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1765B -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1765B
CN107071765B CN201710241975.7A CN201710241975A CN107071765B CN 107071765 B CN107071765 B CN 107071765B CN 201710241975 A CN201710241975 A CN 201710241975A CN 107071765 B CN107071765 B CN 107071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operating system
inform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19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1765A (zh
Inventor
朱凡帆
韩澍青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419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71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71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1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1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该方法包括: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或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本发明将第一终端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待传输数据,剔除了不兼容的数据,以致提升了数据有效率、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存储空间有效利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供用户使用的终端产品也越来越多,用户更新终端产品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而如何将用户保存在旧终端上的重要文件等数据快速安全的转移到新终端上,已成为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但是,新终端可能不兼容旧终端上的某一些数据,因此,现有的新终端从旧终端上获取所有数据,不兼容的数据既占据了存储空间,也增加了所需传输的数据量,从而存在存储空间有效利用率低、传输的数据有效率低、以及数据传输速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新终端接收旧终端的所有相关数据时,存在的存储空间有效利用率低、传输的数据有效率低、以及数据传输速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
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或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
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步骤,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步骤,包括:
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数据发送终端发送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
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的步骤,包括:
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
接收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的步骤,包括:
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
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的步骤之后,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
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
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
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的步骤之后,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
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或者,
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数据接收终端,其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或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
导入模块,用于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数据发送终端发送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入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入模块,还包括:
数据恢复单元,用于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导入模块,还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或者,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数据接收终端将第一终端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第一终端信息与第二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剔除了不兼容的数据以致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从而提升了数据有效率,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此外,数据接收终端无需存储不兼容的数据,从而提升了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个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发送终端的第一个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发送终端的第二个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传输流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终端信息匹配流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数据发送终端的第三个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导入流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导入流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导入流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导入流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传输流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中数据传输流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二个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获取模块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发送模块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导入模块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导入模块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导入模块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导入模块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获取模块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获取模块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展示了本发明数据接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具体地,该数据接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既可以根据数据发送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也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建立起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参见图2,若图2为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显示界面,当用户点击“旧手机”,数据发送终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时,建立与数据接收终端的通信连接。
此外,若图2为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显示界面,当用户点击“新手机”,数据接收终端生成数据传输指令,并将该数据传输指令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数据发送终端接收到该数据传输指令时,建立与数据接收终端的通信连接。
进一步,本发明不仅仅可以通过在换机界面的触控操作输入数据传输指令,还可以通过输入预设手势、预设生物识别信息(譬如:指纹)等其他方式输入数据传输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为了更加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对主要的建立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数据发送终端创建热点,数据接收终端加入热点
首先,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关闭WLAN,创建一个Wi-Fi热点;其次,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创建Wi-Fi热点命名,用户可以自己的需要进行命名(譬如:第一终端机型to第二终端机型),并在数据发送终端的界面上输出显示当前Wi-Fi热点命名。再次,数据接收终端搜索该数据发送终端,当搜索到数据发送终端时,请求加入数据发送终端创建的Wi-Fi热点。最后,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响应数据接收终端的请求时,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创建的Wi-Fi热点建立起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2、数据发送终端创建热点,数据接收终端通过随机码加入热点
首先,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关闭WLAN,创建一个Wi-Fi热点,并生成一个随机发送码(譬如:一个四位数);其次,通过数据发送终端创建Wi-Fi热点命名,用户可以自己的需要进行命名(譬如:第一终端机型to第二终端机型),在数据发送终端的界面上输出显示当前Wi-Fi热点命名,以及将该随机发送码发送至数据接收终端。再次,数据接收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码,并将该验证码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最后,数据发送终端判定随机发送码与验证码一致时,将数据接收终端加入至数据发送终端的Wi-Fi热点,以致建立起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热点建立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时,数据发送终端通过换机助手选择发送,或数据接收终端通过换机助手选择接收,为了其他的热点造成干扰,应当可以过滤其他热点以及其他数据接收设备。此外,数据发送终端已创建热点,数据接收终端处于等待接收状态,能直接加入数据发送终端的热点,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连接热点。此外,当前近距离内,有多台同样机型的数据接收终端选择接收时,设备名称可能一样,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命名实现多台同样机型的数据接收终端的区分。譬如:在设备名称后添加一个数字码(譬如:数据接收终端SN码后四位),以实现同样机型的数据接收终端的区分。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同样机型的数据接收终端的区分。
3、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通过局域网建立通信连接
首先,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接入同一局域网。其次,数据发送终端待传输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时,生成一个二维码。最后,数据接收终端扫描该二维码,以致通过该二维码建立起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S2,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或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具体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的情况有多种,下面针对主要几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1、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的匹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包括Android、iOS和Windows。
首先,数据发送终端判断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是否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
其次,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则确定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一数据列表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具体的,当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相同时(譬如:均为Android),则以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一数据列表作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最后,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不同,则确定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二数据列表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其中,第二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少于第一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
具体地,当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不同时(譬如:数据发送终端的平台信息为Android,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为iOS),则以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二数据列表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由于两者的平台信息不同,因此,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存在不兼容数据相对多一些,因此,第二数据列表的数据项数少于第一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
本实施例根据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匹配情况,预设不同的数据列表,提升了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确定速率及其输出显示速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第一终端信息与第二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其中,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首先,数据发送终端判断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是否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
其次,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判断第一品牌信息是否与第二品牌信息相同。
再次,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且第一品牌信息与第二品牌信息相同,确定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三数据列表为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其中,第一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少于第三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
具体地,当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相同,且两者的品牌信息相同时(譬如:数据发送终端的平台信息为Android,第一品牌,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为Android,第一品牌),则以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三数据列表为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由于两者的平台信息和品牌信息均相同,因此,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存在不兼容数据相对较少,因此,第三数据列表的数据项数多于第一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
再次,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相同,且第一品牌信息与第二品牌信息不同,则确定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一数据列表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最后,若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与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不同,则确定数据发送终端内预设的第二数据列表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其中,第二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少于第一数据列表中的数据项数。
本实施例根据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的平台信息和品牌信息匹配情况,预设不同的数据列表,进一步提升了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确定速率及其输出显示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的数据项可以包括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launcher(安卓系统中的桌面启动器)、图库、记事本、录音、闹钟设置、日历、双系统切换模式的设置、来电铃声以及来电管家模式设置等等。
步骤S3,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
步骤S4,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
本实施例中,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以使得数据在数据接收终端转为可用状态,例如,该数据包括联系人数据,该联系人数据的格式为vcf格式,将该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后,即相当于将该vcf格式的联系人文件中的联系人导入到数据接收终端中的联系人列表中,使得联系人数据在数据接收终端转为直接可用状态。
本实施例的数据接收终端将第一终端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第一终端信息与第二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剔除了不兼容的数据以致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从而提升了数据有效率,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此外,数据接收终端无需存储不兼容的数据,从而提升了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数据发送终端自动将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3,步骤S3,包括:
步骤S301,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具体地,参见图4,数据发送终端输出显示的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包括联系人与通话记录、短信和图库。之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譬如:联系人与通话记录)。数据发送终端将该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
进一步地,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多系统终端。因此,数据发送终端可以根据终端类型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首先,获取并显示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多系统终端。其次,若终端类型为多系统终端,输出显示至少两个系统选择项。再次,获取用户在至少两个双系统选择项中选中的目标系统选择项,并输出显示与目标系统选择项对应的目标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终端类型为双系统终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5,数据发送终端为双系统终端,其包括智能系统和安全系统。因此,数据发送终端输出显示了三个系统选择项,包括仅智能系统、仅安全系统和双系统同时。若用户选择了“双系统同时”,则输出与“双系统同时”对应的数据列表。
本实施例通过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选择待传输数据,进一步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以致既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有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存储空间有效利用率。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数据接收终端可以向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利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选择待传输数据。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6,步骤S3,包括:
步骤S311,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步骤S312,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数据发送终端发送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步骤S313,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现有的数据发送终端将自身的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时,大部分情况为数据发送终端为旧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为新终端。因此,旧终端可能存在操作按键失灵或操作界面灵敏度下降等原因。本实施例通过数据接收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至数据发送终端,并根据控制指令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数据,因此,用户无需针对数据发送终端执行任何操作,从而避免了数据发送终端操作失灵导致数据传输操作过程不能完成或难以完成,以致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因此,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若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属于不同的品牌,可能不具有相同的换机应用,因此,需要通过安装相同的换机应用,以简化数据发送终端的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的操作流程。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具体地,参见图7,步骤S2,包括:
步骤S20,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
具体地,数据发送终端判定第一品牌信息与第二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到反馈信号时,获取自身换机应用的应用安装链接信息,并将该应用安装链接信息发送至数据发送终端。
步骤S21,接收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的应用安装链接信息包括二维码和/或链接地址信息等。具体地,数据接收终端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数据发送终端接收到应用安装链接信息后,输出显示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该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换机应用,以及安装换机应用。
本实施例当第一品牌信息与第二品牌信息不同时,数据发送终端即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并即时从数据接收终端获取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以避免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不具有相同换机应用时,两者间的数据传输操作复杂化,以致降低用户使用体验度。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的数据是双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是单系统终端时,需要根据用户的选择其中一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恢复。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9,步骤S4,包括:
步骤S401,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
步骤S402,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步骤S403,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为单系统终端时,将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避免了数据接收终端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均进行恢复,造成数据的混乱。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的数据是单系统数据,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0,步骤S401,之后,还包括:
步骤S411,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
步骤S412,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本实施例的数据为单系统数据,若数据接收终端是单系统终端,直接进行数据恢复。此外,若数据接收终端是双系统终端,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避免了数据接收终端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造成数据接收终端的崩溃。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的数据是双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是双系统终端时,既可以自动进行数据恢复,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进行恢复。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1,步骤S401之后,还包括:
步骤S421,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二操作系统。
本实施例自动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提升了数据接收终端的智能性。
或者,参见图12,步骤S401之后,还包括:
步骤S431,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二操作系统。
本实施例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数据的恢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数据发送终端的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多系统终端,其中,若数据发送终端为单系统终端,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为单系统数据。若数据发送终端为多系统终端(以双系统终端为例),传输至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为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下面针对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不同的终端类型,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1、数据发送终端为单系统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为单系统终端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单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直接对单系统数据进行恢复。
2、数据发送终端为单系统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为双系统终端
2.1、默认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单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将该单系统数据自动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2.2、选择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单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获取用户选择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该单系统数据恢复至用户选择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3、数据发送终端为双系统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为双系统终端
3.1、数据发送终端传输两个系统中任一系统的数据
3.1.1、默认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目标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将该目标系统数据自动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3.1.2、选择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目标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获取用户选择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该目标系统数据恢复至用户选择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3.1.3、对应恢复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目标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将该目标系统数据恢复至与之对应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具体地,譬如:数据系统发送的是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则数据接收终端将该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
3.2、数据发送终端传输了两个系统的数据
3.2.1、对应恢复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到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后,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自动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自动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3.2.2、选择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到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后,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未被用户选中的第二操作系统或第一操作系统。
4、数据发送终端为双系统终端,数据接收终端为单系统终端
4.1、默认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自动对第一操作系统数据进行恢复,并将该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进行存储。
4.2、选择模式
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至数据接收终端,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到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后,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进行恢复,且将用户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终端根据数据发送终端的数据类型、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处理,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让用户提前获知数据传输所需时长,以便用户根据所需时长作出其他安排。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3,步骤S3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内容,采用预设估算策略预估待传输数据传输所需的预估时长,并输出显示预估时长。
具体地,待传输数据的内容可以包括待传输数据的大小和待传输数据包括的数据类型,本实施例中上述待传输数据可以包括一种数据类型或者多种数据类型,下面分别举例进行说明。
1、上述待传输数据包括一种数据类型
此时,上述步骤S30具体可以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内容,采用下列预设估算公式预估待传输数据传输所需的预估时长,并输出显示预估时长;
预估时长=待传输数据大小×(单位平均用时+单位平均测试用时)/2;
其中,单位平均用时为单位数据大小除以当前数据传输速度,初始值为单位平均测试用时;单位平均测试用时针对单位大小的该单个数据类型数据进行预设次数(譬如:10或100等)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单位平均测试用时。预估时长:在单位平均用时的基础,根据单位平均测试用时进行微调(小数点处理,如保留到十分位或百分位,四舍五入等)。
2、上述待传输数据包括多种数据类型
若待传输数据包括多种数据类型,则分别对每个数据类型的数据计算预估时长,相加后得到总预估时长。此时,上述步骤S30具体可以是:根据待传输数据中每种数据类型的内容,采用下列预设估算公式预估待传输数据中每种数据类型传输所需的预估时长,将待传输数据中所有数据类型的预估时长相加得到,总预估时长,并输出显示该总预估时长;
待传输目标数据类型数据的预估时长=待传输目标数据类型数据的内容大小×(单位平均用时+单位目标数据类型数据平均测试用时)/2;
下面以待传输数据包括三种数据类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预估时长=第一数据类型数据内容大小×(单位平均用时+单位第一数据类型数据平均测试用时)/2;
第二预估时长=第二数据类型数据内容大小×(单位平均用时+单位第二数据类型数据平均测试用时)/2;
第三预估时长=第三数据类型数据内容大小×(单位平均用时+单位第三数据类型数据平均测试用时)/2;
总预估时长=第一预估时长+第二预估时长+第三预估时长。
本实施例根据待传输数据估算得到预估时长,以便用户提前获知所需时长,避免了预估时长较长时,用户长时间等待,导致用户不能在预估时长内,处理其他事宜,从而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差。进一步的,在开始向接收终端传输待传输数据之后,传输数据的过程可以隐藏在后台进行,这样用户可以在看到预估时长较长时,可以选择隐藏传输数据过程在后台进行,以便用户进行其他操作。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传输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传输中断,因此,需要有预设中断处理策略进行处理。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4,步骤S3包括:
步骤S321,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时,根据预设中断处理策略确定中断点。
具体地,本实施例产生的中断主要包括人为中断:数据发送中断发起的终止发送或数据接收终端发起的停止接收;自动中断: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断开。
进一步地,数据发送终端对于已传完的数据项不撤消,未开始传输的数据项直接取消,当前正在传输的数据项中止。此外,正在传输的数据项已传的部分无法独立使用,则数据接收终端撤消接收正在传输的数据项的已传输部分,则以该正在传输的数据项的传输开始点作为中断点;若正在传输的数据项已传的部分可以独立进行使用,则数据接收终端保留该接收的正在传输的数据项的已传输部分,则以正在传输的数据项的已传输部分的结束点作为中断点。
步骤S322,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恢复数据传输信号时,从该中断点开始继续获取,直至该待传输数据的获取完成。
具体地,当传输中断后,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恢复数据传输信号时,提示用户可以选择重新获取或者继续获取。若用户选择重新获取,则同名文件直接覆盖。若用户选择继续获取,则从该中断点开始继续获取,直至该待传输数据的获取完成。
本实施例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时,即时且准确记录中断点,便于后续续传未获取完成的数据,避免了中断后,需要重新获取待传输数据,加快了数据获取完成的速率。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传输中断或传输完成后,需要告知用户传输结果信息,便于用户根据传输结果信息作出相应处理。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5,步骤S3还包括:
步骤S331,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或传输完成信号时,输出显示传输结果信息,传输结果信息包括成功项和失败项。
具体地,参见图16,数据接收终端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或传输完成信号时,成功项包括联系人及通话记录、短信、图库和使用习惯。失败项包括图库。
步骤S332,输出显示与成功项对应的查看提示信息,以及输出显示与失败项对应的建议性处理信息。
具体地,参见图16,本实施例中,与成功项对应的查看提示信息为“请到各自的应用中查看已转移资料”,以及与失败项对应的建议性处理信息为“建议通过PC拷贝发送失败的图片”。本实施例与失败项对应的建议性处理信息还可以是“重新传输、单独传输”等。此外,若数据发送终端不能给出建议,则单独输出失败项。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传输结果信息快速了解传输情况,并能根据建议性处理信息对失败项作为最快的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将本发明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传输过程所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以便根据统计结果对换机应用进行改进,或减弱故障修复难度等,因此,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3,还包括:
根据预设统计项对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统计,获得数据传输信息统计表,统计项包括进行数据传输次数及机型分布、发布数据范围分布、发送机型分布、接收机型分布和发送故障时的数据类型分布。
下面对统计项进行说明:
1、进行数据传输次数及机型分布:统计进行数据发送时上报机型。
2、发送数据范围分布:联系人、短信、相册等。
3、发送机型分布:点击发送数据时的数据发送终端的机型。
4、接收机型分布:点击接收数据时的数据接收终端的机型。
5、发送故障时的数据类型分布:联系人、短信、相册等。
本实施例对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后续根据数据传输信息统计表获知出错点、使用情况等,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或为生产商的发展方向提供数据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终端和数据发送终端均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后续还可以是未来新出现的移动终端,例如虚拟现实终端、增强现实终端等。
图17展示了本发明数据接收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终端包括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发送模块2、获取模块3和导入模块4。
其中,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用于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发送模块2,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或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获取模块3,用于获取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导入模块4,用于将数据导入数据接收终端。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8,获取模块3包括第一接收单元301。
其中,第一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9,获取模块3包括第一处理单元311、第一获取单元312和第二接收单元313。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311,用于从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第一获取单元312,用于获取用户在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数据发送终端发送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第二接收单元313,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0,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发送模块2包括发送单元20和第三接收单元21。
其中,发送单元20,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数据接收终端;第三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1,导入模块4包括第二获取单元401、第三获取单元402和第二处理单元403。
其中,第二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第三获取单元402,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第二处理单元403,用于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2,导入模块4还包括数据恢复单元410和第三处理单元411。
其中,数据恢复单元410,用于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数据接收终端;第三处理单元411,用于若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单系统数据恢复至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参见图23,导入模块4还包括第四处理单元421。
其中,第四处理单元421,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或者,参见图24,导入模块4还包括第五处理单元431。
其中,第五处理单元431,用于若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第二操作系统。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5,该数据接收终端还包括预估模块10。
其中,该预估模块10,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内容范围和大小,采用预设估算策略预估待传输数据传输所需的预估时长,并输出显示预估时长。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6,该获取模块3还包括中断点确认单元321和续传单元322。
其中,中断点确认单元321,用于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时,根据预设中断处理策略确定中断点。续传单元322,用于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恢复数据传输信号时,从该中断点开始继续获取,直至该待传输数据的获取完成。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7,该获取模块3还包括传输结果信息输出单元331和输出显示单元332。
其中,传输结果信息输出单元331,用于当接收到传输中断信号或传输完成信号时,输出显示传输结果信息,传输结果信息包括成功项和失败项。输出显示单元332,用于输出显示与成功项对应的查看提示信息,以及输出显示与失败项对应的建议性处理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还包括统计模块。其中,统计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统计项对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统计,获得数据传输信息统计表,统计项包括进行数据传输次数及机型分布、发布数据范围分布、发送机型分布、接收机型分布和发送故障时的数据类型分布。
关于上述十一个实施例数据接收终端中各模块实现技术方案的其他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终端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数据接收终端;所述数据接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
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所述列表为预设,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
将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所述将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
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将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获取用户在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
所述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的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所述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所述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所述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的步骤之后,所述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所述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若所述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所述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
所述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的步骤之后,所述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或者,
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7.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数据发送终端的通信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自身的第二终端信息与所述第一终端信息的匹配情况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所述列表为预设,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和第一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和第二操作系统的平台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
导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导入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所述导入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单系统终端和双系统终端;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数据类型为单系统终端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且存储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在确定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后,输出显示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时,获取用户在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待传输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从所述数据发送终端获取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并输出显示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所述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中选中的需求数据列表,将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发送给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使得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发送的所述需求数据列表对应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包括第一品牌信息,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品牌信息;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判定自身的第二品牌信息与所述第一品牌信息不同时,发送反馈信号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时,发送应用安装链接信息至所述数据发送终端,以供所述数据发送终端根据所述应用安装链接信息下载并安装换机应用,且通过所述换机应用输出显示所有可传输数据的列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模块,还包括:
数据恢复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的终端类型为单系统终端,则将所述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数据接收终端;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为单系统数据,且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将所述单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或第二操作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所述导入模块,还包括: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将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或者,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包括第一操作系统数据和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时,获取用户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将所述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将未选中的第一操作系统数据或第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至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CN201710241975.7A 2017-04-13 2017-04-13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Active CN107071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1975.7A CN107071765B (zh) 2017-04-13 2017-04-13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1975.7A CN107071765B (zh) 2017-04-13 2017-04-13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1765A CN107071765A (zh) 2017-08-18
CN107071765B true CN107071765B (zh) 2020-05-22

Family

ID=59600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1975.7A Active CN107071765B (zh) 2017-04-13 2017-04-13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717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2199B (zh) * 2017-10-31 2020-12-04 家家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访问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40706B (zh) * 2020-11-30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1014A (zh) * 2021-01-29 2021-06-1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智能医学教育系统、方法、终端、介质
CN114205227A (zh) * 2021-12-10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的同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162A (zh) * 2011-04-21 2012-10-24 株式会社吉恩网络 将已安装在旧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安装到新移动终端的方法
WO2013086811A1 (zh) * 2011-12-13 2013-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CN106341809A (zh) * 2016-10-19 2017-0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445663A (zh) * 2016-09-14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162A (zh) * 2011-04-21 2012-10-24 株式会社吉恩网络 将已安装在旧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安装到新移动终端的方法
WO2013086811A1 (zh) * 2011-12-13 2013-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云服务器和终端
CN106445663A (zh) * 2016-09-14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数据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6341809A (zh) * 2016-10-19 2017-0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1765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1765B (zh) 数据接收方法及数据接收终端
CN107124714B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数据发送终端
CN105592168A (zh) 远程地定位和命令移动设备
EP2660761A1 (en) Timestamp management method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and terminal therefor
CN111371657A (zh) 一种智能家电的网络配置方法、系统及智能家电
CN109005532A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蓝牙主设备以及蓝牙从设备
CN111970312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317496A (zh) 应用程序共享方法及装置
KR101612109B1 (ko) 시각적 ars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243602A (zh) 用户信息同步装置、系统和方法
JP6232057B2 (ja) 管理装置
CN108605207B (zh) 通话记录的同步方法、云平台和终端
CN112543431A (zh) 一种账户同步方法、介质及服务端
CN109600738A (zh) 用户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517301A (zh) 蓝牙通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79015A (zh) 网站服务器与im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US10681509B2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1726396B (zh) 设备绑定方法及装置、云端、存储介质
CN114531741A (zh) 外接设备与终端的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30049541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20046272A1 (en) Centr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peripheral apparatus
CN103457644B (zh) 备份联系人信息的方法和便携式终端
CN106850862B (zh) 发送端向接收端迁移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3079A (zh) 基于Telematics系统中一键导航流程实现的方法
CN113453151B (zh) 短信发送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