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4695A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4695A
CN107104695A CN201710284632.9A CN201710284632A CN107104695A CN 107104695 A CN107104695 A CN 107104695A CN 201710284632 A CN201710284632 A CN 201710284632A CN 107104695 A CN107104695 A CN 107104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time
correlation function
communication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46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战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46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4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4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23Discriminating type of movement, e.g. walking or ru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如果达到预设开启时间,则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穿戴设备产业目前正在蓬勃发展,通过不断的小型化,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蓝牙手环和手表等产品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所接受。
以智能手表为例,由于其具备安全定位和通信功能,很多家长将其用作儿童上学放学随身佩戴的工具。在上课期间可将智能手表设置为屏蔽状态,在该状态下,智能手表接收不到任何来电和短信,也不能被操作,因此不会打扰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正常上课状态,维持了课堂秩序。但是,当老师推迟下课时,由于当前时刻已经超出预先设置的屏蔽状态的工作时间,则智能手表将恢复接收来电和/或短信等功能。而由于此时还可能处于上课状态,因此将会影响到课堂秩序。
所以,现有智能手表的控制方法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当当前时间信息达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的开启时间时,通过检测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参数,确定是否继续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提高了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对于环境的适应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如果达到预设开启时间,则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时间检测模块,用于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运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检测模块检测出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第一开启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若检测到当前时间信息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对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判断当前运动状态参数是否与开启状态参数相匹配,若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已脱离关闭通讯相关功能的环境,此时通过开启通讯相关功能可恢复可穿戴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不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仍处于通讯相关功能需要保持关闭状态的环境中,因此,需继续保持通信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避免通讯相关功能恢复后干扰其他用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课或开会等场景。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来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手表或手机等智能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优选为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包括接收来电、短信的功能和触屏功能。当通讯相关功能关闭后,可穿戴设备仅可用于显示时间,不能接听电话和发收短信,同时也不可对其进行操作。示例性的,若学生佩戴智能手表处于上课状态时,学生可在上课前将其通讯相关功能关闭。此时,由于智能手表无法接听电话、短信,因此也不会影响到课堂上的老师和其他学生。同时由于智能手表无法被操作,也避免了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由于玩弄智能手表而导致上课不专心等情况的发生。
示例性的,对于学生佩戴的智能手表,可预先设置学生上课的时间,例如八点开始上课,每堂课持续四十分钟。如果当前时间达到上课的时刻(例如八点)时,智能手表可自动关闭通讯相关功能。示例性的,也可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方式检测该学生的位置信息。如果检测到该学生位于教室时,则智能手表的通讯相关功能自动关闭。
其中,预设开启时间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用户自行设置,比如将下课的时间设置为预设开启时间。优选的,通过检测当前时间信息,可确定当前时间是否达到通讯相关功能的预设开启时间。例如,若检测到当前时刻为八点四十或当前课程已进行了四十分钟时,表示当前这堂课结束,当前时间达到预设开启时间。示例性的,与关闭通讯相关功能的方式相对应,还可通过检测学生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开启智能手表的通讯相关功能。例如,若定位到学生在操场或在回家的路上,则可表明当前时间信息不处于学生上课的时间段,因此,也可确定出当前时间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S120:如果达到预设开启时间,则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其中,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可以为速断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通过上述传感器可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例如穿戴设备使用者当前是否处于运动状态(速度是否为0),或者运动速度的大小。根据检测到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可初步判断出可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走路或跑步的状态。
示例性的,还可通过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心率变化,判断该使用者的运动状态。
S130:如果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其中,开启状态参数是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的触发条件。
示例性的,对于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而言,如果当前时间已经达到下课的时间,即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若检测到该学生仍处于静止状态,则可表明该堂课可能并未结束,老师可能推迟了下课的时间。然而,如果根据该学生运动速度检测出该学生处于走路或跑步的状态时,则可确定出该学生已离开了教室,当前运动状态已满足开启通讯相关功能的触发条件,即当前运动参数与开启运动参数相匹配,此时,可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若检测到当前时间信息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对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判断当前运动状态参数是否与开启状态参数相匹配,若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已脱离关闭通讯相关功能的环境,此时通过开启通讯相关功能可恢复可穿戴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不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仍处于通讯相关功能需要保持关闭状态的环境中,因此,需继续保持通信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避免通讯相关功能恢复后干扰其他用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步骤“如果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过程进行了优化,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0: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S210: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220;否则,执行步骤S230。
S220: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继续执行步骤S240。
S230:延长通讯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并将延长后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当前可穿戴设备存在预设通信关系的移动终端,继续执行步骤S260。
其中,通过预设通信关系的建立,可穿戴设备可将其实时的通讯相关功能的状态发送给相关的移动终端,例如,每当通讯相关功能从开启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或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开启状态时,可穿戴设备都可向移动终端发送对应的信号。
示例性的,对于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若由于老师延长上课时间而导致智能手表的通讯相关功能在下课时间段仍处于关闭状态时,智能手表可将延长下课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智能手表存在预设通信关系(例如预设绑定关系)的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可以被学生家长所使用。当智能手机接收到智能手表发送的信号时,家长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判断当前时刻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是仍在上课还是已经处于课间休息状态。通过判断的结果可确定当前时刻是否可以给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进而了解其情况,同时也不会影响课堂秩序。
S240:判断当前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执行步骤S250;否则,执行步骤S230。
其中,预设速度为人们正常行走的速度,优选为每分钟60米。
示例性的,若当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的运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时,则可确定当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已脱离上课或开会等场景,因此可开启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以恢复其正常的工作状态,例如接电话或拨打电话等。
示例性的,若当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则可确定当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仍处于上课或开会等场景,因此可继续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以避免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电话铃声或短信消息,而影响课堂或会场秩序。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使得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性。
S250:开启当前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S260:将通讯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延长后的时间信息与预设延长时间相比较,判断延长后的时间信息是否大于预设延长时间,若是,则执行步骤S250;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230。
其中,预设延长时间为最大延长时间,在预设延长时间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将保持关闭状态,若超出该预设延长时间,则通讯相关功能将被强制开启,以保持可穿戴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得其它如手机等移动设备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可以保持正常的通讯关系。
示例性的,对于佩戴智能手表的学生而言,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0分钟,为了给学生预留休息时间和下一节课的准备时间,老师延迟下课一般不会超过6分钟。因此学生家长可将预设延长时间设置为7分钟。如果到达当前课程结束的时间,通过智能手表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出学生仍处于静止状态时,智能手表将继续保持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如果延长的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的时间超过7分钟时,通讯相关功能将会自动开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而使得家长一直联系不到学生而着急,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手段更具人性化。
本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将当前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运动速度与预设速度相比较,可确定出当前使用者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走路或跑步等运动状态。若是处于静止状态,则表明虽然已经到达开启可穿戴设备通讯相关功能的时间,但根据使用者的静止状态确定出当前使用者仍未脱离上课或开会等场景,因此,将继续延长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时间,并将延长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当前可穿戴设备存在预设通信关系的移动终端,例如家长所用的手机等,以使得家长可对当前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若是延长的时间信息超过预设延长时间,则可穿戴设备自动将通讯相关功能开启,避免了由于通讯相关功能一直关闭而导致使用者处于失联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手表或手机等智能终端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时间检测模块310、运动状态检测模块320和第一开启模块330。
其中,时间检测模块310,用于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运动状态检测模块320,用于当所述时间检测模块检测出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第一开启模块330,用于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若检测到当前时间信息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进一步检测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已脱离关闭通讯相关功能的环境,此时通过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可恢复可穿戴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不匹配,则表明可穿戴设备使用者仍处于通讯相关功能需要保持关闭状态的环境中,此时,则继续保持通信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避免通讯相关功能恢复干扰其他用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包括:接收来电、短信和触屏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开启模块330包括:功能开启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开启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功能关闭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则继续保持所述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功能关闭单元具体用于:延长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并将延长后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存在预设通信关系的移动终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启模块,用于在延长所述目标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间之后,将所述延长后的时间信息与预设延长时间信息相比较,若所述延长后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延长时间,则开启所述通讯相关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如果达到预设开启时间,则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包括:接收来电、短信和触屏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包括:
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开启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则继续保持所述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则继续保持所述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包括:
延长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并将延长后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存在预设通信关系的移动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延长所述目标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间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延长后的时间信息与预设延长时间相比较,若所述延长后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延长时间,则开启所述通讯相关功能。
6.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时间检测模块,用于在关闭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之后,检测当前时间信息是否达到预设开启时间;
运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检测模块检测出达到预设开启时间时,通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使用者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第一开启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参数与开启状态参数匹配,则开启所述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包括:接收来电、短信和触屏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启模块包括:
功能开启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则开启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的通讯相关功能;
功能关闭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使用者的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则继续保持所述通讯相关功能的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关闭单元具体用于:延长所述通讯相关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间,并将延长后的时间信息发送给与所述当前可穿戴设备存在预设通信关系的移动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开启模块,用于在延长所述目标功能处于关闭状态时间之后,将所述延长后的时间信息与预设延长时间相比较,若所述延长后的时间大于所述预设延长时间,则开启所述通讯相关功能。
CN201710284632.9A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104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4632.9A CN107104695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4632.9A CN107104695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4695A true CN107104695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5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4632.9A Pending CN107104695A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469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2969A (zh) * 2018-01-23 2018-07-24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发光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
CN108471639A (zh) * 2018-03-07 2018-08-3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和延长续航时间方法
CN112735581A (zh) * 2021-01-19 2021-04-30 上海蕴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设备的能耗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5770045A (zh) * 2022-11-18 2023-03-10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体征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1332A1 (en) * 2008-08-12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ersonal function pad
CN101765074A (zh) * 2008-12-24 2010-06-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子装置的运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及记录媒体
CN204331308U (zh) * 2014-12-24 2015-05-13 北京兴远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监控定位手表
CN105657772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终端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1332A1 (en) * 2008-08-12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ersonal function pad
CN101765074A (zh) * 2008-12-24 2010-06-3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子装置的运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及记录媒体
CN204331308U (zh) * 2014-12-24 2015-05-13 北京兴远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监控定位手表
CN105657772A (zh) * 2016-03-21 2016-06-0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终端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2969A (zh) * 2018-01-23 2018-07-24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发光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
CN108471639A (zh) * 2018-03-07 2018-08-3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和延长续航时间方法
CN112735581A (zh) * 2021-01-19 2021-04-30 上海蕴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设备的能耗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2735581B (zh) * 2021-01-19 2022-11-15 上海真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设备的能耗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5770045A (zh) * 2022-11-18 2023-03-10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体征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770045B (zh) * 2022-11-18 2023-10-20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状态的体征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469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89957B (zh) 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82196B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05205955B (zh) 一种发出提示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3383A (zh) 应用启动装置及方法
CN106445461A (zh) 文字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27794A (zh)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57898A (zh)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提醒用户走路不玩手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71978A (zh) 3d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上的应用方法
CN108323237A (zh) 一种终端行为触发方法及终端
CN105025156A (zh) 通话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10288802A (zh) 一种提示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0806802A (zh) 穿戴设备、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306714B (zh) 一种智能感知操控方法及终端
CN106020446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7018231A (zh) 一种消息提醒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494970A (zh) 终端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5187612B (zh) 一种通话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587220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3722676U (zh) 一种便携终端
CN106406244A (zh) 可穿戴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5141785B (zh) 一种电话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11443776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18109A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的重压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85346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