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9348A -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9348A
CN107049348A CN201710005469.8A CN201710005469A CN107049348A CN 107049348 A CN107049348 A CN 107049348A CN 201710005469 A CN201710005469 A CN 201710005469A CN 107049348 A CN107049348 A CN 107049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ing
frame
prerequisite
adjustmen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54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9348B (zh
Inventor
翟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54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9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9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9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9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9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A61B6/469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for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RO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也就是说,当通过调整操作使得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一定位框不再受调整操作的控制,而是由系统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查看参数面板,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Description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需要先对人体进行平片扫描,生成具有多个定位框平片图像,后续会根据定位框在被扫描人体上定位感兴趣区域,然后对感兴趣区域进行扫描。
为了得到特定的扫描图像,在生成平片图像后,通常会由工作人员对平片图像中的某些定位框进行移动,以使该定位框与某个定位框对齐。在判断移动的定位框是否与某个定位框对齐时,需要工作人员在停止移动后,查看参数面板中的参数来确定,如果没有对齐,需要多次移动定位框,多次查看参数面板,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包括:
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为第三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所述第三定位框确定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第二定位框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所述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包括: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在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所述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包括: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包括: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平片图像内所述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之后,还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
计算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
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不变;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改变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
一种定位框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为第三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所述第三定位框确定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在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平片图像内所述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上述装置,优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获取模块在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之后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计算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不变;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改变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也就是说,当通过调整操作使得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一定位框不再受调整操作的控制,而是由系统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查看参数面板,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A和定位框B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之间的距离小于1mm时的一种示例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时的示例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后,计算得到定位框B的左边框b1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时,定位框A与定位框B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a所示的两个定位框的中心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1mm时的一种示例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对齐时的示例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C和定位框D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D在旋转过程中的一种示例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D的边框d1与定位框C的边框c1平行时的示例图;
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定位框D与定位框C角度对齐后,计算得到定位框D的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1°时,定位框D与定位框C的一种相对位置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E、定位框F和定位G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可以包括:
步骤S11: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在生成平片图像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输入设备对需要调整的定位框进行调整。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如果显示平片图像的设备为触摸屏设备,输入设备还可以是触控笔或者工作人员的手指等。
第一定位框是指平片图像中的任意一定位框,而不是特指某个定位框。
对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可以包括:平移或者旋转。其中,
定位框的平移是指定位框中心的平移,包括定位框的整体平移导致的中心平移,或者,定位框的放大或缩小导致的中心平移。平移包括:平片图像内,水平方向的平移,和/或,垂直方向的平移。
定位框的旋转是指,定位框的两组平行边中的第一组平行边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第一组平行边的长度不变,第一组平行边中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不变,第一组平行边与平片图像内的预设直线间的夹角也不变;第二组平行边的长度,以及第二组平行边与平片图像内的预设直线间的夹角均随着第一组平行边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步骤S12: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上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平移或者旋转。该第二定位框即为第一定位框需要与之对齐的定位框。
步骤S13: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
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说明需要对第一定位框位置自动调整了,即需要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该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的过程不受输入设备的控制。也就是说,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不再通过响应第一调整操作而改变第一定位框的位置,而是直接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换句话说,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自动与第二定位框对齐。
对齐方式包括:中心对齐、边框对齐或者角度对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也就是说,当通过调整操作使得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一定位框不再受调整操作的控制,而是由系统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查看参数面板,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通常,在生成的平片图像中,有的定位框会附带一个或多个附加定位框,以方便从不同层面对同一扫描位置进行扫描。其中,附带一个或多个附加定位框的定位框称为主定位框。本发明实施例中,
若第一定位框为某个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第一定位框的主定位框确定为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也就是说,附加定位框只能与其主定位框对齐。
若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即第一定位框为独立的定位框,则将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非附加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也就是说,不同的定位框之间,只存在主定位框(包括附带附加定位框的定位框,以及不附带附加定位框的定位框)之间的自动调整,而不会发生主定位框以附加定位框为基准进行自动调整的现象。
而附加定位框只会将其主定位框作为基准定位框(即附加定位框以其主定位框作为基准进行自动调节),而不会以其它的定位框(包括其它的附加定位框和其它的主定位框)作为基准定位框,换句话说,即便附加定位框与其它定位框之间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而与其主定位框之间的位置关联关系不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附加定位框仍然会以其主定位框作为基准定位框。也就是说,附加定位框优先以其主定位框作为基准进行自动调节。
例如,假设平片图像中有定位框A,定位框B,以及定位框B携带的附加定位框B1。那么,如果移动附加定位框B1,在附加定位框B1移动过程中,即使附加定位框B1与定位框A之间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而与定位框B之间的位置关联关系不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则附加定位框B1也不会以定位框A作为基准定位框,而是以定位框B作为基准定位框,当定位框B1的位置与定位框B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定位框B1按照预置对齐方式自动与定位框B对齐。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将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的一种实现流程图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S21:确定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包括:平移或者旋转。
步骤S22:确定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若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平移,则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若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则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步骤S23: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若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则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即第二类预置条件为距离最近。
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指定位框的中心之间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的距离。或者,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指两个定位框的相邻且平行的两条边框之间的距离,例如,假设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边框与第二定位框的第二边框平行且相邻,则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的距离。
若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则可以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即第二类预置条件为夹角最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中心发生平移,那么,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的一种实现可以为:
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也就是说,
若第一定位框是水平方向上移动,则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方向上对齐。
若第一定位框是垂直方向上移动,则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水平方向上对齐。
当第一定位框既有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又有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时(例如,第一定位框整体移动的过程中,既非水平移动,又非垂直移动,而是向与水平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方向移动时),若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同时第一定位框与第四定位框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则将第一定框与第二定位框在水平方向上对齐的同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四定位框在垂直方向上对齐。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预置条件为: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
若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是指两个定位框的相邻且平行的两条边框之间的距离,则,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两个定位框存在部分重叠,则该两个定位框互为基准定位框。也就是说,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优先将与第一定位框存在部分重叠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定位框不与任何定位框存在重叠,则优先将未与任何定位框存在部分重叠的非第一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在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平片图像中至少有三个定位框相互之间存在重叠,则自动调整失效,即若平片图像中至少有三个定位框相互之间存在两两互相重叠,则只根据调整操作调整定位框的位置。
例如,假设平片图像中有A、B、C、D、E、F、G、H共8个定位框,且这8个定位框均不附带附加定位框。其中,只有B、C两个定位框存在重叠。那么,
若对定位框B进行调整操作,则将定位框C确定为定位框B的基准定位框,即当定位框B的位置与定位框C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定位框B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定位框C对齐;若对定位框C进行调整操作,则将定位框B确定为定位框C的基准定位框,即当定位框C的位置与定位框B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定位框C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定位框B对齐若对定位框B、C之外的定位框进行调整造作,例如,对定位框A进行调整操作,则从定位框A、B、C之外的定位框(即定位框D、E、F、G、H)中确定与定位框A对应的定位框。
再例如,假设平片图像中有A、B、C、D、E、F、G、H共8个定位框,且这8个定位框均不附带附加定位框。其中,D、E、F三个定位框之间两两相互重叠。那么,则自动调整失效,此时,只按照调整操作调整所移动的定位框。
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是指:第一定位框的中心与第二定位框的中心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或者,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是指:第一定位框的第三边框和第二定位框的第四边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其中,当第一定位框平移时,第三边框向第四边框靠近,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平行且相邻,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均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垂直。
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可以包括:
若第一定位框的中心与第二定位框的中心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则将第一定位框的中心与第二定位框的中心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若第一定位框的第三边框和第二定位框的第四边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则将第一定位框的第三边框与第二定位框的第四边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若第一定位框的中心与第二定位框的中心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同时,第一定位框的第三边框和第二定位框的第四边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也小于预置距离阈值,则,若第一定位框是整体平移,那么将第一定位框的中心与第二定位框的中心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也就是说,在定位框整体平移过程中,基于中心的自动对齐方式优于基于边框的自动对齐方式。若第一定位框只是进行了边框拉伸,那么将第一定位框的第三边框与第二定位框的第四框对齐。也就是说,在定位框边框拉伸的过程中,基于边框的自动对齐方式优于基于中心的自动对齐方式。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旋转,那么,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的一种实现可以为:
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若第一定位框中第二组平行边框与平片图像内的预设直线间的夹角为第一角度,第二定位框中第二组平行边框与平片图像内的预设直线间的夹角为第二角度,则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是指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即为定位框中第二组平行边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说明需要进行角度自动调整了。在角度自动调整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框不受输入设备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预置条件为: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自动对齐之后,若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那么,判断第一定位框响应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是否仍然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如果是,则不改变第一定位框的显示位置,如果否,则按照所述第二调整操作改变第一定位框的显示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自动对齐之后,如果继续对第一定位框进行调整操作,那么,先计算第一定位框响应调整操作后的位置,如果计算得到的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仍然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则不响应对第一定位框进行位置调整的操作(即第二调整操作),只有在计算得到的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再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后,才响应对第一定位框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即第二调整操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在第一定位框响应于调整操作(包括第一调整操作或第二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可以在平片图像中第一定位框可以对齐的定位框的相应位置显示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的区域范围,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将第一定位框拖动到其需要对齐的定位框对应的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的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简化了用户操作。
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为便于叙述,下述示例均以输入设备为鼠标进行说明。
假设在平片扫描完成后,平片图像中存在两个定位框A和B,如图3a所示,为定位框A和定位框B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其中,定位框A和定位框B均未发生旋转。
若要将图3a中定位框B左移,使得定位框B的左边缘与定位框A的左边缘对齐,则先由工作人员操作鼠标将定位框B往左拖动,此时定位框B的移动距离和方向是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和方向确定的;在拖动的过程中,计算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之间的水平距离,若b1与a1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如图3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1与a1之间的距离小于1mm时的一种示例图。此时,不再根据鼠标移动距离和方向计算定位框B的移动距离和方向,而是自动将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如图3c所示,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将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时的示例图。
在将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后,若工作人员继续操作鼠标想让定位框B继续左移,或者,定位框B往右移动,则根据鼠标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的移动距离计算定位框B的左边框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1mm,若计算得到定位框B的左边框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不对定位框B进行移动,即定位框A与定位框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图3c所示的位置关系。若计算得到定位框B的左边框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则根据计算结果对定位框B进行移动,如图3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定位框B的左边框b1与定位框A的左边框a1对齐后,计算得到定位框B的左边框相对于定位框A的左边框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时,定位框A与定位框B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例图。
如图4a所示,为图3a所示的两个定位框的中心的初始位置示意图。若要将图3a中的定位框B左移,使得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对齐,则先由工作人员操作鼠标将定位框B往左拖动,此时定位框B的移动距离和方向是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和方向确定的;在拖动的过程中,计算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若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如图4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1mm时的一种示例图。此时,不再根据鼠标移动距离和方向计算定位框B的移动距离和方向,而是自动将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对齐,如图4c所示,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方法将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对齐时的示例图。
在将定位框B的中心与定位框A的中心对齐后,若工作人员继续操作鼠标想让定位框B继续左移,或者,定位框B往右移动,则根据鼠标相对于定位框A的中心的移动距离计算定位框B的中心相对于定位框A的中心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1mm,若计算得到的定位框B的中心相对于定位框A的中心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不对定位框B进行移动,若计算得到定位框B的中心相对于定位框A的中心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则根据计算结果对定位框B进行移动。
图3a至图4c所示示例中,具体是中心对齐还是边框对齐,可以由工作人员选择确定。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中心对齐方式,也可以选择边框对齐方式。若工作人员没有选择以哪种方式对齐,则根据定位框的移动方式进行选择,例如,若定位框的移动方式为定位框整体平移,则选择基于中心的自动对齐方式。若定位框的移动方式为对定位框的边框进行拉伸,则选择基于边框的自动对齐方式。
假设在平片扫描完成后,平片图像中存在两个定框C和D,如图5a所示,为定位框C和定位框D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其中,定位框C发生旋转,而定位框D未发生旋转。
若要将图5a中的定位框D进行旋转,以使得定位框D的边框d1与定位框C的边框c1平行,即,使得定位框D的边框d1与平片图像的水平中心线的第一夹角α(图5a中,α的取值为0°),以及定位框C的边框c1与平片图像的水平中心线的第二夹角β相等,则先由工作人员操作鼠标对定位框D进行旋转操作,此时定位框D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也就是定位框D的边框d1的旋转方向和角度)是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和方向确定的;如图5b所示,为定位框D在旋转过程中的一种示例图,此时α小于β。在定位框D旋转的过程中,计算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的差值,当该差值的绝对值小于1°时,不再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和方向计算定位框D的旋转方向和角度,而是自动将定位框D的边框d1调整为与定位框C的边框c1平行,即定位框D与定位框C角度对齐。如图5c所示,为定位框D的边框d1与定位框C的边框c1平行时的示例图,此时α与β相等。
在定位框D与定位框C角度对齐后,若工作人员继续操作鼠标想让定位框D继续旋转,则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定位框D的旋转角度,若计算得到定位框D的旋转角度小于1°,则不对定位框D进行旋转,即定位框C与定位框框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图5c所示的位置关系。若计算得到定位框D的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1°,则根据鼠标的移动方向和距离计算定位框的旋转方向和角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定位框D进行旋转,如图5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定位框D与定位框C角度对齐后,计算得到定位框D的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1°时,定位框D与定位框C的一种相对位置示例图,此时α大于β。
在另一示例中,假设在平片扫描完成后,平片图像中存在三个定框E、F和G,如图6所示,为定位框E、定位框F和定位G在平片图像中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其中,三个定位框均未发生旋转。
在通过鼠标将定位框F向右拖动的过程中,定位框F一定是先向定位框E发生自动调整对齐。在定位框F与定位框E自动对齐后,若继续通过鼠标向右拖动定位框F,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不进行移动;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定位框F与定位框G的右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与定位框G自动调整对齐。在定位框F与定位框G自动调整对齐后,若继续通过鼠标向右拖动定位框F,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不进行移动;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则向右移动定位框F。
在向右移动定位框F后,如果重新向左拖动定位框F,则定位框F一定是先向定位框G发生自动调整对齐。若继续通过鼠标向左拖动定位框F,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不进行移动;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定位框F与定位框E的右边框之间的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与定位框E自动调整对齐。在定位框F与定位框E自动调整对齐后,若继续通过鼠标向左拖动定位框F,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小于1mm,则定位框F不进行移动;若根据鼠标的移动距离计算得到定位框F的移动距离大于或等于1mm,则向左移动定位框F。
与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位框调整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141,确定模块142和调整模块143;其中,
获取模块141用于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确定模块142用于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调整模块143用于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装置,当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当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也就是说,当通过调整操作使得第一定位框和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第一定位框不再受调整操作的控制,而是由系统自动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查看参数面板,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51,用于若第一定位框为第三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第三定位框确定为与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第二确定单元152,用于若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确定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为第二定位框。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152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与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一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可以为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调整模块143具体可以用于: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可以为定位框发生旋转;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与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调整模块143具体可以用于:当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所第二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41还用于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框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
计算模块,与获取模块141和调整模块143相连接,用于若获取模块141在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第二定位框对齐之后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计算第一定位框响应于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
控制模块,与计算模块相连接,用于若计算得到的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保持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不变;若计算得到的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响应于第二调整操作改变第一定位框的位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定位框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包括:
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为第三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所述第三定位框确定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为第二定位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第二定位框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所述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包括: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在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所述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包括: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包括:
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平片图像内所述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之后,还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
计算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
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不变;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改变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
9.一种定位框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第一定位框的第一调整操作;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时,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第一类预置条件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为第三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将所述第三定位框确定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对应的第二定位框;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定位框不是任何定位框的附加定位框,则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为第二定位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对应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满足第二类预置条件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距离关系;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距离最近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中心发生平移;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在所述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预置距离阈值时,将第一定位框与第二定位框在垂直于第一定位框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对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改变方式为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第一类位置关联关系为定位框之间的角度关系;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之间的夹角最小的定位框确定为第二定位框。
15.根据权利要求9、10、11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一调整操作而发生位置改变包括:所述第一定位框发生旋转;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定位框与所述第二定位框之间的夹角小于预置角度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定位框与平片图像内预设直线间的夹角调整为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平片图像内所述预设直线间的夹角。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若所述获取模块在所述第一定位框按照预置对齐方式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对齐之后获取针对所述第一定位框的第二调整操作,计算所述第一定位框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后的位置;
控制模块,用于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保持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不变;若计算得到的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框的位置不满足所述第一类预置条件,响应于所述第二调整操作改变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位置。
CN201710005469.8A 2017-01-04 2017-01-04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049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5469.8A CN107049348B (zh) 2017-01-04 2017-01-04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5469.8A CN107049348B (zh) 2017-01-04 2017-01-04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9348A true CN107049348A (zh) 2017-08-18
CN107049348B CN107049348B (zh) 2020-04-10

Family

ID=5962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5469.8A Active CN107049348B (zh) 2017-01-04 2017-01-04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93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91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定位框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1899A1 (en) * 2000-01-03 2001-08-08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X-ray impinging position alignment method and x-ray tomographic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295256A (zh) * 2012-01-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程序
CN10410706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图像扫描方法及装置
CN104287763A (zh) * 2014-09-09 2015-01-2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扫描中监测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990689A (zh) * 2015-06-09 2015-10-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测试中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1899A1 (en) * 2000-01-03 2001-08-08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X-ray impinging position alignment method and x-ray tomographic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295256A (zh) * 2012-01-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程序
CN104107063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图像扫描方法及装置
CN104287763A (zh) * 2014-09-09 2015-01-2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扫描中监测区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990689A (zh) * 2015-06-09 2015-10-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测试中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91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定位框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493911B (zh) * 2020-04-30 2023-11-2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定位框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9348B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7842B (zh) 触摸型终端的图标移动方法及触摸型终端
US95420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ained manipulations of 3D objects by multitouch inputs
US7904826B2 (en) Peek around user interface
US8677282B2 (en) Multi-finger touch adaptations for medical imaging systems
CN108829323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375689B (zh) 触摸屏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7463302B (zh) 一种图标布局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145832A1 (zh) 终端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8536353A (zh) 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51936A (zh) 游戏中虚拟摄像机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729109B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终端
Pick et al. Automated Positioning of Annotations i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CN105190509B (zh) 在滚动动作期间提供内容旋转
KR20220101201A (ko) 롤링 기기 상에서의 롤링 제스처 및 터치 오류 방지
WO2011022014A1 (en) Configuration of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s
CN107049348A (zh) 定位框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947300A (zh) 一种调整红外触控机书写颜色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US20150121314A1 (en) Two-finger gestures
CN109240561B (zh) 旋转元素的吸附元素选择方法和装置、旋转吸附方法
CN103309581B (zh) 一种进度条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7843A (zh) 触摸屏选择视觉反馈
CN106843701A (zh) 一种图片轮换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7085489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22475A (zh) 一种智能眼镜曲率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2945127A (zh) 体绘制显示的交互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10179 No. 177-1 Innovation Road,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ongSoft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Hunnan New Century Road 110179 Shen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No. 16

Applicant before: Dongruan Medical Systems Co., Ltd., Sheny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