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213A -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213A
CN107113213A CN201580072560.0A CN201580072560A CN107113213A CN 107113213 A CN107113213 A CN 107113213A CN 201580072560 A CN201580072560 A CN 201580072560A CN 107113213 A CN107113213 A CN 107113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node
knw1
terminal impedan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2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213B (zh
Inventor
B.布拉特曼恩
R.科恩格
O.卡门津德
J.埃格施维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0711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3Management of data rate on the bus
    • H04L12/40136Nodes adapting their rate to the physical link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8Through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优化数字数据传输的装置、特别是通信网络和网络节点。

Description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的通信网络,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节点和双线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和一种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的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双线连接(双绞线电缆)的通信网络广为流行并且特别是也用在楼宇自动化中,例如用于连接楼宇中的执行器和传感器。在标准化的总线系统KNX双绞线(KNX TP)中,例如总线用户通过总线线路被供应数据并且也供应所需的运行电压。具有双线连接的通信网络例如在现场层面上用在自动化、控制和调节、读取、测量或操作和信息系统中。
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在现场层面上需要具有复杂的树状结构和大的范围的成本适宜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在所述通信网络上能够连接有多个网络节点(例如现场设备)。对于布线通常使用简单的成本适宜的双线线路,所述双线线路对分支不要求有源组件。这样的双线线路的频率特性示出衰减根据线路长度和频率的显著增加。由于衰减,减小了通信网络中的信号电平和因此传输质量。因此已知的现场总线(例如KNX TP(双绞线))仅仅能够以低的数据率(在1000m范围内的网络范围的情况下典型地10kBit/s)运行。
为了减小网络节点的衰减和反射而手动设置终端阻抗要求高的计划或开始运转花费并且是容易出错的。
从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74431A已知一种用于调节网络中的终端电路、例如阻抗的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的收发机技术来进行发送或接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成本适宜的装置和方法。
该任务通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的通信网络来解决,其中网络节点包括:
- 接收设备,适合于接收不同数据率的信号,其中该接收设备被构造用于确定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
- 发送设备,适合于以不同数据率发送信号;
- 可控的终端阻抗;
其中网络节点被构造用于将所确定的信号质量传递给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
其中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被构造用于检测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和相应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值;
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为处于通信网络中的其他网络节点预先确定,所述其他网络节点必须调节哪个相应的值作为终端阻抗;并且
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包括机构,用于确定所述网络节点应该分别调节哪些终端阻抗以便优化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率和网络节点的接收设备上的信号质量。这样的通信网络提供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特别是适合于新型互联网协议(IPv6),而不必使用附加的中继器或放大器。此外,该通信网络允许兼容性,例如从控制层面(例如操作和观察)向下直至现场层面(例如至传感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在于,通过分析(数字)接收信号的多次采样来确定信号质量。此外,信号质量例如可以通过信噪比来确定。
有利地,设计可控的终端阻抗,以便闭合具有合适阻抗的线路端部或也使其打开。
该任务此外通过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节点和双线连接的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来解决,其中该网络节点包括:
- 接收设备,适合于接收不同数据率的信号,其中该接收设备被构造用于确定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
- 发送设备,适合于以不同数据率发送信号;
- 可控的终端阻抗;
-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测量单元(微芯片),该信号质量能够在接收设备上测量;
- 用于检测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值和可分配给相应值的接收质量的存储器;
-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调节值的控制单元;
-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相应调节值来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率的分析和计算单元,其中分析和计算基于不同的数据率进行。在楼宇自动化中,网络节点例如代表控制器、执行器或传感器。因此例如在固件更新的情况下在通信网络中出现很高的数据传输。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网络节点的通信网络特别是能够实现网络中的高的数据传输,而不必忍受等待时间方面的损失。优选地检测所有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通信网络具有自由的拓扑。对于通信网络可以灵活地选择任意的拓扑(总线、树等等)。具有任意拓扑的多个通信网络也可以通过路由器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借助基带调制进行。借助基带调制的数据传输特别是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广为流传,其中在信号中能够充分利用传输信道的整个宽度。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通信网络中数据编码借助曼彻斯特编码进行。曼彻斯特编码是自同步的,与直流电压电平无关,并且在接收器侧可以精确地再生时钟信号,即从代码本身能够导出时钟信号。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根据通信网络的拓扑和/或传输方法和/或电缆长度和/或波阻抗来选择。有利地,终端阻抗的选择自动地基于一种算法进行。因此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值专门关于通信网络的所基于的基础设施来确定。有利地,终端阻抗的值从电缆的波阻抗导出。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能够通过通信网络给网络节点供应能量。由此特别是减小布线花费,因为对于用户(即网络节点)的供电不必敷设单独的线路。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一个网络节点被构造用于给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网络节点供应能量。由此可以容易地给通信网络扩展其他用户,而没有供电的布线花费。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被构造用于基于网络节点的接收质量来确定通信网络中的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可以利用本来就已经在网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来执行,而无需附加的设备或附加产生的测量信号。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至少一个网络节点被构造用于建立至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通信网络的连接。通过网络节点具有路由器特性,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优化数字数据的传输的方法可以通过多个所连接的通信网络来执行。
该任务此外通过一种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来解决,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由网络节点和用于连接网络节点的双线线路构成的通信网络,所述网络节点分别具有可接通或可切断的终端阻抗,其中在为每个网络节点加载初始的数据率的情况下在为终端阻抗使用所定义的设置(初始配置)的情况下为网络节点确定接收质量;
步骤2:在使用初始数据率的情况下为每个网络节点确定,为了提高网络节点的相应接收质量是否必须接通或切断相应的终端阻抗;
步骤3:分析通信网络,其中在为每个网络节点加载第二数据率的情况下为网络节点确定接收质量;
步骤4:在使用第二数据率的情况下为每个网络节点确定,为了提高接收质量是否必须接通或切断相应的终端阻抗;
一直重复步骤3和4,直至不能测量到接收质量的改进。发明人在此从以下想法出发:如果没有终端阻抗的节点由于反射而不能期望地被觉察,即特别是从该节点至另外节点的数据率显著减小,则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通信网络中的终端阻抗改进数据率。其中接通的终端阻抗提高信号衰减并且如果相邻节点的终端阻抗足够消除反射,则去除接通的终端阻抗。
有利地,每个网络节点分析从所有其他网络节点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有利地,设计可控的终端阻抗,以便闭合具有合适阻抗的线路端部或也使其打开。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运行中识别,在通信网络中是否接通新的网络节点或者是否切断现有的网络节点或者是否连接新的连接或者是否去除现有的连接。由此可以快速并且灵活地对通信网络中的改变进行反应。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识别改变之后重新关于接收质量和/或数据率来优化通信网络。由此保证,在通信网络中的变化的情况下随后又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步骤3和4中第二数据率从初始数据率出发通过数据率的步进提高来确定。由此迭代地在递增的步骤中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率。数据率的递增的步进提高能够容易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作为初始数据率使用50kBit/s。利用50kBit/s的初始数据率作为数据率的递增的步进提高的起点,快速地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率。有利地,通过事先的测试来确定终端阻抗的初始设置(即起始配置)。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步骤3和4中第二数据率从初始数据率出发通过数据率的步进减小来确定。数据率的递减的步进减小也能够容易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作为初始数据率使用1MBit/s。从1MBit/s的初始数据率作为数据率的递减的步进减小的起点出发,快速地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率。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在步骤1中所有终端阻抗或者是断开的或者是接通的。由此可以为网络节点很简单并且快速地确定第一接收质量作为参考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终端阻抗的值匹配于网络的波阻抗。因此可以专用地并且有效地为每个分别存在的网络拓扑实现分别最优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终端阻抗的值处于100 Ohm的范围内。100Ohm或100 Ohm左右(±10%)范围内的值作为终端阻抗特别是对于双绞线线路已经证实为有利的。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终端阻抗的值是可变的。由此可以专用地根据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的拓扑来安排终端阻抗的值,以便实现分别最优的数据率。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为了提高接收质量必须接通或断开哪些终端阻抗的确定通过数学优化方法(例如线性优化)来实现。通过使用数学优化方法来决定必须接通或断开哪些终端阻抗来提高接收质量特别是提高该方法的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每个网络节点。由此对于整个通信网络实现最优的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该方法基于确定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依赖于通信网络的拓扑的凭经验的接通或断开来开始。通过该方式,可以在已知通信网络的布线方案的情况下找到一种设置,该设置有利地具有最小的衰减以及针对所期望的最大数据率的减小的反射。从该设置出发,由该方法非常高效地实现实现通信网络的最优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利的是,例如从一定长度起闭合短截线。短截线是从信号路径分支的线路。
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于,该方法与数据运行并行地运行。由此在优化期间能够实现通信系统的运行。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以随后的附图为例来解释。在此:
图1示出用于楼宇自动化的第一示例性的通信网络,
图2示出在图1的通信网络中的示例性信道的频率特性。
图3示出用于楼宇自动化的第二示例性的通信网络。
图4示出通过路由器相互耦合的两个示例性的通信网络,
图5示出第一示例性的网络节点的框图,
图6示出第二示例性的网络节点的框图,
图7示出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8示出用于终端阻抗的断开算法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9示出用于终端阻抗的接通算法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10示出具有终端阻抗的示例性的测量表格,以及
图11示出第三示例性的网络节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楼宇自动化中使用网络作为具有多个节点、多个终端设备和不同长度的线路段的复杂的树状组织。所使用的电缆很少是具有每米相应低的衰减的真正双绞线的类型,而是通常仅仅是具有导线的最小旋转的常规的星形四线扭绞电缆。该电缆的频率特性示出随着频率而每米衰减的显著的并且高的增加。此外能够出现与长度有关的失真。由此限制最大数据率。根据比特序列具有拥有所述数据率处的重心和直至双倍数据率的主要份额的谱分量的信号(通常无直流的线路编码、诸如曼彻斯特编码)由此在时间进程中遭受强烈的幅度波动。
图1示出用于楼宇自动化的第一示例性的通信网络KNW1。出于清楚的原因,在通信网络KNW1中仅仅一些节点配备有附图标记NK1-NK3。
在图1中通过数字1至15示例性确定通信网络KNW1中的连接点、分支点和端点。在连接点、分支点或端点中的每个处可以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K1至NK3。
在根据图1的树状通信网络KNW1中,只要线路在端部没有配备匹配的终端阻抗(典型值100 Ohm),发送器的信号就在每个端点处被反射。这最好从线路理论中已知。
特别是双线线路的频率特性示出衰减根据线路长度和频率的显著增加。如果分支的各个端部没有利用线路的波阻抗闭合,则形成反射,所述反射转移至所有其他网络节点并且因此通过相加而使信号失真。如果所有端部闭合,则衰减进一步增加,因为发送器(每个节点终究)越来越多地负载。由于衰减和失真而发生通信网络中的信号电平和因此传输质量的减小。
如果不同于在通信技术中大多使用的点对点连接(例如以太网、TV同轴电缆)而多个终端设备参与这样的通信网络KNW1,则在每个端点处连接终端阻抗导致通信网络KNW1的很低的总阻抗并且因此导致信号的巨高的衰减。发生器必须将很高的功率馈送到低欧姆网络KNW1中。
因此在这样的通信网络KNW1中在每个终端设备的接收器上出现具有失真的信号和附加地出现多个在其他网络端部处反射的延迟的信号副本。这特别是当具有所述数据率下的频率内容的反射信号与实际待接收的具有双倍数据率下的频率的信号分量叠加时是严重的。因为第一信号在低频率时更低衰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蔽实际的第二信号。失真越大,即通信网络KNW1的各个分支越长,情形就越关键。这从作为符号间干扰的理论已知并且在此根据比特序列加重地作用。因此在简单的接收器架构的情况下得出通过网络KNW1的上面的数据率。该界限对于具有直至1000m长度的网络如今处于大约10kBit/s。
图2示出图1的通信网络中的示例性信道的频率特性,该通信网络在端子4(NK2)处具有发送器并且在端子12(NK3)处具有接收器。在图2的图形中,在横轴上绘出以MHz为单位的频率并且在纵轴上绘出与此相应的幅度或电平(以dB为单位)。
符号间干扰(ISI或符号串扰)描述在数字数据传输中时间上相继发送的符号之间的干扰。这也可以在频域或频率特性中示出。除了已经提及的随着频率而增加的衰减之外,由于相加至直接信号上的延迟的信号,得出在与网络KNW1所具有的短截线的长度有关的频率特性中的零位置。零位置大约处于频率f=c/4L处,其中c是电缆上的传播速度并且L是至成因的端子的所负责的短截线的长度。在根据图2的图示中,700kHz处的突降可能可以与至图1的端子10的短截线的反射信号关联。短截线是从信号路径分支的线路。信号路径在此可以是网络KNW1中的两个任意节点(例如NK2和NK3)之间的连接。
特别是新型互联网协议(IPv6)和技术使对通信网络直至传感器或执行器的直接兼容性的愿望也在楼宇自动化中流行起来。但是对此,数据率提高10倍应该是极其有用的,因为所述协议带来显著更多的间接费用(Overhead)并且新的应用(例如固件下载)要求更多的数据吞吐量。此外,网络长度也不应该变得更短并且终端设备(例如传感器)数量不应该变得更少,使得出于成本原因而不必使用附加的中继器或放大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能够应用于网络的不同拓扑和具有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例如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火灾报警器、照明装置)的网络。
图3示出用于楼宇自动化的作为单独的双线网络(例如双绞线)的第二示例性的通信网络KNW2。在根据图3的图示中,出于清楚原因仅仅示出三个网络节点(NK4-NK6)。示例性的通信网络NKW2例如是KNX系统。
图4示出通过路由器NK8相互耦合的两个示例性的通信网络NKW3和NKW4。在图4中,示例性的双线网络KNW3通过路由器8与骨干网络KNW4耦合。在根据图4的图示中,也出于清楚原因仅仅示出三个网络节点(NK7-NK9)。
图5示出第一示例性网络节点NK10的框图。网络节点NK10通过合适的接口SS1(网络端子)与通信网络、即双线连接(有利地双绞线连接电缆)连接。示例性的网络节点NK10包括:
- 接收设备EV,适合于接收不同数据率的信号,其中接收设备EV被构造用于确定经由接口SS1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
- 发送设备SV,适合于经由接口SS1以不同数据率发送信号;
- 可控的终端阻抗AI;
-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测量单元或测量机构MM,该信号质量能够在接收设备EV上测量;
- 用于检测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值和可分配给相应值的接收质量的存储器M;
-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调节值的控制单元SM;
-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的终端阻抗的相应调节值来实现通信网络中的最优的数据率的分析和计算单元AM,其中分析和计算基于不同的数据率进行。电压的耦合输入或耦合输出通过合适的耦合元件K1实现,数据的耦合输入或耦合输出通过合适的耦合元件K2实现。
有利地,控制单元SM、测量单元MM、分析和计算单元AM和存储机构M集成在处理单元MP(例如微处理器)中并且利用合适的硬件或软件机构实现。
可接通和切断的终端阻抗AI可以通过微控制器MP直接控制。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可接通和切断的终端阻抗AI也可以集成在耦合元件K2中。
图6示出第二示例性的网络节点NK11的框图。示例性的网络节点NK11是路由器,适用于耦合两个能够具有不同拓扑、协议和/或传输方法的通信网络。待耦合的通信网络能够通过相应的网络端子SS2或SS3耦合到路由器上。示例性的网络节点NK11在此可以仅仅具有路由器功能,或者网络节点NK11可以构造为正常的用户(例如传感器、执行器)并且在此附加地包括路由器功能。
图7示出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示例性的流程图。
有利地,在通信网络安装之后但是在有效运行之前,受表征为主机的网络节点控制地,测试数据从相应的网络节点发出并且分别由其余网络节点中的每个来接收并且关于传输错误进行检查。该过程现在可以针对所连接的终端阻抗的不同组合(原则上也针对所有)来执行。终端阻抗能够通过主机的命令单独寻址地电子接通和断开。该过程此外在终端阻抗的初始设置的情况下针对每个数据率来执行。由此主机可以确定针对总网络以及各个节点之间的最大数据率以及待设置的终端阻抗。在该过程之后,通信网络中的状况一直保持恒定,直至执行通信网络上的变化,诸如添加节点、去除节点、改变布线。过程仅仅在该情况下必须重复。
对于该自动设置过程的起点存在3种可能性:
1) 所有终端是断开的。在每个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2) 所有终端是接通的。在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3) 利用凭经验理论的方法找到的终端被设置。在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利用第一和第二可能性不保证,所有节点是可达的(过多反射或过多衰减)。利用第三可能性得到可达性,至少对于低的数据率来说,但是可能存在其他改进(参见其他选择部分)。
最简单地,现在试验终端设置的所有组合。这得出2N次测试(在此N是节点的数量),这在每个测试大约10s的测试时间的情况下快速变得无穷大。因此寻找具有随着N仅仅线性增长的测试时间的算法。
发明人在此从以下想法出发:如果没有终端阻抗的节点由于反射而不能期望地被觉察,即至另外节点的数据率显著减小,这没有比设置该节点的终端阻抗能够更好地治愈。
从该想法出来开发两种途径(算法)并且通过测试证实其效果。这是“RemoveRLoad(去除终端阻抗)”算法和“Add RLoad(添加终端阻抗)”算法,该“Remove RLoad”算法首先设置所有终端并且然后以断开开始并且该“Add RLoad”算法除了级联输出阻抗之外不具有终端并且以接通开始。
“Remove Rload”算法(断开算法,参见图8)是更快的并且从更好品质的起始配置出发,因为“Remove Rload”算法从一开始就已经闭合短截线。然而,在多个所连接的节点的情况下衰减可能变得很大,因此一定的节点可能不可达。
“Add Rload”算法(接通算法,参见图9)在起始配置中不具有有效的终端阻抗,这导致趋势上较不适宜的起始配置。由于频率突降可能的是,个别节点不能到达。然而,通过激活终端阻抗能够到达越来越多的节点。
如果在通信网络中没有预先确定手动的起始配置,则可以有利地使用自动的“信道设置”,如图7中示例性示出那样。
在此,首先执行清查或清单检测(检测可到达的节点)来看,在网络中存在哪些节点。此后激活所有终端阻抗并且再一次执行清查。如果还总是所有节点是可到达的,则可以利用“Remove Rload”算法(断开算法)工作。否则,“Add Rload”算法(接通算法)更好地适合,因为在传输信道上存在更少的衰减。有利地,主机已知节点数量,以便主机知道它可以何时与所有节点通信,但是这不是强制的。
图8示出终端阻抗的断开算法(“Remove Rload”)的示例性的流程图。为了开始断开算法(“Remove Rload”),先前必须激活所有节点的终端阻抗。在该算法中,然后相继地去激活终端阻抗并且分别执行速度测试(Speed Test)(例如关于所有网络节点)。如果通过去激活某个终端阻抗而短截线不再闭合并且该短截线负面地影响网络,则一些节点不再能够以相同高的数据率通信。因此网络整体上变得更差并且重新激活该终端阻抗。如果不能确定变差,则该终端阻抗保持去激活。一直这样做,直至所有终端阻抗已经被检查或者仅还有一个终端阻抗是激活的。如果所有节点能够与所有节点以最大数据率通信,即足够数量的终端阻抗是激活的,则也结束配置。
随着每次迭代执行清查(清单)。因此能够识别由于通过去激活终端阻抗而更少的衰减而能够到达的节点。在新识别的节点中必须激活终端阻抗,以便算法可以检查,在所述节点中是否必须设置终端阻抗。可能新节点的终端阻抗能够使之前没有去除的终端阻抗多余。对此,如果必须设置新发现的节点中的终端阻抗,则之前检查的终端阻抗应该再检查一次。
利用该算法通常需要N+2次迭代,因此对于64个节点的信道设置(信道配置)将持续大约10分钟,因为一次速度测试持续大约10s。速度测试是迭代的需要最多时间的元素(N在此是网络节点的数量)。
短截线是从信号路径分支的线路。信号路径在此可以是网络中的两个任意节点(例如A和B)之间的连接。
图9示出通信网络中的终端阻抗的接通算法(“Add Rload”)的示例性的流程图。在开始接通算法(“Add Rload”)之前,确定初始设置。在此可以接受现有的(例如手动的或通过经验规则预先确定的)配置或者必要时主机中的终端阻抗(自动地)被设置。主机在此可以自身智能地控制其自身的终端阻抗。如果在网络中存在多个潜在的主机,则这些网络节点可以协商或划分主机。
此后,终端阻抗相继地被激活并且分别执行速度测试。如果通过激活某个终端阻抗而通信网络整体上变得更差,则又去激活该终端阻抗。一直这样做,直至所有终端阻抗已经被检查。因为根据网络拓扑需要多个终端阻抗来实现改进,所以只要终端阻抗不使网络变差就有效保持该终端阻抗。
如果所有节点能够与所有节点以最大数据率通信,则也结束配置。此外,随着每次迭代也执行清查(清单)(检测可到达的节点),以便识别能够新到达的节点。新识别的节点必须去激活终端阻抗。在这些节点中算法还检查,是否必须设置终端阻抗。算法的重启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些节点在开始配置中又不可到达。
如果检查所有终端阻抗,则使用断开算法(“Remove Rload”)(参见图8)来检查,是否所有添加的终端阻抗是必需的。这是必需的,以便去除多余的终端阻抗并且因此具有信道上的更少的衰减。
如果一个终端阻抗被激活并且这导致网络的改进,但是稍后检查的另一个终端阻抗更好地实现该改进,则能够形成多余的终端阻抗。这例如在总线拓扑上当不首先检查总线线路端部处的终端阻抗时是这种情况。
利用该算法最大需要2*N+2次迭代,因为对于64个节点的信道设置持续大约20分钟,因为一次速度测试持续大约10s。速度测试是迭代的需要最多时间的元素。N在此是网络节点的数量。
因此不必测试所有可能的配置(2^N),而是仅仅每个终端阻抗本身必须被接通或切断。N在此是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包括主机)。在“Remove Rload”算法的情况下最高需要N次迭代,因为每个阻抗一次去激活。对于“Add Rload”算法可能直至2*N次迭代是可能的,因为终端阻抗首先被激活并且如果其被认为是有用的,再一次被去激活。因此花费随着节点数量线性上升。
每次迭代需要网络的清查或清单、速度测试和配置。所有这些元素也随着节点数量线性增加。这特别是适用于速度测试,因为随着一次测量产生N个测量结果。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所有节点同时分析进行发送的节点的测量包。
一旦所有节点与所有节点能够以最低数据率通信,在结束信道设置(信道配置)之前也可以采取有效运行。然后可以在有效运行期间结束信道设置。对此,例如交互地传递有效数据并且执行速度测试。这使两个过程或途径变慢,但是能使系统、即通信网络更早运行。
待测试的节点的顺序
测试终端阻抗所按照的顺序对最终配置具有不可忽略不计的影响。测试已经表明,利用每个顺序可以找到好的配置。然而还已经表明,利用智能的顺序可以更快速并且更可靠地改进配置。
在信道设置开始,总是以初始配置执行速度测试。利用速度测试也可以评估各个网络节点的接收质量。越好地接收其他节点,也就是说接收测试包所基于的数据率越高,接收质量就越好。在信道设置期间,随着每次迭代执行新的速度测试,因此在每次迭代之后还重新评估接收质量。
在接通算法(“Add Rload”,参见图9)中,其中在初始配置中没有终端阻抗是激活的,具有最好接收质量的节点趋势上不受短截线影响,也就是说,所述节点趋势上本身是频率选择性突降的诱因。如果这些节点现在首先被检查,则更快速并且更可靠地改进网络。
在断开算法(“Remove Rload”,参见图8)中,其中在初始配置中所有终端阻抗是激活的,具有最好接收质量的节点趋势上是网络中间的节点。这是以下节点,在所述节点中趋势上不需要终端阻抗,因为所述节点没有连接在长的短截线上。由于衰减,连接在长的短截线上的节点中的接收质量是较差的。因此在该情况下也必须首先检查具有最好接收质量的节点。
此外,位置上都非常近的节点可以通过各个通信段的接收质量的相关性来识别。因此,如果两个节点至相同节点可以以相同的最大数据率通信,则这些节点位置上都近的概率是高的。因此在第一轮中在相邻的节点中可以仅仅检查一个节点,这趋势上导致,连接在相同短截线上的节点中的仅仅一个节点被检查并且此后更快地检查另外的短截线。
与经验理论方法的组合
特别是在通信网络的已知的布线方案中可以有利地进行与经验理论方法的组合。
因为频率特性中的突降位于以下频率,该频率与线路长度成反比并且频率范围通过<1MHz的数据率给定,所以可以凭经验制定出应该在哪里安装端子的规则。
利用以下规则可以在网络中避免<1MHz的频率选择性突降:
- 每个网络必须存在至少一个终端阻抗,这也可以是发送器的级联输出阻抗。
- 每个>40m的短截线必须被闭合。
- 在分支上不允许加入终端阻抗。
- 在总线或作为短截线的分支中,仅仅最长的信号路径在其总长度超过40m的情况下必须被闭合。
为了短截线不导致<1MHz(直至500kbit/s曼彻斯特编码的数据率)的频率范围内的突降,与最近分支相距大于40m的所有点必须被闭合。由此可以不形成导致<1MHz的突降的反射。对于1Mbit/s必须相应地闭合大于20m的线路。如果短截线由总线或分支(具有多个>40m的分支的短截线)构成,则足够的是,闭合最长的路径。即使在小的网络中也必须存在至少一个终端阻抗,以便不发生多重反射,所述多重反射又导致频率选择性的突降。发送器的级联输出阻抗(串联阻抗)也可能能够用作终端阻抗。分支本身已经显得低欧姆的,因此将附加的终端阻抗加入分支位置导致还更小的阻抗、即导致更差的匹配并且因此应该被停止。
速度测试流程
速度测试总是从主机开始并且具有以下流程:
主机的命令 节点的动作 节点的反应
开始速度测试 初始化内部的测量表格,发送应答至主机 -
发送测试包50kbps 以50kbps发送测试包 存储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
发送测试包100kbps 以100kbps发送测试包 存储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
发送测试包250kbps 以250kbps发送测试包 存储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
发送测试包500kbps 以500kbps发送测试包 存储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
发送测试包1000kbps 以1000kbps发送测试包 存储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
结束速度测试 发送测量表格至主机 -
利用“开始速度测试”命令,每个节点初始化其相应的内部测量表格。利用每个“发送测试包”命令,每个节点以相应数据率发送测试包并且其他节点将所接收的测试包的接收质量保存在其测量表格中。利用“结束速度测试”命令来结束速度测试并且将测量表格发送至主机。
每个节点传输的测量表格例如包含N*S个分别几字节的区。在此,N是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并且S是执行速度测试的数量。在每个区中,相应节点的也称为LQI(Link QualityIndication,链路质量指示)的接收质量在相应数据率下保存。
速度测试的流程也可以由主机改变,以便仅仅检查个别数据率或也检查其他数据率。
有利地,对于速度测试使用时分复用方法(例如TDMA)。
有利地,该方法通过被称为主机的节点来控制。作为主机可以使用包括相应的处理机构(例如具有相应软件的微处理器)和存储机构(例如闪存)的每个网络节点。有利地,终端阻抗的起始点在安装节点之后根据所选择的算法如下来选择:
1) 所有终端是断开的。在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2) 所有终端是接通的。在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3) 利用经验理论方法发现的终端被设置。在发送器中总是存在级联输出阻抗。
与在图7中所描述的相应,主机首先以最低数据率执行清查(清单;检测通信网络中可到达的节点),以便从尽可能多的节点得到应答。此后,主机命令这些节点接通其终端阻抗。重新的清查(清单)现在应该对所有节点可见。主机现在实施两个算法之一、即AddRLoad(接通算法,参见图9)或Remove RLoad(断开算法,参见图8),其中主机将节点是否必须接通或切断其终端阻抗传递到节点。
对于每个状态变化,以逐级更高的数据率执行速度测试。对此,将具有同步信息和参数、诸如要使用的TDMA时分复用和数据率的短的数据包发送到每个节点。然后,每个节点在其时隙中发送具有伪噪声序列的数据块。每个没有进行发送的节点可以接收该数据块并且关于该数据块的准确性和接收质量进行检查。然后,每个节点用其已经从其他节点获得的所有接收的数据块的结果填充表格。一旦所有数据率被检查,主机就收集所有这些表格并且将全体综合成一个矩阵(参见图10,上面部分)。根据网络中的速度是否比之前步骤中的更高地失效,最后接通的终端阻抗在其位置处保留或不保留并且所达到的速度被添上或不添上。每次迭代需要网络的清查(清单)、速度测试和配置。
这对于终端阻抗RLoad的每个状态变化进行重复。如果所有迭代步骤根据按照图8或图9的方法做完,则主机最后决定要使用的数据率。该数据率或者可以对应于最小的共同速率(所述最小的共同速率可能对于所有节点还是无错误的),或者节点允许单独地根据其要传递的包的收件方使用针对该连接确定的速度。
有利地,仅仅如为了保证网络中的所有节点之间的通信所需那么多的终端阻抗被设置。该方法在此总是尝试找到最优值。
图10示出具有终端阻抗的示例性的测量表格。测量表格被存储在至少一个网络节点、有利地相应主机中的存储器中并且被管理。根据图10的测量表格例如是全局测量表格,其有利地包括所有网络节点。
图11示出第三示例性的网络节点NK12的区段的框图,该网络节点用于利用上述方法接通或断开最优的终端阻抗。
示例性网络节点NK12的结构
可接通和断开的电阻3闭合引导至节点传输线路,该传输线路连接在端子5a、5b上。在图11中作为阻抗示例性地使用欧姆电阻。
节点NK12中的微处理器1可以程序控制地通过逻辑信号命令接通和切断。该逻辑信号控制由LED和两个具有光灵敏栅极的NMOS FET组成的无源固态继电器2。在接通的状态中,电阻3通过继电器2接通在线路导线之间,线路因此以电阻2的值闭合。在100Ohm线路阻抗的情况下,电阻3的值为100Ohm。在实际中,开关2的FET在接通状态中具有不等于零的导通电阻,使得电阻3的值减少该部分地来实施。电容器4a、4b、4c用于将至对称传输线路的端子5a、5b上的和至接收器的端子6a、6b上的直流电压分量分离。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方法。用于优化数字数据传输的装置、特别是通信网络和网络节点。
附图标记
KNW1-KNW4 通信网络
NK1-NK12 网络节点
1、MP 微处理器
2 继电器
3 电阻
4a-4d 电容器
5a、5b 端子
6a、6b 端子
SS1-SS3 接口
M 存储器
AM 分析机构
MM 测量机构
SM 控制机构
V 电源
SV 发送设备
EV 接收设备
K1、K2 耦合元件
AI 终端阻抗

Claims (25)

1.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NK1-NK12)的通信网络(KNW1-KNW4),其中网络节点(NK1-NK12)包括:
- 接收设备(EV),适合于接收不同数据率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设备(EV)被构造用于确定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
- 发送设备(SV),适合于以不同数据率发送信号;
- 可控的终端阻抗(3);
其中网络节点(NK1-NK12)被构造用于将所确定的信号质量传递给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
其中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被构造用于检测所确定的信号质量和相应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的值;
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为处于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其他网络节点预先确定,所述其他网络节点必须调节哪个相应的值作为终端阻抗(3);并且
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包括机构,用于确定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应该分别调节哪些终端阻抗(3)以便优化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之间的数据率和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的接收设备(EV)上的信号质量。
2.具有至少两个网络节点(NK1-NK12)和双线连接的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包括:
- 接收设备(EV),适合于接收不同数据率的信号,其中所述接收设备(EV)被构造用于确定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
- 发送设备(SV),适合于以不同数据率发送信号;
- 可控的终端阻抗(3);
-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测量单元(MM),所述信号质量能够在所述接收设备上测量;
- 用于检测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的值和可分配给相应值的接收质量的存储器(M);
-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的调节值的控制单元(SM);
用于预先确定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的相应调节值来实现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最优的数据率的分析和计算单元(AM),其中分析和计算基于不同的数据率进行。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具有自由的拓扑。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中借助基带调制进行数据传输。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中数据编码借助曼彻斯特编码来实现。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根据通信网络(KNW1-KNW4)的拓扑和/或传输方法和/或电缆长度和/或波阻抗来选择。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能够通过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被供应能量。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被构造用于给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网络节点(NK1-NK12)供应能量。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被构造用于基于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的接收质量确定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最大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网络节点(NK1-NK12)被构造用于建立至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通信网络(KNW1-KNW4)的连接。
11.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KNW1-KNW4)中的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由网络节点(NK1-NK12)和用于连接网络节点(NK1-NK12)的双线线路构成的通信网络(KNW1-KNW4),所述网络节点分别具有可接通或可切断的终端阻抗(3、AI),其中在为每个网络节点(NK1-NK12)加载初始的数据率的情况下在为终端阻抗使用所定义的设置的情况下为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确定接收质量;
步骤2:在使用初始数据率的情况下为每个网络节点(NK1-NK12)确定,为了提高网络节点(NK1-NK12)的相应接收质量是否必须接通或切断相应的终端阻抗(3);
步骤3:分析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其中在为每个网络节点(NK1-NK12)加载第二数据率的情况下为所述网络节点(NK1-NK12)确定接收质量;
步骤4:在使用第二数据率的情况下为每个网络节点(NK1-NK12)确定,为了提高接收质量是否必须接通或切断相应的终端阻抗(3);
一直重复步骤3和4,直至不能测量到接收质量的改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运行中识别,在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是否接通新的网络节点(NK1-NK12)或者是否切断现有的网络节点(NK1-NK12)或者是否连接新的连接或者是否去除现有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识别改变之后重新关于接收质量和/或数据率来优化所述通信网络(KNW1-KNW4)。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和4中第二数据率从初始数据率出发通过数据率的步进提高来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初始数据率使用50kBit/s。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和4中第二数据率从初始数据率出发通过数据率的步进减小来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之一或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初始数据率使用1MBit/s。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有终端阻抗或者是断开的或者是接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终端阻抗的值匹配于网络的波阻抗。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终端阻抗(3)的值处于100 Ohm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终端阻抗(3)的值是可变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1至2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提高接收质量必须接通或断开哪些终端阻抗(3)的确定通过数学优化方法来实现。
23.根据权利要求11至2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每个网络节点(NK1-NK12)。
24.根据权利要求11至2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基于确定的网络节点(NK1-NK12)的终端阻抗(3)的依赖于通信网络(KNW1-KNW4)的拓扑的凭经验的接通或断开来开始。
25.根据权利要求11至2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与数据运行并行地运行。
CN201580072560.0A 2014-11-06 2015-10-22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7113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22661.9 2014-11-06
DE102014222661.9A DE102014222661A1 (de) 2014-11-06 2014-11-06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Daten in Zweidraht-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PCT/EP2015/074429 WO2016071115A1 (de) 2014-11-06 2015-10-22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daten in zweidraht-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213A true CN107113213A (zh) 2017-08-29
CN107113213B CN107113213B (zh) 2021-10-29

Family

ID=54476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2560.0A Active CN107113213B (zh) 2014-11-06 2015-10-22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7057B2 (zh)
EP (1) EP3216173B1 (zh)
CN (1) CN107113213B (zh)
DE (1) DE102014222661A1 (zh)
WO (1) WO2016071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22661A1 (de) 2014-11-06 2016-05-12 Siemens Schweiz Ag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Daten in Zweidraht-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EP4024773A1 (de) * 2020-12-29 2022-07-06 Elmos Semiconductor SE Teilnehm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bussystem
WO2022144345A1 (de) * 2020-12-29 2022-07-07 Elmos Semiconductor Se Teilnehmer für ein kommunikationsbussystem
CN115134277B (zh) * 2022-06-24 2023-10-20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调整网络连接数的宽带网络速率测试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23756A (en) * 1997-03-27 1998-09-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rrangement for enhancing signal integrity on a bus
US20010049761A1 (en) * 2000-02-28 2001-12-06 Geng Huang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bus
US20030161424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Varela Julio Fernandez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transmissions having different data rates
US20100030934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Michael Bruennert Bus 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7410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数字用户线线路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97781A (zh) * 2011-06-15 2014-02-19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具有可变输出电源的系统总线
CN104038253A (zh) * 2006-08-02 2014-09-10 西门子有限公司 高可用性的网络系统
US2014026986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Dockon Ag Adaptive line equalizer for improving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less than perfect power lin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9824B2 (en) * 1997-08-21 2006-02-14 Fieldbus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 in a fieldbus architecture
US20040124996A1 (en) * 2001-07-27 2004-07-01 James Anders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173450B2 (en) 2004-06-01 2007-02-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us controller
JP2006074431A (ja) 2004-09-02 2006-03-16 Techno Soft Systemnics:Kk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における終端抵抗設定方法
US20080076353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Cable modem with integrated RF identific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WO2010032214A2 (en) * 2008-09-18 2010-03-25 David Denoon-Steven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372564B1 (fr) 2010-03-22 2012-12-19 Hager Controls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à un bus de type EIB ou KNX TP de modules d'entrée/sortie.
US8782297B2 (en) * 2011-03-29 2014-07-15 Panduit Corp. Intelligent building automation node
DE102014222661A1 (de) 2014-11-06 2016-05-12 Siemens Schweiz Ag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Optimi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Daten in Zweidraht-Kommunikations-Netzwerk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23756A (en) * 1997-03-27 1998-09-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rrangement for enhancing signal integrity on a bus
US20010049761A1 (en) * 2000-02-28 2001-12-06 Geng Huang Intelligent home control bus
US20030161424A1 (en) * 2002-02-28 2003-08-28 Varela Julio Fernandez De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transmissions having different data rates
CN104038253A (zh) * 2006-08-02 2014-09-10 西门子有限公司 高可用性的网络系统
US20100030934A1 (en) * 2008-08-04 2010-02-04 Michael Bruennert Bus Ter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74106A (zh) * 2008-09-10 201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障数字用户线线路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97781A (zh) * 2011-06-15 2014-02-19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具有可变输出电源的系统总线
US2014026986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Dockon Ag Adaptive line equalizer for improving data communication over less than perfect power lin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97057B2 (en) 2019-08-27
WO2016071115A1 (de) 2016-05-12
EP3216173B1 (de) 2019-11-27
CN107113213B (zh) 2021-10-29
DE102014222661A1 (de) 2016-05-12
US20170324610A1 (en) 2017-11-09
EP3216173A1 (de) 2017-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213A (zh) 用于优化数字数据在双线通信网络中的传输的装置和方法
CN106068631B (zh) 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减小总线系统中的线路传导的发射的方法
CN105656600B (zh) 一种从站自适应两种通信协议的通信方法
CN101282275B (zh) 远距离通讯以太网系统以及中继器
CN101147356A (zh) 通过通信电缆中的四对导体供电
CN101207290B (zh) 以太网供电系统和方法
CN104143999B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和装置
MX2017014649A (es) Suministro de nuevos servicios de comuncacion de banda ancha usando alimentacion de energia inversa.
CN108566231A (zh) 空调通讯系统、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592310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中机组间的通信方法
CN104199341A (zh) 电路信号相位自适应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668395A (zh) 用于在交流电压网中从发送器传输数据到接收器的方法以及用于交流电压网数据传输的装置
CN108613258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通信方法
CN107078932A (zh) 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校验消息的正确性的方法
CN111884865B (zh) 一种车辆总线问题点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26847B (zh) 多联空调机组系统
CN107294824B (zh) 客户终端设备
EP2876872B1 (e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for send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to customer devices
CN212811725U (zh) 一种车辆总线问题点检测设备
CN208707661U (zh) 总线结构和具有该总线结构的车辆
US6647068B2 (en) Variable state length initialization
US10588100B2 (en) Power boo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53895A (zh) 以太网受电设备、信号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549096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130701A (zh) 功耗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