauge with moisture barrier and self-testing circuit |
US7426871B2 (en) * | 2005-07-26 | 2008-09-23 | Airbus France | Apparatus for testing a fuselage structure having a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curvature |
CN101178345B (zh) * | 2007-12-05 | 2010-11-03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扭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
CN101315319B (zh) * | 2008-06-06 | 2010-06-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接触刚度测试装置 |
CN201434806Y (zh) * | 2009-06-30 | 2010-03-31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圆筒的轴向压力试验装置 |
CN101865766B (zh) * | 2010-06-30 | 2011-11-16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模块化刀柄结合部静刚度试验装置 |
CN101893512B (zh) * | 2010-07-05 | 2012-04-04 | 西安理工大学 | 一种模块化角接触球轴承静刚度试验装置 |
CN201876396U (zh) * | 2010-12-03 | 2011-06-2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结合面静态法向接触刚度测量装置 |
CN102147320B (zh) * | 2011-02-28 | 2012-06-13 | 西安理工大学 | 回转液压静压导轨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试验方法及装置 |
-
2011
- 2011-08-19 CN CN201110238569.8A patent/CN1024260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0-21 JP JP2014511704A patent/JP57501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0-21 WO PCT/CN2011/081105 patent/WO201302622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56371A (zh) * | 2017-07-07 | 2017-11-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质心测量设备中哥德式沟槽支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26228A1 (zh) | 2013-02-28 |
CN102426085A (zh) | 2012-04-25 |
JP5750193B2 (ja) | 2015-07-15 |
JP2014515478A (ja) | 2014-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6085B (zh) | 球面-回转面结合面接触刚度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6289710B (zh) | 翼型模型测力系统 | |
CN105371775B (zh) | 一种自定心深孔参数测量装置 | |
CN102455249B (zh) | 气浮轴承的刚度测试装置 | |
CN201247077Y (zh) | 线性传感器测试标定仪 | |
CN103411504B (zh) | 孔位测量装置 | |
CN101893512B (zh) | 一种模块化角接触球轴承静刚度试验装置 | |
CN203364737U (zh) | 一种大/中型轴承套圈内/外表面圆度测量装置 | |
CN103323097B (zh) | 一种超低频高精度微振动测量系统 | |
CN102411066A (zh) | 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 |
CN102607400B (zh) | 精密球铰链间隙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 |
CN105135971A (zh) | 双立柱支撑可移动式球芯综合误差检测装置 | |
CN202362319U (zh) | 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装置 | |
CN102330801A (zh) | 一种滚珠丝杠的安装方法 | |
CN204115638U (zh) | 曲轴轴颈随动测量装置 | |
CN205785012U (zh) | 一种轴承游隙检测装置 | |
CN102175391A (zh) | 红外制导导弹导引头重心位置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
CN201297915Y (zh) | 轴承接触角与凸出量综合检测仪 | |
CN204881972U (zh) | 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三维微小力发生装置 | |
CN103913384A (zh) | 滚珠丝杠副轴向刚度测量仪 | |
CN103837071B (zh) | 杆位移传感器角度测量夹具 | |
CN102654384A (zh) | 转台式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定位直接测量方法 | |
CN205561718U (zh) | 一种锥形罩内高度测量装置 | |
CN104123865A (zh) | 一种转动惯量测量与演示实验装置 | |
CN211626945U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端关系试验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