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84510A -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84510A
CN107084510A CN201710473663.9A CN201710473663A CN107084510A CN 107084510 A CN107084510 A CN 107084510A CN 201710473663 A CN201710473663 A CN 201710473663A CN 107084510 A CN107084510 A CN 107084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machine
pressure
value
liquid pipe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36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艳翠
胡强
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4736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84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84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84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另外,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本发明提高了多联机系统在超常规高落差安装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多联机常见的安装方式如图1A,外机110安装在建筑物顶楼、内机210在外机110下,或如图1B所示,外机110安装在一楼、内机210在外机110上,这两种安装方式内外机间都存在高落差H。一般机组说明书中规定了该多联机的安装高落差限值,目前各厂家的多联机产品高落差值在90m(外机在上)和50m(外机在下)左右,如果实际安装中,未按说明书要求安装,属于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则处于建筑物低端的外机或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因为内外机间存在较高落差,长连接液管内部形成较大的液柱压力,造成液态冷媒在流入建筑物最低端的设备时因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系统存在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提高多联机系统在超常规高落差安装时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获取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若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过冷器处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预设值根据公式PMAX-ρgH确定,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包括:关闭通断阀,并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则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则打开通断阀,并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第一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第一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其中,第一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过冷器处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压力预设值根据公式PMAX-ρgH确定,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关闭通断阀,并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则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则打开通断阀,并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第二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其中,第二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包括:压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第二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第二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其中,第二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控制器,用于执行如上述的方法。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过冷器液出温度,其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过冷器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因此,能够提高多联机系统在超常规高落差安装时的安全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A为多联机外机在上安装示意图。
图1B为多联机外机在下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多联机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四通阀换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0,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与常规多联机系统相比,该实施例中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外机液管截止阀处。压强在本行业内称为压力,因此,在本发明中,统一将压强称为压力,单位为MPa。
在步骤220,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其中,可以在过冷器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过冷器液出温度。测得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后,通过查询压焓图可以确定饱和压力值。
在步骤230,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外机节流组件和通断阀设置在过冷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节流组件为节流阀,具体可以为电子膨胀阀;通断阀为电磁阀。例如,可以先关闭电磁阀,然后再次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不是,则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时,打开电磁阀,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最终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
当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时,冷媒流出外机液管时可能出现气液两相状态,不能保证进入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冷媒是纯液态,因此,需要通过调节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电磁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图3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10,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
在步骤320,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其中,第二压力预设值为机组设计的许可压力。通过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由于外机在下、内机制热时,高落差液管冷媒从上往下流,冷媒压力随着流向是逐渐升高的,而温度变换不大,因此,冷媒在流入外机电子膨胀阀时不会出现气液两相态,又因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侧,因此,仅需保证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即可。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下面将以一种多联机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4为多联机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四通阀换向示意图。
内机制冷时,四通阀7的第一端口A与第四端口D连通,第二端口B与第三端口C连通。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进入油分离器5,高压气态冷媒之后经四通阀7进入室外换热器8被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液态冷媒经电磁阀V2和单向阀V5进入过冷器13进一步过冷后流入内机中。电子膨胀阀V3开度全开,电磁阀V2打开。其中,过冷器13的工作原理是引出支路高压液态冷媒经电子膨胀阀V4节流后为压力、温度较低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与主路高压液态冷媒换热,达到进一步冷却主路高压液态冷媒的目的。支路冷媒吸热后进入汽液分离器15中。从外机液管过来的冷媒经内机电子膨胀阀V6(V6A、V6B)节流后进入内机换热器21A、21B吸热蒸发,为低压气态冷媒或低压气液两相态冷媒,流出内机。从内机气管流出的低压冷媒经四通阀7与过冷器支路冷媒汇合进入汽液分离器15,低压冷媒经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其中压缩机1还可以为双压缩机,或者增焓压缩机。
其中,系统油路循环为: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油经底部回油管流回压缩机吸气管,回油管设置过滤器11、毛细管12、电磁阀V1。回油时,电磁阀V1打开。
本发明在靠近外机液管截止阀19、20处设置压力传感器18。其中,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14设置在电子膨胀阀V3和过冷器13出口之后。
在进行高落差控制时,如图6所示:
在步骤610,输入实际安装机组高落差值H。
在步骤620,选择安装方式,外机在上。
在步骤630,计算第一压力预设值P1。其中,制冷模式时,连接液管中的冷媒从上向下流动,忽略冷媒密度变化和压力损失,则存在冷媒位能和内能间的转换,其中,P1=PMAX-ρgH,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
在步骤640,判断机组是否为制冷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650,否则,不执行后续操作。即外机在上时,只有在机组为制冷模式进行高落差控制。
在步骤650,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P是否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若是,则执行步骤660,否则,执行步骤640。其中,在靠近外机液管截止阀处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外机液管压力。
在步骤660,记录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Tm1对应的饱和压力值Pm,并关闭电磁阀V2。
在步骤670,判断此时外机液管压力值P是否大于饱和压力值Pm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若是,则执行步骤680,否则,执行步骤690。通过关闭电磁阀V2能够减小冷媒流量,降低外机液管压力,在关闭电磁阀V2后,需要重新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
在步骤680,保持外机电子膨胀阀V3开度不变。
在步骤690,如果外机液管压力值P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则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V3的开度;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饱和压力值Pm,则打开电磁阀V2,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V3的开度。
在步骤6100,最终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且大于饱和压力值Pm。其中,在外机液管压力值P等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时,可能存在危险,因此需要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
在步骤6110,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P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T1。
在步骤6120,判断此时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Tm2是否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T1,若是,则执行步骤6130,否则,执行步骤6140。
在步骤6130,减小过冷器处电子膨胀阀V4的开度,使得第二液出温度Tm2小于第一饱和温度T1。
在步骤6140,保持过冷器处电子膨胀阀V4的开度不变。
在该实施例中,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电磁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并进一步通过调节过冷器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还能够确保冷媒在进入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是纯液态,使得节流效果更好。
在内机制热时,四通阀7的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连通,第三端口C和第四端口D连通。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后进入油分离器5,高压气态冷媒之后经四通阀7进入室内换热器21A、21B被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液态冷媒经内机电子膨胀阀V6(V6A、V6B)节流降压后流出内机。从内机液管过来的冷媒进入过冷器13冷却后经外机电子膨胀阀V3进一步节流,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8吸热蒸发为低压冷媒,低压冷媒经四通阀7进入气液分离器15。电磁阀V2关闭。其中,过冷器13的工作原理是引出支路高压液态冷媒经节流后为压力、温度较低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与主路高压液态冷媒换热,达到进一步冷却主路高压液态冷媒的目的。支路冷媒吸热后进入汽液分离器15中。低压冷媒经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
在进行高落差控制时,如图7所示:
在步骤710,输入实际安装机组高落差值H。
在步骤720,选择安装方式,外机在下。
在步骤730,计算第二压力预设值P2。其中,此处的第二压力预设值P2为机组设计许可压力,例R410A冷媒系统设计压力上限值为4.3MPa。
在步骤740,判断机组是否为制热模式,若是,则执行步骤750,否则,不执行后续操作。即外机在下时,只有在机组为制热模式进行高落差控制。
在步骤750,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P是否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P2,若是,则执行步骤760,否则,执行步骤740。
在步骤760,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V6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P2。
在步骤770,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P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T2。
在步骤780,判断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Tm3是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T2,若小于,则执行步骤790,否则,执行步骤7100。
在步骤790,继续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V6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Tm3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T2。
在步骤7100,保持内机电子膨胀阀V6开度不变。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还能够确保冷媒在进入外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是纯液态,使得节流效果更好。
图8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压力值获取单元810和第一调节控制单元820,其中:
压力值获取单元810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与常规多联机系统相比,该实施例中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外机液管截止阀处。压强在本行业内称为压力,因此,在本发明中,统一将压强称为压力,单位为MPa。
第一调节控制单元820用于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其中,可以在过冷器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过冷器液出温度。测得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后,通过查询压焓图可以确定饱和压力值。节流组件为节流阀,具体可以为电子膨胀阀;通断阀为电磁阀。例如,可以先关闭电磁阀,然后再次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不是,则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时,打开电磁阀,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最终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
当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饱和压力值时,冷媒流出外机液管时可能出现气液两相状态,不能保证进入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冷媒是纯液态,因此,需要通过调节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电磁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饱和压力值。
在该实施例中,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图9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控制单元930,第二调节控制单元930用于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其中,第二压力预设值为机组设计的许可压力。通过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由于外机在下、内机制热时,高落差液管冷媒从上往下流,冷媒压力随着流向是逐渐升高的,而温度变换不大,因此,冷媒在流入外机电子膨胀阀时不会出现气液两相态,又因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侧,因此,仅需保证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即可。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图10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压力值获取单元1010、第一调节控制单元1020、第一饱和温度计算单元1030和第一温度获取单元1040,其中:
外机在上,在进行高落差控制时,压力值获取单元1010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
第一调节控制单元1020用于计算第一压力预设值P1,其中,制冷模式时,连接液管中的冷媒从上向下流动,忽略冷媒密度变化和压力损失,则存在冷媒位能和内能间的转换,其中,P1=PMAX-ρgH,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还用于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P是否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若是,则记录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Tm1对应的饱和压力值Pm,并关闭电磁阀V2,若此时外机液管压力值P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则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V3的开度;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饱和压力值Pm,则打开电磁阀V2,并减小外机电子膨胀阀V3的开度,最终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P1且大于饱和压力值Pm
第一饱和温度计算单元1030用于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P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T1。
第一温度获取单元1040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Tm2。
第一调节控制单元1020还用于若此时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Tm2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T1,则减小过冷器处电子膨胀阀V4的开度,使得第二液出温度Tm2小于第一饱和温度T1。
在该实施例中,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外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电磁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饱和压力值;并进一步通过调节过冷器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还能够确保冷媒在进入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是纯液态,使得节流效果更好。
图11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压力值获取单元1110、第二调节控制单元1120、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1130、第二温度获取单元1140,其中:
外机在下,在进行高落差控制时,压力值获取单元1010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
第二调节控制单元1120用于计算第二压力预设值P2。其中,此处的第二压力预设值P2为机组设计许可压力,例R410A冷媒系统设计压力上限值为4.3MPa。在机组为制热模式时,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P是否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P2,若是,则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V6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P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P2。
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1130用于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P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T2。
第二温度获取单元1140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Tm3。
第二调节控制单元1120还用于在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Tm3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T2时,继续减小内机电子膨胀阀V6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Tm3小于第二饱和温度T2。
在该实施例中,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还能够确保冷媒在进入外机电子膨胀阀节流前是纯液态,使得节流效果更好。
图12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1210和控制器1220,其中:
压力传感器1210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用于测量外机液管压力值。控制器1220用于可以执行上文中提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
该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30,温度传感器1230用于测量过冷器液出温度,其中,该温度传感器1230设置在过冷器出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或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图13为本发明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存储器1310和处理器1320。其中:存储器1310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图2、3、6、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处理器1320耦接至存储器1310,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13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14所示,该装置1400包括存储器1410和处理器1420。处理器1420通过BUS总线1430耦合至存储器1410。该装置14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1440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1450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1460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能够解决因多联机超常规高落差安装引起的建筑物低端的外机或内机存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危险,能满足更大范围的高落差安装要求,拓宽了机组的安装使用范围,保证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2、3、6、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以及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
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
获取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
若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过冷器处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根据公式PMAX-ρgH确定,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包括:
关闭通断阀,并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
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则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
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所述饱和压力值,则打开通断阀,并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
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7.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
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
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9.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
第一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外机高于内机、内机制冷、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时,确定过冷器第一液出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值,通过调节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和通断阀的关断,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且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一饱和温度;
第一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
其中,第一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一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过冷器处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二液出温度小于第一饱和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力预设值根据公式PMAX-ρgH确定,其中,PMAX为外机液管设计的最大承受压力值,ρgH为外内机落差对应的压力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关闭通断阀,并判断外机液管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且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预设值,则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一压力预设值;若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所述饱和压力值,则打开通断阀,并减小外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所述饱和压力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第二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
其中,第二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15.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
第二调节控制单元,用于在内机高于外机、内机制热、且外机液管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饱和温度计算单元,用于在外机液管压力值小于第二压力预设值时,计算外机液管压力值对应的第二饱和温度;
第二温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
其中,第二调节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不小于第二饱和温度,则通过调节内机节流组件的开度使得过冷器第三液出温度小于第二饱和温度。
17.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外机液管压力值,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外机液管截止阀处;
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过冷器液出温度,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过冷器出口。
19.一种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710473663.9A 2017-06-21 2017-06-21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70845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3663.9A CN107084510A (zh) 2017-06-21 2017-06-21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3663.9A CN107084510A (zh) 2017-06-21 2017-06-21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84510A true CN107084510A (zh) 2017-08-22

Family

ID=5960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3663.9A Pending CN107084510A (zh) 2017-06-21 2017-06-21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845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4112A (zh) * 2017-11-09 2018-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4180A1 (en) * 2009-02-25 2010-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ulti-unit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thereof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pressure
CN102635926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方法
CN10263592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装置和方法
CN102654303A (zh) * 2012-05-09 2012-09-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6152375A (zh) * 2015-03-27 2016-11-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高落差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40086U (zh) * 2017-06-21 2018-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4180A1 (en) * 2009-02-25 2010-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Multi-unit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thereof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pressure
CN102635926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和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方法
CN10263592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装置和方法
CN102654303A (zh) * 2012-05-09 2012-09-05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用于空调系统的压力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6152375A (zh) * 2015-03-27 2016-11-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高落差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40086U (zh) * 2017-06-21 2018-06-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4112A (zh) * 2017-11-09 2018-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7894112B (zh) * 2017-11-09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落差安全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5597B2 (en) Out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797634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low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mode
US10480835B2 (en) Gas-replenishing and enthalpy-increasing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two-stage compressor
KR102344058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557377B1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composite system
US9651267B2 (en) Cooling and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cooling and hot water supply method
US9829230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109567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9863679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low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mode
WO2013099047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17192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228455A (zh)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KR101706865B1 (ko) 공기조화기
EP3171096A1 (en) Refriger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P2068095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EP2963359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6407522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878899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87134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7084510A (zh)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7540086U (zh) 多联机系统的高落差控制系统
CN106839310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6839309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JPWO2013093966A1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635703B1 (ko) 냉매 회수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