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100A -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100A
CN107113100A CN201680004831.3A CN201680004831A CN107113100A CN 107113100 A CN107113100 A CN 107113100A CN 201680004831 A CN201680004831 A CN 201680004831A CN 107113100 A CN107113100 A CN 107113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base station
subband
code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8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华
傅宜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FI Innov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113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 H04J11/003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transmitter by pre-cancellation of known interference, e.g. using a matched filter, dirty paper coder or Thomlinson-Harashima pr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在一新颖性方面,若配置CWIC,基站采用一个子带作为每个TB的基本调度单元,如通过静态或半静态信令。通过采用适当的比特选择和RE映射,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可在相同子带中传送。一子带的传送包括整数倍的码块。如此一来,只有在与所需传输块共同调度的子带上的干扰码块被解码并消除。

Description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5年11月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Friendly New Air Interface”的美国临时申请案62/251,787的优先权,还要求2016年11月3日递交的美国申请案15/342,275的优先权,且将上述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移动通信网络,且尤其有关于用于对干扰消除(interferencecancellation,IC)友好的(friendly)新型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映射(mapping)。
背景技术
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U-MIMO)是一种可显著提高小区容量的有前途的技术。在MU-MIMO中,意图发送给不同用户的信号采用正交(或者准正交)预编码器(precoder)被同时发送。不仅如此,从发送机以及接收机角度来说,即使在传输/预编码为非正交时,多用户操作的联合优化概念也有潜力进一步提高多用户系统容量。举例来说,传输/预编码非正交可由于大量非正交波束(beam)/层(layer)的同时传输,其中在一个波束中可能有多层数据传输。这种非正交传输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在没有空间分离(separation)的情况下共享相同的资源元素,以及允许在具有较少发送天线(即2根或者4根,或者甚至1根)的情况下改善网络的多用户系统容量,其中基于空间复用(multiplexing)的MU-MIMO通常会受到宽波束宽度(beamwidth)的限制。与自适应Tx功率分配以及码字级干扰消除(CodeWord level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CWIC)接收机有关的这种联合Tx/Rx优化,是近来值得注意的技术趋势,其包含非正交多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以及其它基于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MUST)的方案。
当多用户传输增加天线数目时,预计容量也会增加。然而,受限的反馈(feedback,FB)信息导致非理想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以及MU配对(paring),MU干扰限制容量增长。IC可为改进容量区域(capacity region)的工具。对于MU-MIMO来说,当采用CWIC时,小区平均频谱效率(cell average spectral efficiency)和小区边缘频谱效率(cellaverage spectral efficiency)均会改进。
干扰问题存在于不同部署场景下的大规模MU-MIMO中。在非超密集(non-ultra-dense)场景中,MU传输通过不同的波束进行。干扰来自于旁瓣(sidelobe)、反射(reflection)、衍射(diffraction)或非理想波束成形。此时肯定会存在干扰,IC仍是有用的。在超密集场景中,MU传输通过相同波束进行(即MUST)。此时,拥挤的用户会造成难以在空间域分离信号。低于6GHz的大规模MIMO天线有较宽波束宽度,会造成较严重的干扰问题。IC性能可显著提高系统容量。蜂窝网络中也存在其他干扰问题,如小区边缘用户可能遇到的来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以及动态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配置造成的DL到UL(DL-to-UL)与UL到DL(UL-to-DL)干扰。
因此,需要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根据一新颖性方面,若配置CWIC,基站采用一个子带作为每个TB的基本调度单元,如通过静态或半静态信令。通过采用适当的比特选择和RE映射,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可在相同子带中传送。一子带的传送包括整数倍的码块。如此一来,只有在与所需传输块共同调度的子带上的干扰码块被解码并消除。
在另一新颖性方面,提出一种具有速率分裂的新型码速率指定。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将码字{x1}分解为两个码字{x1a}和{x1b}。两个码字可采用不同的码速率以及/或者调制阶数。更具体来说,码字{x1a}的码速率或调制阶数可被适当设定,使得受害UE能够在其信道质量下解码并消除{x1a}。一般来说,受害UE的信道质量比目标UE的信道质量差。如此一来,{x1a}的MCS可低于{x1b}的MCS,使得受害UE能够应用CWIC,以解码和消除{x1a}。
在另一新颖性方面,eNB和UE之间提供额外信息进行IC。从eNB的角度来说,其为UE提供进行CWIC的辅助信息。辅助信息可包括用于数据传送的PDSCH的调制阶数和码速率信息,其中数据传送可能造成对其他UE的干扰。从UE的角度来说,其可提供反馈信息给eNB,以用于MCS等级指定。反馈信息可包括关于所需TB解码的所需TB的数据传送的额外信道质量和干扰状况信息。
如下详述其它实施例以及优势。本部分内容并非对发明作限定,本发明范围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用于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执行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基站和UE的简化方块示意图。
图3是通信系统中将TB的信息比特映射为码字,再映射为基带信号以进行传送的功能性方块示意图。
图4是将TB分割成码块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
图5是LTE中采用的Turbo编码器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
图6是具有新型比特选择进程的eNodeB端的LTE速率匹配进程和UE端的HARQ软封包结合的示意图。
图7是LTE中采用的码块串接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新颖性方面的RE映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eNB角度的RE映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干扰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干扰信号无法被受害接收机解码且无法被消除。
图11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从基站到两个UE的具有速率分裂的码速率指定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具有速率分裂的码速率指定以使能CWIC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基站和两个UE之间的序列流示意图,其中基站广播辅助信息给UE以用于CWIC。
图14是基站和两个UE之间的序列流程图,其中UE提供额外反馈信息用于MCS等级指定。
图15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eNB角度的广播辅助信息以用于CWIC的方法流程图。
图16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UE角度的提供反馈以用于MCS等级指定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中某些示范例通过附图描述。
图1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用于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移动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移动通信网络100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网络,包括多个用户设备:UE 101、UE 102、UE 103,服务基站eNB 104和相邻基站eNB 105。在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OFDMA)下行链路的3GPP LTE系统中,无线电资源在时域被划分成多个子帧,每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slot),每个时隙在规范(normal)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情形下具有7个OFDMA符号,或在扩展(extended)CP的情形下具有6个OFDMA符号。基于系统带宽,每个OFDMA符号进一步包括频域上的一些OFDMA子载波。资源栅格(resource grid)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资源元素,其横跨(span)一个OFDMA符号上的一个OFDMA子载波。
定义几个物理下行链路信道以及参考信号,以采用一组RE携带来自上层(higherlayer)的信息。对于下行链路信道来说,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为LTE中主要的数据承载下行链路信道,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用于携带LTE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控制信息可以包含调度决策(schedulingdecision),与参考信号信息有关的信息,形成PDSCH将携带的相应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的规则,以及功率控制命令。对于参考信号来说,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由UE用于非预编码或基于码本预编码传输模式中的控制/数据信道的解调,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的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测量。UE特定参考信号DM-RS由UE用于非基于码本预编码传输模式中的控制/数据信道的解调。
在图1所示的示范例中,UE 101(UE#1)由其服务基站eNB 104提供服务。UE#1从eNB104接收所需无线电信号111。不过,UE 101也会接收干扰无线电信号。在一示范例中,由于同一服务小区中针对多个UE(如UE 102/UE#2)的NOMA操作,UE 101接收来自同一服务eNB104的干扰无线电信号112。在另一示范例中,UE 102从eNB 105接收小区间干扰无线电信号113,或从另一UE 103接收干扰无线电信号114。UE#1和UE#2可配置有IC接收机,其能够从所需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的成分(contribution)。研究表明采用CWIC时,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和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均会得到显著提高。
提出一种对IC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在第一新颖性方面,提出一种新型RE映射方案进行CWIC。在第二新颖性方面,提出一种采用速率分裂(rate splitting)的新型码速率指定。在第三新颖性方面,在eNB和UE之间提供额外信息用于IC。从eNB的角度,其提供辅助信息给UE进行CWIC。从UE的角度,其提供反馈信息给eNB。
图2是在移动通信网络200中执行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基站201和UE 211的简化方块示意图。对于基站201来说,天线221发送并接收无线电信号。RF收发机模块208耦接到天线,从天线接收RF信号,将其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203。RF收发机208也将从处理器接收的基带信号转换为RF信号,并将RF信号发送给天线221。处理器203处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调用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施基站201中的功能。存储器202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209,以控制基站的运作。相似的配置存在于UE 211中,其中天线231发送并接收RF信号。RF收发机模块218耦接到天线,从天线接收RF信号,将其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213。RF收发机218也将从处理器接收的基带信号转换为RF信号,并将RF信号发送给天线231。处理器213处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并调用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实施UE 211中的功能。存储器212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219,以控制UE的运作。存储器212也可包括多个软缓冲区(buffer)220,以存储已编码码块(code block)的软信道比特。
基站201以及UE 211也可包含多个功能模块和电路,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同功能模块和电路可通过软件、固件、硬件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配置以及实现。举例来说,当被处理器203以及213所执行时(例如,通过执行程序代码209以及219),功能模块和电路可允许基站201调度(通过调度器204),编码(通过编码器205),映射(通过映射电路206),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通过控制电路207)给UE 211;以及允许UE 211接收,解映射(通过解映射器216),解码(通过解码器215)控制信息和数据(通过控制电路217),其中上述操作相应具有IC能力。在一示范例中,基站201进行新型RE映射,使得一传输块的已编码比特遍布子带(subband),其中一子带具有整数倍的码块。基站201也可进行速率分裂以及广播辅助信息,以用于CWIC。在接收机端,UE 211通过CSI和FB电路232提供反馈信息,并通过CWIC电路233进行CWIC,以对码块进行解码,并相应消除干扰信号的成分。
采用新型RE映射的数据传输
图3是通信系统中传送装置的功能性方块示意图,其将TB的信息比特映射为码字,再映射为基带信号以进行传送。在步骤301中,信息比特被放置在TB中,并附着(attach)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此外,TB被分割(segment)成码块,并附着CRC。在步骤302中,以特定码速率进行信道编码(前向纠错,如Turbo编码),并产生相应的系统比特(systematic bit)和校验比特(parity bit)。在步骤303A中,进行速率匹配和比特选择,其生成具有所需码速率的输出。进行比特选择可使得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在相同子带中传送。在步骤303B中,已编码并已速率匹配的码块被串接(concatenate)为码字。在步骤304中,码字基于预定义加扰(scrambling)规则被加扰。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扰码(scrambling code)并非UE特定参数。在步骤305中,进行调制映射,其中码字基于各调制阶数(如PSK、QAM)被调制,以生成复值调制符号。在步骤306中,进行层映射,其中复值符号基于采用的发送天线的数目被映射到不同的MIMO层。在步骤307中,进行预编码,其中每个天线端口有特定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在步骤308中,每根天线的复值符号映射到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相应RE上。进行RE映射可使得一TB的已编码比特遍布子带上。最后在步骤309中产生OFDM信号,以用于通过天线端口进行的基带信号传送。
图4是将TB分割成码块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具有CRC的TB 400首先被分割成M个码块。第一码块#1随后被插入填充比特(filler bit)。每码块(per-code-block)CRC随后被计算并插入到每个码块中。每个码块各自进入信道编码器。
图5是LTE中采用的Turbo编码器500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一码块510通过Turbo编码器500,以输出包括系统比特、第一校验比特和第二校验比特的已编码比特520。已编码比特随后通过子块交织器(interleaver)531、532和533,以分别输出已交织系统比特、已交织第一校验比特和已交织第二校验比特。
图6是具有新型比特选择进程的eNodeB端的LTE速率匹配进程和UE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软封包结合(soft packetcombining)的示意图。在LTE中,速率匹配算法重复或击穿(puncture)母码字(mothercodeword)的比特,以根据时间-频率资源的尺寸以及所需码速率产生所需数目的比特,其中所需码速率可能与信道编码器的母码速率不同。此外,若采用软封包结合来增强解码性能,速率匹配也需要考虑接收机端码块的软缓冲区尺寸。
在eNodeB发送机端,信息比特采用R=1/3的码速率进行Turbo编码,以产生Kw个已编码比特。发送的已编码比特的数目基于所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尺寸以及给UE指定(assign)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确定。可采用两步速率匹配。仅当Ncb<Kw时,才应用第一步,目的是截短已编码比特,使得已截短已编码比特不超过软缓冲区尺寸Ncb。在比特选择610的第二步骤,E个连续已编码比特从已截短已编码比特(第一步的输出)选出,其中比特数目E根据所分配的资源和MCS等级(MCS level)确定。如图6所示,E个已编码比特的起始点根据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RVi的值确定,其中i=0,1,2,3。在重传事件中,采用不同的RVi,以在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软封包结合方案中获取更高的编码增益。
根据一新颖性方面,比特选择可确保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在相同子带中传送,且一子带中有整数倍的码块。这可基于对TB的所分配资源块以及所分配资源块中子带的尺寸的了解来实现。一码块可占据的一子带中RE的数目可预定义。举例来说,基站需要为UE调度包括跨越(across)3个子带的多个码块的一个TB。若一子带中有5个码块,且每个码块可占据200个RE,则所选比特的数目等于200乘以调制阶数,这是为了确保码块的所选比特不会跨越两个子带。
在UE接收机端,计算第j次(重)传送的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bj(k);k=0,1,…,E-1},其也被称为软信道比特。若码块的软缓冲区为空,软信道比特{bj(k)}被存储到尺寸为Ncb的软缓冲区中;否则软缓冲区中存储的软信道比特基于新计算的{bj(k)}更新。最后,进行Turbo解码以恢复信息比特。
当LTE中采用CWIC时,以下参数应通过信号发送。首先,Ncb(每个码块的软缓冲区尺寸)需用信号发送。Ncb在采用参数和解码性能之间有所折衷。第二,RV需用信号发送。第三,HARQ进程数目需用信号发送。基站可为干扰码块保留软缓冲区,进行此操作时可获取HARQ的增益。最后,进行比特选择,以使相同码块中的已编码比特被映射到相同子带并通过相同子带传送,每个子带中有整数倍码块。
图7是LTE中采用的码块串接的一示范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每个码块(码块0,1,…,M)各自进入Turbo编码器以及速率匹配,以输出具有合适尺寸的已编码比特。码块的已编码比特随后被码块串接电路710进行串接,以输出一码字720。
请参照回图3。码字现在通过加扰、调制映射、层映射、预编码、RE映射进行处理,最后OFDM信号产生以用于通过天线端口进行的基带信号传送。对于CWIC来说,接收机需要了解OFDM信号处理的映射规则,以重建干扰的成分。解扰(Descrambling)是进行CWIC时接收机可能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接收机采用加扰器产生的随机比特(如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对PDSCH的已编码信息比特加扰,其中随机比特仅被原定接收该PDSCH的接收机知晓。
接收机需要在解码和校验CRC之前,解扰已解调信号。与干扰信号有关的RNTI并不会被揭露给受害(victim)UE,用来解码/重新编码与干扰信号有关的TB的控制信息无法通过解码与干扰信号有关的PDCCH获取,而是需要采取一些方法通过信号发送给受害UE。此外,在当前标准中,加扰规则与每个UE的RNTI有关,因此无法解扰其他同信道(co-channel)信号。由于RNTI的繁重开销(overhead),无法发送干扰信号的RNTI。而由于干扰UE的DCI对其他具有已知RNTI的UE来说变得可解(solvable),安全是另一个需考虑的问题。
对于支持CWIC的一有利方面来说,PDSCH的加扰规则变成要么是(1)小区特定的;要么是(2)将加扰器替换为N,其中N可为一配置值,或多个配置值且可通过额外信令进行选择。关键是加扰不能是UE的RNTI的函数。如此一来,由于RNTI对其他接收机来说是未知的,所以仍可维持对PDCCH的保护。受害接收机随后显式(explicitly)或隐式(implicitly)接收待解码/重新编码的同信道信号的加扰规则。基于对所需信号以及干扰信号的加扰规则的了解,受害接收机可相应进行CWIC。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新颖性方面的RE映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假定UE需要解码所需信号以及干扰信号。如方框810所示,所需信号占据跨越1个子带(子带2)的资源块集合,而干扰信号占据跨越3个子带(子带1、2、3)的资源块集合。在LTE系统中,基本调度单元为资源块集合,相同资源块集合的不同子带中传送的数据对应于相同的TB。举例来说,数据沿着箭头811被编码并映射,以形成TB。因此,对于待解码干扰信号的UE来说,UE需要解码所有子带中的数据,即便只有子带2原定用于所需信号。
根据一新颖性方面,若配置CWIC,基站采用一个子带作为每个TB的基本调度单元,如通过静态或半静态信令。关键点在于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在相同子带中传送。一子带的传送包括整数倍的码块。若码块bj在子带i中传送,码块集合Si被定义为bj∈Si。如方框820所示,对于干扰信号来说,基站沿着箭头821产生码块集合S1的已编码比特,并映射到子带1中的RE;沿着箭头822产生码块集合S2的已编码比特,并映射到子带2中的RE;以及沿着箭头823产生码块集合S3的已编码比特,并映射到子带3中的RE。在一特定示范例中,所有三个子带均映射到一个TB。比特选择和RE映射有更多的限制,如一码块中的所选比特不会映射到两个子带上。如此一来,UE只需要在子带2解码干扰码块集合S2。为此,干扰码块集合S2的尺寸需要发送给UE。一般来说,解码与所需传输块协同调度(co-scheduled)在子带上的干扰码块所需的参数(如信息比特尺寸)从网络信令或盲检测中推断。请注意,仅在合适的一些情况下才进行CWIC。举例来说,在文件传输快结束的时候不进行CWIC,当采用IR时重传也不进行CWIC。
图9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eNB角度的RE映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901中,基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将TB的信息比特分割成多个码块。TB待传送给UE,且每个码块具有预定义尺寸。在步骤902中,基站基于TB的码速率和软缓冲区尺寸,对每个码块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其中选出多个已编码比特进行TB传送。在步骤903中,基站进行RE映射,以将上述所选出的已编码比特映射到一所分配的资源块上,其中所分配的资源块跨越多个所分配的子带,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被映射到相同子带上。在步骤904中,基站将与TB的上述所选出的已编码比特有关的OFDM无线电信号发送给UE。
码速率指定-速率分裂
干扰问题存在于不同部署场景下的大规模MU-MIMO中。在非超密集场景中,MU传送通过不同的波束进行。干扰来自于旁瓣、反射、衍射或非理想波束成形。此时肯定存在干扰,IC是有用的。在超密集场景中,MU传送是通过相同波束进行(即MUST)。此时,拥挤的用户会造成难以在空间域分离信号。低于6GHz的大规模MIMO天线有较宽波束宽度,会造成较严重的干扰问题。IC性能可显著提高系统容量。蜂窝网络中也存在其他干扰问题,如小区边缘用户可能遇到的来自相邻小区的小区间干扰,以及动态TDD配置造成的DL到UL和UL到DL干扰。
配置有IC接收机的UE能够从所需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的成分。研究表明当采用CWIC时,可显著提高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和小区边缘频谱效率。然而,并非所有的干扰信号都能被轻易解码和消除。举例来说,干扰信号可能通过某个MCS等级传送,而其SNR过低,以至于无法被受害接收机正确解码和消除。
图10是干扰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干扰信号不可被解码且无法被消除。在移动通信网络1000中,服务基站eNB 1001调度UE 1002(UE#1)和UE 1003(UE#2)进行数据传送。在一示范例中,由于针对相同服务小区中多个UE(如UE 1002/UE#1)的MU-MIMO操作,UE#2接收相同服务eNB 1001所发送的携带码字{x1}的干扰无线电信号。UE#2可配置有能够从所需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成分的IC接收机。
根据MU-MIMO干扰消除的信号接收规则,UE#2的接收机应对意图发送给UE#1的码字{x1}进行CWIC。具体来说,UE#2对意图发送给UE#1的码字{x1}进行解码,在接收到的信号中重建UE#1的信号的成分,随后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已重建信号,以形成干净的接收信号。因此,UE#2可通过干净的接收信号解码其自身信号。然而,UE#2可能无法解码{x1}。举例来说,UE#1和UE#2接收{x1}的信道质量可能非常不同。如由于{x1}的预编码器是针对UE#1而非UE#2,UE#1的信道质量可能较好,而UE#2的信道质量可能较差。如此一来,{x1}的码速率可能过高,使得{x1}的接收SNR对UE#2解码来说过低。
图11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在移动通信网络1100中从基站到两个UE的具有速率分裂的码速率指定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移动通信网络1100包括基站eNB 1101,第一UE1102(UE#1)和第二UE 1103(UE#2)。基站eNB 1101调度UE#1和UE#2进行数据传输。在一示范例中,码字{x1}意图发送给UE#1。然而,码字{x1}造成对UE#2的干扰。为了确保UE#2能够通过进行CWIC解码并消除码字{x1}的至少一部分,eNB 1101将码字{x1}分解为两个码字{x1a}和{x1b}。两个码字可采用不同的码速率以及/或者调制阶数。更具体来说,码字{x1a}的码速率或调制阶数可被适当设定,使得UE#2能够在其信道质量下解码并消除{x1a}。UE#2从而可消除{x1a},并将{x1b}视为噪声。一般来说,与UE#1接收意图发送给自己的无线电信号的信道质量相比,UE#2接收意图发送给UE#1的无线电信号的信道质量较差。如此一来,{x1a}的MCS可低于{x1b}的MCS,使得UE#2能够解码和消除{x1a}。
在速率分裂的第一示范例中,第一传输块TB1和其所有码块被指定第一码速率,第二传输块TB2和其所有码块被指定第二码速率。两个TB通过相同的所分配的RE被发送给UE。在速率分裂的第二示范例中,传输块TB被分成两个部分。TB的第一部分码块被指定第一码速率,这些第一部分码块被串接以形成第一码字;TB的第二部分码块被指定第二码速率,这些第二部分码块被串接以形成第二码字。两个码字随后通过相同的所分配的RE被发送给UE。请注意,从UE#1的角度来说,UE#1在可达到速率上没有任何损失。图10绘示了没有应用速率分裂时的UE#1的接收信号。图11绘示了应用速率分裂时的UE#2的接收信号。
图12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具有速率分裂的码速率指定以使能(enable)CWIC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201中,基站调度目标UE(intended UE)在所分配的资源块上进行数据传送,其中上述数据传送携带多个信息比特。在步骤1202中,基站确定目标UE的第一信道状况,以及受害UE的第二信道状况。在步骤1203中,基站通过将多个信息比特划分为两个码字而进行速率分裂。第一码字基于第一信道状况应用第一码速率,第二码字基于第二信道状况应用第二码速率。在步骤1204中,基站在同一次数据传送中,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块将两个码字发送给目标UE。在一实施例中,确定第二码率应使得受害UE能够采用CWIC解码并消除第二码字。
辅助信息和UE反馈
如果在受害节点干扰特性是可以获得的,各种类型的IC接收机被证实能提供显著的增益。文献中研究的IC技术通常可包括符号级IC(Symbol Level Based IC,SLIC)和CWIC。SLIC是一种在每个符号的基础上检测干扰信号的IC技术,其中干扰信号应该是有限的星座调制。CWIC是指接收机解码和重新编码干扰码字,以在其接收到的信号上重建干扰信号的成分。与SLIC相比,使用CWIC时接收机需要更多的干扰信息,如MCS索引和干扰的比特流的加扰规则。对于IC技术来说,获取干扰特性(如干扰信号的调制阶数或编码规则)是重要的。上述特性可以由受害接收机盲检测,也可由网络侧进行告知。
在“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and Suppression,NAICS)”研究项目中,定义了有助于干扰消除的各种候选参数,如上层按照现行标准配置的参数(例如,传输模式、小区标识符(ID)、多媒体广播单频网(Multimedia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子帧、CRS天线端口、PA、PB);按照现行标准动态发送的参数(例如,控制格式指示符(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FI)、PM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RI)、MCS、资源分配、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端口、TM10中使用的);以及其它部署相关的参数(例如,同步、CP、子帧/时隙对齐)。尽管让接收机不用任何信令辅助来检测或估计与干扰信号有关的这些参数是可能的,但估计这些参数的复杂度成本会是巨大的。另一方面由于每个PRB/子帧的干扰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动态发送所有参数是不可行的。
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码字的一些参数被广播给系统中的任何通信设备,包括eNB和UE。携带干扰参数的信令是非UE专用的,且若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超过特定值,信号是可检测到的且可被解码的。这与传统LTE系统形成了对照,在传统LTE系统中,参数一般包含在PDCCH控制信道中,且仅能被码字期望的UE解码。通过干扰参数的这种信令,CWIC可由任何接收机进行而不需要额外信令。举例来说,天线端口的PDSCH的第i个子带的调制阶数(MODi)和第i个子带的码速率(CodeRatei)(适用于所有子带i)均携带在一信号中,其中在接收信号质量超过特定值时,该信号对系统中的任何通信设备均为可检测到的且可被解码的。
图13是基站和两个UE之间的序列流示意图,其中基站广播辅助信息以用于CWIC。在步骤1311中,服务基站BS 1301调度第一UE#1进行数据传送。数据传送可与MU-MIMO、NOMA、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 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SU-MIMO)或任何其他传送方案有关。在步骤1312中,BS通过特定预定义时间-频率资源将辅助信息广播给所有的基站和UE(包括UE#2),使得小区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基站和UE均可接收到辅助信息。UE#2可由BS 1301提供服务,或者由其他相邻基站提供服务。辅助信息可包括意图发送给UE#1的PDSCH的第i个子带的MODi和CodeRatei(适用于所有子带i)。在步骤1313中,BS通过PDSCH发送携带传输块TB1的无线电信号给UE#1。BS通过相同或另一PDSCH发送携带TB2的无线电信号。携带TB1的无线电信号对UE#2来说是干扰信号。在步骤1314中,UE#1检测所需信号并对TB1进行解码。在步骤1315中,UE#2进行CWIC,以基于BS1301广播的辅助信息消除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成分。如此一来,UE#2能够相应检测并解码携带TB2的其所需的无线电信号。
为了指定合适的MCS等级,发送站台需要了解将其连接至每个接收站台进行传送的无线电信道的CSI。在3GPP LTE系统中,通常是由接收站台(如UE)测量CSI,并通过上行链路反馈信道将CSI报告给发送站台(如eNB)。CSI反馈的内容包括每个下行链路信道的R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以及PMI。除了CSI反馈之外,若进行了HARQ,则HARQ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状态为eNB提供用于MCS等级指定的重要反馈信息。
在TDD系统中,信道互易性(channel reciprocity)可用来帮助eNB进行MCS等级指定。因此,下行链路信道的MCS等级可基于其对应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所估计的信道状况指定。然而,通过信道互易性来估计信道响应矩阵存在错误,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的测量错误、校准误差(calibration error)、信道变化等。如此一来,MCS指定的准确性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根据一新颖性方面,UE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额外指示符。第一指示符为CQI_self1,其可被定期报告或可通过触发(triggering)报告。CQI_self1指示符与LTE中定义的CQI具有相同的目的,其代表TB的首次(initial)传送的信道质量。第二指示符为HARQ_ACK_selfn,n>=1,其可在接收到所需传输块时被报告。HARQ_ACK_selfn指示符对应于所需传输块的第n次传送时的所需传输块的解码状态。第三指示符为CQI_lack_selfn,n>=1,其可在HARQ_ACK_selfn=NACK时被报告。CQI_lack_selfn指示符对应于成功解码所需传输的第n次传送所需的所需传输的第n次传送的频谱效率(bps/Hz)不足。最后,第四指示符为HARQ_ACK_interferencen,n>=1,其可在HARQ_ACK_selfn=NACK时被报告。HARQ_ACK_interferencen指示符对应于所需传输块的第n次传送时干扰传输块的解码状态。
图14是基站和UE之间的序列流程图,其中UE提供额外反馈信息用于MCS等级指定。在步骤1411中,UE 1402进行信道估计,并确定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的CSI反馈。在步骤1412中,UE 1402将CQI_self1指示符报告给BS 1401。在步骤1421中,BS 1401确定MCS,并第一次发送传输块TB。在步骤1422中,UE 1402将HARQ_ACK_self1指示符报告给BS 1401。当HARQ_ACK_self1=NACK时,在步骤1423中,UE 1402报告包括CQI_lack_self1指示符和HARQ_ACK_interference1指示符的额外反馈信息。这两个额外指示符提供关于所需TB解码的首次TB传送的信道质量以及干扰状况的更具体的信息。接下来在步骤1431中,BS 1401确定MCS,并第二次发送TB。在步骤1432中,UE 1402将HARQ_ACK_self2指示符报告给BS 1401。当HARQ_ACK_self2=NACK时,在步骤1433中,UE 1402报告包括CQI_lack_self2指示符和HARQ_ACK_interference2指示符的额外反馈信息。基于UE 1402反馈的额外信息,BS 1401可提供更精确的MCS等级指定。
图15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eNB角度的广播辅助信息以用于CWIC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1501中,基站调度UE在PDSCH上的数据传送。在步骤1502中,基站确定数据传送是否对其他UE造成干扰。在步骤1503中,基站广播辅助信息给其他UE。辅助信息包括用于数据传送的PDSCH的调制阶数和码速率信息。在步骤1504中,基站发送携带PDSCH上传送的数据的无线电信号。
图16是根据一新颖性方面的从UE角度的提供反馈以用于MCS等级指定的方法流程图。在步骤1601中,UE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信道估计并获取CSI。其中CSI包括CQI。在步骤1602中,UE接收通过无线信道进行的TB的首次传送。在步骤1603中,UE对TB传送进行HARQ,并确定相应的HARQ ACK状态。在步骤1604中,若HARQ ACK状态为否定的,则UE提供额外CSI反馈给服务基站。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以用于指导目的,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相应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上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进行变更、润饰和组合。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由基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将传输块的信息比特分割成多个码块,其中所述传输块待传送给用户设备,且每个码块具有预定尺寸;
基于所述传输块的码速率,对每个码块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其中选出多个已编码比特进行传输块传送;
进行资源元素映射,以将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映射到所分配资源块上,其中所述所分配资源块跨越多个所分配子带,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被映射到相同子带上;以及
将与所述传输块的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有关的正交频分复用无线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分配资源块跨越所述多个所分配子带包括时域上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以及频域上的多个子载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分配子带包括第一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码块占据第二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已编码比特基于每个码块占据的所述第二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进行选择,使得每个子带中有整数倍的码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码字级干扰消除时,所述资源元素映射是基于以每个子带的尺寸为基本调度单元而进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元素映射将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映射到每个子带的资源元素上且不会跨过子带边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发送与子带有关的干扰码块的信息给协同调度的用户设备,以用于码字级干扰消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码字级干扰消除时,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由参数加扰,其中所述参数并非特定于所述用户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通过信号发送给用户设备,以进行码字级干扰消除。
11.一种基站,包括:
分割电路,用来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将传输块的信息比特分割成多个码块,其中所述传输块待传送给用户设备,且每个码块具有预定尺寸;
编码和速率匹配电路,用来基于所述传输块的码速率对每个码块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其中选出多个已编码比特进行传输块传送;
资源元素映射电路,用来将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映射到所分配资源块上,其中所述所分配资源块跨越多个所分配子带,相同码块的已编码比特被映射到相同子带上;以及
发送机,用来将与所述传输块的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有关的正交频分复用无线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分配资源块跨越所述多个所分配子带包括时域上的多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以及频域上的多个子载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分配子带包括第一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每个码块占据第二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已编码比特基于每个码块占据的所述第二预定数目的资源元素进行选择,使得每个子带中有整数倍的码块。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配置码字级干扰消除时,所述资源元素映射是基于以每个子带的尺寸为基本调度单元而进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元素映射将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映射到每个子带的资源元素上且不会跨过子带边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发送与子带有关的干扰码块的信息给协同调度的用户设备,以用于码字级干扰消除。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配置码字级干扰消除时,所述多个所选已编码比特由参数加扰,其中所述参数并非特定于所述用户设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通过信号发送给用户设备,以进行码字级干扰消除。
CN201680004831.3A 2015-11-06 2016-11-04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Pending CN1071131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51787P 2015-11-06 2015-11-06
US62/251,787 2015-11-06
US15/342,275 US20170134109A1 (en) 2015-11-06 2016-11-03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iendly New Air Interface
US15/342,275 2016-11-03
PCT/CN2016/104623 WO2017076336A1 (en) 2015-11-06 2016-11-04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iendly new air interfa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100A true CN107113100A (zh) 2017-08-29

Family

ID=5866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831.3A Pending CN107113100A (zh) 2015-11-06 2016-11-04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34109A1 (zh)
EP (1) EP3363133A4 (zh)
CN (1) CN107113100A (zh)
BR (1) BR112018009206A8 (zh)
WO (1) WO201707633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758A (zh) * 2018-07-10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602450A (zh) * 2018-03-09 2020-08-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CN108418613B (zh) * 2018-01-02 2020-11-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速率分拆的非对称上下行协作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104588A1 (en) * 2020-11-18 2022-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level constellation shap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1958B2 (en) *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973305B2 (en) 2014-12-30 2018-05-15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10985948B2 (en) * 2016-03-11 2021-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ise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N107566100B (zh) 2016-06-30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JP2019149589A (ja) * 2016-07-08 2019-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8038410A1 (ko) * 2016-08-22 2018-03-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방식에 기초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DE112018002214T5 (de) * 2017-04-27 2020-02-20 Sony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Infrastruktureinrichtung, drahtlos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nd Verfahren
CN109474372B (zh) * 2017-09-08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03432B (zh) 2017-11-1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166624A1 (en) * 2017-11-28 2019-05-30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resource usage control
US11259254B2 (en) 2018-08-08 2022-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riable-length coding in a NO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32873A1 (zh) * 2018-12-25 2020-07-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526589B (zh) * 2019-02-02 2022-05-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886958B2 (en) * 2019-03-18 2021-01-05 Mediatek Inc. Over-the-air signal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or suppre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7427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Zhouyue P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interleaving in OFDM systems
US20140307569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dat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150146657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Codeword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CN104703205A (zh) * 2013-12-07 2015-06-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978A (zh) * 2009-05-04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站下行协作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JP5927661B2 (ja) * 2011-08-1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497765B2 (en) * 2011-08-17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coordination for improv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934326B2 (en) * 2011-11-07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detection
CN104885543B (zh) * 2012-12-03 2018-09-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US9060365B2 (en) * 2013-03-12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ecoding time across transport blocks
CN104283630B (zh) * 2013-07-03 2018-04-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5018077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s and ue,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s used in the same
US9603140B2 (en) * 2014-09-23 2017-03-21 Intel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7427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Zhouyue P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interleaving in OFDM systems
US20140307569A1 (en) * 2013-04-12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data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150146657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Codeword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CN104703205A (zh) * 2013-12-07 2015-06-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8613B (zh) * 2018-01-02 2020-11-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速率分拆的非对称上下行协作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02450A (zh) * 2018-03-09 2020-08-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
CN111602450B (zh) * 2018-03-09 2024-03-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传输的频率选择性预编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708758A (zh) * 2018-07-10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708758B (zh) * 2018-07-1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2104588A1 (en) * 2020-11-18 2022-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level constellation sha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8009206A8 (pt) 2019-02-26
EP3363133A1 (en) 2018-08-22
EP3363133A4 (en) 2019-04-24
BR112018009206A2 (pt) 2018-11-06
WO2017076336A1 (en) 2017-05-11
US20170134109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100A (zh)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资源元素映射
CN107431955A (zh)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具有速率分裂的速率指定
US9831958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EP3207650B1 (en)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7210898A (zh) 用于对干扰消除友好的新型空中接口的辅助信息和用户设备反馈
US9893843B2 (en)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3119858B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重发的收发方法和装置
TWI452859B (zh) 用於mimo系統之層對映方法與資料傳輸
US20090304109A1 (en)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ARQ in MIMO systems
CN106464322A (zh) 网络辅助小区内干扰消除以及抑制的信令
CN105723623A (zh) 具有网络协助的干扰消除/抑制方法
KR20100095612A (ko) 무선통신 장치,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통신 방법
WO2011024474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応答制御方法
US119364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igh rank CSI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89975A (zh) 用于在mimo系统中进行改进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29550B (zh) 数据处理方法、传输控制设备和接收端
EP3183832B1 (en)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WO2024058761A1 (en) A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CN105934908A (zh) 叠加编码中的软缓冲区分区
BRPI0806330A2 (pt) método de mapeamento de camada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para sistema mim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1

Address after: Taiwan Hsinchu County China jhubei City, Taiwan five yuan a Street No. 3 Building 7

Applicant after: Atla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MediaTek.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