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78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785A
CN107078785A CN201580056852.5A CN201580056852A CN107078785A CN 107078785 A CN107078785 A CN 107078785A CN 201580056852 A CN201580056852 A CN 201580056852A CN 107078785 A CN107078785 A CN 107078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network side
side equipment
location information
sub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68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5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该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当前的频谱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通信系统对容量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具有更大的可用带宽的高频频段,日益成为下一代通信系统的候选频段,例如在3GHz-200GHz的范围内,潜在的可用带宽约为250GHz。
然而与现有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不同的是,在相同的传播距离下,高频频段将导致更大的路径损耗,特别是大气、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更进一步加剧了无线传播的损耗。因此,为了弥补高频频段造成的路径损耗,提高高频频段的覆盖范围,多输入多输出(英文: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技术被使用在通信系统中。逐渐的,业界内出现了大规模(Massive)MIMO技术。
举例来说,在低频频段(2GHz左右),假设每个天线的发送功率为P,距离为10km,那么经过10km的衰减,每个信号的功率衰减为P/8。
而当高频频段(例如30GHz)被使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时,信号的衰减是低频电磁波的十倍以上,假设为64倍。那么信号经过10km的传输后,功率为原始信号的功率的1/512倍。如果使用大规模MIMO技术,例如使用64个天线,那么经过10km的传输后,发送和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都是原信号的功率的1/8,这样就保证了通信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
然而,天线数量越多,运算量就会越大,所以就需要越高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网络侧设备固定使用全部天线进行信号收发导致的运算量过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因为天线发送出去的信号总功率到达接收端之后的功率剩下多少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为了既能保证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上行数据,又能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根据UE的位置信息确定将要为该UE服务的天线数量,根据位置信息的不同,为UE服务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使用所有天线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通过确定上述天线子集,可以使得数据收发的运算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信号增强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天线集合,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处理器,用于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
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天线集合以及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 所述位置信息;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天线子集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网络侧设备固定使用全部天线进行信号收发导致的运算量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如下:
网络侧设备获取UE的位置信息;网络侧设备根据位置信息在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UE进行数据传输。
因为天线发送出去的信号总功率到达接收端之后的功率剩下多少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为了既能保证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上行数据,又能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根据UE的位置信息确定将要为该UE服务的天线数量,根据位置信息的不同,为UE服务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使用所有天线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如果未来其它电子设备,例如用户设备上也有多个天线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电子设备。
网络侧设备例如为基站。本文中的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 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英文: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的演进型基站(英文: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等,本发明并不限定。
本文中提到的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英文: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英文: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
为便于描述,在下文中将利用UE来指代本文中的用户设备。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网络侧设备获取UE的位置信息;
步骤12: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天线子集中的天线数量大于或等于1,并小于或等于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
步骤13: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在实际运用中,步骤11具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下将举例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11包括:网络侧设备接收UE发送的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当前位置确定UE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
举例来说,UE包括定位模块,例如全球定位系统(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UE可以利用定位模块获取自身的当前位置,并把当前位置上报给网络侧设备。
可选的,UE上报自身的当前位置的时机,可以是固定的某一个时机,例如在UE接入网络侧设备的过程中。
可选的,UE上报自身的当前位置的时机,也可以是周期性的上报,例如每隔5分钟上报一次,或者是实时上报。
可选的,UE上报自身的当前位置的时机也可以是在判断出自身的当前位置与前一次上报的当前位置发生变化时才进行上报,如此可以减少网络侧设备的工作量。
可选的,UE上报自身的当前位置可以是UE自动触发的,也可以是由用户手动触发的。
对应的,网络侧设备接收UE上报的自身的当前位置,网络侧设备根据UE的当前位置确定UE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确定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距离,作为步骤11中的位置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UE的当前位置和网络侧设备自身的位置信息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已存储有位置信息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直接查表即可获得距离。
可选的,网络侧设备也可以直接将UE上报的当前位置作为步骤11中的位置信息。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11包括:网络侧设备测量UE发送的参考 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UE的位置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参考信号可以是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是监听参考信号(英文: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相应的,步骤11包括:网络侧设备测量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UE发送的SRS的强度。
具体的,UE开机后通过搜索网络侧设备的下行同步信号,完成与网络侧设备的下行同步;UE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英文: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PRACH)上行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网络侧设备测量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
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是在UE已接入网络侧设备之后,UE发送SRS,网络侧设备测量UE发送的SRS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运用中,UE还可以发送其它的上行参考信号,那么对应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对其它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强度可以是功率,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是其它用于表征功率的参数,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当通过上述描述的方式或其它方式获得UE的位置信息之后,接下来执行步骤12,即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在实际运用中,步骤12也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下将举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12包括:网络侧设备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存储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表,在每次获得位置信息之后,就查询该对应关系表,找到与该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然后在天线集合中选取与该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该UE的天线子集。
举例来说,假设天线集合的总的天线数为64。获得UE的位置信息之后,查询该对应关系表,发现该位置关系对应的天线数量为8,那么网络侧设备就 可以确定1号至8号天线,形成UE的天线子集。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天线发送出去的信号总功率到达接收端之后的功率剩下多少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为了既能保证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上行数据,又能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所以当位置信息表征UE的距离相对网络侧设备较近时,天线数量可以确定少一些,当位置信息表征UE的距离相对网络侧设备较远时,天线数量可以确定的多一些。上述的对应关系表可以是按照这个原则形成的。举例来说,当距离为3米时,天线数量为8,距离为5米时,天线数量为10。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步骤12包括:网络侧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所需的总功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根据所述总功率和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确定天线数量;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
具体的,以下行发送天线确定为例,位置信息以UE和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距离为例。UE如果要正确接收下行数据,假设下行数据的功率至少为P/2,那么所需的总功率即为P/2。
根据距离可以确定出每个天线的下行发送功率(例如为P)到达UE时,衰减为原功率P的比例,假设为P/4。然后根据总功率P/2和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P/4确定天线数量为2。
具体的,以上行接收天线的确定为例,网络侧设备确定所需的总功率即为自身能够正确接收上行数据的最小功率,或者大于最小功率也可,假设为P。然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假设UE的发送功率为P,经过位置信息对应的距离的衰减,到达网络侧设备时,信号功率为P/4,即每个天线能够提供的功率为P/4。然后根据总功率P和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P/4确定天线数量为4。
对于位置信息为强度时的情况,因为从强度即可确定出信号从UE发送到网络侧设备功率损失了多少,即可算出每个天线所能提供的功率,其它部分与上述描述的位置信息为距离时相同。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对应关系表可以是通过步骤12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事先计算得到的。在事先计算时,为了有较精确的对应关系表,位置信息之间的变化可以设置的较小,例如每隔1米就计算一个天线数量。
不管是步骤12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是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确定天线数量之后,网络侧设备在自身的天线集合中选取与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根据位置信息的不同,天线数量可能为1个,也可能为2个,也可以是全部天线。
具体的,根据天线数量进行天线确定,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将详细描述。
第一种,确定与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相同水平方向的天线会形成水平方向的波束成型,该方案的好处是运算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水平方向信号增强效果。
第二种,确定与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相同垂直方向的天线会形成垂直方向的波束成型,该方案的好处是运算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垂直方向信号增强效果。
第三种,确定与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相同平面的天线会形成3维方向的波束成型,该方案的好处是充分利用小区三维几何空间的波束增强。
请再参考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天线子集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以基站为例。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发送下行同步信号。该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2:UE在开机之后搜索基站的下行同步信号并完成下行同步。该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3:UE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给基站,例如通过PRACH发送随机接入信号。该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4:基站测量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并根据强度选择该UE的天线 子集。举例来说,假设UE刚开机时,处于用户的家中。而用户的家距离基站的距离较远,所以随机接入信号从UE到基站的衰减较大,基站测量得到的强度就会较弱,由此可知,UE距离基站的距离较远,所以可以选择较多天线为该UE服务,例如天线总数为8,确定出的天线子集包括4根天线。
步骤105:基站在确定出天线子集后,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选的,该响应消息中携带了基站为该UE选择的天线数量。UE接收到该响应消息时,确定自己接入成功。
步骤106:UE周期性的发送SRS信号给基站。
步骤107:基站测量SRS信号的强度,更新天线子集。举例来说,UE接入成功后,被用户携带离开家,所以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变得更接近基站了,所以此时基站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就会较强,然后就可以选择较少的天线为该UE服务,例如此时天线子集中包括2个天线。
步骤108:在天线子集发生变化时,基站可以向UE发送天线数重配置消息给UE,以通知UE基站为其选择的天线个数。
在步骤12中确定出天线子集之后,即可执行步骤13,即网络侧设备通过该天线子集与UE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如果是下行传输,那么网络侧设备就将下行数据通过该天线子集发送给UE,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就不会将下行数据调制到除天线子集之外的其它天线上。因此,相比现有技术中固定使用所有天线进行下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运算量。
如果是上行传输,那么网络侧设备就通过该天线子集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就不会对除天线子集之外的其它天线上的上行数据进行接收、解调等处理,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固定接收并解调所有天线上的上行数据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数据运算量和数据存储量。
因此,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根据UE的位置信息确定将要为该UE服务的天线数量,根据位置信息的不同,为UE服务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使用所有天线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实现图1所示方法。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单元20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收发单元202,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单元201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
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处理单元201用于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可选的,处理单元201用于: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可选的,处理单元201用于: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与集成在网络侧设备上,也可以是独立的第三方设备。
前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 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前述对数据传输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用于实现图1所示方法。如图4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天线集合301,处理器302、收发器303。处理器3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收发器303用于通过天线集合301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收发器303可以包括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或集成在一起的接收器和发送器。天线集合301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可选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磁盘存储器。这些存储器、收发器303通过总线与处理器302相连接。
具体的,处理器302,用于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收发器303,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处理器302用于:通过所述天线集合以及收发器303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302用于: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可选的,处理器302用于: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 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可选的,处理器302用于: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前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通过前述对数据传输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获取UE的位置信息;网络侧设备根据位置信息在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UE进行数据传输。因为天线发送出去的信号总功率到达接收端之后的功率剩下多少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为了既能保证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上行数据,又能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根据UE的位置信息确定将要为该UE服务的天线数量,根据位置信息的不同,为UE服务的天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使用所有天线进行数据收发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能够从整体上减少网络侧设备的数据运算量和存储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 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 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6. 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集合,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处理器,用于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
    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天线集合以及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9. 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11.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在网络侧设备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子集;所述天线集合中的天线数量大于1;
    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天线子集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UE的当前位置,并基于所述当前位置确定所述UE与所述网络侧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所述位置信息;或
    测量所述UE发送的参考信号的强度,所述强度用于表征所述UE的位置信息。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测量所述UE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强度;或测量所述UE发送的监听参考信号SRS的强度。
  14. 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位置信息与天线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天线数量;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水平方向上的天线形成所述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垂直方向上的天线形成天线子集;或
    在所述天线集合中确定与所述天线数量对应的处于相同平面上的天线形 成所述天线子集。
CN201580056852.5A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0787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3461 WO2017070956A1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785A true CN107078785A (zh) 2017-08-18

Family

ID=58629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6852.5A Pending CN107078785A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8785A (zh)
WO (1) WO20170709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1930A (zh) * 2020-10-25 2021-05-18 泰州物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天线状态管理平台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730A (zh) * 2005-09-30 2008-09-03 三菱电机研究实验室 用于在mimo无线lan中选择天线和波束的训练信号
CN101730979A (zh) * 2007-03-22 201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生成天线选择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42539A (zh) * 2009-12-25 2010-06-16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2036260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系统中发射天线配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10105049A1 (en) * 2009-11-04 2011-05-05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2064865A (zh) * 2010-12-24 2011-05-18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利用多基站端的多天线消除移动用户阴影区的方法
CN102224687A (zh) * 2008-09-22 2011-10-19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pucch的空间代码传送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US8046029B2 (en) * 2007-08-14 2011-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s
US20120208581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Hitachi,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CN103081371A (zh) * 2010-09-03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多小区mimo的信道状态反馈
CN10475471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993853A (zh) * 2015-05-08 2015-10-2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3186B2 (en) * 2007-12-10 2013-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tenna selection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006112A (zh) * 2010-11-09 201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系统中天线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13366A (zh) * 2014-07-29 2014-10-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Massive MIMO通信系统能量有效的天线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730A (zh) * 2005-09-30 2008-09-03 三菱电机研究实验室 用于在mimo无线lan中选择天线和波束的训练信号
CN101730979A (zh) * 2007-03-22 2010-06-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生成天线选择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8046029B2 (en) * 2007-08-14 2011-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antennas in a wireless networks
CN102224687A (zh) * 2008-09-22 2011-10-19 北方电讯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pucch的空间代码传送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36260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系统中发射天线配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10105049A1 (en) * 2009-11-04 2011-05-05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1742539A (zh) * 2009-12-25 2010-06-16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3081371A (zh) * 2010-09-03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多小区mimo的信道状态反馈
CN102064865A (zh) * 2010-12-24 2011-05-18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利用多基站端的多天线消除移动用户阴影区的方法
US20120208581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Hitachi, Lt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CN10475471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993853A (zh) * 2015-05-08 2015-10-2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天线选择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1930A (zh) * 2020-10-25 2021-05-18 泰州物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自适应天线状态管理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70956A1 (zh) 2017-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67684A1 (en) RSRP Reporting Methods for NR High Resolution Angle-based Downlink Positioning
CN109890078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126887A1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上报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74327A (zh) 用于波束成形通信系统中设备的网络定位的系统和方法
CN109151922A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18127193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005548A (zh)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91B (zh) 一种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29391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beam information based positioning
CN109039560B (zh)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4600501A (zh) 一种应用同步信号块的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JP2022521719A (ja) 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装置
AU201739812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869123B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US11412474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30165127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ndover destin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13411168B (zh) 测量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WO2021197986A1 (en) Conditional measurement reporting mode for positioning
CN114126055A (zh) 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AU2017411184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0787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541762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18552B (zh) 一种基于cu-du架构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84523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